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

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

3.《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多闻。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

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

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

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

5.《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

B.“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

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

D.“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5.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第五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

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

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

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通“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真诚,诚实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有害这,指河水胳膊忠实,坚守

【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说:通“悦”,愉快;

(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句意为: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信:真诚,诚实;

(4)句意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新的理解与体会;(5)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殆:有害;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

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

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

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及编撰而成。它以为主,记录了。《论语》与《》《》《》并称“四书”。

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 人不堪.其忧()15. 可以为

...师矣()()()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饭.疏.食饮水.( ) ( )() 19.曲肱

..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找出文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

导语:学完课文应该通过练习来温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语文水平。下面是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4)温故而知新新: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

(7)曲肱而枕之肱:

(8)博学而笃志笃: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

B.传不习乎(传授)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D.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人不知而不愠()

(6)饭疏食,饮水()

二、默写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优质学案】《论语》十二章-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优质学案】《论语》十二章-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练习

一、课内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B.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

C.譬如平地

..平地:平整的土地D.请事斯.语矣斯:这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

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

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

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

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

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

④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⑤小人喻于利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6.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可谓好学也已B.知者不惑

C.君子生非异也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就有道而正.焉

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论语》

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

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

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

B.罔.(wáng)笃.志(dŭ)殆.(dà

i)焉.(yān)

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 ò)

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

(jŭ)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不亦说.乎(______)三省.吾身(______)传.不习乎(______)

不逾.矩(______)一箪.食(______)好.之者(______)

曲肱.而枕之(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

【答案】(1). yùn(2). wǎng(3). dài(4). yuè(5). xǐng(6). chuán(7). yú(8). dān(9). hào(10). gōng(11). dǔ(12). fú

【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读“xǐ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è”。“愠”不要读成“wēn”。“笃”不要读成“mǎ”。“夫”不要读成“fū”。“好”是多音字hǎo,hào,“好之者”拼音是“hà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思而不学则殆.

(5)吾日三省.吾身

(6)学而不思则罔.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博学而笃.志

【答案】(1)按时。同“悦”,愉快。(2)从。(3)生气,恼怒。(4)疑惑。(5)自我检查、反省。

(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越过。(8)喜爱,爱好。(9)坚定。

4.1《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4.1《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课《论语》十二章

精选练习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知者不惑

D.未成一篑

【答案】C

【解析】“知”通“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史.

B.请事.斯语矣

C.非礼.勿视

D.敏.于事而慎于言

【答案】C

【解析】A,史:浮夸;B,事:实践;D,敏:勤勉。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胜质则史

D.如礼何

【答案】B

【解析】A,C为判断句,D为固定句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示例)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

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①空注意转折词“但”,内容应与前文相对;②空抓住后文“继承”“发展”等字眼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时同步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面各项中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2.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

B. 择其善者而从之(连词,表顺承关系)

C.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并列关系)

D.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递进关系)

3. 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B.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C. 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D. 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央视主持人朱军、著名作家莫言来到四川读书节,大家感到与名人一起阅读不亦乐乎。

B. 老师告诫我们,作业做错不可怕,只要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温故知新就可避免犯错。

C. 三人行,必有我师,失去进入决赛机会的山东男篮向广厦、江苏队好好学习才能进步。

D. 点赞道德模范,自觉接受心灵洗礼,择善而从之,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定能够走远走好。

5.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节选自《孟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B.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C.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C.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志向远大D.强行者有志强行:勉强而行
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仁以为己任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治之于未乱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当察乱何自起
C.不龟手之药物D.其未兆易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墨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莫若法天”的主张,认为应以“天”作为效法的标准和法则,人们行动做事都必须遵循天意,进退有度。
C.儒家和墨家称赞先王博爱天下,对待百姓如同对待父母般尽心,但在韩非子看来,即使君民关系情深似家人,也难以保证不发生动乱。
D.韩非子认为君主同情受刑者,为他们流泪,这是君主心有仁爱的表现,但是君主不能因为同情而废弃刑法,不能依赖仁爱治国理民。
(汤洪《<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1.【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选项中有多音字,也用形声字和形近字,要仔细辨析以免出错。 C 项中应读作:省 xǐng。其它几个选项没有读音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字音题目重点考查的是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易混字。重在积累Biblioteka Baidu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字音 的学习贯穿在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听、说、读、写。心中要有字音,口中有字音,耳中有字音。 2.【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成语的考查。C 项中的“逝者如斯”是指时间像这流水一样过去。这里指去世的 奶奶不合适。对象错误。其它几个答案的理解没有问题。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成语题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现象。 3.【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字音和字义的综合考查。字音要注意积累,字义要结合语境加强推敲。B 项 中的“殆”同“怠”,应解释为“疲倦而无所得”。 故答案为:B。 【点评】字词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积累。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做题的原则是结合语境来解释词语的 含义,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来孤立地理解词义。否则容易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 字音题目重点考查的是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易混字。重在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字音的学习贯 穿在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听、说、读、写。心中要有字音,口中有字音,耳中有字音。 4.【解析】【分析】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A 项中“说”,通“悦”,愉快,高兴;B 项中“罔”,通“惘”,迷 惑;C 项中“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D 项中没有通假字。 故答案为:D。 【点评】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 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5.【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停顿节奏的考查。依据平时养成的良好的朗诵习惯来做题是比较有效的。整 句就可以停顿这样几次就行了:择其善者后面停顿一次;其不善者后面再停顿一次。其它的停顿都是杂乱 的,即不符合语法规范,也不符合朗读习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对停顿和重音的考查。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可以帮助自己有较强的节奏感 ,同时也要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吾身()()..乎() 5.吾日三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

..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

.....()()()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

(可以)

(凭借)

(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代词,……的人)

(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

(弯曲胳膊)

(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