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三)
残障社会工作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 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 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 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 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 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 3、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 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 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 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 性和自我控制。
•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 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 (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 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 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 • (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 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 助关系。社会工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 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 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 。 • (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 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 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可以尝 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 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 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支持、帮助和促进其社会融合的专业工作。这项工作旨在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和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和规划: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对残疾人的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特殊需求和困难。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规划,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评估和规划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2.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残疾人恢复或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功能。职业培训则致力于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工作技能和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经济独立。
3.心理支持和咨询:残疾人面临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
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他们可以通过定期与残疾人交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感稳定。此外,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心理支持小组,让残疾人之间互相分享和支持。
4.社区融合和平等权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推动社区融合和残疾人的平等权益。社
会工作者需要与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合作,促进社会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推动包容性教育和就业,并协助残疾人解决权益保护和社会歧视问题。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增强残疾人与其他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和定义
1.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
1.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1.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2.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对象
2.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2.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3.1 促进残疾人权益的实现
3.2 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3.3 促进社会融合和共享发展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
4.2 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4.3 多学科综合协作
4.4 个体化服务
4.5 全面发展
5.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5.1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5.2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任务
6.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施路径及步骤 6.1 社会工作的评估和策划
6.2 社会工作的实施和监控
6.3 社会工作的评估和反馈
7.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困难和挑战
7.1 资源不足
7.2 制度缺失
7.3 残疾人群体特殊性
8.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8.1 从医学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
8.2 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8.3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
8.4 科技创新的应用
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参与和共享国家发展成果而制定的法律。
2.社会工作:指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供综合的社会服务的专业活动。
3.医学模式:指以医学模式为核心的残疾人服务和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残疾人的疾病治疗和康复。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3.1残疾现象的发生理论
3.1.1社会代价论
1.突发性灾害和环境灾害
2.意外伤害
3.运动伤害
4.职业病
5.遗传和地方病
6.重度抑郁
3.1.2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
1.个人责任论
2.社会责任论
3.1.3标签理论
以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尔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3.1.4正常化理论
批评给弱势群体帖标签的做法,反对将残疾视为社会的另类,更反对用所谓主流社会中的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主张为服务对象提供与其他人相似的生活环境。
3.2残疾人的辅导理论
3.2.1供养理论
兴建大型生活服务机构将他们养起来,不利于发掘人的多样性与个人潜能,也会培养残疾人过分依赖的心理。
3.2.2回归社会论
使残疾人回归到社会之中,由社区人士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
正常的生活。
减轻了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责任。
3.2.3增能理论
认为通过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辅导以及援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残疾人呢的个体和社会机能得到恢复和提高,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有助于残疾人进入一般的普通的社会生活之中去。
3.2.4社会参与理论
指残疾人经过康复医疗过程中和医疗基本终结后,正视残疾的事实,科学地评估残疾和障碍的程度,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扶持下,重新回归家庭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探讨
二、问题分析
3、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个部门和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资 源重复浪费。
三、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三、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对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 素养和服务能力。
三、解决方法
2、个性化服务: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 实际需要。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首先介绍社会支持系统的概念和背 景,接着分析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 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概念与背景
一、概念与背景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由家庭、朋友、社区和组织等构成的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 的体系。对于残疾人而言,社会支持系统尤为重要。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 残疾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问题分析
二、问题分析
目前,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当前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人员往往没有接受 过专业的培训,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问题分析
2、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残疾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目前的社会支持系 统缺乏个性化的服务,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需求。
3、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各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整合资源,避免重复 浪费。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理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理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人权和社会正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是推动残疾人的人权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确保他们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个体和环境:残疾人社会工作认识到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工作者不仅关注残疾人的个人需求和能力,还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生活的影响。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如提供无障碍设施和包容性的社会政策,可以促进残疾人的融入和参与。
3. 能力和优势视角:残疾人社会工作采用能力和优势视角,强调残疾人的能力和潜力。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赋权和倡导:残疾人社会工作倡导赋权,帮助残疾人提升自我决策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社会工作者鼓励残疾人参与决策过程,争取他们的权益,并促进社会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5. 合作和多学科团队:残疾人社会工作强调合作和多学科团队的工作方式。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合作,共同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6. 社会包容和社区参与:残疾人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社会包容和社区参与。社会工作者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建立社交网络,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理基于人权、个体和环境、能力和优势视角、赋权和倡导、合作和多学科团队以及社会包容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这些原理旨在促进残疾人的自立、自主和社会融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学习材料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学习材料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
(1)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2)保障残疾人权益,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
(3)提供残疾人社会支持和服务;
(4)促进残疾人自主发展和自力更生。
2.原则:
(1)人性化原则:尊重残疾人的人权和尊严,关注残疾人的利益和
需要;
(2)平等原则:坚持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3)参与原则:鼓励残疾人参与决策、规划和评估过程;
(4)个别化原则:针对残疾人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1.评估与规划:
(1)完成残疾人的评估,了解其实际需求和问题;
(2)与残疾人及相关机构和服务提供者合作,制定个体化的服务规划。
2.资源整合:
(1)协调相关资源,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资源;
(2)提供残疾人沟通和协调服务的平台。
3.实施与干预:
4.监督与评估:
(1)监督残疾人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及时评估工作效果,改进服务策略和方法。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
1.生态系统理论:将残疾人视为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以系统观来分析残疾人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参与。
2.参与理论:关注残疾人的参与和社会角色,强调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3.授权理论:倡导残疾人的自主权,提倡残疾人权利的保障和社会歧视的消除。
4.资源流动理论:强调资源的分配不平等,倡导资源的公平分配,帮助残疾人获取并利用社会资源。
五、案例: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
1.评估:了解残疾人的就业情况、技能和意愿,分析其潜在就业机会和障碍。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
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残疾发生上的社会代价理论、残疾康复上的社区照顾理论和残疾融合上的社会网络理论。
(1)社会代价理论。该理论认为残疾的发生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付出的代价,无论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从社会属性来看,残疾和伤残都与人类社会共存。人类发明了火药、枪炮和现代化的武器都使得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战争造就了空前多的疾病和残疾,很多军人残疾实际上是为了“保家卫国”;人类发明了汽车、飞机和高铁等交通工具,使得人类的外出通行能力大大加强,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但是交通速度的加快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人类的伤残大幅度增加;文化体育运动的开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出现了许多失误和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工业、矿业和现代化工厂的建立,造就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工伤、矿难和职业病等,甚至带来了环境污染,产生“血铅”儿童和先天性残疾婴儿等。
就残疾的发生来看,必然是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的综合,后天性残疾肯定有社会性原因,即使先天性残疾,也有很大的社会性原因。例如环境污染、不安全的食品和劳动强度过大等都会导致新生儿的残疾。因此,残疾人问题是社会问题,不仅是残疾人个人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要运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
(2)社区照顾理论。20世纪中期,在西方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出现
了“反院舍化”的社区照顾理论。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关注长期居住在养老院、康复医院等机构接受专业服务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探求院舍化管理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深入研究了居住在庇护中心的精神疾病康复者,发现了一些精神疾病的康复者处于“不良人际关系”的困境中。一是不良同伴关系,精神疾病的康复者长期集中居住在一起,往往会形成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不利于“正能量”的传递;二是不良的观护关系,庇护中心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等长期面对精神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状态,对精神疾病的康复者持消极、冷漠的态度,并且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半封闭严格管制措施等,直接导致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关系变得隔阂、紧张甚至出现对立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不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当时,美国奥斯卡获奖影片《飞越疯人院》就是反映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院舍化”精神疾病患者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老年人或残疾人因长期住在医院或老人院而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这会使得服务对象慢慢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丧失感,对提供的各种服务产生依赖感,并渐渐失去了重新适应和融入社会的动力和能力。因此,社区照顾理论的倡导者指出,“院舍化”的照顾是一种昂贵且效果不好的模式,社区照顾模式有利于促进服务对象回归社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标签理论关注社会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和歧视,认为贴上“残疾人”标签可能导致个体被边缘化 和歧视。
详细描述
社会标签理论强调,将残疾人归入一个特殊的群体并贴上标签,可能限制他们的机会和发展,强化了 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该理论主张避免过度标签化,尊重残疾人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
社会网络理论
资源有限
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但由于资 源有限,很难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需 求,限制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展望:政策支持、专业发展等
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残疾人权益保障 的加强,政府和社会将更加重视残疾人社会 工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和保障,推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VS
详细描述
增能理论认为,残疾人也具有潜力和能力 ,应该被赋予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来发展自 己的能力。该理论主张通过提供适当的教 育、培训和机会,促进残疾人的自我实现 和自主发展,减少社会障碍和歧视。
0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
1 2
3
定义
个案工作方法是一种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细 致和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法。
教育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其融入社会。
就业社会工作
就业社会工作是指源自文库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段,为残疾人提供就业 支持和帮助,促进其实现自我价值和融入社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其实务相关探究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其实务相关探究
作者:陈明龙张奎彪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3期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表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上。残疾人社会工作受到诸多争议。作为中国公民,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与生活的权利,残疾人是由于他们的生理或者心理存在某种缺陷,但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残疾人也有参与社会工作的权利,国家和社会群体也应该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援助。残疾人本身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作为社会群体应该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其实务等,对残疾人社会工作进行研究,找出帮助残疾人推进社会工作的方法,为社会保障工作的进步奠定基础。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物探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66-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也较为重视,其中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更加关注。这是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平的体现。保障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残疾人社会工作和残疾人服务不同,服务是一种帮助,是通过别人给予满足残疾人生活需求的方式,而残疾人社会工作则是社会群体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弥补自身不足,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国家发展进步带来的成果。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虽然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体系,没有一个规范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系统。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寻找一套解决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案,推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开展。
浅析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及现状
浅析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及现状
作者:陈洪宇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9期
[摘要]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并对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现状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中图分类号]D66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23-01
引言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方法。伴随社会工作的推广,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领域也得到发展和认可,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显著效果。每一个理论都由它所对应的理论体系构成,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亦是如此。作为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从目前的研究上讲,它是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政策理论三大部分构成的。加深研究和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有助于认清其理论特色,更好地与实际社会工作相结合,促进两方社会工作理论吸收借鉴,对提高残疾人服务的水平有帮助作用。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概念
王思斌教授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或残疾人工作)的理论是关于残疾人现象的看法和如何解决残疾人所遇问题的理论”。这只是针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简明定义,这个定义表明,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运用一定的原则和特有的论证方式解释和阐释残疾人现象和残疾人相关问题,已经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残疾人社会工作范围涵盖很广,包括多种方面。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个人、残疾人群体、残疾人家庭等进行的有目的的社会帮助,是专业的社会服务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康复,精神抚慰,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提供咨询,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恢复自信心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其中康复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过程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起到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简而言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的康复、家庭、生存等各方面,其在挖掘残疾人潜能、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功能可见一斑。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2、主要预防措施:我国目前采用
的是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
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主要
由卫生部门负责,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及上级医疗系统,建立社区康复网,通过残疾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康复员,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经济的康复措施。(2)社区服务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是将社区康复纳入
社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3)家庭病床模式主要由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向社区康复对象提供
在家庭进行的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服务。(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
复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与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专门为特殊类型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康复类型
(1)医疗康复
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等。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来源:社会工作实务时间: 2007-12-24 10:11
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
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作者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
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
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共同的启示,即残疾人社会工作尤其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
二、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指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和“关护”关系(指庇护所里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而导致医患人员隔阂、紧张甚至敌视的关系),结果,并没有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相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关注到老人和残疾人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残疾人福利和权益保障成为了一个重
要的社会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残疾人社会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和掌
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本章将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人权与社会正义视角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之一是人权与社会正义视角。人权是指
每个人都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生存、尊严、自由、平等等。残疾人也应当享有相同的权利,不受歧视和排斥。社会正义视角强调
社会资源应当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包括残疾人。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人权与社会正义视角将作为指导原则,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和
社会融合。
二、生态系统模型
生态系统模型是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生态系统模
型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个体
是指残疾人,环境包括社会、家庭、教育、就业等各个领域。通过了
解和干预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推动残疾人的发展和社会融合。生
态系统模型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三、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是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另一项重要理论。社会建构主
义认为残疾并非个体的缺陷,而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造成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在残疾
人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改革来改变对残疾人的
偏见和歧视,促进社会的包容和接纳。
四、社区参与模式
社区参与模式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之一。这一理论认为,
残疾人社会工作应当通过鼓励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
第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2、“特殊型”范式 “特殊型”则深受自由主义传统的影响并流行 于美国,它认为排斥是一种歧视的表现, 是群体性差异的体现。这种差异否定了个 人充分进入或参与社会交换或互动的权利 。市场失效以及未意识的权利都可能导致 排斥。例如,残疾人群体之所以与整个社 会的联系不断弱化,源于其特殊的生理、 心理特点和低下的职业技能。正是这些因 素将他们打入次级劳动力市场,使其无力 与肢体健全的、高技能的社会群体争夺高 层次工作岗位,从而使他们无法进入社会 主流。这是特殊型范式在现实社会中的真 实写照。
2020/4/5
(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 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 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 ,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 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 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 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 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 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 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 题及压力的产生。
2020/4/5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 面的功能:
(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 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 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 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 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 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 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 。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 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 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 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Redcliffe-Brown)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Barns)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4)邻里援助网络。当采取这种介入策略时,社会服务机构通常以一个以地域界定的的社区为基础,然后尽力识别当中所存在的非正式辅助网络及区内的“自然辅助者”。这些自然辅助者可以在向邻里提供支援上扮演关键的角色。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去强化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把分布区内的大小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邻里援助网络系统,帮助区内孤立无援的人士。(5)社区授权网络。这种介入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个聚合了非正式社区领袖的讨论场所,借以有效地反映区内各种群体的意见及利益。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促进这些非正式领袖的沟通、联系及互助并建立网络,鼓励这些网络成员去共同参与及关心区内问题,形成社区内申述问题及倡议社区政策改革的声音。除了上述理论,还有标签理论、增权理论等理论用以指导残疾人社会工作,这些理论在本书的其他章节已有论述,在此不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