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传播》课程标准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影视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影视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基本信息•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单元名称:影视文化•教材版本:人教版•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时间:预计2个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影视文化的相关概念和要素;2.掌握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作用;3.能够分析影视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内涵;4.培养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行影视作品的观影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提供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品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国家意识;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艺术修养;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影视文化的概念和要素;2.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影视作品的观影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培养;2.影视作品与文化传承、价值观引导的关系解读。
五、教学内容1. 影视文化的概念影视文化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媒介传播的文化形式,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
影视文化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形象描绘、表现手法等方式传达文化信息,对于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2. 影视作品与文化传承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文化元素,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将这些文化元素传递给观众。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再现历史场景、揭示社会问题等方式,保持和传承文化记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
3. 影视作品与价值观引导影视作品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作用,还能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刻画,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的影视作品通常以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通过观众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情节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影视传媒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影视传媒2. 课程代码:0123453. 适用专业:影视传媒、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等4. 学时:48学时5. 学分:3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影视传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影视传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影视传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后期制作等基本技能;(3)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 教学内容:(1)影视传媒概述(2)影视剧本创作(3)影视摄影技巧(4)影视剪辑技巧(5)影视后期制作(6)影视作品鉴赏2. 教学安排:(1)影视传媒概述(4学时)(2)影视剧本创作(8学时)(3)影视摄影技巧(8学时)(4)影视剪辑技巧(8学时)(5)影视后期制作(8学时)(6)影视作品鉴赏(8学时)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影视传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影视创作技巧;(3)实践操作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影视制作能力;(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考试(70%):包括笔试和作品创作两部分,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影视传媒理论知识的掌握,作品创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影视传媒概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教辅资料:《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摄影技巧》、《影视剪辑技巧》等3.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中国影视资料馆等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至第四周:影视传媒概述、影视剧本创作2. 第五周至第八周:影视摄影技巧3.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影视剪辑技巧4. 第十三周至第十六周:影视后期制作5. 第十七周至第二十周:影视作品鉴赏注: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影视形体课程标准
影视形体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影视形体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身体协调性、表现力和形体美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舞台表演基础。
通过此课程,学员将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技巧,提升自己在影视表演中的形象和魅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扮演角色,传达出适宜的情感和表现。
二、课程分段安排1.基础形体训练•热身:包括拉伸、肌肉放松等体操动作,以准备身体进行后续的训练。
•基本姿势和站立方法:介绍正确的站姿和基本的身体平衡感。
•身体关节的活动性训练:通过各种关节的转动、扭转等训练方法,增强学员身体的灵活性。
•姿势的练习:从简单的动作出发,逐渐引导学员学习各种复杂的姿势。
2.形体技巧训练•步伐和动作控制:学习不同步伐和动作的连贯性,提高步伐的轻盈、优美度。
•重心的平衡和转移:通过练习,培养学员准确感知和控制自己身体的重心,以便更好地进行动作变化和平衡调节。
•僵硬身体的软化:针对身体僵硬的学员,通过柔韧度练习和拉伸技巧,提高身体柔软度。
•表情和手势训练:学习如何运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来增强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3.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情感的感知和表达:通过情感训练和表演练习,培养学员对情感的敏感度和把握力,使其在表演中能够真实、自然地传达情感。
•角色分析和表演:学习如何通过形体动作和表情来体现角色的特点和内心世界,并逐步掌握角色转变和情感转折的表演技巧。
•镜头表演训练:针对影视表演的特点,模拟拍摄场景,让学员了解镜头前的表演技巧和要求,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三、课程评估学员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形体基本功:包括姿势的正确性、灵活性、动作的流畅度等方面。
•表情和表演力:注重学员在表达情感和角色塑造方面的能力。
•效果和表现:评估学员在镜头前的表演效果和整体呈现。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影视表演艺术教程》•《形体训练与表演》•《舞台形体与表演手册》以上是影视形体课程的标准安排和要求,希望通过此课程,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影视表演的形体技巧和表达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演员。
影视编导课程标准
影视编导课程标准
影视编导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支持课程:包括影视艺术概论、表演学基础、影视作品赏析、电视画面编辑、电视采访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舞台剧编导、影视导演基础、电视栏目编导、戏剧剧本创作、影视剧本创作、电视文本写作、纪录片创作等。
3. 专业拓展课程: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影视剪辑、摄影与摄像、影视特效等。
此外,在影视编导课程中,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素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参与项目实践和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影视编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影视编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影视传媒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电影传媒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年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导演和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能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方面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方面的导、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且具有进行导演创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表演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表演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3、具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4、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文艺、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
2.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
三、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德育方面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遵纪守法,能正确处理个人、国家、集体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国防意识。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用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智育方面1.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具有法制观念,熟悉本行业法律法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优良。
最新-全市中小学推进影视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全市中小学推进影视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各区县教研室、局属有关学校: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是由我市独立承担的全国教育科研“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曾在我市与xx、xx等省78所实验学校开展教学实验,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
课题研究成果已通过全国教科规办鉴定;2002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小学影视教育国际研讨会,2004年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品牌性研究成果。
2004年xx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开设影视文化课程实验的工作意见》,推动课程实验工作。
“十一五”期间,由于人手与课程政策等原因,课程实施搁置下来。
近年来,在新课程实施的推动下,学校对开展影视教育呼声日渐强烈,市教科所适应新课程发展和学校教育的需要,盘点课程研究成果,推进影视文化课程实施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学校开设影视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从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论证到课程标准的建立,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学资料的编写,从教学实验到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立,都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可供操作的研究成果。
这门新课程的创立“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意义(课题鉴定意见语)”。
将新型文化纳入学校课程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文化课程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市作为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的创始基地,理应对全国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教育做出示范和贡献。
一部经典作品就是一部精彩的人生教科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审美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及其人文素养。
影视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由教育科研部门主导和组织课程实施,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研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克服学校独立研发的困难,促使课程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影视文化课程以美育人的巨大作用。
二、课程实施的实验内容1.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实验。
通过课程实施进行课程教育目标、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生素质培养等项目的教学实验。
2.课程性质与操作。
电视文化传播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电视文化传播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目标:1. 了解电视传播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特点。
2. 掌握电视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电视传播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媒体素养。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电视传播概述1. 电视传播的定义、特点及功能2. 电视传播的历史与发展3. 电视传播的类型与形式第二部分:电视文化传播理论1. 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及功能2. 电视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3. 电视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技巧第三部分:电视文化传播实践1.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2. 电视广告与营销3. 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第四部分:电视文化传播案例分析1. 国内外优秀电视文化传播案例2. 电视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视传播与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策略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电视文化传播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通过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广告与营销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电视传播与文化传播基本理论、策略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70%。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电视传播概述第二周:电视传播类型与形式第三周:文化传播理论第四周:电视文化传播策略与技巧第五周: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第六周:电视广告与营销第七周: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第八周:电视文化传播案例分析第九周:复习与总结八、参考资料:1. 《电视传播学》2. 《文化传播学》3.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4. 《电视广告与营销》5. 《电视媒体运营与管理》九、教学资源:1. 课堂PPT2. 教学视频3. 案例分析资料4. 网络资源注:本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影视文化》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影视文化》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影视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视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影视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影视文化的定义:通过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
2. 影视文化的特点:视听性强、故事性弱、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影视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视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影视作品片段,引起学生对影视文化的兴趣。
2. 讲解定义:讲解影视文化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影视文化的基本概念。
3. 分析特点:分析影视文化的特点,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说明。
4.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影视作品,分析其文化内涵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分析其文化内涵和特点,写一篇短文。
第二章:影视作品的类型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影视作品的类型:剧情片、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等。
2. 欣赏影视作品的方法:关注剧情、角色塑造、视听效果、文化内涵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影视作品的类型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片段,引起学生对影视作品类型的兴趣。
2. 讲解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特点。
3. 欣赏方法:讲解欣赏影视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剧情、角色塑造等。
4.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分析其类型特点和欣赏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取一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分析其类型特点和欣赏方法,写一篇短文。
《影视广告》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影视广告》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影视广告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广告创作》课程是摄影摄像方向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它集理论与项目设计实践于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本课程构建于《影像与编辑》、《视听语言》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广告设计职业岗位内容,本着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进行广告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广告知识的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和职能中的设计应用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广告创作与设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从而服务于企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广告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学环节上,将企业影视广告创作项目、广告创意大赛等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构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真正的创造性和应用性广告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的学分为4,总学时为64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用影像视频的表现形式设计一个影视广告。
以广告设计与创意为主要内容进行传递信息,在信息时代,影视广告的创意与设计反映了当前的影像审美需求和产品广告诉求,因此,通过此课程的教学掌握影视广告的基本知识和创意策划与设计,使学生广泛了解广告设计中受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现和艺术形式等知识,深人地研究广告创作的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
在创作过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坚定“四个自信”。
影视课程育人方案模板
一、方案名称《光影育人,心灵成长——影视课程育人实施方案》二、方案背景随着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影视作品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充分发挥影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特制定本方案。
三、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程内容1. 电影基础知识:介绍电影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等。
2. 电影艺术欣赏: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
3. 电影评论与写作:学习电影评论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电影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电影制作、拍摄、剪辑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成立影视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
(2)聘请专业教师,组建影视课程师资队伍。
(3)制定影视课程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 课程实施(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电影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知识。
(2)观影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作品,并开展讨论和分享。
(3)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撰写电影评论和观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电影制作、拍摄、剪辑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程评价(1)教师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评价,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影视课程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3. 加强与影视行业、文化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最新《影视欣赏》课程标准
《影视欣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教学时数:32学分:2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这是一门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本课程精选若干部中外影视经典名作,简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就每一部影视名作的产生背景、制作情况、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品评。
重点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和艺术手法欣赏,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影视名作。
本门课程对于改善高职学生知识专一、知识面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面向与任务本课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电影发展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方法,学会写较简单的影视评论。
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美育知识,提高学生影视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审美水平,并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1、随堂提问、课堂讨论;2、课堂讲授、实例分析;3、理论学习、独立评价;4、自主选择、课外观赏。
二、课程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通过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主题人物等,欣赏经典台词、评析影片所表现的主题等环节,使学生能掌握作为电影读解的方法:分别从数字媒体的视角、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叙事分析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增强我校学生欣赏电影的能力和水平,加深他们对电影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本门课程以对经典影视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使学生学习了解电影的发展过程,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学会对影视作品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和艺术手法欣赏。
2.能力目标(1)了解什么是影视欣赏;(2)学习从哪些角度欣赏影视作品(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技术层面、美学层面);3.素质目标通过影视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影视鉴赏》课程标准
《影视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础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全院学生学时数:学分: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开课单位:制订人:同意人:制订时间: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视野一门选修课。
经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多种电影类型,培养学生情感、审美能力和正确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目标经过本课程学习,意在使学习者能掌握作为电影读解方法:分别从数字媒体视角、文化研究、技术特点、叙事分析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技能目标是使经过对这门课训练,经典影片部分基础知识如:分类、题材、手法、导演、演员等。
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对电影审美能力。
其它目标是世界经典影片很之多,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借鉴意义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经过这些出色影片分析解读,从各个不一样视角为学生勾画出经典影片创作思绪。
四、课程设置和设计思绪课程设置依据是依据广大学生爱好和最新电影结合来满足学生要求,系统讲每种电影类型代表作和著名导演特点,并经过实践步骤培养学生赏析能力。
课程设计思绪是:设计思绪是经过对广大学生调查。
选出含有代表性,能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优异电影。
有过去有现在,有喜剧有恐怖,有探讨人性,也有训斥那些不道德。
五、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六、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关键及难点在于本课程培养学生对纪录片类型电影热情,培养学生进行广告案例分析、全方面认识广告作品及处理实际问题应用能力,并能够探寻问题关键,并主动发觉问题处理方案。
教学模式以互动为主,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形成良性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索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最终完成目标为能独立欣赏一部电影,并指出其中所利用叙事手法等。
教学方法: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利用启发诱导提升、优异案例赏析、项目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参与创新来达成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目标。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
七、教材选择和编写提议教材:《影视鉴赏》作者:徐晓八、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1、要充足利用校内多媒体设备、实训室、电脑机房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发明良好条件。
《文化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传播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开课单位】文化产业管理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 34 (理论 30 实践 4 )【学分数】 2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全日制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掌握文化传播学基本理论,具备运用文化传播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对于这一学科的基本认识。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文化传播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文化传播学属于传播学的分支,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把握分析文化传播各种现象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文化产业概论二、教学内容(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1、主要内容:文化传播学概论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理解传播学学科特点,了解传播学理论研究及其成果。
3、重点、难点:文化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二)第一章1、主要内容:文化传播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模式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掌握传播的主要模式,理解传播模式的发展完善,了解模式对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传播模式的发展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三)第二章1、主要内容:文化传播理论2、教学要求:麦克卢汉、伊尼斯、波兹曼传播理论研究与应用。
3、重点、难点:自我表达(四)第三章1、主要内容:大众文化传播2、教学要求:掌握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理解大众传播的特点,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3、重点、难点: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五)第四章1、主要内容:文化传播者研究2、教学要求:掌握文化传播中把关人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媒介的四种理论,了解把关人理论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文化传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影视文化传播/Screen Culture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传媒艺术与公关设计)
课程学时/学分:24 / 1
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 30/2
审定人:
开课部门: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传影视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并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透过传播表象,掌握影视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象征主义与影视艺术
第一节象征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道具的象征
第三节形象的象征
第四节片名的象征
第五节色彩和声音的象征
第六节部分象征与整体象征
第二章超现实主义与影视艺术
第一节超现实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天上、人间——神与人
第三节人间、地府——人与鬼
第四节梦境、特异功能
第五节科幻形象
第六节作用
第三章表现主义与影视艺术
第一节表现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直觉与表现
第三节现实与理想
第四节历史与人生
第四章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怀疑权威、赞颂平民
第三节调侃、戏拟与反讽
第四节游戏
第五节碎片性、零散化与拼贴艺术
第六节解构与建构
第七节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第五章未来主义与影视艺术
第六章现象学与影视艺术
第七章民族、地域文化与影视艺术
第八章数字化与影视文化传播
第九章中国影视文化体制改革与影视文化传播
第十章中国影视刊物与影视文化传播
第十一章分析美与影视文化传播
第十二章通俗美学与影视文化传播
第十三章接受美学与影视文化传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此课程要求学生学会构建观众与电影制作者的良性沟通与互动,成为沟通电影制作者与电影受众的重要桥梁。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广告学、影视广告项目策划等课程联系密切,广告学、影视广告项目策划为先修课程,为广告创意和策划提供学科相关知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相比偏重于能力培养。
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
投影仪、粉笔、板擦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平时作业一般包括小论文、专题讨论、综合测试和期中考试等形式。
平时作业按百分制计。
小论文和专题讨论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定,并按对应关系分别计为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教师可根据形式的学习态度对小论文和专题讨论评定为优秀者上浮10分,对评定为不及格者下浮10分。
综合测试和期中考试的成绩按
卷面实际分数记载;未完成作业者均计为0分。
平时作业的成绩有两次计入总成绩,两次作业成绩的平均值按15%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安排一次平时作业,此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中。
如果各试点单位自行安排平时作业在两次以上,可由学生自行选择最好的一次平时作业计入考核总成绩中。
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教材:
《影视文化传播》张志华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实验指导书:
《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黎风主编西南师范出版社
执笔人:
编写或修订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