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如何进行化学实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结果等。
5.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和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事实是唯一真理。
5.通过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和观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放热、吸热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需注重课后反思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模糊,对物质性质的描述不准确,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善于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则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善于思考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
2.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设计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其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化学及其学科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悉。

教材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化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知道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3.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常用基本操作。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发光、放热等),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学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

由于课程改革时,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会同步进行,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观察和思考。因此,针对这一学情,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语言: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不改变物质的本质。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的变化,会生成新的物质。
2.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示、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
3.学生互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三)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互动:学生积极发言,总结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出生活中至少5个物理变化和5个化学变化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2.完成课后练习题:参照教材第XX页,完成第1-5题,重点关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上述目标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培养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合作学习,共同成长: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质变化现象,共同解决疑惑。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本后的习题,尤其是与物质变化和性质相关的内容,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观察生活现象: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食物腐败、电池放电等,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记录在观察报告中。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8.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但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理解尚不深刻,容易混淆。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燃烧等。
3.介绍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反应性等,并举例说明。
4.讲解物质性质与变化类型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有何不同?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等。
5.拓展阅读:请同学们阅读一篇关于物质变化和性质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科普文章,并总结至少三个对自己有启发的知识点。
作业要求: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性质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物质变化和性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
3.知识拓展:教师介绍一些特殊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干冰升华、灭火器的原理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实践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燃烧、氧化铁生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变化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常见的物质性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2.通过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日常生活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加工等
科学研究:催化剂研究、新材料研发、药物合成等
-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物质变化的实验项目。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物质变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 组织游戏活动,通过化学知识问答或物质变化猜谜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4. 实践与应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使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价值观: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化学课程中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理变化:物质形态或位置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放出或吸收能量
③物质性质的分类和表现: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④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内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外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⑤物质性质的应用:
生产:金属加工、塑料制造、电池生产等
最后,在作业评价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板书设计
①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物质变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和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突破学生对此的模糊认识。
2.指导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探究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分析燃烧、锈蚀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某一物质的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
4.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请思考如何利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节约等,并撰写解决方案。
5.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查找与物质变化和性质相关的科学资料或新闻,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观察,教师总结并指出这些现象都属于物质的变化,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实物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区别和联系。
3.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但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氧化、还原等。
3.实践应用:讲解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如灭火器的原理、铁生锈的原因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针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性质的应用等方面,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4.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练习】见课件【新课学习】一、【演示实验】实验1-1:加热水,用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将现象填入表格中。

(注意要介绍仪器名称,下同)实验1-2:展示胆矾晶体并研碎,观察现象。

将现象填入表格中。

实验1-3:将胆矾溶于水,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将现象填入表格中。

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将现象填入表格中。

阅读教材内容,小结: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依据)5、注意 :(1)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化学现象。

化学变化可用化学反应式表达。

如石灰石 + 盐酸 == 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硫酸钠 + 氢氧化铜(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会发生物理变化。

【解释】有同学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为什么?观看【点燃蜡烛实验】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巩固练习】:下列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1)汽油挥发()(2)冰溶化成水()(3)火药爆炸()(4)铁生锈()(5)食物变质()(6)食物消化()(7)铁水铸成锅()(8)氢气燃烧()(9)蜡烛熔化()(10)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蜡烛燃烧()(12)矿石粉碎()(13)铜放置久了变成铜绿(碱式碳酸铜)()(14)电灯发光()(15)面粉做成面条()【巩固练习】见课件【作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铜氧化物:化学性质,因为它揭示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3.铁是银白色的金属:物理性质,因为它描述了铁的外观和颜色。
4.酒精燃烧时产生热量:化学性质,因为它揭示了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性质。
5.食盐溶解在水中:物理性质,因为它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状态,不涉及化学反应。
例题3:
题目:请判断下列变化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
5.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练习题库: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库,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及时反馈。
7.教学反馈表:设计教学反馈表,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培养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5.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不可逆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且放出热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②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
-观察现象:颜色、状态、气味、温度等
-分析本质:分子结构、原子组成、能量变化等
③物质性质的表现和应用:
-化学性质:反应性、溶解性、氧化性等
-物理性质:形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应用实例:金属腐蚀、酸碱反应、过滤实验等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1: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鼓励性:在反馈中,要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指导性:在反馈中,要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交流性: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和疑问,进一步指导学生。
板书设计
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概述: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例题3:请描述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4.例题4:请列举三个常见的物理变化。
答案:三个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铁被敲打变形。
5.例题5:请解释为什么物质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答案:物质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因为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铁生锈会导致铁制品损坏,需要进行防锈处理;水蒸气的凝结会导致天气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制造塑料、合成药物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都依赖于化学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
2.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经验教训;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同时,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经验教训。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性质验等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
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最后,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享、沟通和协作。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一化学的变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一化学的变化与性质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过程:
a.学生分组,每组针对一个化学实验或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化学变化与性质的特点。
b.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c.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与性质的理解。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化学变化实例,并分析这些变化中的新物质生成和能量变化。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化学变化与性质的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3.设计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等),并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提炼出化学变化与性质的概念。
2.针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5.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共享学习成果。
6.注重反馈与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问题,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7.拓展课外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兴趣小组、科学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a.讲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强调新物质的生成和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三、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各个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1/ 7六、教学准备:铁架台、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药匙、集气瓶、胆矾、大理石、稀盐酸、烧杯、石灰水、小木条。

七、教学过程: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液态的水2 块状的胆矾粉末状的胆矾(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教学内容二次备课2/ 7淀4 颗粒状石灰石等二氧化碳等一、引入新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认识物质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3.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学生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 7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难点: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其区别和本质特征。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解、练习四、教学过程:[引入]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了我们千姿百态的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每天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因此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水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铁钉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生锈,一张纸可以撕成两片,煤炭可以燃烧,他们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2/ 7[实验探究1]观看水的沸腾视频师: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把一小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生:试管口有水雾,玻璃片上有水珠师:什么发生了改变?生:水师:试管口形成水雾,玻璃片上有水珠;液态的水变成了液态的水;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2]观看胆矾研碎视频师: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研碎,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胆矾被研碎了师:块状的胆矾变成了粉末状的胆矾;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3]观看实验视频3/ 7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震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生:有沉淀生成师: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该实验两支试管中淡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都生成了蓝色沉淀;生成了新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设计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其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化学及其学科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悉。

教材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化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知道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3.了解实验室规则及常用基本操作。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发光、放热等),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学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

由于课程改革时,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会同步进行,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教具准备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

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演示“铁丝被折弯”、“玻璃破碎”、“灯泡通电发光”、“火柴燃烧”等小实验。

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导入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进行实验。

今天我们就先来仔细观察实验,看看物质是怎样变化的,会得出什么结论。

接着演示课本实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演示] 实验1-1(1)、(2)。

(1)现象: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2)现象: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1(1)、(2)有什么共同特征?[回答]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还有哪些。

[举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演示] 演示实验11(3)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3)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4)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壁感觉到发热。

[提问] 实验11(3)、(4)有什么共同特征?[回答]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分析] 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讨论]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 铁生锈、木柴燃烧、燃放鞭炮等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 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 灯泡发光放热、水烧开了有气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回答] 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提问]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回答] 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过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1(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讨论]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交流探究] 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 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课堂练习]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3.下列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答案:1.B 2.C 3.D[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练习与应用”1、2、3、4题。

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使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_;②熔点________;③密度________;④颜色是________。

答案:2.D3.①小②低③比水小④银白色教学反思本课题主要讲述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对于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好,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中举例恰当适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沸点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该简单地介绍有关压强的知识。

备课资料趣味小实验一、一色变四色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10 mL量筒;10%氢氧化钠溶液、5%硫酸铜溶液、10%葡萄糖溶液。

操作:在试管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 mL,再滴入20滴硫酸铜溶液,振荡,然后加入葡萄糖溶液2 mL,振荡得绛蓝色透明溶液。

加热试管里溶液的最上部分。

当这部分溶液有红色沉淀出现时,便停止加热。

这时可看到溶液由上到下呈现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二、漂亮的棕色环实验用品:直径100 mm的表面皿、10 mL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4%硫酸亚铁溶液、5%硝酸钾溶液、浓硫酸。

操作:在表面皿中加入2 mL硫酸亚铁溶液,再加入2 mL硝酸钾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把吸有浓硫酸的滴管尖嘴对准表面皿的中心部分插入混合液中,小心并缓慢地挤入浓硫酸2 mL,片刻后可观察到棕色圆环形成。

三、变色茶水实验用品:烧杯、药匙、玻璃棒、滴管、50 mL量筒;茶水、5%氨水、30%稀硫酸、草酸晶体、氯化铁晶体。

操作:取约50 mL茶水,加入约米粒大小的氯化铁晶体,搅拌均匀,溶液呈黑色。

加入少量草酸晶体,搅拌溶解,溶液褪至茶色。

滴加几滴5%氨水,搅拌,生成浓褐色的沉淀。

再加几滴30%稀硫酸,搅拌,沉淀溶解,溶液又恢复到茶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