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及板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https://img.taocdn.com/s3/m/cd75d1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0.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使学生明白庐山的美丽风景和云雾的形成原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神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庐山的云雾》2.语言表达:介绍庐山的云海与云雾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庐山的云海与云雾,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环保意识难点:学生对云海与云雾的形成机理的理解与表达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庐山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庐山的美丽风景,增强学生对庐山风景的兴趣。
之后,教师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庐山上有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图画或说话的方式回答。
2.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和听读《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
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述庐山云雾的词语,并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
3.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庐山的云海和云雾的形成原理,并给学生展示云的种类及其形态。
学生还可以观察教师的实验,了解云的凝结过程。
4.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庐山的云海和云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学生应该就如何保护环境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白身为公民应该对环境尽好自己的责任。
5.创作(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云的形态进行模仿,模仿比赛的模式。
教师可以组织该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利用课本上给予学生的线索进行进行创作。
6.总结(5分钟)教师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分享之时,提醒学生庐山的云海和云雾与世界的云雾存在科学上的联系。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如何保护环境而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教学,学生对庐山的云海和云雾有了深度了解,也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建议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2a1ee3caaea998fcc220e9e.png)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建议一.读书指导1、初读感知课前可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庐山风景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深化体验作准备。
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理解部分词语。
在初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精读感悟。
学习本文,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第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以及让学生自己练说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云雾的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句,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与其中,体会庐山云雾无处不在又要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然后,放手让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学习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语句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
省略号处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还会在瞬间由什么变成什么。
二、积累内化本文语言优美,教师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表达方式。
三、迁移运用1、“流连往返”一词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的学习理解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曾让你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用“流连往返”说句子。
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281bb3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a.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能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 能够默读和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语言和结构特点。
3. 能够运用课堂所学表达方式,通过互动说话达到诗歌的交流与分享。
4. 能够创造性地发挥意象,书写自己感受的诗句,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庐山的云雾》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3.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方式。
三、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讲述和问答的形式,引入庐山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情感体验用双重重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感性体验和认知思考中理解诗歌。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4. 反思总结通过课堂表达和比较的形式,帮助学生反思和总结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可应用性。
四、教学流程1. 课前导入(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庐山的云雾”,并向学生简要介绍庐山的位置和特征。
然后通过提问方式,问学生他们对庐山的印象是什么,如何描述庐山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情感体验(15分钟)老师先宣布本节课学习的是一首诗歌《庐山的云雾》。
然后,老师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出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
接着,老师让学生听一段柔和的音乐,放松身心,开放感官。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听和感受过程中的情感和感觉变化,如获得了哪些体验、感受别人和自己的兴趣和感情等,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
3. 合作学习(2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运用归纳总结和情境化的讲解,共同探究诗歌的内容、意境和主旨,分析诗歌的基本语言和结构特点。
要求每组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初步成果,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 反思总结(10分钟)老师请学生就课前导入、情感体验和合作学习等环节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所收获的收获和感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42d9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b.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庐山的云雾》的基本内容;2.理解《庐山的云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庐山的云雾所代表的自然环境;2.掌握原文的基本意思;3.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理解《庐山的云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培养学生自然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庐山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庐山是一个山脉的名字。
2.教师问学生们知道庐山有什么特点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庐山的特点是著名的云雾景观。
步骤二:朗读原文1.教师把原文的第一段作为例子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跟读;2.教师提示学生要注意诊断每个字的发音和语调。
步骤三: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根据原文内容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原文的基本意思;2.让学生了解庐山的云雾景观所代表的自然环境;3.帮助学生体验课文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步骤四: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口号:“保护自然,珍惜生命”;2.让学生搜集与庐山自然环境有关的图片,讨论自然环境所代表的意义;3.让学生总结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
步骤五:总结归纳1.教师概括整个课文的内容,强调庐山云雾景观所代表的自然环境;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信息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1.通过朗读原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意思,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2.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提高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3.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6dddf1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3.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庐山的云雾》。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名胜古迹;•掌握描述词语的运用方法,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庐山的云雾;•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感受文章所描绘的庐山的神奇美景。
能力目标•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庐山的云雾;•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能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庐山的自然环境和名胜古迹;•掌握描述词语的运用方法,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庐山的云雾。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庐山神奇美景;•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准备•教师课件;•讲解PPT。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庐山的云雾》。
你们知道什么是庐山吗?庐山是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先看一张图片。
”2.展示图片通过PPT展示庐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庐山的自然环境和美景。
步骤二:讲解文本1.放音播放录音,让学生先自己听一遍,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意思。
2.师生共读将课文分段,分别进行师生共读。
老师应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3.词语解释排除学生不认识的生字词、词语,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步骤三:词语运用1.记叙文特点简单介绍记叙文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
2.词语运用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描述庐山云雾的词语,并将它们分类。
步骤四:感性认识1.环保观念通过庐山美景的描绘,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
2.写作展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一篇关于别的景点的记叙文,展示其写作成果。
步骤五:总结1.复述让学生复述本课所学内容。
2.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的阅读理解题。
六、教学设计本次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展示、听读、词语解释、词语运用、感性认识、写作展示、总结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544f0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3.png)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1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
2.默读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齐读。
(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读,师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变成红色) (板书:千姿百态)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3、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①山头的云雾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③白色绒帽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①半山的云雾②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③一条条玉带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①山谷② 弥漫:充满,布满③茫茫的大海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①山峰② 遮挡:遮蔽拦挡③巨大的天幕5、齐读这一段话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
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
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出示填空,试着背诵庐山的云雾。
那些在的云雾,就像是;那些在的云雾,又像是。
云雾山谷,它是;云雾山峰,它又是。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d88a75dd36a32d737581b9.png)
2018 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庐山的云雾》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 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
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第二、三段,体会庐山云雾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二、说教法:1、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之情。
所以,我采用了“仿写练习” 的作业设计和“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七](https://img.taocdn.com/s3/m/629c5e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5.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七【教学目标】:1、知道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其特点是云雾多。
2、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词语来描述山中云雾的形态,有形态形容词,有形态动词。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并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识。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庐山的云雾》,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运用形容词、形态动词等词语来描述云雾的形态。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云雾的形态描述。
【教学方法】:1、阅读《庐山的云雾》2、课堂讲解和讨论3、提示和引导4、游戏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几张庐山雪景、云雾美景图片,让学生驻足一会儿。
二、谈论引导(1)学生看完图片,培养学生对场景的喜爱,并问问学生,你们觉得庐山什么著名?(2)让学生提出对于庐山的看法和评价,让学生慢慢了解庐山的长林,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变化无穷,风景美不胜收。
(3)让学生了解庐山的特点,庐山的云雾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云雾,云雾是什么产生的,以及它有怎样的变化形态等。
三、阅读与讲解(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故事。
(2)学生朗读《庐山的云雾》。
(3)问询学生,故事中的庐山有怎样的云雾?(4) 进一步解释云雾能够让庐山风景更加优美是为什么?四、练习1、云朵模仿练习(1)断句:庐山的云雾(2)依次将词语陈列在黑板前(3)要求学生模仿云朵,行动模拟云朵的变化。
2、云雾文化游戏庐山的云雾有那些神话传说?答:庐山有吕洞天,庐山又名“洞天山”神话故事:庐山中还有两座云石山,这两座云石山,据说是玉皇大帝的官印“泰山石”和“嵩山石”,只见石丛之中尽是飞霞飘颭,云雾缭绕。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庐山山区的特点和云雾的形态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欣赏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等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云雾的形态表达的理解。
”所以,通过本次《庐山的云雾》教学,学生获得了词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且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欣赏的能力。
2018年新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年新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b181dd76c66137ef061911.png)
2018 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正确理解文中的词语。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意思。
2、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柔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和秘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庐山的云雾)2、创设情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欣赏那里的云雾。
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跟老师一起飞往庐山。
假设此时,我们正漫步于山道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齐说: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那庐山给你怎样的感觉呢?(景色清秀)。
二、精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睁开明朗的眼睛,解放读读看那几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二、三自然段(千姿百态、瞬息万变)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什么样的云雾?(指名读)小结:哦!老师明白了,你们看到了例外姿态的云雾。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云雾的姿态?(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弥漫山谷时,像大海;遮挡山峰时,像天幕。
)(3)、造句:那些时,像 ;那些时,又像。
或•…像……,又像……)。
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还有没有例外的比喻。
(天桥、丝带、彩虹桥)小结:例外的云雾,站在例外的位置,它的样子(各种各样),例外的人看,它的样子(各种各样),所以,这就叫做(千姿百态)。
男女生比赛读第二段,看哪组读的最佳。
3、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的特点,还有什么特点?(瞬息万变)好,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找中心句。
师:第二自然段中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如痴如醉,假如有微风吹来,庐山的云雾或聚或散,或浓或淡,更加秘密莫测。
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云雾》教学设计及板书
![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云雾》教学设计及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c989346c71fe910ef02df8d5.png)
2018 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课方案教课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觉庐山云雾的奇异漂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构成的词语。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要点学习第2、 3 自然段的写法。
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准备: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庐山的云雾)3.讲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奇特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旅客,令每一位到过那边的人都恋恋不舍、耐人回味。
庐山的云雾究竟巧妙在哪处呢,经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日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认识粗心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思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相互议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3.检查学生自学状况: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能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诵课文,每读完一段实时正音,并谈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恋恋不舍。
)三、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色(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双方面的特色,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间万变)四、教课生字词突出以下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要点理解的词语:艳丽、特别、环绕、洋溢、变化、千姿百态、瞬间万变五、作业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录生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诵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 1 自然段1.默读、思虑: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指名回答,相互沟通,教师点拨,指导朗诵引背。
第一句:“艳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艳丽”说一句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95b365a26925c52cc5bf46.png)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优美的词语,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积累优美的词语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重点句的意思及其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复习导入1、欣赏庐山图片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的奇丽吗?我们一起走近庐山的云雾吧!2、复习上节课的词语(二)品析课文,悟情悟境1、自由读文,找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2、精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出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云雾。
你是从哪句话或是哪个词知道的呢?(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你能给“尤其”换一个词吗?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云雾,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喜爱?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请学生展示,评议。
学生也有可能回答出云雾给他的感觉。
指导读第三、四句,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等词的意思。
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
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2、精读第2自然段庐山的云雾是那样的神秘,那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采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说。
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
咱们来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这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自由读,想象。
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没有?出现了几幅?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画画下来好吗?要画云雾得先画什么?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更加洁白!请四位学生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
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909119ba0d4a7303763a6b.png)
2018 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持续学习“总分”构造的段落,正确理解文中的词语。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异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重、难点:1、正确理解“千姿百态”、“瞬间万变”的意思。
2、领会课文遣辞造句的优美,感觉庐山云雾的奇异和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入,文。
1、通上的学,来篇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山的云)2、情境:在,就我一同走山,欣那边的云。
第一,大家上眼睛,开你想象的翅膀,跟老一同往山。
假此,我正闲步于山道上,你看到了什么呢?(:顶峰、深谷、瀑布、溪流、云⋯⋯)那山你怎的感呢?(风景秀)。
二、精文。
1、在同学开光亮的眼睛,自由看那几自然段写了“ 山云”的什么特色?二、三自然段(千姿百、瞬间万)2、学第二自然段。
(1)、默文第二自然段,你在山都什么的云?(指名)小:哦!老理解了,你看到了不一样姿的云。
(2)、同学再文,看文中那些表了云的姿?(罩山,像帽;山腰,像玉;洋溢山谷,像海洋;遮山岳,像天幕。
)(3)、造句:那些⋯⋯,像⋯⋯;那些⋯⋯,又像⋯⋯。
或⋯⋯像⋯⋯,又像⋯⋯)。
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没有不一样的比。
(天、、彩虹)小:不一样的云,站在不一样的地点,它的子(各样各),不一样的人看,它的子(各样各),因此,就叫做(千姿百)。
男女生比第二段,看哪的最好。
3、渡:山的云除了“千姿百”的特色,有什么特色?(瞬间万)好,在我来学第三自然段。
(1)、找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中静的云已我如痴如醉,若是有微吹来,山的云或聚或散,或或淡,更为神奇莫。
下边同学第三自然段,看看一段是那句来写的?自,指名。
板:瞬间万知道个的意思?是云化的(),化得()。
,又多又快。
(2)、再默一段,你从哪些中感觉到山的云化的快。
指名(、眼、明显、又成⋯⋯)累:你知道那些描绘化快的(一瞬、指、霎那、一会儿、刻⋯⋯)(3)、因此山的云不化快,并且化多,上写了几种化?(指名)只是只有四种吗?从那边能够看出不只四种?(省略号)这里的“一落千丈”表示什么?它使我们联想到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9b7c59a300a6c30d229f3c.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题西林壁》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
(指名背)2、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庐山)3、你对庐山了解些什么呢?(指名说,师适时表扬)4、师总结引出课题:小朋友知道得还真不少,是啊(边出示文字和图片边说),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市南,四季风景如画。
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最神奇的要数――(生接)庐山的云雾(板书完课题)。
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过渡:这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特点吧。
1、自读课文,找特点。
2、交流。
1)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你从课文的哪一个地方知道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2)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庐山的云雾的千姿百态?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A、学生读后交流。
B、像白色绒帽的云雾在哪儿?(师画)老师画得怎么样?C、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么特别的云雾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读,男生读)D、这云雾还有什么姿态啊?学生找出来,议一议,请同学们上黑板画一画,评一评,指导朗读。
E、师:这云雾啊,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姿态,发挥你的想象,想想这云雾还会有什么样子呢?(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具体)F、师总结:这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
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的云雾比成了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的形态美。
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们围绕千姿百态的特点,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感受了它的特点,最后再进行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A、学生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B、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把云雾的变化画出来。
C、指导朗读。
D、这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自由说)看来,云雾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呢,怪不得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98acda8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1.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情感目标:读中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庐山的资料。
【教学重点】:品读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白色绒帽”、“缠绕”、“弥漫”、“遮挡”、“瞬息万变”、“天幕”、“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等重点词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录象、幻灯片。
【教学准备】:1:有关庐山云雾的录象【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激发兴趣1、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庐山的资料,请大家进行交流。
(多媒体展示庐山的风景图片)2、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想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色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神奇美丽的云雾。
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1、在网上查找有关庐山云雾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2、边读课文边看图片,想想庐山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三:小组合作,学习研讨1、刚才,大家上网尽情欣赏了庐山的云雾,那么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你印象最深的是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通过朗读,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读后交流,相机教学第2、3节。
(一):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图文欣赏)(1)、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多媒体展示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和文字资料,体会文章优美的词句。
(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再联系语境形象地理解“笼罩”、“白色绒帽”、“缠绕”、“弥漫”、“遮挡”、“天幕”。
)(3)、借助多媒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引背。
(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点播视频)(1)、播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录象。
学生边看边在头脑中出现云雾变化图。
(2)、借助录象,理解“瞬息万变”、“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3)、本节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想想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4)、借助多媒体,指导朗读背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84f553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c.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程选自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二册第十一单元《山水景色》的第二篇《庐山的云雾》。
本单元是围绕“山水景色”这一主题展开的,通过阅读、描绘、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山水的美丽与神奇,体验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审美情趣。
本篇文章通过描写庐山的云雾,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与神奇之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本篇文章的内容和字词语法。
(2)理解和回答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性认知和表达能力。
(3)感知声音、色彩、形状、气息等庐山云雾的特征,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的理解本篇文章。
(2)通过朗读、错句改正、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性认知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篇章结构:描写云雾景象语言特点:描写明晰、生动、富有感染力;词语精准、词汇量适中。
四、教学过程1.预习导引(1)采用图片或模型等物品,展示庐山云雾的景象,让学生感受、观察、品味;(2)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在庐山,看到了什么。
2.新课呈现(1)请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让学生朗读课文,体验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乐趣。
(3)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教学。
3.课文讲解(1)介绍庐山云雾的知识背景和景观特点。
(2)解释生僻字和短语。
(如:“浮动在”“绕着”“晶莹剔透”等)(3)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本篇文章主要句式。
4.课文解读(1)词语理解:学生理解生词、熟词的意思。
(2)短语理解:学生掌握短语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3)句子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
5.语文运用(1)讲解语言技巧,如:修辞手法、比喻手法、排比、对偶手法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5ee2f9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c.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自然景观。
2.能够模仿教材中的语言,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庐山云雾景观。
3.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有关庐山的云雾景观的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庐山云雾的自然景观,能够模仿和描述相关语言。
2.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有关庐山的云雾景观的报告。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时间内容教学方式1课时1.学生欣赏《庐山的云雾》多媒体标题画集。
2.让学生感受云雾景观的美,培养学生情感。
视听教学2课时1.学习《庐山的云雾》朗读。
2.讲解重点词语补充生词。
3.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听说读写3课时1.教师讲解多媒体报告制作方法。
2.学生运用Word或PPT等软件,收集庐山云雾景观的照片。
3.在照片上添加有关介绍信息。
课前导入4-5课时学生分组制作多媒体报告。
1.查找的资料;2.编辑的步骤;3.照片及信息。
Individual或是小组活动6课时学生进行展示。
小组讨论及展示四、教具多媒体标题画集、Word或PPT五、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视听教学法、课前导入、听说读写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六、教学效果评估方法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设计,评价教学活动。
2.学生自评报告,每个小组互相评估。
3.老师对学生的评估。
七、教学反思1.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让学生运用机器人教授的自学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3.设计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四](https://img.taocdn.com/s3/m/be6315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c.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四本篇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一课的第四次教学设计。
在前三次的教学中,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情节和语言特点都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接下来的教学将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庐山的云雾》中重点单词、词组的拼音和意义。
2.了解庐山云雾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3.能够描述庐山云雾的气势和美丽,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4.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词语讲解1.驻足:站在原地不动。
2.沐浴:沐浴在阳光或水中,往往指享受日光浴或泡浴等。
3.果真:果然,表示因果关系。
4.天际:天空的边缘。
5.翠绿:深浅适宜的绿色,通常形容草木的颜色。
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们分组朗读课文,重点掌握词语和句子表达。
2.分组讨论庐山云雾在课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3.教师介绍庐山云雾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排比等。
课外拓展1.学生自主思考庐山云雾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和感悟。
2.以庐山云雾为题材,组织学生写作、配乐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教师介绍庐山云雾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Step2 课文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本课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并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Step3 课文朗读学生分为小组,依次朗读课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
Step4 课文分析学生们分组讨论庐山云雾在课文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Step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庐山云雾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和感悟,鼓励学生关注自身情感体验和表达。
Step6 课外创作教师组织学生以庐山云雾为题材,开展写作、配乐等创造性活动。
课堂评价学生们应能够在课堂中全面了解庐山云雾的自然及文化意义,能够清晰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四](https://img.taocdn.com/s3/m/cd5e94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2.p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山的基本构造,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山体高低变化及这些地理环境对产生了什么自然景观。
2.能把“小”的情感和“大”的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身处的山与庐山相比较,使孩子们在认识本身的同时呈现感悟自然之美。
3.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综合素质和阅读精神,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4.教育孩子们尊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一个山的基本构造,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山体高低变化及这些地理环境对产生了什么自然景观•把“小”的情感和“大”的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认识本身的同时呈现感悟自然之美2.教学难点•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综合素质和阅读精神,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教育孩子们尊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态度三、教学内容1.前置知识•《庐山的云雾》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段落的把握。
•庐山的基本概念。
2.教学内容•庐山之美的描写和阐述。
•《庐山的云雾》的故事情节、主题段落和相关情景,如:庐山所在的位置,庐山之美、庐山的云雾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1.任务式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讨论式教学法4.案例教学法5.问题研究法6.情景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与孩子们共同分享平时所见的山。
–继而,引导孩子们在地图上寻找庐山。
–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孩子们知道庐山的基本样貌。
•引导孩子们感受庐山景色的美丽,产生敬畏心。
2. 学习新课•通过教材中《庐山的云雾》这个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庐山的内容。
–根据故事内容,让孩子认识庐山,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等各种信息,同时发现庐山之美。
•当然,也要将风景和自身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和自己的共通点。
3. 巩固新知•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认真研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讨论庐山的美和庐山的云雾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中梳理出庐山自然地物形成与庐山之美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
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
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
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
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
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
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
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
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
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
用换
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
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
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
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
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总
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
来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
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
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
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
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
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
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10 庐山的云雾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