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
CAUTI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尿路结石和败血症。
为了降低CAUTI的发生率,国际上制定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该指南重点强调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1.适应症:只有在经过充分评估、与患者共同决策的基础上,明确有导尿的必要性时,才应该使用导尿管。
对于长期导尿的患者,在使用导尿管前,应充分评估其他非侵入性尿液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2.导尿技术:在插入导尿管时,应采取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的原则。
选择合适尺寸和型号的导尿管,并通过正确的技术插入,确保导尿管的安全和舒适。
3.导尿管的使用期限:导尿管存在的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大。
因此,尽量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时间是预防CAUTI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拔除导尿管,并采用其他尿液控制措施。
4.导尿袋的管理:导尿袋是常见的感染源,应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导尿袋应固定在患者腿上,不应放在地面上或悬挂。
导尿袋应随时保持封闭,排空频率适当,必要时更换导尿袋。
应定期检查导尿袋的密封性和清洁。
5.导尿护理:应经常进行导尿护理,包括勤换尿布,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导尿口。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导尿袋与导尿口的交叉污染。
6.教育与培训: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预防CAUTI的关键环节。
患者和家属应了解导尿的风险及其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插入、固定和护理导尿管的正确方法。
以上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主要内容。
通过合理使用导尿、正确插入导尿管、减少使用时间、管理导尿袋以及导尿护理和教育培训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CAUTI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行事,定期评估和改进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CAUTI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练习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一、单项选择题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前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满足护理方便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B.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C.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D.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E.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时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B.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C.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D.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E.置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洗净后置管二、多项选择题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B.下腹触痛、肾区叩痛C.伴有或不伴有发热D.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5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不需结合尿培养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断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B.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C.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1/4视野见到细菌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B.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C.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D.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后控制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行C.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技术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为了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督促医务人员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杜绝医院感染暴发。
依据原卫生部关于印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特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落实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泌尿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3、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4、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5、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6、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可从集尿袋开口采集,但应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7、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每日清洗尿道外口。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1500ml以上;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若尿管阻塞时应立即更换。
8、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预防尿路感染。
9、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0、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导标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 更换导尿管,以减少细菌在导
尿管上的定植和繁殖。
保持会阴部清洁
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细 菌逆行感染。
避免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导尿管移位或脱 落,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加强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尿液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异常。
VS
细菌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尿液细 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 感性。
抗生素的使用与治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导尿过程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针对性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CAUTI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
普遍存在。
导尿管作为感染的主要传播途 径,其使用和管理应得到充分
重视和规范。
指南目的
提供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 制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水平,保障患者 健康权益。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和传播风险。
导尿管的更换与拔除
导尿管更换
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感 染的重要措施,一般建议 每周更换一次。
导尿管拔除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
无菌操作
在更换或拔除导尿管时, 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卫 生。
05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与控制 建议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docx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一、单项选择题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前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满足护理方便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B.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C.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D.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E.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时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B.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C.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D.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E.置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洗净后置管二、多项选择题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B.下腹触痛、肾区叩痛C.伴有或不伴有发热D.尿检白细胞男性≥ 5 个 /高倍视野,女性≥ 5 个 /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不需结合尿培养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断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 104cfu/ml ,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 105cfu/mlB.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 cfu/ml C. 1 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 105cfu/ml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 个视野中有1/4 视野见到细菌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B.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C.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D.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后控制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行C.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技术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
CAUTI的防控
Ⅲ)
当无菌密闭系统被破坏、渗漏时应用无菌技术更换导尿管
及其连接系统( Ⅲ )
保持引流系统通畅(
Ⅲ)
日常卫生是很有必要的,没有必要每日使用消毒剂清洁尿
道口 ( Ⅲ )
基本措施—⑤留置导尿管的规范管理
如果需要少量的新鲜尿液进行检验,用消毒剂消毒采
样点后,用无菌注射器从采样点采集尿液标本( Ⅲ )
教育医务人员导尿管插入、护理及日常管理中感染防控要求( 评估导尿管插入、护理及日常管理中感染防控(
Ⅲ)
Ⅲ)
基本措施—④规范的技术进行导管插入
临床显著性尿潴留
尽量避免插管,仅在病人有指征时(Ⅱ) 尽可能选择其他导尿方式,如间歇性导尿术(Ⅱ) 使用合适的导尿管类型,避免尿道损伤(
处理尿失禁的其它措施无效
生物被膜形成
有机物附着,逐渐生长覆盖表面,
形成生物被膜
沿管腔内壁向上生长(48小时)
比管外生长(72~168小时)更快
大多数尿管使用1周后都有
生物被膜的形成
细菌
生物被膜
导管阻塞
导尿管伴随性菌尿发生的途径
腔外途径感染
66%引起CAUTI的发生来自于腔外途径 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
确定经过培训的人员监测导管的使用及预后(
Ⅲ)
基本措施—②开展常规的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
监测重点人员(
Ⅲ) Ⅲ
监测期间收集患者住院日、插管日及适应症( 计算目标人群的CAUTI感染率( 将数据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Ⅲ)
Ⅲ)
基本措施—③提供教育和培训
腔内途径感染
导尿管和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集尿袋放尿口污染 膀胱冲洗引起的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的生成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05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与方法建议
培训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导尿管相关操作技能、感染防控措 施等。
培训方法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 平和操作技能。
患者及家属教育内容与方式选择
教育内容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导尿管护理方法、感染 症状识别等。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宣传视频、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针 对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的患者及家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 式和内容,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6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介绍
监测指标设定
数据分析方法
设定明确、可操作的监测指标,包括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病 原菌种类、耐药性等。
背景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对患者康复和医疗资源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至关重要。
02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指患者在使用导尿管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这种感染与导尿管的 留置和使用密切相关。- 分类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概述 • 预防措施 • 控制策略 • 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 • 监测与评估机制建立
01
引言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 预防与控制方法,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一、单项选择题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前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满足护理方便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B.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C.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D.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E.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时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B.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C.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D.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E.置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洗净后置管二、多项选择题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B.下腹触痛、肾区叩痛C.伴有或不伴有发热D.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5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不需结合尿培养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断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B.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C.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1/4视野见到细菌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B.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C.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D.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后控制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行C.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技术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
最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国内外现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案例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 103cfu/ml。
•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 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所有的住院病人约有25%的会使用长期留置导尿管,每天 就有3%至10%(平均为5%)会发生院内尿路感染。尿路感 染经常併发肾盂肾炎、膀胱炎及继发性菌血症,不但增加 病人之罹病率及死亡率,更延长病人之住院天数,增加医 疗成本与花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下尿路感染: 主要是膀胱炎(acute cystiti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无菌操作规程,开 展相关目标检测,有效降低感染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前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
均未能表明可以降低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率
1-5% 100% 20%
感染源
内源性 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以无症状菌尿病人为主 外源性 1. 10-20%病原菌来自于集尿系统和尿袋,此种感染多发
生在24-48小时内 2. 生殖道和外科手术感染经血引起泌尿道感染 3. 灭菌不严的膀胱镜、导尿盘、冲洗液、消毒液等 4. 尿道口分泌物细菌的滋生 5. 医护人员的手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道口的护理
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留置尿管(超过10天以上者), 企图依靠每天2次用碘伏消毒或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洁不能降 低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只有短期留置尿管定时清洁 和消毒护理,有一定预防意义
导尿管的更换周期
留置导尿管不能随意定期更换
预防与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建议
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为避免尿路感染,可选择其他的导 尿方法。
如果需要大量尿液作特殊分析应运用无菌操作从引流袋内 获取
导尿术的技术要点
尿液引流
维持通畅的尿液引流
为达到通畅的尿液引流,导尿管和引流管均应避免 扭结
集尿袋应定时排空在每个病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内 (引流管不能接触未灭菌的容器)
导尿管功能不良或阻塞时应予以冲洗或必要时重新 更换
集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以下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 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课件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世界 卫生组织(WHO)举办的全球卫生 安全会议,为各国分享经验和最 佳实践提供了平台。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新型抗菌涂层导尿管、尿液监测技术 等创新手段在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 尿路感染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实 时监测患者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及 时反馈,提高感染防控效果。
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在整个置管过程中,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 细菌入侵的机会。
正确置管方法
采用正确的置管方法,避 免对尿道黏膜的损伤,降 低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置管后的日常护理
定期更换导尿管
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和患者的具体 情况,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长
期留置引发感染。
保持尿道口清洁
每日清洁尿道口周围,保持清洁干 燥,减少细菌滋生。
观察尿液情况
定期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0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 控制策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策略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全面管理、多部门协作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人群、不同病种的尿路感染发生机制和预防策略,提高防控 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面临耐药菌株增多、新型病原体的出现等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卫生安全问题。
案例三
总结词
制度化管理、员工培训
详细描述
某企业通过制定严格的导尿管使用和感染控制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感染 防控知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作者曾邦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浏览2171 发布时间11/02/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