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上机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1135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指导书
(3周)
目录
第一部分数字摄影测量VirtuoZo上机操作实习指导(1周) (1)
第二部分 ERDAS IMAGINE 遥感影像处理上机操作实习指导(1周半) (16)
第三部分实习报告格式(半周) (23)
杨可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
2010年
第一部分 数字摄影测量VirtuoZo 上机操作实习指导
1. 目的
数字摄影测量是国际测绘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对数字(或数字化)影像自动(或半自动)进行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自动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影像匹配、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提取地物要素,实现基于软拷贝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的理论、算法、软件的应用[1]。
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般作业流程以及主要产品的制作过程。
2. 内容
指导教师讲解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基本概念、主
要功能及一般作业流程。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例如,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正射影像以及景观图的生产等。
3. 资料准备
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及立体观测设备;
至少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
例
如:主距、框标距、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
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4. 操作步骤
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由计算机视觉,影像匹配和影像识别代替人眼与
仪器进行立体测量。
全数字摄影测量主要应用于生产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和地形图测绘等(如图1)。
首先由指导教师简单介绍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
然后学生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操作。
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3.6,数字摄影测量上机可按数据准备、参数设置、定向、核线采集与匹配、DEM 与DOM 以及等高线生成、数字化测图、拼接与出图的教学指导七步法进行操作实习。
一、数据准备 数字摄影测量所需资料应包括:(1)相机文件:应
提供相机主点理论坐标x 0、y 0,相机焦距f 0,框标距或框标点标。
(2)控制资料:①外业控制点成果。
如果是全野外布点, 还应有外业控制片。
②内业加密成果。
制作成相应格式的控制点文件(*.ctl )。
③外业控制点及内
业加密点分布略图。
(3)航片扫描数据需要符合
VirtuoZo 图像格式及成图要求扫描分辨率的扫描数据。
virtuoZo 接受多种图像格式:如TIFF 、BMP 、SunRasterfile 、TGF 等。
一般选TIFF 格式。
数据准备过程如图2所示。
1、建立工程文件夹,如:“F:\test ”,并把实习数据拷贝到该文件夹中。
2、打开影像数据,看影像重叠度,确定哪是左片和右片。
3、航片立体相对影像:左片(1156.tif )和右片(1155.tif ),如图3。
图2 数据准备
图1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图3 测区航片
4、相机参数:rc30.cmr 文本文件)。
5、控制点数据:hammer.ctl (文本文件)。
6、控制点参照图图片:文件夹PointPos 中的控制点位置图片。
7、运行WirtuoZo NT ,进入系统界面,点:菜单【帮助】Æ【License 状态】,查看可执行功能。
红色显示说明该功能不可用。
二、参数设置
VirtuoZo 系统的参数较多,需在参数界面上逐一设置。
需要设置的参数有测区参数(Block
Parameters )、模型参数(Model )、影像参数(Images )、相机参数(Camera )、控制点参数(Ground Points )、
地面高程模型参数(DEMs )、正射影像参数(Ortho
images ),还有等高线参数(Contours )。
其中有些参数需要按VirtuoZo 格式事先制作,如相机参数、控
制点参数等。
有的需要格式转换,如影像要从其他格式转换成VirtuoZo 格式等。
2.1 建立测区和模型
建立测区与模型的操作步骤:
(1)【文件】Æ【打开测区】Æ“如是第一次开始处理数据,则为建新测区”(如F:\test\tst.blk)
Æ打开Æ“设置测区”:
图4 参数设置
主目录:F:\test;
控制点文件:gcp.ctl(文件名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起);
加密点文件:jmd.ctl(本实习时,可以不用填写,这里只用于空三);
相机检校文件:xjjs.cmr;
(其它选择默认)
Æ【保存】
(2)【文件】Æ【引入】Æ【影像文件】Æ “添加”Æ“处理”Æ“退出”。
(3)【文件】Æ【打开模型】Æ“如是第一次开始处理数据,则为建新模型”Æ文件名:156155Æ打开Æ设置模型参数:
左影像:F:\test\1156.tif;
右影像:F:\test\1155.tif;
(其它选择默认)
Æ【保存】
2.1.1 建立测区
打开主界面程序,选择菜单“文件--打开测区”;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测区名,即可新建一个测区,也可选择一已存在的测区打开;
若为新建一测区,输入相应的测区名确认后,将出现如图5所示的对话框;填入相应的测区路径、控制点文件路径及文件名、加密点文件及文件名、相机参数文件及文件名、摄影比例尺、总航带数、成图比例尺、DEM采样间距、等高线间距等参数后确认即可;
图5 设置测区
若要对建立的测区参数进行修改,可选择“设置--测区参数”;将弹出如图5所示对话框,可对此测区参数进行修改;
2.1.2 引入影像
选择“文件--引入--影像文件”;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相应的参数,如相加参数文件、影像是否反转、转换的原始数据格式类型、影像的扫描分辨率(若不知道原始影像的扫描分辨率,可在此栏中输入参数-1,部分原始影像的扫描分辨率可直接从影像中获取)等参数,然后载入相应的原始影像文件,编辑影像的输出路径,即可开始转换;见图6:
2.1.3 建立模型
打开主界面程序,选择菜单“文件--打开模型”;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模型名,即可新建一个模型,也可选择一已存在的模型打开;见图7
左右影像文件路径及文件名、临时文件存放路径、产品文件存放路径等参数后确认即可;
若要对建立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改,可选择“设置--模型参数”;将弹出如图8所示对话框,可对此模型参数进行修改;
2、参数设置
(1)【设置】Æ【相机参数】Æ弹出“相机检校参数”框Æ点“输入”Æ选择打开文件“rc30.cmr”
(导入相机检校参数数据)Æ打开Æ确定。
(2)【设置】Æ【地面控制点】Æ弹出“控制点数据”框Æ点“输入”Æ选择打开文件“hammer.ctl”
(导入控制点数据)Æ打开Æ确定。
2.2.1 检查(修改)影像参数
选择“设置--影像参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缺省显示模型左影像的参数(影像路径、文件名、相机参数文件名、影像行列数、分辨率、影像类型、颜色类型、相机是否反转),可对此参数进行修改或检查,若要查看其他影像,可点击相应的浏览按钮,选择相应的影像文件打开查看;见图11
2.2.2 建立相机参数文件
选择“设置--相机参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缺省显示当前测区的相机参数文件内容,若当前相机参数文件内容为空,可填
入相应的参数(像主点坐标、相机主距、各框标 点编号及坐标、相机畸变差改正数);见图12
2.2.3建立加密点文件
选择“设置--地面控制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缺省显示当前测区的加密点文件内容,若当前加密点文件内容为空,可填入相应的参数(点位编号、地面坐标X、Y、Z);见图13
注意:控制点的编号最好为纯数字编号,为免与相对定向点重名,编号位数最好为5—12位;
2.2.4 设置成果输出参数
选择“设置--DEM参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缺省显示DEM的输出路径及文件名为 “模型名\product\模型名.DEM”,输出的DEM范围为当前模型的核线影像范围(设定范围为(-999999,999999)∽(-999999,999999)),DEM格网间距及旋转角与测区所设一致,缺省输出DEM保留一位小数(整型存储格式),参与输出DEM的为当前模
型;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输出路径及输出文件名、设定DEM的输出范围、格网间距及旋转角、DEM的小数保留位数(浮点型存储格式;最多仅保留7位小数)、选择多个模型生成DEM(此时会在每个模型下生成当前模型的DEM,然后对每个模型的DEM进行自动拼接,生成一个拼接后的DEM);
选择“设置--正射影像参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缺省显示当前模型正射影像的输出路径及文件名为“模型名\product\模型名.orl(以左片为主片时为此后缀,若已右片为主片时后缀为orr)”,输出的正射影像范围与当前模型的DEM范围一致(缺省设定范围为(-999999,999999)∽(-999999,999999)),正射影像的输出比例尺、分辨率与测区参数一致,选择影像顺序缺省为“按输入顺序”,正射影像背景缺省为白色,重采样方式缺省为 “双线性插值”,所需相应的DEM缺省为当前模型的DEM,重采样所需影像缺省为当前模型的左右片;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输出路径及输出文件名,设定正射影像的输出范围,设定选择影像顺序,正射影像背景,重采样方式,对应的DEM,对应的原始影像;
选择“设置--等高线影像参数”;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缺省显示当前模型等高线影像的输出路径及文件名为“模型名\product\模型名.cnt”,输出的等高线影像范围与当前模型的DEM范围一致(缺省设定范围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等高线影像的计曲线间距、等高线间距与测区参数一致,线宽为1,背景为黑色,生成方式为矩形格网内插,缺省生成相应的注记,注记字高为3,间距为500,叠加正射影像的分辨率及比例尺与测区参数一致,等高线叠加在正射影像上的颜色缺省为绿色,所需相应的DEM缺省为当前模型的DEM;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输出路径及输出文件名,设定等高线影像是否输出注记,背景颜色,叠加在正射影像上时的颜色,生成方式,对应的DEM等;见图14
三、定向
内定向:VirtuoZo 可自动识别框标点,自动完成扫描坐标系与相片坐标系间变换参数的计算,自动完成相片内定向,并提供人机交互处理功能,可人工调整光标切准框标。
相对定向:相对定向系统利用二维相关,自动识别左、右像片上的同名点,一般可匹配数十至数百个同名点,自动进行相对定向。
并可利用人机交
互功能,人工对误差大的定向点进行删除或调整
同名点点位,使之符合精度要求。
绝对定向:①利用加密成果进行绝对定向。
VirtuoZo 可利用加密成果直接进行绝对定向,将加密成果中控制点的像点坐标按照相对定向像
点坐标的坐标格式拷贝到相对定向的坐标文件(*.pcf )中,执行绝对定向命令,完成绝对定向,恢复空间立体模型。
②人工定位控制点进行绝对定向。
相对定向完成后(即自动匹配完成后),由人工在左、右像片上确定控制点点位,并用微调按钮进行精确定位,输入相应控制点点名。
每个像对至少需要三个控制点,一般为六个。
定位完本像对所有的控制点后,即可进行绝对定向。
其中虚线框内容表示为可选操作,若用户在做完
上步操作后已达到要求时,则可跳过不做虚线框
中的操作,直接进入到下步操作。
3.1 内定向 (1)【处理】Æ【模型定向】Æ【内定向】Æ 弹出“内定向/近似值”框Æ点“接受”Æ弹出“框标
定向配准窗口” Æ通过左、右、上、下微调扭,自动或手动放大窗口中的十字丝“+”与相应的框标中心重合(有8个框标)Æ保存退出;
(2)同样过程,对右片进行内定向Æ保存退出。
3.2 相对定向
(1)【处理】Æ【模型定向】Æ【相对定向】Æ 弹出“立体相对相对定向”框;
(2)在视图上,点右键Æ选【自动相对定向】Æ“自动匹配产生点数(如152个匹配特征点)。
3.3 绝对定向
(1)向左、右航片上加入控制点数据:
①、到PointPos 文件夹中Æ用ACDSee 等看图软件打开“01-156_50mic.jpg”图Æ找控制点:1156位置;
②、在左航片上点击1156控制点的位置Æ弹出“点位放大框”;
③、在右航片上点击1156控制点的位置Æ弹出“点位放大框”;
④、在任一放大框中准确点击1156点位Æ弹出“加点”框Æ分别微调左、右航片中的点位Æ改点号为控制点的点号,即,点号:1156Æ确定;
⑤、同理,加入控制点:1155、2155、6155等(注:至少加入4个控制点);
⑥、在左航片或右航片的视图上,点右键Æ【保存】Æ是Æ是;
⑦、在左航片或右航片的视图上,点右键Æ【退出】Æ是。
图15 定向
(2)【处理】Æ【模型定向】Æ【绝对定向】Æ弹出“绝对定向结果”框Æ确定。
3.4 定向处理
3.1.1模型影像内定向
选择“处理--模型定向--内定向”;
若相机参数文件未生成相应的框标模版文件,此时将弹出寻找框标模版的界面;选择相应的模版后(或已存在框标模版),将自动寻找定位框标中心,见图16;若自动匹配的框标中心不准确,用户可通过“上”“下”“左”“右”四个按钮来调整测标对准框标中心;
3.1.2 模型的相对定向
选择“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
进入相对定向界面后,鼠标右键选择菜单“自动相对定向”,即进行影像的自动匹配,自动寻找同名点;自动匹配完成后,用户可检查同名点的误差,对误差较大的点进行调整或删除;当左右影像差别较大时,直接自动匹配可能效果较差,此时可将右键菜单中的“选项”栏中的“寻找近似值”、“自动精确定位”功能取消,手工在影像左边缘添加2、3对同名点后再做自动匹配,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当影像质量实在太差时,只能全手工添加6个以上同名点,方可相对定向;图17。
3.1.3 模型的绝对定向
在相对定向界面中,在右键菜单中选中功能选项“寻找近似值”、“自动精确定位” ,在左片中找出控制点对应的像点位置,使用鼠标左键在该区域点取,在弹出的1:1影像显示窗口中精确刺准后,右片上将自动匹配出相应的同名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精确调整左右片的像点位置(或使用右下角的微调按钮调整),使左右测标分别对准控制点,给出相应的控制点点名(与在加密点文件中的点名对应);同样的方法刺出其他控制点点位,模型的绝对定向至少需要刺出3个控制点;刺完足够控制点后,可选择右键菜单“绝对定向—普通方式”,即显示绝对定向的结果和各控制点误差,可点击“立体显示”按钮,检查控制点是否刺准;图18。
相对定向
绝对定向
控制点的添加也可在立体方式下进行:选择右键菜单“立体方式”(或“绝对定向—立体方式”),
即进入立体显示绝对定向界面,用户可在此模式下切准每个控制点的立体,调整绝对定向的误差,同时
也可通过看立体显示来检查相对定向点是否正确;见图19。
除此以外,用户若已在相对定向界面中刺出了足够的控制点,也可退出相对定向界面,选择“处理--模型定向--绝对定向”,此时会弹出绝对定向对话框,显示绝对定向的后的结果及中误差。
四、核线采集与匹配
1、生成核线影像
绝对定向完成后,确定核线影像生成范围,影像按同名核线影
像进行重新排列,形成按核线方向排列的核线影像。
以后的处理,
如影像匹配、视差曲线编辑等,都将在核线影像上进行。
2、影像匹配、视差曲线编辑。
按照参数设置确定的匹配窗口大小和匹配间隔,沿核线进行影
像匹配, 确定同名点。
匹配窗口大小的选择:匹配窗口是用于影像
匹配的单元,其大小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像素的大小,航摄
比例尺,地形的类型等。
一般情况下可考虑匹配窗口在原始影像上
的大小为0.25mm ~0.5mm 。
图20中虚线框内容表示为可选操作,若用户在做完上步操作后
已达到要求时,则可跳过不做虚线框中的操作,直接进入到下步操
作。
(1)【处理】Æ【核线重采样】Æ【水平核数】(只有做了绝对
定向,才能进行水平核线采集)。
(2)【处理】Æ【匹配预处理】Æ“打开新窗口”Æ【文件】
Æ打开模型:156155Æ“做相应预处理”Æ保存;
(3)【处理】Æ【影像匹配】;
(4)【处理】Æ【匹配结果的编辑】。
图20 核线采集与匹配
4.1.1 核线影像生成
在相对定向界面中,作完相对定向后,选择右键菜单 “定义作业区”,然后在左影像上用鼠标左键拉框选择核线影像的生成范围,存盘;若不想手工设定,可选择右键菜单“自动定义最大作业区”,系统会自动找出可生成核线影像的最大范围,存盘;选择右键菜单“生成核线影像—非水平核线(或水平核线;注:要生成水平核线影像,必需在作完绝对定向后方可;非水平核线则无此限制)”,即可生成核线影像。
此外,也可在主界面下完成核线影像的生成;若未在相对定向界面中指定核线范围,在退出相对定向界面时,系统会自动设定核像影像的生成范围为最大范围,选择 “处理—核线重采样—非水平核线(或水平核线)”,即可生成当前模型的核线影像。
4.1.2 匹配预处理
选择主界面菜单“处理—匹配预处理”,即进入匹配预处理界面;打开需要作预处理的模型,即可作预处理操作;
在预处理界面中,可在影像上手工添加部分特征点、特征线、特征面;这些添加的点、线、面,将会作为匹配的约束条件;
另外,若用户在测图模块中测取过部分特征地物,在匹配预处理中可引入这些矢量信息,以避免重复操作。
4.1.3 匹配处理
选择主界面菜单“处理—影像匹配”,系统将自动对该模型作影像匹配。
4.1.4 匹配结果的编辑
选择主界面菜单“处理—匹配结果的编辑”,将进入匹配编辑的界面,系统显示当前模型的立体影像,用户可在此立体影像上叠加显示等视差曲线(或等高线)及匹配点,检查匹配结果是否正确,对匹配不好的区域,可通过提供的平滑、内插、拟合、置平等工具进行编辑,直至等视差曲线(或等高线)正确叠加显示在立体影像上。
五、DEM、DOM与等高线生成
(1)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面高程模型是制作正射影像的基础,中心投影的影像根据其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就可纠正成正
射影像。
VirtuoZo提供两种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的方法。
(1)直接利用编辑好的匹配结果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此种方法适用于中、小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制作或大比例尺非城市自然地貌地区的正射影像制作,也可用于编辑好视差曲线的城市地区的正射影像制作。
(2)影像匹配后不做编辑,而是在FC (Flat City)界面下按一定密度分布选择同名点,或是在立体下切准地形表面测定一定密度的地面点,构成三角网内插DEM。
此种方法适用于平坦的城市地区。
此种方法可避免视差曲线缠绕建筑物的问题,减少一定的工作量。
(2)生成正射影像(DOM)
当DEM 建立后,既可进行正射影像的生成。
VirtuoZo 提供两种生成正射影像的方式。
1)分别由单模型的DEM 生成单个模型的正射影像。
2)将多个单模型的DEM 拼接成一个多模型的DEM,再在正射影像生成参数中加入一个或多个影像(原始扫描影像),一步生成所需的正射影像。
图3 DEM、DOM与等高线生成
(1)【产品】Æ【生成DEM】Æ【DEM(M)】;
(2)【产品】Æ【正射影像】;
(3)【产品】Æ【等高线影像】;
(4)【产品】Æ【等高线叠合正射影像】;
(5)【产品】Æ【输出】;
(6)【显示】Æ【正射影像】;
(7)【显示】Æ【等高线影像】;
(8)【显示】Æ【等高线叠合正射影像】;
(9)【显示】Æ【立体显示】Æ【立体显示】
Æ弹出三维显示窗口(左键拖缩放,
右键拖旋转)。
5.1 DEM 生成
选择主界面菜单“产品—生成DEM
—DEM(M)”,系统会根据匹配(编辑后)的结果
按照当前设定的参数自动生成相应的DEM ; 5.2 DOM 及等高线影像生成 选择主界面菜单“产品—生成正射影像”,系统会按照当前设定的参数,通过DEM 将原始影像纠正为正射影像;
选择主界面菜单“产品—生成等高线”,系统
会按照当前设定的参数,通过DEM 自动内插生成
相应的等高线影像; 5.3 叠加影像生成
若当前已生成正射影像及相应的等高线影像,此时可选择主界面菜单“产品—等高线叠和正射影像”,系统会按照当前设定的参数自动生成相应的叠加影像。
六、附录
附录1:VirtuoZo NT 基本操作流程
(1)数据的准备:
1) 建立测区:输入测区的相应参数(给出测区路径及测区名称、控制点文件路径及文件名、加密
点文件路径及文件名、相机参数文件路径及文件名等);
2) 引入扫描影像:将扫描后的影像转化为VZ 格式的影像数据;
3) 建立控制点文件:将该测区已知的地面控制点坐标输入相应的控制点文件中;
4) 建立相机参数文件:将相机参数输入相应的文件中保存;
(2)自动空三加密:
1) 建立影像列表:将转换过的影像按从左至右、由上而下(按航带)的顺序排列;
2) 内定向批处理:对所有影像作内定向处理
3) 确定航带的偏移:在每相邻两航带间选取至少两对航带偏移点;
4) 自动转点:
5) 交互式编辑:刺出控制点对应的像点坐标,平差解算,剔除粗差;
6) 创建立体模型:生成该测区的立体模型,创建加密点文件;
图3 使用DEMMaker 模块制作DEM
(3)单个立体模型分别处理:
1) 生成核线影像;
2) 匹配前的预处理;
3) 影像匹配;
4) 匹配结果的编辑;
5) 生成DEM;
6) 生成单模型正射影像(DOM )、等高线影像;
7) 生成叠合影像;
8) 数字测图(此项处理在生成核线影像之后即可进行)
(4)多个模型的拼接、成果输出:
1) 按图幅范围拼接(或裁切)DEM 、输出拼接(或裁切)后的成果;
2) 按图幅范围拼接(或裁切)正射影像(DOM )、输出拼接(或裁切)后的成果;
3) 按图幅范围拼接(或裁切)矢量数据(DLG )、输出拼接(或裁切)后的成果;
4) 按图幅范围套合矢量数据和正射影像,输出套合后的成果(DRG );
附录2:VirtuoZoNT 单模型4D 产品的制作
数字摄影测量几个基本概念
z 内定向:建立影像扫描坐标与像点坐标的转换关系,求取转换参数; z 相对定向:通过量取模型的同名像点,解算两相邻影像的相对位置关系;
z 绝对定向:通过量取地面控制点对应的像点坐标,解算模型的外方位元素,将
模型纳入到大地坐标系中; z 核线影像:在一个立体模型中,地面上
任意一点与两摄站中心构成的平面(核面)与左右影像面的交线称为左右核线,
沿核线方向对原始影像重新采集的影像称为核线影像,(见图),由此可见,位于同名核线上的像点,不存在上下视差;
z DEM 、DOM 、DRG 、DLG 被合称为4D 数字产品
¾ DSM :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EM :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OM :数字正射影像模型(Digital Ortho-Image Model );DRG :数字删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s);DLG :数字线划(矢量)图(Digital Line Graphics) 。
附录3:交互式矢量测图系统
矢量测图基本流程:
1) 新建(或打开)一个矢量文件;载入一个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若新建的矢量文件未设置边
界范围,此时可设置矢量边界与载入的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范围一致;
2) 打开符号库,选择所测地物对应的符号,进入测图状态,测取地物;
3) 进入编辑状态,可选择需要编辑的矢量,进行相应的删改操作;
4) 若要做矢量接边,可载入相邻的矢量文件(系统支持同时载入四个矢量文件),在重叠区域作相
应的取舍操作;
5) 输出矢量(可将所有矢量以DXF 格式输出或以纯文本方式输出);
图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作业流程
第二部分 ERDAS IMAGINE 遥感影像处理上机操作实习指导
一、实习要求
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的逐步深入,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在众多的遥感软件当中,ERDAS IMAGINE以其强大的综合功能,得到遥感界众多用户的青睐。
本次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是让学生通过本次实习,能重点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
第一章安装与了解ERDAS IMAGINE
1、实习目的
了解ERDAS IMAGINE软件的安装与操作,理解RS的基本概念和普通RS软件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2、实习内容(0.5天)
1)ERDAS IMAGINE软件概述
2)ERDAS IMAGINE软件安装
3)ERDAS IMAGINE软件的菜单命令、工具面板及其功能
4)ERDAS IMAGINE功能体系
3、ERDAS IMAGINE 9.1软件安装,如下:
1)英文说明:
z Install the application.
z Copy the license.dat and ERDAS.exe to C:\Program Files\Leica Geosystems\Shared\Bin\NTx86 and overwrite.
To setup the license, do not use the license management shortcuts installed by the application:
\Start Menu\Programs\Leica Geosystems\Licensing Tools\License Management
\Start Menu\Programs\Leica Geosystems\Licensing Tools\License Server Setup z But use the FlexLM Tools
\Start Menu\Programs\Leica Geosystems\Licensing Tools\FlexLM Tools
z Go to the tab "Config Services" and setup the flexlm service.
For example:
--------------------------------------------------------------
Service Name: ERDAS <or whatever you want>
Path to the lmgrd.exe file: C:\Program Files\Leica Geosystems\Shared\Bin\NTx86\Lmgrd.exe
Path to the license file: C:\Program Files\Leica Geosystems\Shared\Bin\NTx86\license.dat
Path to the debug log file: <anything folder will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