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文献地方志和家谱课件

合集下载

我国古典文献地方志和家谱PPT讲座.ppt

我国古典文献地方志和家谱PPT讲座.ppt

我国古典文献地方志和家谱PPT讲座.ppt一、地方志我国记载某一区域(地方)自然与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即方志(地方志),为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方志著作极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旧地方志有8000多种,类别以府志、州志、县志最多,另有以全国为对象之“一统志”,以省为对象的“通志”,小范围的乡镇志、边关志等。

地方志分述:“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志者,记也”。

《辞海》称:“记事的书或文章”。

可见,“志”,作动词,是利用文字记录事物的行为。

作名词,则是一种记述式的写作文体。

志书,就是客观的记录事物的一种文体或书体。

古代除专门的志书外,正史中也有“志”,如《三国志》等。

“方”,即地方,方域。

“方志”即“地方志”的简称,古代也叫“地志”、“志乘”、“书契”。

如《郑志》、《晋乘》等,乃是春秋时诸侯国的国史。

“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第十六卷“司徒教官之属”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东汉郑玄《周礼注》:“四方所识久远之事,谓之方志。

”意指记载各诸侯国古今情况的典籍(国别史)。

这里所说的“方志”,只能看作是“史书”。

但是,古人的史书与志书的概念是模糊。

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古代方志的概念,较之现代方志的概念,宽泛的多。

凡记载一个地方客观事物、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的书,都可叫方志。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的进步,史和志后来逐渐演变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文体。

方志之名后来被历朝历代相沿袭用。

如晋代左思《吴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当时的地理著作《括地志》“博采方志,得于旧志”。

可见,方志一词遂成为省、府、州、县等所编各种志书的总称,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

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一部完善和成功的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PPT课件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PPT课件
• 横向看,多章并列、多节并列、多目并 列
• 纵向看,以上统下:章为最高层,节为 中间层,目为基础——文字载体。
• 整体看,“志” 体裁形状是上窄下宽, 纵横交织。
• 绝对要求:横向不得缺门类,纵向不得 少层次。
(二)体裁“大事记”的结构
以年统月,以月统日,纵向顺序年、月、 日三层次,日为基础——文字载体。
方志文体 与 公文文体之别
“以总结代志”,制造了志书的第一害。
志体不同于公文文体,撰写志稿虽然也 要记述成功与失败,但不是为总结而总 结,而是讲经验教训寓于事件的发展变 化过程中——让事实自我证明。
地方志就是记述某个区域事物的著作。
第一讲 方志的属性、类别、源流、功能
二、类 别
(一)综合志(全志)与专一志(专志) (二)通志与断代志 (三)单卷志与合卷志 (四)图志与专题志
第一讲 方志的属性、类别、源流、功能
三、方志源流
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仅宋元以来就有 9000余种,10万多卷。
萌芽于先秦,兴起于汉晋,成型于唐宋, 发展于元明清。
全面系统地记述事物的发展变化,横不漏类,纵 不断线;全面系统,骨肉丰满,体现志书的整体面貌, 与大事记相比,既见森林也见大树。

即人物传记。这个体裁专门为当地 社会历史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去世人物立 传。
作为独立的体裁,“传”应使用无 序号标题,不能使用 “卷篇章节目模 式”。

是古老的方志体裁。这一体裁插在 文中,发挥直观性。
体裁“志”的结构 • 卷、篇、章、节、目 • 篇、章、节、目 • 章、节、目
简称章节体
体裁志









关于家谱的介绍ppt课件

关于家谱的介绍ppt课件
8
起源主要有三:
✓ 出自嬴姓:李利贞 ✓ ✓ 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 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唐 李思摩,原为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名阿史那思摩,唐太宗李世民赐为李氏。李嘉庆, 本蛛鞘族人,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赐姓李,更名嘉庆。李国昌, 本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 被赐姓李名国昌。另有回族李姓、苗族李姓、壮族李姓、瑶族李姓、白族李姓、畲族李 姓、犹太人李姓等。
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 ➢ 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
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 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 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 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4
中国最大的姓氏
李姓,唐朝国姓,中国第一大姓 氏,世界第一大姓氏,中国人口 有9500万,韩国朝鲜人口有900万, 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2亿人。 李氏超级名人极其多:道家创始 人李耳(老子)、唐高祖李渊、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中共创始 人之一李大钊、中国总理李克强、 亚洲首富李嘉诚 等。
10
李氏字辈
各堂各郡各地均有字辈谱,字 辈谱是李氏族人区分及来源确 定的重要工具。
通常每代人在名字中第二个字 是字辈,据搜集资料显示,目 前国内至少有3300例族谱词, 以下为部分李氏字辈
11
湖南省
甘肃省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 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 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 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 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 定增荣。

家谱文化研究PPT课件

家谱文化研究PPT课件
第11页/共25页
家谱的历史
•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氏族宗法组织随之瓦解。秦代建立一整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实施官僚制度, 进而抛弃了公侯子孙的贵族世统本系。但由于统治的需要君臣等级和血缘尊亲观念却进一步加强,家谱作 为强化封建专制的有力工具更得到发扬光大。
• 两汉时期应劭的《士族篇》、颖川太守《聊氏万姓谱》、扬雄的《家谱》等,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谱学之 作。
第7页/共25页
家谱的历史
• 关于家谱的起源,其产生与人类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社会有着紧密联系,但最初产生时间目前学术界 却众说纷纭,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 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 ·帝系篇》。尽管先秦《 世本》早已亡佚, 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 , 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 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 、诸侯 、 卿大夫的世族谱系 , 是一 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 集团系谱进行综合 、 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 《世本》的 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物于周代 , 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
第13页/共25页
家谱的历史
• 正是由于门第制度的迅速发展,家谱的编修受到极大重视,官修、私修盛极一时。 • 据郑樵《通志·艺文略》的统计,魏晋至五代的各类谱牒共 155 部,2365 卷。 •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谱牒 19 种。 •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引用谱牒 36 种。
第14页/共25页
第8页/共25页
家谱的历史
• 周代家谱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是因为周朝建立了由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 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成为土地和权位的法定继承人,与之相适应的是 “尊祖敬宗”的祖先崇拜。 由天子至士民,层层分封,通过血缘关系确定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从而实现巩固奴隶制度统治秩序的目的, 于是家谱 在特定的需要中迅速发展起来。

古籍编目整理课件(2011.4)

古籍编目整理课件(2011.4)


古籍的内容 (三)
• 目录:一部书正文之前的篇章名目,称为 目录,或目次。它是一书的纲目,反映一 书的章节体例,读者可由此了解这部书的 大致轮廓。
凡例:说明书的著述内容和编纂体例、编 制原则的文字,多列在目录之前。还有一 些凡例题有凡例作者的姓名。

古籍的内容 (四)
跋:又称后序、后记。内容多为叙述版本 源流或刻印经过。多放在正文的最后,也 有的放在正文之前。 • 正文:全书的主要部分,书的主体。按照 内容和篇幅划分卷次,每卷的开头称作卷 端,卷端有书名和著者姓名、校注者姓名 等内容。
• • • • • • 思想性:儒家思想是古籍编撰的灵魂 目的性:无论官修或私刻都有其明确的目的 时代性:图书编撰的兴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区域性:是指古籍编撰的兴衰在特定时期内因地而异同 广泛性:是指形式广泛、内容广泛和编撰者广泛 连续性:指历代官修机构的连续性,编书、刻 书、发行的连续、同一家族著书的连续性 • 系列性:是指多种相关内容的图书形成体系 • 严肃性:古人严谨治学的态度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
古籍的内容 (一)
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 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 附录、牌记、笺、注、疏等内容组 成。
古籍的内容 (二)
• 封面题名:古籍封面通常题有著作责任人、 刻印者、藏版者、刻印时间、版刻次第、 附录等内容。 序:是一部书的序言,有的是作者自己写 的,也有刻书人、合著者、注释人以及作 者的朋友作的序。
古籍编目整理
丛冬梅 2011.4
主要内容
• • • • • • 第一部分: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概况 第二部分:古籍的结构与古籍的内容 第三部分:古籍的版本 第四部分:古籍普查规则 第五部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知识 第六部分:《四库全书总目》与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第七部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与 《中华再造善本》

中国的家谱(索引)

中国的家谱(索引)
98·1
避讳的特殊类型——因厌恶而避讳
99·1
封建社会里,对避讳严格执行。
100·1
汉代到明代,修谱中需要注意技术处理的仅仅是文字避讳问题。
101·1
清朝政府对谱书的内容、格式有了具体的要求。一些内容被严格禁止。这就是谱禁。
101·2
清政府对私人纂修家谱进行干预,主要集中在乾隆时,有两次高潮。
101·3——103·1
145·2
宋代及以后政府不再藏谱的原因
民间藏谱的方式:祠堂保存、私人保存、总部保存
146·1
家谱不能外传的原因和措施
146·2
日、美藏中国家谱的原因。
147·1
流传至今的所有的家谱形式:甲骨、青铜彝器、石刻碑文、敦煌的唐代的家谱残页、纸质、胶卷、少数民族的其它质地的家谱
147·2
家谱的收藏单位及其收藏


家谱的定义;
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期
1·1
家族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1·2
谱牒产生的社会原因。
2·1
家谱起源的具体时期的四种说法;不同意四种观点,认为应该早在文字产生之前。
2·2
夏商周的家谱与《史记》
2·3
传世甲骨三片是最古老的家谱。
商代已经有了表格形式的家谱,当时的显贵家族有家谱。
3·1
祭祀谱是家谱的初级形式。
7·2





家谱类文献的名称罗列
9·1
家谱的命名。
10·1
家谱的类型:汉族、少数民族、先修后修、纂修者不同、不列世系的、抱养的、异姓联宗合谱、宗教中的、师徒的等等。
11·1——16·0


文献学第二章幻灯片

文献学第二章幻灯片
3.目录的编制要受人们对文献特定需要的制约。
问题: 请谈谈目录学与校雠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一、书名
二、叙录(提要、解题)(重点) 三、类序(难点) 四、古代目录的体制(次重点)
一、书名
(一)书名著录事项(教材79)
(二)古书书名的产生方式(回忆古书体例的书名例)
(三)书名的作用 1.指示书的内容与体裁 如:《说文解字》、《种树书》、《元曲选》; 《十三经注疏》、《战国策校注》
(4)反映官名及居官所在地,如:《高常侍集》(左散骑常侍 高适) ;《剑南诗稿》(陆游)
(5)反映写作及出版时间,如:《元氏长庆集》(元稹 )
(四)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 杜信孚等编著《同名异书汇录》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二、叙录(提要、解题)
(一)叙录著录事项(教材80) (二)叙录“三体”——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
三、类序
2.小类之序
பைடு நூலகம்
如《汉志· 诸子略》阴阳家序:
“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 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又如《汉志· 诸子略》权谋家序: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 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3.目录书之序
书序作用一:论经籍的功用
如《隋志》书序: “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 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 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 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夫经籍也 者,先圣据龙图,握凤纪,南面以君天下者, 咸有史官,以纪言行。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 史书之。故曰“君举必书”,惩劝斯在。…… 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技数术,所以治 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 皆为治之具也。故列之于此志云。”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课件197P)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课件197P)
中国古代文献学
前言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内容、目的、意
义) 二、考核方式 三、学习方法 四、参考书目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文献学》
研究对象:历代文字
材料(古籍)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内容: 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形态及 基本构成
外在形态:甲骨、金石、竹帛、纸 张等; 基本构成:经、史、子、集、丛; 古文献的产生、积聚、保存、散佚 等。

古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
标点、注译、检索利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学 时:32 (1-16周) 学 分 :2
一、课程基本情况
3、课程目的: 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一般要求) 提高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 掌握整理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 利用古代文献进行考据、研究
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末二句: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东土校全经。 此处“文献”指典籍,专指那批被徐福带到日 本,在中国早已佚失的经籍。
明永乐年间编纂了一部大类书,初名《文献
大成》,后改名《永乐大典》。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
4、目前常用的文献概念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 ”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凡使用文 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包括 图书、期刊、报纸,及各种视听资料,如胶片、录音带 、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光盘等都可称 之为“文献”。
典 型 汉 碑 ( 圭 形 碑 , 有 碑 穿 )
碑首(碑额)
碑座一(龟趺)
碑座二
碑座三

地方志与家谱

地方志与家谱

第七章 地方志与家谱
第一节 何为方志及其产生 二、方志的产生(史书→地理志、人物、图经→地方志)
北宋初太平兴国年间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是全 国地理总志,但增设姓氏、人物、风俗等类。并且由人物扩 充到官爵、诗词、杂事,确立了地理、历史、人物、艺文相 结合的体例,《四库提要》认为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体 例始于乐史。 北宋地方图经现存有元丰七年朱长文修的《吴郡图经续 记》,分封域、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 校、州宅、南园、仓务、海道、亭馆、牧守、人物、桥梁、 祠庙、宫观、寺院、山、水、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 碣、事志、杂录共二十八门。不限于地理,也包括人物、历 史等,与后来的地方志接轨。
第七章 地方志与家谱
第一节 何为方志及其产生 二、方志的产生(史书→地理志、人物、图经→地方志) 东汉应劭《十三州记》、北魏阚骃(音看因)《十三州志》 、梁顾野王《舆地志》等,也是全国性地理总志,不过分别 记录各地区地理情况,其影响于地方志者亦不小。 晋代,挚虞《畿服志》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70卷 ,除记载地理外,还记“先贤旧好”,被认为是地理书兼记 人文的开创者。 专记一地地理的书籍东汉有王褒《云阳记》(今陕西三 原)、李尤《蜀记》、陈术《益州记》(四川)。《三辅黄 图》记东汉长安附近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行政区(今 西安、咸阳一带)的沿布、城池、苑囿、台榭、太学、祠庙 、街市、楼观、官署、桥梁、陵墓、风俗等,也是早期专记 一地的地理书。
第七章 地方志与家谱
第二节 历代方志简介 宋代是“图经”向“志”过渡的阶段,但因这些“图经” 已基本亡佚,不易考其体例。以“志”名书者,北宋20余种 ,南宋则200余种。宋代方志现存20余种。 元代方志可考者200余种。存者仅10余种。其中徐硕《至 元嘉禾志》(嘉兴)三十二卷,碑碣一门占八卷,三国至南 宋嘉兴石刻文字几乎网罗无遗。袁桷《廷佑四明志》十七卷 ,凡十二考,《四库握要》称其“条例简明,最有体要”。 于钦《齐乘》六卷,分八类: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 迹、亭馆、风土、人物。是山东第一部省志。 宋元方志有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宋元方志丛刊》可以查 阅。

四、文物文献、方志及家谱

四、文物文献、方志及家谱
3、简帛 赵超著《简牍帛书发现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一)文物文献
4、石刻 《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16册) ,国家图书馆善本金 石组编,收录现存上起先秦、下迄清末1000余种金石志 书的石刻文献17000余篇,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年版。 北京书同文公司已出全文检索电子版。 《石刻史料新编》(共4辑100册):收集金石类书籍共 1095种(其中第一辑30册,102种;第二辑20册,242种; 第三辑40册,673种;第四辑10册,78种),台湾新文丰 出版公司1977、1982、1986、2006分批出版。
作业:访谱步骤
5、发现佚文: 方法二:使用人物传记资料索引(适用于 宋元明清,难度偏大)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冯尔康《清人传记史料研究》(尚无《清 人传记资料索引》问世) 6、注意辨伪
参考书
一、宗族史论著: 冯尔康《中国宗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王铁《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对中国 东南部王、朱、吴、沈、张、陆、周、 顾、徐、黄、陈11大姓宗谱记载的辨 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二、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典》,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家谱:史学江湖最后的秘籍
旧的家谱目录三种:
•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合编,该书共收录全国 400多部门收藏1949年以前的中国家谱目14719种,中华书 局1997年出版。
•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王鹤鸣等编, 收上海图书馆所藏家谱11700种 ,包括328个姓氏,集二 十余位专家、学者数年之力共同完成,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 《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浙江图书馆编,著录浙江家谱 12000余种(省内收藏6600余种) ,共255万字。估计全 国有家谱3至4万种,浙江省就占了其中的约1/4至1/3。浙江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七章中国的古代典籍ppt课件

第七章中国的古代典籍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方志的种类很多,有全国性的“一统志”, 省级的“通志”,郡、州、府、县的“郡 志”、“州志”、“府志”、“县志”, 还有“乡志”、“村志”等。有的方志不 以“志”命名,而称图经、记、考等,如 唐代的《元和郡县图经》、宋代的《太平 寰宇记》、清代的《日下旧闻考》都属方 志类书籍。方志中有许多正史不载的史料, 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十三经 :《诗经》、《尚书》、《周易》、《周 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 《论语》、《尔雅》、《孟子》 。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古书材质1——甲骨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古书材质2——青铜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一节 丰富的古代典籍
中国的古籍数量庞大,古人很早就已重视 对其分类。古代的图书分类有多种方式, 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 类。“经”是指儒家的经典及其注疏, “史”是历史著作,“子”是学术类著作, “集”是诗文词赋类著作。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报告PPT课件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报告PPT课件

第一章 地方志资料的基本概念
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 性文献。地方志的功能是资治、教化、存史, 其中存史是地方志最主要的功能。资治、教化 是在地方志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基础上实 现的,所以存史是地方志存在的根本。修志就 是要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忆,这就要求志书记录 的是第一历史,就是原始资料。因此搜集掌握 原始资料就是每一位资料工作者的使命。
纵观历史,中国历代政府重视修志,是 因为修志有用,修志可以明一统。我国 是修志大国,编修方志源远流长,历史 上编纂的传统方志其数量达8500余种, 约占整个中华古籍的1/10。
新中国成立后历代领导人对地方志的重视
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一 是找各方面人士谈话,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 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二是到基层走访, 直接接触人民群众,拉拉家常。三是通读地方 志,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政权沿革、人文掌 故、风土人情等等。
二、资料工作的步骤
1、制订资料收集篇目。按本系统或单位 职能和业务范畴制订资料收集篇目,使 资料收集工作规范化、条理化。
2、按篇目内容向各相关部门分配资料收 集任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组织一支资 料收集队伍。
3、开展资料收集人员业务培训。可以参 加市地方志办组织的培训,也可以自行 开展培训。
4、鉴别和整理资料。要求随时鉴别,随 时整理和保存,若有条件,可编纂年鉴。 在资料收集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可以编纂 资料长编、大事记等,为日后撰写志稿 做好充分准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性图书:对于地方志而言,所有具 备史料价值的书,都具有参考价值,特 别是资料性图书,其中包含大量第一手 资料。如《当代北京金融史料》、《北 京市情研究报告》、《北京园林绿化统 计资料》、《北京工业大事记》、《二 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等,还包 括资料性工具书,如名人辞典、地名辞 典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一章PPT参考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一章PPT参考
文献学主要研究的是与文本有关的学问,也 就是研究文献本体的学问。
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 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分类和编目、文献 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检索 等等。
2021/3/10
授课:XXX
28
•文献学研究的目的(作用)
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最少 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同时还要有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的进行鉴定,确 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而且有能力对 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
2021/3/10
授课:XXX
6
杞,国名,夏禹的后代,也就是夏朝的后裔 的封国。今在河南杞县。
宋,国名,殷商的后代,也就是商朝的后裔 的封国。今在河南商丘。
征,征验、证明之义。在《礼记·礼运》中记 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 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 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
这样问题就来了,干什么都没有对证。最终 大家的意见就是这是一本伪书。最后河北人 民出版社登报道歉,收回所以已出售的书籍, 损失巨大。
2021/3/10
授课:XXX
34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 古典文献学的历史几乎与文字的历史同样久远。 殷商中后期之甲骨文为现今所见之最早出土文献。 《尚书》、《周易》、《诗经》为最早之传世文献。 《国语·鲁语》:“昔正考夫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
古人著书无标点,读书人须断句、标点,此 乃阅读古籍所必备之入门学问。
2021/3/10
授课:XXX
25
古籍注释是为更好地阅读文献提供帮助,含 古注、今注和古注之今注。
现代以来,为普及文献而出现的文献翻译工 作,也逐渐成为文献学的重要内容。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PPT课件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PPT课件
包括绘制与拍摄。绘制图有地理图、示意 图、网络图、流程图、建筑物图等;拍 摄的千姿百态,无所不有。

古老体裁。插在文中,效果简明, 文约事丰。
包括事表、物表、数字表等形式, 广泛使用在体裁“志”、“传”两大体 裁中。

即附录。这一体裁专门辑录有存史 价值的资料或文献。一方面发挥历史证 明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公开性档案, 永不失传。
地方志就是记述某个区域事物的著作。
第一讲 方志的属性、类别、源流、功能
二、类 别
(一)综合志(全志)与专一志(专志) (二)通志与断代志 (三)单卷志与合卷志 (四)图志与专题志
第一讲 方志的属性、类别、源流、功能
三、方志源流
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仅宋元以来就有 9000余种,10万多卷。
萌芽于先秦,兴起于汉晋,成型于唐宋, 发展于元明清。
体裁“志”的结构 • 卷、篇、章、节、目 • 篇、章、节、目 • 章、节、目
简称章节体
体裁志





































二三目目来自目一二



























国学源流之经史子集概要-PPT课件

国学源流之经史子集概要-PPT课件

• “经名”的来源 • 经的名称始见于《国语》,“挟经秉抱”。《孝经·锡命决》 引孔子话云:“吾志在《春秋》,而行在《孝经》”,这是纬书 中始称“经”名。后世所谓“六经”的名称,大概来自于《庄 子·天运篇》,其云:“丘治《诗》、《书》、《易》、《礼》、 《乐》、《春秋》六经。”由上可知,称“经”先秦早已有之。 • 《礼记》有“崇‘四术’以教士”的说法。四术即《诗》、 《书》、《礼》、《乐》。先王以此四者设教由来已久。有人认 为,《易》常用于卜筮,然其道理过于精微,非初学者所能通晓。 《春秋》虽为史事记载,但其“策书”性质藏于秘府不为常人所 窥。直到韩宣子到了鲁国才看到《易象》、《春秋》。故先秦时 期六经并未为诸国所备。这是古人以四术作为四经的一种说法。 • 西汉扬雄《法言》仅说五经,而不称四经或六经。其言“说 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 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礼者莫辨乎《春秋》”。这是因为经秦 始皇焚书后,《乐经》早已亡佚,故扬雄略而不提,只称五经。 班固在《白虎通•五经论》中说:“经,所以有五何?经,常也; 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 智,《诗》信也”。于上相类。显然,四术加上《易》而称五经。
用本纪以序帝王用丐家以记诸侯用年表以系旪事用书汉书创志以详制度用刊传以志人物将君臣政事得夭总汇一编从此确立史家准刌此后史家作史22二十六史01史记西汉叶马迁130卷02汉书且汉班固100卷03后汉书南朝宊范晔120卷04三国志西晋陈寽65卷05晋书130卷06宋书南朝梁沈约100卷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卷08梁书56卷0936卷10魏书北齐魏收114卷11北齐书50卷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50卷13隋书唐魏徵等85卷14南史80卷15100卷16旧唐书200卷17新唐书宊欧阳修等225卷18旧五代史150卷19新五代史宊欧阳修74卷20宋史元脱脱等496卷21元脱脱等116卷22元脱脱等135卷23元史210卷24明史332卷25清史稿民国赵對巽等529卷26新元史民国柯劭忞257卷子字癿意义按许慎说文解字

国史、方志和家谱

国史、方志和家谱

国史、方志和家谱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国史,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王祎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方志,就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

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

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

所谓资治是指,对于地方行政官吏来说,志书是施政必备之书,正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所谓教化,是指志书不仅是“官书”,也是“百姓”生活必备之书,能够起到“扬善惩恶,表彰风化”的作用;所谓存史,是指志书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

中国家谱知识简介,也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学习了解

中国家谱知识简介,也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学习了解

中国家谱知识简介,也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学习了解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进一步开展对中国家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家谱概况中国家谱内容丰富、数量庞大。

但由于家谱收藏分散,除了对家谱公藏的数量了解外,尚有大量收藏于海外和散藏于民间的家谱还未发现或还未整理,因而对其数量进行统计相当困难,只能从国内外有关文献记载和一些收藏出版家谱目录中了解和估测。

关于海外及台湾等地中国家诺的馆藏情况,据统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家谱18799种,仅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就有17099种,绝大部分为缩微复制件。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共收藏中国家谱1613种。

另外,韩国、越南、新加坡、法国、英国等地也有中文家谱,惜无法统计数字。

台湾家谱据《台湾区族谱目录》所载,约有10600种族谱,据有关调查资料所得出的结论,民间收藏的台湾家谱约有万余种。

在国内,目前中国家谱收藏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总数为12000种,其次为国家图书馆约3000余种,还有就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有2565种。

最具权威性的统计是1997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据书中所载,约有14719种家谱条目,可见中国家谱之浩繁。

我国政府对中国家谱的收藏工作十分重视,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获得立项,收录至2000年年底前刊印的用汉字记载的中国家谱。

国学文化书简古籍介绍四库全书历史课件PPT模板

国学文化书简古籍介绍四库全书历史课件PPT模板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此处输入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单击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乾道《临安志》,周淙(cóng)纂修,成书于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该志为其在临安知府任上所修。原书十 五卷,明中叶后散失,今仅存前三卷,分别为卷一行在所,卷二历代 沿革、星度分野、风俗、州境、领县、户口等,卷三牧守。《四库》 馆臣称该志“叙录简括,深有体要。……今其书虽残缺不完,而于南宋 地志中为最古之本”。
• 从门目上看,该书因事立目,分门别类,比唐陆广微《吴 地记》门目多一倍有余,几乎涉及苏州地区情况的各个方 面,其门类的设置有几点值得注意:其一,门类设置以地 理为重,首篇记封域,其内容以吴国开创为重点。其二, 此书因事设目,一些门目颇能反映地方特色。如苏州地区 近海,且湖泊、河道密布,故书中特辟“海道”、“治水” 二门,给以重点记载。其三,十分重视当地文化古迹。此 外,此书内容统合古今,资料丰富。
• 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 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一部 完善和成功的方志应是 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 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简而言之,方志 者,地方之全史也。它属于史学范畴,但又不是国史、正 史,而是地方史;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 方志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
• 现存最早的全国性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 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 《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 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 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
• 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 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 种,约12万卷。但是,地方志在古代一般只称 “志”或“志乘”、“方志”,上世纪二三十年 代始有“地方志”之称,如1935年朱士嘉编有 《中国地方志综录》。
定义
•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专门记述一地地理 历史人文之文献。是历史学、地理学的新 型结合,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一)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
• 方志起源于战国,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 1.秦汉魏晋是方志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
浙江出现了具有综合性的志书,如《越绝书》、 《吴越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越绝书》 是浙江最早的方志,也是国内最古的方志,被视 作方志的鼻祖。(另见p267) • 2.隋唐时期是方志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 方志的修纂出现了官修志书,图经得 到了进一步 发展。 如李吉甫《元和郡县制》 • 3.两宋时期是方志的成熟定型期。这段时期志书 的内容和体例已趋完备,在形式上图 经逐渐被 “志”所代替,同时出现了许多名志。如下:
朱长文 (1039—1098) 北宋书学理论家。 字伯原,号乐圃、 潜溪隐夫,苏州 吴人(今属江苏)
• 《吴郡图经续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除卷首目录外, 上卷含封域,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 校、州宅、南园、仓务、海道、亭馆、牧守、人物十五门; 中卷含桥梁、祠庙、宫观、寺院、山、水六门;下卷含治 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事志、杂录七门。
我国古典文献 地 方志和家谱
一、地方志
我国记载某一区域(地方)自然与人文方面历史 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即方志(地方志),为地方 史与地理的结合。方志著作极多,据《中国地方志联 合目录》统计,我国旧地方志有8000多种,类别以 府志、州志、县志最多,另有以全国为对象之“一统 志”,以省为对象的“通志”,小范围的乡镇志、边,记述了宋朝 的疆域版图。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乐史撰,
二百卷,是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
巨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特出的地位,
成为现今研究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是继《元
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 志。
• 《吴郡图经续记》系朱长文致仕返里之后所编, 时当元丰七年。关于此书编纂缘起,据朱氏自 称“方志之学,先儒所重”,自汉代以来,有 朱赣条记风俗,顾野王记叙舆地,贾耽载录十 道等,皆“称于前史”,而“城邑有迁改,政 事有损益,户口有登降,不可以不察也”,由 是而萌独力撰志之愿。
地方志分述:
• “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志者,记也”。 《辞海》称:“记事的书或文章”。可见,“志”,作动 词,是利用文字记录事物的行为。作名词,则是一种记述 式的写作文体。志书,就是客观的记录事物的一种文体或 书体。古代除专门的志书外,正史中也有“志”,如《三 国志》等。
• “方”,即地方,方域。“方志”即“地方志”的简称, 古代也叫“地志”、“志乘”、“书契”。如《郑志》、 《晋乘》等,乃是春秋时诸侯国的国史。 “方志”一 词,最早见于《周礼》第十六卷“司徒教官之属”记载: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东汉郑玄《周礼注》: “四方所识久远之事,谓之方志。”意指记载各诸侯国古 今情况的典籍(国别史)。
• 这里所说的“方志”,只能看作是“史书”。但是,古人 的史书与志书的概念是模糊。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 为方志。”古代方志的概念,较之现代方志的概念,宽泛 的多。凡记载一个地方客观事物、风土人情、历史事件、 人物传记的书,都可叫方志。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的进
• 方志之名后来被历朝历代相沿袭用。如晋代左思《吴都 赋》:“方志所辨,中 州所羡。”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当 时的地理著作《括地志》 “博采方志,得于旧志”。可见, 方志一词遂成为省、府、州、县等所编各种志书的总称, 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
• 淳祐《临安志》,赵与修,陈仁玉等撰,成书于理宗淳祐十年(1250 年)。赵与,字德渊,号节斋,淳祐元年至十二年知临安府。陈仁玉, 字惪公,台州人,官至兵部侍郎。原书五十二卷,今仅存第五至十卷, 即卷五至七城府,卷八至十山川。
宋敏求(1019~1079),北宋文学家、史地学家、藏书家。字次道,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神宗元 丰二年。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130卷;地方志 有《长安志》《河南志》,考订详备。
• 临安三志,即南宋乾道、淳祐、咸淳年间先后三次纂修的 《临安志》,是现存最早的杭州地方志。 临安三志编纂 有体,记载详赡,为我国古代方志中的上乘之作,向为史 家称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