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地质开发基础 PPT 第八章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倾 斜岩岩层层在地厚表度出永露远的小部于分铅叫垂露厚头度。。露头可分为: 天然露头:天然出露在地表的岩层露头。 人工露头:经人工或机械挖掘出来的岩层露头。
第7页/共53页
(二)褶皱构造
水平岩层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 但未丧 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地壳上是最常见的一种 地质 构造形态。
第11页/共53页
3)断层分类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三种, 如图1-7所示。
第12页/共53页
其中:
•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会使地层 产生缺失现象。
•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会使地层 产生重叠现象。
•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第19页/共53页
第三节、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运移
一、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关于油气的成因曾有两种不同的学说,即有机成因学说和无机成因 学说两大派别。
无机成因学派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来自地球内部的无机物质,或 者是来自宇宙中的碳氢元素,经过复杂的化学作用,首先形成了甲烷, 并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已存在地球内部,后来沿地壳的裂缝向上运移,在 运移过程中聚合成高分子的烃类,并在岩层中聚集形成油气藏。
2、层理类型:根据细层和层系界面的相对关系,将层理分为水平 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四种类型。(图1-12层理 类型示意图 略)
第17页/共53页
(二)沉积岩的分类
根据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作用的方式和沉积的环境等,可将 沉积 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
1、碎屑岩:其中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碎屑岩是主要储油岩石。 我国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课件
油田开发的工作流程
1
勘探与评价
确定油田的边界和储量,并评估开发潜力。
2
钻井与完井
使用钻机开采油井,并进行完井作业以确保油井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生产与采收
通过注水、注汽和其他采收技术,将石油和天然气从油藏中采集出来。
油田开发中的挑战
1 技术挑战
油田开发需要解决地下复 杂环境中的技术难题。
2 环境挑战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油田开发地质基础知识,包括石油概述、油田的形成、 油藏的分类、地质勘探技术、油田开发的工作流程、油田开发中的挑战以及 油田开发的前景分析。
石油概述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有机物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它是地下深处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长时间的地 质作用形成的。
油田开发对环境产生一定 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过度 开采和废水处理。
3 经济挑战
油价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 变化会影响油田开发的经 济效益。
油田开发的前景分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油田开发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新的勘探技术和开采方法将有助于更高效、 可持续的油田开发。
非常规油藏
非常规油藏是指储量较低或岩石渗透性较差的油田, 采油难度较大。
地质勘探技术
1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
2 地电勘探
地电勘探利用电率和自然电位的差异来确定地下物质的分布。
3 地磁勘探
地磁勘探将测量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以了解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油田的形成
古生物堆积
油田形成的第一步是古生物堆积,古代生物遗骸会通过各种地质作用沉积在地下。
成岩作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每章重点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1 无机生成说:A宇宙说:随着地球的冷凝,碳氢化合物被冷凝的岩浆吸收,最后凝结在地壳中形成石油B碳化物说:高温的碳和铁变为液态,反映生成碳化铁,保存与地球深处,地下水向下渗透,与之反映生成碳氢化合物,上升到地壳即为石油C岩浆说:基性岩浆冷凝时合成碳氢化合物,使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聚合成饱和碳氢化合物有机生成说: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输到邻近的储集层中,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主要依据:油气分布与岩石类型(沉积岩中);纵向分布(时间上);成分特征;某些稀有金属特征;油层温度特征(很少超过100oC);形成时间;近代沉积物中的观察结果。
2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来自生物圈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就生成油气而言,主要以低等水生动植物为主(特别以细菌和藻类最佳)从生物物质的发源地来说,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盆地本身的原地有机质,其他是被河流等从周围陆地携带来的异地有机质,再者是少量的经受侵蚀的古老沉积层中的化石有机质。
分类类脂化合物(形成石油的主要有机组分之一),蛋白质(油气中低碳烃的来源之一)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而氧含量低,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多,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少,母体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低等微生物,生油潜能大2型干酪跟:原始氢含量稍低于1型干酪跟,中等长度直连烷烃多,母体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生油潜能中等3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为主,饱和烃链很少,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不利于生油。
4海相环境中—浅海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右地理环境,陆相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相是陆相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在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是最有利得生油坳陷陆海过度相—三角洲发育部位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一对同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质的作用也可能是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能源之一5—1500m温度范围:10-60C动力因素:细菌活动转化反应性质:生物化学降解主要产物: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成熟石油和大量干酪根)1500—4000m温度范围:60—180C动力因素:热力催化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热降解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和湿气、CO2、H2O、N2、H2S等挥发性物质和残留干酪根)4000-7000m温度范围:180-250C动力因素:热力作用转化反应性质:石油热裂解与热焦化主要产物:大量C-C链断裂,已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急剧减少。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上、下)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章、地球概述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
一般为0.98~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升降运动(2)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3)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变质作用(4)地震作用: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沦陷地震,其他诱发地震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石油地质基础》PPT课件
•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或白色,常因含杂质而呈各种
浅色,玻璃光泽,硬度2,性脆,比重2.1~2.2,易 溶于水,有咸味,烧之火焰呈黄色(Na反应)。
• 成因与产状 • 鉴定特征 有咸味,易溶解,烧之呈黄色火焰并有炸裂声。
• 用途
2021/5/7 22
石油地质基础
2.钾盐KCl
• 化学组成 K 52.5%、C1 47.5%,常含NaCl、Fe 2O3。
等杂质。
• 形态 晶形呈立方体和立方体与八面体的聚形,集合
体常呈致密粒状块体。
•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因含杂质而呈乳白色、红色等,
玻璃光泽,硬度1.5~2.0,立方体解理完全,比重2, 味苦咸且涩,易溶,烧之呈紫色火焰。
• 成因与产状 与石盐相似。 • 鉴定特征 味苦涩,烧之呈紫色火焰可与石盐区别。 • 用途 可制作钾肥,部分用于化工原料。
2021/5/7 17
石油地质基础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
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 酸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 两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 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 费力。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形态是指矿物的单体及集合体形状而言。 自然界大多数矿物是晶质矿物,常以晶体(即具 有格子构造的固体)的形态出现,具有一定的规 则外形。
(一)一向延长 (二)二向延长 (三)三向延长
2021/5/7 8
石油地质基础
二、矿物的光学性质
1.矿物的颜色 (1)自色 (2)他色 (3)假色
《石油地质基础》地层PPT文档98页
《石油地质基础》地层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பைடு நூலகம்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ppt课件
人工补充 能量驱油
注气体 驱油
注化学 剂驱油
第二节 开发方式及布井
二、井网部署
探井:在经过地球物理勘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上,为探 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预探井、初探井、祥 探井等)。 资料井:为取得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 井。 生产井: 用来采油气的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检查井:为检查油层开采效果所钻的井。
第三节 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
二、油田注水
(1)日注水量(w):指油田实际日注入油层的水量(m3/d) (2)年注水量(W):指油田实际年注入油层的水量(m3/a)
三、地层压力
(1)原始地层压力(p原):指油田在未开采时测得的油层 中部压力(MPa)。 (2)目前地层压力(p静):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在指定的 井点所测关井后油层中部恢复的压力值。 (3)流动压力(p流):在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 压力
三、油田注水方式 (二)边内注水 2、面积注水 概念:将生产井和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均匀地分布在 整个开发区上,同时进行注水和采油。 特点: (1)开发区可以一次投入开发,储量动用较充分; (2)采油速度比行列注水高; (3)一口生产井能同时受周围几口注水井的影响,易收 到注水效果; (4)水淹区分散,动态分析和调整较复杂;
第二节
2)五点法面积注水
开发方式及布井
井网为正方形,每口生产井受4 口注水井影响,每口注水井给 周围4口生产井注水,生产井与 注水井的比例为1:1
第二节
2)九点法面积注水
开发方式及布井
井网为正方形,每口生产井 受8口注水井影响,生产井 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3
第二节
开发方式及布井
2)反九点法面积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八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油矿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同义词或同义语
油气田地质学
地下地质学 井下地质学
第八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 油层对比
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
第五节 剩余油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一、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6、油层对比资料的选取
大庆油田在油层对比时,一般选用1:200的2.5米底部 梯度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微电极曲线。
第八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 油层对比
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
第五节 剩余油
第四节
重要标志,这是地层学家最早采用的方法之一,现在也还是最实用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4、油层对比的意义
——油层对比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油层非均质性及多 油层的砂岩油气藏的复杂性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通过精
细储层描述,更好地揭示了地下油层分布的本来面貌,为
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及调整挖潜方案制定提供了 可靠的地质依据。
4、什么是储层非均质性?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油气田开发方案?
什么是采收率? 为什么要进行油田开发方案调整?
第八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 油层对比
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
第五节 剩余油
一、地质录井资料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1、录井——
250 GR
50 150
扶223-1 废河道
以油层(包括气层)为研究对象,在含油层系内部进行的分 层对比工作。 说明:油层对比是在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 一个地区只有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油层
对比工作。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2、什么是地层对比?
地层对比就是比较两个或几个地层剖面的层位是否相当, 它是以大套地层为研究对象,如界、系、统、层、组、段, 并以各种有机界或无机界为分层对比的依据,搞清不同地区 地层的对应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岩石地层学方法和生物地 层学方法。
1、定义 2、测井类型
3、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
油层对比
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
第五节 剩余油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1、定义
油层对比是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
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即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5、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划分对比油层的依据是: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 代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沉积特征包括:岩性、岩石结 构、构造、古生物化石、电性、放射性和机械性质等等。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6、油层对比资料的选取
——在油田上,能提供油层特性研究的资料很多,如各
第八章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 油层对比 第四节 储层非均质性
第五节
剩余油
一、剩余油的概念
第五节
剩余油
什么是剩余油的概念(残余油、残留油)?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油气田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简述录井工作主要内容;
3、什么是油层对比?什么是剩余油?
岩心收获率——
岩心描述—— 岩心的编号—— 岩心综合图—— 岩心的含油级别——含油饱满、含油较饱满、含油不饱满三个级别;
一、地质录井资料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3)、钻井液录井(泥浆录井) 何谓钻井液录井?—— 钻井液的类型—— 钻井液的作用——
钻井液的性能——
相对密度、粘度、切力、失水和泥饼、含砂量、含盐量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储层非均质性是指储层性质(岩性、物性、厚度、孔隙、 润湿性等)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 在油田开发初期,由于多属于天然能量开采,储层非均 质性对油田的影响,尚未暴露出头,但在二次注水采油以后, 其矛盾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它包括了微观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及层间非均质性。
一、地质录井资料 (4)、荧光录井
①定义--------------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②解决的问题--------------
(5)、气侧井
①定义----②解决的问题-----
(6)、钻时录井
①定义-----
②解决的问题-----
二、矿场地球物理侧井资料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2.5米视电阻率
2 200
深度 (m)
岩性
沉积相
扶 223-1 井
260
废弃河道 270
280
290
一、地质录井资料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2、录井工作类型
(1)岩屑录井——
一、地质录井资料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2)岩心录井——何谓岩心录井
岩心录井的目的—— 岩心录井取心层段的确定——
种地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等等,因此,油层对比资料选取是一项重要
基础工作。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6、油层对比资料的选取
岩心是研究地下情况的最直接、最全面、最可靠的直接资料,但即 使在勘探阶段,也不是所有井、所有层段都取心,开发阶段绝大多数井 不取心,这就决定了在油层对比时只能应用取芯井建立标准剖面,而油 层对比采用的主要资料是电测曲线。我国陆相沉积的砂岩油田,油层主 要是碎屑岩和粘土岩互层,这两类岩层的电性差别大,曲线形态和岩性 对应关系清楚,同时,电测资料具有速度快、易于获得连续剖面的优点。 选用电测资料进行油层对比,必须选择多种电测资料综合运用。
(1)储集层研究
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形态、分布、沉积类型
(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
微观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间非均质
(3)构造研究
构造的特征 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等
(4)流体性质研究 (5)油气储量研究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内容
二、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的意义
开发方案的制定、调整,保证油田的长期稳产和 高产,提高采收率等。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第三节、油层对比
地层对比方法
(1)岩石地层学方法
——是利用地层本身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旋回类型、地层所含重矿 物、电测曲线特点等标志对比地层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岩相横向变化不
大,或岩性虽然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2)生物地层学方法
——是利用地层中所含化石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古生物化石是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