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化学糖类与糖代谢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糖代谢1PPT课件
糖的无氧酵解(glycolysis)是指葡萄糖在无氧
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或酒精并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
-
7
糖的无氧酵解途径
乙醇
乙醛
-
8
场所:细胞质中 氧气:不需要
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可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乳酸,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有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
• 2NADH经呼吸链氧化产生5ATP,即共产生7ATP • 在某些组织,如某些神经和肌肉细胞中,NADH经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得FAD,产生1.5ATP,总计5ATP
?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苹果酸穿梭系统
-
12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图
-
13
苹果酸穿梭系统图
-
14
三、无氧酵解的生理意义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 补充途径。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净生成
一次脱氢(NADH+H+) 三次脱氢(NADH+H+) 一次脱氢(FADH2) 一次生成ATP的反应
-
ATP
-2 2×2 2×1.5 或 2×2.5 2.5×2 2×3×2.5 2×1.5 2×1 30或32
24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是 指从G-6-P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 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 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
糖—糖的代谢(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模块一 糖与食品加工 项目三 糖的代谢
项目三 糖的代谢
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 光能(太阳能):植物和某些藻类,通过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生物能。
• 化学能:动物和多数微生物,通过生物氧 化作用将有机物质存储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并转变成生物能(ATP传递)。
1.3.1生物氧化
一、概述 •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 • 在组织细胞中进行 • 通常需要消耗氧,生成CO2 呼吸作用 • 有机物质最终被氧化成CO2和水 • 释放出能量
代谢物
NADH+H+ 传递体
NADPH+H+ 2H
2H 1/2O2
H2O
2、氧化酶:以氧为直接受氢体,一般含 Cu
3、传递体:传递H或电子 递氢体、递电子体
不能使底物脱氢, 也不能使氧活化。
基质
线粒体
二、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一)电子传递过程
按照电子的亲和力递增的顺序传递 电子的传递仅发生在相邻传递体之间 E0’决定电子流动方向
2Cyt-Fe2+
-21 O2
S
NADH
+ H 2H
FM N Fe S
CoQH2
复合物I
2e-
2Cyt-Fe3+ 2H+
O2-
H2O
( NADH-泛 醌 还 原 酶 )
项目三 糖的代谢
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 光能(太阳能):植物和某些藻类,通过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生物能。
• 化学能:动物和多数微生物,通过生物氧 化作用将有机物质存储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并转变成生物能(ATP传递)。
1.3.1生物氧化
一、概述 •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 • 在组织细胞中进行 • 通常需要消耗氧,生成CO2 呼吸作用 • 有机物质最终被氧化成CO2和水 • 释放出能量
代谢物
NADH+H+ 传递体
NADPH+H+ 2H
2H 1/2O2
H2O
2、氧化酶:以氧为直接受氢体,一般含 Cu
3、传递体:传递H或电子 递氢体、递电子体
不能使底物脱氢, 也不能使氧活化。
基质
线粒体
二、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一)电子传递过程
按照电子的亲和力递增的顺序传递 电子的传递仅发生在相邻传递体之间 E0’决定电子流动方向
2Cyt-Fe2+
-21 O2
S
NADH
+ H 2H
FM N Fe S
CoQH2
复合物I
2e-
2Cyt-Fe3+ 2H+
O2-
H2O
( NADH-泛 醌 还 原 酶 )
生物化学课件糖类代谢(共84张PPT)
D(-)-核糖
(ribose)
D(-)-阿拉伯糖
(arabinose)
D(+)-甘油醛
(allose)
D(-)-苏糖 (threose)
D(+)-木糖
(xylose)
D(-)-米苏糖 (lysose)
D(+)-阿洛糖
(allose)
D(+)-阿桌糖 (altrose)
D(+)-葡萄糖 D(+)-甘露糖
H2C-COOH
H2C-COOH HO-C-COOH
H2C-COOH
HC-COOH C-COOH
H2C-COOH
HC-COOH C-COOH
H2C-COOH
HO-C-COOH H C-COOH H2C-COOH
HO-C-COOH H C-COOH H2C-COOH
CO -COOH CH -COOH CH2-COOH
•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 糖等。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半乳糖
-D-吡喃甘露糖
-D-呋喃果糖
2.寡糖(二糖)
• 蔗糖
•乳 糖
• 麦芽糖
葡萄糖-(14)半 乳糖苷
CH2OH
O
1
4
O
CH2OH
O
1 32
OH
3. 多糖
糖化学和糖代谢(共149张PPT)
葡萄糖+2H3PO4+2ADP→2乳酸+2ATP+2H2O
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与甲状腺素。
Arabinose
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6H2O
高糖血的糖 消值化:吸空收腹及血代临糖谢浓概床度况≥ 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杂多糖:由一种以上的单糖、糖衍生物
能使氧化剂还原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的醛糖都是还原糖,能异构化为醛糖的酮糖如:果糖,也是还原糖。
有色体 白色体 液体 晶体
56
一、 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
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
途径。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 径,简称EMP途径。
57
EMP的化学历程
葡萄糖的磷酸化
磷酸己糖的裂解
消化道 胰液
肠(主要) α-糊精酶(水解α-1,4和α-1,6糖苷键),
麦芽糖酶,蔗糖酶, 乳糖酶 单糖
肠粘膜细胞吸收
50
(三)糖的吸收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方式:主动吸收、单纯扩散
吸收过程:
主动吸收:G-载体蛋白-Na+
Galactose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 课件
目 录
• 糖代谢概述 • 糖的消化吸收与运输 • 糖的无氧氧化 • 糖的有氧氧化 • 磷酸戊糖途径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糖代谢与疾病的关系
01 糖代谢概述
糖类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提供能量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通过氧化分解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构成细胞结构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
葡萄糖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磷酸核糖和 NADPH,前者可用于核苷酸合成,后者可 用于脂肪酸合成等。
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 原的过程,以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02 糖的消化吸收与 运输
糖的消化吸收
消化过程
糖在口腔中开始被唾液淀粉酶水 解,进入胃后基本无变化,主要 在小肠中被胰淀粉酶等彻底水解
磷酸戊糖的相互转化
磷酸丙糖分子可以进一步相互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 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糖类或脂类 ,而3-磷酸甘油醛可以进入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产生NADPH
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产生NADPH的主要来源。NADPH在 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参与脂肪酸合成、胆固 醇合成、谷胱甘肽还原等。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目 录
• 糖代谢概述 • 糖的消化吸收与运输 • 糖的无氧氧化 • 糖的有氧氧化 • 磷酸戊糖途径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糖代谢与疾病的关系
01 糖代谢概述
糖类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提供能量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通过氧化分解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构成细胞结构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
葡萄糖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磷酸核糖和 NADPH,前者可用于核苷酸合成,后者可 用于脂肪酸合成等。
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 原的过程,以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02 糖的消化吸收与 运输
糖的消化吸收
消化过程
糖在口腔中开始被唾液淀粉酶水 解,进入胃后基本无变化,主要 在小肠中被胰淀粉酶等彻底水解
磷酸戊糖的相互转化
磷酸丙糖分子可以进一步相互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 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糖类或脂类 ,而3-磷酸甘油醛可以进入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产生NADPH
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产生NADPH的主要来源。NADPH在 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参与脂肪酸合成、胆固 醇合成、谷胱甘肽还原等。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二、糖的消化吸收
(一)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 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以淀 粉为主。 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二)糖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上段以单糖形式吸收。
三、糖代谢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核糖 +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
酵解途径
NADPH+H+
消化与吸收
特点: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第一个底物 水平磷酸化反应
(7)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变位酶
可逆的磷酸基转移过程
(8)2-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特点:电子重排和能量重新分布,利于高 能磷酸键生成
(9)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特点: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反应不可逆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pyruvate ) 第二阶段 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lactate)
(1) 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
己糖激酶
特点:反应不可逆,需ATP提供磷酸基和能量
(2) 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
(3) 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1,6-二磷酸果糖
二、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 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 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精选ppt
32
精选ppt
33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 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 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精选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
Glu
ATP
ADP
G-6-P
2. 6-磷酸葡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F-6-P
ATP
戊糖(木酮糖、核酮糖、核糖、脱氧核糖等);
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等
庚糖:(D-景天庚酮糖)
精选ppt
7
(二)寡糖
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十碳以下, 一般2-6个单糖分子) 二糖、三糖比较重要,二糖是寡糖中分布 最广的一类,蔗糖、麦芽糖与乳糖是其重 要代表(还原性,旋光性)。三糖以棉子 糖常见。
第7章 糖代谢
精选ppt
1
第一节 糖的化学 第二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五节 糖异生 第六节 血糖水平的调节
精选ppt
2
第一节 糖的化学
一、糖的概念、分布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广谱化学结构 和生物学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通式一般 为Cn(H2O)n。
精选ppt
第七版生物化学_第04章_糖代谢
蔗 糖 (sucrose) 葡萄糖 — 果糖
乳 糖 (lactose) 葡萄糖 — 半乳糖
第四章 糖代谢
3. 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
常见的多糖有
淀 粉 (starch)
糖 原 (glycogen) 纤维素 (cellulose)
第四章 糖代谢
① 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淀粉颗粒
目录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第四章 糖代谢
4. 吸收途径 SGLT(Na依赖型G转运体)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 , 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 体(GLUT 1~5)。
*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
糖酵解过程的
第三个限速酶
COOH C =O CH3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一)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
F-6-P
ATP ADP
F-1,6-2P
乳 糖 (lactose) 葡萄糖 — 半乳糖
第四章 糖代谢
3. 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
常见的多糖有
淀 粉 (starch)
糖 原 (glycogen) 纤维素 (cellulose)
第四章 糖代谢
① 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淀粉颗粒
目录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第四章 糖代谢
4. 吸收途径 SGLT(Na依赖型G转运体)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 , 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 体(GLUT 1~5)。
*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
糖酵解过程的
第三个限速酶
COOH C =O CH3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一)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
F-6-P
ATP ADP
F-1,6-2P
大学本科生物化学糖代谢-糖类的化学课件
• 元素组成:C、H、O,三者比例 C 40%、H 6.7%、O 53.3%
• 冰点降低及沸点升高法测得分子量为:180 • 分子式为:(CH2O)6,即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
单糖的一些理化性质
单糖的化学性质体现在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 化学结构特征上,具有一切羟基及多羟基的反应, 如氧化、酯化、缩醛反应;也由醛基或羰基的反 应;同时还有基团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 的反应。
旋光度,一切糖类都有不对称C,都具旋光性;
甜度,各种糖甜度不一,但都有甜度;
溶解度,多羟基增加了单糖的溶解度,热水中更 大,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二)寡糖(Oligosaccharides)
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一般 易溶于水、具甜味。根据其单糖数目一般分 为二糖、三糖、四糖等。 自然界最重要的寡糖是二糖,包括蔗糖、 麦芽糖、乳糖。
的细胞都能合成糖蛋白,由短链寡糖与蛋白 质共价连成。 一般来说,糖蛋白含糖量较少,表现为蛋白 特性,但糖对糖蛋白分子的生理功能有较大 影响。
结合糖:蛋白聚糖
蛋白质与糖胺聚糖以共价键连成的大分子复 合物,糖胺聚糖链连在核心蛋白上,又称粘 蛋白。
蛋白聚糖分子中糖的含量多,性质更多表现 为多糖的特性。
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多少分为: 丙糖(甘油醛、二羟丙酮) 丁糖(赤藓糖、赤藓酮糖) 戊糖(D-核糖、D-木糖) 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分布最广、最多) 庚糖(D-景天庚酮糖)
• 冰点降低及沸点升高法测得分子量为:180 • 分子式为:(CH2O)6,即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
单糖的一些理化性质
单糖的化学性质体现在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 化学结构特征上,具有一切羟基及多羟基的反应, 如氧化、酯化、缩醛反应;也由醛基或羰基的反 应;同时还有基团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 的反应。
旋光度,一切糖类都有不对称C,都具旋光性;
甜度,各种糖甜度不一,但都有甜度;
溶解度,多羟基增加了单糖的溶解度,热水中更 大,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二)寡糖(Oligosaccharides)
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一般 易溶于水、具甜味。根据其单糖数目一般分 为二糖、三糖、四糖等。 自然界最重要的寡糖是二糖,包括蔗糖、 麦芽糖、乳糖。
的细胞都能合成糖蛋白,由短链寡糖与蛋白 质共价连成。 一般来说,糖蛋白含糖量较少,表现为蛋白 特性,但糖对糖蛋白分子的生理功能有较大 影响。
结合糖:蛋白聚糖
蛋白质与糖胺聚糖以共价键连成的大分子复 合物,糖胺聚糖链连在核心蛋白上,又称粘 蛋白。
蛋白聚糖分子中糖的含量多,性质更多表现 为多糖的特性。
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多少分为: 丙糖(甘油醛、二羟丙酮) 丁糖(赤藓糖、赤藓酮糖) 戊糖(D-核糖、D-木糖) 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分布最广、最多) 庚糖(D-景天庚酮糖)
生物化学 食品 第六章 糖代谢(共112张PPT)
多糖又分为: 均质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
非均质多糖:如果胶、透明质酸等。
糖复合物: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形成的复合物,如脂多糖、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
三、单糖
H
三、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具有旋光异构现象(+)右、(—)左,以及对映体D、L型。
三、单糖 对映体(L型、D型的规定)
糊化淀粉溶液缓慢冷却会变混浊,甚至产生凝结沉淀。 缓慢冷却过程中分子重新形成氢键,部分恢复结晶性状。
(一)淀粉
(3)碘的呈色反应 直链淀粉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呈左手螺旋,每个螺旋周
期有6个葡萄糖组成。当碘分子落入螺旋圈内时,糖的游离 羟基成为电子供体,碘分子成为电子受体,形成淀粉-碘络 合物,呈现颜色。 碘色反应与葡萄糖链的长度有关 • 糖链DP>60时,呈蓝色; • 糖链DP<20时,呈红色;
1.不可逆反应,消耗了第二个ATP分子,第二个关键步骤;
2、温和条件下进行
3、具有高度灵敏的调节系统
对微生物还有如下特点: 1、营养代谢的多样性。
微生物品种多达10万种以上。
2、代谢速度比高等动物快得多。
细胞构造简单,其表面直接与环境接触吸收营养。如细菌20分 钟可繁殖一带,24小时可繁殖72代。即一个细菌一天可繁殖出 4722000000万亿个,这在生物工程技术上是极其有用的。
非均质多糖:如果胶、透明质酸等。
糖复合物: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形成的复合物,如脂多糖、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
三、单糖
H
三、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具有旋光异构现象(+)右、(—)左,以及对映体D、L型。
三、单糖 对映体(L型、D型的规定)
糊化淀粉溶液缓慢冷却会变混浊,甚至产生凝结沉淀。 缓慢冷却过程中分子重新形成氢键,部分恢复结晶性状。
(一)淀粉
(3)碘的呈色反应 直链淀粉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呈左手螺旋,每个螺旋周
期有6个葡萄糖组成。当碘分子落入螺旋圈内时,糖的游离 羟基成为电子供体,碘分子成为电子受体,形成淀粉-碘络 合物,呈现颜色。 碘色反应与葡萄糖链的长度有关 • 糖链DP>60时,呈蓝色; • 糖链DP<20时,呈红色;
1.不可逆反应,消耗了第二个ATP分子,第二个关键步骤;
2、温和条件下进行
3、具有高度灵敏的调节系统
对微生物还有如下特点: 1、营养代谢的多样性。
微生物品种多达10万种以上。
2、代谢速度比高等动物快得多。
细胞构造简单,其表面直接与环境接触吸收营养。如细菌20分 钟可繁殖一带,24小时可繁殖72代。即一个细菌一天可繁殖出 4722000000万亿个,这在生物工程技术上是极其有用的。
生物化学糖代谢(共110张PPT)
该酶活性中心对ATP的Km低,别构中 心对ATP的Km高。因此低浓度时ATP与 活性中心结合发生酶促反应,而高浓度 时ATP可以与别构中心结合,从而抑制 酶活。
(2)受到柠檬酸、脂肪酸别构抑制
这两种物质合成的原料间接来自糖酵解。
(3)果糖-2,6-二磷酸对EMP的调节
当血液中糖水平降低时,激活胰高血糖素释放于血液中 ,启动cAMP级联系统使PFK2/FBPase2多肽上特定的一个 Ser残基磷酸化、PFK2抑制,使F-2,6-BP水平降低,从而 降低EMP水平。反之,当葡萄糖水平高时,蛋白磷酸酶水 解PFK2/FBPase2上磷酸导致F-2,6-BP升高,提高糖酵解的 速率。
⑸ 磷酸二羟丙酮异构为3-磷酸甘油醛。
(4
醛缩酶
)
(5 )
磷酸丙糖异构酶
3.ATP及丙酮酸的生成:
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 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六步反应 。
⑹ 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3-二 磷酸甘油酸(glycerate-1,3diphosphate);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将其交给ADP 生成ATP ;
⑻ 3-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磷酸甘油酸; 反之,当葡萄糖水平高时,蛋白磷酸酶水解PFK2/FBPase2上磷酸导致F-2,6-BP升高,提高糖酵解的速率。
果糖激酶(最重要)、己糖激酶(葡萄 ④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2)受到柠檬酸、脂肪酸别构抑制
这两种物质合成的原料间接来自糖酵解。
(3)果糖-2,6-二磷酸对EMP的调节
当血液中糖水平降低时,激活胰高血糖素释放于血液中 ,启动cAMP级联系统使PFK2/FBPase2多肽上特定的一个 Ser残基磷酸化、PFK2抑制,使F-2,6-BP水平降低,从而 降低EMP水平。反之,当葡萄糖水平高时,蛋白磷酸酶水 解PFK2/FBPase2上磷酸导致F-2,6-BP升高,提高糖酵解的 速率。
⑸ 磷酸二羟丙酮异构为3-磷酸甘油醛。
(4
醛缩酶
)
(5 )
磷酸丙糖异构酶
3.ATP及丙酮酸的生成:
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 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六步反应 。
⑹ 3-磷酸甘油醛脱氢并磷酸化生成1,3-二 磷酸甘油酸(glycerate-1,3diphosphate);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脱磷酸,将其交给ADP 生成ATP ;
⑻ 3-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磷酸甘油酸; 反之,当葡萄糖水平高时,蛋白磷酸酶水解PFK2/FBPase2上磷酸导致F-2,6-BP升高,提高糖酵解的速率。
果糖激酶(最重要)、己糖激酶(葡萄 ④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链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α-极限糊精
极限糊精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
残基。
α-极限糊精是指含α-1,6糖苷键由3个以上葡 萄糖基构成的极限糊精。
2、β-淀粉酶
是淀粉外切酶,水解α-1,4糖苷键,从淀粉分 子外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 解,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如核糖、果糖、半乳糖、糖原等; (3)葡萄糖是哺乳动物及胎儿的主要供能物质 (4)葡萄糖可转变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碳骨架
2.双糖
参见109-111
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常见的
有乳糖、蔗糖、麦芽糖等.
麦芽糖
HO2HC HH
HO OH
H
CH2OH
OH
1
H
H H
4 OH
OH H
O OH
OH H OH
麦芽糖 麦芽糖+β-极限糊精
β-极限糊精是指β-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
两种淀粉酶降解的终产物主要是麦芽糖
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
α-淀粉酶
-淀粉酶
• 不耐酸,pH3时失 • 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H3时仍保
活
持活性
• 耐高温,70C时15 • 不耐高温, 分钟仍保持活性 70C15分钟失活
乳糖酶
β-半乳糖 + 葡萄糖
二、淀粉(糖原)的降解
参见226
1.淀粉的水解
胞外降解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R-酶(脱支酶) 麦芽糖酶
2.淀粉(糖原)的磷酸解
胞内降解
磷酸化酶 转移酶 脱支酶
(一)淀粉的水解
1、α-淀粉酶
是淀粉内切酶,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 的α-1,4 糖苷键。
直链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低聚糖的混合物
参见114
β-1,4-糖苷键
4.糖复合物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参见77-80
常见的糖复合物有:
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糖蛋白:以蛋白质为主,糖为蛋白质的辅基。如卵清蛋 白含糖基1% 蛋白多糖:以多糖为主,蛋白质或多肽的比例较少见的 辅基。如粘蛋白含糖基80%
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脂: 脂多糖:
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单糖 寡糖 多糖 糖复合物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参见104-109
1CHO H 2C O H
3
HO C H H 4C O H
5
H C OH
6CH 2 OH
CHO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 2 OPO 3 H 2
D-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1 CH 2 OH 2C O
α-D-葡萄糖苷-(1→4)-α-D-葡萄糖
蔗糖 乳糖
HO2HC HH
HO OH
H
O H
1
H
OH
1CH2OOH H
2 H OH
O
OH
CH2OH
H
α-D-葡萄糖苷-(1→2)-β-D-果糖
CH2OH
CH2OH
OHH H OH
O
1
H H
O
HH 4 OH
O OH HH
H OH
H OH
β-D-半乳糖苷-(1→4)-β-D-葡萄糖
CH 2 OPO 3 H 2
5-磷酸核糖
核酮糖 ——戊酮糖
1 CH 2 OH C2 O H C3 O H H C4 O H 5CH 2 OH
核酮糖
CH 2 OH CO H C OH H C OH CH 2 OPO 3 H 2
5-磷酸核酮糖
甘油醛 ——丙醛糖
1 CHO
2
HC O H
3 CH 2 OH
甘油醛
CHO HC O H
CH 2 OPO 3 H 2
3-磷酸甘油醛
二羟丙酮 ——丙酮糖
1 CH 2 OH 2 C=O
3 CH 2 OH
二羟丙酮
CH 2 OH C=O CH 2 OPO 3 H 2
磷酸二羟丙酮
葡萄糖在体内的作用
葡萄糖是体内糖代谢的中心
(1)葡萄糖是食物中糖(如淀粉)的消化产物 (2)葡萄糖在生物体内可转变成其它的糖,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双糖的水解
(一)蔗糖的水解
1.转化酶 蔗糖 + H2O
转化酶
蔗糖酶
葡萄糖 + 果糖
2.蔗糖合成酶
催化蔗糖与UDP反应生成果糖和尿苷二磷酸 葡萄糖
蔗糖+UDP
UDPG+果糖
(二)麦芽糖的水解
麦芽糖酶
麦芽糖+H2O
2葡萄糖
(三)乳糖的水解
β-半乳糖苷酶
乳糖 + H2O
3
HO C H
4
H C OH
5
H C OH
6CH 2 OH
CH 2 OH CO HO C H H C OH H C OH CH 2 OPO 3 H 2
D-果糖
6-磷酸果糖
1 CHO H 2C O H H 3C O H
4
H C OH
5CH 2 OH
核糖
CHO H C OH H C OH H C OH
3.多糖
参见111-118
定义: 水解产物含6个以上单糖
常见的多糖 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HO
蓝色: α-1,4-糖苷键 红色: α-1,6-糖苷键
O
淀粉(starch)
CH 2 OH
O
CH 2 OH
O
直链淀粉
O
支链淀粉
O
O
CH2
O
CH 2 OH O
OH
O
O
O
HO
糖原(glycogen)
非还原端
关于生物化学糖类与 糖代谢
本章内容
• 糖类 •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 糖的分解代谢 • 糖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糖类
一、糖的概念
参见103-121
糖即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与多羟基酮及其衍 生物或多聚物.它主要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形成 的,主要是由C、H、O构成的。
二、糖的分类
根据水解后产生单糖残基的多少分为四大类
•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 • 主要存在植物体
和微生物中。
中
α-淀粉酶及β-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的示意图
3、R-酶(脱支酶)
水解α-1,6糖苷键,将α及β-淀粉酶作用支链淀 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 α-1,4-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淀粉酶降解。
不能直接水解支链淀粉内部的α-1,6糖苷键。
参见159
㈠ 氧化功能 1g葡萄糖 16.7kJ
正常情况下约占机体所需总能量的50-70% ㈡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1、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
2、糖与脂类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蛋白聚糖 (统称糖复合物)。 糖复合物不仅是细胞的结构分 子,而且是信息分子。
3、体内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都是糖蛋白,如抗 体、许多酶类和凝血因子等。
还原端
糖原的分子结构
糖原在体内的作用
糖原是体内糖的贮存形式
糖原贮存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组织 肝糖原:
含量可达肝重的5%(总量为90-100g) 肌糖原:
含量为肌肉重量的1-2%(总量为200-400g)
人体内糖原的贮存量有限, 一般不超过500g.
肝细胞中的糖原颗粒
糖原颗粒
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