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至皇 上权 这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 郎 卫 常 中 尉 令
太 仆
廷 尉
典 宗 治 少 客 正 栗 府 内 史
( 列 卿 )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 时代 划分标准 首领产生 方式 郡县制
专制主义的含义:
1、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专制主义体现为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 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君权不断强化。
中央集权的含义
1、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 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 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便二者 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服从中央。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 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 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 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 春秋战国 B. 秦代 C. 汉代 D.唐代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 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 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 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明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 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 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 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 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 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

”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答案:C2.(2016·北京夏季会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故选D项。

答案:D3.(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答案:D4.(2016·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答案:B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点练习五十二第1题【单选题】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废除分封制度,建立郡县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B、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欲肆威海外,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碓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渌凿渠运粮。

”所凿之渠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汉时期,御史大夫在行使行政权时,主要以典章制度为依据,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

这说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 )A、削弱了丞相的权力B、未被赋予监察百官之权C、协助丞相处理朝政D、行使权力时受丞相制约【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训练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必修一一轮阶段检测基础卷(含解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宋朝、明朝官制的相似之处包括( )①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②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③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④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1题)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

这表明“陈”源于A、出生居住地B、古代的官职C、周朝分封制D、父祖辈的字3.“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9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

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5.(2012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能反映从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特征的是A.秦半两 B.唐开元通宝 C.清乾隆通宝 D.民国银元6.(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2题)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7.(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一模)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确立后,形成许多文官派系,主要是因为有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

其中“年谊”是指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8.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A、“分土建邦”与“乱世”是因果关系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朝9.(2012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课时提升作业(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山西诊断)《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秦代有所调整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解析】选B。

材料中体现了汉武帝时选身边近臣辅政,与大臣相互制约,体现了汉代中央机构与前代相比调整的地方。

2.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解析】选A。

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提取时间信息“秦汉”“隋唐”,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时期,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故A正确。

【拓展延伸】唐代的宰相制——委员制(1)三省制的特点在于互相牵制,中书省发出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但此制度亦有其弊端,就是当中书省与门下省意见不一致时,往往由于涂归封还,以致造成拖延,废时失事,为了补救此弊,于是有政事堂的设立。

(2)政事堂是中书省及门下省联席议政的地方,中书及门下两省的长官均须出席会议,尚书省的长官若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衔,亦可出席政事堂会议。

另外,官位较低者,如兼有“同三品平章事”之衔,亦得入政事堂议事,凡能进入政事堂的,一般均被视为宰相。

故唐代的宰相,实不止三省的长官,所以唐代的宰相制可称为委员制,由各宰相共同负责,可避免独相专揽大权之弊。

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练习题

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2、秦国能够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渴望统一 B.实力最强C.统一策略正确 D.重视人才3、秦灭掉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A.韩、齐、楚、赵、魏、燕B.韩、赵、齐、楚、魏、燕C.韩、赵、魏、楚、燕、齐D.赵、魏、韩、楚、燕、齐4、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 )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5、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统一了度量衡C.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统一了法律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6、秦始皇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7、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巩固统治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8.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B.三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9、秦始皇规定,皇帝的命令称( )①朕②玺③制④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1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皇位世袭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中央集权12、秦始皇统治时期,皇帝管辖( )①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②直接任免中央、地方的主要官员③控制、发给作为调动军队凭据的虎符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中央官制13、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③三公中的丞相负责监察百官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④14、秦朝三公中,丞相的职责是( )A.执掌群臣的奏章B.掌管国家监察事务C.负责全国军事事务D.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15、秦朝三公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负责全国军事事务B.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C.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D.监理国家监察事务16、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有三个最高官职,九个主要职能部门B.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高于丞相C.三个官职中,丞相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D.御史大夫有兵权,太尉不常设1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班别_____姓名_____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的主体是()A.殷商旧族B.殷商降族C.古老方国D.同姓亲族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秩序也。

”从中可以看出(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习题(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习题(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统一了度量衡D.统一了法律解析:分析题干“划时代的意义”,是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最深远的、最重大的、最有价值的历史意义。

答案:A2.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秦朝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

答案:C3.下列有关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B.郡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D.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解析: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实行县制。

郡县制形成于战国时期,不是秦始皇的独创。

答案:A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D5.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充分体现了()A.皇位世袭B.统领百官C.皇帝独尊D.皇位禅让解析:特有称谓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

故选C项。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情景分析: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 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 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 (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权力上互相配合、互相牵 制 ,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①三省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②各部门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 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 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 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 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 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时期
夏、商、周
分封制、宗法制

清(1840)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 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 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相(明太祖),六部直属皇帝
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 宰 职能: 政机构长官; 相 制 辅助 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皇帝 处理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 内 全国 构;阁臣是皇帝的侍从 阁 政务 只备咨询顾问,不参与 制 国家大事的决策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本题切入点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依据材料中的“秩宗”“卜、巫、史”“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神权的掌握者”“国家的重要执政官”等信息分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答案 C2.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

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

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王位继承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易错选C或D,出错的原因是将“封建”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提到了“周天子”,据此可以判断答案为A。

答案 A4.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解析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

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B项“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只是分封制的目的之一,而A、D两项均与周初分封制的内容不相符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测试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市高一期末)在《汉字听写大赛》中,题目是“zuò tǔ”。

主持人解释说:“词语出自《左传》:胙,训报也。

有德之人,必有美报。

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

”与这一词语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世袭制以血缘为基础,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项错误;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项错误;从材料“《左传》:胙,训报也。

有德之人,必有美报。

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可知,这是指西周的分封制,C项正确;郡县制是在秦朝推行于全国,D项错误。

答案:C2.(2018·某某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由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答案:D3.(2017·某某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解析:“祀”指的是祭祀。

青铜器是祭祀中的主要礼器,祭祀是国家的重要事务,青铜器作为礼器也就成为了政治权力的象征,B项正确。

答案:B4.(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某某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某某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至尊旳地位。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关键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了解教材 为维护庞大旳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了哪 些机构?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旳性质和直接作用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旳工具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旳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旳中央行政体制;2)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旳特点。
皇帝与三公 九卿关系
地方机构
思索: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络旳,是以血缘关系为 基础旳;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旳条件下实施旳, 是按地域划分旳。 2、分封旳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旳官 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拥有很强旳地方独立性,轻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 权旳加强和国家旳统一。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 4、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西周正式分封旳
是C
• A.晋国 B.卫国 C.赵国 D.燕国
• 5、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应
了C
• A、周天子完全失去了控制诸侯旳力量
•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旳地位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6.秦朝开始使用旳“皇帝”称号和夏商周旳
“王”称号相比,本质旳不同是 D
A.具有神化君权旳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旳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旳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旳体现
7.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旳评价,正确旳是 B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旳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 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旳主要原因③郡县制 替代分封制是历史旳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旳控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人同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这说明了此制度为皇帝制度,C是其重要特征,故本题选C。

A与分封制相关。

B指的是郡县制。

D属于秦始皇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都不符合皇帝制度的特征。

3.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

人人都是自由的。

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

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A.郡县制 B. 宗法制C.分封制 D. 皇帝制【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得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此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某某某某一中开学考)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集中B.皇位世袭C.皇帝独尊D.皇帝勤政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权力高度集中,皇帝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故A项正确。

2.(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该典故反映了( )A.群臣立场坚定B.秦二世的软弱无能C.丞相位高权重D.丞相制度不合时宜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后群臣皆畏高”可知,丞相赵高位高权重,已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故选C项。

A项与材料“或言马以阿顺赵高”的描述不符,排除;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群臣对赵高的忌惮,而不在于皇帝的反应,且单从材料中皇帝的反应也无法得出其软弱无能的结论,排除B项;丞相作为一种制约皇权的重要因素,其有设立的必要,排除D项。

3.(2019·某某某某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答案 C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秦朝中央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职责分配比较合理,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4.(2020·海淀区期中)秦律强调“法治”,规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每个人都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同时又规定“同罪不同罚”,同样的犯罪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处罚有别。

2020高中历史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含解析)岳麓版1

2020高中历史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含解析)岳麓版1

课时作业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解析】从材料中“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可知诸侯的地位高于周王的地位,说明分封制已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答案】B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解析】御玺专属于皇帝,故A项正确;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故B项正确;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三公九卿提升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因此选D项.【答案】D4.《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解析】材料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结合史实可知秦代设立御史大夫以监察百官,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2 中央集权制度

2 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 维护、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 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利于经济发展; 促进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抵御外来侵略;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 腐败的专制政治 不利向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束缚生产力 近代转变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皇权的加强,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 建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的加强,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等等。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 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 分封制度,把帝国划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 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 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 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 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 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 (张传玺)
皇帝
皇 权
三公 九卿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相 权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皇帝
中 央 太 尉
教材8页示意图
丞 御史大夫 相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典 宗 尉 客 正 治 栗 内 史
少 ( 府 列 卿 )
郡 县
郡 尉 县 尉 有 秩
与中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 央的 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关系 据势力; 和国家的统一。

高考历史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长沙市三模]《吕氏春秋》说:“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

”秦朝应对这战国后期共识的举措是()A.统一中国,中央集权B.建立天子制度C.统一车轨,书同文字D.规范郡县机构2.[2023·石家庄市二模]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

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

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3.[2023·焦作市二模]统一前的秦国,丞相不仅是最高行政官,也可率兵出征。

秦统一后,“太尉掌武事”,同丞相一样,也是“金印紫绶”,两者地位相等。

这一变化表明秦朝()A.加强了君主权力B.中央机构完善C.完成了全国统一D.重视发展军事4.秦朝都城咸阳的宫殿用砖正面以小篆刻有十二个字,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从中能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敬天保民B.疆域辽阔C.国家一统D.喜庆丰收5.“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确立了君权至高无上B.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C.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D.顺应了时代趋势的要求6.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A.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D.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臣下,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实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8.[2023·广州市二模]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

202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2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这“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 标志中央集权侧度最终形成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21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

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

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4、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

据此可知,郡守()A. 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B. 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C. 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D. 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C. 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6、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州县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请回答1~3题。

1.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 )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④尊王攘夷,大
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春秋开始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770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
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 ( ) 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为巩固统一,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请回答4~6题。

4.由下图可以看出,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6.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 )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7~10题。

7.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0.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秦朝推行法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一o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12.简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3.阅读下列两幅图:
请回答:
(1)两图所反映的地方管理体制有何不同?
(2)对两图所反映的地方管理体制应怎样评价?
参考答案
1.C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当时周王室地位削弱,已无力控制诸侯。

一些大国,争做霸主,并且彼此之间开展了频繁的兼并战争。

而周当时的都城一直在洛邑。

所以当时政局应当是①③④。

2.A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3.D考查学生再现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①②③④都是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

4.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起以皇帝独裁统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5.A考查秦朝郡县制度的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秦朝郡县制与奴隶社会分封制的不同。

作为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郡县制,根本特点就是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了皇权。

6.D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朝官制的掌握。

秦朝时,郡设有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

其中,监御史是中央派遣的监察郡守及其他官吏的官员。

7.D本题考查对秦朝三公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公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

8.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要弄清中央集权的概念,它是指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政府,并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办事。

其次要弄清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联系与区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在中央对地方集权的基础上的皇帝独裁制度。

根据这一理解,中央集权应是指D项,而C项强调皇权至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可以排除。

A、B两项与中央集权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是中央集权本身。

9.B“求其宁息”即防止分裂割据,西周分封制导致分裂割据,秦朝郡县制有利于防止分裂割据。

10.B“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都是巩固统一的措施,国家统一是这些制度施行的前提。

11.答案:(1)设置王国
(2)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

推行郡县制度
(3)秦统一后不久。

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点拨:这一材料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围绕地方管理体制问题朝廷内部产生的争论,最终郡县制战胜了分封制。

12.答案:措施:设皇帝,集国家大权于一身;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命;制定法律,维护集权。

影响: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点拨: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