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会组织民俗合集

合集下载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第6章 人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第6章 人

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一、填空题社会组织民俗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____、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民俗事件)。

【答案】角色民俗【解析】组织行为表现为成员按角色的要求实施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社会组织民俗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角色民俗、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民俗事件)。

其中,角色民俗是集体生活的基础,指各个成员在组织积累的民俗观念的协同之下,按角色民俗的规定去完成民俗事件。

二、名词解释宗族(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

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宗族由家庭组成。

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通常作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三、简答题联村组织的类型(依组织功能)。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联村组织是中型的社区组织,是若干相邻村落为了协同行动而结成的联盟。

传统社会的民间联村组织,通常是在出现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例如崇拜地方保护神(包括为之建庙、筹办祭典等)、防匪、兴修水利、械斗。

联村组织的类型主要有:(1)联村组织有理事会(由各村的代表组成);(2)规约(开展集体活动的规范);(3)有神庙(作为组织的精神纽带和活动中心);(4)联村组织除了负责护水、防匪之类的事务活动之外,还定期或择吉日举办迎神赛会之类的仪式活动,形成社区习俗。

例如,台湾彰化平原的清代早期移民以泉州人最多,其次是漳州人和客家人,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械斗。

由于当时的社会基层以自治为主,所以当地的地域组织比较发达,其中最大的是漳州人和客家人的七十二村联盟。

这一联盟是清道光年间他们与泉州人械斗后的产物。

他们集资修建了奉三山国王为主神的永安宫,里面还供奉械斗中死去的“勇士”。

遇到年关不好的时候,该组织要举办王爷出巡绕境的活动。

王爷巡境一般在农历三四月之间,具体日期由王爷降乩决定,经过各庄的顺序和路线已成为惯例。

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4、关于组织活动条件的民俗 组织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场所、设施、耗材和资金。 宗族祭祖要设祠堂,祠堂内有供桌、牌位、香烛等。
二.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的三种形式 宗族组织民俗 地缘组织民俗 会社组织民俗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族组织民俗。中国的基层组 织及其传统文化典型地体现在宗族制度中。
2.宗族组织民俗的内容
宗族组织是一个活动的有机体,它要保持正常的生命状态,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各种自我 调整与更新扩张活动。人们对宗族组织结构的建立与调整遵循一定的习俗惯制。主要有 四方面: 1、分家:宗族内部随着世代的延续、人口的繁衍,不断地分蘖出新的家庭。分家习俗 有相对确定的模式,传统兄弟分家,一般由族长或舅父或姑夫来主持,立有分家契约, 将祖产与兄弟要承担的义务公平分割。契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由家族保障实行。 2、立族:即建立新的宗族组织。宗族总是处在不断的分蘖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推移 与家系范围的扩大,人们为了便于宗族活动的开展,一般在远祖的名号下分立宗派房支, 使血缘关系亲密的宗族成员能够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在立族的过程中有三项重要条件: 一是时间,宗族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一般在始祖以下五至六代才能形成;二是人口, 宗族实体需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如果世代单传自然形成不了宗族。三是有共同的始祖, 世系清楚。族人有一个共同确认的血缘祖先,始祖是家族的根本。 3、入族:因婚姻和生育而新增的人口进入宗族需要一个认定的过程。外姓女子因婚姻 进入本宗有特定的仪式,新婚之后有一个告庙的仪式,古代称为“庙见”,即到祖庙去 拜见列祖列宗。新生子孙入族分“报丁”和“入谱”两个步骤。族谱只收载成年或已婚 的男子。只有入谱的人才能算宗族的正式成员。 4、合谱 两个家族的族谱上所载的祖先相同,证明是同源分流的关系,为了加强相互之 间的联系,双方协议合并成一个宗族组织,称为“合谱”。合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建 立祠堂、修撰新的族谱。

民俗学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民俗学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第一节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二、从组织程序来看, 从组织程序来看, 社会组织民俗分为: 社会组织民俗分为: 确立组织的民俗 接纳组织成员的民俗 关于组织活动程序的民俗 辞别组织成员的民俗 改变组织的民俗
第一节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1、确立组织的民俗 一个组织的确立,在它产生之前,就有一 一个组织的确立,在它产生之前, 个被成员广泛认同的习俗惯制。 个被成员广泛认同的习俗惯制。
第三节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二、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4、白莲教---白莲教---最高崇拜—无生老母,信仰核心---龙华三 最高崇拜—无生老母,信仰核心---龙华三 会。 习俗惯制:渡人、入教仪式、道场、集会。 习俗惯制:渡人、入教仪式、道场、集会。
第三节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三、民间秘密结社 1、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 2、影响最大:天地会和青帮 影响最大:
第二节宗族组织民俗
三、宗族人员参与的民俗活动 按参与方式分为: 按参与方式分为: 1、前往致意 2、出人帮工 3、出资送礼
第二节宗族组织民俗
三、宗族人员参与的民俗活动 按经办主体分为: 按经办主体分为: 1、家庭民俗事件 2、宗族民俗事件(拜年、家庭救助、家族祭 宗族民俗事件(拜年、家庭救助、 祀等
第三节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一、行会 行业组织的构成要素:行首、值年、 行业组织的构成要素:行首、值年、行业 神庙、业务场所、成员入行、出行、 神、神庙、业务场所、成员入行、出行、拜 师以及同业的重大活动。 师以及同业的重大活动。
第三节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1、行业神 所崇拜的神包括祖师神和保护神。 所崇拜的神包括祖师神和保护神。 2、行首 也叫行老或行头, 也叫行老或行头,负责处理同行的共同活 动和相互关系, 动和相互关系,及对官府和行外的一切接洽 活动。 活动。 3、值年或司年 负责一年行会的会务

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生产习俗
以农耕为主,注重农时和 节气,有丰富的农事活动 和祭祀仪式。
民间信仰
信仰多神,包括自然神、 祖先神和行业神等,祈求 神灵保佑和庇护。
村落信仰与节庆
信仰习俗
民间文艺
信仰是村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 括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 。
民间文艺是村落民俗的重要载体,包 括歌舞、戏曲、曲艺、民间故事等, 反映着村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
社会组织民俗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和 审美观念,能够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和娱 乐休闲的方式。
02
家族民俗
家族结构与称谓
家族结构
通常包括祖先、长辈、同辈和晚 辈等不同层次,构成一个庞大的 亲属网络。
称谓制度
在家族中,对不同辈分和关系的 成员有着严格的称谓规定,体现 了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
家族制度与礼仪
行会信仰与活动
行业神祇与祭祀
行会往往信奉特定的行业神祇, 定期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
佑行业兴旺发达。
会馆建筑与象征
行会会馆是行会的象征和聚会场所 ,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行业的特 色和文化内涵。
行业节庆与活动
行会定期举办行业节庆和活动,如 庙会、舞龙舞狮等,加强会员之间 的联系和交流。
05
民间结社民俗
绿色化趋势下的社会组织民俗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及,社会组织 民俗将更加注重环保、低碳、可持续等方面的发展,推动
社会向着更加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T
汇报人:XX
• 社会组织民俗概述 • 家族民俗 • 村落民俗 • 行会民俗 • 民间结社民俗 • 社会组织民俗的现代变迁
01
社会组织民俗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原住民传统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汇总

原住民传统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汇总

原住民的服飾
原住民衣飾上的圖騰各具特色和意義一般人可能不瞭解乍看雖相同但卻 各具意義中央社26日報導隨著時空環境改變原本傳統生活方式別具一格 的原住民逐漸融入現代社會而傳統服飾或物件也漸獲接受 推廣原住民傳統服飾的過程中曾有許多熱中原住民的專家學者建議不要 拘泥某一族群的圖騰如果能「融會貫通」地把代表各族不同的圖騰同時 反映在服裝上更具特色因此目前嘗試以此建議裁製
原住民傳統社會組織、風俗習 慣和經濟生活
50212 李思賢
原住民的傳統社會組織
有母系與父系的不同社會形態,有階級分明 的貴族平民制度與平等的長老社會,在原住 民族的社會裡,人的價值取決於其對族群的 貢獻與能力,並且透過部落共有共享的機制, 使得無力生存者,也能透過分配而獲得部落 族人的照顧。
原住民的風俗習慣
雅美(達悟)族的拼板舟聞名國內外,阿美族的歌 謠曾在亞特蘭大奧運為台灣向世界發聲,卑南族特 有的巴拉冠軍事文化展現強大不屈的精神!泰雅與 賽夏的特有的紋面文化習俗,邵族的杵音,布農族 的八部合音,鄒族莊嚴神聖的戰神祭,排灣與魯凱 族的多神信仰與階級社會制度
原住民的經濟生活
原住民族的生計不論是山林狩獵,農作耕種 或是以溪湖海洋漁業,在與自然資源共存共 榮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中,過著自給自足的 生活,並被譽為「山林的守護神」。 ,
因此推廣原住民的服飾不但展現出原住民的文化更訴說著原住民特殊的 歷史淵源藉此也希望讓平地人對原住民能有更深的認識而不是一味地以 原住民文化隱含著神秘色彩來看待
原住色,另我大開眼界,讓我知道, 原住民其實還有很多地方是我們還查不到的, 所以,原住民的世界真是奧妙!!
原住民傳統飲食習慣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上以小米為主食,輔以乾薯、芋 頭等。但是近代以來,由於受漢人影響改為水稻種 植後,大都已經改以稻米為主食,傳統的小米則是 在節慶或個人特別喜好才會當主食 。 佐食品大都以蔬菜為主,再輔以肉類和魚類。阿美 族蔬菜以白菜為常食,芥菜、蘿蔔、包心菜、豆類 與蔥類次之。野菜在蔬菜不足之季節採為佐食品。 肉類包括飼養物,魚類物和採集物。但肉食時間較 少,脂肪亦少吃。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1、天师道; 2、太平道; 3、白莲教;
(三)民间秘密结社
1、天地会; 2、青帮; 3、钱会、老会、十姊妹;
(四)社区组织
1、村落组织; 2、联村组织; 3、庙会;
谢 谢 大 家!
(三)宗族组织结构的民俗:
1、分家; 2、立族; 3、入族; 4、合谱;
(四)宗族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
1、家族救济; 2、家族拜年; 3、家族祭祀;
二、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一)行会 (二)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三)民间秘密结社 (四)社区组织
(一)行会
1、出现背景; 2、习俗内容;
(二)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本章主要内容:
一、宗族组织民俗 二、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一、宗族组织民俗
(一)宗族 (二)宗族组织的要素 (三)宗族组织结构的民俗 (四)宗族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
(一)宗族:
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 的社会组织。
(二)宗族组织的要素:
1、丁口; 2、族谱; 3、祠堂; 4、族田; 5、祖; 6、族规; 7、族房长;

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前)

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前)

主要有渡人、入教仪式、道场以及会。
渡人:即劝人入教,称作“做功”。先渡 自己的亲属,再渡亲友所能接触的人。 入教仪式:由老教徒一至二人引进, 经过授戒、传诀、唱誓愿文、上表持 号对合同等步骤,一个人就成了正式 教徒。
白 莲 教 的 习 俗 惯 制
道场:是举行各个支派祖师的生辰忌日或中国传统节 日的地方,遇丧事或受信徒所邀,也临时开场。规模 大的道场要高搭彩棚,供无生老母、众仙佛以及创教 祖师,还要焚香燃烛,唱念经文,扶乩(jī)占卜,由 善男信女许愿还愿,祈祝众生无灾无病,并舍粥施药。
教内组织:
明中叶至清中叶时期:教主自称是某某佛的化身,将亲传弟 子分宗定派,前往各地传教收徒。再传弟子称为“传头”、 “老官”、“卦主”、“当家”。男教徒称大众,女教徒称 二众或二道,彼此称道亲或师傅。 清中叶以后:八卦教:教主统领八卦卦长, 下辖六爻(yáo),掌爻称指路真人,下设 开路真人、档来真人、总流水、流水、点 火、全仕、传仕、夏仕、秋仕等教职。
重 大 活 动
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天师道 又称五斗米道。“五斗米道” 是一个俗称,因为加入这一教派的人需要 交纳五斗米作为起初凭据 。关于它的起 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①传统认为, 五斗米道是张道陵于公元126-144年 (东汉顺帝时)依据原始道教,并吸收 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成分,在四 川鹤鸣山创立的;②当代学者任继愈主 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 《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 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 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
集会:教徒集体进行的宗教活动。包括收徒 仪式、道场活动。此外,各支派还每月定期 在晚上举行一至二次集会,由教首主持,或 宣讲经文,或演练仪式。集会时,男女教徒 混杂一处,不加分隔。

社会组织民俗1

社会组织民俗1

6、村落有哪些特点? ——同姓村落 生产互助 生活互助 (婚丧嫁娶、唱 戏) 7、村落有哪些公共设施? ——水库 水井 祠堂 仓库 晒场 生产工具 戏台 鼓楼 (鼓楼:应该是侗寨古时放鼓之楼。因此,有鼓则有楼,有
楼则置鼓,后来人民习惯,俗称鼓楼。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 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 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 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 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 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侗寨有坐鼓楼的习 俗。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 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 演唱。 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老艺 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是名副其 实的。)
8、现阶段有哪些新型的家庭模式? ——家庭的发展趋势是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 单亲家庭 仅有一个家长 重组家庭 丁克家庭(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 空巢家庭 孤独的老人留守 9、如何看待离婚率攀升的现象?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10、如何更好的处理好伴侣的关系? 11、你将来要小孩子吗? 12、家庭会消失吗?
7、村落有哪些公共设施? 8、现阶段有哪些新型的家庭模式? 9、如何看待离婚率攀升的现象? 10、如何更好的处理好同伴侣的关系? 11、你将来要小孩子吗? 12、家庭会消失吗?
1、传统中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分别是什么?为何 有这个区别? ——家本位与个人本位。“家本位”强调的是家庭 的利益和意志,个人要服从家庭。“个人本位” 相反,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意志,主张个体意识的 独立。 这是和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 其影响深远:政治制度 哲学 集体利益还是个 人利益 孝道 亲子还是夫妻 2、中国的称谓有什么习俗?uncle、aunt对应的中 文称呼有哪些? ——按辈分称呼 按职位称呼 老什么 小什么

社会组织民俗讲义PPT37页

社会组织民俗讲义PPT37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社会组织民俗讲义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小功:亦称“上红”,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
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 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服五 月。

缌麻: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
功也较“小功”为细。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 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 三月。

齐衰 :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凡夫
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
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
均服齐衰一年,;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 齐衰五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且齐衰三
月。

大功: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
用料稍细。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 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 均服“大功” ,九个月。
分家习俗有相对确定的模式,传统兄弟分家,一般由族长或舅父或姑夫来主持,
立有分家契约,将祖产与兄弟要承担的义务公平分割。契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由家 族保障实行。按照礼法规定父母在,兄弟是不能分家,父母亡故,弟弟未成家,也
不能分家。
广东洪氏宗族的分单格式
立分单兄弟某某等,今因家务纷纭,势难总理,兄弟相商,已议妥当。爰
便于宗族活动的开展,一般在远祖的名号下分立宗派房支,使血缘关系亲密的宗族成 员能够有效地凝聚在一起。 立族通常需要设立族长(如祖墓、坟山、祭田、祠堂等),编修族谱(包括订交 成交族规),成立宗族管理班子(族长、房长、庄正或理事等)。立族的方式是按血 缘序列用树状结构把各个家庭归属于一层层的“房”或“支”,由房或支构成族。 在立族的过程中有三项重要条件:一是时间,宗族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一般在始 祖以下五至六代才能形成;二是人口,宗族实体需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如果世代单 传自然形成不了宗族。三是有共同的始祖,世系清楚。族人有一个共同确认的血缘祖 先,始祖是家族的根本。

社会组织民俗演示文稿

社会组织民俗演示文稿
第4页,共10页。
2、姻亲关系是指男女间因婚姻而构成的夫妻关系
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夫妻两个家族间的人际关系。 它与血亲关系的不同在于:血亲关系强调血统的 传递,其基本特征是内敛的,向心的。而姻亲关 系所强调的是不同血缘间的结合,其基本特征是 开放的,扩张的。 “七出”,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 言、盗窃。
1、组织家族内部的生产与消费 2、 维系家族血统的延续与扩大功能
3、 维系家族秩序的功能
第7页,共10页。
(二)家族的对外功能:
1、 参与商品生产与交换功能。
2 、调整家族与社会关系,保护家族利益。
第8页,共10页。
第二节 地域型社会组织——村落
村落是由家族、亲族和其他家庭集团结合 地缘关系凝聚而成的村落社会生活共同体, 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村落对社会民俗的 发生和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村落的类型 1、单一家族型村落 2、亲族联合体村落 3、杂姓移民聚居村落
第9页,共10页。
二 、村落社会的功能
1 、严格维护村境。 2、组织乡里社会的协同生活。 (1)婚丧大事的协力互助。 (2)修建房屋的协力互助。 (3)耕种收割的换工互助 3、 管理村落的共同生活秩序。 4、开展乡里的社交往来。
社会组织民俗演示文稿
第1页,共10页。
(优选)社会组织民俗第2页,共 Nhomakorabea0页。一、家族的产生
群婚,同血缘内异辈杂婚;
血缘婚,同血缘内同辈(同胞兄弟姐妹)杂婚;
伙婚,旁系兄弟姐妹婚,氏族内婚向氏族外婚 过渡。
对偶婚 ,一对多与一对一
第3页,共10页。
二、家族关系的构成
1、血缘关系是指基于出生形成的纵向系谱性 纽带。血缘关系往往支配着家族关系使其呈现 复杂状况。最突出的是家族内部存在着若干等 级不同的差别,双亲对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等 所有成员在家庭中地位作用都形成不同等级。

4中国社会关系民俗

4中国社会关系民俗

4中国社会关系民俗第一篇:4中国社会关系民俗第四章社会关系民俗一、社会关系及其民俗的概念:社会有关系的起点是亲属关系,由此形成家庭、家族关系,以后再与家族以外的人发生社会组织的、地域观念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关系。

二、民间社会组织及其民俗的概念:民间社会组织通常是指有意识地建立、以便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

第一节家族及其职能和类型一、家族职能:家族职能分为对内、对外两种。

1对内职能包括:(一)维持共同生计的使命,即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家庭经济职能,用以提供一个家族物质生产与消费的保证。

(二)维持家族的延续和扩大,就是俗语说的生儿育女,配偶成家的作用。

(三)维持家族成员间的感情融合。

(四)家族有管理、制约、调整内部成员行为的职能。

2、对外职能包括:(一)家族是向社会提供劳动力的基地。

(二)家族为社会提供智力和财力的职能。

(三)家族承担社会义务的职能,如对社会上老、弱、残、孤、寡的抚养义务等。

(四)家族对外关系的维系职能。

(五)家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制约职能。

二、家族类型(一)以世代划分的类型。

是按不同辈份的生活共同体来确定的。

在我国从古至今约有五种类型,即夫妻一代家族、双亲子女两代家族、祖孙三代家族、四世同堂家族、五世同堂家族。

(二)以婚姻关系划分的类型1、单一家族:是以一对夫妻构成,或一对夫妻加子女构成,或一对夫妻加子女、再加旁系近亲,即兄弟姐妹构成的。

因此,也称为单纯家族。

2、复合家族:是以两对以上夫妻构成,或两对以上夫妻加各自子女,或再加各自旁系近亲兄弟姐妹构成。

第二节家族关系的基本构造一、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以血统联系着的家族成员关系,他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二、姻缘关系:姻缘关系是以婚姻联系着的夫妻之间的关系。

三、特殊家族关系:(一)继亲关系;(二)养亲关系;(三)乳亲关系;(四)义亲关系;(五)教亲关系。

四、血缘关系为重心的家族关系结构的特点(一)血缘关系(主要是父系血缘)的成员之间保持着较强的血亲家庭观念,维护着对直系长辈(父、祖)的服从与对家长制服从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会是朋友加兄弟的异姓联盟,它的成员大 都从农业、手工业中分解或半分解而来,与士农 工商都有联系却不属于四业中的任何一业,因而 与行会有别。它始终被官府明令禁止,清雍正朝 《大清会典·刑部·奸徒结盟》:“顺治十八年定凡 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即正法。”因而, 天地会一直是地下组织。
青帮由清初运河上的“粮帮”发展而来,又称 “清帮”、“安清帮”等。青帮是一个家族式的秘 密会党,组织严谨,有家庙、家谱和严格的帮规、 帮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青帮被取缔。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一、宗族组织民俗 二、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通常是指有意识地建立,以便达到 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如军队、企业。
民俗学中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中国传统社 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 如家族、行会、帮会、秘密宗教等。
一、宗族组织民俗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族 组织民俗。中国的基层组织及其传统文化典型 地体现在宗族制度中。
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 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 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 完整的功能。
宗族由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 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家庭主要是一个生育单位 和经济单位,通常作为宗族的一分子而存在。
1、有关宗族组织要素的民俗
较为完整的宗族组织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丁 口,显示这种血缘关系的族谱、祠堂、祖坟, 资助这一组织及其活动的族产,以及协调这 种关系的族规和族房长。
普通人的族通常指“五服”和“九族”。“五 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本来是 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作为差等标志一家人分别与 死者的关系。后来,在民间,五服的范围即为血缘 组织的范围,“出五服”就不算一家人了。宋代以 前,宗族祭祀以高祖为限,因而,“五服”指称同 一高祖的血缘祭祀群体,通常为若干个家户组成的 一个家族。
“九族”, 《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 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从汉代起,“九族”有两种说法:一说九族仅限于父宗, 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 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九族包括父族四、 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 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 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 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立族通常需要设立族产,编修族谱,成立宗 族管理班子。立族的方式通常不是直接把各个家 庭网罗在一起,而是按血缘序列用树状结构把各 个家庭归属于一层层的“房”或“支”,由房或 支构成族。因此,家族包括多层次的组织。
从立族的过程来看,一村一乡的家族组织往 往是一个一个的房支组织不断加盟的结果。
(3)入族
社区组织民俗较丰富的表现是在庙会上。不同层 次的社区都有自己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往往就是庙 宇。庙宇通常由一方的民众集资、出工而修建。各 村或各姓推举人员组成理事会之类的机构,负责筹 办、主持落成大典,确定一年之内的大祭。祭祀期 间就是庙会。庙祭固有的活动是敬神班子摆供祭神, 一般民众烧香叩头,许愿还愿。庙祭而成为“会”, 它的实际功能变得异常丰富,活动内容几乎包括社 区生活和文化的一切方面。
2、有关宗族组织结构的民俗
(1)分家
宗族在结构上的总趋势是,一方面,家庭和房支 不断分蘖,维持着相对稳定的规模,另一方面,宗 族不断合组、发展成越来越庞大的组织。
传统的中国家庭是一个同居共财、养老育小、举行 家祭的多功能社会单元,分家包括分灶、分居、析 产、划分养老送终的义务、设立单独的祭祀。
(2)立族
围绕祠堂的习俗惯制主要是按昭穆供奉历代先人 的牌位,按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祀,族规通常明文禁 止借居祠堂及堆放杂物,一般都是请外族人看守祠 堂。
族田是宗族重要的经济基础,又称庄田、义庄。 其来源有二,一为某位先人的遗产及其花息的增值, 二为全体丁口集资的结果或个别成员的捐献。因为族 田有多种来源,其收入也有多种用途,所以,分别被 赋予不同的称谓。祭田又称醮田、祭祀公业、祭产, 是专门用于资助祭祀祖先或某位祖先的。学田的收入 平时用来延师办学,资助族内子弟赴考,供考取功名 的子弟设席庆贺。
联村组织是中型的社区组织,是若干相邻村落为了 协同行动而结成的联盟。传统社会的民间联村组织, 通常是在出现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例如崇拜 地方保护神(包括为之建庙、筹办祭典等),防匪, 兴修水利,械斗。联村组织有理事会(由各村的代表 组成),有规约(开展集体活动的规范),有神庙 (作为组织的精神纽带和活动中心)。联村组织除了 负责护水、防匪之类的事务活动之外,还定期或择吉 日举办迎神赛会之类的仪式活动,形成社区习俗。
关于入族的习俗主要涉及确认因婚姻和生育而 新增人口的宗族成员身分的程序。入族包含两层意 思:既成为宗族生活中的一员,并在族谱中占一席 之地。
(4)合谱
两个宗族的族谱上所载的祖先相同,证明他们是 同源分流,他们协议合并成一个宗族组织,此为 “合谱”。合谱要举行盛大的庆典,要设立共同的 祠堂、祭产,编写新的族谱。
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是兴于宋、盛 于元、在明清层出不穷的白莲教。白莲教支脉繁 复,都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 仰核心。
白莲教在组织上的常规的习俗惯制,主要有渡 人和入教仪式,道场以及集会。
3、民间秘密结社
民间秘密结社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清代 档案中的会党名目竟达100多个,其中以天地 会系统和青帮的影响最大。它们曾有大量反对 清朝的表现,特别是天地会,长期以反清复明 为宗旨。但是,它们日常只是江湖上的经济互 助、感情互通的结盟组织。
1、行会
行业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行首(会长)、值 年(司年)、行业神、神庙、业务场所,成员入 行、出行、拜师以及同业的重大活动,都有一定 的习俗惯制。
2、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民间秘密组织有两大类型。一种采用宗教形式收 徒传教,以宗教信仰为精神纽带,以师徒关系为组 织保证,通常被称为“秘密宗教”。另一种是“秘 密结社”,或者以歃血结盟的形式聚义结拜,依据 忠义信条和生死弟兄关系把赵钱孙李、东西南北的 人员团结起来,例如天地会;或者是以拜师认父的 方式把徒子徒孙结成帮会家族,例如青帮。
天地会和青帮都有一套又一套内部成员相互 联络的暗语和手势,特别是天地会,因为长期没 有一个全国性的领导机构,所以各个山堂的“问 答”因时因地而异。不过,它们的问答都有一些 共同的基本内容。秘密符号是大型秘密组织在大 社会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
此外,小型的民间组织还有钱会(信用组织)、 老会(办理老人丧事的合作组织)、十姊妹(由 九位女青年和一名小男孩结拜而成)、结拜兄弟 以及一些互助性的生产组织。
祠堂是最基本的族产。按照封建王朝的礼制, 立庙祭祖一直都是上层阶级的特权。先秦时期,从 天子以降,各有不同的“庙制”。大致说来,历代 宗祧由嫡长子单独承继,维持“百世不迁”的大宗 之祭,而其余诸子只能另立“五世则迁”的小宗, 并接受大宗宗子的统辖;庶人不能立庙祭祖。明清 朝廷仍规定九品以上始可设立祖庙。然而,宋代的 百姓逐渐开始在居室之外,择风水宝地修专祠祭祀 列祖列宗。到明清时期,修祠供祖,已蔚然成风。
思考题
1、简述宗族组织的组成要素。 2、宗族成员集体参与的民俗活动主要有哪些? 3、简述行业组织的构成要素。 4、简介民间秘密组织的两大类型。
参考书目
1、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3、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0年。 5、(美)邓迪斯著,户晓辉编译《民俗解析》,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
最早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是东汉的天师道和太平道。张 道陵依据原始道教,并吸收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成分, 创立天师道。天师道学奉老子,尊教主为天师,故称天师道。 又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亦称五斗米道。
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又信奉黄帝与老子, 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太平世界。张角及其弟 子以高明的医术和令人神往的太平世界吸引民众,10余年间, 赢得徒众数十万。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把数十万徒众分为三十 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师(道领),建立起 严密的宗教组织。
3、宗族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
宗族成员集体参与的民俗事件按参与时机可以分 为三类: 第一类是按节候(年历)举行的,如拜年、清明 会、寿庆等 第二类是择吉日举行的,如婚嫁、建房等 第三类是随机发生而成员闻讯前往的,如生诞、 丧葬、家族救助等
二、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除宗族外,民间组织还有两类: 一类是按个人意愿结成的社团组织,大型的有行 会、秘密宗教组织、帮会,小型的主要有钱会、结 拜兄弟、十姊妹、老会等; 另一类是按地缘形成的社区组织,如村落组织、 村落联盟、庙会等。
族谱是宗族共同体存在的文字形式,包括本族源 流世系、族籍登记、先贤礼赞、界址墓图以及族规 家训之类。“本族源流”和“先贤礼赞”编纂一些 传说和史事,宣扬祖德,确记本族的社会名望和地 位,用以感发子孙的崇敬之心和认同意识。一些宗 族对谱书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宗族的权力执掌在族房长及族产的专职管理人员手 中。族长对外代表宗族,由他出面见官,与外族打交 道。族长在宗族内召集房长议决宗族事务,对族人行 使教令权和惩戒权,与宗子一起主持祭祀。在民间, 族房长一般是在宗族内按辈分、年龄、名分来看都处 于较高地位的人员之中推举产生。宗子是历代长房的 长子,与官方的礼制不同,他在民间只是宗族血脉的 象征,主要在宗族祭祀中担任主祭,许多宗族并不立 宗子。
4、社区组织
为了通婚、进行物资交易、祭祀保佑一方水 土的神灵等,人们走出宗族,超越行会,建立 更广泛的互助关系,开展公益活动。这些关系 的确立形成了地缘性的社区组织,并相应地存 在着一定的习俗惯制。
村落组织是小型的社区组织,只有那些多姓杂 居的村落,才有必要在宗族组织之外建立村落组 织,以协调居民的关系。村落组织一般有村庙供 奉保护神(有些村庙只供土地神);有村规民约 界定村民的义务和权利、外来户取得居住权的条 件等;有青苗会负责与生产有关的事务,如农田 用水,防涝抗旱,家畜管制,看护庄稼,摊派钱 物,祭祀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