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口腔流行病

口腔流行病

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 率抽样。 系统抽样: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 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
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 即组别或类型,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 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 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
口腔流行病学作用
(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 的分布规律:横断面调查。 (二)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 行的因素
口腔流行病学作用
(三)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 效果:盲法。 (四)用于疾病检测 (五)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 进展。
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1916年,美国医生发现斑釉牙与饮水有关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氟含量过高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年龄分布:主要损害恒牙 性别分布:无男女差异
牙位分布:上中切牙
唇腭裂
指数:用发病率或患病率评价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我国发病率较高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性别分布:男多于女 种族分布:白人高于黑人
口腔粘膜疾病
白斑:为癌前病变,吸烟引起, 我国好发年龄50~59岁,男性多 口腔扁平苔癣:最多中年人,女 性略多
检查方法
每牙检查: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 颊面及舌面 每牙计分为4个牙面计分之和除以4
个人计分为每个牙计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
PLI计分标准
0=龈缘区无菌斑 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视诊不可见
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
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牙龈指数GI
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 变,以及出血倾向。 检查方法:钝头牙周探针
种族差异:印度发病率高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为口腔预防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研究和分 析,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政策和预防措施。
结论和展望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并制定出科 学有效的预防策略。未来,口腔流行病学将继续发展,为口腔预防工作提供 更多支持。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职业等不同 特征的人群。研究对象的选择决定了调查和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口腔流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 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口腔健康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了 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口腔疾病的传播和预防。
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是评估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和 检查,可以了解人群的口腔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口腔流行病学在口腔预防医学 中的应用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 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深入 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并提出预防策略。
口腔流行病学概述
口腔流行病学是一门与口腔疾病发生、发展、传播以及防控相关的学科,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揭示出口腔疾 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01
了解口腔疾病负担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口腔疾病负担,为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0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根据疾病负担情况,合理配置口腔医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03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口腔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更多患者提
实验性研究
总结词
实验性研究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直接评估。
详细描述
实验性研究主要包括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在自然状态下对人群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 疾病的影响;临床试验则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
理论性研究
总结词
理论性研究通过对流行病学现象进行深 入探讨,建立和完善流行病学理论体系 。
提高公众口腔健康意识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向公众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人 们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促进口腔健康行为养成
引导公众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使用牙线等,降低口 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评估教育效果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 教育内容和方式提供依据。
危险因素评估
评估影响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吸 烟、饮酒等。
监测系统
定期监测
建立定期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口腔健康数据,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口腔健康问题。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如口腔检查、问卷调查、 实验室检测等。
数据质量控制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质 量控制措施。
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治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口腔流行病学可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如这些疾病在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经济、习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用于与其他地区人群或不同时期人群进行比较和评价。

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的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

如有需要,可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的方法,或结合临床研究,综合这些结果,可有助于揭示该疾病的病因。

3.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盲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差异,这样可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防病效果。

4.用于疾病监测口腔流行病学还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以观察各种因素对口腔疾病流行的影响。

5.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口腔保健规划的主要依据。

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时,必须有大量确切的调查资料作为依据,来制订一定时期的口腔健康目标规划。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可对目标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一般一个目标规划制订后,在实施之中,应有中期评估,以确定所制订的目标能否达到,如果发现期限结束时达到该目标有困难,则在中期就应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

➢ 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 2015-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2
口腔流行病学的
研究方法
• 有干预措施
• 设立对照组
实验流行病学
• 病例-对照研究
• 群组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

• 横断面研究
• 纵向研究
• 常规资料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












3
颗牙,即16、21、24、36、41、44,方法为先用菌
斑染色剂使菌斑染色,再根据牙面菌斑面积记分。







一、牙周健康指数
➢ 牙龈指数(GI):只用于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
颜色和质的改变及出血倾向。
➢ 龈沟出血指数(SBI):当牙龈有炎症时,一般都
有红肿现象,但龈沟出血指数是龈炎活动期的表现,
发生频率、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
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
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预防保健措施、评价预防保健
措施的效果
评价治疗与人力需要








二、调查项目
一 般 项

口腔健康
状况项目
问卷调查










三、调查表格设计
WHO口腔健康评价表(1997):
一般情况、临床评价、口腔黏
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包括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治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口腔流行病学可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如这些疾病在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经济、习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用于与其他地区人群或不同时期人群进行比较和评价。

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的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

如有需要,可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的方法,或结合临床研究,综合这些结果,可有助于揭示该疾病的病因。

3.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盲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差异,这样可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防病效果。

4.用于疾病监测口腔流行病学还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以观察各种因素对口腔疾病流行的影响。

5.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口腔保健规划的主要依据。

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时,必须有大量确切的调查资料作为依据,来制订一定时期的口腔健康目标规划。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可对目标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一般一个目标规划制订后,在实施之中,应有中期评估,以确定所制订的目标能否达到,如果发现期限结束时达到该目标有困难,则在中期就应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

第四章-口腔流行病学

第四章-口腔流行病学

作业习题答案——第四章口腔流行病学一.名词解释:1.CPI指数是社区牙周指数,是WHO推荐使用的、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CPI牙周探针,检查牙龈出血情况,探测龈下牙石,并探测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

检查指数牙,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2.标准一致性试验是检验检查者可靠度的一种方法,包括检查者自身和检查者之间可靠度的检验,其目的是减少检查者的诊断误差,提高调查质量。

3.捷径调查是WHO推荐的一种调查方法,可在短期内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并估计在该人群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种方法可以最小花费获得保健规划所需的、可靠的相关临床资料。

二.填空:1.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2.5岁,12岁,15岁,35-44岁,65-74岁3.一般情况,口腔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情况4.1997,CPI三、选择题:1. B2. B3. C4. B5. C四.简答:1.答:a)地区分布i.世界状况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与严重程度均较高,而发达国家较低。

但WHO口腔资料库的数据显示严重的牙周病的患病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无显著性差异。

ii.国内状况在不同地区牙周病的患病情况不同,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

发展中地区高于发达地区(牙龈炎、牙结石),农村居民的患病程度高于城市居民。

1995年我国15岁少年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为2.06,但是,牙石检出率较高,15岁组为67.91%,我国各地区中小学生牙龈出血与牙石检出率还普遍较高,其中有些省市则更高。

软垢指数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所有年龄组软垢指数都较高,同时,农村均高于城市。

b)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民族和社会经济状况)i.年龄牙周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5- 6岁就可能患牙龈炎,以后随年龄增长,部分牙龈炎逐渐发展成牙周炎,牙龈炎患病率逐渐下降,但牙周炎患病率逐渐上升。

ii.性别在我国,牙周病最近的患病趋势显示,男性高于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 龋、失、补牙数(dmft) 龋、失、补牙面数(dmfs)
关于失(m)
区分 因龋丧失 与 生理脱落 的牙 WHO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
(Ⅲ、Ⅳ、Ⅴ),即为龋失牙
龋拔补(def)指数 龋补(df)指数
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使用方法
患龋情况 一个近中合面患龋的牙
一个面已充填好 另一个面有龋的牙 同一牙面有龋和补的牙
确诊
问题: 叙述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种类、方法和特点。
第三节 龋病流行病学
指数(index)的概念 指数的要求
可逆性指数和积累性指数
一、龋病常用指数
1. 恒牙龋、失、补指数
龋(decayed) 失(missing) 补(filled)
-有龋坏的牙 -因龋丧失的牙 -因龋已充填好的牙
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 1. 2. 3. 4. 5.
1. 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
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 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可以与其他地区、人群、时间进行比较
2. 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判断病因
细菌
宿主
龋 食物
3. 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判断效果
患龋率
Newburgh 控制水氟浓度 1mg/L
准确性低、可靠性差、回忆偏倚大
群组研究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
特定人群 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 分为两组 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 检验 因素与某疾病联系 的假设
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群组研究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
暴露 未暴露
患病 未患病
调查时间 2006.4 2007.4 2008.4
A组患龋率 60% 62% 65%
A组龋均 0.8 0.9 1.0
B组患龋率 70% 71% 71%
B组龋均 1.2 1.3 1.3
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 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如病史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
资料时间
2000.10 2003.10 2006.10
探讨病因和相关因素
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 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可能因素的程度,分
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暴露 未暴露 暴露 未暴露
患病 未患病
特点
观察时间短、样本小 适合病程长、较少见的疾病
包括 龋、失、补牙数(DMFT) 龋、失、补牙面数(DMFS)
关于失(M)
区分 因龋丧失 与 因牙周病丧失 的牙
WHO标准 >45岁者,不区分,所有失牙计入M
2. 乳牙龋、失、补指数
龋(decayed) 失(missing) 补(filled)
-有龋坏的牙 -因龋丧失的牙 -因龋已充填好的牙
可疑龋 一个龋失牙
DMFT/dmft D(d)=1 D(d)=1
D(d)=1 不记分 M(m)=1
DMFS/dmfs D(d)=2 D(d)=1 F(f)=1 D(d)=1 不记分
后牙M(m)=5 前牙M(m)=4
3. 龋均和龋面均
龋均 = —龋—失—受补—检牙—人数—数之—和—— 龋面均 = —龋—失—受补—检牙—人面—数数—之—和—
患龋率 = ——患受—龋检—人人—数数—×100%
5. 龋病发病率 至少一年
某人群发生新龋的人的频率
龋病发病率= —发—生—受新—检龋—人的—数人—数—×100%
6. 龋面充填构成比
个人 龋失补指数 龋失补牙数(DMFT)(dmft)为龋失补牙数之和 龋失补牙面数(DMFS)(dmfs)为龋失补牙面数之和
群体 龋失补指数 龋均:平均龋失补牙数(xDMFT)(xdmft) 龋面均:平均龋失补牙面数(xDMFS)(xdmfs ) 龋均和龋面均敏感性不同
4. 患龋率
某人群患龋病的人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新生(男)
患龋率
龋均
60%
0.8
62%
0.9
65%
1.0
新生(女)
患龋率
龋均
70%
1.2
71%
1.3
71%
1.3
描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行病学小结:
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疾病或健康
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客观描述,提出病因假设
检查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 三、实验流行病学。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
疾病或现象 调查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
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调查时间 A组患龋率 A组龋均 B组患龋率 B组龋均
2006.4
60%
0.8
70%
1.2
纵向研究(疾病监测) 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 一组人群,两次或若干次横断面调查
患病 未患病
特点 属前瞻性研究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信度高
主要内容或步骤
明确目的 确定现场 确定对象 计算样本量 随机分组 开放或盲法试验 措施标准化 观察期
实验流行病学小结: 即流行病学实验、现场实验、干预实验 是实验法;非观察法,非自然形成暴露 观察法:自然分布规律 实验法:人工手段干预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广东省口腔医院 黄少宏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流行病学
研究: (疾病与健康)发生发展的原因、分布规律 防控策略、效果评价 对象包括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
疾病(与健康)
分布→原因 干预→效果 监测、评价
口腔流行病学 Oral Epidemiology 关于口腔健康、口腔疾病的
患病 未患病
特点
准确性高、观察暴露强度的影响 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
观察时间长、成本高
用于检验较明确的因素
分析性流行病学小结:
已假设病因和有关因素 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验证病因假设
初诊
三、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
未干预
干预
患病 未患病
患病 未患病
类实验(准实验)
随机
未干预
干预
患病 未患病
Kingston 0.1mg/L
4. 口腔疾病监测 定期调查、报告
5. 制订口腔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
依据——规划—— 评估——调整—— 评价
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斑釉牙 → 水氟浓度高 → 氟牙症 少斑釉牙地区——多龋
多斑釉牙地区——少龋 水氟浓度 ∝ 斑釉牙 / 龋病
第二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