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讲 xs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第一课

初中数学第一课

及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
进一步加深对
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
相关数学知识
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
的理解,认识
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
数学知识之间
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
的联系。
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点
教材特点
改变学 习方式
注重联 系生活 实际
呈现形 式活泼 多样
九年级所有章节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 投影与识图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总复习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三章 圆 总复习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获得适 应未来 社会 生 活和进 一步发 展所必 需的重 要数学 知识以 及基本 的数学 思想方 法和必 要的应 用技能;
十字 相乘 法
万能 公式
有两交点 (x1,0)( x2,0 )
Δ>0
有一交点 ( b ,0)
2a
Δ=0
有两个不等根 提
X1, x2
公公
因 式配
式 法方
有两个等根


x1=
x2
=
b 2a
无交点 Δ<0
二次函 数
关系
无实根
解法
一元二次方 程
应用
与y轴交点位置
开口方向.
a>0.向上
对称轴在y 轴的位置
c>0.在正半轴 c=0.在原点
的位置关系
关系
相交线
直线公理 直线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看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看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看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技巧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实数根,亦即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1(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①正比例函数ykx(k0)仅有一个零点。

k(k0)没有零点。

x③一次函数ykxb(k0)仅有一个零点。

②反比例函数y④二次函数yax2bxc(a0).(1)△>0,方程ax2bxc0(a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ax2bxc0(a0)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ax2bxc0(a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⑤指数函数ya(a0,且a1)没有零点。

⑥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仅有一个零点1.⑦幂函数yx,当n0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n0时,没有零点。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fx转化成,这另fx0,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y1,y2(基本初等函数)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fx零点的个数。

6、选择题判断区间a,b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fafb0。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这时我们就说,由p不可推出q,记作 p q ,并且说
p是q的不充分条件,q是p的不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确定条件p与结论q.
(1)若条件⇒结论,即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若结论⇒条件,即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若条件 ⇏结论,即p ⇏q,则p是q的不充分条件, (4)若结论 ⇏条件,即q ⇏p,则p是q的不必要条件.
记法 集合 A与B 关系
A ⫋B
A={x|p(x)}, B={x|q(x)}
B ⫋A A=B
A ⊈B且 B ⊈A
图示
结论 p 是 q 的
p是q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pq q ⇏p
p ⇏q qp
p,q 互为 充要条件
p⇔q
p 是 q 的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p ⇏q q ⇏p
【例 1】下列各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p:“x > 0,y > 0”,q:“xy > 0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x>1”,q:“1<x<2”;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 p:“数 a 能被 6 整除”, q:“数 a 能被 3 整除”;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 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p:“a > b”,q:“a|c| > b|c| ”;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p:“x=1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q:“a+b+c=0”;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 2】若 A 是 B 成立的充分条件,D 是 C 成立的必要条件, C 是 B 成立的充要条件,则 D 是 A 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素材

高中数学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素材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很多伟大的成就,建立了经典物理理论,比如: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另外,在数学上也有伟大的成就,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Calculus)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

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

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

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微积分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用"微元"与”无限逼近",好像一个事物始终在变化你很难研究,但通过微元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那就可以认为是常量处理,最终加起来就行。

微积分学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

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

无限就是极限,极限的思想是微积分的基础,它是用一种运动的思想看待问题。

微积分堪称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高中物理中,微积分思想多次发挥了作用.定义:设函数f(x)在[a,b]上有界,在[a,b ]中任意插入若干个分点 a=X0〈X1〈...〈Xn —1<Xn=b 把区间[a ,b ]分成n 个小区间 [X0,X1],..。

[Xn —1,Xn]。

在每个小区间[Xi —1,Xi ]上任取一点ξi(Xi -1≤ξi≤Xi ),作函数值f(ξi )与小区间长度的乘积f(ξi )△Xi ,并作出和()in i ix s ∆=∑=1ξ如果不论对[a,b]怎样分法,也不论在小区间上的点ξi 怎样取法,只要当区间的长度趋于零时,和S 总趋于确定的极限I ,这时我们称这个极限I 为函数f (x)在区间[a ,b]上的定积分, 记作: ()dx x f a b⎰即: ()()ini ia bx f I dx x f ∆==∑⎰==11lim ξλ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设物体在连续变力F(x )作用下沿x 轴从x=a 移动到x=b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平行,求变力所作的功.在[a ,b]上任取子区间[x ,x+dx ],在其上所作的功元素为()dx x F dW =因此变力F (x )在区间[a,b ]上所作的功为()dx x F W b a⎰=例1.在一个带+q 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作用下,一个单位正电荷沿直线从距离点电荷a 处移动到b 处(a 〈b ),求电场力所做的功。

大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讲解

大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讲解

大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讲解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精确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理工科学习的基石。

在大一的数学课程中,第一章是重要的起点,将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数学运算的规则。

本文将简要讲解大一数学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1. 数的分类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数的分类。

数可分为实数和虚数。

实数包括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而虚数则以虚数单位i为核心,其中i的平方等于-1。

实数与虚数在数轴上具有不同的位置。

2. 运算规则数学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因此第一章也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此外,还介绍了幂运算,即将一个数乘以自己多次的运算。

3. 数集数学中的数可以根据特定的性质进行分类,形成数集。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了解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等数集。

自然数是正整数的集合,整数是自然数、0以及负整数的集合,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而无理数则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4. 绝对值与不等式绝对值是一个数的非负值。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此外,还将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分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解决问题。

5.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是由常数和变量相乘再相加得到的表达式。

第一章将介绍多项式乘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因式分解的方法。

通过因式分解,可以将一个多项式表达式转化为更简洁的形式。

6. 平方根与解方程平方根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即该数乘以自己等于给定的数。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并介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是通过给定的条件求出未知数的值。

7. 直角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包括一个90度的角。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各个边和角的关系,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这些概念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高中数学必修1 函数及其表示XS

高中数学必修1  函数及其表示XS

高中数学必修1 第二章 函数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映射的概念2(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 =f (x ),x ∈A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3)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4)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3.分段函数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定义域内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虽然由几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1.解决函数的一些问题时,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易混“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A 、B 若不是数集,则这个映射便不是函数.3.误把分段函数理解为几种函数组成. [试一试]1.(江西高考)函数y =x ln(1-x )的定义域为( ) A .(0,1) B .[0,1) C .(0,1] D .[0,1]2.若函数f (x )=⎩⎪⎨⎪⎧x 2+1,x ≤1,lg x ,x >1,则f (f (10))=( )A .lg 101B .2C .1D .求函数解析式的四种常用方法(1)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 (g (x ))=F (x ),可将F (x )改写成关于g (x )的表达式,然后以x 替代g (x ),便得f (x )的表达式;(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3)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此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4)解方程组法:已知关于f (x )与f ⎝⎛⎭⎫1x 或f (-x )的表达式,可根据已知条件再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求出f (x ).[练一练]1.设g (x )=2x +3,g (x +2)=f (x ),则f (x )等于( ) A .-2x +1 B .2x -1 C .2x -3D .2x +72.若f (x )=x 2+bx +c ,且f (1)=0,f (3)=0,则f (x )=________.1.A .y =x -1与y =(x -1)2 B .y =x -1与y =x -1x -1C .y =4lg x 与y =2lg x 2D .y =lg x -2与y =lgx1002.以下给出的同组函数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f 1:y =xx;f 2:y =1. (2)f 1:y =⎩⎪⎨⎪⎧1,x ≤1,2,1<x <2,3,x ≥2;f 2:(3)f 1:y =2x ;f 2:如图所示.[类题通法]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取决于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相同,只有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相同时,才表示同一函数.另外,函数的自变量习惯上用x 表示,但也可用其他字母表示,如:f (x )=2x -1,g (t )=2t -1,h (m )=2m -1均表示同一函数.1.(1)(山东高考)函数f (x )=1-2x +1x +3的定义域为( ) A .(-3,0] B .(-3,1] C .(-∞,-3)∪(-3,0] D .(-∞,-3)∪(-3,1](2)(安徽高考)函数y =ln ⎝⎛⎭⎫1+1x +1-x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角度二 已知f (x )的定义域,求f (g (x ))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1],求f (log 2x )的定义域.角度三 已知f (g (x ))的定义域,求f (x )的定义域3.已知函数f(2x)的定义域是[-1,1],求f(x)的定义域.[类题通法]简单函数定义域的类型及求法(1)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则构造使解析式有意义的不等式(组)求解. (2)对实际问题:由实际意义及使解析式有意义构成的不等式(组)求解.(3)若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函数f (g (x ))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 (x )≤b 求出.[典例] (1)已知f ⎝⎛⎭⎫x +1x =x 2+1x 2,求f (x )的解析式;(2)已知f ⎝⎛⎭⎫2x +1=lg x ,求f (x )的解析式;(3)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f (0)=0,f (x +1)=f (x )+x +1,求f (x ).[类题通法]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换元法(换元后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3)配凑法;(4)解方程组法. [针对训练]1.已知f (x +1)=x +2x ,求f (x )的解析式.2.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x+1)-2f(x-1)=2x+17,求f(x)的解析式;3.已知f(x)满足2f(x)+f 1x ⎛⎫⎪⎝⎭=3x,求f(x)的解析式.[典例] (1)已知函数f (x )=⎩⎪⎨⎪⎧lg x ,x >0,x +3,x ≤0.若f (a )+f (1)=0,则实数a 的值为( )A .-3B .-1或3C .1D .-3或1(2)(福建高考)已知函数f (x )=⎩⎪⎨⎪⎧2x 3,x <0,-tan x ,0≤x <π2,则f ⎝⎛⎭⎫f ⎝⎛⎭⎫π4=________.[类题通法]分段函数“两种”题型的求解策略(1)根据分段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首先确定自变量的值属于哪个区间,其次选定相应的解析式代入求解. (2)已知函数值或函数值范围求自变量的值或范围应根据每一段的解析式分别求解,但要注意检验所求自变量的值或范围是否符合相应段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提醒:当分段函数的自变量范围不确定时,应分类讨论. [针对训练]设函数f (x )=⎩⎨⎧2-x ,x ∈(-∞,1),x 2,x ∈[1,+∞),若f (x )>4,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练习]1.已知集合A =[0,8],集合B =[0,4],则下列对应关系中,不能看作从A 到B 的映射的是( ) A .f :x →y =18x B .f :x →y =14x C .f :x →y =12x D .f :x →y =x2.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 =13x定义域相同的函数为( )A .y =1sin xB .y =ln x xC .y =x e xD .y =sin xx3.已知函数f (x )=⎩⎪⎨⎪⎧log 2x ,x >0,3x ,x ≤0,则f ⎝⎛⎭⎫f ⎝⎛⎭⎫14的值是( ) A .9 B.19 C .-9 D .-194.设函数f (x )=⎩⎪⎨⎪⎧x 3,0≤x <5f (x -5),x ≥5,那么f (2 013)=( )A .27B .9C .3D .15.函数y =(x +1)0+ln(-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6.已知f (x )=x 2+px +q 满足f (1)=f (2)=0,则f (-1)=________. 7.下列函数中,不满足f (2x )=2f (x )的是( )A .f (x )=|x |B .f (x )=x -|x |C .f (x )=x +1D .f (x )=-x8.设函数f (x )满足f (x )=1+f ⎝⎛⎭⎫12log 2x ,则f (2)=________.9.有以下判断:(1)f (x )=|x |x 与g (x )=⎩⎪⎨⎪⎧1,(x ≥0)-1,(x <0)表示同一个函数.(2)f (x )=x 2-2x +1与g (t )=t 2-2t +1是同一函数.(3)若f (x )=|x -1|-|x |,则f ⎝⎛⎭⎫f ⎝⎛⎭⎫12=0.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10.已知f (x )=x 2-1,g (x )=⎩⎪⎨⎪⎧x -1,x >0,2-x ,x <0.(1)求f (g (2))与g (f (2));(2)求f (g (x ))与g (f (x ))的表达式.。

考研数学基础经典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件

考研数学基础经典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课件
考研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2
考研数学基础经典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第一个重要极限
•应注意的问题
lim sin x =1 x0 x
在极限 lim
sina(x) a(x)

只要a(x)是无穷小
就有
lim
sina(x) a(x)
=1
这是因为 令u=a(x) 则u 0 于是
lim sina(x) =lim sinu =1 a(x) u0 u
x0
x
2 x
2
1
1
limarccotx=0, limarccotx=,limex =,limex =0.
x
x
x0
x0
2 . 极 限 不 存 在 的 例 子
1
limex, limarctanx,limarccotx,limex,limsinx,limcosx,
x x
x
x 0 x
x
1
1
1
limtanx,limcotx,limsin ,limcos ,limarctan .
2
考研数学基础经典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5
常用等价无穷小:
当 x0时 ,
sinx~ x, tanx~ x, arcsixn~ x, arctaxn~ x, ln1(x)~ x, ex 1~ x, 1co sx~1x2, ax 1~ xlna,
2
(1x)a 1~ax.
考研数学基础经典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6
例1 : 计算下列极限 .

原式 =
lim x ( 3
x
1 x3
1a
b x
)=0
lim( 3
x

【精品】初一数学第一课讲义

【精品】初一数学第一课讲义


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
,直角
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 转一周,形成了以圆锥体,这说明


(四)、拓展提升:
1、同学们手拿一个硬币,将其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它形成的是一

体,由此说明

2、设计一种裁剪方法,使右图能折叠出 3 个

(1)圆锥,圆柱的底面都是圆。 ( )
AB的
二、明确两点间线段最短 . 看图观察,小兔子从 A点到 B 点去吃青草,走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观察)走第 2 条路相对近一些。
A B
问:小兔子还有更近的路可以走吗?请你说说怎么画出这条路。 从左边的那个地方到右边的哪个地方画一条线段。 问:从给小兔子画路的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点之间线段是短。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也可以简单地说成,两点之 间线段是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距离是指 的长度,而不是线段。 问:如何测量老师到教室里电灯的距离?(这是对距离的概念的 应用。) 用长长的杆子来从电灯连到老师那里,然后测出杆子的长度。 问:这杆子可看成一根什么? 线段。 总结: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应以两点为端点确定一条线段, 然后测 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测出了两点间的距离。 三、线段两端无限延长成直线。深入探究直线长度。两点确定一 条直线。 师:刚才你们已知道了线段 AB的长度, 想像一下你能不能画出一 条更长的线段?(师画一根等一下会延长成直线的线段。)
线? 生:一条。 总结: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四、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成射线。生活中有可看成射线的事物。 师:当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吗?那又是什么线? 生:不是直线。是射线。
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的奇偶性及周期性XS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的奇偶性及周期性XS

第三节 函数的奇偶性及周期性1.函数的奇偶性2.(1)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 =f (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 (x +T )=f (x ),那么就称函数y =f (x )为周期函数,称T 为这个函数的周期.(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 (x )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 (x )的最小正周期.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易忽视判断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2.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时,必须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 ,均有f (-x )=-f (x ),而不能说存在x 0使f (-x 0)=-f (x 0)、f (-x 0)=f (x 0).3.分段函数奇偶性判定时,f (-x 0)=f (x 0)利用函数在定义域某一区间上不是奇偶函数而否定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奇偶性是错误的.[试一试]1.(广东高考)定义域为R 的四个函数y =x 3,y =2x ,y =x 2+1,y =2sin x 中,奇函数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2.已知f (x )=ax 2+bx 是定义在[a -1,2a ]上的偶函数,那么a +b 的值是( ) A .-13 B.13 C.12 D .-121.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两个方法(1)定义法: (2)图像法:2.周期性常用的结论对f (x )定义域内任一自变量的值x :(1)若f (x +a )=-f (x ),则T =2a ; (2)若f (x +a )=1f (x ),则T =2a ; (3)若f (x +a )=-1f (x ),则T =2a .(a >0) [练一练]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32,且f (1)=2,则f (2 014)=________.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1-x 2+x 2-1;(2)f (x )=3-2x +2x -3;(3)f (x )=3x -3-x ;(4)f (x )=4-x 2|x +3|-3;(5)f (x )=⎩⎪⎨⎪⎧x 2+x ,x >0,x 2-x ,x <0.[类题通法]判断函数奇偶性除利用定义法和图像法,应学会利用性质,具体如下: (1)“奇+奇”是奇,“奇-奇”是奇,“奇·奇”是偶,“奇÷奇”是偶; (2)“偶+偶”是偶,“偶-偶”是偶,“偶·偶”是偶,“偶÷偶”是偶; (3)“奇·偶”是奇,“奇÷偶”是奇.[典例] (1)(山东高考)已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当x >0时, f (x ) =x 2+1x ,则f (-1)=( )A .-2B .0C .1D .2(2)已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2],且在区间[-2,0]上递减,求满足f (1-m )+f (1-m 2)<0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类题通法]应用函数奇偶性可解决的四类问题及解题方法(1)求函数值:将待求值利用奇偶性转化为已知区间上的函数值求解.(2)求解析式:将待求区间上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区间上,再利用奇偶性求出,或充分利用奇偶性构造关于f (x )的方程(组),从而得到f (x )的解析式.(3)求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根据f (x )±f (-x )=0得到关于待求参数的恒等式,由系数的对等性得参数的值或方程(组),进而得出参数的值.(4)画函数图像和判断单调性:利用奇偶性可画出另一对称区间上的图像及判断另一区间上的单调性. [针对训练]1.设函数f (x )=x (e x +a e -x )(x ∈R )是偶函数,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2.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若f (a )≥f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江苏)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 2-4x,则不等式f(x)>x 的解集用区间表示为 .[典例] 定义在2)2;当-1≤x <3时,f (x )=x .则f (1)+f (2)+f (3)+…+f (2 012)=( )A .335B .338C .1 678D .2 012[类题通法]函数周期性的判定与应用(1)判断函数的周期只需证明f (x +T )=f (x )(T ≠0)便可证明函数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T ,函数的周期性常与函数的其他性质综合命题.(2)根据函数的周期性,可以由函数局部的性质得到函数的整体性质,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结论:若T 是函数的周期,则kT (k ∈Z 且k ≠0)也是函数的周期.[针对训练]1.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 ,恒有f (x +2)=-f (x ).当x ∈[0,2]时,f (x )=2x -x 2.(1)求证:f (x )是周期函数; (2)当x ∈[2,4]时,求f (x )的解析式.2.设f (x )是(-∞,+∞)上的奇函数,f (x +2)=-f (x ),当0≤x ≤1时,f (x )=x . (1)求f (3)的值;(2)当-4≤x ≤4时,求f (x )的图像与x 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巩固练习]1.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是减函数的是( ) A .y =x -1 B .y =ln x 2 C .y =cos x xD .y =-x 22.(湖南)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f (-1)+g (1)=2,f (1)+g (-1)=4,则g (1)等于( ) A .4 B .3 C .2 D .13.设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 ≤1时,f (x )=2x (1-x ),则f ⎝⎛⎭⎫-52=4.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 =-3|x |的奇偶性相同,且在(-∞,0)上单调性也相同的是( ) A .y =-1x B .y =log 2|x | C .y =1-x 2D .y =x 3-15.若函数f (x )=x(2x +1)(x -a )为奇函数,则a =( )A.12B.23C.34 D .16.设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y =f (x ),满足对任意t ∈R ,都有f (t )=f (1-t ),且x ∈⎣⎡⎦⎤0,12时,f (x )=-x 2,则f (3)+f ⎝⎛⎭⎫-32的值等于( ) A .-12 B .-13 C .-14 D .-15 选C7.设函数f (x )=x 3cos x +1.若f (a )=11,则f (-a )=________.8.若函数f (x )=x 2-|x +a |为偶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9.若偶函数y =f (x )为R 上的周期为6的周期函数,且满足f (x )=(x +1)(x -a )(-3≤x ≤3),则f (-6)等于________.10.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f (x )在区间[-2,0]上单调递减,若f (1-m )<f (m ),求m 的取值范围.11.已知函数f (x )=⎩⎪⎨⎪⎧-x 2+2x ,x >0,0,x =0,x 2+mx ,x <0是奇函数.(1)求实数m 的值;(2)若函数f (x )在区间[-1,a -2]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选做题1.已知函数f (x )=x |x |-2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是偶函数,递增区间是(0,+∞)B .f (x )是偶函数,递减区间是(-∞,1)C .f (x )是奇函数,递减区间是(-1,1)D .f (x )是奇函数,递增区间是(-∞,0)2.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且f (x )-g (x )=⎝⎛⎭⎫12x,则f (1),g (0),g (-1)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 (x )=⎩⎪⎨⎪⎧ax +1,-1≤x <0,bx +2x +1,0≤x ≤1,其中a ,b ∈R .若f ⎝⎛⎭⎫12=f ⎝⎛⎭⎫32,则a +3b 的值为________.。

《初中数学第一课》课件

《初中数学第一课》课件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定量 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开始接触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 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学学 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中,力学、电磁 学和光学等领域都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 ;在化学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和热力学等概 念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在生物学中,种群动态、基 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等方面也涉及到数学的应用。
代数式
由数字、字母通过有限次四则 运算组成的数学式子,包括单
项式、多项式等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对方 程进行变形和解算,可以找到
未知数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 的次数为1的一元方程
平面几何初步
总结词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
点、线、面
了解点、线、面的基本定义和 性质,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段的基本性质等
审题与解题
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答 。
时间管理
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 ,确保答完所有题目。
应试心理调适
保持冷静,不紧张,遇到 难题不放弃,尽量拿分。
学习规划与时间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学习进度和目标,制定每 周或每日的学习计划。
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各科 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复习 。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 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不仅在数学上取 得好成绩,还要在其他学 科和生活中全面发展。
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教学方法
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 教学方法和手段。

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累加法
又∵当n=1时,上式也成立∴an=a1+(n-1)d
∴ an=a1+(n-1)d
新知探究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问题4 还有什么方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呢?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一般形式:an=am+(n-m)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1,an,n,d 知三求一
am=a1 +(m-1)d
an-am =(n-m) d
问题5 我们知道数列是自变量为n的函数,你认为等差数列与我们熟悉的哪一类函数有关?
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f(x)=dx+(a1-d)
新知探究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
2
a1
3
4
5
6
a1-d
a2
a3
a4
a5
a6
f(x)=dx+(a1-d)
1
2
a6
3
4
5
6
a1-d
a5
a4
a3
a2
a1
f(x)=dx+(a1-d)
这表明,数列 ① 有这样的取值规律: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新知探究一: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
概念生成
问题1 你能根据实例,结合数列的定义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解:
典例分析
例2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 -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分析: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它是一个关于n的方程,再看-401是否能使这个方程有正整数解.

初中数学第一课

初中数学第一课
(3)超前总结:老师做完解答后,自己要尽量超在老 师讲解之前,对解答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总结.
(4)超前提问题:老师作出总结后,自己要尽量 超在老师讲解之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 研究问题.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课后要学会“两种复习” (一)及时复习--把书读厚 (1)深抠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 (2)深抠例题.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小结
➢ 你眼中的数学是什么? ➢ 你知道学习数学有什么用?
➢你知道有哪些数学家?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数学
游戏? ➢你知道怎样学好数学?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今日作业
➢ 收集一些数学有趣的故事或游戏,与 同伴分享。
➢ 给数学老师的一封信,可以从期望、 疑惑、求助等方面谈起。
第五页,共27页。
第六页,共27页。
古希腊有个国王,一次想处死一批囚徒,那时 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 绳子绞死。他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制定了一条规 定: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就绞死 如果是假话,就杀头。
在这批囚徒中,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当轮到他说话的 时候,他巧妙地对国王说:“我是将要被砍头的!”
第八页,共27页。
小调查
你认为学习数学价值是( )
A我认为学习数学对我日常生活有帮助;
B我需要用数学学习其它学科;
C我需要学好数学以进入我理想的大学;
D我需要学好数学以从事我理想的职业; E我需要用数学了解人类文化中数学内容和重要 精华及重要内容结构,并将她发扬光大; F我需要用数学训练我的思考,判断和分辨能力。
图.
知识点经串联以后,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 一目了然,主干和枝杈经纬分明,容易看清基 木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它能使你“站在系统 的高度”总揽全局,甚至能把握知识发展的去 向.

第一课初一数学ppt课件

第一课初一数学ppt课件
(更高层次)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玩转数学
第二,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学习 不只是为了考试”;
初一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是初中数学的 基础,只有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才 可能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防微杜渐
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 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问题,若在初一不能很好的解决,初二两极 分化,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初一打 好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 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 应的。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庐山真面
第三,初一数学是后续学习分式、函 数等重、难点知识的基础。
第四,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显著区 别基本上都在初一这一年得到了体现。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明确能够 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 解题方法。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具体要求
本人当堂课后到 科代表处登记发 言情况,过时不 得另行补登。

第1讲 第1章 数学的简洁性 序言 1.1 数学符号

第1讲  第1章  数学的简洁性  序言  1.1  数学符号

数学美欣赏(内容选自《数学美拾趣》、《数学聊斋》和《直观几何》)课程简介了解数学的趣味性,初步懂得数学在理论和实际中的应用,欣赏数学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学习要求1.坚持出勤. 不定期抽查点名. 凡不来上课者,不论原因,一律按缺勤论. 凡不能保证出勤者, 不要选修本课程.出勤情况作为平时成绩. 期末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 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公布.2.用U盘复制电子讲稿并打印第1——5讲.3.课后认真阅读讲稿,做思考题(不必笔答).考试要求1. 本讲稿第1——5讲列入考试范围,第6——11讲不列入考试范围.没有期中考试,期末进行开卷..考试, 考试时请携带本讲稿第1——5讲.2. 考题中没有任何计算题和证明题,也没有填空题和选择题, 题型均为问答题,与每一讲后的思考题类似.第1讲第1章数学的简洁性序言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简洁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数学家莫德尔说:在数学美的各个属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是简单性了.自然界原本就是简洁的:光是沿直线方向传播的——这是光传播的最捷路线.植物的叶序排布是植物叶子通风、采光最佳的布局.某些攀缘植物如藤类,它们绕着攀依物螺旋式的向上生长,它们所选的螺线形状对于植物上攀路径来讲是最节省的.大雁迁徙时排成的人字形,一边与其飞行方向夹角是54448'''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看,这个角度对于大雁队伍飞行是最佳的,即阻力最小(顺便一提:金刚石晶体中也蕴含这种角度).,这种比值的分支导流系统经流体动力学研究表明,它在输导液体时能量消耗最少.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们(如著名科学家开普勒、数学家列厄木、柯尼希等)在研究蜂房构造时发现: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蜂房的构造是最省材料的.这些最佳、最好、最省、……的事实,来自生物的进化与自然选择,然而它同时展现了自然界的简洁,而且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 宇宙万物如此,数学,它作为用来描述宇宙的 文字和工具也应当是简洁与和谐的.诗人但丁曾赞美道:“圆是最美的图形”.太阳是圆的、满月是圆的、水珠看上去(投影)是圆的、……,圆的线条明快、简练、对称.近代数学研究还发现圆的等周极值性质:在周长给定的封闭图形中,圆所围的面积最大.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人们对圆有着特殊亲切的情感,都因为圆的简洁美.数学中人们对于简洁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建立公理体系时,人们试图找出最少的几条(抛弃任何多余的赘物);对命题的证明,人们力求严谨、简练(因而人们对某些命题的证明在不断地改进);对计算的方法,人们要求尽量便捷、明快(因而人们不断地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创新),……,数学拒绝繁冗.正如牛顿所说:数学家不但更容易接受漂亮的结果,不喜欢丑陋的结论,而且他们也非常推崇优美与雅致的证明,而不喜欢笨拙与繁复的推理.数学大师欧拉曾研究过天平砝码最优(少)配置问题,并且证明了:若有1,2,22,32,…,2n 克的砝码,只允许其放在天平的一端,利用它们可称出1——()1122122221n n n +--=+++++ 之间的任何整数克重物体的重量.例如,当3n =时,我们有4个砝码:1克,2克,22克和32克,即1克,2克,4克和8克. 利用它们,我们可称出1克——3121+-克(即15克)之间的任何整数克重物体的重量, 即可称出1克,2克, 3克, …, 15克的重量. 这由下表可以明白.这个问题其实与数的二进制有关. 进而,欧拉还证明了(它与数的三进制有关):有1,3,23,33,…,3n 克重的砝码,允许其放在天平两端, 利用它们可以称出1----()11231333312n n n +--=+++++ 之间任何整数克重物体的重量. 例如,当2n =时,我们有3个砝码:1克,3克和23克,即1克,3克和9克. 利用它们,我们可称出1克——21312+-克(即13克)之间的任何整数克重物体的重量, 即可称出1克, 2克, 3克, …, 13克的重量. 这由下表可以明白.以上两个事实是“以少应付多”的典范,这也是数学简洁性使然. 下面的所谓“省刻度尺问题”, 尽管人们尚未对此得出一般结论,但目前仅有的结果也足以使人倍感兴趣:一根6cm 长的尺子,只须刻上两个刻度(在1cm 和4cm 处),就可量出1cm ——6cm 之间任何整数厘米长的物体长,即可量出1cm ,2cm ,3cm ,4cm ,5cm 和6cm 的长度(下简称“完全度量”).若用a b →表示从a 量到b 的话,那么具体度量如下:1(01→),2(46→),3(14→),4(04→),5(16→),6(06→).一根13cm 的尺子,只须在1cm ,4cm ,5cm 和11cm 四处刻上刻度,便可完成1——13cm的完全度量. 具体度量如下:1(01→), 2(1113→), 3(14→), 4(04→), 5(05→), 6(511→), 7(411→), 8(513→),9(413→), 10(111→), 11(011→), 12(113→), 13(013→).对于22cm 的尺子,只须刻上六个刻度,即在:1cm ,2cm ,3cm ,8cm ,13cm 和18cm ;或者1cm ,4cm ,5cm ,12cm ,14cm 和20cm 处刻上刻度,可完成1——22cm 的完全度量.对于23cm 的尺子来讲,也只须六个刻度:1cm ,4cm ,10cm ,16cm ,18cm 和21cm , 便可完成1——23cm 的完全度量.一根36cm 的尺子,只须在1cm ,3cm ,6cm ,13cm ,20cm ,27cm ,31cm 和35cm 处刻上八个刻度,便可完成1cm ——36cm 的完全度量.对于40cm 的尺子, 刻上九个刻度:1cm ,2cm ,3cm ,4cm ,10cm ,17cm ,24cm ,29cm 和35cm ,即可完成1——40cm 的完全度量.这类问题与应用数学中所谓最优化方法有关,这门学科的核心是最省、最好(对效益讲是最大).用“少”去表现“多”,或者求极大、极小等,均是数学简洁性的另类表现. 比如“植树问题”. 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很喜欢下面一类题目:9棵树栽9行,每行栽3棵,如何栽? 乍看此题似乎无解,其实不然,看了左下图(图中黑点表示树的位置,下同),你会恍然大悟!牛顿还发现:9棵树每行栽3棵,可栽行数的最大值不是9,而是10,见右上图. 左下图给出10棵树,栽10行,每行栽3棵的栽法.其实,10棵树,每行栽3棵,可栽的最多行数也不是10,而是12,见右上图.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道奇生在其童话名著《艾丽丝漫游仙境》中也提出下面一道植树问题:10棵树,栽成5行,每行栽4棵,如何栽? 此题答案据说有300种之多,下面诸图给出了其中的几种.十九世纪末,英国的数学游戏大师杜登尼在其所著《520个趣味数学难题》中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6棵树,栽成15行,每行栽4棵,如何栽? 杜登尼的答案见左下图.美国趣味数学大师山姆·洛伊德曾花费大量精力研究“20棵树,每行栽4棵,至多可栽多少行”,他给出了可栽18行的答案,见右下图.几年前人们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给出了上述问题可栽20行的最佳方案,见左下图.稍后曾见报载,国内有人给出可栽21行的方案(右上图),然而严格的验证工作恐非易事——这些点是否真的共线? 既便结论无误,但它是否是可栽的最多行数,人们尚不得而知.在英国数学家薛尔维斯特在临终前几年(1893年)提出了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对于在平面上不全共线的任意n个点,总可以找到一条直线,使其仅过其中的两个点.直到1933年,人们才找到一个繁琐的证明. 此后,1944年、1948年又先后有人给出了证明. 1980年前后,《美国科学新闻》杂志重提旧事时,又一次向人们介绍了薛尔维斯特问题和凯利于1948年给出的证明.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一个定理(或习题)证明(或解法)的简化,将认为是做了一件漂亮的工作,即它是美妙的. 由于简洁,数学语言(包括图形)不仅能描述世界上的万物,而且也能为世界上所有文明社会所接受和理解,甚至还将成为与其它星球上的居民(如果存在的话)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为美国发射的在茫茫太空中去寻觅地球外文明的“先驱者号飞船”(探测器)征集所携带的礼物时,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带上数学中用以表示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简单、明快的数形图,它似乎应为宇宙所有文明生物所理解.225= 217数学中的简洁性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比如三角形,尽管它有千姿百态,但人们却可用12S ah =(a 为底边长,h 为该边上高) 或海伦公式S =为三角形半周长)去表达所有三角形的面积.数学的简洁性系指其抽象性、概括性和统一性. 正是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统一性,因而其形式应当是简单的. 实现数学的简单性(抽象、统一)的重要手段是使用数学符号.附录 有趣的数制十进制数54321809306810000001000091000310001061810010910310010610.=⨯+⨯+⨯+⨯+⨯+⨯=⨯+⨯+⨯+⨯+⨯+⨯2101234562.4083510610210410010810310.----=⨯+⨯+⨯+⨯+⨯+⨯+⨯特点: 十进制数由十个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组成. 二进制数43210110111212021212=⨯+⨯+⨯+⨯+⨯.321012341110.11011212120212120212----=⨯+⨯+⨯+⨯+⨯+⨯+⨯+⨯,特点: 二进制数由两个数字0和1组成. 三进制数4321012312101.2211323130313232313---=⨯+⨯+⨯+⨯+⨯+⨯+⨯+⨯.特点: 三进制数由两个数字0,1和2组成.前面讲过, 利用四个砝码: 1g , 2g , 4g , 8g , 可以称出1g ——15g 的整数克重量. 把重量用二进制表示, 可以得到相应的砝码组合方式.用四个砝码1g , 2g , 4g , 8g 可以称出1g ——15g 的整数克重量前面还讲过, 利用三个砝码: 1g , 3g , 9g , 可以称出1g ——13g 的整数克重量(允许砝码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 把重量用三进制表示, 可以得到相应的砝码组合方式. 下表中加下标3的数(如3101)表示三进制数, 不加下标3的数为十进制数.用三个砝码1g , 3g , 9g 可以称出1g ——13g 的整数克重量思考题1.举例说明怎样理解数学的简洁性?2.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对数学的简洁性的认识.1.1 数学符号人总想给客观事物赋予某种意义和价值,利用符号认识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使客观世界秩序化,这便创造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符号就是某种事物的代号,人们总是探索用简单的记号去表现复杂的事物,符号也正是这样产生的. 文字是表达事物的符号,一个语种就是一个“符号系统”. 这些符号的组合便是语言. 人们试图用“精密”的方法研究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符号.符号对于数学的发展来讲更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使人们摆脱数学自身的抽象与约束,集中精力于主要环节,这在事实上增加了人们的思维能力. 没有符号去表示数及其运算,数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数学语言是困难的,但又是永恒的(纽曼语). 数是数学乃至科学的语言,符号则是记录、表达这些语言的文字. 正如没有文字,语言也难以发展一样,几乎每一个数学分支都是靠一种符号语言而生存,数学符号是贯穿于数学全部的支柱.古代数学的漫长历程, 今日数学的飞速发展,十七世纪、十八世纪欧洲数学的兴起, 我国几千年数学发展进程的缓慢,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咎于数学符号的运用得当与否. 简练、方便的数学符号对于书写、运算、推理来讲,是何等重要! 反之,没有符号或符号不恰当、不简练,势必影响到数学的推理和演算. 然而,数学符号的产生、使用和流传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人们对于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古埃及和我国一样,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埃及人已懂得了数学,在数的计算方面还会使用分数,不过, 他们用的是“单位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 此外,他们还能计算直线形和圆的面积. 他们知道了圆周率约为3.16,同时也懂得了棱台和球的体积计算等. 可是,他们却是用下面的符号记数的:这样书写和运算起来都不方便,比如写数2314,就要用符号表示. 后来他们把符号作了简化而成为古代巴比伦人(巴比伦即当今希腊一带地方)计数使用的是六十进制,当然它也有其优点,因为60有约数2,3,4,5,6,10,12,15,30,60等,这样,在计算分数时会带来某种方便(现在时间上的小时、分、秒制及角度制,仍是六十进制). 巴比伦人已经研究了二次方程和某些三次方程的解法,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将楔形线条组成符号(称为楔形文字),且将它们刻在泥板上,然后放到烈日下晒干以备保存. 同样,他们也是用楔形文字来表示数,无论是用来记录还是运算,都相对来说方便了许多.我国在纸张没有发明以前,已经开始用算筹进行记数和运算了. 算筹是指计算时使用的小竹棍(或木棍、骨棍),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是:记数时, 个位用纵式,其余位纵横相间,故有“一纵十横,百立千僵”之说. 数字中有0时,将其位置空出,比如86021可表示为:在甲骨文中,数字是用下面的符号表示的(形象、自如):阿拉伯数字未流行之前,我国商业上还通用所谓“苏州码”的记数方法(方便、明快):它在计数和运算上已带来较大方便.在计数上欧洲人开始使用的是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据说是印度人发明的,后传入阿拉伯国家,经阿拉伯人改进、使用,因其简便性而传遍整个世界,成为通用的记数符号.我们再来看看方程用符号表示的历史(代数学的产生与方程研究关系甚密) . 在埃及出土的3600年前的莱因特纸草上有下面一串符号:它既不是什么绘画艺术,也不是什么装饰图案,它表达的是一个代数方程式,用今天的符号表示,即211137327x ⎛⎫+++= ⎪⎝⎭. 宋、元时期我国也开始了相当于现代方程论的研究,当时记数仍使用算筹. 在那时 出现的数学著作中,就是用下图中的记号来表示二次三项式2412136x x -+的, 其中,x 的系数旁边注以“元”字,常数项注以“太”字,筹上画斜线表示“负数”.到了十六世纪,数学家卡尔达诺、韦达等人对方程符号有了改进. 直到笛卡儿才第一个提倡用x 、y 和z 表示未知数,他曾用926240xxx xx x --+--∝表示32926240x x x -+-=, 这与现在的方程写法几乎一致.其实,数学表达式的演变正是人们追求数学的和谐、简洁、方便和明晰的审美过程. 笛卡儿的符号已接近现代通用的记号, 直到1693年, 沃利斯创造了现在人们仍在使用的记号:4320x bx cx dx e ++++=.韦达是第一个引进字母系数的人,但他仍用希腊人的齐次原则、拉丁记号plano 和solido 分别表示平面数和立体数;用aequtur 表示等于,in 表示乘号,quad 和cub 分别表示平方和立方,这显然不简便. 笛卡儿的符号已有较大程度的简化.我们还想指出一点:数及其运算只有用符号去表示,才能更加确切和明了. 随着数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于数的认识的深化,用原有符号去表示新的概念,有时竟会感到无能为力(没有根号如何表示某些无理数?),这需要创新.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常数,但它又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1737年欧拉首先倡导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它(早在1600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曾用π作为圆周长的符号),且通用于全世界.用e 表示特殊的无理常数(也是超越数)——欧拉常数1lim 1 2.718281828459045nn n →∞⎛⎫+= ⎪⎝⎭的也是欧拉. 我们知道,要具体写出圆周率或欧拉常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它们无限且不循环),然而用数学符号却可精确地表示它们( 1.41421356= ,达一样).i 表示,还是数学家欧拉于1777年首创的(这也使我们想到:欧拉的成就与他对数学符号的创造不无关系). 在奇妙的等式10i e π+=中,所出现的五个数中的三个符号都是出自数学大师欧拉之手!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符号的重要在于它有无限的力量和手段来协助直觉,把社会和自然乃至宇宙中的数学关系联系起来,去解答一些已知或未知的问题,去创造更深、更新的思维形式.说到数学符号, 我们当然还不应忘记图形. 点、线、面、体的产生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何、解析几何正是研究这些图形的分支.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例子. 首先我们会想到“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布勒格尔河流经哥尼斯堡市区,河中有两个河心岛,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河岸之间共有七座桥连接. 当地居民曾被一个问题搞得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是:你能否无遗漏又不重复地走遍七座桥而回到出发地?人们在不停地走着、试着,却无一人成功.数学大师欧拉接触此问题后,他巧妙地用数学手段将问题转化、化简,并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首先,他将问题抽象成图形:用点代表河岸和小岛,用线代表桥(注意上面两个图中的A,B,C,D的对应),于是得到右上图这个简单的图形,同时问题相应地改为:能否一笔画出这个图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明确:一笔画就是从图形上某点出发,笔不离开纸,并且每条线都只画一次不重复.其次,我们定义:若从图中某点出发的线的条数是偶数,则称该点为偶点; 若从图中某点出发的线的条数是奇数,则称该点为奇点.在左图中,从每一点出发都有两条线. 因此,这四个点都是偶点. 在右图中有4个点,从③、④两点出发的线有2条,故③、④是偶点;从①、②两点出发的线有3条,故这两个点是奇点.一个图形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图中的奇点的个数. 欧拉发现了一个图形可以一笔画成的判定准则:奇点在一笔画中只能作为起点或终点. 在上述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中,所有的点都是奇点,因此,要想一笔画出下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要想不重复地走过哥尼斯堡的七座桥,那是不可能的.欧拉的这项研究导致了拓扑学这门数学分支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讲,这也促进了图论这门学科的创立).例下面的图形能一笔画成吗?答在第2图中,E点是偶点,其它点是奇点,所以第2图不能一笔画成. 第3图可以一笔画成:很难想象,如果欧拉不是运用了图形符号而是用河、桥去探讨这个问题,结果将会是怎样? 那样的话,解决问题的难度要变得很大,更谈不上新的数学分支的诞生.运用类似的方法,欧拉还证明了著名的关于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之间的关系式——欧拉公式:由此人们发现了正多面体仅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立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关于欧拉公式,我们可以用四面体和六面体来验证.六面体六人相识问题:在任何6个人中, 必可从中找出3个人,使得他们要么彼此都相识,要么彼此都不相识.把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点”与“染色直线”,从而巧妙地解答它,这不能不说是符号的一大功劳(要知道, 6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可能情况有26152232768C==种).把六个人用点A、B、C、D、E和F表示. 若两个人相识,则用红线连接相应的点,若两人不相识,则用黑线连接相应的点. 点A与B、C、D、E和F的连线(5条)中,必有三条线的颜色相同, 不妨设AB、AC和AD为红色.再考虑B、C、D三点间的连线. 若它们全为黑色,则B、C、D三点为所求(左上图,它们代表的三个人彼此都不相识);若三点间的连线至少有一条为红色,设它为BC,这时A、B、C三点为所求(右上图,它们代表的三个人彼此都相识).我们还可以有进一步的结论:上述(彼此都相识或都不相识的)“三人组”在六个人中至少存在两组(证明见本节末附录).顺便讲一句:若要求彼此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数是4,则总人数要增至18;若要求彼此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数是5(这时有20010种组合方式),则总人数要增至43人——49人之间(具体人数至今不详);若要求彼此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数是6,则总人数要增至102——165之间,确定它们是人们目前尚不可及的事.上面的事实,再次证明了数学符号的威力. 没有它, 至少问题的叙述会变得复杂而困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清楚.世界原本是简洁的, 数学也是.没有数学语言(符号)的帮助,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滞,这决非耸人听闻.我们说过:数、字母、代数式是符号,图同样也是符号,它们(数与形)之间的彼此借鉴与相互的通融,使得数学符号被赋予新意且更具魅力和美感. 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学,人们必须创造且使用数学符号.如今,我们简直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现今的数学符号,数学乃至整个科学的面貌将会是何种模样!思考题1.数学符号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何重要作用?2.举例说明, 在数学研究中,恰当运用数学符号可以起到简化问题的作用.附录证明: 上述(彼此都相识或都不相识的)“三人组”在六个人中至少存在两组.证明为证该结论, 我们注意到, 在本节的证明中, 我们实际上已证了下列命题若从某点向其余三点所引线段同色, 则在上述四点中, 必有某三点, 使得以其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三边同色(为方便, 以下称三边同色的三角形为同色三角形).只需考虑下列两图所对应的情形.在左图中...., 若BE、BF同为红色,则在A、B、E、F中,可产生同色三角形(上述命题), 且它异于BCD∆. 所以结论成立. 若BE、BF同为黑色,则在B、D、E、F中,也可产生同色三角形, 且它异于BCD∆. 所以结论仍真. 若BE、BF一红一黑, 不妨设BE为红, BF为黑.设CF 为红(否则, 有黑BCF BCD ∆≠∆, 得证), AE 为黑(否则, 有红ABE BCD ∆≠∆, 得证),DF 为红(否则, 有黑BDF BCD ∆≠∆, 得证), AF为黑(否则, 有红ACF BCD ∆≠∆, 得证), EF 为红(否则, 有红AEF BCD ∆≠∆, 得证), DE 为黑(否则, 有红DEF BCD ∆≠∆, 得证), CE 为红(否则, 有黑CDE BCD ∆≠∆, 得证). 此时, CEF ∆为红三角形. 故结论成立.在上面的右图中......., 设CD 为黑(否则, ABC ∆和ACD ∆均为红三角形, 结论成立).若CE 、CF 均为黑, 则在C 、D 、E 、F 中,可产生同色三角形,且该三角形异于ABC ∆. 所以结论成立. 若CE 、CF 均为红,则同理可证结论成立. 若CE 、CF 一红一黑,不妨设CE 红,CF 黑. 设BE 黑(否则, 有红BCE ABC ∆≠∆, 得证), BD 黑(否则, 有红ABD ABC ∆≠∆, 得证), DE红(否则, 有黑BDE ABC ∆≠∆, 得证), DF 红(否则, 有黑CDF ABC ∆≠∆, 得证). 此时, 在A 、D 、E 、F中,可产生同色三角形,且它异于ABC ∆. 所以结论成立.。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课讲解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课讲解

初二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课讲解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它是一门富于逻辑性和抽象思维的学科。

在初中数学上册的第一章第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十进制数的认识,理解整数,以及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它由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

每一个数字在十进制数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它的数值大小。

例如,对于一个三位数123来说,它由百位(3)、十位(2)和个位(1)组成,其中百位的数值为3乘以100,十位的数值为2乘以10,个位的数值为1。

因此,这个三位数的数值可以表示为3乘以100加上2乘以10再加上1。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整数的概念。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

正整数是大于0的整数,负整数是小于0的整数,而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但它是整数的一部分。

整数可以用来表示不仅仅是物体的数量,还可以表示温度、海拔高度、财务收入等等,因此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将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加法是将两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值,减法是从一个较大的数值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值得到一个新的数值。

在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正数和负数的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个正整数相加的情况。

例如,2+3=5,这是因为在数轴上,2向右移动3个单位后来到了5。

同样地,我们可以得到3+2=5,这是因为3向右移动2个单位后也来到了5。

所以,对于两个正整数相加,我们只需要将它们的数值相加即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的情况。

例如,2+(-3)= -1,这是因为在数轴上,我们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然后向左移动3个单位,最终停在了-1。

同样地,我们可以得到(-3)+2= -1,这是因为我们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然后向右移动2个单位,最终还是停在了-1。

所以,对于一个正整数和一个负整数相加,我们可以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并根据两个数的符号确定结果的符号。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常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常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常识点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定义,它是集合论的研究对象,集合论的基本理论直到19世纪才被创立。

以下是我们为您收拾的关于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常识点的有关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协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常识点概括一、集合及其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这个词第一让大家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个对象叫元素。

譬如高一二班集合,那样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c}。

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 aA ,相反,d不属于集合A ,记作 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非负整数集 N 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集合的表示办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如{xR| x-32} ,{x| x-32},{|y=x2+1}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A={|y= x2+3x+2}与 B={y|y= x2+3x+2}不一样。

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质无序性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互异性指集合中的元素不可以重复,A={2,2}只能表示为{2}确定性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需要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状况。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A包含于B,记为:,有两种可能A是B的一部分,A与B是同一集合,A=B,A、B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一讲:集合与命题
(学生稿2015.1)zyy
【知识梳理】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
(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
(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
8.充要条件。

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从集合角度解释,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若B A ⊆,则A 是B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例题讲解】
1. 集合P={(x,y )|x+y= −1},Q={(x,y )|x −y=3}, 则P ∩Q=
2. 命题“若x>1且y<−3,则x −y >4”的逆否命题是
3. 设S={0,1,2,3,4,5},A 是S 的一个子集,当x ∈A 时,若x+1∉A ,且x −1∉A
则称x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素。

那么S 的4元子集中,不含孤立元素的子集共有 个
4. 已知命题p :方程x 2+4x +m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q :方程4x 2+4x +m −2=0无实根.若p ,q 两命题一真一假,求m 的取值范围.
【巩固训练】 5. 集合A={x |ax −6=0},B={x |3x 2−2x=0},且A ⊆B ,则实数a =
6. 设{(,)|,}U x y x R y R =∈∈,{(,)|20}A x y x y m =-+>,{(,)|0}B x y x y n =+-≤,如果 (2,3)()U P A C B ∈,那么m,n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7. 设13{}{}34
M x |m x m ,N x |n x n =≤≤+=-≤≤都是{x |0≤x ≤1}的子集,如果b −a 叫做集合{x |a ≤x ≤b }的长度,则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 A.13 B .14 C .16 D .112
【总结】
实际上集合与命题是我们所使用的更为严谨的数学语言,是我们进行数学研究的基石。

因此,集合与命题问题通常与不等式、方程等结合考察,应注意综合应用。

164(1)0,10.
m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