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天水师范学院
教育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天水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A:学生心理B:教师心理C:教学心理D:学习心理答案:学习心理2.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C:学生与教师D:教育行政部门答案:教育行政部门3.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桑代克B:杜威C:乌申斯基D:加涅答案:桑代克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20世纪50年代B:二次大战以后C: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D:20世纪60年代末答案: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5.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教学过程B:评价过程C:学习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学习过程6.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的方法是()。
A:教育行动研究B:设计型研究C:质性研究D:定量研究答案:教育行动研究7.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A:错 B:对答案:对8.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A:对 B:错答案:对9.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A:错 B:对答案:错10.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死亡B:增强C:变化D:成熟答案:变化2.一道数学题:小明买了n个苹果,小红买了2*n-1个苹果,小红买的苹果比小明多几个?要理解这道数学题,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处于哪个阶段?()。
A:前运算B:感知运动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答案:形式运算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孩子在哪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勤奋感?()。
A:6-12岁学龄期B:3-6岁学龄前期C:1-3幼儿期D:12-18岁青春期答案:6-12岁学龄期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前运算阶段(The 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开始用语言和表象来描述外部世界;形象性和直觉性
阶段特征
泛灵论
自我中心(egocentric) 思维不可逆(irreversibility)
具体运算阶段(The Concrete-Operational Stage)(7——11岁)
1、感觉通道
(1)视觉型学习 者
(2)听觉型学习 者
(3)动觉型学习 者
2、认识风格(认知风格)
定义
个体感知、记忆、思维、 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 工的典型方式
主要特征
持久性和 一致性
(1) 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旋转小屋 场依存型:知觉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场独立型:知觉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较
符号系统开始内化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 教学支架的概念
… 交互式教学模式
影响方面
…
…
同伴合作模式
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第二节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社会性经验: 社会环境中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社会文化的 传递。
(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过他 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保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 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 动中来
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
皮亚杰 发展理论
对教育 的影响
对皮亚杰发展理论的评价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最新版)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补充发展时期30-—50年代见课本P10)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补充成熟时期60年代见课本 P10)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一、不定向选择题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2、学习包括知识的( )几个过程.A、获得B、转化C、评价D、实践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接受学习D、现行组织者策略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转移学习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整合协调原则D、先行组织者原则E、强化原则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A、理解B、巩固C、获得D、转化E、评价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 )。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10、(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1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总的来说,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1,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的学习被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食体的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内容: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五种学习类型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讲总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45*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
*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48(本教材)▪总论--阐述学科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
▪学习理论--介绍有关学习的理论,揭示学习的本质及规律。
▪学习心理--阐述学生的认知、动机、迁移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各类型的学习--阐述知识、技能与社会标准等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培养。
▪教学与管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及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二、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P3◆19世纪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发展◆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2〕心理测量运动的兴起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0▪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美国-桑代克〔1903〕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大卷〕▪第一卷《人类的本性》▪第二卷《学习心理学》▪第三卷《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0▪1、单向道时期〔20世纪初〕▪2、死胡同时期〔20世纪中期〕▪3、双向道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
▪〔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回忆▪教育心理学经历引进、吸收、消化和初创的过程。
▪三个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以后的时期。
▪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的起源:20世纪初,廖世承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58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61▪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定义: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
发展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灵魂论》,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他认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认的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奇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他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其著有《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科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教育心理学》,从此西方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开始确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西方科学心理学宇教育学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道路:单向道,死胡同和双向道。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的定义: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上,认得能力合伙倾向的变化。
判断标准:1.行为发生变化;2.变化相对持久;3.变化为后天习得。
学习分类1.按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类:a.知识学习(就是知与不知);b.技能学习(就是会与不会);c.社会规范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a.言语信息包括符号记忆,事实知识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b.智慧技能包括:1.辨别,区分事物的差异能力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3.定义型概念,应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4.规则;5.高级规则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e.态度3.奥苏泊尔的两维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两种。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这的原有知识关系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为:1.学习材料有意;2.学习者有学习心向;两维学习框架内,他又将有意义学习分为: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概念与命题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1.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其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旨在阐明以文字符号或其他符号表征的知识学习与保持的性质,过程和受制约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2、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 C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 )。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5、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C)。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B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C )的过程。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 D)。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 象和言语进行表征。
3.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将 符号表征转换适当行为,包括选择和组织 反应要素,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包括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三)观察学习的特点
首先,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 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 就是期待的获得,没有外在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潜伏学习”实验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 行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 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 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 知的类别”。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这个词也有人 翻译成“完形”,但它除了完形的意思以外,还 有格式、结构、整体性以及动力性等内含。
惠太海默
(1880 ~ 1943)
苛勒
(1 88 7 ~ 1 9 6 7)
考夫卡
(1886 ~ 1941)
(一)学习的完形说
“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 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即完形。 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进行 知觉认知重组,从而形成完形的过程。
情感领域的目标 (克拉斯沃尔:态度、兴趣、理想、 欣赏、适应方式)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辛普逊: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 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
(三)根据学习的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认知策略
即学习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即学习“做什么” 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支配自己学习、记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忆和思维的技能。(普通认知策略、 特殊认知策略、反省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学习者学习促使身体灵活运动的能力 5.态度 学习者学习行为趋向的内部状态,它使 学习者的行为具有某种特定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学考)2、学习的概述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了解:心理学界对学习本质的研究过程41桑代克(试误说)动物学习实验——猫的迷笼实验,描述了动物学习的“尝试错误”过程,认为学习就是神经系统中情境刺激(S)与反应(R)之间联结的形成或改变,并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和若干副律。
苛勒(顿悟说)以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为基础。
他认为学习时个体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知觉,并凭借先有知识经验的组织作用填补缺口,出现顿悟的过程,这个学说通常称为“顿悟说”。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把学习解释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所以称为“刺激——反应联结说”,或称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不足:这些理论要么重视了研究的客观性,却忽略了心理在学习中的中介作用;要么看到了心理在学习中的能动的那个作用,却又将心理说成是先验的并赋予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都不能彻底解释学习的实质。
识记: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之间的区别43人的学习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掌握过程,跟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才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识记)学生学习的定义44: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理解)学生学习的特殊性: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第二节学习的过程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生学习的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分类
(1)冯忠良的学习主体分类。 (2)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3)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 (4)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5)冯忠良的学习内容分类。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7)乔纳森等人的学习分类系统。
1、学习主体分类*
学习主体分类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将 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和机 器的学习三种。
动作技能
心因动作
布卢姆分类特点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具体、客观, 易于评价;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例如,认知类目标包括 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 价;情感类包括五个层次,即接受、反应、价值评 估、组织和性格化;动作技能类包括整体动作、协 调细致动作和言语行为等层次; (3)目标分类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它提供的是分类 框架,不受学科、年龄和年级的影响,加入内容就 可以形成教学目标体系; (4)目标分类是为教学评价提供测量的手段,不是 目的。
定时距式 变时距式
连续式 间隔式
即时强化 延缓强化
时间式 比率式
定比率式
变比率式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 观察学习得以形成和改变的。 (2)观察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 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 (3)强化是促进学习的因素,但不是影响 的原因。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和自我强化。
四、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派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理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1、社会性发展 发
2、亲社会行为√ 展
3、攻击行为 与
4、同伴关系 教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1、认知风格(即认识方式、认知类型)√ 育
2、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补充: 1、守恒√ 2、学生的认知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3、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2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名词解释):①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 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② 心理发展反应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答/论述) 1、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即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 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 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来获得经验,主要是凭 借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 的事物。凭借这种表象思维,儿童能进行绘画、象征性的活动,尚未获得“守恒” 的概念。 (3)具体运用阶段(7-11 岁):依靠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 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不能离开具体思维的支持。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儿童已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 式进行,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和理解符号的意义。思维已接近成熟水平。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了解儿童如何思考 (2)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3)提供活动和让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 (4)创设最佳的难度: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 (二)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2011 年、2014 年北师大名词 解释) ①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 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②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简答/论述) 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 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婴儿期(0-1.5 岁):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 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一、不定向选择题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B、转化C、评价D、实践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接受学习D、现行组织者策略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转移学习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整合协调原则D、先行组织者原则E、强化原则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B、巩固C、获得D、转化E、评价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接收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16、俗语说“防患于未然”,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17、桑代克提出“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条件律18、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相一致。
A.动机原理 B.强化原理 C.发展准备原理 D.成熟概念19、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
A.惩罚 B.泛化 C.消退 D.分化20、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叫做()。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21、()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顿悟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建构主义 E.有意义言语2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A.人类的学习 B.学生的学习 C.广义的学习 D.狭义的学习23、Skinner认为效果最好的强化程序是()。
A.固定间隔程序 B.固定比率程序 C.变化间隔程序 D.变化比率程序24、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发现学习25、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A.效果律 B.近因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26、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有()。
A.更容易理解该学科 B.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 C.有助于广泛的迁移D.提高学习兴趣 E.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27、加涅把()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A、辨别技能B、概念技能C、规则技能D、高级规则技能E、以上都不是28、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29、()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之父”。
A、斯金纳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3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E、链接原则31、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不自觉的捂住鼻子,这种行为属于()。
A、强化B、消退C、惩罚D、逃避条件作用E、回避条件作用32、下面对桑代克联结说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B、桑代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C、桑代克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D、桑代克的理论存在机械化和简单化的缺陷E、桑代克的理论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只能解释简单的学习3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作了分类,主要分为()。
A、言语信息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E、运动技能的学习34、桑代克的学习定律中,()实际上反映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A、失用律B、联想律C、效果律D、准备律E、练习律35、下列对学习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C、学习由反复经验引起的D、学习是本能活动E、学习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36、下面有关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B、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C、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D、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发展、变迁所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E、人类的学习是漫无目的的37、属于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知识观B、学生观C、学习观D、教师观E、学前观38、()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A、布鲁纳B、桑代克C、加涅D、斯金纳E、伍德沃斯39、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E、柯尔伯格40、加涅的学习理论中,能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是()。
A、智慧技能的学习B、态度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动作技能的学习E、认知策略的学习41、()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42、加涅的学习理论中,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是()。
A、智慧技能的学习B、态度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认知策略的学习43、桑代克的联结说中,()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组织律44、见到路上的垃圾会自动绕开、屋内噪音嘈杂时会暂时离开,这些行为属于()。
A、条件反射B、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逃避条件作用4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桑代克D、奥苏贝尔46、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E、桑代克47、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E、布鲁纳4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E、分类49、学生学习“功=力X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E、公式学习5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E、获得5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E、知识5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E、条件刺激53、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
A、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B、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C、计划性和组织性D、目的性E、被动性54、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把学习分成了四类,分别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无意义学习D、有意义学习E、机械学习55、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C、间接的观察学习D、形象观察学习E、创造性观察学习56、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E、模仿过程5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E、运动技能58、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C、无条件反应D、条件反应E、强化59、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
A、小步子原则B、由易到难C、循序渐进D、自行控制时间E、多层次60、改变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E、下位学习61、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等他离开时却又突然想起他的名字,这种现象称为()。
A、消退B、强化C、遗忘D、内化E、巩固62、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的变化是短暂的C、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6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B、条件刺激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64、接捏按学习结果对学习做了分类,包括()。
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6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E、条件反射6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B、习得学习方法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D、建立知识系统E、了解新生事物67、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抑制E、正强化68、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A、定时距式B、变式距式C、定比率式D、变比率式E、每次都给强化69、程序教学是根据()原理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