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课件(知识点全面)

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面积单 位量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 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利用割补、转化的方 法来推导图形的面积 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是研究其它图形面积的基础。
9.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4cm
7cm
13cm
三角形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时,这样的三条 线段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30cm
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
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左边立体图形 的形状图。
正面
左面
上面
连一连。
一个蓄水池(如下图),长10米,宽4米,深2米。 (1)蓄水池占地面积有多大?
10×4 = 40(平方米) 答:占地面积是40平方米。 (2)在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10×4 +(4×2+2×10)×2= 96(平方米)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 (有一个角是直角) 不等边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锐角) 钝角三角形
(三条边都 等边三角形 不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有一个角是钝角)
1.平面图形的分类
四边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四边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2.直线、射线和线段
名称
相同点
比例尺 1∶20000
2.辨认方向
在平面图中确定方位,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一般步骤。
【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核心知识梳理-《图形与几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核心知识梳理《空间与图形》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吨的认识 长
度
单
位
的
认
识 1 测 量 四边形的认识: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四个角、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 周 长 3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殊形式,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其特性是容易变形。
1.长方形边的特征:对边相等;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边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一个物体或图形一周的总长度,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的周长的轨迹也是不相同的。
估计一个物体的长度。
例如:包装礼品盒的彩带长度应如何估算。
六年级上数学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PPT课件

其他学科中的图形与几何应用
物理:力学、光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与空间几何关系密切。 地理:地球形状、地貌形态都与图形和几何有关。 艺术:建筑设计、雕塑绘画都离不开图形与几何。
07
复习巩固与提高
基础练习题
基础练习题是针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添加标题
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测量是几 何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后续学习立体几何、解 析几何等知识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组合图形的分析和计算
定义:组合图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组成的图形 难点:如何分解组合图形为基本图形,并求出其面积或周长 易错点:忽视组合图形的整体性,直接求出各基本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解决方法:采用“分治”策略,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后再分别计算
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图形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等图形的变换方法及实际应用 图形与位置: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及坐标的使用方法
03
梳理与拓展
直线、射线、线段
定义:直线是两 端无限延伸的线, 射线是无限延伸 的线,线段是有 限长度的线。
回顾知识点:回顾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等知识点 图形分类:根据图形的特点,将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图形特点:介绍每种图形的特点,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图形周长与面积:回顾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几何量及其测量
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等是几何学中常见的量。 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等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各不相同。 对于不同的几何图形,需要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获取相应的几何量。 测量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精度要求。
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

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分为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三个部分。
一、图形的性质:包括 9 个基本事实、探索并证明一些基本图形的性质,以及基本作图和定义、命题、定理等内容。
1.关于“点、线、面、角”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是研究图形性质的基础。
这里,有两点应当予以注意:一是“比较线段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在运用图形运动的方法研究图形性质时会有所应用;二是“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标准》不要求进行角的倍、分的计算。
2.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两种,《标准》没有把两条直线重合作为第三种位置关系。
( 2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
这里,不仅有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而且还蕴涵着数量变化与位置关系变化的内在联系——两直线相交所成角的大小成为特殊值( 90 °)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是特殊的相交(垂直)。
( 3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标准》既没有把这个显然的结论作为基本事实(如作为基本事实,它与基本事实( 1 )不独立),也没有要求根据基本事实( 1 )用反证法加以证明。
( 4 )需要指出:《标准》没有把“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基本事实,而把它作为平行线性质定理。
这样处理一是为了减少“基本事实”的个数;二是避免学生产生难以证明的结论就可以作为“基本事实”的误解。
这个定理的证明要运用反证法完成(参见《标准》附录 2 例 60 ),只要求学生“了解”。
( 5 )认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研究平行线的基础。
这里,重要的不是在复杂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训练;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大小关系(数量关系)与两直线是否平行(位置关系)的内在联系。
3.关于“三角形”(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
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第三学段则应在此基础上注重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点总结及精选题

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总结及精选题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柱体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体(按名称分) 圆锥椎体棱锥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名称 不同点联系 共同点延伸性 端点数 线段 不能延伸 2 线段向一方延长就成射线,向两方延长就成直线都是直的线射线 只能向一方延伸 1 直线可向两方无限延伸无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或者直线AB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如射线l ,射线AB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 ,线段AB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图形与几何学习知识内容梳理.docx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图形与几何包括四个方面:一、图形的认识二、测量三、图形的运动四、图形与位置一、图形的认识第一学段: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第二学段: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第一学段: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 2、米 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第二学段: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 45°, 60°, 90°角。
【部编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

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2.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
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
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精选知识点汇总图形与几何包括四个方面:一、图形的认识二、测量三、图形的运动四、图形与位置一、图形的认识第一学段: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第二学段: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第一学段: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第二学段: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图形与几何包括四个方面:一、图形的认识二、测量三、图形的运动四、图形与位置一、图形的认识第一学段: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第二学段: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第一学段: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第二学段: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知识点归纳

图形与几何一线和角(1)线*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 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 4as=a2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册别
单元
名称
课题
教学目标
分类
一上
位置与顺序
前后
1、 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图形与位置
上下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周长
什么是周长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测量
游园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花边有多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轴对称图形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左右
1、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室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3、通过 “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测量
1千米有多长
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图形
认识角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知识详解

几何图形初步目录一、几何图形二、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四、《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一、几何图形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并能对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2.掌握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掌握怎样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几何体,能够借助平面图形剖析常见几何体的形成过程.【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图形1.定义: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要点诠释: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得到的,只注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不注重它的其它属性,如重量,颜色等.2.分类: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1)立体图形: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要点诠释:(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两种分类方法:(2)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圆和多边形,其中多边形是由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3)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点二、从不同方向看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一般是从以下三个方向:(1)从正面看;(2)从左面看;(3)从上面看.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称为正视图(也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要点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点诠释:(1)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例如,球便不能展成平面图形.(2)不同的立体图形可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沿不同的棱剪开,也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要点四、点、线、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也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此外,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A.题目典型易错,重思路分析—“渔、鱼”兼得!按照★到★★★★标注难度。
几何图形初步知识要点

几何图形初步一、知识框架⎪⎪⎪⎪⎪⎪⎪⎩⎪⎪⎪⎪⎪⎪⎪⎨⎧⎪⎪⎪⎪⎪⎩⎪⎪⎪⎪⎪⎨⎧⎪⎪⎪⎩⎪⎪⎪⎨⎧⎩⎨⎧→⎩⎨⎧⎭⎬⎫⎩⎨⎧等(同)角的余角相等等(同)角的补角相等余角和补角角的平分线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角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展开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几何图形 二、知识梳理考点1:图形的概念、形成与结构1、定义:(1)几何图形:我们把从事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2) 立体图形:几何图形上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又称空间图形。
(3)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上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2、几何图形的形成:几何体简称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体和体相交的地方形成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几何图形的结构: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几何图形的分类:⎩⎨⎧正方形、圆。
平面图形:如三角形、。
如正方体、圆柱、棱锥立体图形(几何体):几何图形考点2:三视图与展开图(1)三视图: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一般从立体图形的正面、左面、上面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
(2) 平面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正方形展开图的知识要点:第一类:有6种。
特点:是4个连成一排的正方形,其两侧各有一个正方形。
简称“141型"第二类:有3种。
特点:是有3个连成一排的正方形,其两侧分别有1个和两个相连的正方形;简称“132型"第三类:仅有一种。
平面图形与几何基础知识梳理

平面图形与几何知识汇总梳理1.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是封闭图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特征:4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正方形的特征:4个角都是直角,每条边都相等,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周长的求法:(1)测直边物体和图形的周长:用直尺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长度之和。
(2)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①绕绳法:用一根绳绕圆的边缘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得到圆的周长。
②滚动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用细线绕树叶周围一圈,拉直后测量细线的长度。
3.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摆成一排拼成长方形时周长最长。
5.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物体所占平面大小。
6.常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cm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平方分米(dm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平方米(m2):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 = 长×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边长8.平行与垂直: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不相交——平行相交垂直不垂直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几何形的认识与分类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几何形的认识与分类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几何形的认识与分类几何形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学习几何形的认识与分类,可以加深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本文将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几何形的认识与分类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认识几何形几何形是由点与线构成的图形,包括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主要包括了三角形、四边形、圆、椭圆等,立体图形则包括了立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和圆锥等。
学生在学习中要熟练掌握各种几何形的基本概念,如边、角、面等。
1.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的线段称为边。
三角形的边有三个,端点组成的角称为角。
根据三角形的角度,可以将其分类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2. 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的线段称为边。
四边形的角有四个,可以通过角的大小将其分类为矩形、正方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
3. 圆圆是由半径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圆上的线段称为弦。
圆的重要性质有直径、半径、圆心和圆周等。
4. 椭圆椭圆是由两个焦点到平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构成的图形,椭圆的形状类似于圆,但其两个焦点的位置不同。
二、几何形的分类在认识几何形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学会将几何形进行分类。
几何形的分类主要包括了多边形和非多边形的区分,以及对多边形按边数进行分类。
1. 多边形与非多边形的区分多边形是由多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边数不少于三条。
根据多边形的特点,可以将其与非多边形进行区分。
非多边形包括了圆、椭圆、曲线等。
2. 多边形的分类多边形按照边的数目可以被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不同类型。
除此之外,在四边形中可以进一步分类为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
学生需要根据几何形的特点,将其进行准确的分类。
三、总结通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几何形的认识与分类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几何形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图形与几何包括四个方面:
一、图形的认识
二、测量
三、图形的运动
四、图形与位置
一、图形的认识
第一学段: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1 / 13
第二学段: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第一学段:
2 / 13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第二学段: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²、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³、1厘米³以及1升、1
3 / 13
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第一学段: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 / 13
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第一学段: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第二学段: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5 / 13
6 / 13
7 / 13
8 / 13
9 / 13
10 / 13
11 / 13
12 / 13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