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

合集下载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A.《周易》

B、《吕氏春秋》C.《吴越春秋》

D、《宋书》1、2能反映原始歌谣一些风貌的最早资料主要是

(A )A.《诗经》

B、《周易》

C、甲骨卜辞

D、铜器铭文1、3《礼记郊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B )

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C、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1、4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B)

A、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B、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C、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D、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1、5我国先秦古籍《尚书尧典》中关于原始初民歌舞的记载是()

A、屡舞僊僊

B、方将万舞

C、百兽率舞

D、蹲蹲舞我答案:C1、6我国先秦古籍《周易归妹》中记载的保存原始歌谣风貌的是( A

A、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B、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C、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1、7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 B )

A、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B、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C、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D、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1、8《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 D )

A、“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B、“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C、“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D、“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9我国先秦古籍《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D )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一、诗经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最早出现诗经二字,至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一共305篇,另有《小雅》中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成书于6世纪,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诗经》多为抒情言志之作,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带有民歌色彩来自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指周朝王畿之地的雅正之乐,出自各级贵族之手,主要内容是怨刺和颂赞;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种,大多数颂赞之作,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和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周颂《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前三部是周人建国三部曲。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1)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包括在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变换来加以表现。《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2)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新台》等整首都拟物作比,多数篇章都是具体的比喻,如《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女子的美丽。诗经的比喻拥有广泛,形式多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的歌谣

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

(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

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

例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

己巳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易·贲》六四)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九四)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易·归妹》上六)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中孚》九二)

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

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

例如: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

一、诗经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最早出现诗经二字,至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一共305篇,另有《小雅》中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成书于6世纪,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诗经》多为抒情言志之作,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带有民歌色彩来自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指周朝王畿之地的雅正之乐,出自各级贵族之手,主要内容是怨刺和颂赞;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种,大多数颂赞之作,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和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周颂《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前三部是周人建国三部曲。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1)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包括在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变换来加以表现。《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的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从巫史不分到史分化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士大夫阶层兴起成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②形态上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又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①夏商文化以巫医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②西周春秋文学与礼乐文化(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关注历史(《春秋》、《左传》、《国语》)、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理想的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③战国时代周天子衰微→社会责任感、关怀人生→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以庄周、孟荀、韩非、纵横家为最要)

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

1、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极少提及“天命”等思想。

2、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

第一章·上古神话

教材梳理

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幻想出的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

认识和愿望。同时,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注:这种单列的概念即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的,下同。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准确简练,通常用一句话把是什么说清楚,再用一至两句话把它的意义概括一下即可。)

神话的作用:首先,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其次,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再次,使人们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2.神话的性质是什么?

3.什么是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4.什么是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5.简说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二、论述题

1.试论中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2.试论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原始歌谣的综合性

第二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一、简答题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2.《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是什么?

3.概述《诗经》的流传。

4.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5.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6.简要说明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

7.简说《诗经》中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大胆直率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8.周人最著名的五篇史诗,是哪些诗篇。

9.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10.简述《芣苢》的艺术特点。

11.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1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论述题

1.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2.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4.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三、名词解释

1.《诗经》

2.采诗说

3.献诗说

4.删诗说

5.“风”

6.“雅”

7.“颂”

8.“弃妇诗”

9.《诗经》中的“赋”(朱熹说)10.《诗经》中的“比”(朱熹说)11.《诗经》中的“兴”(朱熹说)

第三章历史散文

一、简答题

1.《春秋》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3.概述《国语》简况。

1 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1 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第一编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袁珂《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茅盾《神话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袁珂《山海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朱熹《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5年版姚际恒《诗经通论》中华书局1985年版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朱自清《诗言志辨》开明书店1947年版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中华书局2002年版刘毓庆等《诗经百家别解考》(上下)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程俊英、蒋正元《诗经注析》(上下)中华书局1991年版洪湛侯《诗经学史》(上下)中华书局2002年版王长华《诗论与子论》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袁长江《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79年版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赵浩如《诗经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余冠英《诗经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袁梅《屈原赋译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年版聂石樵《屈原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杨伯骏《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徐中舒《左传选》中华书局1984年版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冯作民《白话左传》岳麓书社1996年版韦昭注《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李维琦《白话国语》岳麓书社1996年版傅庚生《国语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黄永堂《国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刘向辑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孟庆祥《战国策译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牛鸿恩等《战国策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何建章《白话战国策》岳麓书社(附战国形势图)1996年版杨伯俊《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7年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王焕镳《墨子校释》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杨伯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李炳英《孟子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谭业谦《公孙龙子译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97年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编集.内容.艺术特点及影响;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名词解释:

1、神话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

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

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①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比如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难。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炎黄二帝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五 、《诗经》的编定: 1 、《诗经》是两次编成的。《国风》中《王风》 不在开头而在中间。《国风》中第一次所收集只有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 风》。《王风》以下之十《国风》为第二次增编时 所加入。 2 、《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固 然因其篇幅太大,但从内容方面看是两次集结而成。 3、从《召南》《周南》《邶》《鄘》《卫》和 《小雅》中作品产生的时间可知,《诗经》第一次 编集在东周初年。
第二节 古代神话
四、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学 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 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五、作品解读 (一)《女娲补天》 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 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二)《后羿射日》 不仅反映出战胜自 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 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 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一、 赋、比、兴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1 . 比,就是譬喻。朱熹《诗集传》说:“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2 .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朱熹 《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词也。” 3 . 赋,《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 直言之也。”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大学语文版,只到屈原部分,不实用)讲述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大学语文版,只到屈原部分,不实用)讲述

•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长书》等, 约成书于秦代,其文章大都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 之手,记载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 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分十二国策,共二十三篇。《战国策》属国别体 杂史著作。书中记事,始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 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 史料,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 行记载尤为具体,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战国 策》是古代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对我国两汉以来的史 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冯谖客 孟尝君》、《苏秦以连横说秦》
• 历史散文 • 《左传》:又叫《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 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战国初鲁史官 据《春秋》并参考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汉人认为是 传(阐释)《春秋》的,故名。是继《春秋》后我国 第二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前772年)始, 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止,较详细记载了这250多 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等方 面的重大史实,其中,对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斗, 所记尤为为具体翔实。《左传》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 著作,大多数篇章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对 后来的史书和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与之并存的 还有公羊高《公羊传》、谷梁赤《谷梁传》,并称 “春秋三传”。
• 《孟子》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政治思 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为人性格刚烈,敢于大胆 揭露社会矛盾,文章高屋建瓴,锐气逼人,语言酣畅, 感情强烈,具有滔滔雄辩的论战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山海经〃海外南经》)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 (《同上》) 厌(餍,吃)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 火出其口中。(《同上》)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 识。 (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 意识。 (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 神。
(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 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 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 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二)始祖神话
女娲抟土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 人类。女娲抟黄土造 人,剧务,力不暇供, 乃引绳絚于泥中,举 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也;贫贱凡庸 者,絚人也。
蓍龟:指我国古代 的卜法和筮法。 卜法,用龟甲进行 占卜。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一章 先秦文学(大学语文版,只到屈原部分,不实用)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第一章 先秦文学(大学语文版,只到屈原部分,不实用)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暗恋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一同进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 女子失恋,难忘旧情
背景:
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 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 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
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东周
《毛诗序》: 《黍离》,闵(悯)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 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三、 屈原及《离骚》
• 一、文化伟人屈原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楚人。 • 屈原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辞令,曾任左 徒、三闾大夫等职。对外他主张联齐抗秦,对 内则举贤授能,改革政治,变法图强。但屡遭 保守势力诽谤、打击。后被楚怀王疏远,复遭 楚顷襄王放逐。最终因痛心国势日益危殆,理 想无法实现,自投汨罗江而死。
讨论:
联系以下材料谈谈屈原的处世态度与价 值观念。
• 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宝玉与袭人议论 到人的生死,对于“文死谏,武死战”,进行 了有力批判:“人谁不死,只要死得好。那些 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 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 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 君于何地!必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 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 正死。” 。 屈原在“死得好”之列吗?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

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

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

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夏商:巫史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

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

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

第一章上古神话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

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

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②具体,形象

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2.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 2.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 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 具体, 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 态现实。 态现实。 3.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 3.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 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 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 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诗经》释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二、《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1、采诗说。2、献诗说。3、删诗说。
三、风、雅、颂: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 风土之音曰风 庙之音曰颂。” 庙之音曰颂。 ——宋·郑樵《六经奥论》 宋 郑樵 六经奥论》 郑樵《 四、《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1、鲁、齐、韩、毛四家诗。 2、“今文”诗与“古文”诗。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的艺术思维特征, 的艺术思维特征,对后世的艺术审美与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练习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填空题

1.记载中国原始神话最多的先秦典籍是________。(北京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保存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__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山海经

【解析】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2.“盘古开天地”在中国古代神话类型中属于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创世神话

【解析】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对于世界的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和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世界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思考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因之,创世神话也就成为了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

3.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______》中。(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案】淮南子

【解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节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二、神话的产生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

需说明的是:神话的产生,在时间上是非常久远的,是在原始或史前年代。人类进入理性时代后,是不会有神话产生的。有的只是仙话、传说、传奇、寓言等东西。

三、神话的保存

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我国古代缺乏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但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或多或少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

第二节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一、创世神话对于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的神话。

二、自然神话解释、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

三、英雄神话反映人类与自然作斗争以及部落战争中的英雄。

英雄神话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标志着神话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传奇神话还有不少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传奇神话数量较多,涉及面广,形象奇特,别有意趣。它们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1、零星散乱中国古代神话是全人类神话中出色的一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珍。现存中国古代神话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只是一些零碎散断、各自独立的篇章或片断。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古希腊神话将神人化,重视命运的主宰和人的然性)

比较:《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和全人类神话一样,中国古代神话也经历了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神话成为传说

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主要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有着密切关系。儒家奉行经世致用的原则,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经验,因而鄙薄神话为荒唐怪诞的谬论之说,并且煞费苦心地改造神话。他们把神来加以人化,并对一些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作了一番看似合理的理性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

(二)神话的文学化神话演变为寓言

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为后人所用。随着神话的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将其改造为寄托作者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思想或哲理,这位是神话的文学化。

(三)神话的宗教化神话流为仙话

神话与原始宗教有如孪生兄弟,二者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原始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支配自然力。亦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以图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仙话,便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概说

一、名称与篇数

(一)名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称为《诗经》。

(二)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另有六篇所谓“笙诗”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而无辞,故不计。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

二、时代与地域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

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包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区,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三、《诗经》的编订

(1)“采诗”之说

●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

童谣、歌戏。(刘歆《与扬雄书》)

(2)“献诗”之说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国语·周语上》

(3)“删诗”之说

司马迁称古诗原有3000余篇,经孔子删、取之,定为305篇,此即所谓孔子删诗之说。此说影响颇大。但自唐代孔颖达已疑其说,后世学者亦多不信。不过,据《论语》中有关记载看来,也许孔子是做过一

番正乐之类的整理工作的。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四、《诗经》的分类

按照音乐的特点分为风、雅、颂三类:

(一)《风》 160篇

风:即音乐曲调之意。国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所谓《国风》,犹之乎说“土乐”。(顾颉刚《论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

(二)《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

雅: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即“正”,又与“夏”通。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亦自称夏人。王畿乃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亦称“雅言”,意为标准音。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三)《颂》: 40篇

《颂》宗庙祭祀之乐。用于朝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表现了对上帝和祖先神的崇拜。

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附:所谓“六义”

所谓“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认为:“‘赋’ ‘比’ ‘兴’是《诗》之所用,‘风’ ‘雅’ ‘颂’是《诗》之成形。”这就是说,“风” “雅” “颂”是《诗》的体制,而“赋”“比”“兴”则是《诗》的表现手法。

五、《诗经》的应用与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