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节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二、神话的产生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

需说明的是:神话的产生,在时间上是非常久远的,是在原始或史前年代。人类进入理性时代后,是不会有神话产生的。有的只是仙话、传说、传奇、寓言等东西。

三、神话的保存

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我国古代缺乏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但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或多或少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

第二节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一、创世神话对于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的神话。

二、自然神话解释、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

三、英雄神话反映人类与自然作斗争以及部落战争中的英雄。

英雄神话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标志着神话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传奇神话还有不少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传奇神话数量较多,涉及面广,形象奇特,别有意趣。它们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1、零星散乱中国古代神话是全人类神话中出色的一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珍。现存中国古代神话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只是一些零碎散断、各自独立的篇章或片断。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古希腊神话将神人化,重视命运的主宰和人的然性)

比较:《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和全人类神话一样,中国古代神话也经历了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神话成为传说

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主要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有着密切关系。儒家奉行经世致用的原则,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经验,因而鄙薄神话为荒唐怪诞的谬论之说,并且煞费苦心地改造神话。他们把神来加以人化,并对一些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作了一番看似合理的理性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

(二)神话的文学化神话演变为寓言

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为后人所用。随着神话的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将其改造为寄托作者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思想或哲理,这位是神话的文学化。

(三)神话的宗教化神话流为仙话

神话与原始宗教有如孪生兄弟,二者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原始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支配自然力。亦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以图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仙话,便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概说

一、名称与篇数

(一)名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称为《诗经》。

(二)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另有六篇所谓“笙诗”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而无辞,故不计。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

二、时代与地域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

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包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区,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三、《诗经》的编订

(1)“采诗”之说

●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

童谣、歌戏。(刘歆《与扬雄书》)

(2)“献诗”之说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国语·周语上》

(3)“删诗”之说

司马迁称古诗原有3000余篇,经孔子删、取之,定为305篇,此即所谓孔子删诗之说。此说影响颇大。但自唐代孔颖达已疑其说,后世学者亦多不信。不过,据《论语》中有关记载看来,也许孔子是做过一

番正乐之类的整理工作的。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四、《诗经》的分类

按照音乐的特点分为风、雅、颂三类:

(一)《风》 160篇

风:即音乐曲调之意。国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所谓《国风》,犹之乎说“土乐”。(顾颉刚《论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

(二)《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

雅: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即“正”,又与“夏”通。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亦自称夏人。王畿乃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亦称“雅言”,意为标准音。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三)《颂》: 40篇

《颂》宗庙祭祀之乐。用于朝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表现了对上帝和祖先神的崇拜。

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附:所谓“六义”

所谓“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认为:“‘赋’ ‘比’ ‘兴’是《诗》之所用,‘风’ ‘雅’ ‘颂’是《诗》之成形。”这就是说,“风” “雅” “颂”是《诗》的体制,而“赋”“比”“兴”则是《诗》的表现手法。

五、《诗经》的应用与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