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简介
扬州概况
扬州概况——精致扬州伴您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的千古佳句。花开如烟的三月,扬州到处弥漫着“烟雨江南”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一、地理地貌
扬州,简称扬。地处江苏省的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东和麋鹿之乡-盐城、凤凰城-泰州毗连,西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南临长江,与有着三千年历史的镇江隔江相望,北频淮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扬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市总面积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形是西高东低。现下辖广陵、邗江、维扬3区,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和被誉为荷藕之乡的宝应。
二、历史再现
吴王夫差构筑邗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战国时称广陵邑,西汉初称江都,后多次更名,自隋朝以来始称杨州。原先是木字旁的杨,后来演变为提手旁的扬。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而扬州的出自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九州的扬州包括了今天的浙江、福建、上海、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的苏南、苏中等地域。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中经东都洛阳,北至北京的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连接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得扬州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步诞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与生俱来的“运河第一城”。唐时扬州有“扬一益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
到北京,看长城;到扬州,看运河。已成为一段美丽的佳话。夜晚的扬州让人魂牵梦挠,乾隆水上游已成为夜晚的主打品牌。坐龙船、品点心、看夜景、听专职导游讲解古运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3篇
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3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感受扬州。
下面是带来的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欢迎欣赏。
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
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
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
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
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
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
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
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
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
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
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关于扬州的描述
关于扬州的描述
扬州是江苏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扬州
•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 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 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彩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 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多中,扬州始终起着枢纽和骨干作用。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 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贸易和友好往来。唐代扬州,来自新罗(朝鲜)、高 丽(韩国)、日本、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婆罗门、昆仑、等国客商长期 居住经商者达数千人。当时的扬州港“帆樯如林、商贾如织”,被誉为“东方四大商 港”之一,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埠。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 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新罗文豪崔致远于公元880年 来扬州,从职淮南,勤于政务,参与军事,职掌馆驿,辛勤笔耕,撰写了大量的诗赋、 公文、表状,884年回到新罗,传播汉文化,被称为“东国儒宗”,成为最杰出的新罗 文豪。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 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 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 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公元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 对武则天执政。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 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我的家乡扬州
扬州旅游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 州”,每年的春季,扬 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 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 每年4月18日-5月 18日,扬州市都举行 “烟花三月经贸旅游 节”,此时的扬州烟雨 朦朦,稀有的琼花(扬 州市花)正当盛开,花 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 季节。
扬州有中国最古老的运 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 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 园林。湖上园林瘦西湖 和千年古刹大明寺是中 国4A级景点;何园、个 园、唐城遗址、普哈丁 园、高邮盂城驿、龙虬 庄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图分别为瘦西湖、何 园风景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 学者、教育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 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 。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 北京大学。1920年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 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 学、上海中国公学等校。1921年加入文学 研究会,成为“为人生”的代表作家。 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 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倡导新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 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成《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文艺术的模 范。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后,其中 《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被选入中 学国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 学系主任。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 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在胃病加 剧、体重仅有45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 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1948 年8月12日在贫病中逝去。
扬州概况
扬州市
一,城市概况
扬州是苏中地区的中心城市。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过润扬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引领苏中对接江南,城区正处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是长江三角洲都市群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广陵淮扬、邗江和宝应1个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460万。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的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均降水量为1020毫米。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则要从公元2480年说起。在此以前扬州附近称邗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灭邗国,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之上筑邗城,这是见诸史籍最早的扬州城。吴王夫差兴师北上,于是征发民夫,从长江经邗城北凿邗沟,连接一些湖泊,达到淮河,这就是《左传》记载“吴城邗沟通江淮”,邗沟即为最早的运河。
汉代,扬州是封建藩王的封地,藩国的都城。都市繁荣,人丁兴旺,由煮盐和冶炼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
隋唐时,扬州成为运河长江的纵横交汇点
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概况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概况导游词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地理
自然资源
• 生物资源
• (1)植物类 • 现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木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 、56种。 • 建群种植物 建群种植物,是指组成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种。据调 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类:
• [阔叶类树种] 、[针叶树种]、[灌木丛] 、[草丛植物] 、[沼泽和水生植物 ] 、[森林植被]、[沼生和水生植被] 竹林和经济林植被分布在沿江腹地,邗江、仪征一带,茶园主要分布 在丘陵地带,桑园、果园本市均有分布。
扬州、地理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淮左名 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 第一城的美誉。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 有“月亮城”的美誉 。
壹 贰 叁 肆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盐城市、泰州 市毗邻;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 部与南京市相连;西北部与淮安市和安徽省滁 州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 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 地。
• 分工 • PPT制作:卢静雯 潘晨 • 资料查找:赵庆男
白马湖
wenku.baidu.com
宝应湖
邵伯湖
高邮湖
气候特点
•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 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 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 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 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 季较短,各2个多月。
扬州
国 家 园 林 城 市
全 国 诗 词 之 市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国 温 泉 名 城
中 国 特 色 魅 力 城 市
中 国 大 陆 创 新 能 力 最 强 的 城 市
国 家 节 水 型 城 市
中 国 和 谐 管 理 城 市
全 国 双 拥 模 范 城 市
国 家 级 生 态 示 范 市
国 家 卫 生 城 市
首 批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扬州古建筑
关东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 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 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 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扬州文昌阁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也称文昌楼, 是古代扬州府学的一处建筑。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 464 年)而得名。 1500 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 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 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 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 为国家AAAA级景区。
扬州一览
•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扬州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 • 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 方佳境之秀,被誉为 " 淮东第一观 " 、竹 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 西最佳处。扬州园林始于汉代,唐代即" 湖。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旅 园林多是宅"。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漆器形神俱臻、古 四季假山峰峦巧迭,移步换景,气象万 朴典雅;玉器选玉精良、因材设计,度 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楼台 势造型、雕琢精致。扬州刺绣以劈丝精 亭阁如画,融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 细、针法缜密著称。扬州剪纸以明朗朴 风格于一体。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 实、清新秀丽见长。著名的扬州盆景栽 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 培艺术独特,有 " 一寸三弯 " 之说,是我 著称。 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扬州是由 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 " 淮扬菜之乡 " , 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扬州概况
扬州市情概述
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扬州市南濒长江,西连南京,北负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工商繁荣、文教发达、风景秀美的新兴现代城市。总面积达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60万人,其中市区人员117万,现辖3市1县3区。
扬州城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至今已有2480年可考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打败了越国,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又更名为江都。隋代统一后,才改称扬州。
隋炀帝杨广不胜向往扬州,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开挖了南北大运河,并三次南游。唐时,扬州商业更加发展,有“扬一抑二”之说。清康熙乾隆年间,更是繁华达到鼎盛。
扬州园林集北雄南秀于一身,唐代就有“园林多是宅”之说。国家重点名胜区瘦西湖风景区景色秀丽、风格独特。扬州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咏唱。清代画坛“扬州八怪”,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扬州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刺绣、剪纸,以及扬剧、评话等艺术独树一帜。扬州市名闻遐迩的淮扬菜为中国四大名菜系之一。
扬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境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5°C左右,物产丰富。珠光米、麻鸭、风鹅等农副土特产品享誉全国,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和水产品产区。
近些年来,扬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沿江开发区的重大突破、润扬大桥、环城高速相继建成,扬州港实现扩容,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海关直通点正式建成使用,扬州发展正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化学工业、电子信息、机械船舶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以风情浓郁、生态田园为主要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和具有大江风情的旅游胜地。
扬州市概述-江苏
扬州市情简介
扬州市南临长江,北接淮河,西连南京,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工商繁荣、文教发达、风景秀美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1万,其中市区人口232万。现设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历史上为水路交通枢纽,南北漕运咽喉,是商贾云集的港埠和人文荟萃的都会。
大约距今5000——7000年前,龙虬庄人在此修养生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灭邗国,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之上筑邗城,这是见诸史籍最早的扬州城。
汉代,扬州是封建藩王的封地,藩国的都城。市井繁荣,人丁兴旺,由煮盐和冶炼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
隋唐时,扬州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扬一益二”的美誉,并与广州、泉州、明州同为全国四大对外贸易口岸。
清代,扬州经济再次兴盛,成为我国长江流域,中部各省的食盐供应基地,两淮盐课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当时世界有10座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扬州就是其中之一。城里商贾云集,水上盐船如梭,四方大贾侨居扬州者不下数十万,富者更以千万计,成为东南一大都会。
扬州园林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于一身,国家重点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色秀丽、风格独特。扬州人杰地
灵,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咏唱。清代画坛“扬州八怪”;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扬州评话艺术家王少堂等都曾生活于这片沃土。扬州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刺绣、剪纸,以及扬剧、评话、道情等艺术独树一帜。扬州还是名闻遐迩的美食城,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扬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邗江2个县,代管仪征、江都、高邮3个县级市。面积6638平方公里,440万人。扬州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
扬州的地貌与气候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扬州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的历史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唐以后,曾几度兴衰。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19世纪中叶起,由于多种原因,扬州逐步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中国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概况
苏中门户,园林城市。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454.29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地:维扬区。
扬州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高邮、江都、仪征4个县(市)。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67万;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8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7个国家的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城市冷知识13:扬州市历史冷知识40条,你了解多少条?
城市冷知识13:扬州市历史冷知识40条,你了解多少条?
扬州简称扬,古称江都、广陵,江苏省地级市。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建城史逾2500年。
(1)扬州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扬州是五代十国中杨吴的都城、南唐东都和宋朝短期“行在”;另外,邗国的都城邗城很可能在蜀冈古城遗址内。
(3)楚怀王于公元前319年在邗城旧址上筑广陵城,此为广陵名称之始。
(4)两汉时期的扬州称广陵,但不属扬州刺史部,而属徐州刺史部。
(5)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刘细君是西汉广陵郡(今扬州市)人;刘细君先嫁乌孙国王昆莫,再嫁其孙岑陬军须靡。
(6)南京历史上有三百多年叫“扬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陈朝的扬州改蒋州,吴州改扬州,历史上的扬州与今天的扬州在地理位置上才有了关系;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后,“扬州”这个名字同今天的南京再无关系。
(7)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扬州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赏琼花幸美女,而是为了抚慰南方、巩固后方,成就“大业”。
(8)隋炀帝于大业十二年(616年)被宇文化及的手下勒死于江都(今扬州市);隋炀帝墓在今扬州市邗江区,比较巧合的是挖出隋炀帝墓的开发商项目负责人叫杨勇,与隋炀帝的哥哥同名。
(9)长江的英文名称Yangtze源自隋代在扬州南部设立的扬子津渡口,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扬子津望京口》描写的就是他站在扬子津眺望南岸京口(今镇江市)的情形。
(10)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在扬州代徐敬业写下著名的《讨武曌檄》,当然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他写的《咏鹅》。
扬州介绍PPT(扬州简介经典版)
2、城市概况
扬州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 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 遗产城市之一。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茱萸湾
茱萸湾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花卉、 植物动物观赏和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半岛生态型 植物园。
3、旅游景点
京华城
京华城,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娱乐、购物、休闲 的消费模式,这里丰富多彩的餐饮、休闲、娱 乐成为引领都市消费的新风标。
3、旅游景点
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
这里有老字号店铺,有众多古迹文物有个园、 逸圃、汪氏小苑,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 安定书院、仪董学堂,有明代的武当行宫、明 代的准提寺、有东关街西头香火很旺的财神庙。
3、旅游景点
古运河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从 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 三湾”。 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 文景观众多。
扬州
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 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 家森林城市。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扬州城市概况
别 名: 广陵、江都、维扬 ; 3个市辖区、1个县、2个县级市 ;面 积 :6634平方公里 ;人 口 :453.1万人; GDP: 5466.17亿元。
我的家乡——扬州
风俗文化
观音山香会
清明节
重阳节
扬州婚俗
老风俗“扬州奶奶经” 新正月,打的春,过了初五才下生。早就想到婆婆家拜年去,左捱右捱捱到落了灯。 习惯在旧历新年元旦至初五,每天都吃宿菜,过了初五才有新烹调。第一次烹新味,名叫 “下生”。女子离开娘家,路程远的,正月不许空房,于是必须捱到正月十八落灯以后, 才能回去拜年。 疼姑娘,害姑娘,大新正月不空房。明日叫姑娘写张押租贴,套房里代你们铺张床。 嫁出门的女儿,正月间女儿、女婿双双回来拜年,不能让他们分宿,叫女婿写张租贴,以 四个铜板作租金,便令他们同居。 嫂子穷,无冬夏,姑子穷来有一嫁。将就些个吞婚做,怕的她要嫌姑爷岁数大。 前三句说媳妇是家里人,女儿总有嫁的时候。姑娘大了把婆家,乾宅有不合婚的,草纸庚 贴烧灰吃下肚,名叫“吞婚做”,就算定局。但是旧式做亲,女八字满天飞,男八字不出 门,往往两家已做亲,女儿还不晓得丈夫年岁,等到晓得年岁相差太多,总少不了要咕咕 唧唧。 穿人新,穷断筋,不算身价算礼金。说明是个两头人,新剪做的天青衫子大红裙。 前两句是骂一味喜欢穿新不惜物的人,与后文不是一事。后文是说穷人嫁女,既要多得礼 金,又不肯使女儿居妾位。有钱的男子可以重婚,年龄虽大,只要有加倍的聘金,便可娶 得处女。女儿在做亲时,议定过门后不与元室同居,算做“两头人”,结亲时也要穿天青 衫子大红裙子,就不是妾。
春节
特产
“富春”、“五亭”牌速冻包子,扬州特色 炒饭,“三和四美”牌酱菜,牛皮糖,扬州 “三把刀”(理发刀、修脚刀、厨刀),扬州 “三头宴”,高邮双黄蛋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简介
Yangzhou (Simplified Chinese: 扬州; Traditional Chinese: 扬州; Hanyu Pinyin: Yángzhōu; former spellings: Yang-chou, Yangchow; literally "Rising Prefecture") is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central Jiangsu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tting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border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Nanjing to the southwest, Huai'an to the north, Yancheng to the northeast, Taizhou to the east, and Zhenjiang across the river to the south.
Contents
1Administration
2History
3Geography and climate
4Culture
5Local highlights
6Tourism
7Sister cities
8External links
[edit]Administration
The prefecture-level city of Yangzhou administers 7 county-level divisions. There are 3 districts, 3 county-level cities and 1 county:
Guangling District (广陵区) Weiyang District (维扬区) Hanjiang District (邗江区) Jiangdu City (江都市) Gaoyou City (高邮市) Yizheng City (仪征市) Baoying County (宝应县)
These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98 township-level divisions, including 87 towns and townships, and 11 subdistricts.
[edit]History
Yangzhou has a history of almost 2,500 years, being found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en it was called Guangling (广陵, Kuang-Ling). In 590 AD, Guangling began to be called Yangzhou, which was the traditional name of what was then the entire southeastern part of China.
Located by the Yangtze river and Jinghang (Grand) Canal, it has been a leading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and major port of foreign trade and external exchang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city, still known as Guangling, was briefly made the capital of the Wu Kingdom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Marco Polo served there under the Mongol emperor Kubilai Khan in the period around 1282-1287. Although some versions of Polo's memoirs imply that he was the governor of Yangzhou, it is more likely that he was an official in the salt industry.
Yangzhou was the scene of a ten-day massacre in 1645 by the Qing army. An account of the massacre can be found in the Yangzhou shiri ji, recounted by Wang Xiuchu
Until the 19th century Yangzhou acted as a major trade exchange center for salt, (a government regulated commodity), rice and silk. The Mings (1368-1644)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building the city as it now stands and surrounding it with 9 km of walls.
From the time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3) to the end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1949) Yangzhou was in decline, due to war damage and neglect of the Jinghang Canal as railways replaced it in importance. With the canal now partially restored, Yangzhou is once again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 center. It also has some industrial output, chiefly in cotton and textiles. In 2004, a railway linked Yangzhou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Nanjing.
[edit]Geography and climate
YangzhouRivers: the Yangtze River, Jinghang Canal, Baoshe River, Datong River, Beichengzi River, Tongyang Canal, Xintongyang Canal, Baima Lake, Baoying Lake, Gaoyou Lake, Shaobo Lake.
Local landscape: Slender west lake, Ge garden, He garden, Da ming temple, Phoenix island, etc.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with humid changeable wind; longer winters for about 4 months, summers 3 months and shorter springs and autumns, 2 months respectively; frost-free period of 222 days and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of 2177 hours. Average temperature: 15 °C annually; the hottest in July of 27.6 °C and the coldest in January of 1.7 °C; maximum temperature of 39.8 °C and minimum −19 °C Rainfall: annual average of 1030 mm; rainy season from the middle of June to July
[edit]Culture
Yangzhou dialect is classified as Lower Yangtze Mandarin.
During a period of prosperity and Imperial favour, the arts of storytelling and painting flourished in Yangzhou. The innovative painter-calligrapher Shitao lived in Yangzhou during the 1680s and again from 1697 until his death in 1707. A later group of painters from that time called the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are famous throughout China.
Former President of China Jiang Zemin was born and raised in Yangzhou. His middle school is located right across from the public notary's office in Y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