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31224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a.png)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八大山人(1697-1765),原名朱耷,字巴陵,号八大山人,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书法家。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中国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为主线,探讨他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一、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以写意、随性为主,追求自然与自由,扬弃传统的形式和规范。
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由奔放的笔墨和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和自由淳朴的感觉。
八大山人的画作注重意境的表现,强调艺术的灵气与传达情感。
他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规范,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物象的理解。
他善于以简洁的线条、饱满的笔画和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山水、花鸟和人物的生动形象。
八大山人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他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被后人称之为“八大山人画派”。
他的山水画常以巨石奇峰、幽谷深潭为背景,勾勒出粗犷的山势和悠远的水韵。
他注重用笔和墨的运用,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出波涛汹涌的江河和逶迤曲折的山水景色。
除山水画外,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也别具特色。
他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鸟物的轮廓,以浓淡相间的墨色表现出花朵的细腻与生动。
他不拘泥于传统花鸟画的规范,更注重对自然界生物的真实和活泼的描绘。
二、八大山人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对中国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八大山人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他毅然放弃了传统规范的画法,追求自由创作,推崇笔墨的自然流露。
他的艺术观念和技法为后世的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引领了中国画风格的变革。
其次,八大山人注重意境表现,强调艺术的灵气。
他的画作以情感表达为核心,追求与自然界的共鸣。
这种强调情感和灵感的绘画观念对中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中国画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赋予了更多的艺术自由度。
此外,八大山人的作品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画风简约大胆,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感,为后来的画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此处无形胜有形——论八大山人大写意花鸟画的余白美
![此处无形胜有形——论八大山人大写意花鸟画的余白美](https://img.taocdn.com/s3/m/1f20bb9adaef5ef7ba0d3cd8.png)
三 、心境 淡泊
禅 意深远
禅 宗 认为 “ 万法 皆空 ” ,虚 空 是世 界 的本质 。禅 宗 主张 明心 见性 , 即心 即佛 。它 崇 尚简 易之 道 ,摆 脱繁 琐 空洞 的经 义之 学 , 强调 只要 把握 “ 指人 心 ,见性 成 佛 ”的禅 门宗 旨,顿 悟禅 机就 直 可 以 了,不 强 调长 修 苦炼 , 为在 日常生 活 中也 能 参禅 悟 佛 。悟 认 是其 修 行 的最 根本 方 法 , 张 瞬 间顿 悟 的 思 维 方式 , 点 在 于看 主 重 破红 尘 ,不计 较世 俗 事务 。在 日常 生活 中保 持 一份 宁静 平淡 的心 境 ,从 日常 的行 、住 、坐 、 卧中发 展 出…种 极 为朴 素和 充满 智慧 趣味 的思 想 。悟 是一 种感 性直 觉至 上 ,充 满 了非理 性 、非逻 辑等 特点 的思 维 ,在这 方 面艺 术 与禅 宗的倾 向十分相 合 :禅 宗对 中国 在恰当的位置题款押 印,而是有整体的构图规 麓 麓 : 0警 绘画 艺术 产 生最深 刻 影响 的是造 就 了 能体现 禅 宗精神 的画派 ,许 划 , 使每 一 个 物象 都 在 布 局 中起 到 至 关 重 要 的 ; 。 多禅 僧 都 具有 很 高 的艺 术修 养 , 多 文人 也 经 常在 诗 画 中流 露禅 许 机 。禅 宗 的这 种 淡泊 平静 、透 彻 了悟 的 审 美心 境, 疑是 八 大绘 无 作 用 ,不 多 , 不 少 ,不 繁 , 不散 ;充 分 体现 了 叠 恰 到好 处 的 理 念 。例 如 《 禽 图》 。 ( 一 ) 孤 图 画崇 尚平 淡简 约之 美 的直接 心 理契机 。14 年 ,八 大 山人 出家为 68 僧 ,倾全 身 精力 学佛 悟禅 ,出家人 “ 四大 皆 空 ”,正 因为如 此 , 小 鸡在 画 面 中右 偏下 , 以小 鸡 为着 眼 点 , 将画 , 面 分割 成 四大 块虚 空 间 ,每 块 空 间都 不 一 样大 在其 绘 画 中处处 都流 露 出道骨 仙风 的 空灵 之气 ,而空 灵 境界 的产 生来 源于 作 品简 约的 美感 ,这 与禅 宗 的 尚简之 道如 出一 辙 。何绍 小 ,平 衡 而 富 变化 。这 些 虚 空 间仿 佛 是 有 张力 的 “ ’形 ,给 人 以无 尽 的 联想 ,余 味 无 穷 。 实 基在 《 八 大 山人双 鸟 图》 中说 : “ 题 愈简 愈远 ,愈 淡愈 真 。天真 壑 古 ,雪个 精神 ”。 - 八大 山人 的代 表 作 品 《 画册 》之五 所绘 杂 而 画 面上 的题 款 和押 韵 又 在 视觉 上 起 到 突 破平 衡 和丰 富 内容 的 作用 。显 然 有 时候 少 画 , 反而 鱼 的形象 极 其简 略 ,寥寥 几 笔便 把鱼 的神态 表 图 一 现得 淋漓 尽 致 。形象 概括 ,展现 了禅 宗 所崇 尚 思 想 的容 量 更 大 “ 而 不 陋 、疏 而 不 散 ” 是 简 八 大 山人 绘 画 构 图 的独 到 之 处 也 是他 的得 意之 的简 易要 旨,影 响 了后 来 的写 意花 鸟画 风 。八 孤鸟 图 》只用 容 容数 笔就 画 出一 棵 处 。又如 《 月 图》 的处理 ,月亮 的形 象夸 张较 大 ,仅露 一 小部 大 山人 的 《 藤 分 。使人 产生 一种 身 临其境 的感 觉 ,画 面 留有大 片空 白,这片 余 小树 ,一 只 小鸟 立在 枝头 ,周 围 留出 了大 片 空 白的处理 使人 在原 画 的意境 天地 里 做 出不 同的无 限遐 思 ,也把 画 白。 《 眠鸭 图 》 ( 图二 )在 空 阔 的画纸 的偏 左 面 的空灵 之美 发挥 到 了极致 。或 者 说我们 的视觉 还会 产 生去 画外 下方 只 画 了一只 蜷身 的 鸭子 ,别 无他 物 , 画面 的现 实 空 间 中 寻 找 ‘ 中断 ’的 部 分 ,这 使 得 残 月 获得 更 多 的 动 中 的其余 部 分 留给天 地 。这 些空 白具 有 无 限的 态 ,与画 面藤 絮 的下坠 形成 合 力 ,加 剧 了形 态 的不稳 定 因素和 刺 延伸 性 ,物 象触 入在 茫 茫宇 宙之 中,使 人产 生 激力 ;画 面上 形外 有形 的丰 富 感令 实空 间虚 化 ,虚 空间 实化可 见 无 边 的 冥 想 ,体 悟 到 宇 宙 的 空 旷 和 存 在 的 虚 作者 的用心 良苦 。 无 。猫 是八 大 山人 写意 花 鸟画 中经 常 出现 的题 材 。如 《 石 图》 、 《 猫 猫石 杂 卉 图》 、 《 猫石 二 、虚 实相 生 笔墨得 当 图二 “ 计 白 当黑 ,奇趣 乃 出 ”。 常 ‘ 白当黑 ”在 画 面上 最基 葡 萄 图》等 。猫 的性情 温和 ,喜好 睡觉 ,给人 计 种 无 忧无 虑 的感 觉 ,就犹 如 得道 高僧 般 心定 本 的 要求 是 黑 自得 当 。这 种 “ ”可 以 说成 “ ” 。 “ ”不 白 空 空 是 没 有 ,不 是 空 泛 , 不 是真 的空 。 “ 白 当黑 ” , 白与 黑 同样 气 闲 。八大 山人 笔下 猫 的形 象 多为眯 着眼 睛 睡大 觉 ,这种 形象 很 计 重 要 ,留 白更 费画家 的心 思 。因 为这种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艺术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bb24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2.png)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艺术摘要:但凡提起中国画,绝对绕不开八大山人这一话题。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明朝末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尤其是其风格独特的花鸟画更是具有享誉世界的艺术水平,一直以来都供后人学习赏析。
八大山人最擅长的花鸟画,常选择水墨形式,写意为主,不求精准,虽笔下寥寥几划,甚至奇特浮夸,但仔细一看,栩栩如生的鸟儿已经立在枝头,形象生动。
八大山人出色的绘画功力与绘画风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其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其坎坷转折的生活经历造就他最终的独特画风,后人评价为狂放不羁、雄奇大胆。
为系统分析八大山人花鸟绘画艺术,本文特进行以下论述,供给参考。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八大山人擅长水墨书画,尤其是擅长描绘花鸟,常写意为主,不求精准,虽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鸟儿已经立在枝头,或振翅欲飞,或歪头眦目,奇特浮夸却又形象生动。
作为中国绘画史一大名人,但凡提起中国画,绝对绕不开八大山人这一话题。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明朝末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尤其是其风格独特的花鸟画更是具有享誉世界的艺术水平,一直以来都供后人学习赏析。
八大山人出色的绘画功力与绘画风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其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其坎坷转折的生活经历造就他最终的独特画风,后人评价为狂放不羁、雄奇大胆。
为系统分析八大山人花鸟绘画艺术,本文通过对八大山人的生平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对其花鸟绘画在构图、意境等方面的独特艺术风格及轮廓特点进行赏析论述,供给分析参考。
1八大山人生平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朱雪个、朱统鉴,生于公元1626年,即明末清初年间,是明朝王侯子孙,自幼接触绘画较多,受其父辈的文化熏陶。
相传,八大山人8岁作诗,11岁绘山画水,少年时期就能将小楷体写的工整流畅。
公元1644年,明朝的衰亡同时也预示着八大山人家族的衰败灭亡,时年23岁的他不满清朝政府的统治,一气之下剃发出家,成了奉新县耕香庵的一名僧人。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e637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a.png)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字量叔,号八大山人。
他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也是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家,其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人影响深远。
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构图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构图的特色也是八大山人画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探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
一、虚实结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中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虚实结合。
他善于利用虚实关系,运用淡墨和破墨的技法,将花鸟的形态和神态以虚实相间的手法表现出来,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整个画面中,实物的描绘细节非常丰富,呈现出逼真的效果,而虚化的部分则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神秘感。
这种虚实结合的构图特色,使得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以画意统领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构图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以画意统领。
他善于捕捉花鸟的神韵和精神,通过构图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画面的安排上,他善于运用对比、变化和对称等构图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韵味。
而在花鸟的描绘上,则更加注重画意的表达,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以画家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神态。
这种以画意统领的构图特色,使得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形神兼备四、留白求新五、情景交融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的构图特色是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虚实结合、以画意统领、形神兼备、留白求新和情景交融等方面。
这些构图特色不仅使得他的花鸟画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和美的享受。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构图特色并不是僵化的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这也是他的花鸟画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望通过对八大山人花鸟画构图特色的探析,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他的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花鸟画传统。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1e56761711cc7931b71612.png)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八大山人,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明亡后出家,法名传絮,他的画上款印别号极多,有雪个、个山、驴、屋驴、驴汉、拾得等等。
八大山人擅长画山水与花鸟竹木,用笔以简胜繁、属于大写意一派。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泥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是一种奇特的、别开生面的艺术创造。
欣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必须了解他的身世生平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
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世代荫袭的贵族家庭生活中度过的。
八大山人天资聪慧,八岁便会吟诗作画。
由于他的祖父、父亲善书画,八大山人幼年即受熏陶,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644年明朝灭亡,1648年清军南下攻陷九江,八大山人由皇室贵族一夜沦为惶惶不可终日的逃犯,为避祸逃生,被迫削发为僧。
八大山人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裂”之变,从皇室贵胄沦为逃隐草野的移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怀着孤臣逆子之心,在政治上不与新王朝合作,具有极强的反清意识。
他经历坎坷,为避祸避难,时僧时道,在他的眼里山河都是旧山河,残山剩水,满目凄凉;花都是残风败柳、无根枯枝;鸟兽都是傲兀孤立,桀骜不驯的怪鸟。
他历经苦难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借助绘画形式宣泄情感,寄托理想,抒发亡国之痛,以至于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独特的成就。
八大山人的书画早年曾受董其昌的影响,他对董其昌的艺术造诣是相当的推崇的。
他临摹的董其昌的画册,至今流传于世。
但由于八大山人遭遇不同思想情感的殊途,他并没有去追随董其昌的那种温静修饰的风趣,他所作的山水,苍茫凄楚,残山剩水,抑塞之情溢于纸素,在其《山水册页》中题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石枯槎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作为一个先朝的移民,亡国之痛和坎坷的身世,自有其深切的体会,他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中的山水。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acd626b90d6c85ec3ac6d0.png)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河上花图》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
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
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
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
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
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
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款署:“八大山人。
”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八大山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是何许人也?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
在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有一座纪念馆,它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
那就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
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
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
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
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
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幼儿园绘画教案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幼儿园绘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e43e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f.png)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幼儿园绘画教案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幼儿园绘画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它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而八大山人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对于幼儿园绘画教案的制定和指导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进行充分评估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1.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简介-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他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可以借鉴他的画风,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2. 幼儿园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绘画艺术的最佳启蒙时期,绘画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对幼儿园绘画教案的启示- 八大山人的画作以清新明快、意境深远为特点,这与幼儿的天性和兴趣相符合。
在绘画教案中,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八大山人的经典作品,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引导他们在绘画中表达自我。
4. 幼儿园绘画教案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幼儿园绘画教案时,需要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绘画活动,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5. 个人观点与理解- 我认为,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蕴含着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和心灵的抚慰。
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八大山人艺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于幼儿园绘画教案的制定和指导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今后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根据八大山人的画作特点制定更加贴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绘画教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
![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2da082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2.png)
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八大山人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境界高超。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对八大山人的艺术魅力进行探讨。
一、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他创作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中。
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宏大,布局宽广,形式独特。
山石云树的纹理和结构清晰,笔画遒劲有力,同时形成了灵动的节奏感和宛如音乐的意境。
他的花鸟画作品则注重表现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美感,笔触轻盈细腻,造型精细鲜明,灵动自然,栩栩如生,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其次,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
他善于吸取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不拘泥于固定的画法,而是注重自己的摸索与创新。
他的画风不仅有花鸟、山水、草虫等形式内容的不同,而且还有宽阔雄浑、清新俊逸、细腻婉静、深沉僻逸等多个风格的体现,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此外,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精湛继承和创新发展上。
他擅长吸收汉唐以来的诗词、历史典故、佛教经文等艺术素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展现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二、思想境界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来源于其高尚卓越的思想境界。
他思想开阔,见解独特,对世界和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他注重自主精神的培养和自由意志的发挥,强调个性的独立和个体的尊严,不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其次,八大山人对审美精神和人文情怀具有深刻的认识和表达。
他认为艺术是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是表现人类理想、情感和理智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文化中最闪亮的明珠。
最后,八大山人强调了人类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珍视。
他将自然看作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和生命的源泉,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互照应,共同发展。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哲学层面的反思和洞察。
总之,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彼此交织,相得益彰。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高超的思想境界,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留下了同侪难及的精彩艺术瑰宝。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241ee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b.png)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中国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构图,构图是指画面的安排和组合方式。
八大山人是
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具有独特的构图特色,下面我们来探析一下。
1. 动静结合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往往会采用动静结合的构图方式。
画面上的花鸟虽然是静态的,但是画面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是因为八大山人巧妙地利用了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让画
面看起来非常有动感和变化。
2. 以点带面
八大山人的画作中,常常采用以点带面的构图方式。
他会用简洁的点线条勾勒出花鸟
的轮廓和特征,然后再用丰富的色彩填充和描绘细节,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腻的
质感。
3. 空灵寂静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特别注重画面的空灵寂静感。
他善于运用留白和虚实,将画面
中不必要的细节去掉,让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高雅、深邃的美感。
4. 远近呼应
八大山人的画作中,常常采用远近呼应的构图方式。
他会用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线条
贯穿整个画面,同时在画面的前景、中心、背景等不同的位置安排花鸟,形成空间上的远
近层次感和立体感。
5. 情境设定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常常通过情境设定来营造画面的气氛和主题。
他会根据花鸟的
特征和背景来设计画面中的情境,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花鸟与人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特色鲜明,独具品味。
他善于用线条、色彩、空间、情境等元素来表现花鸟的特征和情感,营造出充满生命力和灵动感的画面。
他的画作不仅
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5cf4d2aaaea998fcc220e1e.png)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1、社会历史背景∙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
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
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
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62622ba78762caaedc33d409.png)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摘要:明末清初书画家朱耷一生历经坎坷,性格孤僻倔强。
他常借书、画、诗来宣泄内心世界。
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表现,使他的作品脱尽巢臼,达到了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朱耷艺术绘画风格艺术价值一、朱耷的身世及人生经历人的身世个性因素可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笔墨随心性,一位绘画艺术家一生的作品尽管有多种体貌,但其笔墨个性是少变的。
“金枝玉叶老遗民”—朱耷离奇的身世、孤傲的个性是造就其书画风格的主要因素。
朱聋,号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籍,明太祖十六子宁献王朱权十世孙。
朱耷19岁时明朝灭亡,突遭巨变,他只好弃家避乱山中。
国破家亡,昔日的繁华成为过眼云烟,这残酷的现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然而一切都不是他所能改变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痛苦日益吞噬着他的心灵,唯有装傻扮哑,才能躲过事端,才能有所解脱。
他将佯狂背后隐藏着的生命激情燃烧于笔墨指端。
也唯有将胸中的愤懑宣泄于纸笔之间才能有所解脱,这便是朱耷最难熬也是他创作绘画风格形成的最佳时期。
很多人因处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气节在朱耷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他不改变、不圆滑、不屈服,执着地生活在认定的世界里。
他在题黄公望山水的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马皮树上多。
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于宋山河。
”表现出他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他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活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他更加沉默,多年形成的偏激个性使他肆意地在纸上挥洒一切,此时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日趋成熟,画风怪异不屈。
二、朱耷的绘画风格—墨点无多泪点多,一峰还写宋山河他的绘画,既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
山水画远法五代董源、巨然,宋米芾,元黄公望、倪瓒诸家,近取明董其昌,画面意境荒寂,多取荒寒萧疏之景,残山剩水、枯枝败叶,给人以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之感,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
1.写生册—鸭朱耷的绘画,非常有质感和立体感。
“奇”也是八大山人绘画重要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3c1d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9.png)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八大山人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其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谓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是传统与现代意味的完美整合,正合乎所谓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
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
一个书画家一辈子能有如此多数量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气整、情趣无限,令人感佩不已。
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大高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桃实千秋图水墨纸本立轴 1699年作按风格和署款不同,八大山人的绘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659--1684年为僧号期,1684--1694为八大前期,1695--1705为八大后期,不同时期有明显可辨别的署款。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作品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f60686da6c30c2259019eef.png)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作品作者:温思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0期引言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刃庵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为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三要素来具体分析其花鸟画作品,为研究八大山人及其作品提供新的视角,为以后的画面分析提供新方法。
1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三要素是指“社会矛盾分析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以及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所谓方法论,指的是“设计基本立场、假设及出发点,是人们处理与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可分为具体学科的方法论与哲学方法论”。
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其花鸟画作品的影响马克思提出的从实践出发处理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任何物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次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自人类社会的产生,美术也应运而生,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美术既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同时也是作者抒发内心,反映现实状况的媒介,是特殊的艺术形式。
在八大山人的早期花鸟画中就有所体现。
其祖父、父亲都能诗善画,使其从小受熏陶。
据说其八岁能诗,十一岁能作画,善书法,工篆刻,尤善绘画。
他出生在皇家贵族家庭,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不但有父辈的影响,更有良好的教育。
优越的生活使其可以从小观看大师的作品,并对大量的作品进行临摹,外加生活在宫廷在写生过程中,使其可以近距离去观察各种花、鸟、鱼、重等。
现存的最早的作品有《花果图卷》、《墨花图卷》、《花卉图卷》等,特别是花卉的造型上有陈淳、徐渭的影子,画面中几乎没有自己的特征。
八大山人的花鸟绘画艺术风格、形成过程及对后世影响
![八大山人的花鸟绘画艺术风格、形成过程及对后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9fc2ca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3.png)
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二百家争鸣八大山人的花鸟绘画艺术风格、形成过程及对后世影响焦 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和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每一章作为一个单元,将每章节的知识点提炼成一套试题,让学生进行抢答,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理论结合实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同时以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并最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可以通过假期时间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自身的经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正确性。
教师也可以将社会热点或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建议,让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正误,让学生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对所讲知识的认知度,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师生进行交流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
为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应当强化对学生参与度的重视,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例如,在讲解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分配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并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每一组都需要推荐一名学生通过对小组制作课件的讲解,提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学生要对其他小组的资料搜集情况、课件制作情况与讲解分析情况进行评价。
最后还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交流做出小组任务总结,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
通过小组合作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强化小组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
六、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就应当加强对教学现状的改革,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解决学生学习兴致低下的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对话教学、座谈会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浅谈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浅谈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c765e0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f.png)
浅谈⼋⼤⼭⼈的艺术成就2019-09-07摘要:⼋⼤⼭⼈,出⾝于贵族,由于对明朝覆亡的伤痛,落发为僧。
⼋⼤⼭⼈的画常常是将鱼和鸟的眼睛画成“⽩眼向⼈”的样⼦,借此来表达情感。
他的⼭⽔也⼤多是“残羹剩⽔,地⽼天荒”。
⼋⼤⼭⼈的花鸟画技法受到陈淳和徐渭的影响,他画中的花鸟⽯结构奇特、怪诞却⼜有⽓势。
他晚年的作品淳朴⼜明朗秀健别有韵味。
⼋⼤⼭⼈的绘画对后世影响很⼤,他简练的笔墨,不拘成法的构图,⼤胆夸张的造型,使花鸟⽔墨⼤写意继徐渭之后形成⼀个⾼峰。
关键词:⼋⼤⼭⼈;⼈⽣际遇;⽩眼向⼈;笔墨;影响1 ⼋⼤⼭⼈的坎坷⼈⽣经历⼋⼤⼭⼈是明朝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的⽗亲和祖⽗都是当时颇有名⽓的画家,从⼩⽣长在宗室家庭的他,从⼩就受到很好的艺术陶冶,⼜加上他本⾝的聪明,⼋岁能写诗,⼗⼀岁就能画青绿⼭⽔,少时便能够悬腕写⽶家⼩楷。
在明未亡之前,致⼒于儒家经典,与传统⽂⼈⼀样,⼒图⾛上“学⽽优则仕”的道路。
为此,他曾以平民⾝份参加了科举考试,取得秀才资格。
可是正是他科举之路扬帆起航之际,也就是他⼗九岁的时候,明代灭亡的巨⼤历史变⾰给他带来了很⼤灾难,名宗室的⾝份变成了他的⽣存障碍,国破家亡,远⼤前途和理想都会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变⾰中。
作为明朝后裔,他的⼀举⼀动都会受到清朝政府的注意,他的处境有普通⼈没有的艰难,为免遭迫害⼆⼗三岁落发为僧出家做了和尚。
⼋⼤⼭⼈的出家并不像髡残⼀样出于宗教信仰,⽽是时事迫于⽆奈。
虽然他曾⼀度潜⼼钻研佛家经典,并试图通过宗教来摆脱失去国家的痛苦,但内⼼的⽭盾导致他精神崩溃,⼤概在他五⼗四岁时他精神失常,时⽽⼤笑时⽽痛哭不已。
五⼗九岁还俗的他隐居在南昌的⼀些地⽅,以⼋⼤⼭⼈为号,并且以卖画来维持⽣计。
由于他视⾦钱为粪⼟,⼜喜欢喝酒,百姓喜欢他的画,只要设酒招待就可以得到他的现场画作。
有钱⼈拿千⾦来求他画,他看都不看⼀眼,那先显贵的⼈想要他的画,反⽽要向贫苦的道⼠或卖酒等⼈购买。
也就因为这样,⼋⼤⼭⼈的画的价格⼀般都⽐较低,⽣活难免窘迫。
八大山人晚年绘画的意象性
![八大山人晚年绘画的意象性](https://img.taocdn.com/s3/m/30df2e2fcf84b9d529ea7a29.png)
一、八大山人晚年艺术风格概述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艺术家。
他的一生命途多舛,留下了许多著名画作。
八大山人以大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
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他笔下的山石、树木、房屋等,寥寥几笔,看似不以为然,实际上展现高矮远近、虚实疏密、浓淡干湿的每一笔无出法度,意境亦全在法度之中。
比起山水画,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更具个人风格,最明显的特征是“少”,着重塑造动物的情绪、表情,并将其转到人格化的模式上,以人与动物的对话取代了花鸟的美丽和动物的自我娱嬉,开创了花鸟拟人化的艺术先河。
八大山人与许多画家程式化的审美思维不同,他的绘画以一种非理性的奇特方式创作,多选用圆浑、曲折的线条表达他对外在事物敏锐的观察,以表现自己敏感的内心。
他的绘画中独一无二的形象,无论在法度上还是造型、取势上,均为展现意象服务,寥寥数笔简到最简,却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使客观物象的动感和空灵跃然纸上,呈现“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境。
这是八大山人情感与内心需求的必然结果,是其凄凉身世、冷落情怀的表现。
八大山人将思想感情与绘画技法高度契合,达到无法而法的境地,使艺术创造进入一个理想的自由王国。
二、八大山人晚年作品意象性的思想根源八大山人的晚年艺术是他晚年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其艺术思想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此中影响最大的是禅宗思想、遗民情绪和道家思想。
八大山人晚年虽已不在佛门,但禅宗思想早已在他的生命里根深蒂固。
佛禅的色空思想、无住的精神、“不语禅”都在八大山人的诗书画中体现着。
可以说禅宗思想是八大山人的绘画思想重要的基础。
八大山人艺术的“真”便是“不语禅”的体现。
正如石涛在评八大山人的画时说,画出世界之“幻影”,体现了八大山人对道禅哲学的色空思想、无住观念、视天地万物如幻象的思虑。
八大山人晚年在绘画上倡导“省”,作品简到极致,并精心创造了一个静谧悠邃的美好世界,这是其晚年艺术的妙处,也是禅宗“空”的思想的体现。
【创意版】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创意版】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942c5f34431b90d6d85c73e.png)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国破家亡的经历造就了他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其不同的艺术风格,现在就和我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你能喜欢。
八大山人生平介绍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号雪个、个山驴、人屋等。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
约生于明嘉宗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由于受到祖父和父亲的熏陶和感染,小时便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八岁能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
约十七岁为诸生,明亡时年十九岁,后从事书画创作,以明朝遗民终老于清朝统治之下。
八大山人的绘画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又吸收了黄公望的潇散和倪云林的幽寂。
在花鸟画上,他继承和开展了林良、沈周、徐渭、陈淳的技法,以简单的构图,刚健柔软的笔法,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此来倾诉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寄托亡国的哀痛。
明清鼎革之际,分封在各地的明朝宗室后裔无不改姓更名,遁迹隐身以保全性命,出家做和尚、道士,或者寄身于佛寺道观来躲避满族政权的追踪迫害,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选择。
对于身世扑朔迷离,经历坎坷曲折的八大山人而言,也无不例外。
顺治五年,窜居江西奉新山中数年之久的八大山人,在眼看明朝覆亡已成定局的绝望之下,无奈削发出家为僧。
不过,即使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尚生活之后,他似乎仍念念不忘自己是“江西弋阳王孙〞的出身,并没有彻底下定决心终老佛门。
所以在妻子俱死之后,当有人以无后乃大不孝的古训劝说开导他时,他又毅然还俗并且到省会南昌。
据史料显示他在50多岁时可能有过一次短暂的再婚,但最终亦无结果。
从锦衣玉食的帝胄之贵,顷刻间一下子沦为无所依靠的流离之身的八大山人,面对国破家亡的刺激,生活落魄的摧残,这种坎坷、多难、颠沛、离奇、抑郁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狂放不羁、冷纵怪异的绘画风格,使的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到达了一种有我之境,简远淡真,禅味盎然。
一简约含蓄简约是八大山人创造的理想,他采用简化、变形、夸张一系列的手法来表现他的对象,他的作品中鱼和鸟的简约形式蕴含着无限的生机。
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艺术特征
![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090aae94a7302768f99394e.png)
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艺术特征八大山人的绘画特点艺术个性八大山人的诗文因其古怪幽涩的格调而充满了神秘性和讽刺性,向来为人所费解。
总的来说,八大57岁以前所有书画作品上的题画诗文,总体特征和倾向是借书画抒发自己的遗民思想、人品气节,往往将禅家遏语和历史典故杂糅在诗文之中,因而诗文隐晦曲涩。
如《传綮写生册》中的《题画湖石》:击碎需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鬼神。
又如52岁作的《梅花图册》中的《题折枝梅》:三十年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抖。
断桥荒藓无人间,颜色于今似杏花。
这首诗,几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诗人的人品和气节。
而八大57岁还俗后,其诗文的风格特点则呈现出以“无惧为胜”,大胆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
这一时期八大有许多真知灼见的诗文涌现,如《书法山水册》的题识之中,就有“画法兼之画法”两节题文,而“书法兼之画法”的明确提出,则是前无古人的。
可以认为八大晚年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后期诗文风格特点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
正如八大在《书法山水册》中一节题识反问:“文章非人间世之书画也耶?”八大晚年诗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建立在其艺术观与人生观相互统一的基础上,这也正是八大晚年诗文的精髓。
艺术特色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
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
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
观八大山人绘画中的“怪诞”与“孤冷”形式
![观八大山人绘画中的“怪诞”与“孤冷”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8b141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7.png)
2021·01中国绘画史源远流长,历代画坛巨匠对后人影响深远。
有人曾说,如果说中国14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倪瓒,16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徐渭,那么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就是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把文人写意花鸟画推向了发展的顶点[1]。
八大山人名朱耷,别号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是明朝皇室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
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潜心书画,艺术成就极高,八大山人是著名的“清初四僧”之一,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作品表现出的氛围宁静、怪诞而孤冷。
八大山人作品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其特别的画风开启了清代“扬州八怪”的先河,近代画坛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等大家也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八大山人的画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代表和高峰。
陈衡恪先生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2]。
八大山人借山水和花鸟抒发故国情思,表现人生苦难的伤痛和悲凉,他的画作中崭露出其独特的智慧和才学。
八大山人经历了明皇室贵族残酷的灭亡,遁迹空山,皈依佛门,他自幼的良好家学和坎坷人生经历,使他在佛学上造诣颇深,成为曹洞宗的传人。
晚年开始对道家、理学乃至道教思想产生兴趣,但佛家思想仍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的艺术中带有浓厚的佛学色彩[3]。
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独具特色,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离不开独特的思想内涵。
八大山人在评价石涛绘画作品时说:“禅有南北宗,画者东西影。
”“画者东西影”也是八大山人在绘画创作中一个贯穿性的论说,他认为绘画中的物象“东西”是“影”,是虚幻而不真实的外在形态,是“幻相”而非“实相”。
八大山人提出世界幻而不实的特点,是让人放弃世界中关于具体“法”的执著,最终达到他所追求的“意义”世界。
关于八大山人深奥的佛学思想与作品的关系,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和内容繁多。
关于佛学的“空念”“不语”“无住”等概念,及生命的价值与超越等哲学问题,在八大山人的绘画中皆有所体现,是品味和解读八大山人绘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探究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与原济(石涛)、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并称清初画坛“四僧”。
八大山人生活在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至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之间,一生深受儒释道多家影响,诗文晦涩奇奥,书法遒健秀润,绘画精妙,尤其擅长花鸟、山水画,生动奇特。
他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合一的传统运用的淋漓尽致,并且将大写意的文人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根据八大山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绘画风格的变化,八大山人花鸟画分为初期的“塑形阶段”、中期的“象征阶段”和晚期的“成熟阶段”三个阶段。
一、“塑形阶段”的花鸟画
八大山人作为明宗室后裔在明亡以前一直居南昌王府,过着虽不奢华、却也安定的王孙生活。
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号传綮,号雪个、忍庵。
康熙十一年(1672年)开始外出云游。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十五岁时又突发狂疾,并把僧袍撕裂焚烧,第二年还俗。
八大山人度过了三十三年的和尚生涯。
其间,可分为二十五年的寺院生活和八年的云游画僧两个阶段。
他的花鸟画在寺院生活和云游画僧两个时期受个人经历、思想影响,从造型、画法到立意、情感,都有所变化,呈现早期花鸟画塑形且追求简化的风格特征。
(一)寺院生活阶段
《传綮写生册》是八大山人存世最早的花鸟画作品集,从中可
以看到八大山人受明代大家的水墨花鸟画传统影响较大,并有很多摹仿的痕迹。
比如“石榴”、“芭蕉”、“牡丹”等册页,用墨类似徐渭的简笔泼墨;“梅花”、“菊花”、“芋头”等画又与陈淳的折枝花卉相仿;“荷花”画法多采用周之冕的勾花点叶体,“松树”又有沈周的勾皴之风。
从整套画册来看,八大还处于花鸟画的探索阶段,在笔墨上尚欠功力,缺乏变化,用线力道不够,从“水仙”、“奇石”页的勾线和皴染,或断裂,或紊乱来看,显得力不从心;造型也不生动,缺乏质感和变化,结构虽简化,却未凸现形态特征,还属于写生的“塑形”阶段。
(二)云游画僧阶段
这一阶段八大山人在下功夫于绘画的同时,由于云游他也逐渐增多了与外界的交往,思想、情绪随着视野的开阔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物象的简化仍然为其主要特点,画面构图呈“开放”性,但笔墨与寺院生活阶段相比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梅花树干枝的勾皴,虚实、飞白和浓淡墨色层次变化丰富。
有自题诗曰:“三十年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斜。
断桥荒藓无人问,颜色于今似杏花。
”此诗犹如自传,描述了自己三十年来遁迹空门,保持气节的生涯,也透出不甘寂寞、意欲出山的心绪。
稍早时间所作的《花卉图》卷,其中也有一题诗:“天下艳花王,图中推贵客。
不遇老花师,安得花顷刻?”透露出渴望被发现而一显才华的意愿,两者思路颇为一致。
二、象征阶段的花鸟画
这一阶段处于清朝历史上的政治宽容期。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以后,采取笼络明朝遗民儒士的政策,纂修《明史》,许多隐居文人纷纷出山,八大山人也借此还俗。
在这一阶段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完成了“从简化到夸张”、“从夸张到变形”的过程,这一阶段所画的禽鸟的眼睛夸张成大而方、瞪而怒的形状,石块的形状上大下小,呈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后期物象甚至扭曲变形,成为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完成了从“塑形”到“象征”的蜕变。
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从简化到夸张”阶段和“从夸张到变形”阶段。
(一)“从简化到夸张”阶段
八大山人花鸟画风格从简化到夸张的阶段,从他五十五岁到五十九岁。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为《古梅图》轴。
整个画面只有一颗枝干巨大却已空心枯萎古梅顽强地长出新枝,稀疏地开放着几多新花;粗壮的根部却不着地,旁边也无石块或草丛点缀,成为露根之树。
画面这棵残败而顽强的古梅树体现了画家的遗民情绪,其表露可谓明显、激烈。
在画法上,“塑形”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梅树造型趋于写实,用笔渐见刚劲挺拔,墨色也具浓淡变化,较好表现出古梅之姿与质,反映了八大山人写实画法这方面的成熟。
八大山人于五十九岁所作的《个山杂画》册则反映了他从“简化到夸张”的转变。
无论是花卉还是禽鸟,在造型上都进行了简略,并且适度夸张,比如灵芝的形象就像舒卷的云、仅露半身的八哥等,所画的兔,形态夸张变形,尤其是眼睛几近方形,这些转变预示着八大山人花鸟造型风格开始蜕变。
(二)“从夸张到变形”阶段
此阶段的作品比较多,画作题材范围也有所拓展,增添了鱼禽动物之类生物,并且大幅立轴增多。
造型在简化的基础上,较多的运用了夸张、变形、扭曲等手法,使整体形象或具体器官(部分)具有象征性的符号。
同时八大山人将这种象征性的符号风格稳定的附着在某种特定的情感上。
三、“成熟阶段”的花鸟画
根据画风的衍变,八大山人晚期花鸟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八大山人花鸟画画风在造型上由“变形到扭曲”,构图上多“开合式”空间结构,笔墨上则融入书法用笔,简朴圆劲。
到晚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四年至四十四年,八大山人花鸟画画风逐渐从“撑肠拄腹”转为“返朴归真”,情绪也日趋平静,澹泊人生,潜心艺术,笔墨成熟、含蓄、老辣。
(一)“从变形到扭曲”阶段
八大山人在这一阶段达到了他的花鸟画创作高峰期,花鸟画的技艺也更加精熟,风格则以《鱼鸭图》卷和《孔雀竹石图》轴为开端继续演进。
这一阶段八大山人所画禽鸟,以鱼、鸭、八哥、鹌鹑居多,其中八哥画得最多。
其中鹌鹑的造型最富特色,大肚、驼背、白眼,犹如老人的扭曲形象,并传达一种难以捉摸的扑朔迷离情态。
其他禽鸟很多扭曲到夸张以至丑化。
树石的形象也很怪奇,整体形象呈圆状卵石,并且上大下小,态势极不稳定。
树木干枯且走势倾斜多折,有时欲倒的树石相互依傍。
在笔墨方面,此阶段用笔已由
方变为圆,较多运用圆浑且古拙的篆书笔法,吸收了草书的自由率意,水墨多水分。
画风恣肆淋漓,浑厚疏松,已形成了八大山人自身的典型面貌。
八大山人六十九岁的精彩作品更多,预示着八大山人晚年的花鸟画将迈入一个新阶段。
《花鸟山水》册中的“雏鸡”页,小鸡那毛绒绒的羽毛,前倾的身姿和胆怯的神情,好像刚从蛋壳里出来,面对陌生的世界,正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走。
又如老人蹒跚行走,仿佛要左倒右倾,尤其在圆圆的眼睛旁,加了三道放射性弧线,更使目光充满著狐疑、惊恐和迷茫。
画家用细笔钩画,淡墨皴染,使身羽极富质感,这在八大山人众多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又如“鹌鹑”页,两鸟高低相对,鼓腹拱背仿佛要争斗一样,笔墨变化更加丰富。
“荷花”页用对角式构图,左上角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渲染出荷叶,荷叶下部双勾出白莲花,从右下角生出两支荷干,又以线勾莲蓬,两者之间用一支倒垂荷叶破了一下。
这样既使干中有叶,叶中有花,黑白灰相间,又打破了对角分割易造成的板滞格局,顿使画面活跃起来。
(二)“返朴归真”阶段
这一阶段为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最后十年。
八大山人进入晚年后心境逐渐平静,这也使他在画艺上精益求精。
八大山人暮年还喜欢作大幅立轴和巨型长卷。
如十三米长的《河上花图》卷,就耗费了四个月时间完成,堪称绝世精品。
八大山人用画卷和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对他一生的境遇和晚年的心态进行了总结。
此图一反
惯常的简化夸张手法,而以繁复写实见胜。
荷花情状千姿百态,荷梗直、弯、斜、卧,荷叶伸、卷、浓、淡,荷花开、合、露、藏,变化多端。
荷花、山石、古木、兰竹相互交叉、穿插、重叠、渗透,使景致流转翻飞,光怪陆离,并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和体积感,令人目不暇接。
运用的笔墨也酣畅浑茂,淋漓奔放,传达出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
其迥异于往常的风格,反映了晚年八大山人返朴归真的新追求。
八大山晚年画了多幅松鹤、桐鹿,展现了返朴归真的童心和延年益寿的愿望。
鹿鹤和松柏的造型虽也有所夸张,但已趋向于写实,动物的表情也不再怪异、冷酷,变得平和、驯顺,流露出自然的本性。
空间结构以开放式为主,少压抑的闭合式,构图呈稳定的三角形或金字塔形。
整体环境多营造出怡情畅神的气氛,这种造型结构也真实传达了八大山人暮年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