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性传播疾病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临床医学概要总学时: 108学时(理论108学时)开课单位:内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妇产科教研室、儿科教研室、五官科教研室。
适用专业:检验技术专业、药学专业三年制大专推荐教材:《临床医学概要》朱明德、石应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参考书: 《内科学》马家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6月,第5版。
《诊断学》邓长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6月,第5版。
《传染病学》刘应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外科学》梁力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6月,第5版。
《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儿科学》汪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眼耳鼻口腔科学》王斌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检验专业、药品营销专业重要课程之一。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等各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所选编的病种以国内常见病为主。
病种的分类均按病原体分类为依据。
教材内的病种有的供课堂讲授,有的在实习中参阅,有的为自学之用。
学生应当在广泛牢固的掌握基础医学及内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内容,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概要学时数为108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常见症状 6 学时第二章体格检查 12 学时第三章问诊 2 学时第四章医学影像学和器械检查自学第五章实验室检查自学第六章传染性疾病 8 学时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4 学时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6 学时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12 学时第十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2 学时第十一章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4 学时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 学时第十三章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病自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4 学时第十五章精神疾病自学第十六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2 学时第十七章老年性疾病总论自学第十八章妇产科疾病 10 学时第十九章儿科疾病 10 学时第二十章运动系统疾病 6 学时第二十一章外科学基础 8 学时第二十二章损伤与战伤自学第二十三章口腔疾病自学第二十四章耳鼻咽喉科疾病 6 学时第二十五章眼科疾病 4 学时第二十六章皮肤疾病自学第二十七章性传播疾病自学第一章常见症状(6学时)教学内容 :发热、头痛、呼吸困难、咳嗽、咯痰与咯血、水肿、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心悸。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2015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 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 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 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 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 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 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 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 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 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 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 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 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 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 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 处置。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 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 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 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 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 国务院制定。
第十一条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 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 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 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 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
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XX省爱国卫生条例》、《XX 省防控病媒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鼠、蚊、蝇、蟑螂等生物。
第三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群众治理与专业治理相结合、集中治理与日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采取消杀病媒生物、治理孳生地与改造环境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领导,将病媒生物防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费投入。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病媒生物孳生、消长规律,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统一的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媒生物及其孳生场所,每年开展春冬季集中灭鼠和夏秋季集中灭蚊蝇活动,把各类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六条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日常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病媒生物防制的技术方案制定、密度监测、科研和防制技术指导培训工作。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信息和有关技术资料应当及时通报同级爱卫办。
第七条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采取统一组织和单位、居民日常防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统一组织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由各级爱卫会组织;单位和居民日常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以自主行为为主。
第二章防制责任第八条防制病媒生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应积极防范和杀灭病媒生物。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
艾滋病性病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护公众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艾滋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本条例所称性病,是指除艾滋病之外的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性传播疾病。
第四条艾滋病、性病防治实行属地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是艾滋病、性病防治的专业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二章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公民加强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农业、民政等部门应当编写、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定期播放或者刊登有关的公益性广告。
第十条教育部门应当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和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纳入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健康教育计划。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和第二十六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A.孵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入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质的运输培养基中冷藏速送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A.细胞圆缩.脱落B.细胞融合C.形成包涵体D.干扰现象E.胞裂解3.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的理化因素是:A.紫外线B.甲醇C.甲醛D.乙醇E.乙醛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5.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生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关于减毒活疫苗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偶尔可能恢复为毒力株而致病B.进入人体偶尔引起并发症C.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D.可能活化其他的潜伏病毒E.偶尔可能引起持续感染7.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8.下述药物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的是:A.干扰素B.抗生素C.聚肌苷酸D.黄连.黄苓E.三氮唑核苷9.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A.需多次注射B.免疫维持时间短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10.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11.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D.中和抗体E.抗毒素二、多项选择题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有:A.CPEB.干扰现象C.红细胞吸附D.细胞培养液浑浊E.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到病毒抗原2.细胞病变包括:A.变圆B.坏死C.溶解D.脱落E.融合3.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A.冷藏.速送B.加入石碳酸防治污染C.60℃加热灭菌D.置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4.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A.金刚烷胺B.阿糖腺苷C.阿糖胞苷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5.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为检测材料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狂犬病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EB病毒6.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三、名词解释1.CPE2.减毒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4.IFN四、简答题1.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2.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3.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C4.A5.D6.C7.E8.B9.E 10.D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D4.BCDE5.AC6.ABCDE三、名词解释1. CPE(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细胞病变效应。
皮肤性病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
我们去了解它,个人觉的对于医生来讲又缺乏一些更深入的内容,比如在讲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时,少了些深入
的分析,或许一些疾病现在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吧,总之,在生活上遇到关于皮肤病的问题时是值得常常来翻阅的
一本书。
因为在浏览器搜索寻麻疹时,看到引用了这本书,就特意来看一下。并且强烈建议法学同学们看一下皮肤附
属器那一章中的斑秃、雄激素脱发两节,然后给zmk、xgj老师下个诊断和治疗。
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
谢
观
看
第五章皮肤性病的其他常用实验室技术
第一节真菌检查
第二节过敏原检测
第三节滤过紫外线检查
第四节光生物学试验
第五节性病检查
第六节蠕形螨、疥螨和阴虱
第七节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八节皮肤镜
学习小结
第六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及治疗
第一节皮肤性病的预防
第二节皮肤性病的内用药物治疗
第三节皮肤性病的外用药物治疗
第四节皮肤性病的物理治疗
第五节手足口病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八章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球菌性皮肤病
第二节杆菌性皮肤病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九章真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头癣
第二节体癣和股癣
第三节手癣和足癣
第四节甲真菌病
第五节癣菌疹
第六节花斑糠疹
第七节马拉色菌毛囊炎
第八节念珠菌病
第九节孢子丝菌病
第十章动物性皮肤病
第一节疥疮
第二节隐翅虫皮炎
第五节皮肤性病的外科治疗
第六节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八章细菌性皮肤
病
第七章病毒性皮肤
病
第九章真菌性皮肤
《护士条例》全文
《护士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及其所在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护士是指经国家批准的教育机构培养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并经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的执业资格证书,从事护理活动的专业人员。
第四条护理活动是指在医师指导下或按照医嘱,对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过程中的患者或其他需要护理服务的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生活照料、基础护理、特殊护理、急救等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护理事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护理事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护理事业的具体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国家支持和保障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保障护士的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护理事业。
第七条护士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尊重患者或其他需要护理服务的人员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第九条国家实行护士执业注册制度。
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执业注册,并按期更新注册信息。
未经执业注册或者超出注册范围从事护理活动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条国家实行护士职称评审制度。
对符合条件的护士按照规定授予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职称,并进行定期考核。
职称评审应当以实践能力为主要依据,注重考核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业绩。
第二章护理活动(一)以患者或其他需要护理服务的人员的健康和利益为首要考虑;(三)根据患者或其他需要护理服务的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个体化、全程化、连续性的护理;(四)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五)尊重患者或其他需要护理服务的人员的意愿和选择,保护其隐私和保密性;(七)与医师、药师、技师等其他医疗卫生人员协作,形成有效的医疗团队,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皮肤科 部分总结
第二十六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西医治疗西医病名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脓疱疮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寻常型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中医病名热疮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寻常疣属“疣目”文献“千日疮”“枯筋箭”属文献“疣目”黄水疮属文献“脓窝疮”“滴脓疮”特征表现簇集性小疱,愈后易复发(皮肤黏膜交界处)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神经痛独立疣状赘生物,坚硬粗糙好发面部、手部,针头状至黄豆大小扁平丘疹多见足底、手掌、跖间,表面粗糙角化、圆形半球状丘疹,局部挤压痛皮损:脓疱、脓痂。
脓疱壁紧张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皮损:脓疱、脓痂。
脓疱半月形坠积状病因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 嗜神经DNA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嗜神经DNA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DNA病毒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临床表现初起红斑,继则红斑上出现簇集性小丘疱或水疱,有紧张及烧灼感,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发病前皮肤常有过敏感,皮肤灼热刺痛。
皮损为神经分布不规则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性丘疱疹,不超过正中线好发于手、足背、足趾、甲缘;初起针尖丘疹,逐渐增大为乳头状角质隆起,呈半球形或多角形,触之坚硬,表面粗糙,色灰黄、灰褐或呈肤色。
特殊类型:①丝状疣②指状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一种米粒大至豌豆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具有光泽,色浅褐或肤色,边界清楚,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多发于足底受压部,初起为细小发亮丘疹,后渐角化、不平,呈灰褐、灰黄、或污褐色,圆形,边缘清楚,周围稍高增厚的角质环,用刀将角质削去,中央露出丝状疏松的角质软芯,继续削,可见黑色小点,常有痛感好发于暴露部位,初发红色斑点或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脓包。
脓疱壁紧张易破,周围绕以红晕。
破溃后为红色糜烂面,干燥层状蜡样黄色厚痂。
邻近疱疹可因搔抓四周扩散,融合,自觉瘙痒常继发于痱子、汗腺炎、虫咬。
好发于颜面、躯干、四肢暴露部。
初期散在水疱,迅速增大,壁薄而紧张,周围红晕不显著,疱内脓液因重力沉积于下方,呈半月形坠积状;有时大疱中央治愈,边缘四周扩散,称环状脓疱疮1.皮肤疱疹 1.不完全型或顿挫型带状疱疹2.口腔疱疹 2.大疱型带状疱疹3.生殖器疱疹 3.出血性带状疱疹4.眼疱疹 4.坏疽型带状疱疹5.新生儿原发性单纯疱疹 5.泛发型带状疱疹6.全身播散性单纯疱疹 6.眼带状疱疹7.疱疹性瘭疽7.内脏带状疱疹辅检细胞学检查疱疹刮片聚合酶链反应检查PCR:皮损PCR(+)WBC增多,N增多,血沉加快,抗链“O”增高,脓液培养病毒培养与接种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测定抗体检测诊断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口腔、鼻孔、生殖器,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破后糜烂、渗出、结痂,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以皮疹为簇集性、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不超过正中线及神经痛为特点,病程2~3周,愈后极少复发好发于手、足;皮损为米粒或黄豆大小,坚硬、粗糙,顶端乳头状角质隆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 疫情控制第五章 医疗救治第六章 监督管理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消毒管理办法(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
消毒管理办法(2016)正文:----------------------------------------------------------------------------------------------------------------------------------------------------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7号公布根据2016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管理也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交通卫生主管机构依照本办法负责本系统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消毒的卫生要求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新版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2-31(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2012年11月23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
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活动。
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研等相关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性病防治公益活动。
【病理学教案】第15章 传染病
第二十六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十五章传染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2. 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
结核
概述、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结核病基本病变
2. 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第二十七次(2学时)一、题目
第十五章传染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类型
2. 熟悉:血源性结核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肺外结核病的常见部位及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
结核
1.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类型
2. 血源性结核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肺外结核病的常见部位及病变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
第二十八次(2学时)一、题目
第十五章传染病、第十六章性传播性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梅毒(后天)的基本病变
2.掌握:艾滋病病变特点
3.了解:梅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
(一) 性传播性疾病
1.艾滋病:病变特点
2.梅毒: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2.肺外器官结核的发生及病变特点
3. 后天性梅毒的分期、病变特点
4. 艾滋病病变特点。
4.《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第九版)教学大纲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3(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教学进度安排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学。
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及胎儿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医学学科。
计划生育学在我国是一门独立的亚学科,主要研究生育的调控,包括生育时期的选择、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控制及非意愿妊娠的预防和处理。
在妇产科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突出重点,结合国内外新动态、新成就、理论你们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做好临床医生、妇产科医生、妇婴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在理论课重点讲授;第二级为熟悉的内容,进行选择性讲授;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主要为学生自学。
强调教师在讲课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及动态,适当进行双语教学。
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可在见习、实习课中补充讲解。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妇产科学是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它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 它基于内、外科学,又是一门非常独立的学科。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二十六章全文
节肢动物
第一节 概述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门类,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是指与医学有关, 通过寄生、骚扰和吸血、螫刺和毒害、致病及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 健康的节肢动物。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活 史、生态、地理分布、与疾病传播的关系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过诱蝇笼诱捕、粘蝇纸粘捕及电子灭蝇灯捕杀等方法消灭成蝇。
第二节 昆虫纲
二、蝇
(四)防制 3.化学防制 用菊酯类杀虫剂滞留喷洒或作为毒饵诱杀。 4.生物防制 通过蝇的天敌杀灭蝇蛹及幼虫。 5.遗传防制 通过射线处理,使雄蝇发生染色体移位,从而导致生育能力减弱。
第二节 昆虫纲
三、蚤
第二节 昆虫纲
一、蚊 第二节 昆虫纲
(一)形态结构
成蚊体型较小,分头、胸、腹三部分, 体表有鳞片,. 体色可呈灰褐色、棕褐色或
黑色。
一、蚊
1.头部 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触角和触须各一对,
在前下方有一前伸的刺吸式口器(亦称喙), 末端有唇瓣一对。 喙能刺入皮肤组织吸取血液。雄蚊不能刺入 皮肤,无法吸血。
第二节 昆虫纲
第二节 昆虫纲
三、蚤 第二节 昆虫纲
(二)生活史 蚤为完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四个阶段。卵呈椭圆形,初产时白色、有光泽,以 后逐渐变为暗黄色。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 5天左右孵出幼虫。幼虫无眼、无足,每个体节上均 有1~2对鬃,幼虫活跃,靠体节鬃毛行动,爬行敏 捷,经2~3周发育,蜕皮两次,变为成熟幼虫。成 熟幼虫吐丝作茧,在茧内第三次蜕皮、化蛹。
蚤(fle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 虫,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
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规章制度
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管理,提高疾病防控水平,保障公众健康,规范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行为,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从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是指对传播疾病的蚊、蝇、蚤、蜱等有害昆虫及其卵、幼虫、成虫等生活史阶段进行综合防治的活动。
第四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应当坚持综合防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力监管的原则,采取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病媒生物控制效果。
第五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科学规范,确保工作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第六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划分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第七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迅速响应重大事件,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八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意识,确保工作质量。
第九条督导部门应当加强对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工作水平。
第十条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数据分析机制,及时掌握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动态变化,有效制定应对措施。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十一条督导部门是指负责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二条督导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部门制度,明确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三条督导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督导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数据分析机制,及时掌握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动态变化,有效制定应对措施。
第十五条督导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第十六条督导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和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情况,留存相关资料,方便追溯和复核。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3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为了加强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制度范本。
1.2 目的本制度范本的目的是规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发布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二、定义和分类2.1 传染病传染病是指通过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影响范围广泛的、对公众健康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三、报告程序3.1 报告对象3.1.1 传染病报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机构等。
3.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政府卫生部门、事故调查与应急处理机构等。
3.2 报告内容3.2.1 传染病报告:疾病名称、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就诊情况等。
3.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类型、发生地点、受影响人数、危害程度等。
3.3 报告方式3.3.1 传染病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电子邮件等。
3.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电话报告、现场报告、书面报告等。
四、处理程序4.1 确认和调查及时对报告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确诊和调查,确定疾病类型、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等。
4.2 制定应对措施根据确认的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包括病例隔离、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接种、疫情通报等措施。
4.3 实施应对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制定的应对措施,包括病例隔离、疫苗接种、病情跟踪等。
4.4 监测和评估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和应对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
4.5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包括疫情通报、应对措施、预防知识等,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五、责任分工5.1 报告责任各报告对象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STD
2.AIDS
3.HIV
填空题
1.目前STD防治的主要病种且发病率居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STD传染源的高危人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3. STD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IDS临床上分为三期,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直接接触传染病不包括:
A.痢疾
B.梅毒
C.艾滋病
D.淋病
E.狂犬病
2.艾滋病传播方式不包括:
A.蚊虫叮咬
B.同性性行为
C.血液和血制品
D.医源性传播
E.胎内感染
3.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处于哪个期
A.局部流行期
B.散发期
C.扩散期
D.停止期
E.泛滥期
4.梅毒的病原体属于
A.细菌B.衣原体C.病毒D.螺旋体E.真菌
5.淋病的病原体属于
A.细菌B.衣原体C.病毒D.螺旋体E.真菌
6.下列哪项是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染源
A.典型病人B.症状不典型的病人C.吸毒者D.供血者E.性乱者
7.下列哪项是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A.吸毒B.日常生活接触C.性行为的直接接触
D.医源性传播E.与病人共同进餐
8.许多性传播疾病可经胎盘.产道等途径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这种传播途径称为:A.血液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E.性接触传播
9.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地区分布的趋势为
A.从沿海地区渐向内地
B.从北方向南方
C.从农村到城市
D.没有地区变化
E.从内地向沿海
多项选择题
1.经典的性病包括:
A.淋病B.艾滋病C.梅毒D.软下疳E.性病淋巴肉芽肿2.性传播疾病的传染源包括
A.性病病人B.病原携带者C.献血者
D.性病病人家属E.吸毒者
3.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之所以能传播性疾病的原因在于
A.生殖器可直接接触病原体
B.性行为的隐蔽性
C.生殖器组织压力增加
D.腺孔开放易于感染
E.以上都不是
4.性传播疾病流行的生物学因素是
A.性解放B.人口流动C.病原体种类繁多
D.吸毒E.人群对其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5.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性传播疾病
A.非淋菌性尿道炎B.尖锐湿疣C.同性恋者
D.供血者E.弓形体病
6.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A.性乱者B.吸毒者C.同性恋者
D.供血者E.高薪者
7.性传播疾病的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由于哪些项所致A.直接接触病人的病变
B.与病人握手
C.与病人共进餐
D.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沁物
E.与病人交谈
8.血液传播性传播疾病的特点是
A.发病快
B.感染后患病率高
C.可跨越病程
D.发生波散必病变
E.全身症状重
9.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A.血液制品及血液
B.美容纹身的针具等
C.同室学习.并肩工作.公用器皿如杯子等
D.拥抱.接吻.握手.触摸
E.胎儿期由孕妇传播
10.目前,艾滋病的防治可通过
A.药物治愈
B.疫苗预防
C.艾滋病健康教育加以预防
D.自身行为控制(如洁身自好,使用避孕套等)加以预防
E.没有预防方法
简答题
1.简述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征。
2.试述预防STD的措施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一组由性接触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接
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变的疾病,还包括生殖器以外皮肤对皮肤,皮肤对黏膜,黏膜对黏膜的直接接触传染,是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2.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siency syndrome,AIDS):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在人的血液中生存并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要攻击目标的病毒;它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RNA病毒。
填空题
1.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
2.性滥人群,吸毒人群,特殊人群,献血者和输血者。
3.性行为传播,非性行为的直接传播接触,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感染,垂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4.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AIDS期。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B 7.C 8.D 9.A
单项选择题
1.ACDE 2.AB.3.ACD 4.CE 5.ABCDE 6.ABCD 7.AD 8.ABCDE 9.ABE 10.CD 问答题
1.简述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1) AIDS疫情仍呈上升趋势;
(2) 流行地区广泛,地区差异大,疫情主要出现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3) 三种传播途经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经;
(4) AIDS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
(5) 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6) 存在AIDS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1.试述预防STD的措施。
1)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积极治疗病人;流行病学治疗和规范化的STD诊疗。
2)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改变不安全性行为,预防和控制经性接触传播STD和AIDS;切断医源感染.经血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防止母婴传播。
3)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接种。
监测:监测点及监测系统的完善,STD监测工作质量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