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福利国_福利多元主义_和_福利市场化_黄黎若莲

合集下载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的实践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的实践

社会福利体制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社会福利体制
早期的社会福利体制主要关注贫 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如济贫 法、社会保险等。
福利国家的兴起
20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福利国家逐渐兴起 ,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投入和 干预不断增加。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 体制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 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传统福利国家面临诸多挑战。第 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应运而生 ,试图在保持社会福利的同时, 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社会福利领域 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福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社 会福利事业的持续发展。
推动全球社会福利治理体系 的完善
积极参与全球社会福利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为 全球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关注全球贫困和不平等问 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种体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团结和经济发展,减少了贫困和不平等 现象。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如何确保混合经济的有效运作、如何应对全球化 带来的挑战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探讨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基础,以及与其他社会福利体制 的比较研究。
在实践中,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面临哪些挑战和困 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02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体制概述
第三条道路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条道路的概念
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介于国家干预 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 ,它试图在国家和市场之间找到一种 平衡,以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 劳动的商品化和非商品化是如何影响到资本主义发展进而产生福利国 家的呢

首先,劳动商品化的境地导致非商品化的工人运动政策.劳动商品
化的直接后果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当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出卖劳动和工
资收维持生活时,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步扩大.由于劳动力商品受供求规
律和劳动力价格受控于劳动者本身之外的强大力量的原因,劳动力的价
重点讲述
• 三、为什么出现福利国家
• 对于福利国家的的产生,艾斯平—安德森教授的论证核心是资本主义 社会政策的非商品化.如何把握作者的论证核心,应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 前商品化开始,了解前商品化到商品化再到非商品化的过程.
•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前商品化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存在商品形式,中世纪的城镇,人们从事生产并
书本简介
• 本书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为一个体制,将福利国家视 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总和,其中涵盖了其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 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国家角色和国家功能的定位、资 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商品化与非商品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社会科层化和 社会整合等诸多因素.该书以非商品化的方法将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分 为三种模式,即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社 会合作——保守主义模式和斯勘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这 三种类型的福利国家各有其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阶级发展的路径依 赖,即归因于三种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第一种类型注重以市场为基本 原则的福利分配,强调资产调查为其基本手段;第二种类型则追求福 利覆盖的面积和范围;第三种主要建立在社会保险基础之上,强调家 庭应该成为福利供给的核心.作者在大量运用基本材料的基础上,试图 对上述三种类型福利国家中的国家、市场与家庭这三个要素的混合程 度的不同作出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三个要素相对比重的差异性 是导致上述三种类型福利国家的差异性的结论.

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一、民生问题的界定对于“民生”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如果对民生的界定过于模糊或者过于宽泛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界定的民生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于庞杂、模糊不清的状况。

相反,如果对于民生的界定过于狭窄的话,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民生政策也不免会出现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形。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同上,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同上,第835页)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

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

这样一来,由于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冲淡人们对于直接、切身、具体、真正的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使民生问题难以同改善民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_福利多元主义_的兴起_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的转变_周缘园

_福利多元主义_的兴起_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的转变_周缘园

2013第6期·总第478期·□周缘园“福利多元主义”的兴起根据T ·H ·马歇尔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福利成为公民的一种权利。

至此,市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结合形成了一国人民的“公民身份”,以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国家”(welfarestate )亦有了其重要的合法性来源。

西方各国的福利政策在二战后受到了欧洲人民的热烈欢迎,它为人类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形态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尤其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福利国家,似乎过早地实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失业率、低贫富差距并存的社会理想,这也是为什么福利国家在建立之初备受关注。

当然,这些都是福利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呈现的特征,以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为背景的经济衰退,使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举步维艰。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注定要给政府带来麻烦和质疑,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甚至对福利国家提供福利的方式给予了严厉而激进的批评。

早在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危机出现之前,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已经开始了对“福利社会”(welfaresociety )的思考和探索(彼得·亚伯拉罕,2010),这也成为福利国家理论范式转变的开始,“福利社会”、“社会投资型国家”和“积极的福利政策”等概念越来越多地被讨论。

学者们开始研究“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周弘,2006),独立于社会经济形态而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化解危机的社会机制。

本文将主要以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为参照,讨论福利理论范式由“福利国家”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转变。

一、福利国家的相关分析1.关于概念和模式的讨论关于福利国家的定义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GostaEsping-Andersen )认为,福利国家的基本定义是公民在必要时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工作,而无须担心会失去工作、收入或一般福利。

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多元主义是继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贝弗里奇范式之后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于80年代新兴的理论范式,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

本文首先从福利国家的历史演进和福利国家批判两个方面回顾福利多元主义兴起的背景,然后主要论述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解释及其未来的实践趋势,最后简要论述了该理论对中国的实践意义。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国家多元部门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研究沿着不同的范式向前推进。

古典自由主义者重视市场的力量,赋予市场交换关系于支配性的地位。

在工业革命时代,社会政策扮演“残补”的角色123。

在自由放任思想主导下,社会政策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方面作用有限。

随着西方国家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国家介入社会问题解决的凯恩斯--贝弗里奇的社会政策范式占据主导地位。

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提供福利的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分依赖政府的福利提供成为一个公认的问题,“政府失灵”和福利国家危机给居于主导地位的凯恩斯--贝弗里奇模式以致命的一击。

福利多元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提出来的,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

它成为8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本文将从福利国家的历史演进、福利国家批判、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解释、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实践趋势及福利多元主义对中国社会政策的意义五个部分来展开对福利多元主义的研究讨论。

①本项研究是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方社会政策最新理论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②彭华民(1957-),女,山西临汾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学。

③黄叶青(1983-),女,湖北松滋人,南开大学政府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保障。

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及未来走向

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及未来走向

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及未来走向*◎黄晨熹【摘要】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快速发展,并引起我国福利制度未来走向之争。

本文试图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未来走向进行讨论。

首先,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福利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塑造我国福利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辨析其在国际社会政策比较中的独特性;其次,总结我国福利体制的特点:社会福利被放在次要地位,福利支出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职业分割;最后,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向作出判断,并对我国是否会走上福利国家道路这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未来我国社会福利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但仍将采用福利多元化的发展策略,而不会走普遍福利式的高支出福利国家之路。

【期刊名称】人文杂志【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8【关键词】关键词福利制度未来走向福利多元化福利国家经过6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取得长足进步。

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社会福利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以民生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各级政府都积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福利项目,于是引发“我国是否会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的学术争论。

①如王建勋:《福利国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南方都市报》,2009年3月23日;岳经纶:《完善的社会政策,关键不在于是否学习福利国家》,《南方都市报》,2009年3月24日;薛涌:《中国是否要以福利国家为样板》,《中国经营报》,2009年4月11日。

本文试图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未来走向进行讨论。

首先,分析塑造我国福利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指出其在国际社会政策比较中的独特性;其次,总结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最后,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向作出判断,并对我国是否会走上福利国家道路这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福利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国现行社会福利是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长期持续塑造的结果,而且这种作用将继续影响我国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讲 福利多元主义PPT课件

第三讲 福利多元主义PPT课件
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2012-4
15
认识误区,将“社会福利社会化”或等同于政府“甩包袱”, 或等同于“社会福利市场化”,或等同于“福利责任的转移”。
(田北海.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
可能排斥一群缺乏家庭供养、经济能力未必是最差但却无力支 付“市场化”价格费用的老人进入老人院的机会(罗观翠; 雷杰.“社
7.吴丽丽,等.“中国社会服务政策与家庭福利国际研讨 会”综述.人口与经济,2008.6
8.徐月宾.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服务发展趋势政府购买服务.民 政论坛,1999.6
9.张秀兰等.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中国社会科学, 2003.6
10.丁华,徐永德.“福利私营化”、“社会福利社会化”: 辨析与反思.江淮论坛,2011.4
基本主张是提倡福利主体与来源的多元化,倡导社会
共同责任本位(天北海,等.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福利多元主义
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
实质是强调社会福利和服务的地方化、社区化及消费 者的参与和选择,具有较强的反科层制和反专业化的 色彩(黄源协. 台湾社区照顾的实施与冲击)
3. 核心概念
“民营化”或“非政府化”(王家峰.福利国家改革:福利多元主义及其
2.译法:法团主义、组合主义、社团主义
3.评价
新自由主义对合作主义和工会作用的否定
中左派力量为合作主义和工会作用的辩护
4.启示
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案例
与中国文化的间的不期然契合(和)
2012-4
12
(五)中国对于福利多元主义的回应
1.积极意义
可资借鉴的模式(彭华民)
当代大学生普遍支持混合型的福利模式(陈磊,等)
22000102-)4
13

福利国家改革福利多元主义及其反思

福利国家改革福利多元主义及其反思

福利国家改革:福利多元主义及其反思王家峰2012-8-3 11:03:24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摘要:福利多元主义是在西方福利国家遭遇危机以后,对传统福利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替代方案。

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危机催生福利多元主义的机理,并对福利多元主义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支柱并不坚实,福利多元主义所提供的政策方案也不能有效解决新的福利供求矛盾。

因此,对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政策而言,要辩证地对待西方福利多元主义的经验。

关键词:福利国家福利多元主义困境福利多元主义兴起于1980年代,是为应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而对传统福利模式的反思,是为解决福利国家的危机而积极寻求的一种替代方案。

它主张超越政府与市场二分的传统思维,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寻找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具有政府与市场所没有的优势,因而可以整合进社会福利体系之中,建构起多元的社会福利框架,以弥补政府与市场各自在福利提供上的不足。

它力图避免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之争,希望在“左”与“右”的争论中寻找一条较为妥协、折衷的政治方案。

然而,应该清醒地看到,福利多元主义的政策方案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和市场以外的其他福利来源,并未有坚实而牢固的基础,社会部门并不能提供充分、稳定和全面的福利,福利多元主义所提出的政策方案也不能有效满足由社会变迁导致的新福利需求。

一、危机与福利多元主义作为“社会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福祉承担法定的因而也是正式和明确的责任的制度表征”(考夫曼,2004:13-14),福利国家的起源要追溯到西方社会市场化、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它是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想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力量的变化和综合作用。

以接近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为特征的福利国家(米什拉,2003:16),创造了战后西方社会的“黄金时代”。

反过来看,创造福利国家辉煌历史的这两项经济上的特征,也充分说明福利国家的成功并不是没有条件的。

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模式一、社会福利及其价值基础──有关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讨论的核心议题社会福利与其价值基础的关系是欧美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争论的核心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福利制度的资源基础、政策设计、组织结构与政策影响,但关于福利制度、政策模式及其文化价值基础的探讨却不多。

这种状况在“福利国家”日趋成熟和社会政策争论日趋“政治化”的背景下发生了根本转变。

随着1970年代“福利国家财政危机”的出现和新右派上台执政,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和社会认知议题受到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些议题也成为福利理论、政策争论的中心,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社会学探讨的主题。

1971年英国著名学者平克的《社会理论与社会政策》一书首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意识形态和规范理论对社会政策的影响[1].1972年,英国的权威性社会政策杂志设置了“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专栏,揭开了社会价值与社会福利关系的大辩论之序幕。

英国的社会政策大师马歇尔率先发表了“福利─资本主义的价值问题”。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变成了“民主─福利─资本主义”,民主、福利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体制的价值基础[2].同年,两位英国著名学者发表了“社会价值、社会阶级与社会政策”一文,从社会价值、阶级冲突与社会秩序的角度,明确地提出了阶级利益冲突和统治阶级价值观念在福利政策形成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角色的观点[3].这些文章和讨论标志着对欧美国家影响深远的“福利的意识形态大战突然爆发”。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及其工具性角色,意识形态、价值冲突与社会福利研究的关系等热点议题,成了社会政策、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知识社会学探讨的理论主题。

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成了最时髦的概念。

社会价值与社会福利的相互关系这一议题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因为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策意义与理论意义。

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涉及诸多本质上充满争议的基本概念,如需要、权利、社区、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4].这些概念既构成福利政策的价值基础,又决定政策目标、资源分配原则、服务对象和组织体系等关键性制度安排和政策模式。

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

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

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的福利改革路径演化。

我们将首先回顾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然后分析这一理论如何随着社会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最终演变为福利治理的理念。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路径演化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当前福利改革的趋势和挑战提供新的视角。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福利多元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其对社会福利来源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理解。

然后,我们将概述福利治理的兴起背景,包括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如何推动福利制度的改革。

我们将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即福利改革如何从福利多元主义向福利治理转变,以及这一转变对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福利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的学术讨论和实践探索,共同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福利多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

当时,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全球经济的衰退,传统的国家福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和社会挑战。

福利多元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主张社会福利的来源和提供方式应该多元化,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

理论框架: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福利提供者、福利接受者和福利传递方式。

福利提供者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市场、社区、家庭和非政府组织等。

福利接受者则是指需要接受社会福利的个人或群体。

福利传递方式则是指如何将社会福利从提供者传递给接受者,包括现金补贴、实物配给、服务提供等多种形式。

实践应用:在福利多元主义的指导下,许多西方国家开始探索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例如,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社区照顾”政策,强调社区和家庭在提供社会福利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则通过“福利改革法案”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私有化,鼓励私人部门参与社会福利的提供。

安德森三种福利体制名词解释

安德森三种福利体制名词解释

安德森三种福利体制名词解释
艾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认为在先进资本主义民主体制的国家群当中,彼此之间对福利的制度安排有着清楚而明显的差异,国家的历史性对福利国家的形成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他利用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这个工具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划分为三种福利国家体制:即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

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可以部分包括英国。

这类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依托家庭调查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带有少量的普遍式福利津贴,再加上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

他们主要奉行自由市场调节理念,反对国家过度干预,把福利对象污蔑为道德堕落者,把国家再分配计划说成是通向集权主义和人类奴役的道路。

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的典型代表是奥地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这类国家以工作和个人贡献为主导,福利制度主要依托于就业和工资收入。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遵循普遍原则,福利制度主要依托普遍式福利津贴和广泛的社会保险计划。

福利多元化的基本含义

福利多元化的基本含义

市场 政府
私营部门(盈利性 机构)
公共部门(政府)
6
福利多元化的类别
• 三分法: • 伊瓦思在借鉴罗斯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利三角理论。他认为
罗斯的三分法,即国家、市场、家庭过于简单,应该将整 体放置在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下,显示三角相对应的组织 和功能,衍生出国家、(市场)经济和家庭。国家代表公 共组织,体现着公平和保障;(市场)经济代表正式组织, 彰显自主选择权;家庭是非正式组织,从微观上代表团结。 他认为福利三角中,社会成员通过互动产生行动。作为行 动者的社会成员在国家、(市场)经济和家庭的互动过程 中提供了多元的社会福利,并且此消彼长。 • 福利三角理论是福利多元化的一种类型,重点在于三者之 间的互动过程。
11
五、福利多元化的趋势
• Gilbert 提出福利多元化两大趋势:地方化 和私营化
• 私营化:通过市场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 的福利转移给私营部门。最常见的做法是 政府通过契约向私营机构或志愿部门购买 服务。比如:日本的银发产业。
• 地方化:中央政府将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 府,由地方自行制定政策进行管理。
14
15
• 3.商业部门。比如有的私营企业参与到社区青少年教育、 儿童托管、老年人照顾等项目中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 服务。
• 4.非正式部门。亲属、朋友、邻里的互帮互助,比如在残 疾人、老年人方面的帮助。
13
六、福利多元化的反思
• 1.福利多元化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换。 社会总福利是否增多?
• 而后罗斯对福利多元化进行了更详尽的阐述,社会总福利 用公式表示:TWS=H+M+S。其中TWS是社会总福利,H 代表家庭提供,M代表市场提供,S代表国家提供。他认 为各自单方面的提供福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只 有多元的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最优的组合。罗斯的理论成 为后来许多学者分析的框架。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是一种重视经济福利拓展和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多元福利的发展纳入经济发展的框架,将不同类型的福利拓展到更广阔的行业和地区,以满足更多的群体的需求。

福利多元主义不仅仅是将各种福利服务纳入经济发展框架,还将社会福利政策融入其中,以促进更多类型的福利拓展。

首先,福利多元主义注重从社会和经济多元性出发,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

它重视尊重国际人权、尊重社会多元性以及尊重差异性,提倡不同文化和性别的平等,努力消除社会歧视,以及让少数群体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

其次,福利多元主义重视经济福利的公平性,强调改善福利分配结构,提高福利服务的公平性,以及提高社会福利的公平性。

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经济福利的分配应该是通过公平的规则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政治力量或社会地位来实现的。

最后,福利多元主义注重确保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它重视解决社会福利服务的投入和供给问题,以及服务质量保障和改善服务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以促进更多类型的福利拓展,从而满足更多群体的福利需求。

综上所述,福利多元主义是一种以社会和经济多元性为基础,以促
进各种福利拓展为目标的经济理论,它旨在改善社会福利的公平性,消除歧视,满足群体福利需求,以及确保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福利多元主义的实施必将带来更加公平、多元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多元主义是继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贝弗里奇范式之后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于80年代新兴的理论范式,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

本文首先从福利国家的历史演进和福利国家批判两个方面回顾福利多元主义兴起的背景,然后主要论述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解释及其未来的实践趋势,最后简要论述了该理论对中国的实践意义。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国家多元部门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研究沿着不同的范式向前推进。

古典自由主义者重视市场的力量,赋予市场交换关系于支配性的地位。

在工业革命时代,社会政策扮演“残补”的角色123。

在自由放任思想主导下,社会政策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方面作用有限。

随着西方国家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国家介入社会问题解决的凯恩斯--贝弗里奇的社会政策范式占据主导地位。

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提供福利的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分依赖政府的福利提供成为一个公认的问题,“政府失灵”和福利国家危机给居于主导地位的凯恩斯--贝弗里奇模式以致命的一击。

福利多元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提出来的,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

它成为8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本文将从福利国家的历史演进、福利国家批判、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解释、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实践趋势及福利多元主义对中国社会政策的意义五个部分来展开对福利多元主义的研究讨论。

①本项研究是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方社会政策最新理论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②彭华民(1957-),女,山西临汾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学。

③黄叶青(1983-),女,湖北松滋人,南开大学政府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社会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思想

会发展 水平 、 社会价值观 念等的影响。以 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历 史发展 为脉络 , 从性 别视 角, 梳理 并 总结党在新 民 主主义革命 时期 、 社会 主义建设 时期、 社会 变革及转轨 时期 和改革 开放新 时期等 不 同阶段 妇女福 利的基 本理念 、
内容及特点 , 具 有重要 的理论 和实践价值 。 关键词 : 中国共 产党; 妇女福利/ 保障; 思想 ; 男女 平等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6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8 3 8 ( 2 0 1 7 ) 0 2— 0 0 0 1 — 0 8
保工 人 因失 业 、 伤残 、 老年 、 残疾、 女 工 怀 孕 和 生
育 以及 工人死 后 所 遗寡 妇 和 孤 儿 的抚 恤 ; 二是 保 险应该 包括 一切 雇 佣 劳 动者 及 其 家 属 ; 三 是 雇 主
民生 问题 也 一 直 受 管 理 者 的 关 注 。无 论 是 北 洋 军 阀政 府还 是 国 民党政 府 , 都 把 社 会福 利 当作 政 府 的职 责 之 一 。传 统 文 化 的“ 民胞 物 与 ” 观 念 与
作者简介 : 黄桂霞( 1 9 7 6 一) , 女, 中华全 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 博士 , 主要从事妇 女就业 与福利 、 性别平等研究 。

1・
山东女 子学院学报 ・ 2 0 1 7年第 2期
限制 资本 主义 剥 削 、 维 护 工 人 阶 级 的基 本 福 利 。 提 出工人 保 险应 该是 国家 保 险 的形 式 , 一 是应 确
就 是用来 满 足 共 同需 要 的部 分 , 如学校 、 保 健 设
施等 , 以及 为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的 人 设 立 的基 金 , 如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课件第一二章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课件第一二章
1. 封建主义:市场不重要 2. 合作主义:利用保护其他市场 3. 国家主义:社会权利为中心
第二章 社会政策中的非商品化
三、自由主义对商品化和福利国家 P45(第二节)
1. 一般观点 P46
2.
劳动力解放
3.
一般假设:市场有利于
4.
低保精算
自立者、勤奋者保护
5.
两个观点
社会主义论表
2. 具体方法:
二、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1. 福利国家与民主制度 P15 2. 福利国家定义及其标准(三个) P20—22 3. 将福利支出作为焦点是错误的,那样我们必
须假定全部支出是均衡分配的 P20 4. 福利国家与分层化体系—社会结构矫正机制
P25 (第三章)
二、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5. 三个世界的成因(第8节) P32
济贫法--〉家计调查
权力与给付关联
第二章 社会政策中的非商品化
四、社会主义对非商品化和福利国家 P48(第三节) 1. 最重的非商品化程度,但实际是一个混合的,
加速商品化东西 P50 2. 两个改变 P51 普救制 低水平
外延基本生活要求 提高给付水平
五、现实世界中的福利国家和非商品化 (第四节)
穆怀中教授第一章三种福利国家政治经济学一三个世界划分标准及其内在逻辑层次与现在国内三类型的联系和区别划分标准按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大小分p30内在层次p30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与国内三类型的联系和区别二本书的意义和价值福利国家与民主制度p15福利国家定义及其标准三个p2022将福利支出作为焦点是错误的那样我们必须假定全部支出是均衡分配的p20福利国家与分层化体系社会结构矫正机制p25第三章二本书的意义和价值三个世界的成因第8节p32农民阶级社会民主模式中产阶级自由主义模式上层中产阶级合作主义模式保守主义第二章社会政策中的非商品化一社会政策源于人类需求和劳动力商品化过程p38福利国家发展的多样性来源于对非商品化压力的竞争性反应p40引言二保守主义的三种类型对非商品化的态度p42第一节封建主义

福利多元化产生的社会背景24..

福利多元化产生的社会背景24..

3、制度性危机
制度性危机是指国家负担、政府管理、 机构式照顾为主的制度受到了质疑。 福利国家的反对者认为,这种制度缺乏 效率和弹性,只是为专业人员、政府部门、 机构和民意代表服务,而非案主服务。
三、福利国家的历史演进
1、福利国家角色显现
1883 年德国的健康保险,不久大多数西 欧国家纷纷效仿德国,在二战前后建立了健 康、工伤、养老、失业保险等计划。 社会保险的出现将政府推到国家福利的前 沿,私人机构和地方社区的作用被削弱了。
四、福利多元化的提出
国家提供福利的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分依赖政府的福利提 供成为一个公认的问题,“政府失灵”和福利 国家危机给居于主导地位的凯恩斯-贝弗里奇模 式以致命的一击。 福利多元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提出来 的,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 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 社会的产物。它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政 策研究的一个新范式。
福利国家的成熟阶段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经济持续繁荣,人们 注意到了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各个方面,经济 的发展使人们也愿意支持福利计划以改善公 民权利和就业机会。福利国家继续扩张了福 利计划。
4、福利国家角色的收缩
福利国家的紧缩阶段从七十年代中后期开 始。石油危机标志着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已经终结,经济出现滞胀的同时,社会对福利 需求增加,主要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失业问题 严重。 社会和经济上的失败给福利国家带来严重 的政治后果,几乎所有福利国家都成了被批评 的对象。 以英美为代表的收缩派开始放弃了充 分就业的承诺,尽管他们不敢公然放弃普及性 社会服务承诺,但在行动上已明显开始缩小政 府福利开支。
缘起:福利多元化首先源于1978年英国《沃尔芬德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第一,国外学者关于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研究如下: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11)以法国为例,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应向中高龄人员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鼓励他们在退休后应该发挥余热,不要完全依赖国家包干社会福利供应,以此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

英国是福利国家实践的先行者,在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上独树一帜。

当下英国同样面临老龄化社会背景,政府正在寻求缓解财政压力与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间的平衡点。

纵观英国老年人福利服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福利补贴以养老金为主,第二,重视老年人需求、权利及人格,第三,国家卫生服务与养老社会服务相结合,第四,政府责任重新定位,第五,重视发挥社会力量。

美国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起源于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的《美国老年人法案》(Older American Act),该法案奠定了美国卫生健康行政系统,形成了卫生及公共服务部——56个州老龄机构——655个地方老龄机构的服务网络体系。

纽约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提供有初级医疗、急性照顾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家庭护理设施及多功能老人中心,其中家庭护理设施的服务规模小,可为老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贴身服务,而多功能老人中心的服务规模则较高,除常规的餐饮、保健外,可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算得上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晚的国家。

村川浩一等(2004)介绍了日本在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1)护养受托人负责照顾被寄托的老年人,且受托人在照看之前要进行福利教育;2)可根据老年人自身需要,申请入住养老机构,机构性质有半公半私及完全私营。

第二,国外学者关于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研究如下:中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起步较晚,且深受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在阅读文献时,笔者发现最早进行中国社会福利研究的是西方学者。

在农村福利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多。

“福利国家”坎坷路

“福利国家”坎坷路

“福利国家”坎坷路
王海良
【期刊名称】《上海改革》
【年(卷),期】2000(000)007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王海良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亚太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4
【相关文献】
1.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探索新福利制度 [J], 李宏
2.国家福利与福利国家——美、瑞、法老年人福利比较与借鉴 [J], 匡亚林
3.国家严控"信托"背景下房企融资坎坷路——以泰禾集团为例 [J], 张玉缺
4.福利国家认识与辨析:兼论中国福利国家建设的选择 [J], 郝晓娟
5.福利国家和国家福利——兼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政府责任主体 [J], 周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视上述趋势 我有几点感受 第 一 福利多元化发展到市场化和私营 化的地步 已经纠正了以前盲目崇拜 政府力量的弊端 走出一条符合实际 和尊重社会价值观的发展道路
第二 过分肯定市场能量 本身也 是一种迷信 慢慢地 市场化变成泛市 场主义 与以前迷信 福利国 同样 是走进误区
第三 政府 民间与理论界没有充 分了解市场化和私营化的危险和代价 现在 越来越多人发现国家福利功能 后撤往往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 比如 贫穷问题恶化 边缘群体的生存 条件受到威胁 竞争失利者生活困苦 难免感到愤慨和失望 容易作出反社 会行为 危及社会安定
第四 政府没有认清本身的责任 为了尽快把负担放开 倾向把社会责 任外移 对民间团体能力估计也过分 乐观
其实 民间社会 包括家庭 社区 和社会团体 面对的压力很大 可是 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 一个 具体的例子是就业 现代人失业的风 险是越来越高 一旦丧失工作 家庭很 快就会陷入困境 到现为止 世界大部 分的国家仍然找不到出路 同样 人口 老龄化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加上 家庭功能弱化 现在人们需要的不是 更少而是更多的社会支援
62 中国改革 2000 年第 10 期
于是 大家都意识到政府不是万能 迷 信全包型的保障制度实在是一个误区
八十年代后期 经济全球化的步 代加快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白热化 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公有部门的改革 方向是缩小政府的规模 节省公共预 算 尤其是尽量控制社会开支 在公共 部门的运作引入商业化的营运方法 提升前者的效率 上述的方向可以称 为 市场化 踏进九十年代 市场化 可以说已经演变为一股大潮 冲击遍 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转 型经济 包括前苏联 东欧 甚至中国 承受的压力尤其显著
最后 我相信在应该重新思考政 府和公民社会的福利责任 透过广泛 的讨论和详细的论证 理清哪些是政 府职能 什么属于个人家庭义务 哪些 工作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 只有这样做 才可以确保社会不同部 门各司其职 协调合作 人的需要和尊 严受到应有的重视
63
接受政府资助 政府拨款占他们收入 之百分八十以上 从理论角度来看 香 港的福利模式很难归类 既不属单纯 的 剩余式 亦不是 制度型 较为 适当的叫法应该是 混合模式 因为 参与的部门遍及全社会 政府 志愿机 构 家庭 慈善社团和市场经营者都各 司其职 互相配合 当中 政府扮演了 政策制定 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角 色 同时 由于民间机构对政府资助的 依赖越来越重 除了部分有独立经济 来源的福利组织 大部分已经变为听 命于政府的 非政府机构 可以说 香 港的社会福利基本是由政府主导
70 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世界经济 发展放缓 西方社会亦发现 福利国 的制度不如期望中的完美 政府对国 民作出生活承诺的代价不轻 针对 福利国 制度的批评此起彼落 出现 所谓 福利国 危机这个说法 综合 各方面的意见 福利国 的弊端可以 归纳为几方面
一是政府办的服务素质欠佳 效 率低落 太官僚化 二是国民习惯依 赖福利金和政府服务 工作意欲弱 化 自力更新精神从而受损 三是削 弱了家庭和社区的责任 四是政客 压力团体和官僚为了讨好选民 不断 扩张福利和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终 于做造成政府功能超负荷 五是政府 负担过重 触发财务危机 公营部门 规模过大 浪费社会资源 不利于经 济发展 亦减低了竞争能力
自然 我们最关心的是在福利领 域发生的事 很多国家的福利制度随 经济 人口 社会变化加剧 加上经济 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击 分别采取了 相应对策
西方福利国家普遍采纳的应变措 施有几方面 严格控制社会福利膨胀 把受助标准定得更严 援助水平冻结 或封顶 撤销一些服务 鼓励供应机构 竞争 把部分公营服务外判或交给民 间社团甚至市场承办 广泛推行服务 收费等等 当然 在发达国家之中会有 做法与侧重点的差异 比如在劳工和 劳工福利问题方面 社会民主型 国 家 如瑞典 倾向尽量保持高就业和在 维持现有公共福利的基础上控制社会 开支 自由主义福利型 国家 如英 国 美国 采取了开放劳动市场 降低 工资和劳动成本以及福利市场化 私 营化策略 保守共责体系 国家 如 德国 选择的是容忍在夕阳行业中的 高失业 给予失业者经济补偿和加强 再培训工作
值得补充的是 福利国 危机背 后的因素 工业社会进入后现代时 期 社会 人口 经济 政治环境起 了重要变化 包括人口老化 离婚率
文 / 黄黎若莲
上升 家庭核心化 失业问题严重 经 济竞争激烈 政府威信下降等等 过度 慷慨的福利制度恐怕难以持续 普遍 提出的问题是 社会福利究竟是谁的 责任? 公办福利是否唯一的选择? 什么 类型的福利制度最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当然 基于大家的信念不同 每个社会 的文化 环境 条件和政治情况不一 样 所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主流 的看法是福利不一定要由国家包揽 民间社会也应该参与 福利产品的供 应可以来自四方面 国家 家庭 商营 部门和志愿机构 而且来源是越多越 好 这种模式学术界概括为 福利多元 主义 亦称为混合福利经济 在肯定 福利多元论的同时 大家亦重新发现 一个事实 民间社会 尤其是家庭与社 区 从来都是提供个人福利的主体 而 且他们的角色是不能被其他部门 比 如政府服务完全替代 至此 大家发现 以前迷信 福利国 相信政府万能 实 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同一时间 社会主义国家推行 了比西方福利国家更彻底的社会革命 社会主义相信人人平等 按需分配 公 财共享和社会公平 由于推崇公有制 取消了市场 实行计划经济 以党和国 家的力量规管政治 经济和社会领域 在民生方面 实行了保证就业 福利与 工作制度相结合 国家或集体提供文
化教育设施和生活资料平均供应等手 段 造成一个史无前例由国家 集体 包揽人民需要的局面 这种福利制度 给予人民很大的安全感 分配方面亦 比市场经济更为分平 虽然社会主义 国家没有使用 福利国家 来形容他 们的福利制度 实际上 他们走的全 民福利型模式更为彻底
在香港 我们的福利制度没有走 福利国 路 在基本服务方面 政府 提供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象征式收 费 全民性的公办医疗 和为百分之五 十的市民提供了公屋 包括出租公房 和优惠价居住 不过 在经济援助方 面只提供一种比较吝啬的社会援助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 在服务提供环 节 政府更加依赖志愿机构 大概超过 一半以上的服务都是由社会机构办理 需要补充的是 民间团体绝大部分都
在内地 近年由职业单位提供的 福利有缩减的现象 城镇社会保障已 经放弃过去由单位独力承担的做法 变成由企业和工人一同供款 在社会 福利和救济的范围 社会化 或 私 营化 的倾向亦十分明显 主要表征是 国家办的服务增长放缓 九十年代初 民政部门开办的服务已经被社会办或 社区办的设施所超越 无论在单位数 量 收容人口或服务支出方面 现在 私人或市场经营的社会服务已经冒出 头来 在一些地区 如广州 上海 的 发展更为蓬勃 在这种背景下 政府部 门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即鼓
定政府 市场 中介和家庭的各自 职能 人的需要和尊严才能受到应 有的重视
福利市场化
二次大战之后 社会福利在大多 数国家都有长足发展 不过 发展的趋 势和福利的模式并不是垂直和单一的 可以说是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本文的 目的是重新探索一些主流的社会福利 理念以及福利发展路径的选择和背境 从而以历史的视角反思当今我们面对 的困扰和可能走近的误区
上述的教训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 国家 一种由国家 包 的福利制度 必然造成所有人极度依赖国家 国家 集体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 在经济不 发达 物质短缺的大前提下 充其量只 能提供低层次的生存条件 而且 公有 制的生产和分配方式较难调动人的积 极性 结果是国民经济缺乏活力 发展 落后 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近年 香港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 亦渐渐朝向市场化 私营化 政府为了 节省开支 开始把部分服务外判 鼓励 成本回收或用者自付 对志愿机构的 拨款方法变相削减 再者 因为担心综 合社会援助金上升速度太快和市民养 成依赖政府的习惯 把部分受助家庭 三口和四口家庭 的援助金额降低 要求有工作能力的人接受培训和做义 务工作 在其他社会服务领域 市场化 的做法也趋於明显 比如 公屋政策的 基本原则是鼓励家庭置业 以至近年 来出租公房的数量下降 最近 政府还 计划把公屋管理私营化 此外 医疗融 资也要进行改革 改变政府单方面负 担的局面 措施包括要市民缴纳医疗 储蓄金 购买医疗保险或增加医疗收 费 在高等教育环节 考虑分科收费 有市场价值的学科政府可能减少补贴 修念这些课程的学生要付较高学费
在西方 政府为国民提供基本生 活需要和负责生存风险最终保证的做 法称为 福利国 模式 这是相对于早 期强调个人与市场为满足生活需要的 主要渠道 慈善团体作为补充来源 政 府只作低度介入的 剩余福利模式 而 言的 福利国 亦有人称为 制度型 福利 具体的做法是政府把大量公众 资源用于社会建设 为国民提供高水 平和全民性的服务 以行政干预调整 市场分配不公 抗衡因市场运作失调 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后果是公平 有效 和人人受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了作 为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纠正和补充的作 用 使后者变得更人性化和更具合法 性 避免了资本主义跨台的危机 可以 说是用怀柔手段巩固与强化了资本主 义 使其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竞赛中 取得优势
借 鉴 与 参 考
传统的社会福利方式是以家庭 福利制度为主 二次大战后 西方 国家相继建立起 福利国 它有效
福利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巩固 强化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
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福利国 的
利多元主义 弊端日渐显露 过分依靠政府的万
能不啻一个美丽的误会 与此同时 混合福利经济 福
利多元主义出现 过分依靠市场是

否也将成为一个误区?因此 重新界
励非盈利性 民办非企业单位多办社 会服务 长远而言 甚至设想把服务推 行的工作交给第三部门 此外 在医 疗 教育和住房制度改革方面 同样倾 向扩大收费空间 节省政府开支 以前 内地居民享受的社会福利权利慢慢弱 化 导致个人负担日重 很多人享受不 到保障 展望将来 市场化和私营化的 步伐可能比现在更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