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在我国性病管理中,性病包含有5中,其中常见的如梅毒、淋病、以及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而对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却不是很常见,很多的医院及医生还是用非淋这种不规范的名称来指代,但其实在我国规定的性病及传染病防治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已作为乙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并作为性病进行防治。

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形势

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为常见,在很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下降,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数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约1.3亿例,在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病之一。

随着近几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全世界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防控越来越重视,但在我国,由于一些医疗机构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的病例漏报错报,病例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疾病状况,对疫情的估计也会严重不足,造成了防控和治疗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性病还是以梅毒为主,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从检测点数据看,已经超过了淋病,成为占比第二的性病了。在一般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有着很高的发病率。

二、沙眼衣原体简介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它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与细菌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该病原体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有细胞膜,其结构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非常相似。

根据侵袭力和引起疾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沙眼生物型,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根据主要外膜蛋白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19个血清型,沙眼生物型可分为A~K,Ba、Da、Ia 、Ja,LGV可分为L1-L3, L2a。A,B,Ba和C型最常见引起沙眼,D~K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L1, L2, L3型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发现:1907年,捷克哈伯斯忒特和普罗瓦采克在沙眼病人刮片发现胞内包涵体;分离:1956年,汤飞凡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60周年);特征:专性的细胞内

寄生的原核生物,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原体和始体)。

沙眼衣原体对热敏感在56℃中5~10分钟即可灭活,在干燥的脸盆上仅半小时失去活性,对冷及冷冻干燥有一定耐受性,在-60℃感染活性可保持5年,液氮内可保存10年以上,冰冻干燥保存30年以上仍可复苏,0.1%甲醛液、0.5%石碳酸可将衣原体在短期内杀死,75%乙醇杀灭力很强,半分钟即有效,对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均敏感。

沙眼衣原体的生活周期:Ⅰ,EB与上皮细胞黏附并内吞,Ⅱ,细菌分化,EB转变成RB,Ⅲ,包涵体变性,吸收营养,细菌繁殖,Ⅳ,包涵体变大,RB转变成EB,Ⅳ,细胞溶解,包涵

体挤出,细菌释放。

三、传播途径方式

通过性行为进行水平传播,分娩时通过产道对新生儿进行垂直传播,生殖道分泌物直接接触

接种至眼部,导致包涵体结膜炎,也可上行感染,如未经治疗,男性患者可发展为附睾炎等,女性患者可导致上生殖道感染(PID)。

潜伏期1~3周,一次性行为,男性对女性的传播率为57%-70%,女性对男性的传播率为28%-68%。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的机率为50%,大多数病例眼结膜炎,肺炎(10%-20%)。

四、临床表现

男性:70%无症状,主要临床症状: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直肠炎,眼结膜炎,关节炎(Reiter综合征),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影响生殖健康。

典型表现:尿道刺痒、尿痛及尿道灼热感,疼痛较淋病轻,尿道口轻度红肿,有少量稀薄浆液性或浆液脓性分泌物;

女性:50%无症状,主要临床症状: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PID,子宫内膜炎,卵巢炎,直肠炎,眼结膜炎,导致异位妊娠,输卵管不育。

典型表现:阴道分泌物稀薄至脓性,正常至增多,有气味,宫颈充血,水肿,脆性增加,宫颈管口粘液脓性分泌物,特征性的肥大性滤泡状外观。

新生儿:结膜炎,生后5-12日,轻者无症状,有症状的新生儿表现为轻重不等的化脓性结膜炎,出现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睑结膜弥漫性红肿,球结膜炎症性乳头状增生,日久可致瘢痕、微血管翳;肺炎,常在3-16周龄发生。表现为鼻塞、流涕、呼吸急促,特征性的(间隔时间短、断续性)咳嗽、常不发热。体检发现呼吸急促、可闻及湿罗音。

五、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应对和挑战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特点是:目前已处于高流行状态,但大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有着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殖系统有着很大的损害,但诊断还较多的依赖实验室检测。

但在我国,目前也还没有开展衣原体筛查,一是因为普遍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其二是缺乏简单、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美国CDC推荐16-25岁的年轻女性每年进行沙眼衣原体的筛查,2003年,英国卫生部启动的沙眼衣原体的筛查项目。

我国在这方面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以应对沙眼衣原体的疫情蔓延,2008年全国的性病监测哨点增加了沙眼衣原体,2015年发表了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治共识,2016年11月29日发行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

目前面对的现状是,我国报告的发病率欧美等国家的1/10,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是严重的,但不管是哪个部门还是防治人员,对疾病的重视和认识程度还有着严重的不足,也缺乏良好可行的筛查策略。

目前只能做到的是,提倡行为的改变,如减少或杜绝非婚性行为,推迟首次性交年龄,减少性伴的数目,慎重选择性伴,使用安全套等;如果有非婚性行为或其他不安全的性行为,或者有可以的尿道症状、白带异常,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做相关的检查,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发生合并症和后遗症。

女性衣原体感染是什么

女性衣原体感染是什么 衣原体感染逐步被大多数女朋友所重视,因为它是一种易感染、难根治、易反复、难察觉的妇科疾病,很多人在初期都对它不了解,也导致对其造成了忽视,那什么是衣原体感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女性衣原体感染比男性感染引起的症侯要多,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宫颈,由此垂直感染给新生儿,以至发生盆腔炎等,其后遗症多导致不孕症。女性感染衣原体不限于尿道,可累及整个泌尿生殖器官,此类感染常因缺乏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忽视了治疗,造成传染源而扩散,形成危害。 衣原体感染缺乏自觉症状,则局部病象便成为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现为阴道有脓样分泌物,亦可为粘液或浆液性。分泌物量较多(为中等量),稍有臭味。阴道粘膜为正常颜色,但常伴有宫颈糜烂。 衣原体感染有以下类型: 1、衣原体性宫颈炎:当伴发宫颈炎时、宫颈发红,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增加、阴道内糜烂扩大,易于出血等症状。镜检下阴道分泌物的所谓“阴道清洁度”多为III度以上。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而磷状上皮细胞常不被侵犯,故阴道,宫颈局部没有改变。 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不时出血及小腹部疼痛等一般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多因其性伴患有尿道炎而来院就诊。 2、衣原体性输卵管炎:本症多由宫颈炎并发引起。用腹腔镜直接从输卵管抽吸物标本中,约30%以上检测出衣原体,病情经过多数较轻、下腹部可有轻微疼痛,一般体温不高,但血沉稍快。由于这种非典型经过,使病人拖延就医,往往引起子宫附件损害,形成输卵管炎的后遗症,其最主要表现是输卵管性不孕症。 3、盆腔炎:不是固定疾患的用语,凡在盆腔内感染症,如宫内感染,输卵管炎等附件炎症波及盆腔腹膜特定的部位感染均可称之为盆腔炎,由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主要是由宫颈炎上行感染所致。其主要表现是急腹症型。 衣原体感染后可以通过口服中药妇炎丸消炎杀菌治疗,若不及时治疗,它会有导致宫外孕、流产、不孕、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等可能性出现。其杀菌力很强,可以在3个月杀死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有些病人除不孕外,可无任何症状。也可通过产道传染,引起婴儿眼结膜炎、鼻炎、中耳炎、肺炎及阴道炎等。 很多朋友对于衣原体感染有着明显的误区,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症状就不用治疗,其实这种不闻不问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夫妻中若有一人怀疑感染了支原体、衣原体,双方应同进到检查和治疗,而不是以没有明显症状为由不去就医。否则,一方治疗痊愈后,因夫妻双方的交叉感染,病症也还会复发。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在我国性病管理中,性病包含有5中,其中常见的如梅毒、淋病、以及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而对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却不是很常见,很多的医院及医生还是用非淋这种不规范的名称来指代,但其实在我国规定的性病及传染病防治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已作为乙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并作为性病进行防治。 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形势 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为常见,在很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下降,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数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约1.3亿例,在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病之一。 随着近几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全世界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防控越来越重视,但在我国,由于一些医疗机构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的病例漏报错报,病例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疾病状况,对疫情的估计也会严重不足,造成了防控和治疗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性病还是以梅毒为主,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从检测点数据看,已经超过了淋病,成为占比第二的性病了。在一般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有着很高的发病率。 二、沙眼衣原体简介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它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与细菌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该病原体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有细胞膜,其结构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非常相似。

根据侵袭力和引起疾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沙眼生物型,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根据主要外膜蛋白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19个血清型,沙眼生物型可分为A~K,Ba、Da、Ia 、Ja,LGV可分为L1-L3, L2a。A,B,Ba和C型最常见引起沙眼,D~K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L1, L2, L3型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发现:1907年,捷克哈伯斯忒特和普罗瓦采克在沙眼病人刮片发现胞内包涵体;分离:1956年,汤飞凡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60周年);特征:专性的细胞内 寄生的原核生物,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原体和始体)。 沙眼衣原体对热敏感在56℃中5~10分钟即可灭活,在干燥的脸盆上仅半小时失去活性,对冷及冷冻干燥有一定耐受性,在-60℃感染活性可保持5年,液氮内可保存10年以上,冰冻干燥保存30年以上仍可复苏,0.1%甲醛液、0.5%石碳酸可将衣原体在短期内杀死,75%乙醇杀灭力很强,半分钟即有效,对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均敏感。 沙眼衣原体的生活周期:Ⅰ,EB与上皮细胞黏附并内吞,Ⅱ,细菌分化,EB转变成RB,Ⅲ,包涵体变性,吸收营养,细菌繁殖,Ⅳ,包涵体变大,RB转变成EB,Ⅳ,细胞溶解,包涵 体挤出,细菌释放。 三、传播途径方式 通过性行为进行水平传播,分娩时通过产道对新生儿进行垂直传播,生殖道分泌物直接接触 接种至眼部,导致包涵体结膜炎,也可上行感染,如未经治疗,男性患者可发展为附睾炎等,女性患者可导致上生殖道感染(PID)。 潜伏期1~3周,一次性行为,男性对女性的传播率为57%-70%,女性对男性的传播率为28%-68%。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的机率为50%,大多数病例眼结膜炎,肺炎(10%-20%)。

女性衣原体感染的症状

女性衣原体感染的症状 女性衣原体感染的症状。衣原体感染能够引起许多疾患,可是很多女性对于衣原体感染的症状不是很清楚,今天主要介绍女性衣原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帮助大家加强对衣原体感染的认识。 1、女性衣原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宫颈,由此可垂直感染给新生儿,引起婴儿眼结膜炎、鼻炎、中耳炎、肺炎及阴道炎等,不及时治疗也可导致不孕症。 2、可出现无症状感染(缺乏症状反应),即缺乏自觉症状,临床表现为阴道有脓样分泌物,亦可为粘液或浆液性。分泌物量较多(为中等量),稍有臭味。阴道粘膜为正常颜色,但常伴有宫颈糜烂,所以一旦确诊后就不要忽视,要积极治疗。 3、女性感染衣原体不限于尿道,可累及整个泌尿生殖器官,此类感染常因缺乏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忽视了治疗,造成传染源而扩散,形成危害。 4、衣原体性宫颈炎:宫颈炎是女性感染衣原体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之一,当伴发宫颈炎时、患者常常出现宫颈发红,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增加、阴道内糜烂扩大,易于出血等症状。镜检下阴道分泌物的“阴道清洁度”多为III度以上。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而磷状上皮细胞常不被侵犯,故阴道,宫颈局部没有改变。 5、衣原体性输卵管炎:衣原体性输卵管炎多由宫颈炎并发引起,用腹腔镜直接从输卵管抽吸物标本中,约30%以上可检测出衣原体,病情多数较轻、下腹部可有轻微疼痛,一般体温不高,但血沉稍快。由于这种非典型症状,使病人拖延就医,往往引起子宫附件损害,形成输卵管炎的后遗症,其最主要表现是输卵管性不孕症。 6、部分患者可导致宫外孕、流产、不孕、死胎及新生儿死亡,但也有些病人除不孕外,可无任何症状。 衣原体感染是一种细菌感染,是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染病,但如果进行早期治疗,是可以通过服用中药妇炎丸之类的药物治愈的。但如果放任不管则情况就会出现恶化。该药杀菌力很强,可以在3个月杀死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抗增生、抗纤维化且不会有抗药性和耐药性的问题。 女性衣原体感染的症状。关于衣原体感染,很多人都会感觉很陌生,正是由于大家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才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及时预防,衣原体是介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可引起男女泌尿生殖系的感染,尤其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感染。发现衣原体感染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沙眼衣原体阳性的症状

沙眼衣原体阳性的症状 沙眼衣原体CT是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其内部存在着RNA 核糖核酸和DNA核糖核酸,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妇女宫颈炎、输卵管炎、不/育及盆腔炎,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亦有密切关系。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以免疫荧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也就是荧光定量PCR技术,标本采集用阴道窥器暴露子宫颈口后,用无菌棉拭子插入患者的子宫颈内口1~2 cm处,轻轻捻转1~2周后,取出含有柱状上皮细胞的棉拭子,放入无菌管中。经48-96小时,若是阳性提示感染。 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是有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有性/病史,有的患者可能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由于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彻底治疗,可使用妇炎丸来进行治疗调理,以免使得新的感染人群不断扩大。无症状的沙眼衣原体CT感染者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有症状的患者或是备孕阶段的女性才是需要治疗的。 有症状的患者多是有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口红肿、尿道口分泌物、白带增多等。沙眼衣原体CT急性感染可导致黏液脓性宫颈炎,急性盆腔炎,还有约80%的女性急性感染者无症状,只是出现高烧或低热症状。远期影响如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为继发于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后的瘢痕所致。此外,沙眼衣原体CT还可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协同诱发宫颈瘤变; 另外,沙眼衣原体可以引起沙眼,若孕产期的母体受到其感染,还会经产道向新生儿传播,使新生儿患有肺炎或结膜炎。妊娠期孕妇自身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最容易引起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复发,导致异位妊娠、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还可能通过母体垂直传播给新生儿,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在沙眼衣原体CT检测中为阳性的孕妇所产下的婴儿,29%-45%会并发结膜炎,45%以上鼻咽部存在感染现象,25%左右的鼻咽部感染患儿会并发衣原体。因此,我们建议衣原体感染患者最好是治愈后再行怀孕的。 治疗上西医多建议患者用的是抗生素治疗,但是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对肝肾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间长还会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对那些抗生素久治不愈的患者,不妨试试中医中药的治疗如妇炎丸,即不像抗生素那样有耐药性,还不会对肝肾有毒副作用,可谓是治疗人型支原体的最佳用药。 温馨提醒:沙眼衣原体CT是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症状迁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由于沙眼衣原体CT 是性/病,大多是通过性/交而传播感染而来,因此,建议夫妻或配偶同时治疗!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014版)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014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的指导和安排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供皮肤科医师、妇产科医师、泌尿科医师、预防医学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性病临床诊疗实践及预防控制工作中参考。现将4种性传播疾病的诊疗指南公布如下。参加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千秋、王宝玺、尹跃平、冯文莉、田洪青、刘巧、刘全忠、齐淑贞、孙令、李文竹、李东宁、李珊山、苏晓红、何成雄、张建中、杨帆、杨斌、杨森、杨立刚、周平玉、陈祥生、郑和义、郑和平、段逸群、骆丹、涂亚庭、徐金华、梁国钧、龚向东、蒋娟、蒋法兴、韩建德、程浩、赖维。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genital chlamydial infections)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可累及眼、生殖道、直肠等多个脏器,也可导致母婴传播。因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意义。 一、诊断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新生儿感染者的母亲有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史。 2.临床表现:(1)男性特有的表现:①尿道炎:潜伏期l~3周。表现为尿道不适、尿痛或有尿道分泌物。尿痛症状比较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轻微刺痛和痒感,尿道分泌物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较稀薄,量较少;②附睾炎:如未治疗或治疗不当,少数患者可引起附睾炎:表现为单侧附睾肿大、疼痛、水肿、硬结,局部或全身发热,硬结多发生在附睾的曲细精管,可触及痛性的附睾硬结。有时睾丸也可累及,出现睾丸肿大、疼痛及触痛、阴囊水肿等;③前列腺炎:患者既往有衣原体尿道炎的病史或现患衣原体尿道炎。表现为会阴部及其周围轻微疼痛或酸胀感,伴有直肠坠胀感,可伴有排精痛。体检时前列腺呈不对称肿大、变硬或有硬结和压痛。尿中可出现透明丝状物或灰白色块状物;④关节炎(Reiter综合征):为少见的合并症。常在尿道炎出现l~4周后发生。为发生于下肢大关节及骶关节等的非对称性、非侵蚀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则指除上述病变外,还有眼(结膜炎、葡萄膜炎)、皮肤(环状包皮龟头炎、掌跖角化病)、黏膜(上腭、舌及口腔黏膜溃疡)等损害。 (2)女性特有的表现:①宫颈炎:常呈无症状感染,难以确定潜伏期。有症状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异常,非月经期或性交后出血及下腹部不适。体检可发现宫颈充血、水肿、接触性出血(脆性增加)、宫颈管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壁黏膜正常;②尿道炎:可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常同时合并宫颈炎。体检可发现尿道口充血潮红,微肿胀或正常,可有少量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③盆腔炎: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当,部分患者可上行感染而发生盆腔炎。表现为下腹痛、腰痛、性交痛、阴道异常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急性发病时伴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病情较轻时,下腹部轻微疼痛,血沉稍快。体检可发现下腹部压痛、宫颈举痛,可扪及增粗的输卵管或炎性肿块。病程经过通常为慢性迁延性。远期后果包括输卵管性不育、异位妊娠和慢性盆腔痛。 (3)男性和女性共有的表现:①直肠炎:男性多见于同性性行为者。轻者无症状,重者有直肠疼痛、便血、腹泻及黏液性分泌物;②眼结膜炎:出现眼睑肿胀,睑结膜充血及滤泡,可有黏液脓性分泌物。(4)无症状感染:男性尿道、女性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多数为无症状感染。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调查报告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了解兴宁地区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感染的发生率及与其他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妇科普查的方式,随机抽取本地区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12个村的妇女进行妇科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所得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兴宁地区妇女生殖道CT感染率为4.1%。生殖道CT的感染与年龄和职业密切相关,30岁以下的妇女和服务人员的感染率为6.9%和9.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和职业的妇女(P<0.01);生殖道CT感染的妇女其细菌性阴道病、淋病、慢性宫颈炎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生殖道CT感染者(P<0.01)。结论:生殖道CT感染率在低年龄组和特殊职业人群中较高,特别是在患者有淋病、细菌性阴道病、慢性宫颈炎和解脱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更为多见。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原体,欧美国家CT感染率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性已超过淋球菌而成为性传播疾病的首位病原。我国人群中CT感染率也有上升的趋势。CT感染后症状隐匿,不易获得及时诊治,更易传播和蔓延。为了解兴宁地区女性生殖道CT感染的发生率及与其他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我院2005年对本地区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镇12个村的妇女作妇科体检及宫颈分泌物CT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本地区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女673例及乡镇广东省兴宁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12个村的农村妇女1 059例,职业有机关干部、企业工人,教师、酒店旅馆服务人员、农村家庭妇女,年龄22岁~57岁。 1.2 方法由本院妇女保健科以妇科普查的方式组织完成,检查使用本院统一的表格,个人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卫生习惯、孕产史及节育措施;妇科查体和标本采集由妇保科医生完成,妇科疾病的诊断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五版,包括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淋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慢性宫颈炎等。实验室检查由我科完成,阴道清洁度、滴虫的检查应用生理盐水湿片法检查,念珠菌、线索细胞采用革兰染色法检查[1],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检查采用培养法, CT 检测采用Unipath公司的立明衣原体快速诊断试剂盒。 2 结果 2.1 总体普查结果本次普查应查人数为2 454例,实查1 732例,总普查率为70.6%,722例未参加普查的原因为外出、怀孕及月经期。普查的1 732例妇女CT检测呈阳性71例,检出率为4.1%。2.2 普查妇女年龄分组 1 732例普查妇女按年龄30岁以下,31岁~40岁,41岁~50岁,50岁以上分为四组,各年龄组妇女生殖道CT 感染的检出率以30岁以下的妇女最高,感染率为6.9%,其次是31岁~40岁的妇女,感染率为5.2%,明显高于41岁以上组2.9%的感染率(P<0.01),见表1。

沙眼衣原体概述教学内容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 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 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 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约250~450nm。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新霉素对它则无效。常用的消毒剂如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均属性传播疾病范畴,是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性观念的改变,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逐年增多,已成为当前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具体表现为发病率的上升和发病年龄的下降,成为我国仅次于淋病的第二大性传播疾病,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而居性传播疾病首位[1] 。 1衣原体、支原体的生物特性及流行病学 1.1 衣原体 过去曾归属为病毒,直到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才将其称为衣原体,是在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少数致病,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是沙眼衣原体,有资料表明,健康妇女普查发病率1%-2%妇产科门诊就诊者3%^ 9%性病门诊就诊者18%-27%性乱妇女发病率高达33%[2]。 1.2 支原体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能独立生存,不需要寄生于细胞的最小微生物。目前自人体分离出的支原体有20 多种,其中至少 5 种已被证实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分别为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隐匿支原体,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以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最为常见。人型支

原体感染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和输卵管炎,而解脲支原体感染则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目前研究表明,解脲支原体在居民中的携带率为10%- 40%存在无症状携带者[3],其致病性与血清型有关,可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会性感染,且常与其他致病菌共同致病[4] 。 2传播途径的特点 成年患者几乎都是通过性生活接触传播,少数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床单、毛巾、浴盆、公共浴具等间接传播,另外,还有医源性传播,即通过消毒不彻底的检查器械传播,新生儿则可在分娩过程中受感染[5] 。 3临床表现 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有共同特点,即症状轻微,病程迁延,主要临床表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严重者可有输卵管炎及盆腔炎,易引起女性不孕不育及异位妊娠。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可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发热、子宫内膜炎等不良妊娠结局,并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新生儿肺炎、结膜炎、脑炎等围生儿并发症。 3.1 非淋菌性尿道炎 40%- 50%由沙眼衣原体引起,20%- 30%由解脲支原体引起,10%- 20%由阴道滴虫、白色假丝酵母菌、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及类杆菌等微生物引起[6] ,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道口红肿、有白色稀薄液体流出、沿尿道口可有压痛等。 3.2 盆腔炎 多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输卵管炎,亦可有子宫内膜炎,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恶寒高热,下腹部可有压痛、肌紧张,盆腔可触及包

沙眼衣原体概述

概述 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和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 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 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和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

约250~450nm。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对它则无效。常用的如 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主要特性 1. 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2. 含DNA和RNA 以及核糖体; 3. 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4. 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必须在活细胞内生存; 5.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形成包涵体。 6. 对许多抗生素、磺胺药敏感,能抑制生长。生物学特性 (一)与染色 将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的沙眼衣原体高度提纯,于电镜下检查,可见原体呈球形或类球形,胞浆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衣原体与支原体的治疗

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衣原体与支原体的治疗【关键词】女性;泌尿系统;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治疗 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STD),除淋病奈瑟菌外,就属衣原体与支原体感染率高,是1991年我国颁布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八种性病之一[1]。从流行病学调查数字中,衣原体与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已超过淋病,居于首位[2-3]。其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最为多见。CT、UU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原核微生物,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膜,因此,有些抗菌素治疗效果较差。CT、UU感染潜伏期较长,平均为1~3周,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常被忽视,多因合并症来就诊。本文收集87例CT、UU感染者,现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我院妇科门诊随机抽取87例单纯感染CT或UU的患者,这些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宫颈分泌物的病原体检测,确诊为CT、UU的感染,排除了其他致病菌的合并感染。年龄18~45岁:18~22岁占5.8%,23~30岁占68.3%,31~45岁占25.9%。 1.1 感染部位宫颈炎22例,占25.5%,阴道炎17例,占19.5%,尿道炎23例,占26.4%,附件炎11例,占12.6%,盆腔炎9例,占10.3%,子宫内膜炎3例,占3.4%,前庭大腺炎2例,占2.3%。 1.2 检验方法用无菌棉拭子伸入宫颈管内2 cm处,转动后取出拭子,做CT及UU检测,取样后立即送检,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 h。CT用“免疫层析法”检测为阳性;UU用“分离培养”法检测为阳性。 2 治疗 CT或UU感染后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可持续数月,或者性伴方查出感染,或因分泌物异常、排尿痛、腹痛方来医院就诊。部分患者治疗用药不规范致使病情延误,成为慢性感染者和CT或UU携带者。 2.1 衣原体感染治疗CT对四环素类敏感,目前仍是CT感染的首选药物(孕妇禁服),红霉素为次选药物。 2.1.1 盐酸四环素多用于症状轻对该药敏感者米诺环素(minocycline)100 mg,2次/d,连服2周;多西环素(doxycycline)100 mg,2次/d,连服2周。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就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与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 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与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 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与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就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约250~450nm。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就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新霉素对它则无效。常用的消毒剂如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折叠主要特性 1、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2、含DNA与RNA以及核糖体; 3、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与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4、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与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必须在活细胞内生存; 5、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形成包涵体。

沙眼衣原体肺炎

疾病名:沙眼衣原体肺炎 英文名:chlamydia trachomatis pneumonia 缩写: 别名: ICD号:J16.0 分类:呼吸科 概述:沙眼衣原体肺炎(chlamydia trachomatis pneumonia)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沙眼衣原体主要是人类沙眼和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偶可引起新生儿和成人免疫抑制者的肺部感染。 流行病学:本病分布广泛,亚洲、非洲及中南美洲为多发地区。全世界有4亿患者,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为地方流行区。发病率以18~30岁多发。病因:其病源为沙眼衣原体,是我国学者于1995年首次分离培养成功。发病机制:沙眼衣原体包括15个血清型。引起人类沙眼(A、B、Ba和C),性病淋巴肉芽肿(11、12和13),包涵体性结膜炎,生殖道感染(此在发达国家被认为系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以及新生儿肺炎(D-K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男性生殖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非淋球菌尿道炎、附睾炎、Reiter综合征;女性表现为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分娩时胎儿通过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宫颈可感染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极少数情况下,沙眼衣原体也引起免疫缺陷成人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甚至正常成人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沙眼衣原体新生儿肺炎主要见于2~12周新生儿及婴儿,大多数无发热,起始症状通常是鼻炎、伴鼻腔黏液性分泌物和鼻塞。随后发展为断续的咳嗽,呼吸急促,可闻及肺部啰音,可伴有心肌炎和胸腔积液。半数患儿可伴有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成人免疫抑制患者可见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有干咳、发热、肌痛、寒战、咯血和胸痛。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沙眼衣原体概述#精选.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 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 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约250~450nm。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新霉素对它则无效。常用的消毒剂如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折叠主要特性 1. 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2. 含DNA和RNA以及核糖体; 3. 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4. 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必须在活细胞内生存;

沙眼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是一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衣原体在人类中的致病性一直备受关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可累计眼、生殖器和其他脏器,也可导致母婴传播。因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病因 沙眼衣原体在分类学上属于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其宿主仅限于人和鼠。沙眼衣原体有4个生物变型,即鼠和猪变型(不感染人类)、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变型(含L1—L3等3个血清型)和沙眼变型(含 A、B、Ba、C—K等12个血清型)。A、B、Ba和C型最常引起沙眼。D —K主要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除了上述型别外,还鉴定出Ia、Da、L2a、D-、I-等型别。 衣原体革兰染色阴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它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即原体期和网状体期。原体具有传染性,它有一层保护性细胞壁,使其能在细胞外生存。网壮体稍大,代谢活跃,但无细胞壁,仅见于细胞内。在营养适宜的条件下,衣原体在易感细胞中的生存周期需要48—72h。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造成组织损伤,形成瘢痕。 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沙眼衣原体在细胞内复制可造成组织损伤,宿主针对衣原体破坏的宿主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两者的联合效应可导致衣原体感染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二.流行病学 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为罕见。在许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下降,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数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约9200万例。我国报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约有一半有沙眼衣原体引起据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报道,NGU的发病近年来呈较快的增长势头,其报告的发病率从1995年的4.76/10万增长到2002年的20.36/10万,且2002年NGU首次超过淋病,占各种报告性病的首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有所差异,如性病门诊就诊中约为9%(男)—12%(女),卖淫妇女中为20%—60%。 在成人中,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通常是通过性传播。通过手—眼接触,可将生殖道分泌物接种道眼部,导致包涵体结膜炎。 三.临床表现 1.男性感染 1)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是男性尿道常见致病菌。潜伏期 1—3周,临床表现为尿道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并有尿道、 尿道不适等症状。也可无自觉症状而出现脓尿(10—15ml早晨 首次尿离心沉淀物涂片多型核白细胞≥15个/400倍视野),或 尿道拭子涂片有阳性发现(尿道拭子涂片多型核白细胞≥5个/ 油镜视野)。 2)淋病后尿道炎:在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15%—35%合并衣原

沙眼衣原体概述之令狐文艳创作

沙眼衣原体概述 令狐文艳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 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 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

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约250~450nm。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新霉素对它则无效。常用的消毒剂如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折叠主要特性 1. 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2. 含DNA和RNA以及核糖体; 3. 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4. 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必须在活细胞内生存; 5.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形成包涵体。 6. 对许多抗生素、磺胺药敏感,能抑制生长。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将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的沙眼衣原体高度提纯,于

沙眼相关知识

沙眼相关知识 【概述】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对沙眼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行的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白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合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诊断】 典型的沙眼,临床上根据睑结膜有乳头和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结膜瘢痕的出现,较容易诊断。对早期沙眼的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有时只能初步诊断为“疑似沙眼”。根据1979年中华

医学会眼科分会的决定,沙眼诊断依据为:①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③上穹隆部或/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④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在第1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3项中之一者可诊断沙眼。 疑似沙眼者:上穹隆部及眦部结膜充血,有少量乳头(乳头为正常组织)增生或滤泡,并已排除其他结膜炎者。 【治疗措施】 自磺胺及抗生素应用后,沙眼治疗上有了显著进行。实验研究证明,利福平、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磺胺及氯霉素等对沙眼衣原体有抑制作用。 1.局部用药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较好。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10%~30%磺胺醋酰钠和0.25%~0.5%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行间歇疗法即用药3~5日后,停药2~4周,再行用药,效果亦佳,易于坚持,对于大部分结瘢而仍有残余乳头增生“小岛”者,可以硫酸铜笔腐蚀,促进结瘢。 2.全身治疗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制剂等。连续服用7~10天为一疗程,停药1周,可再服用。需2~4个疗程,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沙眼衣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 一、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全球估计新发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约9千万(1995) 美国 CDC 1987 prevalence 78 cases /100,000 1999 404 cases /100,00 2001 604/100,000 m 2447/100,000 f.

感染后: 约70%女性和50%男性为无症状 86%的女性和55%的男性感染者持续感染时间为1年以上。 2. 男性:附睾炎、前列腺炎和不育 近年来研究:

三、沙眼衣原体病原学 2)生活周期:原体和始体1)严格细胞内寄生 生活特性:

3) 抗原结构: LPS:Lipopolysaccarid: genus specific antigen MOMP: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species specific antigen SSA:seropy specific antigen(MOMP) 2、沙眼衣原体分类与致病性 1)衣原体分类

4)发病机理 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进入 四、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实验室诊断技术 检测方法: 直接涂片法 男性:尿道拭子、尿沉渣和EPS等 女性:宫颈拭子

眼结膜感染:刮片或分泌物 肺部感染:咽拭子,支气管肺泡洗液 3,检测方法: 1)直接涂片法(姬姆萨染色): 方法: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包涵体。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姬姆萨染色临床应用: 2,免疫学方法 .1,免疫胶体金快速法: Lipopolysaccharide detection based ClearView Unipath QuickVue Quidel CRT Cambridge University Dr Helen Lee 爱康,开创等方法:拭子+I液-80C10分-冷5分-滴加5滴-15分读结果 结果:阳性:质控窗+,结果窗+阴性:质控窗+,结果窗- 失败:质控窗-,结果窗-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概述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 ovart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 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的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 rachoma)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 GV)。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小约250~450nm。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新霉素对它则无效。常用的消毒剂如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折叠主要特性 1.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2. 含DNA和RNA以及核糖体; 3.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4. 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必须在活细胞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