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合集下载

人工关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措1

人工关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措1

人工关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加强我院前人工关节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遵守有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适应症。

二、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器材,不得通过人工关节植入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

建立人工全髋关节植入假体来源登记制度,并建立档案。

应将用于手术病人的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合格条形码(或者其他)置于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中。

三、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手术必须经2名以上相关专业、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有明确的适应症,无禁忌症。

四、术者应当由本院具有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技术资质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后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与功能康复方案。

五、实施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术前,应当由手术者或者第一助手用患者能理解的方式向其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充分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六、建立健全人工全髋关节植入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七、医院和医师组织开展针对前人工全髋关节植入种类、数量和质
量情况的技术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病人生活质量、术后病人管理、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八、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按规定收费,主动接受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医疗费用的查询和监督。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是为了保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下面是一份关于这些方面的详细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描述,供参考。

1.管理制度1.1.制定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观察和护理等环节,详细规定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1.2.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负责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和权限。

1.3.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2.质量保障措施2.1.确保手术器械和人工关节的质量和安全性,建立完善的采购、验收和存储制度,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2.2.手术人员应遵循相关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

2.3.注重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2.4.建立健全的手术质量评价和追踪体系,对每位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和汇总,持续改进技术和疗效。

2.5.加强术后护理,确保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3.风险评估3.1.制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每一种风险的等级和应对措施。

3.2.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的制定,及时处理风险事件。

3.3.加强与医学装备供应商的合作,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提前预防潜在风险。

4.应急预案4.1.制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处理、医疗资源整合、患者安置等方面。

4.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4.3.加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应急时的顺畅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总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是为了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都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和监测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一、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关节置换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技术,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因此,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术前评估制度:为了确定手术对象是否适合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每位患者都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术前评估结果应被记录在病历中,并由主治医生对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进行评估和制定。

2.手术人员资质管理制度: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手术技术,需要一支具有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手术团队才能保证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制定手术人员资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应选聘拥有相关专业学历和执业证书的医生、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参与手术工作,并记录其相关证件的证明材料。

3.手术器材资质管理制度:手术器材是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特定的手术器材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应建立手术器材的资质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器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4.术后护理管理制度: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应建立术后护理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随访,监测术后治疗效果,以及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二、质量保障措施1.规范的操作程序:在使用关节置换技术进行手术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程序,以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2.培训与考核:对于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应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操作和管理手术的必要技能和知识。

3.定期维护手术器材:手术器材的质量和状态对于手术的成功十分关键。

为确保手术器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应定期进行器材的检查和维护。

4.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三、风险评估关节置换手术虽然较为普遍,但仍然存在风险。

因此,应对关节置换手术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先评估和管理。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一、引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技术,成功率和效果极高,已经成为处理各种骨关节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然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涉及到众多的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以及应急预案,对医院来说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为医院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提供指导和保障。

二、管理制度1.病人管理制度病人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规定病人报到、评估、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流程和规范。

医院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手术难度等因素,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和手术标准,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和病人的安全。

2.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是指对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所需的设备进行规范的管理,要求对手术室及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术前评估管理制度术前评估管理制度是指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术前测评,如血液检查、心电图、X线等各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安排相结合,给出个体化的手术计划,确保手术成功率和病人的安全。

4.医生管理制度医生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对医生进行职业训练和规定资质要求,同时要对医生进行实时监控和考核,确保手术医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手术技艺。

三、质量保障措施1.人员培训医院应在手术前为医生、护士、麻醉师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使其能熟练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各项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

2.手术规范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属于高难度手术,要求医生必须有高超的手术技术和经验。

在进行置换手术前,手术医生需制定手术方案,所有手术流程必须按照规范化流程严格执行,避免操作失误和手术失败的发生,同时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3.材料质量保证手术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术后效果。

医院要严格控制手术材料的质量,选用权威认证的产品品牌,避免出现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从根本上保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质量。

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可编辑).doc

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可编辑).doc

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可编辑)精选资料奉新县人民医院人工关节置换质量保障措施(一)实施手术前功能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评估主要内容是确定患者是否有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明确适应症、是否能够耐受置换手术以及测算确定术中置换关节的角度。

包括四个方面:膝关节及下肢影像学检查:术前膝关节X线片:站立前后位、侧位、髌骨切线位。

站立长腿前后位X线片以确定股骨力学轴线和肢体力学轴线评估胫骨是否有弓状畸形应用模板测量以确定术中外翻截骨角度、骨缺损的大小。

内科合并症的评估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附件)。

Harris评分:总分为分优≥分良分中分差<分(附件)。

估有无手术适应症(附件)。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全髋关节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包括四方面内容: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评估(附件)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术前对患者下肢血管特别是患肢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术前-天停用阿司匹林和抗炎药物化脓性病变必须予以根治如需行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则需在本术前进行应除外髋关节化脓性病变应常规行Trendelenburg征检查了解外展肌力对下肢长度、疤痕及各种畸形予以记录应排除假性髋关节疼痛。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术前已停用皮质激素年以上着宜停止再用停用在-年者应适当补充术后第二天停用停用不足年者应常规应用计划如下:术前天:氢化可的松mg静脉滴入手术日:氢化可的松mg 静脉滴入术中地塞米松-mg静滴术后第天:氢化可的松mg静脉滴入术后第天:维持术前常规口服剂量根据病人精神及体温再静滴氢化可的松-mg。

术前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类风湿人格术前应常规加摄张口位片和颈椎正位片检视C,脊椎有无异常术前应对龋齿、鼻窦炎、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咽炎、足癣等适当治疗。

对合并足部畸形应先矫正在先然后再矫正髋膝关节常规摄髋关节正侧位及患侧股骨全长X线片并行模板测量以了解所需假体的大小及假体放置的位置了解股骨髓腔情况和有无骨缺损术前用Harris评分法有利于评价术后结果(附件)评估有无手术适应症(附件)。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1.建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手术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预先确定手术材料的品牌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采购程序,保证手术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效果的稳定性。

4.建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病历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案、手术过程和术后治疗等内容,为后续的医疗管理和评估提供依据。

5.定期进行手术质量的评估和监测,对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手术质量的情况,为改进和优化手术模式提供依据。

质量保障措施:1.建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前评估制度,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症、手术指征和手术风险评估等内容,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2.严格执行手术准备措施,包括消毒、无菌操作等,保证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3.统一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化,避免操作失误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4.强化团队合作,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的连贯性和安全性。

5.加强对术后护理的管理,包括预防感染、加强康复训练等,确保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1.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和评分系统,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2.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包括意外出血、感染、手术失败等,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4.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治设备和药品,确保在急救需要时能够及时使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总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等都是为了确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的稳定性。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范并发症发生,特规定如下:1.成立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管理小组(附件1)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严格筛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的病例,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决定为病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必须由两位髋关节置换小组副组长审批并签字。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本院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

关节科小组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5.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术前准备(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处理。

7.手术(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为了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用人工髋(全髋、半髋、股骨头表层等)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此技术限定在三级医院实施,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骨科1.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60张以上。

或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者专业学组,床位20张以上;2.具有在本院执业注册的从事关节外科的骨科医师队伍,每年完成各类关节外科的手术量不少于300例。

(三)手术室1.手术室布局符合要求,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

2.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洁净度: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

3.配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器械。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四)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有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人员,具备全身并发症的综合抢救和处理能力。

(五)具备人工关节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设备、设施。

(六)其它设备基本要求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床边X线摄影机。

(七)至少有2名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师(术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参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骨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在本院需要有2年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工作经历(或者是作为第一助手参加手术至少15例以上;再在上级医师任第一助手的台上指导下,作为“术者”实施手术至少15例),获得上级指导医师评价认可后,医院方许可其申请及授权担任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需求。

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用于解决髋关节严重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和疼痛。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下面是对该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1.术前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并发症等进行详细评估,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常规化验、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前准备工作。

3.手术团队:任何一项医疗技术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也不例外。

手术团队包括骨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专业人员,确保手术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4.手术操作规范:制定手术操作规范,详细介绍手术步骤和操作技巧,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术后管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监护,包括疼痛处理、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监测等,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舒适度。

1.设备设施:确保手术所需的设备设施齐全,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安全可靠性。

2.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材料,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3.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手术操作规范:严格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任何可能引起并发症的操作不当。

5.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对手术过程和术后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制度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机制,为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一)实施手术前功能评估(属二次或翻修或高难复杂全髋)1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评估主要内容是确定患者是否有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明确适应症、是否能够耐受置换手术,以及测算确定术中置换关节的角度。

包括四个方面:1.1 膝关节及下肢影像学检查:术前膝关节X线片:站立前后位、侧位、髌骨切线位。

站立长腿前后位X线片以确定股骨力学轴线和肢体力学轴线,评估胫骨是否有弓状畸形,应用模板测量以确定术中外翻截骨角度、骨缺损的大小。

1.2 内科合并症的评估,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附件1)。

1.3 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附件2)。

1.4 估有无手术适应症(附件3)。

2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全髋关节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包括四方面内容:2.1 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评估(附件1),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术前对患者下肢血管,特别是患肢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术前7-10天停用阿司匹林和抗炎药物;化脓性病变必须予以根治;如需行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则需在本术前进行;应除外髋关节化脓性病变;应常规行Trendelenburg征检查了解外展肌力;对下肢长度、疤痕及各种畸形予以记录;应排除假性髋关节疼痛。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术前已停用皮质激素2年以上着,宜停止再用;停用在1-2年者,应适当补充,术后第二天停用;停用不足1年者,应常规应用,计划如下:术前1天:氢化可的松50mg,静脉滴入;手术日:氢化可的松50mg,静脉滴入,术中地塞米松10-15mg静滴,术后第1天: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入;术后第2天:维持术前常规口服剂量,根据病人精神及体温,再静滴氢化可的松25-50mg。

术前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类风湿人格;术前应常规加摄张口位片和颈椎正位片,检视C1,2脊椎有无异常;术前应对龋齿、鼻窦炎、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咽炎、足癣等适当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份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 8 年以上,床位不少于 50 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者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 10 张。

(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 200 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 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 1)有至少 1 间手术室达到 I 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 100 级层流、周边区 1000 级)。

( 2)手术室使用面积 30 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 C 臂 X 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 2)具备 CT、床边 X 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 2 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疗需求。

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简称THA)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髋关节严重损伤或退行性疾病的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进行,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髋关节置换术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手术流程和提升手术质量。

一、术前管理:1. 术前准备:确保手术患者的身体条件和手术前的检查完备,包括骨密度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做心功能评估等。

2. 术前教育:开展患者术前教育,包括手术的风险和效果、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等内容,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配合度。

3. 心理评估:进行患者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术中管理:1. 无菌操作:术中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麻醉师、外科医生、器械人员的手术流程。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2. 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麻醉师应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3. 手术操作:外科医生应严格按照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4. 并发症管理:在术中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管理:1. 术后康复:开展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饮食护理,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3. 伤口护理:对术后伤口进行定期观察和换药,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并发症处理: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及时采取诊断和治疗措施。

四、术后随访和评估:1. 术后随访: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

关节置换质量保障措施

关节置换质量保障措施

关节置换质量保障措施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缓解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然而,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手术前质量保障措施手术前的评估是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相关病史、身体状况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关节置换术。

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可以确定患者手术的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术前准备和手术计划。

1.详细病史及临床评估: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手术前的疾病史、药物过敏及相关手术史等信息,以便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同时还需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疼痛、活动能力、关节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术前病情及手术指征。

2.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关节置换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详细的关节结构信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关节病变及相关解剖结构,为手术的选择和术中操作提供依据。

3.准确的手术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需要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器械的选择、关节假体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案等。

一个准确且详细的手术计划对于手术能够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二、术中质量保障措施关节置换术的术中质量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的选择和病人安全管理等。

1.手术操作规范:手术操作规范是关节置换术术中质量保障的基础。

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术中需要注意维护术野的无菌环境,避免任何的交叉感染机会。

2.手术器械的选择:手术器械的选择是关节置换术术中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手术器械,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进行严格的器械消毒和灭菌工作,杜绝器械感染的可能性。

3.病人安全管理:病人安全管理是关节置换术术中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范并发症发生,特规定如下:1•成立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管理小组(附件1)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严格筛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的病例,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决定为病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必须由两位髋关节置换小组副组长审批并签字。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本院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

关节科小组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5.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术前准备(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处理。

7.手术(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 )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

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 )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8.术后恢复(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9.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选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前 2 小时和术中分别使用头孢类或万古霉素抗生素。

术后病人使用抗生素原则上不超过3天;(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执行,术后6小时开始,在无特殊禁忌症情况下必须常规给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直至出院,严密观察出凝血情况,随时调整用药。

出院后仍嘱其密切观察下应用抗凝药物;(3)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执行;(4)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10.出院标准:(1 )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置换侧髋关节稳定;(4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11.建立严格的髋关节置换购进、出入库、消毒使用登记制度,建立网络登记。

12、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质量保障措施(一)实施手术前功能评估1.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髋关节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包括四方面内容:(1)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评估(附件2),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术前对患者下肢血管,特别是患肢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术前7 —10天停用阿司匹林和抗炎药物;化脓性病变必须予以根治;应除外髋关节化脓性病变;应常规行Trendelenburg征检查了解外展肌力;对下肢长度、疤痕及各种畸形予以记录;应排除假性髋关节疼痛。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术前已停用皮质激素2年以上着,宜停止再用;停用在1—2 年者,应适当补充,术后第二天停用;停用不足1年者,应常规应用。

术前应常规加摄张口位片和颈椎正位片,检视C1,2脊椎有无异常;术前应对龋齿、鼻窦炎、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咽炎、足癣等适当治疗。

对合并足部畸形应先矫正在先,然后再矫正髋关节。

(2 )常规摄髋关节正侧位及患侧股骨全长X线片,并行模板测量以了解所需假体的大小及假体放置的位置,了解股骨髓腔情况和有无骨缺损;(3)术前用Harris评分法有利于评价术后结果(附件3);(4)评估有无手术适应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①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臼、软骨或骨骼均已萎缩、破坏,并有疼痛而影响功能者;以及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者。

②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坏死三、四期,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被破坏者。

③骨性髋关节炎:包括退行性和创伤性髋关节炎。

④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患有不可耐受的髋部疼痛或因强直而活动严重受限,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者;髋关节畸形异常而引起其他关节的并发畸形者。

⑤髋关节强直:完全强直于畸形位的髋关节,未完全骨性强直而有疼⑥髋关节脱位和髋关节畸形。

⑦髋关节成形术失败: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后、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效果不佳者、全髋置换术后。

⑧股骨上段肿瘤。

⑨髋关节感染性病变后畸形:化脓感染2年后,结核愈后4年以上。

(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72小时。

头孢咲辛,成人3g/次,2次/日,溶于生理盐水100ml 中,约10〜15分钟内滴入。

(三)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措施:(1)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舒)术前12 h、术后12h、24h、2 ~ 7d腹壁皮下注射5000IU , 1次/day ;(2)术后当日开始应用下肢气压泵,每天2次,连续7 d ;术后6 h开始踝部运动和主动下肢肌肉收缩练习;术后3d开始下肢CPM机锻炼;术后3d开始行髋关节被主动活动。

第5天开始逐渐站立行走。

(四)手术输血量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仔细认真操作,尽量减少出血,力争不输血或少输血(控制输血量在400毫升以下)。

对于预计出血量较多的病人,如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建议患者术前分次采血400--800毫升,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于患者身体条件欠佳或不愿接受术前采血的,采取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力争降低异体输血量。

(五)术后康复治疗:(1)术后早期康复程序①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 - 20。

,防止搬运时脱位。

②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

③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

④术后48小时拔引流管。

⑤防止深静脉血栓:一般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如果患者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史,要适当延长应用时间。

注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⑥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曲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

术后踝关节主动曲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

(2)第四天-第七天体疗方案①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

②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

③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3)术后一周开始的康复①床上练习,作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

术后7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病人翻身。

吊带辅助练习:通过床架上的滑轮装置,依靠绳索和大腿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作主动辅助屈髋练习、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

患者可以自助髋关节屈伸。

②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

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

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

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

屈髋不能超过90o,要坐较高的椅子。

③如何下地,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3天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练习。

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练习更应根据X线片情况,推迟到术后至少2月。

④如何站立练习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囊和屈髋肌群,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展肌,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⑤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先用习步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

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如此循环。

⑥如何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

(4 )出院后康复锻炼(术后第15天至3个月)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前2周康复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肢的活动及负重能力,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肌力的训练,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患者继续依靠拐杖行走,患肢逐渐从不负重过渡到部分负重。

待患者适宜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最终能脱离拐杖,独立行走。

为防止假体脱出,术后6周内髋关节屈曲<90 °,忌内收及内旋,可在两下肢中问放一软枕,6周内不要交叉双腿,不坐沙发,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

卧床时仍平卧或半卧位,2月内不坐小矮凳,不踮脚拿高处物品,3 个月内避免侧卧。

3周内屈髋<45。

,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90 ° 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低凳。

(六)内科原有疾病治疗对患有内科疾病的病人,先按照附件2进行评估,达不到手术耐受指标者,请相关内科专科会诊转科治疗,待达到手术耐受标准时转回我科手术治疗。

(七)防治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1.辅助检查可选用下列辅助检查:⑴术前进行一次双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以评估血管情况及血栓形成可能性。

⑵术后隔日做一次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以了解深静脉血动情况,及早发现血栓。

2.治疗:确认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急诊请普外血管外科专家会诊,以指导治疗或转科治疗。

(八)为患者提供髋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72小时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髋关节置换术的口头/书面健康教育。

(九)刀口愈合I /甲。

严格术后切口换药,保障术后刀口愈合在I /甲或I /乙。

(十)住院21天内出院。

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及治疗,保证患者住院14天〜21天能够出院。

(十一)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每季度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每月抽查3 —5份归档住院病历,评价单病种质量控制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