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
(1)知觉者因素 知觉者因素包括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 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有 不少实验表明知觉结果受知觉者生理、需要、 动机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例如:-----是这种车突然间增多了吗? -----大班课好还是小班课好? -----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样吗?
实验1: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个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会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
20.7 2 18.6 4 15.0 9 10.7 2
1
有创造 力的
有幽默 感的 自立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斤斤计 较的
目光短 浅的 欺软怕 硬的 优柔寡 断的 自卑的
自立的
见钱眼 开的
依赖性 强的 斤斤计 较的 自卑的
2
善良的
3
娴淑的
4
乐观的
温柔的
5
精干的
文雅的
挥霍的
3.1.2 个性与能力
1、个性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 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 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态度的恒常性
----态度一经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易改变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活动
3. 态度的形成阶段
(1) 模仿与服从 ----出自自愿,不知不觉的开始模仿;
----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
(2) 同化
----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 行为或新的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所要形成的态度 相近。 (3) 内化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
(2)主观因素(知觉主体自身的特点)
A. 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对客观现实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为了
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原因,二者密切相关。 B. 兴 趣
兴趣的不同往往决定着知觉选择性的差异。 一般来说,最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被知觉到,而那些 对于观察者来说无兴趣的事物则往往排除到知觉的背景中。
知觉与行为的关系:人们的行为通常是以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一句话,知觉指导人们的行为.这个世界 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
2、知觉特性:
(1) 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双关图型
(2) 知觉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
(1)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 移 以及兴趣容易变换等。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灵活机智,思维敏锐,擅于交际,适应性 强,活泼好动,情感外露,富于创造精神。但是他们往往粗心 大意,情绪多变,富于幻想,生活散漫,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2) 黏液质又称安静型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 定又难于转移以及善于忍耐等。——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坚定顽 强,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信心足,自制力强,善于克制忍让, 生活有规律,心境平和,但是却沉默少语,不够灵活,固执拘谨, 因循守旧。
努力。
2.2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学习目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个性的 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差异理论, 提高管理水平。
引例:
是走还是留?
May在一个广告公司任业务专员,性格外向, 责任心强,工作半年后她就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 在年初跳槽时节,May应聘到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 做策划文案,虽然级别不如原公司,但大公司的名 头响,并且待遇也不错,于是她便打点行装踏上了 新的征程。如今工作半年了,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这样成天埋头写东西而没有挑战、缺少交际的工作, 这已成为她最大的烦恼。是去还是留,这个问题开 始困扰她。
组织行为学 个体、团队和组织
组织行为学个体、团队和组织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团队和组织是三个核心概念。
1.个体行为:这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单元,指的是特定个体在组织内部的
行为和互动。
个体行为受到个体的人格特征、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
的情绪和动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团队行为:团队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团队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协
作,共同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团队行为包括团队沟通、团队决策、团队
协调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会对组织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
3.组织行为:组织是由多个团队和个体组成的,组织行为指的是组织内部各
个层面上的行为和互动。
组织行为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战略等
方面,这些方面都会对组织的整体表现产生影响。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团队和组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个体是构成团队和组织的基本元素,团队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而组织则是个体和团队发挥作用的大环境。
因此,对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因素,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3. 构成 •对现实态度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4. 性格差异与人力资源配置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第四章 个体行为动力与激励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 本章重点: • 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2. 需要、动机和目标对个体行为积极
性的影响 • 3. 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双
• 3.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行为 • (1) 与员工生产率 • (2) 与员工缺勤率、员工流动率:呈负相关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第三章 •个性差异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 本章重点: 1. 个性及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 2. 能力、气质、性格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2. 组织
• 是由多人以有层次、富有成效的方式 组织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系统。
•多人集合 •有一个共同目标 •分工协作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3. 行为 • 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 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第十一章 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一、组织变革的征兆
•二、变革动力
•外部环境 •内部矛盾
•三、变革阻力
•个人方面 •组织方面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30
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
• 年龄、知识、能力、气质、性格 •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三、领导者权力及运用
• 1. 定义 • 2. 权力的运用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行为概述
(三)个体行为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 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基本特征: (1)目的性。(2)自主性。 (3)社会性。(4)连续性。 (5)持久性。(6)可塑性。
01 02
03 04
(二)人的行为模式
1.S—R模式 2.S—O—R模式
X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懒惰; 2.多数人胸无大志; 3. 目标是相互矛盾; 4.多数人满足基本需要; 5. 少数人能成为管理者。
基于“经济人”假 设的管理和评价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经济人”
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 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 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 人”。
“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 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 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 成总体社会利益。
(三)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事实上,人格和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 物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 响实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改造、变 革的结果。
第一节 “复杂人”假设:
1.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复杂多变。 2.人在组织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4.人能否感到满足,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模式、组织关系、工 作性质、个人能力等。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做出不同 的反应。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和预测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二、个体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心理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个体的态度、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其次,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其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最后,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领导方式。
三、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会对组织的绩效和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主动的个体往往能够带动团队不断进步,提升整体绩效;而消极抱怨的个体可能会破坏团队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个体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例如情绪低落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而积极心态的员工则更容易展现出高效的工作表现。
同时,个体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其心理状态,形成一个循环。
五、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生活经历、组织文化等。
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与行为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外向性的员工更善于与人交往,而开放性的员工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生活经历也会塑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曾遭遇挫折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六、如何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激励团队协作。
其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关怀,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七、结论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和引导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心理与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组织管理和个体发展提供参考。
组织行为学讲义个体行为
第 4 章 知觉、判断与管理4.1 知觉1、知觉的概念:所谓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贮存、翻译从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2、社会知觉与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指的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 对人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感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出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原因与结果关系的知觉。
➢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
3、研究知觉的意义①现象绝对论:它相信人的知觉,就是客观事物最真实的反映。
②典型的社会知觉失真现象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
晕轮效应(以点代面效应):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特征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
近因效应: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并在后来对该类对象的知觉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因果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对人知觉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社会刻板作用):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
4.2 知觉与判断过程4.3 选择阶段1、选择环境中信息的方式及作用✓ 信息的控制性处理 ✓ 信息的自动处理2、影响信息选择的外部因素✓ 强度 ✓ 反差 ✓ 频度 ✓ 新颖性 ✓ 动态✓ 对象的组合3、影响信息选择的内部因素✓ 期望✓ 需要和兴趣 ✓ 经验与知识4、信息选择的管理要点✓ 加强正确舆论的宣传力度 ✓ 强化目标行为意识 ✓ 提高观察的频度 ✓ 避免误导✓ 要寻找与当前所相信的不一致或矛盾的信息4.4 组织阶段1、信息组织的概念及必要性环境刺激因素 人的感觉器官选择判断翻译 组织 决 策 与 行 为精确性判断对选择的反作用判断对感觉的反作用✓ 信息组织的概念:指将许多离散的信息,组合成较高层次、抽象概念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研究员工在组织内部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强调个体、团队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理解组织行为学的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的要素: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学关注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个体行为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机与激励:人的行为通常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获得某种奖励。
了解员工的动机和如何激励他们,可以帮助组织达到更好的绩效。
2. 人格特质与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了解和评估员工的人格特质,有助于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工作和工作环境。
3. 情绪与情感:情绪在工作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
有效管理员工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幸福感。
二、团队的要素:团队协作组织行为学还关注团队如何协作和取得共同目标。
团队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团队动力与激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矛盾会直接影响团队的绩效。
了解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性,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团队决策与沟通:团队决策和沟通是团队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决策和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
3. 领导与权力:领导风格和权力对于团队的发展和绩效也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权力分配方式,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效能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三、组织的要素: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的结构与文化是组织行为学的关键领域,它们对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行为有深远影响。
1.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内部的权力和职责分配,以及信息流动和决策制定的方式。
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和设计方式,可以优化组织的运作和效能。
2.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五章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意义、特征、规律、角色、类型,以及决定个体行为的个性因素、共性因素、职业生涯的设计等内容。
第一节个体行为概述一、个体行为的意义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是组织整体行为的基础,是组织中群体行为的具体体现。
任何组织目标都要通过个体行为去实现,组织行为的效能与价值最终取决于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效能与价值之和。
所以,认识个体行为的规律,加强对个体行为的管理,是组织行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个体行为是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个体行为作为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元素,是由个体行为的结构属性所决定的。
组织行为是由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的整体行为构成的,而群体行为、整体行为又是以个体行为为元素所形成的,是个体行为的有机组合。
(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个体行为作为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对象,是由个体行为的主体属性所决定的。
人是组织管理的主要对象,组织目标要靠人去实现,其他资源的能量要靠人来释放,只有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
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必须以具体的人即个体的人为基本对象,以个体人的行为为管理的基本点。
(三)个体行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个体行为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是由个体行为的功能属性所决定的。
个体是构成群体、整体的基本单位,群体、整体所具有的功能都是在个体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功能的有机组合。
(四)个体行为是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个体行为作为体现组织文化的基本形式,是由个体行为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
组织文化有行为化的、物象化的、符号化的等多种表现形式,而以个体行为为基础的行为化的表现形式是组织文化的主体形态。
二、个体行为的特点(一)个性化——主体特征与组织中的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整体行为相比较,个体行为作为以个体成员为主体的行为必然具有个性化的主体特征。
(二)职业性——角色特征与社会中一般的个体行为相比较,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具有职业性的角色特征。
组织行为学-个体
内向
粘液质
忧郁质
(沉稳型) (压抑型)
多血质
胆汁质
(活泼型) (冲动型)
过敏
外向
故事放送
彼得、杰克、保罗、瓦鞑是四个歌剧迷,这一天晚上,著名的达 丝尼歌剧团来到塔什剧院演出。可是由于路上塞车,等四个人兴 冲冲赶到歌剧院的门口时,歌剧在10分钟前就开演了。为了保证 演出不受干扰,剧院规定,开演10分钟后,停止检票,这就意味 着他们只能等2个小时后开演的下一场。这时候,激动不已的彼 得早就没有耐心向检票员求情了,他向检票员怒吼:“我有票为 什么不让我进,规矩是人制定的,为什么偏偏是10分钟,而不是 11分钟?再说是因为塞车我们才迟到的。你认为塞车是我们的过 错吗?
个性:性格、气质、能力 动机:欲望、兴趣、信念 心态:平衡
(三)心理因素 1.知觉
直接影响行为的是知觉,而非事实本身 事实 —— 知觉 —— 行为 知觉 —— 人对作用于其感官的客观事物
整体属性的主观映象 知觉是感觉的复合,依赖于知识和经验
探讨 1
“主观的镜子” 知觉的特性?
➢ 事实:“是怎样” ➢ 知觉:“觉得怎样” ➢ 事实 ≠ 知觉
消极的特征:懒惰、贪图安逸、粗心大意、因循 守旧、铺张浪费、哗众取宠等
性格态度特征
➢ 对自身的态度
积极的特征:谦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严于律己
消极的特征:骄傲、自卑、自弃、放任自己等
性格理智特征
➢ 积极的特征:求知欲强、好奇、专注、 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思路开阔、接 受事物快、应变能力强、喜欢深思熟虑
美国陆军的价值观
忠 诚:全心全意效忠于美国宪法、美国陆军、你的部队单位和其他战友。
责 任:履行义务和职责。 尊 重:善待他人。 无私奉献:以国家、军队和部下的福祉为己任。 光 荣:实践所有的陆军价值观。 正 直:做合理合法的事情。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
21
2. 态度
1) 定义: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2) 成分:认知、感情、行为 3) 来源:PTAM 4) 重要性:影响(工作)行为
22
2. 态度
5) 类型: a. 工作涉入(job involvement):一个人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 程度
16
5. 个体决策
1) 最优化决策模型 a. 步骤:弄清楚决策需要;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开 发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b. 假设:理性 不存在目标冲突;所有选项已知;偏好明确;偏好稳定;最终 选择效果最佳
2) 满意解决模型:有限理性 有限的标准,有限的备选方案,以熟悉而习惯的方式考察备选方 案;满足于第一个“足够好”的解决办法
3) 能力与工作匹配
4) 能力的测量
3
3. 人格
1) 定义: 奥尔波特:“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 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个体的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他人交往方式的 总和。”
2) 决定因素: a. 遗传:在幼儿中对人类行为和性情的遗传基础进行观察;对刚 出生就分开的同卵双胞胎进行研究;对不同情境和时间 中工作满意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研究
17
5.决策过程的早期隐含选择了 一个偏爱方案,尔后的过程主要是决策证明练习,即通过尔后的 过程是决策者确信他的隐含偏爱方案确实是恰当的选项
4) 直觉模型:感性
超感觉?第六感?与生俱来的个性特质?
a. 定义: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过程。 并不一定脱离理性分析而独自运作,事实上两者相辅相成 b. 何时可能使用直觉决策: 不确定性水平很高;几乎没有先例;难以科学地预测变量;事实 有限;事实不足以明确指明前进道路;分析性资料用途不大;需 要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而每一个方案的评价都不错;时间 有限
组织行为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组织行为学原理。
一、个体行为1. 个体动机个体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实现某种目标或愿望的内部力量。
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类型。
内部动机来自于个人内心深处,如自我实现、成就感等;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界刺激,如奖励、惩罚等。
2. 个体知觉个体知觉是指个人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它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决策。
而这种感知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验、文化背景等。
3. 个体学习个体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反馈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它可以通过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惩罚和消极反馈等方式实现。
二、群体行为1. 群体动态群体动态是指在组织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2.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在组织中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集思广益、多数原则等方式实现。
3. 群体合作群体合作是指在组织中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协调和沟通等方式实现。
三、领导行为1.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处理问题和与下属交往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自由型等多种类型。
2. 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它可以通过激励、赞扬等方式实现。
3. 领导效能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度。
它可以通过有效地激励下属,提高团队凝聚力等方式实现。
四、组织结构1.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组织结构和职位分配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层级结构、职能划分等方式实现。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它可以通过传统、符号和仪式等方式实现。
3.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而进行的改变。
它可以通过管理者的领导、员工的参与等方式实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因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B.否
C.不清楚
•
• 27. 你是否曾经觉得因有人跟着你走而心里不安?
• A.是
B.否
C.不清楚
•
• 28.你是否觉得有人在注意你的言行?
• A.是
B.否
C.不清楚
• 29.当你一个人走夜路时,是否觉得前面 暗藏着危险?
• A.是
B.否
C.偶尔
•
• 30.你对别人自杀有什么想法?
• A可以理解 楚
4、有礼貌,善沟通
12、公正对待同事
5、诚实可信
13、独立工作能力15、领导激励他人
8、有抱负
16、关心组织及其效益
国内学者的研究: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 境下,高绩效的管理究竟需要哪些管理者 胜任力特征?
• 王垒的四因子管理者胜任力特征模型:认 知能力(睿智而有影响力 )、情绪特质 (淡泊、达观 )、社交技能(人际技 巧 )、动机模式/人格特征(勤勉而有个 人魅力 )。管理者的这四个方面均与管理 绩效有关。
好,水龙头是否拧紧等? • A.经常如此 B.从不如此 C.偶尔如此
• 5. 你对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是否满意?
• A.不满意 B.非常满意 C.基本满意
•
• 6. 半夜的时候,你是否经常觉得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事?
• A.经常
B.从来没有 C.极少有这种情况
•
• 7. 你是否经常因梦见什么可怕的事而惊醒?
另外,研究显示在与绩效相关的因素中,认知因素 解释的变异最多,为16.7%,其它三个非认知因素共解 释了变异的32.8%。这说明管理者认知能力的高低对于 解释有效的管理工作仍然适用,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 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划和决策工作,这些都要求管理者 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推理、抽象思维、综合归纳等方 面的能力,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则无法有效完成工 作任务。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差异
意志型: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意志坚定,能自觉支配 自己的行动,做事积极主动并能持久,常有始有终。
⒊独立-顺从说
按照个体思想行为的独立性来划分性格类 型,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 (A.Adler,1870-1937)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 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独立型:独立性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 有个人坚定的信念,能自主解决问题,但常常 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 易盲从、随波逐流,遇到困难或重大事件常惊 惶失措,逃避现实。
D型:为人活泼开朗,积极乐观,感情外向,善于交际,具 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但粗犷豪放,做事缺乏计划性。
E型:勤于思考,感情丰富,情绪较为消极,常常逃避现实, 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遇事常悲观失望,且不善于与 人沟通。
(三)性格与行为
•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贯
穿于人的全部行为之中,既表现出人的态度,
➢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性格构成。 这三个部分分别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着影响。
一、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含义
气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⒈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某些特点与生
俱来,受制于生理因素。 ⒉其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 特点。 ⒊气质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使得每个人增添了独特的 个人色彩。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要在实践中注意 气质与工作的搭配,扬长避短。 ⒋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第三,从生理和心理区分的角度可以把人的能 力划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
第四,按照能力的指向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 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 质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B型人格表现
从来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 业绩 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 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霍兰德职业类型的六边形模型
现实型
研究型
常规型
艺术型
企业型
社会型
类 型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 装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 数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 议员,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 银行出纳员,档案管理员 法官,房地产经纪人, 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主
个性的决定因素
遗传 环境(成长的文化背景、早年的生 活的条件、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 规范等) 情境(不同的情境要求一个人的个 性表现出不同的侧面)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 倾向性 稳定性 整体性 社会性
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简评
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强调家
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 的意义,尤其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 感问题的理论框架。他是第一个强调早 期经验对后期发展意义的心理学家。
简评
局限: 第一,该理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某些方面不具有
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如恋母情结在某些 原始部落中就没有; 第三,没有直接研究儿童,但却建立了 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他也正因为这一 点而备受质疑。
诸葛亮 提出“七观”法,内容涉及:
志、变、识、勇、性、廉、信
这七项考察内容分别为: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2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基础
人的行为模式
刺激 个体心理 特征
对刺激的 个人解释 行为反应
个性的5维度(Big Five)
巴里和芒特(1991) 外倾性 随和性(易相处性) 责任心(谨慎程度) 情绪稳定性 (情绪适应性) 经验的开放性
主要个性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控制点 马基雅维里主义 自尊 自我监控 冒险性 A型人格
A型人格表现
运动、走路、吃饭节奏很快 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 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 无法处理休闲时光 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 己获益多少来衡量的
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
自我同一感
自我同一感(或同一性)是关于自己是 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 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 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 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 感有直接关系
刺激反应机理
刺激
知觉
学习
个性
能力
动机
行为
绩效
评价与奖惩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华莱士)
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结构图
人格 工作 要求 绩效 标准
态度
能力
个体行为
知觉
价值观
组织环境 与政策
个体绩效
个体 有效性
个性行为特征
1、目的性 2、社会性 3、自主性 4、连续性 5、持久性 6、可塑性
能力
含义:ability 是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 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两种含义: 一是指实际能力,即个人已经具备并表现 出来的能力(achievement),是个人先天 遗传基础加上学习的结果; 二是潜在能力,即个人将来可能发展并表 现的能力,又称为“性向”(aptitude)
学习要点:
1、能力、个性、气质与管理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归因理论 4、态度的三要素和改变态度的三个 阶段 5、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我国古代圣智之人的察人之法
孔子 提出对人的行为的七种测试方法:
忠诚、礼仪、能力、智慧、气节、品性和操守
远使之而观其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委之以利而观其守
埃里克森的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自我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本我和超我, 更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强调自我、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 中的作用。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2、同一性渐成说 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 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 8个发展阶段,解决8对矛盾
智商
知识:通过学习、实践等活动所获得的理 论与经验。 技能:在智力、知识的支配和指导下操作、 运用各种物质与信息资源的能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 3、个体实践因素 4、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个 性(personality)
定义: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 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和品质的总和。
1、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结构
人格由本我( id )、自我( ego )、 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经过 五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部分逐渐整合, 成为一体。
心理性欲理论
超我 自我 本我 社会成分 心理成分 生物成分 完美原则 现实原则 快乐原则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 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现实型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研究型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
和理解的活动。
社会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
别人的活动。
传统型偏好规范、有序、
清楚明确的活动。
企业型 偏好能够影响他人
和获得权力的言语活动。
艺术型 偏好需要创造性表达的、
模糊的、无规则可循的活动。
画家,音乐家,作家,室内理素质 力量因素 灵活度因素 其他因素
2、心理素质:指人的心理成熟程度。
情商
自我把握的能力
自我意识 控制情绪 自我激励 对他人的感知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绪 富有同情心 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 领 导/ 可信度(信誉)
●
3、智能:人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认识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