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

合集下载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其音调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根据这四个音调的不同,汉字的发音也会有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音规则,比如轻声变调、连读变调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一、轻声变调

1、轻声前有标调字

轻声前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具体规则如下:

(1)轻声前有一、四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二声。比如“我⼀共去过两次”中,“我”原本

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过”是四声,所以“我”要发二声。“他⼀共⼀个⼀”中,“⼀”是一声,

所以“⼀”要发二声。

(2)轻声前有三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声。比如“我去了⼀趟北京”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了”是三声,所以“我”要发⼀声。“她出了⼀⼀书”中,“⼀”是三声,所以“⼀”要发⼀声。

2、轻声前无标调字

轻声前没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具体规则如下:

(1)轻声前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时,轻声变为⼀声。比如“心情”、“理解”、“学习”、“不⼀⼀”等。这些词汇中的“心”、“理”、“学”、“不”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

的词或短语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2)轻声前只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单音节时,轻声变为⼀声。比如“她⼀便⼀个男⼀的

⼀具”,这句话中,“便”、“八”、“个”、“的”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音节不合并到上一

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二、连读变调

在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连读的时候,会发生变调。具体规则如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

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

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普通话中上声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中上声的变调规律

1.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变阳平(美好、理想)

2.上声在非上声前面时,上声读半上声,调值为21(美丽、陕西)。

3.上声在轻声前有的读为阳平(想起),有的读为半上声(姐姐)。

4.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上声连读时可适当分组,如“二一格”、“一二格”等,再作相应的变读。

普通话考试注意的音变规则

普通话考试注意的音变规则

在声调

一、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类不同的音高变化,简称四声。

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尽管声韵母都相同,如果声调不同,则表示不同的词义。如拼音“zhuzi”,由于声调不同,它可能是“珠子”、“竹子”、“主子”、“柱子”或“铸字”。如果把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分为五度,那么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为:

第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

第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

第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

第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

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变调

1、上声的全调值应当是214(为“全上”)。但只有在读单音节或

者上声音节处于词尾时,我们要把214调值读全。特别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项及第二项测试中强调这一点。如:走,甩,想,大胆,历史,一起,宽广。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除了极少数需要特殊强调的词之外,一般都不读全上,只读半上211。

2、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字之前(阴平、阳平、去声、轻声)

时,只读半上211。如:

好书,火车;祖国,朗读,讨论,感谢,姐姐,脑袋

3、当两个上声字相连时,前一个音节变阳平,后一音节仍读全

上。如:领导,演讲,了解,厂长,处理,尽管

4、当三个上声字相连时,根据意思(即词语结构)变调:

⑴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字调值变为阳平,第

三个字仍读全上,如:

展览/馆,虎骨/酒,管理/组,勇敢/者,手写/体,草稿/纸,水彩/笔, 洗脸/水

⑵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面一个字变半上(211),中间

一个字变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 如:

很/理想,老/保守,纸/雨伞,请/允许,小/拇指,冷/处理,小/海岛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

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

汉语的读音变调规则是汉语语音中声调的变化规律,是汉语音节组成的重要部分。变调规则主要包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

首先,上声的变调。上声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例如,“上海”的读音是shànghaì,“美好”的读音是měi hǎo。此外,上声在上声前也变为半上,例如,“旅馆”的读音是lǚ guǎn,“粉笔”的读音是f ěn bǐ。

其次,去声的变调。去声在非去声前变为半去,即调值由51变为31。例如,“大厦”的读音是dà shà,“明亮”的读音是míng liàng。此外,去声在去声前也变为半去,例如,“历史”的读音是lì shǐ,“胜利”的读音是sh èng lì。

然后,“一”、“不”的变调。“一”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的读音是yī tiān,“一年”的读音是yī nián。而在去声前则变为阳平,例如,“一定”的读音是yī dìng。“不”在非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不错”的读音是bù cuò,“不想”的读音是bù xiǎng。而在去声前则变为去声,例如,“不要”的读音是bù yào。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变调规则是针对连读情况而言的,如果词语单独使用或句子中无其他音节相连则不发生变调。

同时,变调也是口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发生变调。

除了上声、去声和“一”、“不”的变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调规则。例如,“七”、“八”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七朵花”的读音是qī duǒ huā,“八只鸟”的读音是bā zhǐ niǎo。“九”、“十”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半上,例如,“九个苹果”的读音是jiǔ gè píng guǒ,“十个老师”的读音是shí gè l ǎo shī。

普通话中的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
(2)后两个音节为一个词语——第一个上声字变 “半上”,第二个上声字变阳平。
纸雨伞 好领导 厂党委 纸老虎 老首长 古董 很理想 小海岛 鲁厂长 请允许 老
一、上声的变调
4、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上声音节相连的变调: 三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则按语音停顿情况来变调, 有两种变调形式:
(3)如果有三个以上的上声音节相连,也可以按 语音停顿情况来变调。先根据语意切分(两个或 三个音节一组),再按上述规律变调。如: 永远/友好 (阳、上/阳、上) 我/很理解/李导演 (上/半上、阳、上/ 半上、阳、上) 请你/给我/买几两/好酒 (阳、上/阳、 上/半上、阳、上/阳、上)
二、“一”“不”的变调 1、单用或在词语末尾时读本调。 如:一、专一、第一、统一、不、要不 2、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
如:一向、一致、一次、不错、不在、不怕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音节前读去 声(“不”读本调): 如:一家、一早、一年、不久、不同、不凡 4、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如:试一试、读一读、好不好、是不是
一、上声的变调
变调口诀:
上声本调降再扬,单念、词尾曲折长, 上后非上念半上,上上相连前变阳, 上后轻声变两类,多念半上少念阳。
朗读诗歌,注意下划横线的词语的变调。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 土地更加肥沃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

说话时不可能一个个音节按原有的声音发出来,因为在语流中,音节相连时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语音的变化,这就是普通话语音的音变。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节的连音变化和声调的变化。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变调

普通话中的音变涉及声韵调各个方面,其中声调的变化最多。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本调为降升调,曲折变化。在语流中上声会发生两种变化,变读规则如下:

1、在词语末尾和单念时,读本调上声,调值214。如:逃跑推广认可白纸跳舞

2、在上声前变“类阳平”,调值34。即:上声+上声=类阳平+上声友好起码处理赶早捧场洗脸

3、在非上声前变“半上”,调值21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友谊起来处分赶上捧杯洗衣

4、三个上声连读时,根据词语内部结构的不同发生变化。有两种情况:

(1)单双格ABB式:纸老虎(半/阳)(2)双单格AAB式:洗脸水(阳/阳)

(二)“一”的变调

1、在词句末尾和做序数及单念时,读本调阴平。如:唯一第一专一单一

2、在去声前,变读阳平。如:一样一块一面一惯一路一夜

3、在非去声前,变读去声。如:一生一些一起一场一头一波

4、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读轻声。如: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放一放说一说

(三)“不”的变调

1、在非去声前和单念时,读本调去声。如:不屈不通不同不行不久不好不管

2、在去声前,变读阳平。如:不去不会不对不在不信不放不过

3、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读轻声。如:去不去走不走行不行好不好对不对

(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普通话培训之语流音变

普通话培训之语流音变

❖书面语比起口语要正规、理性、 整齐、文雅,更符合生活中的正 规、公众场合的语境,所以公众 角色在一定的合适的语境里,说 书面语完全是应该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
❖“奶妈”、“奶娘”、“乳母”
《从母亲到外遇》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 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大陆是亲娘,台湾是老婆,香 港是金丝雀,欧洲是一夜情”
⑤“zhi、chi、shi、r”后的 “啊”,变读作“ra”,写作 “啊”。
如:是啊、同志啊、老师啊
口语与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凡从口(嘴)里传达出的思想信息 都叫口语。说话、谈话、讲话、对话、喊话、
发言、聊天、耳语、私语等,统称为口语,或曰口 头语、口头语体
❖ 凡用书写工具(毛笔、钢笔、铅笔、圆 珠笔、签字笔。。。。)作用于可以承 载文字介质的思想信息叫书面语,或称书
①“啊”读作“呀”ya,条件是其 前边的音素是i、a、o、e、ê、ü。
如:你找他呀、打呀、快去呀 ②“啊”读作“哇”wa,条件是 其前边的音素是u、ao、iao。
如:别哭哇、还小哇
③音素“n”后变“哪”na。 如:快看哪、真甜哪
④“zi、ci、si”后的“啊” 变作[za],写作“啊”。
如:写字啊、别推辞啊
❖蝙蝠、商埠、捕捉、粗糙、惩罚、 档案、咄咄逼人、脂肪、山冈、刽 子手、聒噪、亘古不变、发酵、疾 病、脊梁、揩油、木讷、妮子、澎 湃、剽窃、滂沱、剖析、胆怯、塑 料、机械、熄火、穴位、徇私、友 谊、确凿、憎恨、胡诌、召开、拙 劣、卓越、

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_张小燕

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_张小燕

二、上声变调差异的原因
双音节词,前字是上声,有的并不按‘ 上一轻’的变调规 律 ,把 前 字 变 为 半 上 ,而 变 化 为 阳 平 ,就 因 为 后 字 是 上 声 而稍轻,即‘ 次轻’。”“ 上声稍轻,但其调型约略保持, 前字上声自然仍按‘ 上一上’相连而变调。至于‘ 子’这
下面我们再从词的语法构造、意义等方面对 ! 类轻 声 词!和 # 类“ 上 声 轻 读 ”词 作 些 比 较 分 析( " 类 词 的 变 调 不 会 引 起 疑 问 ,不 多 作 分 析 ),进 一 步 探 讨 上 声 变 调 差异的原因。
!9&*3#/*: 98 :;< =5>>58 ?@5A<8 B;38<?<C :;< >5D3E3<D :58< 5E :;< E4FF38G6H3?38G :58< 38 EH58: 5E 4:583=3:7 3? E43HF7 =5>@F3=4:<D* I5>< :JH8 38:5 H3?38G :58<C ?5>< 38:5 ;4FE E4FF38G6H3?38G :58<* ,FF :;3? K3FF L< D3?=J??<D EH5> :;< MJ4F3:7 48D =4:<G5H7 5E 4:583=3:7C 48D GH4>>4:3=4F E5H>4:358 48D ><4838G? 5E K5HD?* 9: 3? :;5JG;: :;4: :;< E4FF38G6H3?38G :58< G<8<H4FF7 :JH8? 38:5 ;4FE E4FF38G6H3?38G* N;< H<4?58 :;4: E4FF38G6H3?38G :58< :JH8? 38:5 4 H3?38G :58< 3? :;4: :;< E5FF5K38G K5HD 3? 85: 4 H<4F 4:583=3:7 LJ: 4 ?F3G;: H<4D38G E5H 4 E4FF38G 6H3?38G :58<* N;< D<?=H3@:358 5E :;< >5D3E3=4:358 5E :;< E4FF38G6H3?38G :58< 3? :;J? >4D< >5H< =58=3?<*

声调变调

声调变调

惹 秒 碾 脸
4、去声——全降调,调值为“51”。发音时,声带从紧开始,
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由高到低。去声的音长在普通话4个声
调中是最短的。如: 辣 热 卖 浪
块 梳 你 雄 瓜 粤 而 另 激 牌
磕 鸟 瘸 统 条 攥 硫 驱 巴 让 搭 瞎 海 女 苟 章 景 饭 我 跤 拢 恩 俘 醉 裙 匾 庞 劳 觅 丢 抬 熏 仰 袜 倦 准 内 您 肉 萌 田 秧 冷 影 灸 轰 描 捞 容 悦 承 梅 波 师 怎 般 嗓 谬 除 窍 攥 赛 您 扯 反 迪 允 站 篇 峻
总归 商品 需求 平日 镇压 存在 创新 混合 预防 群众 亏损 丢掉 利用 窘迫 告别 强化
线圈 铺盖 难受 热闹 佛法 耽误 状况 骆驼
主人翁 科学家 玩意儿 被窝儿
选举 运行 无穷 怀念 谬论 恰当 咖啡 进化 对偶 篡夺 照射 虐待
钢铁 偶尔 小偷儿 封锁 奶粉 扇面儿 儿童 情不自禁
加入 状况 盎然 权利 存款 战略 奇怪 军事 佛像 玩耍 培育 综合 政治 传播 逃走 将来 牛皮 贵宾 爆炸 一律
找 隋 肥 卵 钳 盆 阔 娘 宣 推
攥 耍 赏 忘 搏 窄 陶 孔 擦 荐
踹 允 窘 侵 底 涌 嫩 谎 如 舱
办 死 罚 日 黑 哭 卧 灌 总 持
绺 撅 栽 雷 鸥 逾 构 男 君 趋
弥 恩 绢 条 挫 竹 劣 衰 懂 曰 缓 青 赛 兵 雅 瓮 特 定 心 剩 滚 搔 袜 阁 蹬 箱 词 河 遍 形 自 钟 儿 惹 允 粒 苇 癣 尊 钧 肥 雅 软 挎 缺 窃 锡 苍 纵 纹 呕 神 淤 盯 眶 环 荒 孙 劳 屡 氨 繁 旺 果 塔 绞 猜 跪 弥 站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

作者:孔瑛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2期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一、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

两个音节相连的上声变调,若最后一个音节也为上声,可暂时看作其不在语流过程中,故不引起变调,(下同)这种变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上声加上声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音节发生变调,读成阳平的调值,即,第二个音节可以看作不变调。如:

勇敢转眼总管雨果虎骨洗脸土改

理想美好党委厂长总理组长雨伞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普通话口语教材对两个上声相连的前一个上声的变调情况认识基本趋同,即认同前一个上声变调读成的调值,在实际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大家可以用词语对比进行变调的学习。例如,“百米”和“白米”对比、“土改”和“涂改”对比等,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很自然也很容易地就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理解变调是概念。“变调”即调值的改变,而不是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从变读为,普通话中“阳平的调值是”和“上声音节变读为”,但它们的调值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应该纠正“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这种认识。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是最低值,5,是最高值。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那么: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上声变调

上声变调

上声变调

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变调:

1.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一个上声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野草了解演讲友好领导上声音节的这种变调,实际上是异化音变。两个上声相连,读起来拗口、不方便,因此前一个上声异化,调值读成[35]。

2.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如:首都祖国海报解放

上声的调型是降升调,有两个阶段,先降后升,过程较长。在阴平、阳平、去声之前,由于连读和语速的影响,上声只降不升。实际上只是读出了上声的前一个阶段。

3.在轻声音节前,上声有两种变调现象:

(1)上声在非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半上。例如:我的怎么仿佛两个尾巴里头

(2)上声在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阳平或念半上。例如:小鬼可以水里手脚等等(念阳平)

老子耳朵椅子嫂嫂马虎(念半上)

普通话三音节、四音节甚至更多音节连读时,如果其中包括上声音节,一般先分段,结构更紧密的为一段,最后再根据上述规律变调。

三个音节都是上声,变调就可能稍微复杂一些,一般可根据词语的内部结构情况来确定上声的变读。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1)三个音节为并列结构,不分主次轻重,变读为:阳平+阳平+上声。水火土早午晚甲乙丙

稳准狠

(2)相连的三个上声音节,其内部结构是双单格,变读形式为:阳平+阳平+上声。这种情况下,前两个上声音节的词语往往修饰或限制后一个上声音节,整个结构一般偏正结构。例如:展览馆选举法

跑马场表演奖

(3)相连的三个上声音节,其内部结构是单双格,变读形式为:半上+阳平+上声。这种情况下,第一个上声音节往往重读,整个结构一般是偏正结构。例如:老古董纸老虎马导演小老虎老酒鬼

变调规则

变调规则

ní ,“你
好”要念为 ní
hǎo。
一、转调
2、我们常用的 “一”
① 在作为序数词或只单独作数的情况 或处于词末的情况下读阴平“ yí ” 。 如:第一、十一、统一。
② 在“去声”前面应读成阳平 “ yí ”。 如:一 致、一切 ③ 在“阳平和上声”前应读去声 “ yì” 。 如:一杯茶 、一丝不苟、一本万利
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一)、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 调即随机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 ① 场(书)chǎng:场合 场面 场所 冷场 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
场院 圩场 外场 一场大雨 一场好戏 ② 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 处罚 处置 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
(二):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基本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时读本调, 即降升调,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变“半上”,只降不 升。 例如: 在阴平前: 在阳平前: 在去声前: 在轻声前: 北京 语言 解放 我的 小说 旅游 法律 椅子 统一 海洋 稳定 姐姐 许多 改革 少数 走了
二、口语的变调
③ 翘(书)qiáo:翘首以待 翘楚 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 翘尾巴 翘胡子 ④ 塞(书)sài:要塞 出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 活塞 乱塞一气 塞的严严实实

普通话中的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

一.上声(三声)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

214+214 35+214 水果了解领导

注: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1)214+轻声 35+轻声:捧起等等想起

2)214+轻声 21+轻声:姐姐奶奶毯子

2.在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轻声也相同。1)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

2)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

3)在去声前:土地鼓励巩固

4)在轻声前:尾巴宝贝里头

二.“一、不”的变调

1.“一”“不”去前变阳平

一样一定不怕不看

2.“一”“不”非去声(阴、阳、上声)前读去声

一般一年一两不吃不同不管

3.“一”“不”嵌在中间读轻声

想一想谈一谈来不来找不找

三.“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其余都念阴平调值55. 例:七岁七块八岁八块(念35或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

“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

“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

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三、“xx上变半上”。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音节(包括阴平、阳平、去声)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这里分类进行例举:

1、上声音节位于阴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

“广西、火车、海滨、语音、抵消、小说。”

2、上声音节位于xx音节之前的实例有:

“朗读、祖国、讲台、旅行、导游、海洋。”

3、上声音节位于去声音节之前的实例有:

“法律、讨论、否认、语气、感谢、土地。”

这条规律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可以看做上声音节为了和其后的音节衔接顺畅、追求发音自然,而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但是在莆仙地区,由于受到方言影响,学员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困难的,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明知道[214]要变为[211],却总是念不到位。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的分类例举、朗诵练习和日常生活的多次应用,才能帮助学员真正掌握这一规律。

四、“上轻相连看轻声”。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轻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取决于轻声音节的本调和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这种组合的变调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也最难把握。莆仙地区学员的语感相对较差,学习普通话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遇到这种组合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想让学员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种组合的变调形式,必须讲明这种组合的内在区别和变调特征。

1、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

“好的、老了、满了、斧头、晚上、老实、宝贝、尾巴、我们、你们。”这类组合运用了“上加非上变半上”的变调规律,通俗易懂易接受。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倒腾、主意、矫情”等,其上声音节的调值竟然是由[214]变为[35],这些词语的读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渊源,在其没有形成正式的规律前,教学中只能把它作为例外来处理,应注意引导学员把握主流规律,不能与例外情况混为一谈。

2、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

(1)当某个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都可以视同“非上”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其中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

如:

“椅子、矮子、本子、耳朵、显摆、抖搂、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马虎。”这些实例中,“椅子、矮子、本子”中的“子”是后缀,属于虚化的语素。“耳朵、显摆、抖搂”中的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为表义语素,词义基本上是由该语素来传递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则为别义语素,在词语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是虚化的语素。“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等是都是叠音名词,在北京口语或其他方言中都能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也表示同样的意义,因此其中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的地位是附属的,同样属于虚化的语素。“马虎”所表达的意义和其组成的两个语素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词汇,在这个词汇中,上声音节和轻声音节都没有实在意义、同属虚化语素,因此也适用本条变调规律。

(2)当某个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便可以视同“上声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如:

“老鼠、老虎、指甲、想起、水里、眼里、哪里、想想、管管、舔舔、走走。”这些实例中,“老鼠、老虎、小鬼”的“老”或“小”虽然是上声音节,却只是

起到前缀的作用,表义基本是由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来完成的。“指甲”为前偏后正的偏正式词语,词语的意义主要依托在“甲”这个轻声音节之上。在“想起、水里、眼里、哪里”中,“想”不等于“想起”、“水”不等于“水里”等等,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有限定作用。“想想、管管、舔舔、走走”是重叠形式的动词,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同样有限定作用。

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几乎所有的语音规律都存在例外。如受北京口语的影响,“法子”中的“法”的调值大多是由[214]变为[35];“鼓捣、里脊”中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虽然对词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的调值仍然由[214]变为[211]。

五、“三上相连看结构”。

即当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两个上声的变调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词语的语意确定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然后再进行变调。这种组合是上声音节变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组合中,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第三个上声音节(末尾的音节)一般不变调,保持本调[214];而前两个上声音节则会因不同的词语结构而相应发生不同的变调。根据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三个上声音节的变调可分为两种:

1、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如:

“展览馆、选举法、洗澡水、虎骨酒、手写体、勇敢者、理想美、领导好”等等。由于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在第二个上声音节之后,因此,前两个上声音节可以当作一个整体,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其中第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暂不变调。但是,当第二个上声音节与第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仍然要遵循“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此时,第二个上声音节的调值也将由[214]变为[35];而第三个上声音节则保持本调[214]不变。

2、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如“厂党委、党小组、小两口、好总理、老保守、跑百米、有理想、很古老”等等。由于后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内部的语义停顿在第一个上声音节之后。因此,后两个上声音节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