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教材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教材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落后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3、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它属于()
A.旧民主主义体系
B.半封建、半殖民地体系
C.资本主义体系
D.社会主义体系
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7、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是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所以新生的中国政权选择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摆在面前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如何建设呢?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在 《共产党宣言》中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 • 一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社会主义”;
• 二是社会主义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福建闽侯县的手 工业合作社工人 在制造水车,为 农业生产服务。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从1950年起,我国各 地创造了和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 销、收购、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国家资 本主义,绝大部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已 由人民政府管理,受工人监督。到1952年 底,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已占私营工 商业的61%,遍布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行 业和主要工厂。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取得了巨大成果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二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
3、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 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毛泽东 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学习要点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三改”是其简要概括,当时把这“一化三改”分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这就是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主体”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项选择题: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A.到1956年底在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就已经达到了
B.是在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达到的
C.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中的一个子目标
D.要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才能同时达到
(对农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逐步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其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经历了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广东专插本考试政治笔记(2022年适用)第3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1.经济上,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占领导地位的经济是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是个体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种过渡形式的经济:A.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2.政治上,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953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社会上,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 三年内,虽然国民党 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 翻,但是大量的民主 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 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及其走 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 矛盾。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51年,第一次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批《武训 传》 1951年,《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西藏和平解放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52年,针对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 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毒”,开始“五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 1952年,台湾完成国民党改造运动。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初级形式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清产核资 和平赎买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上海永安公司董 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 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 态: “企业向国营商 业看齐,个人向工人 阶级转化”。
(完整版)2018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土会地主改义革改法造》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 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包 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
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 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
1956年的领息凭证
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能 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文集》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个体经济受小农 经济的局限,增 产潜力有限
农业要为城市 和工业提供生 活用品和原材
料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 础,依靠它本身的力 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 业化的发展
♣性质:过渡性社会形态,隶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时间:1949年——1956年 ♣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革
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 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 9
印度共和国
1949.10.6 1949.10.6 1949.10.6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
其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 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一方面,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
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 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 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 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始。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
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时间界定)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 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
社会?
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有资本主 义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而且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 文化上都处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决 定作用。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属 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问题一:
•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我国为什么要实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呢?
问题二:
• 为什么要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呢?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概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 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 全面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为中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 有力保障
坚持马克思主 义指导,确保 改造方向正确。
充分发动群众, 形成广泛共识。
采取渐进方式, 逐步推进改造。
经济体制:计划 经济体制的建立,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基础:经济 落后,工业基础 薄弱
社会矛盾:城乡 、工农、地区发 展不平衡
国际环境:冷战 格局下,面临西 方封锁和威胁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必然要求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背 景 和 必 要 性 03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理 论 基 础 04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具 体 实 施 05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历 史 意 义 和 经 验 教 训 06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与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组织3000 人“报喜队”,他们高呼“坚 决服从领导,服从分配,不抽 逃资金,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 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的失误与偏差—— 存在的问题
1952年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1956年不同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 的比重情况
工业总产值1952同1956年相比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社会主义工业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资本主义工业
1952 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3.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结合起来 改造
剥削者
劳动者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自食其力
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申新棉纺织印染厂总管理处总经理荣毅 仁 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 人,我想应该从作为一个中国人谈起。”当记者问:“消 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 什么?”他回答:“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 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 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 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基本要求:
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重点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4、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讲授学时:5
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
板书+多媒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双重性,即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是资本主义的因素。同时,又具有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不断缩小,不断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自然规律。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社会环节,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对农业的改造
(1)三个阶段:互助组(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高级社(社会主义)
(2)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3)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4)步骤:循序渐进
2、对手工业的改造
三个阶段:供销小组(萌芽)——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方法:赎买
(2)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已经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统购统销及对资本家的监督
(3)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定股定息)
4、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显著特点)(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2、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2)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本身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两种过渡性质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向集体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
(私营向国营过渡)
3、阶级构成及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仍具两面性)
既剥削工人,又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vs 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资产阶级vs 工人阶级两个阶级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新中国的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主义社会。
(⼀)新主义社会的特征
政治上: 建⽴了⼯⼈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众的⽂化。(⼆)新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认识新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
结论:
新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的社会形态,⽽是⼀个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社会主义道路,新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和党的其他领导⼈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1、先搞⼯业化建设、再⼀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体形成了先⽤三个五年计划搞⼯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在1952年9⽉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意
1953年12⽉,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即:从中华⼈民国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 会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 的伟大飞跃 •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 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 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 • •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出现问题,有指导 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以及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等因素,也有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而 产生的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 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 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 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 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 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 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重要考点,命题4次)(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然占很大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阻止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考点延伸】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考点延伸】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解决此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
(区分: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术语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到1952年,当领导人民集中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众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不读,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
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问题,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的了”。
列宁还认为,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说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及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改造它们。”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土地革命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
助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组和高级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
试办初级社,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56
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是让资
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
一战线的关系。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
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因素等。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