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doc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7a22d584b35eefdc8d333f5.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出处或作者:刘义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小时了了”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全文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照翻译: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小时了了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七下文言文《扫除天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破瓮救友》解析
![七下文言文《扫除天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破瓮救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78ef0bbed5b9f3f90f1c68.png)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原文后面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阐明了“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
所以,陈蕃应该从扫一屋做起,直至扫天下。
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
”既通⑧,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
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16.语:告诉他17.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
了了:聪明,有智慧18..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文言文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言文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https://img.taocdn.com/s3/m/552e5cfafab069dc50220145.png)
文言文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⑥,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⑦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⑨。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注释]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
“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
清称:指有名望的人。
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通:通报,传达。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
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君:您,表尊称。
仆:我,表谦称。
⑥先君:先人。
指前辈,祖先。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指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师资:老师。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⑦奕世:累世。
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⑧了了:聪明伶俐。
⑨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一)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人以其语语之②大未必佳③韪大踧踖(三)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四)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参考答案、(一)我君仆其(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②长大③很(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孔融说这话的反击方法是什么?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反击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译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655eab5fbfc77da269b1fd.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译文赏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
”既通⑧,前坐(24)。
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11)与君先人伯阳(12)有师资之尊(13),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14)也。
”元礼及宾客莫(15)不奇(16)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17)语(18)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阅读题:1.解释加点的字人以其语语之大未必佳韪大踧踖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3.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4.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话语告诉长大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
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注释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
东汉时期名士、官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02d2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9.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知识拓展: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孔融被收___ ②寻亦收至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答案:
(1)①逮捕;②不久。
(2)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3)“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概括出成语:覆巢无完卵;比喻义: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https://img.taocdn.com/s3/m/c1921c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c.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再过两个月竹玲就要生产了,她早已方案好生下宝宝之后,就辞职在家产个全职妈妈,她希望能陪孩子,看着孩子一每天的长大。
怀孕期间,竹玲从书店买了很多的有关育儿及教养方面的书籍,睡前总是捧着书仔细地阅读,还拿红笔划重点呢!老公见了,就笑她:“我看你考高校时都没有那么用功哟!带孩子有什么困难,孩子生下来,自然就会了嘛!我妈妈也没读什么书,小孩子不是个个都长得又高又壮。
”“现在的小孩子跟以前小孩子不一样了,你看这本书讲的是零岁教育,以前我们哪有什么零岁教育?时代不一样了。
”竹玲一面说,一面把书递给老公。
“算了吧!零岁就开头教育,太累了吧?你别看那些专家写的,他们生怕你们这些妈妈闲着没事干哩!”老公连看都不看,翻身就睡了。
竹玲原来也不信任零岁的婴儿可以“教育”,但是依据专家的争论,人类的大脑从诞生到12岁之间,是吸取力最强的时候;而孩子从诞生开头的头5年,是一生最重要的5年,由于这5年是孩子心情进展和智力进展的重要关键期。
这些数字不得不让竹玲紧急了起来,假如不从一诞生就开头教育,那不是害了孩子的一生了吗?可是,零岁怎么教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人类大脑的组织功能。
人脑是由140亿以上的神经元所组成,神经元之间在我们学习新事物后形成新的联结网络,网络联结的范围愈大,人的智力就愈高。
而幼年期的大脑很简洁受外界刺激所影响。
过了关键期,大脑的结构完成,就比较难转变了。
因此,假如婴幼儿园能够经由感觉器官,像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学等感觉来吸取外来的讯息。
也就是说,给婴幼儿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他逐步增加学习阅历,对于他一生力气的进展,有确定的关怀。
所以,零岁教育并非不行能,而是相当重要,影响着他的一生,谁还能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呢?那幼小的孩子,父母能教他什么呢?该给他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阅历呢?这也不必想得太简洁,其实并不难。
孩子的第一年,也就是零岁这个阶段,重要的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除了要给他一个愉悦、安心的环境外,还要给他足够的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刺激。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https://img.taocdn.com/s3/m/730b5f34ed630b1c59eeb5ff.png)
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
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注释:(1)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
东汉时期名士、官员。
祖父李修,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2)为:担任。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名誉。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膺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
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昔:从前、以前。
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先君,死去的祖先。
师资,老师。
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奇:对……感到奇怪。
(17)语:名词。
话。
(18)语:动词。
告诉,说。
(19)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
了了:聪明,有智慧。
(20)大:非常。
(21)踧踖(cùjí):局促不安。
道理启发:后来的人就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
孔融小时了了,被讥“大未必佳
![孔融小时了了,被讥“大未必佳](https://img.taocdn.com/s3/m/724ca1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1.png)
孔融小时了了,被讥“大未必佳
孔融小时了了,被讥“大未必佳”
在电视上,曾听证券分析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小规模的投资组合能够取得这样成就,最多也不过应了‘小时了了’这句话!”从当时的语境来看,他的意思是“投资初期收益小”,但是“小时了了”可不是这样随便用的。
“小时了了”出自《后汉书·孔融传》。
讲的是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了洛阳。
时任司隶校尉的李元礼名气很大,孔融很想拜见,于是到李家门前,对看门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看门人只好让他进去。
见到孔融,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李聃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对这个孩童的话感到惊奇。
过了一会儿,太中大夫陈韪也来拜访,得知孔融刚才说的话,陈韪随便说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意思是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岂肯在嘴巴上吃亏,遂反唇相讥:“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
”陈韪被孔融的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人们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小时了了”,来说明小孩子生性聪明,懂的事情很多。
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放在一起的意思又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
因此,如果对他们的孩子用个“小时了了”,估计他们一定会很不高兴。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1d4bce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7.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高中诗词、文言文集、古文杂谈、国学典籍、古文拼音、诗词赏析、古文作者、寓言诗词、小学诗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high school poetry,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ancient essays, Chinese classics, ancient pinyin, poetry appreciation, ancient writers, allegorical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poetry,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047195e65ce050877321322.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
”既通⑧,前坐(24)。
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11)与君先人伯阳(12)有师资之尊(13),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14)也。
”元礼及宾客莫(15)不奇(16)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17)语(18)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j)。
阅读题:1.解释加点的字人以其语语之大未必佳韪大踧踖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3.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4.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言外之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话语告诉长大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
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注释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
东汉时期名士、官员。
祖父李修,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2b90e0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e.png)
《⼩时了了》⽂⾔⽂翻译《⼩时了了》⽂⾔⽂翻译 ⼩时了了指⼈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断定他⽇后定有作为。
下⾯就由⼩编为⼤家分享⼀下《⼩时了了》⽂⾔⽂翻译吧! 原⽂原⽂: 孔⽂举年⼗岁,随⽗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校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举⾄门,谓吏⽈:“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扎问⽈:“君与仆有何亲?”对⽈:“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中⼤夫陈题后⾄,⼈以其⾔语之,起⽈:“②⼩时了了,⼤未必住。
” ⽂举⽈:“想君⼩时,必当了了。
” 译⽂译⽂: 孔⽂举⼗岁时,跟随⽗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校尉。
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对守门的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
”经通报以后,孔⽂举(进去)就在前⾯坐下。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
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
”元礼和宾客们听了⽆不感到惊奇。
太中⼤夫陈放过⼀会⼉也来了,别⼈把孔⽂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时聪明,长⼤后不⼀定就是好的。
”⼈了。
”陈进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相关典相关典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出了⼀个很博学的⼈,名叫孔融,宇⽂举,是孔⼦的⼆⼗世孙。
他从⼩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岁时,跟他⽗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
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
如果不是名⼈去访,守门的⼈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岁的孔融,却⼤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
他到府门前,对守门⼈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下。
”,守门⼈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及阅读训练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及阅读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fa19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9.png)
原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
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
”既通⑧,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1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
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
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
能诗善文。
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
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
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
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
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
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先君,死去的祖先。
师资,老师。
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文言文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言文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https://img.taocdn.com/s3/m/552e5cfafab069dc50220145.png)
文言文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⑥,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⑦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⑨。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注释]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
“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
清称:指有名望的人。
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通:通报,传达。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
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君:您,表尊称。
仆:我,表谦称。
⑥先君:先人。
指前辈,祖先。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指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师资:老师。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⑦奕世:累世。
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⑧了了:聪明伶俐。
⑨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一)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人以其语语之②大未必佳③韪大踧踖(三)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四)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参考答案、(一)我君仆其(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②长大③很(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孔融说这话的反击方法是什么?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反击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2975c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伸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数踧踖①。
【注】①踧踖:窘迫。
1.翻译下列句子。
(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2)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3.孔融回怼陈韪的话暗中包含了一个三段论,试写出孔融的推理过程。
【答案】1.(1)到他家拜访的人,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亲戚才能通报进门。
(2)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的。
2.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3.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不一定好。
(大前提)你现在很不聪明。
(暗含的小前提)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结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词性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
该句翻译要点:(1)“诣”,拜访;“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统指亲人;“乃”,才。
(2)“莫”,没有人;“奇”,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解释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d70da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1.png)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解释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解释
这则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意思是幼年聪明懂事,长大后不一定成才。
【注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 dà wèi bì jiā
【出处】太中大夫东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小,必当了了。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
幼年聪明懂事,长大后不一定成才。
【用法】作定语;用于评说别人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小时了了
【同韵词】自相残杀、枯树生华、翠竹黄花、顺藤摸瓜、嘁嘁喳喳、触机便发、结结巴巴、言由衷发、戤米囤饿杀、一触即发、......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10岁的孔融去拜见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礼,以李元礼亲戚的名义求见。
李元礼不认识他,他则把老子与孔子的后人关系扯为亲戚。
太中大夫陈韪讥笑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立即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人教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选自《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者:刘义庆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