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法条分析重点总结
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法: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自然人: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法律主体,在外延上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P23
合伙企业:两个或两个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P57
有限责任公司:由法定数量股东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将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债务,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商业贿赂: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P103
政府采购: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P142
要约:报价、发盘,指一方当事人提出的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P211
承诺:是受要约人作出的同意接受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P212
不安抗辩权:指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有证据证明对方履行能力严重恶化足以影响对待给付时,可以中止其合同债务履行的能力。P221
违约责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P231
不当得利:没有合法依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依据而被确认为是因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简答题
法人设立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P23
名词解释_经济法
1、经济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干预经济运行中的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宪法之下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市场经济法律:是指直接调整各种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并非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若干相关法律部门中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的集合体。
3、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4、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5、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且至少有一名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的经济组织。
6、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7、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符合法定数目的股东所组成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8、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由法定数目以上的发起人组织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发行,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10、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董事以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法条分析重点总结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法条分析题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经济法就是调整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所预期的目标的法律规范总称。(p32)
2、垄断协议:就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她协同行为。该协议可以以口头、书面或者以其她协同行为作出。(p89)
3、市场支配地位:就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她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她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p95)
4、经营者集中: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相互合并,或者一个或多个经营者通过收购以及其她方式对其她经营者进行控制,从而导致相互关系上的持久变迁的行为(p101)
行政垄断:就是指政府或者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p104) 【注意: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行政垄断就是指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变相限制竞争的行为,所以说我国反垄断法上规定的行政垄断的主体,不仅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5、不正当竞争:就是指市场主体之间为了争夺商品生产、销售的有利地位,采取不符合法律、商业道德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违背自愿、平等、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谋取不法利益的市场竞争行为。(p115)
6、商业贿赂:就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她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行贿的主体就是经营者,受贿的主体就是交易对方,贿赂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交易机会,手段就是通过回扣、软回扣的形式。(p125)
经济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与协调经济运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关系被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4)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企业):是指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中国有关法律的规定,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经济实体。
6)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7)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有限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8)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破产:“破产”一词有2种含义。第一,破产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一种事实状态。第二,破产指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情况下公平清理债务的一种法律程序。《破产法》将破产定义为:当债务人不能以其财产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对债务人总财产进行概括的强制执行,使得全体债权人获得公平清偿的程序10)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没有提供担保前,有权终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经济法名词解释
1、经济法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体系:经济法体系通常是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3、经济法的宗旨:是指经济法调整一定范围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性意旨及所要实现的目标,集中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集中体现经济法的特性,由经济法宗旨和根本价值所指引,对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守法活动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和普遍适用价值的基本准则。
5、国家经济安全:政府依照既定的法律程序,履行一定的经济职能,实现克服经济危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过程或状态。
6、市场规制法:市场规制法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法律制度,具有经济法的经济性和规制性的基本特征,这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共同特征。
7、市场:是交易场所、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资源配置手段(无形之手)
8、市场竞争:是指经济利益互相对立的市场主体实施的所有以获取交易机会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9、市场规制法的定义:是调整在国家规制市场行为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市场规制法的体系:是指各类市场规制法规范搜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12、市场规制权:是规制主体依法律的授权而享有的、规制市场竞争的权利。
13、垄断:是指经营者或其利益代表者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行为。
14、反垄断法的概念
(1)实质意义的反垄断法:是由反垄断法律规范所构成的系统,是部门法意义上的垄断法。
经济法的名词解释
经济法的名词解释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的总称,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活动法律规则、经济组织法律规则、经济制度法律规则以及经济法律规范等内容,其目的是保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一、市场经济活动法律规则(包括民商法、竞争法等):
1. 民商法:指民法和商法的总称,主要规定了个人和商业组织之间的民事关系和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等内容。
2. 竞争法: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设立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二、经济组织法律规则(包括公司法、合作社法等):
1. 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经营活动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公司的设立、组织形式、股东权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规定。
2. 合作社法:是规范合作社组织和经营活动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合作社的设立、组织形式、成员权益、合作社经营等方面的规定。
三、经济制度法律规则(包括财税法、金融法等):
1. 财税法:是规范经济财政和税收活动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
财政预算、税收征管、财政支出等方面的规定。
2. 金融法:是规范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作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银行业法、证券法、保险法等,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经济法律规范(包括合同法、劳动法等):
1. 合同法:是规范经济交易关系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
2. 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规定。
经济法的主要特点是立法目的明确、立法手段灵活、法律适用范围广泛、实践性强。它的基本原则是市场自由、平等、公正竞争和保护公共利益。通过规范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经济法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来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宏观调控:国家为了预防和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在经济总量、结构等宏观方面的失衡、失调和无序,依法运用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简而言之;宏观调控就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3、市场规制:(市场和市场竞争是双刃剑,正当的竞争增进公平,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不正当的竞争或限制竞争,会妨碍公平、危害效率、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发挥国家的职能,通过制定和实施规范市场主体市场竞争的法律规范,适度介入市场,规制市场竞争。
4、预算: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在我国财政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具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预算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国家筹措、分配、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的主要工具。)
5、国债:即国家公债,是国家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以按期还本付息为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
6、税收法定:指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税法构成要素也必须且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无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网上找的)
7、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8、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为限制竞争而达成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学理上称为“联合限制竞争”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1.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法的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3.法的部门:是由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根据调整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组合而成的。
4.经济法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5.经济法渊源:实质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即表现
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形式渊源,指经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6.经济法实施: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和国家司法机关实际施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包
括经济守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
7.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8.经营者集中:下列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
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9.不正当竞争: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
为。
10.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
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1.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的利
益。
12.消费者知情权(知悉真情权):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
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13.产品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或者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14.产品缺陷: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
经济法名词解释
经济法一、名词解释1、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3、市场管理关系:是在国家进行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4、经济法的渊源:实质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谁的意志;形式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何种法的形式。5、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6、经济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包括修改或废止)经济法律规范的活动。7、合伙企业:在我国,合伙企业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8、入伙:是指在合伙企业成立之后解散之前,不具有合伙人身份的自然人取得合伙人身份的法律行为。9、退伙:是指具有合伙人身份的自然人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退出合伙企业、失去合伙人资格的法律事实。10、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又称为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是指各合伙人在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基本前提下,对因其他合伙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债务不负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11、有限合伙企业: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形式。12、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1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14、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应为合营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1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中国合作者与外国合作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者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16、外资企业:即外商来我国举办的独资企业。它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17、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
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
第一章企业法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企业的特征:经济组织、营利性经济组织、持续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企业的分类: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按组织形式企业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企业法:是调整企业设立存续和终止过程中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是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总称。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与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企业。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中外合作经营各方依照我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规定,通过在合营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法以及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而设立的一种企业形式。采用契约式合作经营企业。
外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包括港澳台)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企业法的特征:规范企业法律地位及其内外部组织关系的组织法。
规范企业本身的组织和运作的行为法
国家对企业进行管理调控的法律依据之一。
经济法名词解释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一切经济关
系,更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在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过程中根
据经济法的规定所发生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5.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和当事人,换句
话说,就是经济权力的享有者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
6.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
的经济义务;核心,体现了经济法主体的利益和要求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
承担的经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或事物;
8.法律事实:是指由经济法所确认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和终止的情况;
9.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
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10.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
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11.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各方当事人依照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的
书面仲裁协议,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并由其对争议依法作出具有约束力裁决的一种活动;
12.企业法: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
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13.个人独资企业:是指按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
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调整国家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及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现象。
▲经济法律行为:是指平等的经济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经济权利和义务的合法行为。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最低工资标准: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格式条款:指当事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位于对方给协商的条款。
▲缔约过失责任:又称缔约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有过错一方应当对另一方承担责任的情形。
▲代位权:只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而危害到债权人时,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以自己的名义取代债务人的地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撤销权:只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的权利。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该固定股东即丧失了依法享有仅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权利,应当对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名词解释经济法
名词解释经济法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具体来说,经济法是国家为了管理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总称。
经济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公平性、规范性和可预测性,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职能包括:保护市场竞争秩序,打击非法经济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规范公司运营行为,保护股东利益和投资者权益;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稳定货币市场,维护金融秩序;管理金融风险,防范经济危机等。
经济法的内容包括多个领域,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法律制度、对外经济关系、金融法、劳动法、财税法等。其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包括市场竞争、价格自由形成、所有权保护、合同自由、责任追究和信息公开等原则。
经济法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法不仅在国内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经济法的适用和实施都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参与和遵守,包括政府、企业、公民和国际组织等。
总之,经济法是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制度。它既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依
据,也是企业和个人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规范。经济法的发展与实践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
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
经济法名词解释和简答
1.中国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经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多种关系的总称。
3.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一般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和目的,是经济法主体参与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目标。
4.合伙企业: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5.财政法:指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业3
1.广义上的经济法主体: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2.外资企业:即外商独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3.两合公司:指一部分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另一部分股东对公司债务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4.税收抵免: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内外已缴纳的税额,从而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5.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及其金融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业4
1.我国《证券法》所称证券公司: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经营证券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对外贸易法:指确认对外贸易主管机关和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法律地位,调整它们之间形成的对外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系统。
3.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和保护
(名词解释)经济法
(名词解释)经济法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和管理的法律体系。它包括了各种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经济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税法、金融法等。经济法的目的是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法的实施使经济活动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并为纠纷解决提供法律依据和机构。
《经济法》名词解释
《经济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经济法:经济法是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律关系: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经济法主体在经济运行过程
中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关系。
经济诉讼:也称经济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经济纠纷并做出裁判的诉讼活动。经济诉讼主要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因此,其诉讼活动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规定。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讼程序。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它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权益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
无限责任;指当企业的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投资人应以个人的全部财产用于清偿,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责任与投资人的责任连为一体。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公司章程:指规范公司的宗旨、业务范围、资本状况、经营管理以及公司与外部关系的公司准则。
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法条分析题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所预期的目标的法律规范总称。
p32) 2、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该协议可以以口头、书面或者以其他协同行为作出。(P89)3、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P 95)4、经营者集中: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相互合并,或者个或多个经营者通过收购以及其他方式对其他经营者进行控制,从而导致相互关系上的持久变迁的行为(p101)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或者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P104)
注意: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行政垄断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变相限制竞争的行为,所以说我国反垄断法上规定的行政垄断的主体,不仅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5、不正当竞争:是指市场主体之间为了争夺商品生产、销售的有利地位,采取不符合法律、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违背自愿、平等、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谋取不法利益的市场竞争行为。(p115)
6、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行贿的主体是经营者,受贿的主体是交易对方,贿赂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交易机会,手段是通过回扣、软回扣的形式。(P125)
7、诋毁商誉:或称商业诋毁、商业诽谤,是指在交易过程中,捏造、散步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业声誉,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的行为(P129)
8、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满足人们合理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物质、技术、心理和社会特性的总和。主要有适用
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维修性。(P152)9、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义务者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义务应受到的法律制裁,包括产品质量的
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P158)10、产品责任:又称为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因缺陷产品损害
了他人的人身、财产权,依法应当追究的民事责任。(P159)11、企业国有资产: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出资形式分为两种:
【 1 】国家单独出资设立国有独资企业【2】国家单独或与他人合股设立公司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P177)12、国有企业,是指企业资本全部由国家投入,或国家投入的资本在所投资的企业中处于控股地位,或虽然不处于控股地位但能实际控制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依法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
体。
13、宏观引导调控,是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是指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角度,运用计划、各项经济政策以及调节手段,引导、约束社会经济活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实现国家预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14、计划:是指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对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出分析,经过预测确定未来的行动目标,并以此制订未来的行动方案。
p235) 15、金融调控法:是指调整国家及其授权的金融机关以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为目的,对金融市场实施调节和控制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310)16、中央银行(P311):是指制定和执行一国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和监管,维护一国金融稳定的特殊金融机关17、产业政策法(p241),调整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综合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立法特点(p27—p28)
1 】数量急剧增多,覆盖面广【2】立法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
和对外开放进行,经济法立法总结改革经验,指导改革,为改革服务,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不断“立” 、“改”“废”【3】立法反映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互结合的经济体制【4】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这一时期经济法的中心内容。
2、根据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分类(p42)
按照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国家对市场的制约关系、国家投资经营关系和宏观引导调控关系。
国家对市场规制关系,是国家运用强制干预性调节的方式规制市场,反对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和其他不公平交易的行为所引发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
国家投资经营关系,是国家参与经济活动,直接投资经营国有企业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宏观引导调控关系,是国家运用指导、鼓励和必要控制的经济调节方式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3、简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p136)
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经营者因违法行为
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请求赔偿,以及消费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国家机关与经营者的关系,主要是指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对经营者生产、销售、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3)国家机关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国家管理部门在为消费者提供指导、服务与保护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4、简述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方式(p145)
1】与消费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
他调节组织调节【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5】向人民法院起诉
5、简述我国《产品质量法》所调整的产品的范围 (p151
—p152)
1)根据《产品质量法》第 2 条第 2 款的规定,《产品质量法所
调整的产品仅仅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物品。
2)不属于我国《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有:【1】未经过加
工、制作的农产品,如农林石油等,不属于我国《产品质量法》所规定的产品【2】自产自用的产品不属于我国《产品质量法》【3】不动产、军工产品【4】建筑工程
6、简述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区别( p158—p159)
1】含义不同: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
产品质量负有义务者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义务应受到的法律制裁,包括产品质量的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产品责任又称为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因缺陷产品损害了他人的人身、财产权,依法应当追究的民事责任
2】责任的类型不同:产品质量责任是一种经济法责任,产品
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具有私法责任的性质。
3】归责的依据不同:产品质量责任归责的依据是产品质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