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3张PPT)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 安矣。”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 因是什么?总结北宋如何实现 “息天下之兵”的?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 并设通判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权 收归中央,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削弱地方权力。
北 宋 的 统 治
时间:960年 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都城:东京 剥夺高级武将军权; 在中央,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宰 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 中央集权 司使管理财政,各自长官分别对皇 帝负责; 的强化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 等职,代替节度使,实施三年一换 的制度,还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武 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重文轻武 进一步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的国策 开办学校,传授儒学。
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朝称为“ ”,和之前 的“强汉”、“盛唐”等大一统王朝相比,宋朝的疆域 面积最小。宋朝军队面对辽、金、甚至弱小的西夏的入 侵,多次被对方打得狼狈不堪、一溃千里、丧师失地、 赔款纳贡。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连皇帝、太子 都被金军俘虏了去。
弱宋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解读
• 知道北宋的建立,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以及历史背景;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 响,理解重文轻武与稳定政治的关系。
杯酒释兵权
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 (文人?军人?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 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 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 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优秀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1.北宋的建立 •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 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1.北宋的建立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3.宋太祖强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央集权
•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 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 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吸取唐末武将专权的教训,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使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并经常 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东京)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继者 按照先南后北的 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 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 军政、财政大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 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 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 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56.如果你看到前面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背后有阳光。 2.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93.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 4.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 66.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 90.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还活着。 73.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12.人跟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31.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81.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73.成功的人总是愿意做没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86.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81.唯书籍不朽。——乔特 62.不必因昨天的眼泪,湿了今天的太阳。 70.了解过去,活在当下,为将来做好准备! 96.溪流的秀美是因为它脚下的路坎坷不平。 99.不要试图给你的生命增加时间,而要给你的时间赋予生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1张PPT)
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 2.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列举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 3.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能够归纳出宋朝重 文轻武的政策。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
时间: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
太祖) 都城:开封
国号: 宋 史称: 北宋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965年 灭后蜀
979
陈桥驿
• 方针: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年 978
北 宋
966
东京
963年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970年
•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 “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 普曰: “ 陛下之言
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 方镇太重
(权力分散,受制约)

措施
影响
(财赋收归中央
使

判 使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 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 方的联系
加强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 办法,削弱相权。
秦汉时----丞相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5、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B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 武举每 3 年一次,每次最多 30 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 于 3 取 1 。 1110 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 10 人。
积极作用: 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 政治: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 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31张PPT)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 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 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励学篇》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 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录取名额成 倍增加。只要考中一般都授予官职。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 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 武举人数年均5人。
三、目标定位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了 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重文轻武的 政策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图表归纳、 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 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分析北宋重文 轻武政策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 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 图片、视频辅助 ◎史料教学法 ◎图表教学法 ◎情景教学、问题 探究法
学法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 材料信息; ◎图片解读,图表归纳; ◎知识迁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课堂小结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内容 内容: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 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加 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总结出北宋政治重文 轻武的特点。与旧教材相比,2016版部编教 材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宋朝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政策,这些内容有利于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中央 与地方的矛盾,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秦至 明清,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历史 趋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优秀课件
概括重文轻武的弊端
(四)消极影响: ①削弱军事实力, ②降低办事效率, ③增加财政支出。
五代十国以来巩固政权的主要难题: 内:领兵大将拥兵自重,篡夺政权。 外:少数民族日渐强大,威胁边疆。
北宋的建立 北
陈桥兵变 统一南方和中原
宋 的 政
中央集权的强化
防止武将专权 分权制衡文官
治 重文轻武政策
内容 评价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时间:公元960 年 地点: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影响:统一中原和南方,结束五代十国。
杯酒释兵权
调兵 枢密院
侍卫亲军马军司
兵权 训练 殿前司
侍卫亲军步军司
作战 临时委派
(一)防止武将专权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 2.分割军队权力——控制军队调动 3.定期换防驻军——防止藩镇割据 4.频繁调换将领——避免拥兵自重
68.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96.埋首前进,只为抬头能看见梦中最向往的地方。 55.我现在这么努力奋斗,就是为了以后我爱的能够幸福。 79.通向梦想的路上的确有一道高墙,但它只阻挡不够热爱的人。 8.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98.太阳有时也失约,黑夜却每天必来。 68.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52.把别人看得太重,结果在别人眼里自己什么都不是。 五、人生就是这样: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56.如果你看到前面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背后有阳光。 50.相信自己,相信一切,加油! 45.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 4.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86.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14.永远热情,永远快乐。你要的生活,只能自己给自己。 61.穷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时候,就不要摆阔了。生命已经恢复了简单,已经回到了宁静。 17.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课标导言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局面。宋朝实行
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北宋的政治 课标教材
02 单元地位分析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文轻武影响深远
北宋的政治 课标教材
03
课文分析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
重文轻武的影响
重文轻武
范仲淹
措 施
利 弊
文化昌盛 文治局面
以人带事 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 论从史出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思维导图 梳理重点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分析特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的政治特点?北宋的政治教学过程
03
印证宋朝 政治特点
承上启下 引入难点
范仲淹 历任官职
《渔家傲》 将军白发征夫泪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引入难点
第二目:合作交流 重文轻武利弊分析
民国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有宋尽革其弊,惟宋无女主、 外戚、宦寺、宗王、强藩之祸。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影响》 不是说,宋代的发展都与重文轻武 … 政策有关。……诸如其它方面, … 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

课标教材
北宋的政治
课标教材
01 课标
课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 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
布置单元拓展思考 感受宋代文治局面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6 课堂评价与反馈
1、课代表公布各组发言得分情况,记入班务日志。 2、教师点评导学案小组合作完成情况 。
设计意图: 班级考核 激励合作
北宋的政治
07 预期效果 课后反思
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 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在儿童和师生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 我的教学初衷: 三次利用学习型小组的合作学习, 静等学生“论从史出”培养核心素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32张PPT)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 糕的时代。
小结
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 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皇帝
强化 君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 官
削弱相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 权
具 体 1、设 参知政事 措 若干人,位同副相, 施 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枢 密院 和三司使 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权和财政权。
知政事。
2.表现: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 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 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 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1.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重用文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 粟。
皇皇帝帝权力分散受制约权力分散受制约宰相宰相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百官之首权力过大节度使节度使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皇皇帝帝权力集中权力集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中央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 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 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一 习题演练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 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 本科必备
1、北宋同一方针:先南后北 2、重文轻武的表现:抑武事、兴科举
控制对军队的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调动Leabharlann 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
经常调换军队将 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统兵权

调兵权
枢密院
领军将领
行政上: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在中 央
在地 方
防止 宰相 权力 过大
加强 对地 方的 控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1.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 的若干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 的军政、财政大权
再 会
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 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 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军事上:收兵权
目的 措施
作用
消除 唐末 以来 武将 专权 的积

解除禁军将领 牢牢控制了军队 的兵权
北宋的政治
目录
CONTENTS
壹贰叁

北 宋 的 建 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重 文 轻 武 的 政



五 代 十 国


的 建
国号

宋 (北宋)
建立攻周者96,0年宰正相(月范赵宋初质匡太一等胤祖,未)传辨闻真契伪丹,联急合遣北赵汉匡南胤下统 时间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其故非他,节镇(藩镇)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中 军权
解除 禁军高级将领 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 , 割断 将领 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集中 行政 权
结果
中央
削弱 相权 ,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派 文臣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思考二: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探究 (1)原因: ①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依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 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②因为赵匡胤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 别多,所以他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 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 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 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地方 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加强
皇权 大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 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 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4张PPT)

5、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皇帝
丞相 事无不统 皇帝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 知 政 事 ” 作 为 副 相 …… 以 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 使(又称“计相”)分取 宰相的财权。
参知政事 军权 财权
副相
6、地方:分化事权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等,同时必 须和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同时签署文书才能实行;
3、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北 宋 陈桥驿 东 京
分北 裂宋 局结 面束 ,五 统代 一十 中国 原
பைடு நூலகம்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4、收兵权
问计赵普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 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 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由谚语曰:“做人 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 以从军为荣?
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统治者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 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表现: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 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材料: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 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 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 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 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两宋 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 士最多的朝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 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 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 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 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 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 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讲课稿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讲课稿 (共25张PPT)
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
教材 P29“相关史事”
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
宋太祖 担心大将 拥有兵权 会危及他 的统治。
(2)中央 目的: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措施: ①宰相有多人,同时设置副宰相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 大权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0:19:2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92021/8/92021/8/9Aug-219-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92021/8/92021/8/9M onday, August 09, 202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一、1、黄了袍解加赵匡身胤—建—立得北宋天、下加强中央集 权二、、重强文化轻武中政央策集等权基本—史—实治;天下
2、了解赵匡实施集权措施的目的、
具三体、措重施文等。轻武——定国策
一、黄袍加身——得天下
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 陈桥兵变
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诸多弊端。
北宋的建 立
加强中央集 权的目的、 措施、作用
重文轻武 政策的原因
重文轻武政策
的表现 北
宋 的
政 治
重文轻武政策 的影响
小试身手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用 “黄袍加身”这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皇帝是(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

消极作用: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朝 廷的财政支出;形成了“冗官”“冗费”“冗兵”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皇 帝(权力集中)
宋朝 把中 央集 权强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 宰 事
1、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相 堂
2.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节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地力方,: 度 知 5.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使 州
化到
枢 三 前所
密 院
司 使
未有 的程
转 度, 通 运 皇权大 判 使 大加强
(1)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积料极一作用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 两扭宋转三了百五多代年始十终国没时有期一尚股武政治轻势文力的膨风胀气到,足杜以威绝胁了赵武宋将皇跋位扈的稳和固兵。变转移的情况 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地位和待遇降
低,受到多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牵制。
···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8张PPT)

说教法、学法
• 在本课的讲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 法,其中主要的有讲述法、图示法、问题 探究法及情景教学法等 •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采用 阅读、讨论、合作交流、分析综合等方法 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做到动口、动脑、动手,从而达到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说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既锻炼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 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 • • •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东京、汴京) 事件: 陈桥驿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3.评价(七嘴八舌):
⑴好处: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 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 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 安定。 ⑵弊端: 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办 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反两 的财政支出 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 能力,进而升华本课的主题
中 央
分割宰相的民政、 军政和财政大权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
地 方

权所中 大未央 大有集 加的权 加强了皇权 程 强 强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度化 ,到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皇前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既是本课重 点又是难点,而且内容较多。对此我采用了小组 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先让学生重读课文有关内 容,针对表格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学 习结果,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答案。那到底 哪一个小组先来回答,我不指定。但是他们都很 积极,为什么呢?因为先回答的有福利——这么 多问题可以有优先选择权。最后老师有针对性的 评价,并加以总结。 设计意图:在这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既锻炼 了他们的阅读总结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 习能力同时还有他们的竞争意识。另外表格填完 后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条理 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列 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祖 赵
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

都城,史称北宋。

2.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
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 宋 形 势 图
3.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
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政权寿命短暂。
人事调度权全 部归属中央
探究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重用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 局逐渐形成
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 挥权被严重束缚
2.科举制改革和发展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朝名臣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
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 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积弱的朝 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
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宋太宗
(3)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 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历史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明晰本课主要内容,理解本课的主题与线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黄袍加身
视频
一个男人 一件黄袍 一次兵变
谜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一子目:黄袍加身后的
失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明晰基本的历史史实, 架构历史时空观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三子目:宋王朝的失衡
天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军队 中央 地方 文教


统兵
练兵
宰相须用文人
行政长官
发展文举
限制武举
(太宗平戎万全阵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一子目:宋太祖缺乏安
全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后晋 936-946
前蜀 891-925
后汉 947-950
后蜀 925-965
后周 950-960
闽国 893-945
便于对于中央集权措施 实施背景的理解
后梁帝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壹 教 材 分 析
贰 学 情 分 析
叁 教 学 目 标
肆 教 学 重 难 点
伍 教 法 学 法
陆 教 学 过 程
柒 板 书 设 计
壹教 材 分 析
从地位上看 ➢ 上接“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藩镇林立的混乱政局。 ➢ 下承第七、八课,重文轻武的
政策为北宋灭亡埋下伏笔。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重文轻武的影响
伍教 法 学 法
教法 图示法 史料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观察法
史料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黄袍加身
导入
夜半敲门
原因
陆 教 学 过 程
君臣密谈
过程
阵图作战
影响
陆 教 学 过 程
原因

黄袍加身后的失眠
过程

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影响

宋王朝的失衡天平
教学导入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第二子目:宋太祖的安邦
之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君臣密谈)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通过故事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二子目:宋太祖的安邦
之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1 3 ➢ 通过史料分析、解读材料使学生理解 统一王朝的建立是历史的潮流,培养 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 通过展示与探讨史料,认识到宋朝重 文轻武的原因,并理解重文轻武政策 的利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肆 教 学 重 难 点


据 ➢教学重点
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之子
后晋帝国
石敬瑭
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进一步明晰集权措施实施的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从内容逻辑上看 宋黄太袍祖加强身化后中的央失集眠权 (宋表太现祖) 的安(邦手之段策)
宋重王文朝轻的武失的衡政天策平
贰 学 情 分 析

➢ 从学生知识能力来看: 具备了基本的材料阅读能力,并对宋朝有一定


了解。但政治措施的原因及本质难以理解
教学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入浅出的故事讲述,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黄袍加身后的失眠
军事


中央
的 政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地方

文教
三、宋王朝的失衡天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重文轻武 强干弱枝 内外相制
初 中

➢ 从学生思维特征来看: 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零零后”思维活跃但思考方
式偏向自我。
在教学中将遵循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一
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
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叁教 学 目 标
2 ➢ 通过材料展示以及情景带入,组织探究宋 太祖的集权措施。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和历 史理解能力

情景模拟
材料分析
数据对比Biblioteka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二子目:宋太祖的安邦
之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增强趣味性,更好地理解集权措施的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