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
(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 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 文臣 轻 武将
,
宋太祖重用 宋太宗时,
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 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重 文教 改 科举
措施
宋初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位, 进士授官从优, 升迁迅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时间 960年
建
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 陈桥驿 发动兵
方式
立
变, 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Leabharlann Baidu
都城 以 开封 为东京, 作为都城
统 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
一 分裂割据局面
“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 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2) 影响: ①积极影响 :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 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 有利于政权 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②消极影响 : 文臣掌兵 , 不熟悉军务 , 而将不专兵 , 兵无常帅 , 导 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 体的官僚集团 , 但政府机构重叠 , 相互牵制, 官吏冗余, 人浮于事 , 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 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 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 地区和南方。
建立时间: 960年
北宋的统一是否标 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 裂割据局面结束,完成了 全国的统一?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 封 (东京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 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我来评: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好不好?你怎么看?
影响 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 : 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和教育的发展。 但是也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 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削弱等 弊端。
思考: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共同原 因是什么?这两个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原因之一:武将专权
本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一、北宋的建 立
名称: 北宋 时间: 960 年
宋太祖
东京 都城: (开封) 建立者: 赵匡胤(宋 太祖)
方针: 先南后北
结果: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
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宋朝统治者和整个社会重文轻武。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3张PPT)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 安矣。”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 因是什么?总结北宋如何实现 “息天下之兵”的?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 并设通判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权 收归中央,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削弱地方权力。
北宋的政治哪些方面比较“弱”?
将领的兵权 宰相的权力
地方的权力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军队驻 防地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军队驻 防地 将
军队驻 防地
分割宰相的财政 军政大权
皇帝
财政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三司) 行政 参 知 政 事 军事 枢 密 院
北宋的政治哪些方面得到百度文库加强?
相权
将领
地方
弱 强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材料: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 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 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 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说宋朝实行的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群策群力(合作探究) 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 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 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北宋灭亡 的标志),虏骑(少数民族骑兵)所过,莫不 溃散。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找找,哪些政策出了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2张PPT)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 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 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 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 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 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B、宋朝武将待遇极差
C、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宋朝政府轻视武备军队
3、历代封建统治者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宋 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是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生兵变
达标训练
1、我国河南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陈桥驿兵变
遗址,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
B 幕。这“一人”是(
)。
A、赵光义 B、赵匡胤 C、朱全忠
D、赵匡义
2、宋初大将曹翰写诗写诗曰:“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
卖宝刀。”他发出这样的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武将社会地位低下
糊名、誊录
宋朝四大书院
依据史料,分析重文轻武政策对宋朝的影响。
材料一:
“以书院而论,唐、辽、 金加起来也不到宋朝的 10%。”
—李裕民 《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梁溪全集》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 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 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 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 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 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B、宋朝武将待遇极差
C、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宋朝政府轻视武备军队
3、历代封建统治者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宋 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是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生兵变
达标训练
1、我国河南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陈桥驿兵变
遗址,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
B 幕。这“一人”是(
)。
A、赵光义 B、赵匡胤 C、朱全忠
D、赵匡义
2、宋初大将曹翰写诗写诗曰:“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
卖宝刀。”他发出这样的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武将社会地位低下
糊名、誊录
宋朝四大书院
依据史料,分析重文轻武政策对宋朝的影响。
材料一:
“以书院而论,唐、辽、 金加起来也不到宋朝的 10%。”
—李裕民 《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6张ppt)
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辽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大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9—30页, 找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 施以及思考带来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找)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 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 。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 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 发现座位已经被撤走了。从此,宰相、大臣只 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经济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 上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 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 未有的程 度,导致 宋朝出现 “积贫积 弱”的局 面
三、重文轻武政策
重用文 臣掌握 军政大 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 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 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三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重文轻武的政策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 措施:举制。
1、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影响 2、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7张PPT)
1. 907 年,唐朝灭 亡 2.此后,出现
更迭与分立。
的
五代十国
3.国家陷入分裂局面 。
此分裂局面,由于他的登场才走向局部统一?
他是谁??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kuāng yìn)
正是由于他以及他的继任者,国家才走向局部统一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 的
两幅图对比:
唐朝 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文官地位高
北宋文官出行图
史料记载: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行政权
欧阳修
兵权
4、重文轻武的后果:
(1)积极:在全国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
军队驻 防地
军队驻 防地 将
军队驻 防地
(2)政治上:“稍夺其权”(官员权力)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 的 办法,削弱 相权 。
②在地方,派文臣 任州县 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 频繁调动;设通判,分知州 的权力。
(3)经济上:“制其钱谷”(财权) ①取消 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掌控 税收;
②设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更迭与分立。
的
五代十国
3.国家陷入分裂局面 。
此分裂局面,由于他的登场才走向局部统一?
他是谁??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kuāng yìn)
正是由于他以及他的继任者,国家才走向局部统一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 的
两幅图对比:
唐朝 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文官地位高
北宋文官出行图
史料记载: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行政权
欧阳修
兵权
4、重文轻武的后果:
(1)积极:在全国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
军队驻 防地
军队驻 防地 将
军队驻 防地
(2)政治上:“稍夺其权”(官员权力)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 的 办法,削弱 相权 。
②在地方,派文臣 任州县 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 频繁调动;设通判,分知州 的权力。
(3)经济上:“制其钱谷”(财权) ①取消 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掌控 税收;
②设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2张PPT)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 的措施,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行政权
欧阳修
兵权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重文 轻武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三、师生展现
地 方
北宋政治的特点(二)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 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 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
地 方
地 方
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中 央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 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三、师生展现北宋政治的特点(三)
• • • •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军政权和财政权。 3、设 通判 ,牵制知州 4、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965年 灭后蜀
979
陈桥驿
• 先南后北,
东京
北 宋
966
源自文库978 年
963年
970年
• 结束了中原 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二、分组研讨(一)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行政权
欧阳修
兵权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重文 轻武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三、师生展现
地 方
北宋政治的特点(二)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 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 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
地 方
地 方
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中 央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 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三、师生展现北宋政治的特点(三)
• • • •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人,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枢密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军政权和财政权。 3、设 通判 ,牵制知州 4、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965年 灭后蜀
979
陈桥驿
• 先南后北,
东京
北 宋
966
源自文库978 年
963年
970年
• 结束了中原 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二、分组研讨(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弊:官僚机构臃肿,冗官冗员充斥,办事效率低下, 且加重了财政负担。
北宋的政治
时间:960年 北宋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今开封)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影响
1、“杯酒释兵权”
巩
军事上
固 加强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 3、将领定期换防。
利:有效防止了唐末 以来武将专权弊端的 重演,亦使文教事业
局部 统一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 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 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此非他故,方 镇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 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宋太祖强化集权,有什么利弊。
利
弊
让权利互相制衡监 督,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
管控地方财政,消 除割据经济基础,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官僚机构庞杂—— 冗官、冗费
地方财政空虚—— 积贫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主要措施
影响 积极
消极
军事权 行政权 财政权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北宋的政治
时间:960年 北宋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今开封)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影响
1、“杯酒释兵权”
巩
军事上
固 加强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 3、将领定期换防。
利:有效防止了唐末 以来武将专权弊端的 重演,亦使文教事业
局部 统一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 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 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此非他故,方 镇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 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宋太祖强化集权,有什么利弊。
利
弊
让权利互相制衡监 督,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
管控地方财政,消 除割据经济基础,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官僚机构庞杂—— 冗官、冗费
地方财政空虚—— 积贫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主要措施
影响 积极
消极
军事权 行政权 财政权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 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 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解除 禁军高级将领 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 , 割断 将领 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集中 行政 权
结果
中央
削弱 相权 ,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派 文臣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思考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探究 (1)主要措施: ①集中军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 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 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 州县的长官,实施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 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 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转运使 运送中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33张PPT)
兵将分离政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上 哪些“强臣”会威胁的中央集权?
节度使:手握地方精兵壮勇,兼管地方州县的行政权和财政权。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政治上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 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唐 代 武 将
宋 代 文 臣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注:本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知识解析】宋太祖的‘重文轻武’”。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
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
①重用文官
文 臣 统 兵 的 代 表 : 欧 阳 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设计意图:
利大于弊 主题升华 唯物史观 文明史观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4 思维导图 小结梳理
四 小结
第6课
收兵权 收财权
改科举 分相权
加强中央 集权
北宋的政治
重文 轻武
文官制度 文治昌盛
冗兵 冗官 冗费
设计意图:
半成品 成品思维导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5 思考和拓展阅读
1、就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阐述你的看法。 2、课外阅读:宋代重“文”诗 3、古迹推荐:北宋四大书院
突出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宋太祖五个小故事 (2)自学归纳表格整理 (3)思维导图总结分析
北宋的政治 课标教材
07 教学策略
突破难点:重文轻武利弊兼得
(1)借范仲淹承上启下 引出重文轻武利弊。
(2)漫画史料图史互证分析利弊。 (3)三个史学前沿观点探讨影响的角度 (4)用史料分析利大于弊。
设计意图: 突出难点 理解单元主题
合作探究 图史互证 实证精神 逻辑推理能力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 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3 1、重文轻武的利与弊
加强皇权;防止武将专权,限制节度使和知州权力;
利
建立文官体制;
读书风气浓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文人辈出;
弊:
军队作战力差;行政效率低下; 富养文士,地方压迫过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17张PPT) (共17张PPT)
课堂小结 宋太祖强化中 央集权
建立
统一
措施 影响 目的
北宋 的政 治 重文轻武政策
措施 影响
措施2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代科举考试图
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 积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 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陈桥兵变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
军事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 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
政治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 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 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 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 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想一想 重文轻武的政策有没有消极影响?为什么? 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 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 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 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 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 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5张PPT)
1、据材料一,总结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的局面? 2、据材料二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
在地方
•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 B.设置通判 • C.设置转运使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 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 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中央: 财政 皇帝 行政 军事
枢 中 参 削弱宰相权利 度 盐 户 密 书 知 支 铁 部 院 政 门 皇帝总揽大权 (三司)
事 下
在地方:
阅读与探究
材料一 :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 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 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 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 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 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建立者: 时间: 960年 定都: 东京(开封)
黄 袍 加 身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2、北宋统一南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设计意图: 突出难点 理解单元主题
合作探究 图史互证 实证精神 逻辑推理能力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 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3 1、重文轻武的利与弊
加强皇权;防止武将专权,限制节度使和知州权力;
利
建立文官体制;
读书风气浓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文人辈出;
弊:
军队作战力差;行政效率低下; 富养文士,地方压迫过重。
《渔家傲》 将军白发征夫泪
1043年范仲淹 庆历新政十项改革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引入难点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3 图史互证 突破难点
第二目:重文轻武的影响
1、自学填表合作展示:交流分析利弊 2、探讨对当世影响:
“三冗”图片漫画(财政负担) 实证探究(军队战斗力和民族关系)
3、探讨对后世的影响:
三则历史学家交锋观点 史料分析利大于弊
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宋是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 财权集中,地方则日趋贫弱。
民国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有宋尽革其弊,惟宋无女主、 外戚、宦寺、宗王、强藩之祸。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影响》 不是说,宋代的发展都与…重文轻武 政策有关。……诸如其它方面, 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
二
课标教材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6 学情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2张PPT)
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 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 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 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 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朱温夺权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1.北宋的建立
北 宋 的 政 治
重文轻武 的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 ①②③ (2)政治 ①②③ (3)经济 ①②
作用
措施 ① ②
影响 (积极)① ②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C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课堂小结
北宋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 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 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总之,中 央集权大大加强。
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 “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 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 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杯酒释兵权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5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55:0805:55:0805:558/25/2021 5:55:08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505:55:0805:55Aug-2125-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55:0805:55:0805:5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袍加身
视频
一个男人 一件黄袍 一次兵变
谜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一子目:黄袍加身后的
失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明晰基本的历史史实, 架构历史时空观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三子目:宋王朝的失衡
天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平
军队 中央 地方 文教
文
武
统兵
练兵
宰相须用文人
行政长官
发展文举
限制武举
(太宗平戎万全阵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二子目:宋太祖的安邦
之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君臣密谈)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通过故事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二子目:宋太祖的安邦
之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从内容逻辑上看 宋黄太袍祖加强身化后中的央失集眠权 (宋表太现祖) 的安(邦手之段策)
宋重王文朝轻的武失的衡政天策平
贰 学 情 分 析
七
➢ 从学生知识能力来看: 具备了基本的材料阅读能力,并对宋朝有一定
年
级
了解。但政治措施的原因及本质难以理解
教学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入浅出的故事讲述,
调动学生积极性。
策
情景模拟
材料分析
数据对比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二子目:宋太祖的安邦
之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策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增强趣味性,更好地理解集权措施的实行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之子
后晋帝国
石敬瑭
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进一步明晰集权措施实施的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第一子目:宋太祖缺乏安
全激 发 兴 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感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后晋 936-946
前蜀 891-925
后汉 947-950
后蜀 925-965
后周 950-960
闽国 893-945
便于对于中央集权措施 实施背景的理解
后梁帝国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重文轻武的影响
伍教 法 学 法
教法 图示法 史料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观察法
史料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黄袍加身
导入
夜半敲门
原因
陆 教 学 过 程
君臣密谈
过程
阵图作战
影响
陆 教 学 过 程
原因
一
黄袍加身后的失眠
过程
二
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影响
三
宋王朝的失衡天平
教学导入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柒
板
书
设
计
一、黄袍加身后的失眠
军事
北
宋
中央
的 政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地方
治
文教
三、宋王朝的失衡天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重文轻武 强干弱枝 内外相制
初 中
生
➢ 从学生思维特征来看: 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零零后”思维活跃但思考方
式偏向自我。
在教学中将遵循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一
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
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叁教 学 目 标
2 ➢ 通过材料展示以及情景带入,组织探究宋 太祖的集权措施。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和历 史理解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壹 教 材 分 析
贰 学 情 分 析
叁 教 学 目 标
肆 教 学 重 难 点
伍 教 法 学 法
陆 教 学 过 程
柒 板 书 设 计
壹教 材 分 析
从地位上看 ➢ 上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十国”时期,结束
藩镇林立的混乱政局。 ➢ 下承第七、八课,重文轻武的
政策为北宋灭亡埋下伏笔。
1 3 ➢ 通过史料分析、解读材料使学生理解 统一王朝的建立是历史的潮流,培养 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 通过展示与探讨史料,认识到宋朝重 文轻武的原因,并理解重文轻武政策 的利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制
肆 教 学 重 难 点
定
依
据 ➢教学重点
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历史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课
堂
小
结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攻克难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明晰本课主要内容,理解本课的主题与线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说课课件(共18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