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综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原则课程编码:01060404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程课时:68 ` 学分:6合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撰写人:电气自动化教研室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绪(一)课程定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一门重要旳职业技术必修课,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旳所有教学内容旳学习,可以获得误差理论、传感器、自动检测工程应用方面旳基本知识。
(二)设计思绪1、按岗位所需能力设定培养目旳2、按课程培养目旳安排理论教学二、课程目旳(一)课程总目旳作为是电子类各专业一门重要旳职业技术必修书本,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旳任务是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旳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旳设计和分析措施,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旳传感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提高研发、系统构成等方面旳能力。
(二)详细目旳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旳分析,教学目旳从知识目旳、能力目旳和素质目旳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目旳①掌握传感器旳基本概念、特性等;②理解传感器旳分类;③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旳目旳和意义。
2、能力目旳①掌握检测系统旳设计和分析措施,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旳传感器;②理解各类别传感器旳工作原理,掌握其性能特点,理解其应用;③良好旳编程思绪和风格。
3、素质目旳①具有综合技术应用能力;②培养严谨踏实旳作风,训练自己旳逻辑思维;③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三、课程内容、规定及课时安排(一)课程内容及规定(二)课程课时安排四、实行提议(一)选用教材宋雪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二)教学措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旳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和分组讨论旳教学措施(三)教学评价1.教学是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旳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旳成就动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它涉及到了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现代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分类、特点和应用,并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调试。
二、课程大纲1. 传感器原理•传感器定义及分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的关系。
2. 传感器技术•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类型;•传感器选择和应用的技术;3. 检测技术•检测技术定义、分类及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物理量测量技术、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等;•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的技术。
4. 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的选择、传感器传输出信号的处理等;•应用性实验:使用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气体、光线等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创新性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取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和创新性研究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环节主要介绍传感器原理、分类和应用、检测技术的方法和特点等基础知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调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讨论和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创新性研究环节让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独立研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中考试、实验报告、论文、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完成后,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最后要求学生按指定格式撰写一篇课程论文,介绍所选传感器或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提问、回答、互动等方面的表现。
五、参考资料1.《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2.《检测技术基础》等;3.《智能检测与传感器实验》等。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则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2课程设计理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集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方法,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1.3课程开发思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
分析岗位群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2.1知识目标(1)理解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
(2)掌握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掌握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掌握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5)掌握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21370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ensorsAndMeasuringTechnology学时:64学分: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学期:6(春)开课部门:机电工程教研室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子电工等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戴蓉主编,《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郁有文等主编,《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贾民平等主编,《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RamonPallas-Areny等著,《传感器和信号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要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解决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检测问题,必须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各种传感器。
本课程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应用,强调实验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三比一。
本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检测中的具体问题。
对学科发展有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共性技术。
本课程学习基本要求为: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1)传感器、检测系统组成、描述。
(2)自动检测的历史、发展。
(3)传感器测量的共性技术,传感技术的新发展。
(4)传感器的一般工程参数测量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1)传感器分类方法(2)传感器动、静态特性的定义、测量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9)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学习非电测量与传感器技术为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非电检测与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结构,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参数及工作特性;认识传感器在各种控制电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分析方法;同时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正确的选择与使用各种传感器,从而为使用与设计各种智能化电子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实用电工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是《电气控制与PLC》、《电子线路板设计》、《EDA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培养,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非电检测与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2)掌握非电检测与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手段;(3)熟悉传感器的种类、结构与应用;(4)掌握常用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性能参数;(5)学会根据电子线路使用与设计需要,合理的选用传感器;(6)正确分析各种传感器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
2.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与识别常用的各种传感器;(2)能正确利用仪表及仪器判断传感器性能的好坏;(3)能根据需要合理的选择传感器构成各种控制与检测电子电路;(4)能正确分析各种应用电路中传感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5)学会排除传感器控制线路基本故障的方法与技能。
3.素质目标(1)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备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1.理解传感器的含义及种类;2.认识传感器的结构、作用及特性;3.了解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4.熟悉现代检测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传感器的结构、含义与种类;2.检测的基本知识。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
汽车与传感器 高级轿车需要用传感器对温度、压力、位置、距离、转速、加
速度、湿度、电磁、光电、振动等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一般需 要30~1 00种传感器。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传感器与家用电器 自动电饭锅、吸尘器、空调器、电子热水器、风干器、电熨 斗、电风扇、洗衣机、洗碗机、照相机、电冰箱、电视机、 录像机、家庭影院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仪器仪表网 (http://www.china_) 仪器商城网 () 传感器网 () 传感器技术 () 中国传感器( ) 中国工控网( ) 中国机器人网( .) 电子设计应用( http://www. ) 电子产品世界( http://www. )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软驱:速度,位置伺服
麦克风:电容传声器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楼宇控制与安全防护
为使建筑物成为安全、健康、舒适、温馨的生活、工作环
境,并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在楼宇中应 用了许多测试技术,如闯入监测、空气监测、温度监测、电梯 运行状况。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BOD、TP、TN、矿物油、氰化物、氨氮、总氮、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NOX
NO + NO2
H2S
O2 CO CO2
SO2
HCN HCl H2O HF dust soot
NH3
HC
Ctotal
烟尘浊度测量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传感器与遥感技术
微波
红外接收传感器
红外线分布差异
矿藏埋藏地区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传感器的主要应用
需要量
111 110 103 81 61 47 34 31 31 78 70 61 55 59 47 111 76 9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则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也是后续的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其内容约占20%)、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改革思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要求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
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建议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理论和实践总学时为72学时左右。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2. 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 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4. 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5. 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6. 磁电式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7. 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8. 半导体物性传感器9. 温度检测系统10.压力检测系统11.液位测检系统12.流量检测系统13.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二)技能目标1.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
本演示将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工 作方式,以及传感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传感器的 应用。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
传是一种能够感知和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设备或装置。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小型化与集成化
传感器体积越来越小,集成多种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智能化与无线化
传感器具备智能化的控制和通信能力,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和远程监测。
3 多模式与多传感器融合
通过多模式和多传感器融合,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系统的鲁棒性。
传感器的应用案例
智能城市
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交通流量、 垃圾收集、安全监控等,实现城 市的智能化管理。
可穿戴设备
传感器在可穿戴设备中用于监测 身体活动、心率和睡眠质量,帮 助改善健康和生活方式。
智能农业
传感器应用于农业领域,帮助实 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作 物生长状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演示,我们对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 行业中的应用。
我们还探讨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了解了一些实际的传感器应用案例。传感器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许多便利和创新。
让我们继续关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的智能化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检测光的强度和光的频率。
传感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1
工业控制
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2
医疗设备
医疗领域中的传感器可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手术机器人和提供诊断支 持。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 标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PDF引言概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周杏鹏主编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DF书籍无疑是学习和研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该书籍的内容和价值。
正文内容: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述1.1 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1.2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DF书籍的内容2.1 传感器原理与设计2.2 传感器的制造与工艺2.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2.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3. 该书籍的优势与特点3.1 作者背景与专业性3.2 内容全面详实3.3 配图与实例丰富3.4 研究与实践的结合4. 该书籍的学习与应用价值4.1 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4.2 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南4.3 学生学习与科研的必备工具5. 该书籍的推荐与总结5.1 推荐给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领域的从业者5.2 推荐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研究者5.3 总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DF书籍是一本内容详实、专业性强、实用性极高的权威参考资料,无论是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学习与研究该领域的学生与研究者,都值得拥有和阅读。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的PDF书籍是一本内容详实、专业性强、实用性极高的权威参考资料。
该书籍涵盖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制造工艺、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学习与研究该领域的学生与研究者,都可以从该书籍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指南。
因此,推荐该书籍给所有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感兴趣的人士。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合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课程80学时)课程要求:必修课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等开课时间:第4学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等院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及信号调理电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基础,并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3学时)基本概念(敏感元件、变换器、检测技术、测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误差分析及处理技术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4学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静、动态特性标定)及其选用。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5学时)通过对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的学习,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熟悉几何量测控所需传感器的应用和选用。
第四章数字式传感器(7学时)掌握光栅数字式传感器、磁栅数字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新型传感器(5学时)了解仿生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微型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新型传感器研发的重点领域。
第六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5学时)通过对电桥电路、信号的放大与隔离、信号的变换的学习,重点掌握检测系统的信号放大与变换电路的处理技术。
第七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3学时)学习噪声干扰的形成、硬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种干扰拟制技术。
第八章典型非电参量的测试方法(7学时)熟悉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测试方法和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包括:应变的测量、力及压力的测量、位移的测量、振动的测量、流量的测量。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总结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总结传感与检测技术是当今日益重要的一门分支,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无论是军事应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医疗、工业生产、环境控制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精确控制、高效率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贡献。
综上所述,传感与检测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本学期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为了深入学习和运用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宝贵机会。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传感与检测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让学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日后从事传感器与检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包括有关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验知识,其中,理论知识主要涵盖有关传感器原理、传感器类型、传感器特性、特定传感器设计及特性、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和技术发展、检测系统及其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实验知识主要涵盖有关传感器的实验设计与应用技术、检测设备的实验设计与应用技术、实验室实践以及实验编程实践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收获颇多。
首先,在理论方面,我掌握了有关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如传感器原理、传感器类型、特定传感器的设计及特征、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和技术及技术发展等。
同时,本课程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工程实践中运用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并学习并掌握传感器的实验设计与应用技术、检测仪器的实验设计与应用技术、实验室实践以及实验编程实践等实验知识。
此外,课程也让我们熟悉了相关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调试与维护。
本学期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让我更全面的掌握了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从而为我今后从事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让我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总结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总结传感与检测技术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一种技术,它涉及到多种领域,包括机器视觉、机器听觉、自动控制、生物测量和未来科技等等。
课程《传感与检测技术》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认识和学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平台,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理论学习、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
理论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感器的种类、传感器的原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传感器的应用等。
实验研究是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进一步学习传感与检测技术。
学生可以实验操作,搭建传感器系统,感受传感与检测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可能。
最后,学生要通过论文写作,总结所学的内容,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思路并提出真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课程的教学方法也相当多样化。
教师首先开展理论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传感与检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为实验、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实验研究,实验室老师会把设计好的实验项目进行演示,并进行口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室老师还会把实验数据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与画图等内容进行交流、讲解,让学生更加熟悉实验研究的过程。
最后,学生需要进行论文写作,运用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中学到的知识,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生成一篇专业的论文。
本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传感与检测技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另外,课程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搭建复杂的传感器系统,并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传感与检测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总结论文的写作也让学生提高了撰写专业文章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综述知识讲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综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学习综述目录第一章摘要 (1)第二章传感器基本特性 (3)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4)第三章传感器 (5)一、电阻式传感器 (5)二. 电感式传感器 (6)三、电容式传感器 (6)四、压电式传感器 (8)五、磁敏感式传感器 (8)六、热电式传感器 (9)七、光电式传感器 (10)八、辐射与波式 (10)九、化学传感器 (11)十、新型传感器 (12)第四章检测技术 (14)一、参数检测基本概念 (14)二、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 (16)三、基本参数测量 (18)第五章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 (19)一、测量误差 (19)二、测量不确定度 (20)第六章自动监测系统 (21)一、组成 (21)二、设计方案 (23)第七章课程总结 (25)第一章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顾名思义围绕着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来进行的讲解,对于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学习对于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我而言十分重要。
传感器位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之间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同时传感器也是实现对物理环境或人类社会信息获取的基本工具,是检测系统的首要环节,是信息技术的源头。
作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学生,即使专业分流之后我们还是会用到大量的传感器知识,掌握传感器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课程先从传感器的概述谈起,先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特点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再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的讲解。
在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概述和基本特性之后就需要实例来深入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了解。
本书列举了许多经典的传感器类型,由易到难,从电阻式传感器到电感、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与光电式传感器等,同时也涵盖了参数检测自动检测系统等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讲解。
从原理到测量电路再到应用,环环相扣使人了解原理。
在学习传感器之前我对传感器的理解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根据物理学原理而实现的各种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姓名:王婷婷学号:14032329班级:14-1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学期通过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懂得了很多,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
第一章 概 述传感器的作用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组成:被测量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输出 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对象分类(内部系统状态的内部信息传感器{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导演变化}、外部环境状态的外部信息传感器{接触式[触觉、滑动觉、压觉]、非接触式[视觉、超声测距、激光测距);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电容式、电感式}、物性型{霍尔式、压电式});按是否有能量转换分类(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能量转换型[无源型]);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行程、接触开关]、非接触式[光电、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回转编码器、磁尺]})。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称为静态特性;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传感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可以分为接触式环节(以刚性接触形式传递信息)、模拟环节(多数是非刚性传递信息)、数字环节。
动态测量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周期(在频域内)信号和阶跃信号(在时域内)。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与校准曲线比较%100max⨯∆=Y L L δ)、迟滞、重复性、灵敏度(K0=△Y/△X=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k1k2···kn )和灵敏度误差(rs=△K0/K0×100%、稳定性、静态测量不确定性、其他性能参数: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 教学内容
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是建立在对各类传感器原理分析与检测系统设计的基础之上。
课程体系以分析传感器敏感机理、研究传感器信号提取与处理方法为主,侧重对机电类传感器的认知及其性能的分析,同时注重将现代化新型传感器,如电子鼻、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等一些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以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和基本技能、适应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组织上以自行制作的多媒体教材为主,以书本教材为辅。
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以工程实践中测量案例和实验为主线,启发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验中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提出方案,通过实验来领会所学知识。
课程内容设置以测控系统设计为目标,既重视打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力求建设检测及处理一体化的课程新体系。
根据这一体系,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合、协调和优化。
从而明确本课程的分工和定位,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不必要的重复和大的脱节。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传思器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实践教学为了更有效、合理的培养人才,教育方法需要创新、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而素质教育必须 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
本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训练环节有:实验、创新制作、课程设计和社 会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进行以上各实践环节,专业素质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设计中重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木课程实 验训练主要包含课内实验部分和开放实验部分。
课内实验部分根据课程内容及大纲需要,设置了应变片测量实验、电感传感器试验、热电传感 器测温实验、霍尔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通过课内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熟悉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构成,初步训练如何进行检测系统方案设计、并初步具有检测系统分析、 设计的能力,为今后测控系统的设计、研制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学习综述目录第一章摘要 (1)第二章传感器基本特性 (3)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4)第三章传感器 (5)一、电阻式传感器 (5)二. 电感式传感器 (5)三、电容式传感器 (6)四、压电式传感器 (7)五、磁敏感式传感器 (8)六、热电式传感器 (9)七、光电式传感器 (10)八、辐射与波式 (10)九、化学传感器 (11)十、新型传感器 (12)第四章检测技术 (14)一、参数检测基本概念 (14)二、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 (16)三、基本参数测量 (17)第五章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 (19)一、测量误差 (19)二、测量不确定度 (20)第六章自动监测系统 (21)一、组成 (21)二、设计方案 (22)第七章课程总结 (25)第一章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顾名思义围绕着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来进行的讲解,对于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学习对于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我而言十分重要。
传感器位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之间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同时传感器也是实现对物理环境或人类社会信息获取的基本工具,是检测系统的首要环节,是信息技术的源头。
作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学生,即使专业分流之后我们还是会用到大量的传感器知识,掌握传感器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课程先从传感器的概述谈起,先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特点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再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的讲解。
在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概述和基本特性之后就需要实例来深入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了解。
本书列举了许多经典的传感器类型,由易到难,从电阻式传感器到电感、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与光电式传感器等,同时也涵盖了参数检测自动检测系统等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讲解。
从原理到测量电路再到应用,环环相扣使人了解原理。
在学习传感器之前我对传感器的理解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根据物理学原理而实现的各种测量。
学习了之后才明白传感器并非那么简单,不同的参数需要我们用不同的传感器去进行测量,同时有的传感器能测量多种参数而有的参数也可通过多钟传感器来测量。
传感器作为我们专业应用的感知,如果没有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我们就无法获取信息,那我们所学的一些知识也无从下手。
积累了传感器的知识之后,我们能够更好的优化系统,相应的参量我们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最合适的传感器,以及会安装会调试,我觉得这就是本课程的目标。
第二章传感器基本特性传感器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原件和转换原件组成。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是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参数作用关系的外部特性表现。
传感器所测量的物理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稳态和动态两种特性。
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一)线性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间成线性关系的程度。
(二)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三)分辨率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或检测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
(四)迟滞迟滞也叫回程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反行程的输入信号大小不相等的现象。
(五)重复性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再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输入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量所得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一致的程度。
(六)漂移漂移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漂移将英雄传感器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的相应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时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
线性时不变系统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叠加性和频率保持特性。
第三章传感器一、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化为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再经一定的测量电路实现对测量结果的输出。
电阻式传感器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如电位器式、应变式、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等;电位器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把机械线位移或角位移输入量通过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转换为电阻或电压的输出的传感器;应变电阻式传感器是通过弹性元件的传递将被测量引起的新编转换为传感器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变化。
(一)工作原理应变是物体在外部压力或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二)测量电路应变电阻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的机械变化量,要把微小应变引起的微小电阻变化精确地测量出来,需要采用特别设计的测量电路。
通常采用直流电桥或交流电桥。
(三)典型应用电阻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有柱式力传感器、环式力传感器、悬臂梁式力传感器等。
二.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的,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将L或M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从而将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具有工作可靠、寿命长、灵活度高,分辨力高、精度高、线性好、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
根据工作原理不同,电感式传感器可分为变磁阻式传感器、变压器式和电涡流式等种类。
(一)变磁阻式传感器由铁心、线圈、衔铁三部分组成。
变磁阻式传感器可通过气隙厚度和气隙面积来改变传感器的值。
因此变磁阻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气隙厚度和变气隙面积两种情形。
变磁阻式传感器测量电路分为交流电桥、变压器式交流电桥、谐振式测量电路。
(二)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把被测量的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线圈互感两变化的传感器成为互感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等。
三、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好、温度稳定性好、电容小、负载能力差、易受外界干扰产生不稳定现象等特点。
电容式传感器广泛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压力、差压、液面、成分含量等的测量。
(一)工作原理平板电容式传感器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极板间相对面积、和介质有关,因此只要将待测量与其中之一相关联就能得出对应关系而测量出待测量。
因此平板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三种:变极板间距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和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
圆筒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两种: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和变极板覆盖高度的变面积型。
(二)测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及电容变化值都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信号调节电路才能将其微小的电容变化值转换成预期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从而实现显示、记录和传输。
相应的测量电路有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等。
(三)典型应用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耐辐射、分辨率高、动态响应特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厚度、振动、液位等测量中。
它的典型应用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厚度传感器等。
四、压电式传感器(一)工作原理压电式传感器是以某些介质的压电效应作为工作基础。
所谓的压电效应,就是对某些电介质沿一定方向施以外力使其变形时,其内部将产生极化而使其表面出现电荷聚集的现象也成为正压电效应。
(二)测量电路由于压电式传感器本身内阻搞,输出能量较小,因此它的测量电路通常需要接入一个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
测量电路主要有:电荷放大器、电压放大器。
(三)典型应用压电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有:压电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压电式交通检测。
五、磁敏感式传感器对磁场参量敏感、通过磁电作用将被测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期间或装置称为磁敏感式传感器。
磁电作用主要分为电磁感应和霍尔效应两种情况。
(一)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利用导体和磁场发生相对运动而在导体两端输出感应电动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
在恒磁通传感器中由于它们的运动不见可以是线圈,也可以是磁铁,因此又分成动圈式和动铁式两种结构类型。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典型应用有磁电感应式振动速度传感器、磁电感应式扭矩传感器、电磁流量计等。
(二)霍尔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是基于霍尔效应进行工作的传感器。
所谓的霍尔效应是指当载流导体或半导体处于与电流相垂直的磁场中时,在其两端将产生电位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产生的电动势称为霍尔电动势。
六、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能将温度变换转换为电量变化的元件。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以将温度转换为电动势或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对应的原件分别称为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
(一)热电偶热电偶测温原理为热点效应,两种不同的导体两端相互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闭环回路。
当量接点温度不等式,回路中就会产生大小和方向与导体材料及接点温度有关的电动势,从而形成电流。
热电偶有三大基本定律,分别为中间导体定律、中间温度定律、标准电极定律。
(二)热电阻热电阻作为一种感温原件,它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实现对温度的测量。
(三)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显著变化这一特性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其特点是电阻率随温度而显著变化。
热敏电阻可分为三类,即负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和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七、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光电器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一)类别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将光电式传感器分为四类:光电效应传感器、红外热释电探测器、固体图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
(二)基本形式四种基本形式分为: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辐射式光电传感器、开关式光电传感器。
八、辐射与波式(一)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技术正向各个领域渗透,特别是在测量、家用电器、安全保卫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辐射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纤,俗称红外线,因为它是结余可见光中红色光和微波之间的光纤。
红外辐射本质上是一种热辐射。
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就会向外部空间以红外线的方式辐射能量。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辐射的能量越强。
另一方面,红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将转化为热能。
(二)微波传感器微波是介于红外线与无线电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是1m~1mm,通常还按照波长特性将其细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
微波传感器具有以下特征:需要定向辐射装置、遇到障碍物容易反射、绕射能力差、传输特性好,传输过程中受烟雾、灰尘等的影响较小、介质对微波的吸收大小与介质介电常数成正比。
(三)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一种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的新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