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评分标准
6
体位舒适合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取体位)
4




定位
再次核对,遵医嘱选穴。
5
35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5
皮肤
消毒
再次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以擦净耳部油脂为度)
5
压豆
压豆方法正确,取压豆贴依次按压在相应穴位上,并依次按压。
15
观察
按压过程中观察或者是否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情况。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整理
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物品处理符合要求。(探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
评价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熟练、轻巧。选穴准确、手法正确。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考核者签名:
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着装整洁。
5


前准备护士洗手,遵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内铺治疗巾),王不留行籽及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镊子,弯盘。
6
环境
光线、温湿度、噪音。
2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

估 5
敏史、感染、冻伤、对 疼痛的耐受程度
分 再次应用评估:应用后
效果及不良反应
现场查看 1.未评估扣5分 2.评估内容少一项扣1分
5分
评 评估环境、病室整洁、
现场查看 未评估扣2分
估 光线明亮
环 境
2分
2

体 位
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 耳部皮肤
现场查看 1.未取体位扣2分 2.未充分暴露扣1分
准 备
5分
2.回答不全面扣2分

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适 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
现场考核 1.未答出扣5分
应 病及某些功能紊乱性病
2.回答不全面扣2分
症证
5分
5

1.耳穴贴压疗法夏季留 置1—3天,春季留置3— 5天,冬季5—7天,如有 潮湿污染随时更换 2.治疗期间,患者要定 时按压刺激穴位,每次1 —2分钟,每日按压3—5 次,已增加疗效,并且 按压的力度应适宜,患 者感觉发胀、酸痛感为 注 宜,精神高度紧张、年 意 老体弱患者按压宜轻 事 柔,急性疼痛性疾病宜 项 采用重手法强刺激按压 5 3.贴压期间,保持耳廓 分 干燥,避免潮湿。按压 时切勿揉搓,以防皮肤 破损感染 4.使用耳穴贴压法治疗 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 者,压籽后待耳廓充血 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 者适当活动患部以提高 疗效
3分
3

检查者:
扣分
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扣分
1.洗手,戴口罩
现场查看 1.未洗手扣2分
2.洗手不正确扣1分
2分
3.未戴口罩扣2分
4.戴口罩不正确扣1分
2.操作前查对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禁忌症: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重度贫血等患者,不宜采用;患有耳朵湿疹、溃 疡、冻疮破溃、外耳有炎症或病变者需要暂停治疗;精神过度紧张者,女性妊 娠期(尤其妊娠前3个月)应慎用。
02
耳穴压豆操作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01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不适宜进行耳 穴压豆的情况,如皮肤破损、炎症等。
02
耳穴局部消毒
使用碘伏或酒精对耳穴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以 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压豆
压豆在耳穴上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应定期更换,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过敏反应应对策略
了解过敏史
在操作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 过敏史,特别是对皮肤刺激物或 金属过敏的情况。
观察过敏反应
在压豆过程中和压豆后,密切观 察患者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 敏症状。
用探棒或火柴棒等物在耳穴区域轻轻按压,寻找压痛敏感点 作为治疗点。
电阻测定法
使用耳穴探测仪或经络穴位测定仪等仪器,通过测定耳穴电 阻变化来定位选穴。
消毒处理步骤说明
清洁耳廓
用75%酒精棉球擦拭耳廓,确保耳廓表面清洁无污垢。
消毒穴位
用碘伏或75%酒精棉球对选定的穴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晾干处理
消毒后让穴位自然晾干,避免使用不干净的物品擦拭。
注意事项
贴压期间避免耳部沾水, 以免引起感染;若局部出 现疼痛、红肿等不适反应 ,应立即停止贴压并咨询 医生;孕妇、年老体弱者 及皮肤过敏者慎用此法。
04
耳穴压豆操作后护理与观察
贴压后患者反应观察
观察患者贴压后是否 出现疼痛、红肿、过 敏等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贴压后症状 改善情况,如疼痛、 失眠等症状是否缓解 。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压豆,去除过敏原,并根据症状 给予抗过敏治疗。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就是采用针刺或其她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得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得得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得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得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就是否妊娠。

1、4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得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得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得目得。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得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得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

耳穴贴豆技术操作评分表

耳穴贴豆技术操作评分表
10
观察及询问: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3)、询问患者有无不适(2)
5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2)
5
人文关怀、整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整理床单位(1),处理用物(2)
5
记录:耳穴贴压的时间(1)、部位(1)、患者反应(1)、疗效(1)、签名(1)
5Hale Waihona Puke 探查穴位:再次核对身份(3)、核对穴位(3)、手持探棒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5)、询问患者有无热、麻、胀、痛的“得气”感觉(4)
15
消毒皮肤:
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5
穴位贴压: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在选好耳穴的部位(4)、并给予适当按压(2)、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按压结束后运耳10-20次、(2)再次核对(2)
5
总分
操作者: 分数: 科室:
10



评估:主要症状(2)、既往史(2)、舌质与舌苔(3)、是否妊娠(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2)、有无胶布过敏(2)、耳部皮肤情况(2)
15
告知:
耳穴贴压的作用(3)、简单的操作方法(4)、局部感觉(3)
10
核对:患者姓名(1.5)、住院号(1.5)、耳穴部位(2)
5
患者准备:合理舒适的体位(2)、充分暴露耳部皮肤(3)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表
(模拟患者:张三、男、50岁、住院号:12345678,不寐--取穴:神门、心、枕)




内 容
分值
评分
操作前
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往史(1)、穴位(1)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 流程 质量 标准
80分
1.洗手(1分),携治疗单至床边(1分),核对床头卡(1分),与 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或腕带)(1分),自我介绍(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1分),解释此项操作的方法及作用(1分) 评估心理状况(1分)、埋豆取穴部位皮肤状况(1分)、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1分)。
3.环境评估:光线明亮、整洁安静、温度适宜(3分)。
13.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分),向病人交待埋豆期间的注意事项(5分),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1分),整理床单位(1分)。
14.清理用物(口述)(2分),洗手(1分),记录埋豆的部位(2分)、 时间(1分)、签名(1分)。
终末 质量 标准
10分
1.操作熟练(2分),程序止确(2分),动作轻巧(2分)
2.严格执行二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1分),选穴得当、准确
(1分)
3.关爱患者,解释清楚,沟通有效(2分)。
监考人: 时间:
4.洗手(1分),戴口罩(1分)。
5.整理检查用物:查看物品的有效期(2分)、是否完好适用(2分)、 摆放有序(1分)。
6.携物品、治疗单至床旁(1分),核对姓名、诊断(2分),解释 (告知:埋豆局部有热、麻、胀、痛感)取得合作(2分)。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分),遵医嘱核对穴位(1分)。
8.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固定(1分),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探查 耳穴(3分),根据病情选取三个穴位并说明定位及主治(5分),由 上而下运耳三次(2分)。
9.取棉棒蘸取适量消毒液(2分),对选疋八位由上至下依次擦拭 消毒(3分)。
10.再次核对姓名(1分)、穴位(1分)。
11.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贴依次粘贴于选定的穴位(8分),同时 以另一手指腹轻轻按揉局部至完全贴合(6分)。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

评 价
关怀 3.并发症的预防及处 理
5分
5 4.时间7分钟

2.技术不熟练扣1分 3.未运用CICARE护理沟通扣2分 4.未合理解决患者诉求,关注患者感受扣 2分 5.未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及处理扣2分 6.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剩余步骤,按步骤分 数扣分
目 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现场考核 1.未答出扣5分
的 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 5 老、防病保健的目的
3.未用探棒定位扣2分
12分
4.未询问患者感觉扣2分
5.询问感觉时诱导患者扣2分

6.取穴手法不正确扣2分

7.取穴不准确每穴位扣2分
过 4.消毒方法:使用75%酒
现场查看 1.未消毒扣8分
程 43
精棉签由内向外、从前 到后,两次消毒皮肤,
8分
2.消毒方法错误扣2分 3.消毒范围过小扣2分
分 待干
4.未待干扣1分
3分
现场查看
1.未观察扣3分 2.贴压不牢固扣1分
9.操作后查对
现场查看 1.未查对扣3分
3分
2.查对项目少一项扣1分

1.整理用物,取舒适 体 位
3分
现场查看
1.未整理扣2分 2.未取体位扣1分
作 2.速消手,摘口罩, 交
现场查看 1.未速消手扣2分
后 处
代注意事项(根据患者 证型选择适合的按压 方 2分
5分
5

核 医嘱双人核对,执行单 对 与床头卡、腕带核对, 3 自我介绍
现场查看 1.未核对扣3分
2.核对内容少一项扣1分
3分
3.未自我介绍扣1分

告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
现场查看 1.未告知扣5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
告 知
耳穴贴压的作用(1分)、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1分),取得患者合作(1分)。患者是否需要上卫生间(1分)。
4
物品准 备

治疗盘(1分)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1分),胶布(1分)、75%酒精(1分),棉签(1分),探棒(1分),止血钳或镊子(1分),必要时备耳穴模型(1分),弯盘(1分),污物碗(1分)。手消毒液(1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得分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1分)举止端庄,(1分)态度和蔼(分)。
3
服装、鞋、帽整齐。缺一项扣1分
3





核对医 嘱
患者基本信息,(1分),诊断(1分)、临床症状(1分)、既往史(1分)穴位(1分)。
5
评 估
病室环境(1分)、核对姓名(1分)、核对腕带(1分),介绍自己(1分)做好解释(1分)主要症状(1分)、既往史(1分)、是否妊娠(1分)、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分)、有无胶布过敏(1分)及耳部皮肤情况(1分)。
6
消毒皮肤:75%酒精消毒耳部皮肤(1分)由内到外(1分)、至上而下(1分)、从前到后(1分)。
4
穴位贴压:将菜籽(药丸)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1分),用止血钳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1分),并给与适当按压(1分),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1分),固定稳妥(1分)。
5
观察询问:观察患者表情(1分),局部皮肤(1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1分)
3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 3—5次(1分),每次每穴1—2分钟(1分);耳穴贴压脱落后应及时通知护士(1分)。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
6
护士
洗手、戴口罩。
3
操作流程
核对
体位
再次核对相关信息,体位舒适合理。暴露耳部皮肤。
8
45
定位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
2
再次核对穴位,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8
皮肤
消毒
用75%酒精消毒,方法正确(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5
贴压
贴压方法正确(至少压豆3个穴位)。
15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成绩: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5
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操作前准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核对医嘱、执行单。
6
25
评估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评估患者,取得理解与配合精、探棒、棉签、镶子、弯盘,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2
宣教
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5
操作后
整理
合理安排体位、整理床单位。
4
17
清理用物。
3
评价
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5
洗手
记录
六步洗手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5
终末评价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轻柔;局部消毒合理;体位舒适;患者感觉满意。
8
8
合计
100
考官签名: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到达防治疾病、改善病症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病症。

【评估】1.主要病症、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根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考前须知】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外表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反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那么持续对压20~30秒。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

耳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 ←↓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之欧阳学创编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之欧阳学创编

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盖污物桶(1分),洗手,(1分)摘口罩(1分)。
3
记录
填写中医护理记录单并签名(1分)。床号(1分)、姓名(1分)、时间(1分)、穴位名称(1分)、
5
评价
操作熟练轻巧(1分),选穴正确(1分),运用针刺手法正确(1分),观察患者感受及时(1分),皮肤情况(1分),目标达到的程度(1分)。
7
合计
100分
注:理论回答正确、全面加5分
检查人签名:考核时间 :年月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1
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1分)
1
核对姓名(1分)床号(1分)诊断(1分)确认耳部贴压穴位(1分)
4
患者准备: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1分),充分暴露耳部皮肤(1分),耳部向光(1分)
3
探查穴位:遵医嘱核对穴位(2分)。手持探棒至上而下再选区内寻找耳穴敏感点(1分),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热、麻、胀、痛的“得气”感觉(毒皮肤:75%酒精消毒耳部皮肤(1分)由内到外(1分)、至上而下(1分)、从前到后(1分)。
4
穴位贴压:将菜籽(药丸)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1分),用止血钳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1分),并给与适当按压(1分),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1分),固定稳妥(1分)。
5
观察询问:观察患者表情(1分),局部皮肤(1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1分)
11
告 知
耳穴贴压的作用(1分)、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1分),取得患者合作(1分)。患者是否需要上卫生间(1分)。
4
物品准 备
开污物桶(1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
3
治疗盘(1分)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1分),胶布(1分)、75%酒精(1分),棉签(1分),探棒(1分),止血钳或镊子(1分),必要时备耳穴模型(1分),弯盘(1分),污物碗(1分)。手消毒液(1分)。
3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 3—5次(1分),每次每穴1—2分钟(1分);耳穴贴压脱落后应及时通知护士(1分)。
3
查对:患者床号(1分)、姓名(1分)、诊断(1分)、穴位(1分)。
4
整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1分),整理床单位(1分),处理用物(1分);弯盘、探针、止血钳或镊子使用75%酒精擦拭(2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得分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1分)举止端庄,(1分)态度和蔼(分)。
3
服装、鞋、帽整齐。缺一项扣1分
3





核对医 嘱
患者基本信息,(1分),诊断(1分)、临床症状(1分)、既往史(1分)穴位(1分)。
5
评 估
病室环境(1分)、核对姓名(1分)、核对腕带(1分),介绍自己(1分)做好解释(1分)主要症状(1分)、既往史(1分)、是否妊娠(1分)、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分)、有无胶布过敏(1分)及耳部皮肤情况(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