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9318ee0da38376baf1fae78.png)
体位舒适合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取体位)
4
操
作
流
程
定位
再次核对,遵医嘱选穴。
5
35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5
皮肤
消毒
再次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以擦净耳部油脂为度)
5
压豆
压豆方法正确,取压豆贴依次按压在相应穴位上,并依次按压。
15
观察
按压过程中观察或者是否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情况。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整理
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物品处理符合要求。(探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
评价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熟练、轻巧。选穴准确、手法正确。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考核者签名:
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着装整洁。
5
操
作
前准备护士洗手,遵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内铺治疗巾),王不留行籽及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镊子,弯盘。
6
环境
光线、温湿度、噪音。
2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78854323c1ec5da50e270e3.png)
估 5
敏史、感染、冻伤、对 疼痛的耐受程度
分 再次应用评估:应用后
效果及不良反应
现场查看 1.未评估扣5分 2.评估内容少一项扣1分
5分
评 评估环境、病室整洁、
现场查看 未评估扣2分
估 光线明亮
环 境
2分
2
分
体 位
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 耳部皮肤
现场查看 1.未取体位扣2分 2.未充分暴露扣1分
准 备
5分
2.回答不全面扣2分
分
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适 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
现场考核 1.未答出扣5分
应 病及某些功能紊乱性病
2.回答不全面扣2分
症证
5分
5
分
1.耳穴贴压疗法夏季留 置1—3天,春季留置3— 5天,冬季5—7天,如有 潮湿污染随时更换 2.治疗期间,患者要定 时按压刺激穴位,每次1 —2分钟,每日按压3—5 次,已增加疗效,并且 按压的力度应适宜,患 者感觉发胀、酸痛感为 注 宜,精神高度紧张、年 意 老体弱患者按压宜轻 事 柔,急性疼痛性疾病宜 项 采用重手法强刺激按压 5 3.贴压期间,保持耳廓 分 干燥,避免潮湿。按压 时切勿揉搓,以防皮肤 破损感染 4.使用耳穴贴压法治疗 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 者,压籽后待耳廓充血 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 者适当活动患部以提高 疗效
3分
3
分
检查者:
扣分
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方法
评分细则
扣分
1.洗手,戴口罩
现场查看 1.未洗手扣2分
2.洗手不正确扣1分
2分
3.未戴口罩扣2分
4.戴口罩不正确扣1分
2.操作前查对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3bd7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7.png)
02
耳穴压豆操作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01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不适宜进行耳 穴压豆的情况,如皮肤破损、炎症等。
02
耳穴局部消毒
使用碘伏或酒精对耳穴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以 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压豆
压豆在耳穴上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应定期更换,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过敏反应应对策略
了解过敏史
在操作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 过敏史,特别是对皮肤刺激物或 金属过敏的情况。
观察过敏反应
在压豆过程中和压豆后,密切观 察患者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 敏症状。
用探棒或火柴棒等物在耳穴区域轻轻按压,寻找压痛敏感点 作为治疗点。
电阻测定法
使用耳穴探测仪或经络穴位测定仪等仪器,通过测定耳穴电 阻变化来定位选穴。
消毒处理步骤说明
清洁耳廓
用75%酒精棉球擦拭耳廓,确保耳廓表面清洁无污垢。
消毒穴位
用碘伏或75%酒精棉球对选定的穴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晾干处理
消毒后让穴位自然晾干,避免使用不干净的物品擦拭。
注意事项
贴压期间避免耳部沾水, 以免引起感染;若局部出 现疼痛、红肿等不适反应 ,应立即停止贴压并咨询 医生;孕妇、年老体弱者 及皮肤过敏者慎用此法。
04
耳穴压豆操作后护理与观察
贴压后患者反应观察
观察患者贴压后是否 出现疼痛、红肿、过 敏等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贴压后症状 改善情况,如疼痛、 失眠等症状是否缓解 。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压豆,去除过敏原,并根据症状 给予抗过敏治疗。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ac504376c66137ee0619ae.png)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就是采用针刺或其她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得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得得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得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得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就是否妊娠。
1、4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得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得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得目得。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得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得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
耳穴贴豆技术操作评分表
![耳穴贴豆技术操作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92c85405700abb68a882fbc1.png)
观察及询问: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3)、询问患者有无不适(2)
5
操
作
后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2)
5
人文关怀、整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整理床单位(1),处理用物(2)
5
记录:耳穴贴压的时间(1)、部位(1)、患者反应(1)、疗效(1)、签名(1)
5Hale Waihona Puke 探查穴位:再次核对身份(3)、核对穴位(3)、手持探棒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5)、询问患者有无热、麻、胀、痛的“得气”感觉(4)
15
消毒皮肤:
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5
穴位贴压: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在选好耳穴的部位(4)、并给予适当按压(2)、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按压结束后运耳10-20次、(2)再次核对(2)
5
总分
操作者: 分数: 科室:
10
操
作
中
评估:主要症状(2)、既往史(2)、舌质与舌苔(3)、是否妊娠(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2)、有无胶布过敏(2)、耳部皮肤情况(2)
15
告知:
耳穴贴压的作用(3)、简单的操作方法(4)、局部感觉(3)
10
核对:患者姓名(1.5)、住院号(1.5)、耳穴部位(2)
5
患者准备:合理舒适的体位(2)、充分暴露耳部皮肤(3)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表
(模拟患者:张三、男、50岁、住院号:12345678,不寐--取穴:神门、心、枕)
操
作
步
骤
内 容
分值
评分
操作前
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往史(1)、穴位(1)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a0b997f61fb7360b4c65cf.png)
80分
1.洗手(1分),携治疗单至床边(1分),核对床头卡(1分),与 患者本人核对姓名(或腕带)(1分),自我介绍(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1分),解释此项操作的方法及作用(1分) 评估心理状况(1分)、埋豆取穴部位皮肤状况(1分)、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1分)。
3.环境评估:光线明亮、整洁安静、温度适宜(3分)。
13.助病人取舒适卧位(2分),向病人交待埋豆期间的注意事项(5分),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1分),整理床单位(1分)。
14.清理用物(口述)(2分),洗手(1分),记录埋豆的部位(2分)、 时间(1分)、签名(1分)。
终末 质量 标准
10分
1.操作熟练(2分),程序止确(2分),动作轻巧(2分)
2.严格执行二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1分),选穴得当、准确
(1分)
3.关爱患者,解释清楚,沟通有效(2分)。
监考人: 时间:
4.洗手(1分),戴口罩(1分)。
5.整理检查用物:查看物品的有效期(2分)、是否完好适用(2分)、 摆放有序(1分)。
6.携物品、治疗单至床旁(1分),核对姓名、诊断(2分),解释 (告知:埋豆局部有热、麻、胀、痛感)取得合作(2分)。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分),遵医嘱核对穴位(1分)。
8.术者一手持耳廓后上方固定(1分),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探查 耳穴(3分),根据病情选取三个穴位并说明定位及主治(5分),由 上而下运耳三次(2分)。
9.取棉棒蘸取适量消毒液(2分),对选疋八位由上至下依次擦拭 消毒(3分)。
10.再次核对姓名(1分)、穴位(1分)。
11.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贴依次粘贴于选定的穴位(8分),同时 以另一手指腹轻轻按揉局部至完全贴合(6分)。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cdfb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8.png)
评 价
关怀 3.并发症的预防及处 理
5分
5 4.时间7分钟
分
2.技术不熟练扣1分 3.未运用CICARE护理沟通扣2分 4.未合理解决患者诉求,关注患者感受扣 2分 5.未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及处理扣2分 6.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剩余步骤,按步骤分 数扣分
目 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现场考核 1.未答出扣5分
的 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 5 老、防病保健的目的
3.未用探棒定位扣2分
12分
4.未询问患者感觉扣2分
5.询问感觉时诱导患者扣2分
操
6.取穴手法不正确扣2分
作
7.取穴不准确每穴位扣2分
过 4.消毒方法:使用75%酒
现场查看 1.未消毒扣8分
程 43
精棉签由内向外、从前 到后,两次消毒皮肤,
8分
2.消毒方法错误扣2分 3.消毒范围过小扣2分
分 待干
4.未待干扣1分
3分
现场查看
1.未观察扣3分 2.贴压不牢固扣1分
9.操作后查对
现场查看 1.未查对扣3分
3分
2.查对项目少一项扣1分
操
1.整理用物,取舒适 体 位
3分
现场查看
1.未整理扣2分 2.未取体位扣1分
作 2.速消手,摘口罩, 交
现场查看 1.未速消手扣2分
后 处
代注意事项(根据患者 证型选择适合的按压 方 2分
5分
5
分
核 医嘱双人核对,执行单 对 与床头卡、腕带核对, 3 自我介绍
现场查看 1.未核对扣3分
2.核对内容少一项扣1分
3分
3.未自我介绍扣1分
分
告 解释作用、操作方法、
现场查看 1.未告知扣5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08082525c52cc58bd6bec7.png)
告 知
耳穴贴压的作用(1分)、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1分),取得患者合作(1分)。患者是否需要上卫生间(1分)。
4
物品准 备
治疗盘(1分)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1分),胶布(1分)、75%酒精(1分),棉签(1分),探棒(1分),止血钳或镊子(1分),必要时备耳穴模型(1分),弯盘(1分),污物碗(1分)。手消毒液(1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得分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1分)举止端庄,(1分)态度和蔼(分)。
3
服装、鞋、帽整齐。缺一项扣1分
3
操
作
前
准
备
核对医 嘱
患者基本信息,(1分),诊断(1分)、临床症状(1分)、既往史(1分)穴位(1分)。
5
评 估
病室环境(1分)、核对姓名(1分)、核对腕带(1分),介绍自己(1分)做好解释(1分)主要症状(1分)、既往史(1分)、是否妊娠(1分)、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分)、有无胶布过敏(1分)及耳部皮肤情况(1分)。
6
消毒皮肤:75%酒精消毒耳部皮肤(1分)由内到外(1分)、至上而下(1分)、从前到后(1分)。
4
穴位贴压:将菜籽(药丸)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1分),用止血钳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1分),并给与适当按压(1分),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1分),固定稳妥(1分)。
5
观察询问:观察患者表情(1分),局部皮肤(1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1分)
3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 3—5次(1分),每次每穴1—2分钟(1分);耳穴贴压脱落后应及时通知护士(1分)。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b47f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2.png)
护士
洗手、戴口罩。
3
操作流程
核对
体位
再次核对相关信息,体位舒适合理。暴露耳部皮肤。
8
45
定位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
2
再次核对穴位,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8
皮肤
消毒
用75%酒精消毒,方法正确(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5
贴压
贴压方法正确(至少压豆3个穴位)。
15
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成绩: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5
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操作前准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核对医嘱、执行单。
6
25
评估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评估患者,取得理解与配合精、探棒、棉签、镶子、弯盘,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2
宣教
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5
操作后
整理
合理安排体位、整理床单位。
4
17
清理用物。
3
评价
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5
洗手
记录
六步洗手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5
终末评价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轻柔;局部消毒合理;体位舒适;患者感觉满意。
8
8
合计
100
考官签名: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c60822cce2f0066f4332253.png)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到达防治疾病、改善病症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病症。
【评估】1.主要病症、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根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考前须知】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外表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反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那么持续对压20~30秒。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e3b5b71a37f111f1855b98.png)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
耳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b54b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7.png)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 ←↓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c2f14bf01dc281e53af033.png)
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ad58b6af1ffc4fff47ac76.png)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之欧阳学创编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之欧阳学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cb585931856a561253d36f5d.png)
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486b04c2f60ddccdb38a042.png)
技术1 耳穴压丸法护理常规【定义】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反应点,以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常用部位】半身不遂: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肝(耳甲艇外下方)、肘(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之间)、膝(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吞咽困难: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舌(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失语:心(耳甲腔中央)、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眩晕: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不寐: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心(耳甲腔中央)、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腹胀: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便溏: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便秘: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胃(耳轮脚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胃脘痛: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耳轮脚消失处)、肝(耳甲艇外下方)、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胃(耳轮脚消失处)、交感(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神门(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三角窝内)【功效】耳穴压丸是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而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主治】(1)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失眠。
(2)胃痛,腹胀、便秘,腹腔积液。
(3)腹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污物桶(1分),洗手,(1分)摘口罩(1分)。
3
记录
填写中医护理记录单并签名(1分)。床号(1分)、姓名(1分)、时间(1分)、穴位名称(1分)、
5
评价
操作熟练轻巧(1分),选穴正确(1分),运用针刺手法正确(1分),观察患者感受及时(1分),皮肤情况(1分),目标达到的程度(1分)。
7
合计
100分
注:理论回答正确、全面加5分
检查人签名:考核时间 :年月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1
操作流程
压
籽
携用物至床旁(1分)
1
核对姓名(1分)床号(1分)诊断(1分)确认耳部贴压穴位(1分)
4
患者准备: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1分),充分暴露耳部皮肤(1分),耳部向光(1分)
3
探查穴位:遵医嘱核对穴位(2分)。手持探棒至上而下再选区内寻找耳穴敏感点(1分),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热、麻、胀、痛的“得气”感觉(毒皮肤:75%酒精消毒耳部皮肤(1分)由内到外(1分)、至上而下(1分)、从前到后(1分)。
4
穴位贴压:将菜籽(药丸)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1分),用止血钳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1分),并给与适当按压(1分),并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觉(1分),固定稳妥(1分)。
5
观察询问:观察患者表情(1分),局部皮肤(1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1分)
11
告 知
耳穴贴压的作用(1分)、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1分),取得患者合作(1分)。患者是否需要上卫生间(1分)。
4
物品准 备
开污物桶(1分)洗手(1分),戴口罩(1分)。
3
治疗盘(1分)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1分),胶布(1分)、75%酒精(1分),棉签(1分),探棒(1分),止血钳或镊子(1分),必要时备耳穴模型(1分),弯盘(1分),污物碗(1分)。手消毒液(1分)。
3
告知:在耳穴贴压期间,每日自行按压 3—5次(1分),每次每穴1—2分钟(1分);耳穴贴压脱落后应及时通知护士(1分)。
3
查对:患者床号(1分)、姓名(1分)、诊断(1分)、穴位(1分)。
4
整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1分),整理床单位(1分),处理用物(1分);弯盘、探针、止血钳或镊子使用75%酒精擦拭(2分)。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得分
扣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1分)举止端庄,(1分)态度和蔼(分)。
3
服装、鞋、帽整齐。缺一项扣1分
3
操
作
前
准
备
核对医 嘱
患者基本信息,(1分),诊断(1分)、临床症状(1分)、既往史(1分)穴位(1分)。
5
评 估
病室环境(1分)、核对姓名(1分)、核对腕带(1分),介绍自己(1分)做好解释(1分)主要症状(1分)、既往史(1分)、是否妊娠(1分)、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分)、有无胶布过敏(1分)及耳部皮肤情况(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