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1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社会的转变”包括(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社会的转变”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均有表现,①属于经济领域,②属于政治领域,③属于思想文化领域。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不是这一时期转变的表现,排除④。

【答案】 A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 【导学号:67700003】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有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

【答案】 B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王者欲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王者欲发政施仁”可以看出孟子强调“仁政”,故选C项。

【答案】 C4.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这位思想家是( ) 【导学号:67700004】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君要有“术”,臣要尊“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强调“法”“术”的是法家思想,故选D项。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主张无为;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倡导“仁”。

【答案】 D5.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二、汉代儒学 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3、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训练点1从“无为”到“有为”1.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C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解析:汉初,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经济残破,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实行“无为”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

2.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B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时的“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

训练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B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

由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 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的。

4.“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C )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解析:“太学”“养天下之士”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天下之士。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据此可知(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解析:选C。

材料“其学皆应时而生”就是说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选择C项。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但没有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的,故B项错误;诸子学说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故D项错误。

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王阳明D.王夫之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题干引文选自《老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文言释读,题干大意是: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

故答案选A。

3.下图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解析:选D。

墨子的学说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其中“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与图中的“光盘行动”相符合。

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

通用版2021年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通用版2021年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通用版2021年高中历史单元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2.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守仁D.李贽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这说明他们(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4.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5.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6.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7. “汉代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有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

”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8.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2020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Ⅰ1.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

其中“三教”指的是( )A.儒、法、道B.儒、佛、道C.儒、墨、法D.墨、佛、道2.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3.“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心词在“人心”,由此可得知是心学思想,故选D项。

]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C.理并不是世界的本原D.“工商皆本”6.(2019·广宁学考模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7.(2019·惠州学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

该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9.(2019·广东学考模拟三)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轻民贵”C.“大一统”D.“人道有为”10.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他学说的衰落11.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二、单项选择题Ⅱ13.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仁者爱人”14.(2017·深圳学考模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用画笔将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这一现象反映了战国时期A.诸侯争霸社会秩序亟需重建B.不同思想相互融合兼收并蓄C.儒家顺应民意成为主流思想D.儒法思想对立阻碍社会发展2.孔子盛赞舜“恭已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

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A.核心在于无为B.重视规则和秩序C.热衷于复古路径D.强调要顺应自然3.《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篇提到,以四季配五行,将音乐、色调、祭祀搭配起来,这样政令与时令就有感应。

《应同》篇认为自然与社会间有“气同则合,声比则应”的关系。

《精通》篇认为“德也者,万民之宰也。

月也者,群阴之本也。

”三则材料体现的共通思想是A.敬天保民B.道法自然C.天人相分D.天人合一4.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体现他的思想主张是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健全法制C.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D.倡导改革5.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

由此可知,当时法家主张A.加强统治秩序B.实现国家统一C.追求自由平等D.维护民众利益6.黄玉顺先生在《咏董仲舒》中写道:“天人合一见天志,天人感应威人主。

抑人扬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

”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是A.有利于神话皇帝的权威B.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专制D.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7.战国时有位思想家曾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6.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
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
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西方科学是唯物主义,格物致知也是体现唯物主义的,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属于唯物主义,排除。
15 . 王 夫 之 认 为 “ 终 不 离 人 而 别 有 天 , 终 不 离 欲 而 别 有 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 同”。这一主张( D )
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单元综合测试一
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易中天说:“从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________ 那里 我读到一 股正气;从 ________那里 我读到一 腔热血;在
________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 B )
17.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 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 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 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 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 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 是流行开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这主要说明当时()A.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B.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C.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D.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2.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3.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

这些思想主张()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4.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该观点的提出者还认为()A. “性相近,习相远”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 “存天理,灭人欲”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7.《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试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试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必修3

专题综合测试(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答案:A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答案:A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项。

答案:D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综合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综合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答案

考点1 中国传统文主流思想的演变(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

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贵君轻 D.修、齐、治、平【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解能力,“人我和谐”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A、、D三项分别是天人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B项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2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A.儒家说 B.墨家说.法家说 D.道家说【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解能力。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国家。

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念:简事情,不用权谋。

3.18世纪的启蒙者,从中国的文中,悟出了一个道: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

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的是()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为政以德 D.君权神授【解析】选D。

本题考查解能力和辨别能力。

材料中所悟出的“道”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中的民本思想A、B、都是体现了民本思想, D项则为君主专制辩护。

4“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解析】选B。

本题考查解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材料中“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为各代人民所接受,也被统治者所采用。

5.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依靠礼仪法制的教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解析】选A。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

专题综合测试 (一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 60 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 60 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期间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 方面 ||,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 ||,重申民的作用 ||。

”这一期间 ()A .百花怒放场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定C.儒家伦理获取增强D.儒学思想趋势新启发分析:先秦期间||,士阶层兴起 ||,孟子提出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重申民的作用”相切合||,而这一期间出现了百花怒放场面||,故 A 项正确; B项出现于汉武帝期间||,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觉”说波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 ||, B 项错误; C 项出现于两宋期间||,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重视于对人性的思虑 ||,显然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 )方面 ||,重申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期间||,重申限制君权||,拥有启发性质||, D 项错误 ||。

答案: A2.下边两则资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议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A .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分析:此题中对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议论资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要旨是保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答案: A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 ||,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 ||,唯法为治 ||。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老子C.墨子 D .韩非子分析: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 ||,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能够看出主张严刑第1页/共7页答案: D4.“采菊东篱下 ||,悠闲见南山”“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 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 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 宋明理学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 宋明理学(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惠州高二期末)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2.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解析:选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反映了A,“为往圣继绝学”反映了B,“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D,C与史实不符,理学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3.下列各项观点中,由南宋朱熹提出的是()A.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解析:选A.在理气关系方面,朱熹认为理在气先,理在气上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故A正确;B、C、D为陆王心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测试(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B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C.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D.孰优孰劣十分明显解析:由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根据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

因此材料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故B项正确。

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陈述了孔子和老子不同的天人观,但并未对二者的天人观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

2.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

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B ) A.外儒内法的结果B.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C.封建法制的完备D.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解析:材料“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无讼”体现了儒家的以和为贵、中庸、德治等思想,所以这是儒家文化渗入到执政领域的表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故B 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体现。

仅从古代法律文典中的理念无法得出封建法制的完备,C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儒学的执政理念,D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

3.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 B )A.打倒封建阶级B.加速社会流动C.推动士阶层兴起D.保障社会平等解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代表着人人都有机会做官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贵族势力集团,每个人的地位都随时可能受到挑战,因此加强了社会流动,本题选择B项。

A项与此无关;C项说法错误,各个阶层都会得到发展,不仅仅是士阶层;D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4.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该思想流派应该是( A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5.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该发现( A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解析:材料对于《论语》版本的考证研究有利于儒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A正确;材料论述对于《论语》的研究,B错误;汉代儒学独尊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汉代和先秦时期儒学特点,D错误。

6.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D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解析: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对皇帝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所以选D项。

7.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

此种历史现象( C )A.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些士大夫不问政治流行清谈,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诗、赋、小说、绘画等成就较高,故A项错误;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虽然不问政治,但是在佛道思想的冲击下,开始去融合佛道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所以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积淀和发展,故C项正确;这种现象并没有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故D项错误。

8.“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C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知解析:材料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体现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

9.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D )A.弘扬佛教、道教的教义B.激励人们加强自身修养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D.维护地主阶级统治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和王阳明虽然都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但是两者的本质意图都是对封建统治的维护,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

B、C两项不是二者本质意图。

10.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B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解析: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尊崇,A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的内容,C项错误;孔子生活的时代,此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更谈不上融合,D项错误。

三者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故选B项。

1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C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D.抨击腐朽统治解析:李贽的话大致意思是:虽然孔子是圣人,但是如果学他就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样,有丑妇之态。

所以他的真实意图就是不要把孔子的一切当作标准,因而选C;A不是李贽的主张,B、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由此形成了( A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解析:据材料“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批判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自由平等思想,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思想,也不符合“实事求是”“国计民生”,故D项错误。

1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C )A.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故C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排斥夷狄的思想,并非反对排斥夷狄,D错误。

14.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D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解析: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15.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是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C )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解析:材料“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体现了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是外儒内法,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反映了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C正确;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A、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4分)(2)据材料二,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4分)答案:(1)仁和礼。

(2)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

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的信息中概括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