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

合集下载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论语》读后感2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

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读后感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它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我认为《论语》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和教育的道理,为政之理,礼的道理。

首先,做人的道理。

第一,做人要正直。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也就是说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会在侥幸躲避灾难的的境况下才能生存。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论语》中,主要讲了七个方面的内容:论仁德(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论道(对真理的追求),论修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论处世(待人接物)、论孝悌(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安定)、论为政(社会稳定)、论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很多内容意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一、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意在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认识与巩固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意在告诉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读书与思考缺一不可。

读书是思考基础,思考要在读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在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既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又要辩证的看待他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意在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论语心得读后感(一):《于丹论语心得》透过乾坤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普通人非常难知道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这一本书,进一步增加了对《论语》的了解,并且也非常好地启示了心灵,帮忙我们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一辈子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一辈子价值所在,透过心灵的释放,让我们智慧地、开心地、幸福地日子。

下面我就说两点体味。

一、做一具有信仰的人书中说到对子贡咨询政一段的解读,子贡咨询政原文是如此的,子贡咨询孔子一具国家安定平稳需要啥孔子讲:脚食,脚兵,民信之矣。

脚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

子贡又咨询:必须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别立。

于丹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算是一死,自古而今谁别死,死亡别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具国家没有信仰往后的崩溃和涣散。

啥是政治政治并别必须让大伙儿都过上一种物质礼貌上的发达日子,他仅仅是一具标志,真正来自于心里的那种安定和关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基本上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脚矣把一具国家凝结起来。

事实上,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味到。

在中国,往常因为有XXX人信仰,才取得XXX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XXX,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别得别令人佩服。

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

官员贪污XXX、政府执法别严、商人金钞票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基本上信仰的缺失。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具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务必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

正如于丹所讲,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心里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

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算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XXX伍,惟独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清纯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持续一致格调,构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养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还能再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的阅读!《论语》读后感2孔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

他被称为圣人,不仅是古代读书人顶礼膜拜的人物,也是老百姓遵崇的类似神人般的存在。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学思想的创始人。

为我国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宋代的程颐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的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跟许多人都一样,都没有仔细读过《论语》。

可是把《论语》仔仔细细的读一遍,就会发现里面的奥秘,里面的乐趣。

这是一本言行录,记录孔子思想的内容很多,记录他的形象、外贸的内容比较少,但是读着读着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突然跃然纸上了。

他是一个谦恭有礼,又循循善诱的师长。

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

同时,他跟普通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会为时光的流失而感慨,也偶尔跟学生们开玩笑。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杨家套中学刘志海《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它的核心思想是讲做人。

自从我校确定以‚红色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打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就一直把《论语》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校本教材。

《论语》中很多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做人道理、精神品质值得中学生认真理解、揣摩、领悟。

第一种精神,是强烈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论语》中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之处非常之多,本文试就几处做一例证:其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第三十五)其二:‚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为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第十二) 其三:‚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第十三)其四: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十九)其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第二十)其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第二十二)当然,这句话不仅体现的是孔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还有他海纳百川的向别人学习的胸襟。

其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一)其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九)其九: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三十)………………上面只是择《论语》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要证明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怎样培养进取精神?我的策略是进行意志训练。

学生人生精神的培养,不是能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就能培养起来的。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的读后感14篇

《论语》的读后感14篇

《论语》的读后感14篇《论语》的读后感14篇《论语》的读后感篇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为政思想,强调道德对国家治理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作为后生,乃十分敬佩,并加以学习思考之,于是作简单浅显的认知如下。

一、岁幼时的德化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岁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或道德品行都一直影响着我,有一些甚至是可能会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想在岁幼时的德育教化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也将是这一个人的人生根基,因为在岁幼时不懂是非,更不懂德,这时的德育便是最佳时期,有意识的灌输,一定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二、成长时的德引当我们踏入校园后,老师是扮演着道德引领的角色,当然也有其他的引领者。

我便斗胆谈下我自己。

进入大学后,当选学生干部,初衷为了在服务老师和同学的同时历练自己,到了这个位置上来,才明白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当面对的.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集体。

我想,我既没有长辈身份的威严,也没有过胜过强的能力,用什么来博得民心,用什么来做好工作,那就是“德”。

在面对一开始同学们不支持工作的情况,用什么去让他们有所改变,是退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自我改变,这是“德”。

是用适合同学们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是站在他人、集体角度去思考事情该如何处理,且在一定程度上要竭力降低集体负能量,提升同学们的思想素质,我想这是“德引”。

我一直以来坚持重点抓班级学风建设、德风建设,在这一学期,班级情况转变相对较大。

即使我陷入了新的困难旋涡,但依旧不改的工作初心――德引。

三、成年后的德育工作后、成家后,我想对德的学习和使用更是要注重。

当进入到一个工作的集体环境,或多或少都有着来自他人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如若每个人都注重“德”的修为,将会有更好的工作氛围。

当有了家庭和孩子后,为人父母不仅要以德育子,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在自我的道德品行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得到教育。

总言之,我认为“德”应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修行。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

《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

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

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2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

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

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

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

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_高二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_高二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细读《论语》让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君子;细读《论语》让我明白怎样学习。

“仁”是是孔子教学思想的核心。

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心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记得从《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我认为爱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对父母孝顺,对长者尊敬,对手足的同情。

“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孔子曾提到人们应该要“人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鱼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说的是,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

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轨,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车轨,小车没有车轨一样,他靠什么行走呢?”人没有诚信九会寸步难行。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不说谎的习惯,诚信待人。

此外,为人还要能推己及人。

孔子曾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是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不能见利益就自己上,有难处就推给别人。

应该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到自己想得到的别人也可能想要,自己讨厌的别人不会喜欢。

能做到这样推己及人,就掌握了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准则。

《论语》开篇就提到了“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习了就要及时实践,不也很高兴吗?从孔子的话来看,学习是首先被提到并加以重视的事,这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头等大事。

而“学而时习之”就说明了孔子眼中的学习就要及时实践,学以致用才能达到目的,才能体现学习的效果。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替换名言】《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就撒谎骗人,而自己在后面吃更大的亏。

《论语》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说的话,由他的弟子们编写而成,里面有许许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说:要诚实、有礼貌等。

我读了以后,印象最深的是几句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原来在语文书上学过,现在联系《论语》中的其他内容,我对“言必信,行必果。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这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说出来的话,绝对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小队活动,我打电话给9位队员,他们都一口咬定:“我来!”,结果,只来了8个人,是洪伟没来,第二次,他又没来,后来的几次活动,我们都没有告诉他,因为他不够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而林杭每次都来,现在我们总是第一个通知她。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没有,而是很多,读了《论语》,我告诉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样诚实守信的人,不欺骗别人。

《论语》读后感2今天老师让我们抄十则则《论语》,并且让同学绐我们讲意思,再提单个字的意思。

其中我最有感悟的两个句子是,子曰:“由诲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教诲仲由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子的你才是最聪明的。

我非常喜欢孔子说的这句话,学习在于自己,而不是给老师学的,不懂装懂才是最笨的学生,这样你就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

还有一句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小时候学过的知识你还可以发现新的知识时,你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

这句话我也有深的感悟,如果你以前学的知识都掌握了,那么在去看时以前的书你又能发现新的知识,那你就可以给学习较差的人当小老师了。

孔子和徒弟曾子写的十则论语都是关于学习的,这十则里的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改进、去努力。

如果你学习了,你将成为像孔子一样的文学家。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论语》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部文学著作。

《论语》是儒家的精学。

在书中,他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奥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短短的9个字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

它的主要意思是:在三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就肯定会有一个能当我老师的人。

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

其中,有擅长的跳舞的舞蹈天才,有喜欢绘画的画画大师,有爱好运动的体育健将,还有能言善辩的口语天才。

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有许多能但我们老师的人。

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以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虚心要他人请教,而且对待他人要仁慈,要宽容。

《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大致意思是:子贡问曰“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需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正如《论语》中所说,这句话使我们一生都可以受用遵循的,对待身边的人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和你交流。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代表他们任何人接受或拒绝你不想要的东西。

他们有说“不”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人权利。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要求自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语》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确实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有必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

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

读完论语的心得10篇读完论语的心得1《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华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

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读完论语的心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子路的人品值得我学习,勇敢、乐于助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言放弃这些都是仲由的优点,虽然仲由有很多缺点,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有谁没有缺点呢?所以,我觉得“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知耻者,其由也与!不伎不求,何用不藏?”即是对仲由的表扬。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藏!”有谁能和穿衣服好的人站在一起不怕丢脸呢?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如果肉过了三天以后就不吃扔掉岂不是很浪费,普天之下又有多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而孔子却不食出三日之肉,由此可见孔子之浪费。

《论语》读后感2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

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论语》读后感3《论语》真是让人百读不厌,它优美洗练的句子,精辟的思想,既给人美感又给人启发,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读《论语》有感作文。

如学而第一的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闻、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问子贡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他。

论语十二章态度,方法,修身的做人的分类

论语十二章态度,方法,修身的做人的分类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关做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智慧与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处事的方法、以及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方法和修身养性的做人分类。

一、对待人生的态度1. 仁爱之心: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爱之心,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待人宽容,关爱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谦逊之态:孔子主张谦逊谨慎,不轻易自大,不傲慢自大,能够虚怀若谷,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平等相处,不自以为是。

3. 学无止境:孔子在《论语》中提倡勤奋进取,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永远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学问,做到知识渊博但又虚怀若谷,永远谨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处事的方法1. 以礼为本:孔子主张以礼为本,礼貌待人,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和仪式。

他认为只有遵循礼仪,才能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做到“以礼相待”。

2. 以诚为具:孔子提倡真诚,对人诚实守信。

他认为只有真诚相待,诚恳相处,才能树立起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3. 言行一致:孔子主张言行一致,要有正确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相符,不言而信,言而行,以身作则。

三、修身养性的做人分类1. 学问修养:孔子认为学问修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增强学识,不断完善自我,做到内圣外王。

2. 德行修养:孔子主张德行修养,强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道德修养,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3. 心灵修养: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心灵修养,要注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要有一颗纯净善良之心,做到心平气和,修身养性,最终达到内外兼修之境。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处事的方法、以及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

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

"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

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

"说完,还打了我。

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

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的读后感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欢迎查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1《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是经典中的经典.〞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它的意思是: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有剩余力量,再去学习文献.孔子认为,弟子首先要懂得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知识,则放在第二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人之道.古时候,有一则关于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久满足父母的这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了疲劳,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可见,孝道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了.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为子女,怎么不做到孝呢?小时候,父母有好吃的东西,总会让给我们吃;我们长大了,能承担一些家务活吗;父母交代的事我们做到了吗?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是否去关心他们了吗?这些看上去的小事,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不仅如此《论语》也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学的思想情操.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4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5《论语》十则读后感触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整理以前的书本时,会不时有新的发现;偶尔翻起一本老书浏览几页,有时也会有新的收获.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论语》十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1.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不主观臆测,不行事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这是《论语》记述孔子努力戒绝的四件事,也是孔子人品与处世原则的写照。

2.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司马牛曾经求教孔子,怎样才能被称为“君子”。

孔子回答说:“君子没有什么忧愁,也没有什么畏惧。

”3. 见利思义。

——春秋·鲁·孔子《论语·宪问》面对利益,应当去思考利益是否符合道义。

4.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春秋·鲁·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自省内心,如果没有什么感到愧疚的话,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害怕的呢?5.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春秋·鲁·孔子《论语》君子喜爱钱财,但是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

6.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孔子说:“君子会将说的多,但做的少视为耻辱”7.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用正直的行为来回应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用恩德报答别人曾经施予自己的恩德。

这是孔子在回答别人提出“以德报怨”观点时所阐发的见解,体现了他讲原则、爱憎分明而又正直旷达的做人风格。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君子会成就别人的好事,而不会帮助别人做坏事。

而小人恰恰相反,只会帮助坏人做坏事,而不会成就别人的好事。

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自己犯有错误,要重罚,别人犯有错误要轻责,这样就会使得自己远离他人的怨恨。

10.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话。

夫子:老师,这里是尊称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学做人五(4)班王个《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过去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是人人必读的书。

有幸的是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接触了《论语》,慢慢地了解了《论语》,最后《论语》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从《论语》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儒学、孔子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

我们常用的许多成语、家喻户晓的礼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价值标准,都与传统文化和儒学分不开。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我们在学校里学了许多的知识,但是做人的道理学得少之又少,《论语》就像是甘霖一样滋润着我的思想这棵幼苗,让那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虽然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读出了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这样才能服人;“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辨证地告诉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交朋友……《论语》用最简洁而又最深刻地语言让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净化。

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诚信,友爱,节俭等道理。

非常感谢有这部优秀的国学经典伴我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