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复习题

合集下载

送别诗练习

送别诗练习

送别诗练习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别董大

王昌龄高适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杜十四之江西孟浩然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送别诗鉴赏训练

送别诗鉴赏训练

送别诗鉴赏训练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别诗鉴赏指导与高考真题训练

送别诗鉴赏指导与高考真题训练

送别诗鉴赏指导与高考真题训练

一、体验真题

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诗歌鉴赏】?高考送别诗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高考送别诗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高考送别诗专题训练

【思路指津】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送别诗鉴赏要点1.送别诗名目的,本诗作者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要结合题目注释弄明白分别的原因。

2.明意象。作者用什么承载情感。结合习题弄明白阅读重点,阅读时间地点意象,抓住烘托渲染气氛的意象,搞懂能表达离别的传统意象。

3.明手法。对比反衬,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抓准手法,弄清手法的艺术效果很重要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

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资料链接】

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

【空间意象】

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

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

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送别诗鉴赏
精品课件
• (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 陈与义②
•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 悠。
•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 愁。
•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 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精品课件
•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 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 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 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 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 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精品课件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 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 效果?
设问。友人 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 里呢?到那时,人生 地疏,天涯一孤客是 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既抒发了离情,又不 流于直露,余味深长, 言有尽而意无穷。
用“青山” “ 白水”青白相间, 色彩明丽;“横”
浮云游子意,
字勾勒出青山的静
落日故人情。
态,“绕”描画出
挥手自兹去,
白水的动态,动静
萧萧班马鸣。
结合,描摹出一幅
注:“萧萧班马”出自
青山秀水的送别图
《诗经》。班马:离群精之品课件 景。
马。
鉴赏训练
2.颈联用怎样的艺 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

《送别诗复习》

《送别诗复习》
同意。“看”,在诗中是回望之意。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 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 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凄楚。
精选课件
15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Leabharlann Baidu有什么含义?包含诗人怎 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从字面上看似是形容春江烟波浩淼, 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及送别友人时 的怅然若失之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 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 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常用表现手法
比喻
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 悠。”
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比喻 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 思念之切。
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 淡泊的情怀,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 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 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 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 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 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送别诗专题复习

送别诗专题复习
4、别后情境的想象、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朋友间的深挚友谊
(二)注意事项 1、不同诗歌情感有细 微区别,不要公式化套 用,要结合诗歌具体分 析 2、有的诗歌兼有多种 情感
三、送别诗歌中常用技法: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等) 2、修辞(拟人等) 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衬托 (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直 抒胸臆、联想 、想象
1、这首诗表达了缠绵的离愁,突出别 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
2、(1)“劳歌一曲解行舟”,“劳歌”,本指劳 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的代称。点明送别。 (2)“红叶青山水急流”,画面感强,色彩明丽, 洒脱飞动。这一句看似与离别不协调,实际上是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 (3)“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来 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谢亭暂憩,不觉已是黄昏。二来 写酒醒有特别之处。大多数写送别都直接借酒写意, 将离愁别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于分别之时。而此诗却却 写别后的感受。酒醒之后,独留谢亭,友人已去,天 空暮色苍茫,满楼风雨凄迷,一腔孤寂。三来极写景 物的凄黯迷茫,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送别诗中常用意象
时间 (傍晚、月夜、春、秋)
地 点 (长亭、渡口、古道、阳 关、南浦、劳劳亭、谢亭、霸桥 等) 物象(柳、酒、 水、 月、夕阳、 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 远山、、云、浊酒等) 备注:(习俗:折柳 饯别饮酒)

备战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送别诗专题含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送别诗专题含解析

第05讲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1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4.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5.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赠别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赠别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赠别系列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户曹①

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②有田常乏客,广文③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②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③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而淡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游遍钱塘湖上山”点出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

B.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

C.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赏景赴任,“赏景”此点与首联关联。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D.此诗跳出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

2.全诗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①幕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②。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1:送别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1:送别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

一、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分别之情的诗歌。诗歌所表达的是送别时的离情别绪。正如江淹《别赋》所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对与好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

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所以,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能够说是诗歌中重要题材之一。在阅读和赏识这种诗词,要注意离其他场所、时间、人物以及抒怀视角。能够说,这是阅读与赏识送别诗的重点。

一、送别类型

1、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踪迹的友谊。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芜之地的友人深深的迷恋和惦念。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难过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荣的京城,因此更多的是对

友人的敬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寒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暗淡万里凝。

送别诗鉴赏训练

送别诗鉴赏训练

送别诗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2、(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3、(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4、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

送别诗鉴赏 习题

送别诗鉴赏 习题

送别诗鉴赏

一、拓展提升

(一)(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诗专题训练

送别诗专题训练

温故知新
• 送元二使安西 • 别董大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赠汪伦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渡荆门送别
ຫໍສະໝຸດ Baidu
王维 高适 杨万里 李白 李白 李白 李白
“财富”积累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离别的惆怅,寂寞伤感之情)。(2)红叶青 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 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 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的手法。
真题演练 • 送 友 人· 白 李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 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 萧萧班马①呜。 • 【注】(1):“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

意象归纳
• 班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 长亭、柳岸、西楼、表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 烟波,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 • 落花,伤春之意;落叶,秋愁之感; • 杨柳、阳关、渭城,送别之曲; •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 另外还有酒、秋等。
技法回忆
• 一、送别诗常用艺术手法 • A、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B、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渲染,白描 • C、比喻、拟人、夸张 • 二、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表达情绪的词: • 郁闷、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

一、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心情):

寂寥孤单;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

(一)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

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

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024届高考上海高中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上海高中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送别诗汇编(含答案)

诗歌鉴赏:分题材细化复习

(一)送别诗

1、常见情感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诚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勤勉。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1.依依惜别;

2.宽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前途艰险的担忧。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坦诚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积极奋发的勤勉。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常用技巧

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

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3.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4.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6.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7.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