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版)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3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件(共42张PPT)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知2-讲
1. 判定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条件: 点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 结论: 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感悟新知
2. 几何语言 如图 1-3-3, ∵ AB=AC, ∴点 A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
感悟新知
2. 几何语言 如图 1-3-1, ∵ AD ⊥ BC 于 D, BD=CD, ∴ AB=AC.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3.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两者都可以直接得到两条线段相等 . 区别: 前者指的是点到点的距离,后者指的是点到直线的 距离 .
感悟新知
知4-练
感悟新知
知4-练
(2)用尺规作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作 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 直线MN即为所求.
性质 判定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 边的垂直平 分线
∴线段 AD 所在的直线是线段 EF 的垂直平分线 .
感悟新知
知2-练
教你一招: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种方法:一是定 义法,二是判定定理 . 一般习惯用定义法 进行判定,而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一条直线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一定要证明直线 上有两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感悟新知
知2-练
2-1.如图, AB=AD,BC=DC, 点 E 是 AC上一点 . 求证: (1) BE=DE;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将要求 的线段向已知条件转化 .
知1-练
解: ∵ DE 为 BC 的垂直平分线,∴ CD=BD. ∴ △ ACD 的周长 =AC+AD+CD=AC+AD+BD=AC+AB=8 cm. ∵ AB=5 cm,∴ AC=3 cm.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件
在数学中,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
理性的证明.
如何证明这 个结论呢?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MN⊥ AB,垂足是C,并且AC=BC,P是 MN上任一点.
求证:PA=PB.
M P
证明:∵ MN⊥ AB , ∴ ∠PCA= ∠PCB=90°.
A
C
B
又∵ AC=BC, PC=PC,
N
∴ △PCA≌ △PCB(SAS).
定理中说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但是在证明过程中, 只是随机选了一种情况来证明,这并不影响定 理的正确性,因为所选的点是任意的.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你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关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 理的知识吗?
逆命题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 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 个命题的逆命题.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M
由证明过程可以看出,两组对应
P
线段分别相等,那么这个事实的几 何意义是什么?
A
三角形两条边对应相等意味 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
B
N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 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古希腊的安那萨哥拉斯首先提出作图要有尺寸限制.他因政 治上的纠葛,被关进监狱,并被处以死刑.在监狱里,他思考改 圆成方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用来打发令人苦恼的无所事事的生活. 他不可能有规范的作图工具,只能用一根绳子画圆,用随便找来 的破木棍作直尺,当然这些尺子上不可能有刻度.另外,对他来 说,时间是不多了,因此他很自然地想到要有限次地使用尺规解 决问题.后来以理论形式具体明确这个规定的是欧几里德的《几 何原本》.由于《几何原本》的巨大影响,希腊人所崇尚的尺规 作图也一直被遵守并流传下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共17张PPT)
例2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
P
∵PA=PB,PC=PC,
∴Rt△PAC≌Rt△PBC(HL) A
∴AC=BC,
CB
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合作探究
方法二:
把线段AB的中点记为C,
连接PC
∵C为AB的中点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 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 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合作探究
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AC=BC,MN⊥AB,P是MN上任 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AB,
M P
∴∠PCA=∠PCB=90°
∵AC=BC,PC=PC,
A
C
B
∴△PCA≌△PCB(SAS);
N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讲授新课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这条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感悟引入
讲授新课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 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
在什么位置?
A
C
B
感悟引入
我们曾经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线段垂直平 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你能 证明这一结论吗?
感悟引入
讲授新课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2)∵ MA=MB
∴∠1=∠B 同理, ∠2=∠C
∵∠MON=50°,OM ⊥AB, ON ⊥AC
∴∠BAC=360 °-90 °-90 °-50 °=130° 即∠1+ ∠MAN + ∠2=130° ①
又∵ ∠B+ ∠BAC + ∠C=180° ∴∠B+ ∠1+ ∠MAN + ∠2 + ∠C=180° 即2∠1+ ∠MAN + 2∠2=180° ② ∴∠1+ ∠2 =50° ∴∠MAN=130°﹣50°=80°
几何语言: ∵MN⊥AB,AC=BC
M lP
∴PA=P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A=∠B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A=∠B (等边对等角).
A
C
B
常用辅助线: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将它与线段两端N 点连接起来
这条定理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
探究新知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判定
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如图,已知在△ABC中,AD垂直平分BC,AC=EC,点B,D,C,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AB+DB>DE B.AB+DB<DE C.AB+DB=DE D.非上述答案
巩固练习: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上一点,BD=BC,过D作 AB的垂线交AC于点E,CD交BE于点F, 求证:EB垂直平分线段CD.
分析:证明EB垂直平分CD 即判定直线EB为垂直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课件
则∠BCD=___1_0_°___.
导引:在△ABC中,∵∠B=90°, ∠A=40°, ∴∠ACB=50°. ∵MN 是 线 段 AC 的 垂 直 平 分 线 , ∴DC=DA. ∴∠DCE=∠A=40°. ∴∠BCD=∠ACB-∠DCA =50°-40°=10°.
总结
知1-讲
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边相等,再 利用等边对等角确定∠DCA的度数,根据角度差解 决问题.
P
∴△ PCA ≌△ PCB (SAS).
∴PA=PB.
A C
知1-导
B
归纳
知1-导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来自《教材》)
知1-导
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为C,且AC=BC,P是 MN上的任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AB,
∴ ∠PCA =∠PCB=90°. ∵ AC=BC,PC=PC, ∴△PCA ≌△PCB ( SAS ). ∴PA=P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P1, P2, P3, ……是l上的点, 请你猜想点P1,P2, P3, …到点 A A与点B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知1-导
P3 P2 P1
B
l
知1-导
可以发现,点 P1,P2, P3,…到点A的距离与它们 到点B的距离分别相等.如果把线段AB沿直线l对折, 线段P1A与P1B、线段P2A与P2B、线段 P3A与P3B…… 都是重合的,因此它们也分别相等.
知1-讲
导引: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与AD的关系, 结合三角形全等进行逐一验证四个选择项求解. ∵AC垂直平分BD,∴AB=AD,BC=CD. 又∵AC=AC, ∴△ABC≌△ADC. ∴∠BAC=∠DAC,∠BCA=∠DCA. 又∵BC=DC,CE=CE, ∴△BEC≌△DEC. ∴选项A,B,D正确.
导引:在△ABC中,∵∠B=90°, ∠A=40°, ∴∠ACB=50°. ∵MN 是 线 段 AC 的 垂 直 平 分 线 , ∴DC=DA. ∴∠DCE=∠A=40°. ∴∠BCD=∠ACB-∠DCA =50°-40°=10°.
总结
知1-讲
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边相等,再 利用等边对等角确定∠DCA的度数,根据角度差解 决问题.
P
∴△ PCA ≌△ PCB (SAS).
∴PA=PB.
A C
知1-导
B
归纳
知1-导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来自《教材》)
知1-导
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为C,且AC=BC,P是 MN上的任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AB,
∴ ∠PCA =∠PCB=90°. ∵ AC=BC,PC=PC, ∴△PCA ≌△PCB ( SAS ). ∴PA=P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P1, P2, P3, ……是l上的点, 请你猜想点P1,P2, P3, …到点 A A与点B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知1-导
P3 P2 P1
B
l
知1-导
可以发现,点 P1,P2, P3,…到点A的距离与它们 到点B的距离分别相等.如果把线段AB沿直线l对折, 线段P1A与P1B、线段P2A与P2B、线段 P3A与P3B…… 都是重合的,因此它们也分别相等.
知1-讲
导引: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与AD的关系, 结合三角形全等进行逐一验证四个选择项求解. ∵AC垂直平分BD,∴AB=AD,BC=CD. 又∵AC=AC, ∴△ABC≌△ADC. ∴∠BAC=∠DAC,∠BCA=∠DCA. 又∵BC=DC,CE=CE, ∴△BEC≌△DEC. ∴选项A,B,D正确.
【推荐】八年级数学下册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C=90°,AB=10,BC=6, ∴AC=8.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BE+CE=AC=8. ∴△BCE的周长
=BE+CE+BC=AC+BC=14.
2.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BAC.
求证:点D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C=90°,∠B=30°, ∴∠BAC=60°. ∵AD 平分∠BAC, ∴∠BAD=������∠BAC =30°.
������
∴∠BAD=∠B. ∴AD=BD. ∴点 D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一对互逆定 理,在运用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证明的结论是 什么,这样才能明确应用的是性质定理还是判定定理. 2.要说明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需要知道这条 直线上的两个点,且这两个点到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 等,这样才能保证这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0°,求∠CBE的度数;
(2)若AB=10,BC=6,求△BCE的周长.
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A=∠ABE=40°. ∵Rt△ABC中,∠C=90°,∠A=40°, ∴∠ABC=50°. ∴∠CBE=∠ABC-∠ABE=10°.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1.能够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会运用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如图,A,B表示两个村庄,直线l表示公路.若要在 公路旁建一个公共汽车站,使它到A,B两村的距离相等,公 共汽车站应建在什么位置?
1.如图,△ABC中,∠C=90°,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边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1. 如图,AC=AD,BC=BD,则有( A )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CD平分∠ACB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3),B(-1,-1).下列四个点中,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是( B )
A.(0,2)
B.(-3,1)
C.(1,2)
D.(1,0)
A
B
O
∴PO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归纳: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归纳小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内一点,且OB=OC. 求证:直线OA垂直平分线段BC
证明:∵E是BD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 ∴EB=ED. ∴∠B=∠D. 又∵∠ACB=90 °, ∴∠A=90 °-∠B,∠CFD=90 °-∠D. ∵∠B=∠D, ∴∠CFD=∠A. 又∵∠AFE=∠CFD, ∴∠AFE=∠A. ∴EF=EA. ∴点E在AF的垂直平分线上.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 点 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 相等 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 线上 .
3. 如图,在△ABC中,∠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30°,若 AB=m,BC=n,则△DBC 的周长为 m+n .
4. 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将AB边沿AD折叠,发现B点的 对应点E正好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则∠C= 30°.
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1 (新版)北师大版
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 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想一想,做一做
已知:如图 1-18,在 △ABC 中,AB = AC,O 是 △ABC 内一点,且 OB = OC.
求证:直线 AO 垂直平分线段BC.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P
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 ∵AP=BP,PC=PC.AC=CB, ∴△APC≌△BPC(SSS).
A
C
B
∴∠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又∵∠PCA+∠PCB=180°, ∴∠PCA=∠PCB=∠90°,即PC⊥AB ∴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三、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补充练习:
1.已知:△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 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图,求作一点P,使PA=PB,PC=PD
A间,而是缺乏努力。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知识+方法=能力,能力+勤奋=效率,效率×时 间=成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PCA≌△PCB(SAS)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用心想一想,马到功成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 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 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想一想,做一做
已知:如图 1-18,在 △ABC 中,AB = AC,O 是 △ABC 内一点,且 OB = OC.
求证:直线 AO 垂直平分线段BC.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P
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 ∵AP=BP,PC=PC.AC=CB, ∴△APC≌△BPC(SSS).
A
C
B
∴∠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又∵∠PCA+∠PCB=180°, ∴∠PCA=∠PCB=∠90°,即PC⊥AB ∴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三、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补充练习:
1.已知:△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 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2.如图,求作一点P,使PA=PB,PC=PD
A间,而是缺乏努力。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知识+方法=能力,能力+勤奋=效率,效率×时 间=成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PCA≌△PCB(SAS)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用心想一想,马到功成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 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 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北师大数学八下课件1.3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19张PPT
• A.6B.5C.4D.3 • 4.如图,△ABC中AC⊥DC,AD平分
∠BAC,DE⊥AB于E,求证:直线AD是 CE的垂直平分线.
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
六.达标测评
• 1.如图,在△ABC中,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F=12,BF=3,则BC=______
• 2.如图,AB=A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若△ADB的周长为18,则DC=______
• 3.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 线段PB的长度为()
上,所以直线l可以看成与两点A、 A
C
B
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课堂练习P622
练习3 如图,AB=AC,MB=MC.直线AM是线
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 A
解:∵ AB=AC,
∴ 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
∵ MB=MC,
∵ 点M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M
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
平分线.
B
D
C
尺规作图
CLeabharlann B∴PA=PB.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CA=CB,l⊥A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
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A=PB.
课堂练习
练习1 如图,在△ABC中,BC=8,AB的中垂线 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 于___8___.
A
B
DE
C
课堂练习P62
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等.
P3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吗?
P2
P1
A
B
l
∠BAC,DE⊥AB于E,求证:直线AD是 CE的垂直平分线.
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
六.达标测评
• 1.如图,在△ABC中,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F=12,BF=3,则BC=______
• 2.如图,AB=A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若△ADB的周长为18,则DC=______
• 3.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 线段PB的长度为()
上,所以直线l可以看成与两点A、 A
C
B
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课堂练习P622
练习3 如图,AB=AC,MB=MC.直线AM是线
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 A
解:∵ AB=AC,
∴ 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
∵ MB=MC,
∵ 点M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M
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
平分线.
B
D
C
尺规作图
CLeabharlann B∴PA=PB.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CA=CB,l⊥A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
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A=PB.
课堂练习
练习1 如图,在△ABC中,BC=8,AB的中垂线 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 于___8___.
A
B
DE
C
课堂练习P62
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等.
P3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吗?
P2
P1
A
B
l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课件
∴△PCA≌△PCB(SAS)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用心想一想,马到功成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 命题吗?
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到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 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 用反例说明.
A
E D
B
补充练习:
已知:△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
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
上.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随堂练习 第1题 习题1.7 1、2、3
条直线).
你还有其他证 明方法吗?
加强应用
在Rt △AN与AB相交于点D,则∠BCD的度数 是多少? A
分析:由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得到 DA=DC,即△DAC是等腰三角形,问题解决.
N
D
解: ∵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练一练
已知:如图,在 △ABC 中,AB = AC,O 是△ABC
内一点,且 OB = OC.
求证:直线 AO 垂直平分线段BC. 证明:∵ AB = AC, ∴ 点 A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两 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同理,点 O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 直线 AO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
A
C
B
证法三:过P点作∠APB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 ∵AP=BP,∠APC=∠BPC,PC=PC, ∴△APC≌△BPC(SAS). ∴AC=BC,∠PCA=∠P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