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合集下载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

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气象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可以实现对天气变化规律的高精度预测和预警,对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内涵,并深入探讨了其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仅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智能网格预报;专业气象服务;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农业生产到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天气变化都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可靠性的天气预报技术,通过对天气变化的预测和分析,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可以帮助公众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也可以为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内涵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建模,以实现更精准、更准确的气象预报。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气象、环境保护、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依赖。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核心是数学模型和算法。数学模型是指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预测结果的数学公式和算法。不同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适用于不同的气象预报场景,例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空气质量预报等。在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中,数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来源可以包括气

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案

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案

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案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气象监测和预报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构建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案,并提供一些深入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案应注重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设备,系统可以实时收集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信息。同时,系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便生成准确的气象预报。

其次,实时预报方案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运用这些技术,系统可以从大量的气象数据中学习并发现气象变化的规律,从而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例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气象数据,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趋势。此外,实时预报方案应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系统应提供直观、易用的界面,让用户能够轻松查看和理解气象预报。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交互式的功能,如地图导航、预警提醒等,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互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实时预报方案还应注重服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预测,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气象预报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如语音预报、短信推送等,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

在设计实时预报方案时,系统还应注重技术创新和智能化。通过运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预报过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气象观测,可以获取更加精确的气象数据,提升预报的准确性。

(含答案)浙江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题

(含答案)浙江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题

卷一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共48分)

(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题1分,计28分

1.短时预报是指未来( B )天气参量的描述。《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A. 0-6小时 B. 0-12小时 C. 0-3小时 D. 0-2 小时

2.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 C )为台风。《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A. ≥51 m/s

B.24.5-32.6m/s

C. 32.7-41.4 m/s

D. 41.5-50.9 m/s

3. 在上不可能建立地转平衡的关系,也不存在地转风。( A )P38

A.赤道

B.极地

C.中纬度

D.高纬度

4.以下四类对流风暴中一定是强风暴的是( B )。雷达P102

A.普通单体风暴

B.超级单体风暴

C.多单体风暴

D.飑线

5. 以下不属于南亚高压的特征的是( D )P488

A.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B.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

C.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

D.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深厚系统

(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

6.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D)的天气现象。《沙尘天气预警业务服务暂行规定》

A.10公里

B.5公里

C.2公里

D.1公里

7.实践中发现,地面锋面往往顺着高空( B )的气流移动,其移动速度与垂直与锋面的分速成比例。P235

A.200百帕或300百帕

B.700百帕或500百帕

C.850百帕或700百帕

D.500百帕或400百帕

8.水平尺度在20~200 km的系统称为。(B)P412

A.中-α系统

B.中-β系统

C.中-γ系统

气象事业改革发展40年历程

气象事业改革发展40年历程

气象事业改革发展40年历程

摘要:

如今改革开放已迈入盛年40年历程,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迅猛的同时,

气象事业在党的关心和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1978年12月,我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从此,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开启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关键词:气象改革发展历程

引言:

作为在吕四气象站里长大、从小耳濡目染气象观测氛围的我来说,算得上是

个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小小见证者。从我有所记忆起,就目睹了父辈一代的工作

环境和条件;一间低矮的平房叫作值班室,一台PC-1500计算器就是当时最先进的

测报工具。一部电话机是气象信息的传输渠道,几个我叫不出名字的简陋仪器,

就是气象测报的全部数据来源。观测场上的探测仪器都十分简单,在完全人工干

预的前提下,完成难以想象的全部测报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夜以继日的辛

苦工作,锻炼着几代艰辛的气象测报人。每到汛期,每当狂风暴雨,观测员都风

里来雨里去,凭毅力、用最原始的测报仪器与观测方法,完成难以想象的测报任务。

1观测工作是整个气象业务的基础

1.1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经过40年气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国2416个国

家气象站已全部实现气象观测自动化。 1988年以来,我国共成功发射了5颗极

轨气象卫星和5颗静止气象卫星。第一部国产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自1999年

开始正是投入气象业务,全国已建成15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实现6分

钟一次的数据实时传输和拼图联网,观测时空密度大大提高,实现了观测资料实

上海市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地方标准制定的思考

上海市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地方标准制定的思考

80

摘 要: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地方标准在全国尚属空白,在地方海洋预报、海洋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中需求迫切。本文结合国内外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标准现状,详细分析了上海市在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上海市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面临的新形势,需将国家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标准细化到地方海域现状实际进行完善,最后提出了制定上海市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地方标准的建议措施。关键词:海浪预报,海浪警报,海洋管理,地方标准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7.013

Considera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Local Standards

on Wav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Issuing

DING Jun

(Shanghai Ocean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enter )

Abstract: The local standards for wav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issuing, still lacking nationwide, are in urgent need in local marine forecasting,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situation of wav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issu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wav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issuing in Shanghai, and points out the new situation of wav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issu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national wave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issuing standards to mee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cal sea area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for formulating the local standard on wave forecast and warning in Shanghai.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

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7.30

•【字号】哈政发〔2021〕28 号

•【施行日期】2020.07.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政发〔2021〕28 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成立 70 周年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哈尔滨气象现代化水平与防灾减灾能力,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21〕7 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面广、方法智能、供给均等、保障有力的智慧气象

服务新格局。暴雨、暴雪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2%以上,24 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 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 95%以上,人工增雨影响范围覆盖主要农林区与江河水库集水区,人工防雹防护面积覆盖主要冰雹易发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 90 分以上;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整体实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先进水平,在冰雪旅游、供暖节能、生态农业和大城市运行气象服务保障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到2035年,实现预报精准、功能先进、服务优良、公众满意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立体化、多要素的气象监测站网覆盖城乡和灾害易发区,气象业务服务深入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整体实力达到副省级城市前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哈尔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增强。

GRB2文件格式

GRB2文件格式

GRB2文件格式

一、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描述了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中GRIB2编码规则。

1.2 数据类型定义

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INT –4字节整型

•SHORT –2字节整型

•CHAR*N –N字节字符型

•BYTE–1字节

•FLOAT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LONG –8字节整型

1.3编码格式

一个完整的GRIB2消息分为以下9段(Section2是可选的)。

注:在NWFD GRIB2的编码中,没有使用Section2。

1.4 文件规则

1.4.1 一个完整的GRIB2消息以“GRIB”开始,以“7777”结束。

1.4.2 一个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GRIB2消息。

1.4.3 一个完整的GRIB2消息内,可以对某些Section重复存储,如下图所示:

图1-1 GRIB2消息

1.5 生成GRIB文件样例说明

以生成省级网格预报订正产品为例说明,有以下两种情况:

1)要求每天两次定时上传完整要素、时间序列的预报产品(6:00/16:30)。

说明:一个GRIB文件要保存某要素的所有时间序列的数据,需要将该要素的数据按照预报时效顺序写入到GRIB文件中。

按照1.4文件规则的说明,可以压码到一个GRIB信息块里,也可以压码到多个GRIB信息块,但对于风的UV数据需要压码到一个GRIB信息块。

2)定时上传(6:00/16:30)之后,上传增量预报产品。

说明:该情况的GRIB文件中,只需要将修改过的时次写入到GRIB文件中,可以为多个不连续时次。

智能网格预报在决策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智能网格预报在决策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智能网格预报在决策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智能网格预报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多源气象数

据的融合应用能力、预警预报关键信息的综合提炼能力、预报技术的自主积累能

力和预报与服务需求的双向互动能力,全面提升气象预报的客观化、精准化、智

能化水平。发展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是构建智慧气象、改进气象服务供给的核心基础。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延伸至基层,重点在于利用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产品,开展解释应用,生成新的适应需求发展的服务产品应用于各个服务领域。

关键词:智能网格预报;决策气象服务;应用实践;技术改进

引言

2014年以来,国家气象中心依托数值预报、集合预报、高分辨区域模式的解

释应用和客观预报打磨等气象现代化技术成果,牵头引领全国发展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业务。2015年实现5km基本要素格点预报准业务化;2017

年,5km全要素格点预报发布,国省协同预报构建“一张网”,各地开展智能网

格预报业务实践;2019年,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继续推进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

的气象精细化网格预报业务技术和产品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全球预报、全球服务

能力。2020年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体系基本建成,湖南省气象部门乘势大力推进智

能网格预报业务;2021年湖南省市县实现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单轨运行。

1智能网格预报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支撑作用

1.1智能网格预报集成技术提升预报精准性

高效的决策气象服务,离不开精准的预报。国家级智能网格预报系统融合了EC、GRAPS_GFS、GRAPS_MESO、GRAPS_3KM、ECMWF、NECP、北京模式,华东模式、广州模式等,主客观预报融合,集成度高,实现了格点站点协调,国省协同,预

上海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SMS-WARR)的近地面风速预报检验评估

上海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SMS-WARR)的近地面风速预报检验评估

第46卷第12期气象Vol.46No.12 2020年12月METEOROLOGICAL MONTHLY December2020

薛文博,余晖,汤胜茗,等,2020.上海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SMS-WARR)的近地面风速预报检验评估气象,46 (12):1529-1542.Xue W3,Yu H,Tang S M,et al,2020.Verification on surface wind speed forecast of Shanghai Meteorological Service-WRF 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S-WARR)Meteor Mon,46(12) :1529-1542(in Chinese).

上海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SMS-WARR)

的近地面风速预报检验评估!

薛文博1余晖2汤胜茗2黄伟2姜文东M周象贤4陆逸2

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

3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310007

4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杭州310014

提要:对上海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Shanghai Meteorological Service-WRF ADAS Rapid Refresh System,SMS-WARR)的10m预报风速进行分级检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台风影响期间的风速预报误差特征,并探讨了误差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SMS-WARR在各预报时效都存在对实测小于6级的风预报偏大,对6级及以上的风预报偏小的特点(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小于6级风的预报评分降低6级及以上风的评分增大;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在5%〜90%分位数之间的分布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在台风影响期间,SMS-WARR预报的强风区域与实际位置基本符合,但范围明显偏大,预报偏差大值区主要集中在预报强风区域’这些误差特征与模式冷、热启动方案的设置、模式对台风快速增强的预报能力较弱等有关’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蒲建怀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蒲建怀

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在专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蒲建怀

发布时间:2021-08-20T06:04:20.726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8期作者:蒲建怀杨宗林[导读]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社会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雾霾、酸雨等天气灾害吗,降低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怀化市气象局 418000)

摘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社会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雾霾、酸雨等天气灾害吗,降低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需要通过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来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为精准的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气象部门可以利用智能网格技术,提告专业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智能网格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分析iddler抓包工具获得气象数据的过程,对气象观测服务器的各项气象返回数据和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网格预报技术具有简化数据分析操作流程、避免人工观测造成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应当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智能网格;预报技术;气象服务;应用

引言

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包括多项气象服务,涵盖气象科技服务、天气预报服务、专项科研、公共决策等。专业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部门工作的核心,也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气象行业的用户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并根据广大用户需要,针对性地提供科学的定制服务。气象专业用户分布在不同行业,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气象工作者提出了多样的研究课题,需要通过有效的科研和工作措施来满足不同行业的气象需要。通过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梳理可以发现,天气预报是最为普遍的需求,目前我国气象服务的主要业务是精细化、网格化的天气要素预报,也是未来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7.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23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试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23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试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23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试运

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3.10.20

•【文号】气发〔2023〕112号

•【施行日期】2023.10.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综合观测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23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试运行工作

方案》的通知

气发〔2023〕112号上海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海南省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西藏区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气象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数值预报中心、探测中心、气科院、人影中心,减灾司、预报司、观测司、科技司、计财司: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逐步建立以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为主的机动气象观测业务,中国气象局制定了《2023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试运行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国气象局

2023年10月20日2023年机动气象观测业务试运行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相关工作部署,对照2023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的“建立机动观测业务,开展青藏高原和台风观测试验”的目标要求,逐步建立以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为主的机动气象观测业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气象观测业务面向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空间气象和重点领域开展应用服务,建成了10939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20个探空站、24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9颗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立体综合观测体系。但是在气象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区、主要天气系统上游地区、重要流域等区域,观测站网仍较为稀疏,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超过50千米。全国天气雷达距地1千米高度观测覆盖范围仅占国土面积35.4%。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欠缺影响了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预见期,制约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有效发挥。已建成的观测系统对以天气系统为导向的目标观测还存在不足,综合利用地空天各类观测手段开展针对灾害天气的智能协同能力有待提升。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 GRIB2 数据格式说明书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 GRIB2 数据格式说明书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一、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描述了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范中GRIB2编码规则。

1.2 数据类型定义

文中的数据类型定义均基于32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主要包括:

• INT – 4字节整型

• SHORT – 2字节整型

• CHAR*N –N字节字符型

• BYTE– 1字节

• FLOAT – 4字节浮点类型,符合IEEE754规范

• LONG – 8字节整型

1.3 编码格式

一个完整的GRIB2消息分为以下9段(Sction2是可选的)。

表 1-1 GRIB2消息

注:在NWFD GRIB2的编码中,没有使用Section2。

1.4 文件规则

1.4.1 一个完整的GRIB2消息以“GRIB”开始,以“7777”结束。

1.4.2 一个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GRIB2消息

1.4.3 一个完整的GRIB2消息内,可以对某些Section重复存储,如下图所示:

图1-1 GRIB2消息

1.5 生成GRIB文件样例说明

以生成省级网格预报订正产品为例说明,有以下两种情况:

1)要求每天两次定时上传完整要素、时间序列的预报产品(6:00/17:00)。

说明:一个GRIB文件要保存某要素的所有时间序列的数据,需要将该要素的数据按照预报时效顺序写入到GRIB文件中。

按照1.4文件规则的说明,可以压码到一个GRIB信息块里,也可以压码到多个GRIB信息块,但对于风的UV数据需要压码到一个GRIB信息块。

2)规则时间(6:00/17:00)之后,上传增量预报产品。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的意见》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的意见》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

务布局的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15.09.13

•【文号】气发〔2015〕63号

•【施行日期】2015.09.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预报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

《关于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的意见》的通知

气发〔2015〕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按照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数值预报业务布局,实现全国数值预报业务集约化发展,特制定《关于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要切实做好科技指导、技术交流和业务应用支持等工作;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全国高分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协调发展。区域气象中心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区域内数值预报研发力量,建立快速响应和满足省级对数值预报产品需求的业务流程。中国气象局将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分析评估。

中国气象局

2015年9月13日关于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的意见

按照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要求,现就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集约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密结合国家气象业务现代化目标任务和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攻关任务,按照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坚持集约发展和统筹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与分工,形成集约规范、优势互补、开放合作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发展新格局。

二、规范全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布局与分工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示范计划(2024公众版)的公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示范计划(2024公众版)的公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示范计

划(2024公众版)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4.06.12

•【文号】中国气象局公告〔2024〕3号

•【施行日期】2024.06.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公告

〔2024〕3号

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示范计划(2024公众版)

的公告

为深入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工作要求,调动和激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气象应用的创新生态,中国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示范计划”(以下简称示范计划)。示范计划将坚持“博采众长、流程贯通、公开规范、创新应用”的原则,现面向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事业单位等广泛征集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

特此公告。

中国气象局

2024年6月12日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示范计划(2024公众版)

一、示范目的

为推进气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规范应用和有序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的业务转化和应用,示范计划通过模型—数据—产品—评估全链条衔接,实现面向未来的大模型与气象业务的创新融合应用。

二、示范内容

示范计划的对象为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使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实时实况分析数据作为输入场,制作未来0—15天的气象预报。

示范内容包含高空气象要素、地面气象要素、定量降水预报、台风路径及强度预报、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五类。示范产品由大模型在统一的运行环境下实时生成。五类预报产品具体信息如下:

智能网格业务下基层气象预报队伍建设的思考

智能网格业务下基层气象预报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643文章编号 1005-8656(2020)06-0043-03

智能网格业务下基层气象预报队伍建设的思考

索慧

(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 为加快推进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设,推动基层天气预报员转型发展,通过分析市县级气象预报队伍建设的需求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调整基层气象预报业务布局、提升天气预报员科学素养、培养阶梯式气象预报队伍和完善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来寻找加快基层气象预报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智能网格预报;基层天气预报员;队伍建设;业务布局;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174/ki.nmqx.2020.06.010

引言

根据中国气象局“研究型业务指导意见”,国家、省、市、县四级研究型业务布局以技术研发和产品制作向国家和省级集约,产品应用和气象服务向市县级下沉为原则,合理布局各级研究型业务。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设以来,打破了传统的预报业务模式和格局,业务发展趋势对天气预报队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鼓励市、县两级特别是旗县预报员向综合型人才发展。如何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结构合理、梯次配备、有序衔接的市县两级预报人才队伍,推动我区基层气象预报业务加速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1 基层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客观条件分析

1.1气象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从2010年起,气象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气象云平台的建设,对气象大数据资源全集进行管理,融数据收集、交换、存储、加工和应用支撑为一体,为业务、服务、政务、科研、培训等提供数据,是“云+端”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的关键共性基础平台[1]。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和气象大数据众智众创应用,使气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气象业务系统深度融入。气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天气预报员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设以来,模式预报等气象资料成倍增长,需要预报员快速高效的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完成预报服务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

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目录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

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

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

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

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

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

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

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

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职责分工如下:

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3.公服中心:牵头负责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在相应气象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第六条省级负责本省责任区内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组织实施。主要是通过CIMISS和“网格气象预报云”获得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国家级智能网格预报指导产品与实况分析产品,利用格点编辑平台(MICAPS4-GFE或本省自建的平台),按照“0-3天必须订正,4-10天按需订正”的原则进行订正,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订正时保证短临预报和中短期预报的一致性,保证降水、云量、相对湿度等相关预报要素的协调性;订正后及时写入CIMISS分布式数据环境,实现国省实时同步;利用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为市县级提供预报服务产品支撑。

第七条市县级主要负责通过统一的标准数据接口从CIMISS 或“网格气象预报云”获取智能网格预报服务“一张网”数据和省级(国家级)预报服务应用产品,制作本责任区内的气象服务产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重点强化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

第三章业务流程

第八条信息中心根据智能网格预报的需求,对实况分析产品的要素、时效、格式、时空属性调整优化,整点15分钟内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每10分钟更新降水实况分析产品。

第九条气象中心每天4:00和16:00统一下发国家级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对6:00、16:30前上传的省级网格预报定时订正产品,形成全国智能网格拼接产品,该产品为各省预报检验的依据;利

用实况分析场,融合省级网格预报实时更新产品,逐时生成气温、降水、风等基本气象要素0-24小时内逐3小时预报的滚动更新预报产品;以国家级网格指导预报产品作为背景预报,逐时依次融合省级网格预报定时订正产品、省级网格预报实时更新产品、全国网格预报逐时滚动更新产品,形成全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一张网”,通过CIMISS和“网格气象预报云”提供全国共享。

第十条各省级按照“邻近距离最短优先,相同距离东北优先(如在网格线上则为东或北)”原则,建立关键点与格点的对应关系,对指导网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形成融合站点的省级网格预报订正产品,要求每天两次定时上传完整时间、要素序列的订正预报产品(6:00/16:30),之后根据天气系统变化上传实时更新预报产品。

第四章业务产品

第十一条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共有七大类,分别为:陆面网格预报指导产品、责任海区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全国网格预报服务产品、全国网格预报逐时滚动更新产品、省级网格预报定时订正产品、省级网格预报实时更新产品、全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其中,信息中心负责制作发布全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各省级气象台负责制作发布本省的省级网格预报定时订正与实时更新产品,其它四大类产品由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制作发布。详见附件1(附件1: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第十二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目前为0.05︒⨯0.05︒)区域为:

(1)中国大陆区域:70°-140°E,0°-60°N。

(2)中国近海海域:80°-142°E,10°S-45°N。

各省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区域范围,以国家级产品起始点(70°E,0°N)为基准点,投影方式为经纬投影,各省起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纬向、经向距离均是预报分辨率(0.05°)的整数倍,详见附件2(附件2: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第十三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通过CIMISS与“网格气象预报云”,实现在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省级业务单位间的全面共享。共享目录详见附件3(附件3: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第十四条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命名遵循通用的传输文件名规范,详见附件4(附件4: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第十五条国家级负责制作和发布网格预报产品和网格实况分析产品,最终产品以GRIB2格式分发到CIMISS。省级形成本省的网格预报产品,也以GRIB2格式分发到CIMISS。相关数据格式说明详见附件5(附件5: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第五章业务应用

第十六条各级气象预报服务部门应基于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开展各类预报和服务产品的生成,所生成的相关格/站点的预报和服务产品纳入CIMISS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各级要按照“邻近距离最短优先”原则,基于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