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

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

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歌诀】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和辨证,

望诊观察七方面,神色形态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

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内容】

(一)诊法

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断病。

闻诊——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断病。

问诊——询问病人的有关病情资料,如病史、自觉症状等以断病。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切脉和触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

(二)辨证

症、证、病的区别如下。

症——症状(包括体征),是背离人体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

证——证候,对当时的环境、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病势)等情况的概括。它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

辨证——将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歌诀】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

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内容】

(一)司外揣内

又叫“以表知里”,意为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变化。医生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分析患者表现于

外的症状、体征,去推测、认识存在于体内而不能直接感觉到的病机。临床上,望面色、听声音、问二便、切脉象、触肌肤等,均属“司外”;而对上述临床表现进行辩证思维,以审察病机,识别证候,便是“揣内”。

(二)见微知著

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任何一部分都与整体或其他部分密切联系,因而局部可反映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例如,舌的局部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整体状况。

中医理论的几个常见术语望闻问切

中医理论的几个常见术语望闻问切

中医理论的几个常见术语望闻问切

阴阳

阴阳理论是源自我国古代的自然万物观,也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大意可解释为事物都具有两种对立的属性,阴阳相辅相成,构成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中医里的寒症热症、虚症实症等概念都是以阴阳理论为基础演化而来的。中医的健康观也和阴阳哲学密切相关,阴阳失调则人体生病,阴阳和谐相生则人体健康。

辨证

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大意可指通过对患者问诊所得的资科信息,通过中医学理论方法,辨别患者所患症候。

病机

中医指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

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术语,合称”四诊”。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脉象

中医诊断学名词。指的是脉搏跳动的形象,包含了跳动频率、节律等要素。脉象可以对应脏腑的机理,因此可以检测生理和病理变化。

寸、关、尺

中医脉学术语,是中医把脉时三个手指触摸脉搏的位置。三个地方的脉搏略有差异,分別称为寸脉、关脉、尺脉。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

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

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

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

第一章问诊

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

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

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

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

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

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

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

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

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

第一章问诊

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

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

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

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

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

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手段,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的学科。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辨证的方法和原则、望诊、问诊、切诊和脉诊等方面。

辨证的方法和原则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辨证是通过对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来确定病因、病机和病情的一种方法。辨证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脉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闻诊是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咳嗽声、腹音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情况。辨证的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求因、辨证求本、辨证求标、辨证求证等。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情况。望诊主要包括望面色、望舌苔、望舌脉等。望面色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来判断疾病的情况。中医认为,面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从而判断病情。望舌苔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来判断疾病的情况。中医认为,舌苔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状况,从而判断病情。望舌脉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中医认为,舌脉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从而判断病情。

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疾病的情况。问诊主要包括主诉、病史、症状、舌脉等。主诉是病人自己主动告诉医生的症状或不适,通过主诉可以初步了解病情。病史是病人的疾病经过、治疗经历等,通过病史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变化。症状是病人的具体病症表现,通过症状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舌脉是病人的舌苔和脉象情况,通过舌脉可以判断疾病的病机和病情。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详解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详解
肥胖臃肿
可能表示脾虚湿盛或肾阳虚衰。
形态异常
如肢体拘挛、角弓反张等,可能表示肝风内 动或热极生风。
瘦弱无力
可能表示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
02
闻诊
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
语音
观察患者语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例如, 语音高亢多为实证,语音低微多为虚证。
呼吸声
注意呼吸声的粗细、长短、快慢等变化。如呼吸急 促、声高气粗多为实证;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多为 虚证。
穴位贴敷法
医生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治疗疾病。同时可以通过观察 贴敷部位的反应,了解病情的变化。
拔罐法
医生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 部位或穴位上产生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拔罐部位的反应,了解 病情的变化。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咳嗽声
分辨咳嗽的声音、频率、节律等特征。如咳声重浊 多为外感风寒,咳声无力多为肺虚。
嗅气味
80%
口气
辨别口气的异常气味,如口臭、 口苦等,可反映脏腑功能失调或 病邪性质。
100%
汗气
嗅辨汗液的异常气味,如狐臭、 汗臭等,有助于判断病情。
80%
鼻气
注意鼻腔分泌物的气味,如鼻涕 腥臭多为鼻渊。
听呼吸音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身体特征、舌苔等多个方面,以及倾听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描绘,再通过对患者脉搏的摸诊、腹部的触诊等检查手法,综合分析得出中医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是四诊相互支撑、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望”指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形态、舌苔等外部特征来判断病情;“闻”指通过嗅闻患者体味、呼出的气味等来判断病情;“问”指医师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切”指通过摸诊、触诊等手法来判断患者的脉搏和腹部情况。

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色、舌苔、唇色等外貌特征,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的表现;面部黄色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良、湿热内蕴的表现。舌苔也是诊断中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不同颜色、形态的舌苔在中医中代表着不同的脏腑状况和病理变化。

闻诊主要是通过医师嗅闻患者身体或排泄物的气味来诊断病情。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气味表现。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呼出气味带有水果香味的现象;黄疸患者可能有口腔异味等等。通过闻诊,医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理变化和病因。

问诊是医师与患者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病症描述、既往病史等,医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这对于中

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

因分析,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医师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因病机。

切诊是中医诊断学中非常独特的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来判断患者脉

中医诊断学基础

中医诊断学基础
概念:只发热,不觉冷,或反恶热。临床意义: 见于里热证。
病机:阳盛或阴虚。
但热不寒
(二)、问 汗
1.概念及机理
“阳加于阴谓之汗”
2.汗的临床表现
自 日间汗出,活动尤甚 汗
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汗
绝 津液大泄,大汗不止 汗
兼见畏寒神 疲乏力
兼见潮热、 颧红等症
属阳虚
属阴虚
重病、 危证
躁扰烦渴,汗出如油,脉细数 疾——亡阴证 身冷肢厥,冷汗淋漓,脉微欲 绝——亡阳证
沉脉
虚脉
实脉
洪脉 代脉
4.相兼脉与主病源自文库
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痹疼痛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 浮数脉,主风热袭表之表热证。 浮滑脉,主风痰,或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痰盛而又感受 外邪者。 沉迟脉,主里寒证,常见于脾胃阳虚,阴寒凝滞的病证。
4.相兼脉与主病
• 弦紧脉,主寒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证。 • 弦数脉,弦为肝脉,数为主热,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证。 • 滑数脉,主痰热、痰火,或内热食积。 •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望舌苔
望苔色:白、黄、灰、黑四种。察苔色可以推断疾病性质。 望苔质:察舌苔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 舌象特征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难去 ;

中医诊断公式,学完了顶半个老中医

中医诊断公式,学完了顶半个老中医

中医诊断公式,学完了顶半个老中医

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与辨病。中医诊断学所具有的独特诊断方法与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认识。

四诊:望、闻、问、切诊;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基础理论

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中医诊断学必背歌诀

中医诊断学必背歌诀

中医诊断学必背歌诀

1.望闻问切四诊法,阳虚阴盛不难查。

2. 色、气、形、神四诊法,病因病机一窥清。

3. 胸腹五脏六腑,脉象舌象切莫误。

4. 阴阳表里虚实证,辨证施治有妙方。

5. 五行八纲辨证法,察其所属有头绪。

6. 证候辨治舌诊法,深浅颜色皆须查。

7. 原病证候辨治法,察其根源不迷糊。

8. 望、闻、问、切结合,辨证施治功倍受。

- 1 -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背诵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背诵

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背诵

1. 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包括辨证施治的原则、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2.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包括辨证的基本方法、辨证的程序与要求等。

3. 四诊合参:包括望、闻、问、切四个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外部表现、听闻其言、询问其病情、切诊其脉象等,全面了解病情,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病机辨证:指根据中医病机学理论,辨析病机,即病因、病位、病理的综合作用,从而进行辨证施治。

5. 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目、唇、舌质等外部表现,来了解病情,判断其虚实、寒热、湿燥、血瘀等病机特点。

6. 闻诊: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呼吸、警觉程度等表现,来了解病情,判断其呼吸音、呼吸节律、声音的状况等。

7. 问诊: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诉、伴随症状、发病过程等,了解病情,判断其病机特点。

8. 切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了解病情,判断其脉象的阴阳、浮沉、代谢等特点,从而得出是否有病以及病机。

9. 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辨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按摩、刮痧、拔罐等,以恢复人体内外平衡,促进健康。

以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点知识背诵,建议学习者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深入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脉络等,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2. 闻诊: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3. 问诊:通过询问病人病史、症状、体验等,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情。

4. 切诊:通过触诊病人的身体部位,包括脉搏、经络、腹部等,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5. 四诊合参:将望、闻、问、切四诊的结果综合分析,相互参照,得出诊断结果。

6. 体质辨析:根据病人的体质特征,包括先天禀赋、后天养生、体态、精神等,来判断疾病易发倾向和治疗方案。

7. 拟诊与辨证: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验等,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疾病的辨析和拟定诊断。

8. 望闻问切诊疗法:根据望、闻、问、切四诊结果,针对病人的病理变化和体质特征,制定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治疗

方案。

9. 鉴别诊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疾病的症状、体征等特点,对相似的疾病进行区分和诊断。

10. 诊断思维:中医诊断学不仅关注具体的症状表现,还注重对疾病的病机、辨证、疗法的整体思考和把握。

以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诊断学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

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

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

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处方。
40
望舌及养生
中医养生术
搅舌疗法
用舌头在齿唇间用力抹搅旋转来治病强身的一种方法。由 经常活 动舌头对促进心血管健康非常有好处,常做舌头操,伸缩舌头,或 把舌头在口腔中来回地搅动,然后把津液咽下去,能增强脾胃功能,
还可强健身体。
舌抵上腭功
静坐,用舌头自然抵住上腭,保持3分钟,期间尽量排除杂念 然后 把产生的津液慢慢咽下去,经常练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对心血管疾病康复大有裨益。
41
望舌及养生
第二节 闻诊
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指辨病人的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 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生的异常声响,
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 嗅气味:指嗅辨及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体、分
泌物、排出物。
望诊:视觉——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等……… 闻诊:听觉、嗅觉——听病人声音、嗅病人气味………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4
望舌及养生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 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 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
42
望舌及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4
a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 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 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
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答: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
脉而知之谓之‘巧’。 特点:以表知里 要求:四诊合参
5
a
一、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 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内容
望神 望色 望形态 望头颈、五官 望皮肤 望舌
15
a
望诊——望色
青色
主寒——青黑 主痛——阵发性 主瘀血——青紫 主惊风 ——面色青
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先兆
16
a
望诊——望色
黑色——主肾虚、水饮、血瘀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发黑——肾阳虚水泛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
17
a
望诊——望舌
舌苔
舌是人体健康的睛雨表。
适中,不粘不腻。
22
a
望诊——望舌
望舌的主要内容
望舌质
舌色: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舌形: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芒刺舌 舌态: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吐弄舌
望舌苔
苔色: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
23
a
望舌质-----舌色
舌色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虚证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13
a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14
a
望诊——望色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证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肺经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 胃——舌苔禀胃气而生,系胃气上蒸于舌面而成 。……… 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等。 中国古代有“脉有假脉,舌无假舌”的论述。 内脏有病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舌上。学会看舌,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20
a
望诊——望舌
气懒言,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 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
期病人,亦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8
a
望诊——望神
内容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 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
如何望舌?
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 姿势:正坐,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充分暴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21
a
望诊——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
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 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铺于舌面,揩之不去, 其下有根,干湿
识不清。 【提示】 精亏神衰—提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
能严重衰减。多见慢性久病病人,属病重。
9
a
望诊——望神
内容 假神: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临终前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
休,想见亲人; 语声—忽而清亮起来; 面色—突然颧赤如妆; 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提示】病危。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 外越,阴阳即将离绝。
四诊(望闻问切)
四诊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之一; 望舌与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方法;
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有四种方法。
2
a
中医四诊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3
a
望舌是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特色之一,属于望诊。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四种——四诊。 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视觉——观察神、色、形、态、舌象等……… 闻诊:听觉、嗅觉——听病人声音、嗅病人气味………
6
a
望诊——望神
望神:
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
内容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表现】
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 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
【提示】 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
康的表现。
7
a
望诊——望神
内容 少神: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 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
10
a
望诊——望色
望色——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色——皮肤的颜色,色调变化; 泽——皮肤的光泽,明度变化。 主要介绍望面色。
11
a
望诊——望色
正常:中国人正常人面色:微微黄黄、、红红润润光光泽泽。。 异常:——五色主病 白色 黄色 赤色 青色 黑色
12
a
望诊——望色
白色——主虚、主寒证、主失血
认识舌?
舌根
组成——舌质、舌苔 舌质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
舌体;
舌边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
胃气所生。
舌中
分部——
舌尖 舌中
舌尖
舌根
舌边。
18
a
望诊——望舌
舌面脏腑分区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边—肝胆
19
舌根---肾 舌边—肝胆 舌中—脾胃 舌尖—心肺
a
望诊——望舌
为什么望舌可以了解健康? 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有联系。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 脾开窍于口,舌居口中,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补气、多吃山药。 血虚:面色蒌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必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
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补血、多吃红枣。 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凉,怕冷,口不渴,大便稀,小便清长,舌淡白, 脉迟。——祛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4
a
望诊——望舌—望舌质
红舌——主热证
实热证:鲜红而起芒刺或见黄苔。清热,多吃蔬菜、水果(冬瓜、 绿豆)等,少吃辛辣、肥腻、油炸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