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名称,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范围?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以及特点。(地壳分为“硅铝层”,不连
续圈层,甚至缺失,和“硅镁层”,是连续圈层。)
3.软流层分布的位置,它可能是谁的发源地?
4.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5.岩石圈的范围。(重点)
6.三大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和代表性的岩石。(重点)
7.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8.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9.六大板块的名称?了解什么是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10.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11.如何区别背斜和向斜?(从岩层的形态和新老关系两方面)
1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重点)
13.断层处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常见的实例?
1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5.常见的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
16.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17.沙丘和沙垄的形成过程?(迎风坡沙丘坡度缓)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的作用)
2.大气圈垂直分层划分的依据、名称和各层特点。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根本和直接能量来源?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
4.什么是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注意先后顺序)
5.等压面的弯曲规律。(“高高低低”或“热宽冷窄”)
6.海陆风和城市风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白天海风,晚上陆风;绿化带近郊,污染工
厂远郊)
7.风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地面和高空风受哪几个力,最终风向如何?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为⼤家整理的⾼⼀地理必修⼀第⼆章知识点总结⽂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
第⼆章地球上的⼤⽓;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的组成及氮、氧、⼆氧化碳、⽔汽、臭氧和固;氧--⽣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氧化碳--光合作⽤原料;保温作⽤臭氧--地球⽣;⽔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杂质:凝结核⼆、⼤⽓;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度增加⽓温降低②⼤⽓对流;三、⼤⽓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章地球上的⼤⽓
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
⼀、⼤⽓的组成及氮、氧、⼆氧化碳、⽔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低层⼤⽓组成:稳定⽐例的⼲洁空⽓(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汽、固体杂质氮--⽣物体基本成分
氧--⽣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化碳--光合作⽤原料;保温作⽤臭氧--地球⽣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杂质:凝结核⼆、⼤⽓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度增加⽓温降低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度增加温度升⾼②⼤⽓平稳有利于⾼空飞⾏③包含臭氧层
三、⼤⽓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的受热过程(⼤⽓的热⼒作⽤)--太阳晒热⼤地,⼤地烤热⼤⽓
3、⼤⽓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三种形式及各⾃现象(⽤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点选择性⼩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的主要原因:太阳⾼度⾓(各纬度削弱不同) 4、⼤⽓对地⾯的保温作⽤: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地理第二章内容主要是大气的知识。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一)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0、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
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 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 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 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 -- 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 -- 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
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 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 ( 选择性臭氧 - 紫外线、 CO2- 红外线 ) 、散射 ( 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 - 兰紫光 ) 、反射 ( 无选择性云层 )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 -- 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地理必修一二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具有各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和运动。地球的主要特征包括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等。
1. 地球形状
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不是一个完全的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稍微偏大,而两极稍微偏小,形成赤道膨胀,两极压缩的略扁球体。
2.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最外面的部分称为地壳岩石圈。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由具有一定塑性的岩石组成。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内核是固态。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个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
旋转的运动,一天约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
道运动,一年约365天。
二、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涵盖了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
四个要素。地理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
影响。
1. 陆地
陆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陆和岛屿。大陆
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形状各异。岛屿是分散在海
洋中的一片围绕着的陆地。
2. 海洋
海洋是地球表面另一个重要的地理环境。约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包括各种海域和海洋资源,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具
有重要作用。
3. 大气
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括大气圈和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大气圈由不同密度和厚度的气体层组成,近地面的主要气体是氮氧和水蒸气。
4. 生物
生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生物在地球上起着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其次章学问点
从地理学科中我们学到,人们对人口现象的生疏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人口思想和理论。下面是由学习啦我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其次章学问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高一地理必修一其次章学问点篇(一)
1、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取(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猛烈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
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毁灭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
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合温度;维
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
亮度、太阳高度
6、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7、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
季风主要缘由
8、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9、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0、形成风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其次章学问点篇(二)
1、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上下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上下不平的地
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
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
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
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红外线)、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 O
2
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
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
受热
过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
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2.季风环流
7月东南
风
7月西南
风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着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1.地球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直接来源是 。
2.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 作用和对地面起 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 、 、
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强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4.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写出上图各环节名称:
A ;
B ; C
D ;
E 。其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
是 ,有霜的夜晚D (大、小)。
5.热力环流是由于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完成下面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高低压。
6.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同一水平面上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叫 。其特点是 等压线,从 指向
①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应于等压线 。
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③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
7.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 。
8.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上界地面
(1)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并在相应位置标出风向。(2)其中有利于降水的气压带是和,风带是。
9.由于随季节南北移动,导致了风带和气压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向移,冬季移;就全球而言,冬季向纬移,夏季向(高或低)纬移。
10.①赤道地区,常年受控制,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南北回归线到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③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控制,,形成气候;④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控制,终年湿润,气温适中,形成气候。
“天无三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