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昆明的雨》优秀说课稿
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昆明的雨》优秀说课稿
以下是有关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的10篇相关内容分享。旨在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昆明的雨,探索它在文学、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你们对昆明的雨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生字和新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
(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
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汪曾祺写景散文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品味文章简洁平淡的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
3、理解对生活诗意的审美态度,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美悟情,品味语言。
难点: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悟对生活的态度。
一、轻吟浅诵感知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一说,两首诗中雨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寻雨美
1、整体感知,圈点勾画:
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把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寄托在哪呢?
2、活动一:吟诗填词
我想念昆明的雨。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昆明的雨季浓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雨季的菌子,滑嫩、鲜浓,院里的密叶,映绿了房间。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你看,房东母女的缅桂,使我内心软软。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我想念昆明的雨。
屏显:雨美,美在平常景物、凡人小事。
三、入文入境品语美
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一:围绕以下美点,组内确定一个美点。
昆明的雨季。
雨季的仙人掌。
雨季的菌子。
雨季的果子。
雨季的花。
与友人小酌。
任务二: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
屏显:自主学习任务单。
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昆明的雨》优秀说课稿
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昆明的雨》优秀说课稿
以下是有关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的10篇相关内容分享。旨在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昆明的雨,探索它在文学、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你们对昆明的雨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生字和新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
(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
(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
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雨的四季》,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昆明的雨》。本章详细描绘了昆明雨季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地域的雨文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昆明雨季的特点,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昆明雨季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昆明雨季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昆明的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昆明雨季
的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
达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自然景色,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述。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昆明的雨
景色美
氛围美
语言美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选取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景色,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
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描绘性作文。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七单元《雨的四季》,具体内容为《昆明的雨》。本文描述了昆明雨季的景色、氛围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详细描绘了雨中昆明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品味文本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文章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对昆明雨季的独特理解。
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
a. 分析文章中关于昆明雨季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b. 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昆明雨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
关注生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雨的描写。
六、板书设计
1. 文章《昆明的雨》
2. 作者:杨绛
3. 文章主题:昆明雨季的独特韵味
4. 重点词语:缠绵、湿润、韵味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以“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
作文。
答案:家乡的雨(示例)
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雨是这里最常见的天气现象。雨中的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昆明的雨》教案
课题
《昆明的雨》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
第教案
学习
目标
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与导的设计
目标
序号
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及方式)
学习指导
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先生进行了了解,那老师呢,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中找到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汪曾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目标
1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找出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圈画并标注)
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而作者却写了这么多事物,
是不是跑题了?
1.引导学生找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目标
2
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雨季之美
1.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明亮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3.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丰满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1)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A这种东西也能吃?! B.这东西这么好吃?!(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从“?!”入手,体会汪老表达的不同情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教案:《昆明的雨》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昆明的雨》。文章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文章中描绘的昆明雨季景色的理解和描绘。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昆明雨季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
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述手法和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
以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引
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随堂练习(5分钟):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讲解,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文章《昆明的雨》。
2. 板书描绘昆明雨季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板书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文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
•
•
•
•
•
•
•
•
•
•
•
•
•
•
•
•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和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昆明的雨》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的雨季景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2. 阅读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分析: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描绘练习:
(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语言描绘出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
1. 根据课文《昆明的雨》,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雨季的作文。
2. 调查和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家乡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明的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的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其中的感情,理解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 .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1984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今天,我将带领大学共同赏读这篇美文。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7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土大夫”。
三、识记字词
鲜腴yU菌子jdn辟邪bl缅桂花ba篱笆ba密匝匝zα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四、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思考:
1.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宁坤的画?
(引子)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念念不忘?请圈画出最能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词句.
3.除了昆明的雨和雨季,作者还写了哪些景、事、物?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明确:这些景物都和昆明的雨季息息相关,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雨的特点和人的情思,书写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多共性,所以作者选择用昆明的雨来表达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课详
细内容为: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和怀念之情。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2. 领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昆明的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找出课文中
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特点,讲解生字、新词。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家乡的雨季
特点,并进行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怀念昆明的雨,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昆明的雨》
2. 主要内容:
昆明雨季特点:湿润、清新、舒适
作者情感:热爱、怀念
3. 生字、新词:湿润、清新、怀念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象,并表达你的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八册第四章《秋之韵》,详细内
容为课文《昆明的雨》。该课文以作者对昆明雨季的亲身感受为线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风光,表达了对昆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赞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内涵。
重点:掌握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查: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3. 课文精讲:
(1)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氛围和情感。
(2)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昆明雨季的生动
语言和表达技巧。
(3)例句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散
文的语言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
1. 《昆明的雨》
2. 结构:引子主体结尾
3. 语言特点:生动描绘、情感丰富
4.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
(1)昆明雨季特点: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势缓和、滋润万物。
昆明的雨》课教案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培养学生对昆明地区的了解和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分析昆明地区的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注,提高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和影响。
课文通过描述昆明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资源: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提供相关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引入昆明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昆明地区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昆明地区的了解,引出课文内容。
3.2 课文阅读与讨论:
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3.3 案例分析:
提供相关地图和图表,让学生分析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和影响。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图技能,进行案例分析。
第四章:课堂活动
4.1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昆明地区的降雨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2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当地居民、游客等,进行情景模拟。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角色扮演和交流。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昆明地区的了解和认识,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让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昆明的雨》的内容介绍和分析。
2. 作品中所描绘的昆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学习。
3.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对昆明地区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难点:
1.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理解和分析。
2. 对昆明地区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3.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
和民俗文化。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
1. 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的文本材料。
2. 收集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相关文学鉴赏和分析的参考资料。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昆明的雨》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朱自清先生的《春》里面,雨是多情的,温柔的。那么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雨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作者对雨又有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昆明的雨的特征,以及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
感。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仅仅是写了昆明的雨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
还写了哪些景、物、事?本文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事?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段,选出你印象最深的景、物、事的句子并作简要的赏析。(先单独圈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意见)
2、仙人掌让汪曾祺感到惊奇,菌子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美味,果子与缅桂花让他感受到人美,心灵更美。
所以离开昆明后,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十一段都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是不是重复了?能不能删去一处?
3、出示作者、作品评价: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之后,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汪曾祺的作品被看成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但有却说汪曾祺先生不会写作:
《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但这般的有味道却仅仅通过菌子、杨梅、缅桂花……这些微小的载体来表现是不是不太合适?如果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
名的是不是更好?
5、出示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①、小叙事:从很小的视角锲入,写的都是凡人小事,如油盐酱醋茶。
②、平淡质朴:没有苦心经营的结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③、语言口语色彩浓厚但又不失典雅之美。
6、“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
四、课堂小结: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虫鱼、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五、推荐书目:
《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