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4课 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6fd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e.png)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洋务运 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及失 败原因等问题。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如江南制 造总局的兴衰等,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 实际情况和历史意义。
0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01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 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细节和 背景知识相对薄弱。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及时记录学生的 表现情况。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并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对洋务运动基本史实、代表人物、 历史意义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选择评价方式
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史实 的理解程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等。
实施课堂评价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内容讲解
洋务运动的背景
介绍19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外形势,分 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影响
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 用,以及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的 影响。
详细讲解洋务派在军事、民用工业、 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问题剖析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
利用校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洋务 运动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 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洋务运动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fe28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5.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17b0159eef8c75fbfb3c5.png)
《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课本,记住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重点)目标3:阅读课本,列举出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重点)目标4:通过小组辩论,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阅读材料及结合教材,分析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前两课的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贪婪,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046a4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6.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d299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7.png)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37ee84647d27284a73516f.png)
第4课洋务运动
代表
口号
主要活动
军事、民用、海军、学堂
性质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在不足: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上去指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羞涩,在前面不敢面对学生,讲话声音太小,对自己不自信,怕说错回答错问题。
改进提高: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
会识图读图分析图是地理学科必备的技能,我以后上课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016b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2.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代表人物、成就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发打印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55bc734b73f242336c5f86.png)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讲授法、列表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
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
二、示标导入
图片: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装备和鸦片战争后清军装备对比?学生讨论
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洋务运动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在不足: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上去指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羞涩,在前面不敢面对学生,讲话声音太小,对自己不自信,怕说错回答错问题。
改进提高: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
会识图读图分析图是地理学科必备的技能,我以后上课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46a2de87101f69e319559.png)
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提高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对待历史事件的主体,分析材料,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学会处理信息和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尝试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的清政府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宛如以为病入膏肓的病人。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为小医生,跟随这些仁人志士一起来探索这场“自我疗伤”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背景:内忧: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列强通过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及特权。
2、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官员集团就被称为洋务派。
3、时间:19时间60-------90年代4、口号:自强、求富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全集》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洋务运动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2469d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4.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反思在《洋务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为历史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所面临的重大困境,洋务运动的缘起、发展和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涉及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重要情况,如科技落后、国力弱化等。
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到洋务运动的缘起、发展、成果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脉络,强化历史思维。
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互动式探究、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来说,通过讲解,我将重点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向学生详细讲述,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在互动式探究环节,我让学生们自由地提出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并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解决的方式。
展示历史图片则是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变迁。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本课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内容很多,且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很难一步到位全面掌握。
在课堂中,尽管我在讲解中对历史事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并在互动探究中启发学生,但是学生难免会有一些知识点的疑问或死记硬背的情况。
这就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在互动探究的环节中,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也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将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性。
四、解决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需要进一步结合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教育措施。
1.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材重点和难点,适量增减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fd11d4e87101f69f319589.png)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史料结合,培养学生研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用全面、具体、客观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洋务运动;
通过深刻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加深学生爱国意识,认识到只有勇于先进文化,借鉴他国的长处来补我国之短,我国才会获得长足发展。
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概况
难点:公正客观的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我们主要讲了什么重大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请用一个词形容当时清政府所处的境况?(内忧外患)
清政府在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况,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有没有取得
1 / 4。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36e5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f.png)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家国观念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先驱者,有人骂他是鬼子六,还有人称赞他是贤王。
同学们猜猜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
他曾主持签订了北京条约,也曾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获得了议政王的头衔。
他还领导了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为什么他会有这些不同的称呼?哪一个称呼更贴近真实的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洋务运动的台前幕后,感受晚清历史的风云变迁。
二、新课讲授奕訢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时代。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持续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变而变,改变是大势所趋。
奕訢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留守北京期间,与外夷谈判的过程中,意识到采取新步骤的必要性。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他们所推崇的新政被称为洋务运动。
(一)兴起——洋务运动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20页到21页的内容,梳理洋务运动的基本信息,完成表格的填写。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1b123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a.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影响和评价。
教材内容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洋务运动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和评价,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和评价。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洋务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影响和评价,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在清朝兴起?”“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077f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2.png)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起止时间、代表人物、主张目的和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学会科学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讨论分析史料,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归纳综合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科学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自救运动(落后性和局限性),又能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历史地位(进步性);感受洋务派为推进中国近代化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联系当前的改革开放,总结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以古鉴今、关注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马拉火车的故事吗?马拉火车在今天看来,让人匪夷所思。
然而,这个故事却曾发生在100多年前的唐胥铁路上。
唐胥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它的修建和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中还出现了哪些新事物?马拉火车的奇闻背后又反映了什么?要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到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起来学习和探讨第二单元第四课《洋务运动》。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教师:(释疑)近代化,主要指的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实现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先进的工业文明转变的历程。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展示图文材料,提问)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学生:(思考,发言)内忧外患、内外交困教师:为了解决这种困局,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治国方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4课 洋务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4课 洋务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d30e2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f.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清朝晚期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洋务运动的发展脉络,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相关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展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评价洋务运动的成败。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1958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c.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清朝晚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3b82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9.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讲述了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改革运动。
本课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同时,对于洋务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事件等具体内容,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世纪中期中国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
2.呈现(15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通过PPT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场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a26da4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4.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4课洋务运动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是一次以自强、求富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运动。
本课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洋务运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等基本知识。
2.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影响。
3.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历史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洋务运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关于洋务运动的论文、书籍等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等基本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洋务运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让清王朝认识到
自己的落后
口 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
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
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口 号
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 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 代 表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弊 端 官办性质,官僚衙门式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官督商办性质,也存在同军事工业
一样的问题
其 他
措 施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材料引入:从求强到求富的转变——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提示: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经费问题比较严重。
于是提出要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以为国家提供钱财。
他们首先想做的就是创办轮船招商局,以分夺洋人的利润。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
成就 19世纪
60年代
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世纪
70年代 筹建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实力雄厚。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学生归纳:左宗棠为何能够收复新疆?清政府分别于何时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
提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
1884年;1885年。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评价
5.小组辩论: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教材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辩论
观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6.教师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课堂总结
洋务运动只是掌握实权的封疆大臣为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管理制度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封建体制下洋务运动注定不可能走向成功。
地主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实现独立自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