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式焙烧炉
焙烧工艺学
![焙烧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0c8f6c2f783e0912a2162af4.png)
一、焙烧的概念和机理1 焙烧的概念:焙烧是把压型后的生制品装在焙烧炉内、保护介质(填充料)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按规定的升温速度进行间接加热,使生制品内的黏结剂焦化,并与骨料颗粒固结成一体的热处理过程。
2 焙烧的机理:炭素生产用的黏结剂一般为煤沥青,是一种由多种多环和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少量高分子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生制品中的骨料已经过1300℃左右的高温煅烧,所以焙烧的过程主要就是黏结剂煤沥青焦化形成沥青焦的过程。
二、焙烧目的焙烧的主要目的是使黏结剂成为沥青焦,把骨料颗粒结成一个整体,获得最大的残炭量,使制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具体物理化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挥发分2、降低比电阻,提高导电性能3、固定几何形状4、黏结剂焦化5、提高各项物理化学性能三、焙烧过程的四个不同阶段1、低温预热阶段明火温度350℃时,制品温度在200℃左右,黏结剂软化,制品成塑性状态,这段的升温速度要快一些。
2、挥发分大量排除,黏结剂焦化阶段明火温度在350℃—800℃之间,制品本身温度在200℃—700℃之间,黏结剂开始分解,挥发分大量排除。
450℃—500℃时黏结剂焦化成沥青焦。
此阶段必须均匀缓慢的升温。
3、高温烧结阶段明火温度达到800℃—1200℃,制品本身温度达到700℃以上,黏结焦化过程基本结束。
此阶段升温速度可以适当加快一些,当达到最高温度后保温15—20小时,这是为了缩小焙烧炉内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温差。
4、冷却阶段冷却过程温度下降太快,会引起产品内外收缩不均产生裂纹废品,也会对焙烧炉炉体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冷却降温速度控制在50℃/h为宜,到800℃以下可使其自然冷却,一般到400℃以下方可出炉。
四、对焙烧过程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因素(一)、升温速度的影响(二)、压力的影响(三)、制品收缩的影响(四)、焙烧炉室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五)、黏结剂迁移的影响(详细论述省略)一、填充料的主要作用1、防止制品氧化2、固定制品几何形状3、传导热量4、阻碍挥发分的顺利排除,同时导出挥发分二、填充料的性能要求1、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焙烧最高温度下既不熔化烧结,也不与生坯制品和炉体耐火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环式焙烧炉讲解
![环式焙烧炉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e5ca32c77da26925c5b0b5.png)
furnace) baking (ring type 环式焙烧炉国内外碳素焙烧炉发展状况环视焙烧炉是生产碳素制品最关键的大型热工炉窑设备,对一个预焙阳极生产厂而言,环式焙烧炉的基建投资占整个碳素厂总投资的50%~60%,而且焙烧炉设计及技术的先进性对产品的质量单位投资的产能、能耗及能源综合利用、炉子寿命、产品生产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焙烧炉火道墙结构的设计,材质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是设计焙烧炉最关键的技术。
碳素生产企业环式焙烧炉火道墙采用砖砌结构,由轻质耐火砖、粘土耐火砖、异型耐火砖砌筑而成。
根据焙烧炉火道墙尺寸的不同,每条火道墙重约7~9吨,砖层多打40层。
在生产过程中,依照工艺要求反复地升降温(1250℃~1300℃),降温(20℃~30℃),每次装、出炉时,天车夹具、碳素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碰撞到火道墙上,这样火道墙就会发生变形,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拆除重砌。
火道墙主要损坏形式:传统工艺采用耐火砖加耐火泥浆砌筑,采用了卧缝打灰、立缝不打灰的砌筑工艺,这样会出现砖缝泥浆脱落,影响了火道墙的整体结构强度。
由于砌砖更多的注重了火道墙的牢固性,但忽视了火焰的流向,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度死角,对产品的均匀性造成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不均匀热膨胀以及频繁升降温和装出焙烧品的撞击,造成火道墙变形,继而火焰不走正道→温度死角→温差变大→炉箱变形等恶性循环,能耗增大,降低炉体寿命,出现频繁中小修。
目前国内碳素焙烧炉的设计是5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技术,火道墙采用砖砌筑结构,经历了半个世纪,并为大多数碳素厂所采用。
随着生产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该技术的一些技术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边火道墙向外突出或整体倾斜,使料箱变窄,装出炉困难;(2)中间火道向内外凹陷,使火道变窄,影响热流气体的流动和燃烧效果;(3)火道墙裂缝严重,导致漏风漏料,影响产品质量,增大热能损耗,破损比较严重的火道墙必须进行中修、大修,由于火道墙是由小块耐火砖砌筑而成,拆除一条火道墙大约需要7~8小时,重新砌筑需24小时左右,拆除并重砌一条火道墙就必须搬运近17吨的材料,这不仅给修炉工作带来困难,而且给车间的正常生产增加难度。
带盖环式焙烧炉与敞开环式焙烧炉应用之比较
![带盖环式焙烧炉与敞开环式焙烧炉应用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f28f400bb68a98271fefada.png)
C R ON T C NI E A B E H QU S
2 O 6 01 № V0 _ 9 l2
炭
素
技
术
带盖环 式焙烧 炉 与 敞开环 式焙 烧炉 应 用之 比较
赵 杰三 , 三红 潘
(.山西三利炭 素公 司,山西 祁县 000 ; 2 1 390 .山东兖矿炭 素制品有 限公 司,山东 邹城
Z uh n 2 3 0 , hn) o ce g 7 5 0 C i a
焙烧 是炭 和石 墨制 品生产 的主要 工序之一 ,是 炭素三 大热处理过程 中 的重要 一环 ,生制品焙烧 质 量 对 成 品 质 量 和后 工 序 成 品 率 都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响 。国 内最常使 用的焙烧 设备是环 式焙烧 炉 。环式 焙烧 炉 是 由若 干个 结 构 相 同 的焙烧 炉 室 串联 组 成 的 ,分 为带盖环式焙 烧炉与 敞开环式焙烧 炉 。带盖 环式焙烧 炉 ( 以下简称带 盖炉 )与敞 开环式焙烧 炉 ( 以下简称 敞开炉 ) ,是上世 纪 5 0年代 和 7 O年代 从 国外引进 的。 国里德 哈默公 司 K H. hl pns 德 . P ip ie 工 i
使带 盖炉装 炉量 大受制 约 。
1 带 盖 炉 与 敞开 炉 的 结构 原 理 分 析
为 什 么这 两 种 炉 型 的使 用性 能有 这 么 大 的差 距呢?究 其原 因 ,主要是 因为两种 焙烧 炉的炉型 结 构不 同 , 火焰系统 运行方式 不 同造 成 的。归纳起来 , 就是 敞开 式环式 焙烧炉 的各条火 道独立运 行 ,火 焰 呈 串联状 态 , 易于操控 , 品测温数据 符合 实际 , 产 而 带盖环式 焙烧炉 的格子砖 孔 m个 , 呈并 联状 态 , 造 成温度不 匀 , 品的实 际温度数据 无法测 量 。 产 1 1 敞开环 式焙烧 炉火焰 运行原理 .
一种新型环式二次焙烧炉的开发
![一种新型环式二次焙烧炉的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ff59702fccbff121dc36830e.png)
上剖析 了在实际生产运行 中出现的问题 。 关键词 : 二次焙烧 ; 新型环式 二次 焙烧炉 ; 浸渍沥青 中围分类号  ̄ F 0 . r S6 L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 1 7 12 0 1 104 -3 10 . 4 f0 2 0 —0 5 3 0
Ke d :Re a ig; e tp n —ierb kn u ae i le n t g pth ywm-s b kn n w y er g l e a i fr c ; x g ai i i k g n m n c
1 国 内外 二次焙 烧 的生产 及 运行
电极 的焙 烧 品 浸 渍 后 进 行 再 焙 烧 , 浸 入 电 使
极焙烧 品中的沥青炭化 , 是生 产高功率 和超 高 这 功率电极本体及接头必要 的工序 。通过二次焙烧 的产品 . 其优点 是 : 1 大量减少 石墨化 过程 中排 () 出的沥 青分解气体 , 改善 环境 ; 2 提 高石墨化 工 () 序的成 品率 ; 3 降低 石墨化 过 程中 的电力消耗 ; () () 4 有利于增加沥青 的残炭率 , 提高成品的密度 。
・
4 ・ 6
炭
素
技
术
2 0 盎 02
止遭
闹 ¨
图 1 环 式二 次 焙 烧 炉 配 置 图
n g 1 Th c e t f r g 1 e b k . e s h ma i o i .i 日 c n k fr a e un c
浸 溃 半 成 品 ( 2 0mm) 接 石 墨化 与 经 过 5 直 二次 焙 烧 后石 墨化 的经 济效 果 比较见 表 1 。 在 国外 二 次焙 烧 的炉 型有 以下 几 种炉 型 :
敞开式环型焙烧炉的综合测试分析
![敞开式环型焙烧炉的综合测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21ce58f01dc281e43af007.png)
关 键 词 :焙 烧 炉 ; 测试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8 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F 0 0 2—15 (0 2 0 7 2 2 0 ) 6—0 5 0 1—0 5
o eo h mp ra a t r fetn h r p riso h a d a o stept hv lte r m n decn n tb u n d ao g te f e n t e n ft ei o tntfcosafcig t ep o ete ft ebke n dei h ic oa isfo a o a o e b r e n h u si i l l l m
( . to a b r tr f C a mb sin. a h n ie st f S in e 1 Na in lLa o a oy o o lC o ut o Hu z o g Un v ri o ce c y Teh oo y, c n lg
H ub iW u n 43 07 2、Gui ng A l e ha 0 4; ya um i i n um d a e i sgn an Re e c nst t an M gn sum De i d sar h I iu e,
2. 阳 铝 镁 设 计 研 究 院 , 州 贵 阳 5 0 0 ) 贵 贵 5 0 4
摘 要 : 对 敞 开 式 环 型焙 烧 炉 进 行 7综 合 性 的 测 试 分 析 , 定 7火 道 中 的 烟 气 成 分 , 及 火 道 和 阳 极 的 升 温 曲 线 , 算 测 以 估 7焙 烧 炉 的 热 平 衡 指 出促 使 焙 烧 时 热耗 增 大 的 主 要 原 因是 预 热段 空 气的 严 重 渗 漏 以 及 排 烟 温 度 的 过 高 。 渖 试 分 析 I
一种环式焙烧炉的烘炉方法
![一种环式焙烧炉的烘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5a8f1659eef8c75fbfb341.png)
第七章_焙烧工艺-新型碳素材料
![第七章_焙烧工艺-新型碳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c68a232af90242a895e5d2.png)
图5-1 从温度范围概观加热变化
第四阶段:(900℃以上,化学变化停止,物理变化深度继续)
焙烧温度超过900℃,挥发分已基本排尽,再继续加热,制品本身的化学变化 逐渐停止,外部与内部收缩微弱。为了使焦化程度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各 项理化指标(如真密度、气孔率以及强度、硬度和导电性等),因此,产品 温度还要继续升高到1000~1200℃。这阶段升温速度可以加快一些不致影响 产品的质量,并在达到最高温度后还要保温15~20h。 第五阶段:冷却阶段
7.2.3 焙烧过程中影响制品质量的因素
(1)粘结剂软化点 制品体积密度变化值随着粘结剂软化点的升高而增大。粘结剂软化点从51.5℃增高到 85℃时,其密度从1.32g/cm3增加到1.35g/cm3。 (2)混捏温度和时间 焙烧时电极制品的膨胀和质量损失在混捏时间不变时随混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混 捏温度不变时,随混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当的糊料混捏时间和混捏温度,能够十分有效地降低制品加热 时的这些变化。从降低焙烧时制品体积变化的观点来看,对所研究的骨料配方组成(最大 粒度不大干4mm),混捏温度为170℃,混捏时间为60min的比例最为适宜。 (3)粘结剂含量 生制品中粘结剂含量增加,焙烧时制品的体积的变化速度和变化值急剧增大,制品的 变形程度也增大。糊料中粘结剂的含量超过最佳值时,在焙烧开始阶段制品的膨胀增大; 当粘结剂热解时,焙烧制品绝对收缩减小,质量损失速度和总损失量增大,变形和裂纹废 品增加,因而焙烧品的理化性质变坏。
①生制品体积密度大的制品,升温速度要慢些;体积密度小的制品, 升温速度要快些。 ②粘结剂用量不同的制品,升温速度也不同,用量偏大,升温速度可 快些;用量偏小,升温速度可慢些。众所周知,压型品粘结剂含量小, 焙烧品易开裂不易变形,反之易变形不易开裂。 ③生制品中骨料粒度不同,选择焙烧曲线也不相同。骨料粒度大,升 温速度可慢些,曲线长;骨料粒度小,升温速度可快些,曲线短一些。 如超高功率电极最大粒度是8mm,而普通电极最大粒度是4mm,则它们 的升温曲线不相同。
环式焙烧炉
![环式焙烧炉](https://img.taocdn.com/s3/m/9b05c716a300a6c30c229f7d.png)
环式焙烧炉 (ring type baking furnace)一种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炉室呈双排布置,按移动的火焰系统运转,对压型生制品进行焙烧热处理的热工设备。
概况组成环式焙烧炉炉子的各炉室之间既可连通,也可切断。
生产时,把几个炉室串连起来组成一个火焰系统。
(见彩图插页第l5页)其运行情况见图1。
燃料从l3号炉室给入并燃烧,这里成为温度最高的炉室,完成对生制品焙烧后,高温废烟气并不立即排人烟道,而是在负压抽力的作用下依次流经14、15、16、1、2号炉室,利用其余热对生制品进行焙烧前的预热,在这一过程中,烟气温度逐渐降低,从2号炉室流出后,已无再利用的价值,便经连通罩排入烟道。
于是从l3号至2号炉室便构成一个火焰系统。
l3号炉室是加热室,l4号至2号炉室是预热室。
7号至l2号炉室是焙烧完的制品通行冷却的炉室,冷却制品的空气或者是靠12号炉室的负压从大气中吸进,或者是靠鼓风机强制鼓人。
冷却用空气在流经7号至l2号炉室时,与进入冷却温度高达1000℃的制品发生热交换,既冷却了制品,又加热了自身(一般可达800℃以上)。
然后进入13号炉室供烧料燃烧。
起到提高热利用率和焙烧温度的目的。
6号至3号炉室则分别处于出炉、修炉、装炉,待加热作业阶段,是预备炉室。
炉子运行一定的间隔时间后,l3号炉室的制品焙烧结束,停止向其供热,将燃烧装置移至14号炉室,l3号炉室进入冷却阶段,l4号炉室变成加热室,由于火焰系统少了一个炉室需要增加一个炉室,所以在移动燃烧装置的同时将连通烟道的连通罩从2号炉室移至3号炉室,使3号炉室进入火焰系统,形成15号至3号炉室为预热室,8号至l3号炉室为冷却室,其余4号至7号炉室则为预备室,环式炉的运行就是火焰系统按一定的作业周期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
火焰系统一个一个炉室地沿环形路线移动,所包含的炉室号逐渐在变换。
对于火焰系统中的每一个炉室都依次经历烟气预热、焙烧和冷却阶段,然后进行预备作业。
焙烧一日一题
![焙烧一日一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38a75e04a1b0717ed5dd70.png)
焙烧工艺部分一、填空填1、炭阳极生坯在填充料保护下,(隔绝空气)进行高温热处理,使(沥青焦化)的工艺过程称为焙烧。
2、焙烧生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经过高温煅烧的(骨料颗粒),另一部分是粘结剂(煤沥青)。
3、碳制品生坯焙烧后,重量损失值(9-13)%,体积损失值为2-3%炭素制品如果生坯糊料含黏结剂数量偏多,焙烧时容易出现弯曲变形。
4、升温速度对粘结剂的(析焦量)有很大影响。
在升温速度较慢的情况下,粘结剂的析焦量(增大),提高了制品的(密度)和物理机械性能。
5、煅烧的最高温度一般控制在1350℃,焙烧最高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6、挥发分的排除,产品温度在(200℃)以前不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继续增加,温度在(350—500℃)之间最激烈,(500℃)以上排除较慢,大约在(1100℃)以后才基本结束。
7、当生制品从室温加热到200~250℃时,制品的粘结剂软化,制品处于(塑性状态),体积膨胀,质量不减少。
8、生坯排出挥发分最为剧烈的温度大约是(300~500℃)。
在焙烧过程中温度在450—500度时,必须(缓慢升温)。
9、当制品的温度升到800℃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制品的结构(更加紧密),制品的电阻率(继续下降)。
焙烧过程中,温度范围800—1000℃时,持续时间为20小时,其升温速度为每小时(10℃)10、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烘炉时,当温度达到300℃、800℃、1250℃左右时,需要对炉体进行(保温)。
11、从焙烧最高温度降低炉温时,初始降温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50℃以内,到(800)℃以下可任其自燃冷却,一般在(300)℃以下出炉。
12、当主控室火道温度显示框底色变红时,表示当前火道温度超过高限设定偏差值。
即(火道偏热);火道温度显示框底色变黄时,表示当前火道温度低于低限设定偏差值。
即(火道偏冷)。
13、炭阳极块焙烧达到最高温度后,至少要 (15~20)小时,使炭素制品烧透,并使温度趋于均匀。
阳极焙烧炉的热平衡
![阳极焙烧炉的热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e514585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f.png)
新式焙烧炉 到了20世纪末炉子的设计得到了改进,例如脉 冲式的火焰工艺,火焰区与预热区均采用更先 进的控制系统等等,由于料箱内部温度具有更 高的均匀性,烟道的峰值(最高)温度由原来 的1300℃降低到1200℃。由于峰值温度的进一 步降低,使得焙烧炉炉体耐火材料的使用量大 大减少,因而冷却区的热储存量也大为减少, 见图5(图4冷却区蓄热5150MJ/t,而图5是 4200MJ/t),最终燃料消耗降低到2400MJ/t[2]。
沥青全部被烧尽的技术
最近几年焙烧炉技术又有较大的改进,主要 是开发了沥青全部被烧尽的技术[3],由于沥 青可燃烧部分的全部利用,燃料的消耗量奇 迹般的又降到1800MJ/t,如图6。然而我们从 图6中还能发现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热量没有被 利用。特别是从冷却区吹入到炉室的一部分 废热由于没有利用,对于气候炎热的国家, 这些废热使空气变得闷热,让人烦恼。
糊的导热油,由导热油向预热螺旋、混捏机提供热源。一个可靠的回收工 艺之一是,先将设置在冷却区的两个鼓风架之一更换为排烟机架,这样设 备台数和投资都不用增加,运行实例见图8。
此外,就是将设在烟道管旁边的第二个热空气管道用于收集所有从
冷却区出来的热空气,并将其直接送到热交换器,将这个热气体作为生阳 极广场的热源(图9)。因为从冷却区出来的热空气没有腐蚀性或酸性,所 以热交换器用不着设防腐措施。因为从冷却区出来。
这个设计概念对阳极生产工艺没有任何影响,所需投资有限。当然,从热
交换器出来的热空气还也可以加热干的焦碳,对于气候较冷的地区,还可以用于采 暖。
科技成果——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优化技术
![科技成果——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优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3418a9f01dc281e43af0e3.png)
科技成果——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优化技术适用范围钢铁行业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及炉盖节能改造行业现状目前大部分炭素企业采用环式炉进行生制品的一次焙烧。
由于燃料由火井上部的煤气入口水平喷入,煤气和炉内产生的沥青烟燃烧不充分,沥青烟产生量大,炉盖漏风,保温性差,能耗高,废气净化难度大。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该技术采用新型的燃烧器,煤气自上而下进入火井,与自下而上的烟气及助燃空气混合,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根据炉室温度和升温曲线自动调节煤气流量,使炉子温控更精确,减少燃料浪费;通过使更多的沥青烟参与燃烧,最大限度地节省燃料,减少沥青烟的产生和排放量;通过新型联通罩的自动调节,降低炉室负压,减少烟气量,降低烟气流速,提高传热效率,减少热损失;通过提高炉盖的密闭性和保温效果,减少热损失。
2、关键技术(1)采用先进的煤气燃烧器、可移动式燃烧架和烟气联通罩,通过采集炉室温度和系统压力参数,自动调节煤气用量和烟气量,实现对炉室温度的精确控制,提高煤气及沥青烟的燃烧效率,提高产品成品率。
(2)通过改变炉盖的部分结构及耐火材料,减轻了炉盖重量、提高保温和密封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3、工艺流程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焙烧品单位能耗(包括新增的蒸气及电力消耗)可降低约39%。
技术水平该技术于2010年通过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在国内30多台炭素环式焙烧炉上使用,能耗平均下降3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典型案例典型用户: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联冠电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年产1.32万t石墨电极焙烧品的新型炭素焙烧炉,建设条件为煤气热值大于1200kca1/Nm3,煤气中粉尘、焦油含量小于800mg/m3(粉尘、焦油含量为合测值),需蒸汽1t/h。
主要技改内容:拆除原有焙烧炉燃烧装置,对部分燃气管道进行改造,将原有固定式燃烧装置改造为可移动、自动控制的燃烧装置,新建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改变炉盖的局部结构,更换耐火保温材料。
环式焙烧炉分为带盖式炉和敞开式炉
![环式焙烧炉分为带盖式炉和敞开式炉](https://img.taocdn.com/s3/m/3c61bf5c3c1ec5da50e27073.png)
环式焙烧炉分为带盖式炉和敞开式炉,又分为有火井和无火井两种。
中国普遍采用带盖式炉。
该炉由焙烧室、料箱加热墙、炉盖和烟道等部分组成。
每座环式焙烧炉有18~36个焙烧室,分两列连续排列,前后室加热火道的烟气,既能够串通又可以切断。
同时,还能将8~10个焙烧室组成一个火焰串联系统,实现按环形分段加热。
在每个焙烧室内,砌成若干个尺寸相同的料箱,箱的四壁用空心异型粘土砖或高铝砖砌筑,砖芯上、下对齐,形成垂直加热火道(即加热墙)。
焙烧炉最外层为红砖墙或混凝土墙,非工作层用粘土质隔热砖或漂珠砖砌筑,工作层均用粘土砖砌筑。
为了增强炉衬的整体性和节约能源,非工作层可用体积密度为1.2g/cm。
的轻质耐火浇注料浇灌,工作层则用粘土结合或低水泥耐火浇注料。
环式焙烧炉的使用寿命一般为8~10a。
炭素原料锻烧炉、半成品焙烧炉和石墨化炉所用的耐火材料。
原料级烧炉用耐火材料该炉采用煤气或重油作燃料,工作温度为1200~1350℃。
常用炉型为罐式炉和回转窑,其衬体用粘土砖、高铝砖和硅砖砌筑,使用条件好,炉子寿命长。
罐式炉用耐火材料该炉炉型分为顺流式(图l)和逆流式两种。
姚式炉是由炉体尺寸相同的锻烧嫩组合而成,每4个罐为一组,每座炉子有2~6组锻烧雄. 罐式炉罐体及火道的工作层一般采用硅砖砌筑。
罐体工作层外侧和火道砌体、蓄热室及烟道等部位的工作层采用粘土砖砌筑。
其外墙全部用红砖砌筑,用金属框架和拉杆紧固炉体。
雄式炉的使用寿命一般约为sa回转窑用耐火材料该窑筒体内衬一般采用高铝砖或磷酸高铝质不烧砖砌筑.窑头和窑尾安装密封翠,防止冷空气吸入,以减少氧化损失,罩的内衬一般用粘土砖砌筑。
回转窑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0~3ood,如窑内衬非工作层采用轻质耐火浇注料浇灌,工作层则用Al必3含量为75%的高铝质耐火浇注料,其整体性。
年产5500吨高纯石墨生产工艺流程
![年产5500吨高纯石墨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7c257d10242a8956aece41d.png)
年产5500吨高纯石墨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章产品市场预测及改造规模3.1石墨国内市场预测3.1.1石墨级石墨制品的性质、用途及其制品石墨是典型的层状结构物质,碳原子成层排列,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碳原子之间等距相连,每一层中的碳原子按六方形环状排列,上下相邻层的碳六方环通过平行网面方向相互位移后再叠置形成层状结构,位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同就导致不同的结构。
上下两层的碳原子之间距离比同一层内的碳之间的距离大(层内C-C 间=0.142nm,层间C-C间距=0.340nm)。
石墨由于其结构而具有以下性质:1、耐高温型:石墨的熔点为3850±50℃,沸点为4250℃,即使经超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也很小。
其热膨胀系数很小,石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在2000℃时,石墨强度比提高一倍。
2、导电、导热性: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
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
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甚至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成绝热体。
石墨能够导电是因为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之间只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仍然保留1个自由电子来传输电荷。
3、润滑性:石墨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石墨鳞片的大小,鳞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润滑性能也就越好。
4、化学稳定性:石墨在常温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碱有机溶剂的腐蚀。
5、可塑性:石墨的韧性好,可碾成很薄的薄片。
6、抗热震性:石墨在常温下使用时能经受住温度的剧烈变化而不致破坏,温度突变时,石墨的体积变化不大,不会产生裂纹。
石墨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广泛运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建材、地质、轻工等领域,主要有以下用途:1、作耐火材料:石墨及其制品具有耐高温、高强度的性质,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来制造石墨坩埚,在炼钢中常用石墨作钢锭保护剂、冶金炉的内衬。
2、作导电材料:在电气工业上用来制造电刷、碳棒、碳管、水银整流器的正极、石墨垫圈、电话零件,电视机显像管的涂层等。
质量月活动学习资料
![质量月活动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b4237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d.png)
质量月活动学习资料一、填空题:1、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火道墙上每一块砖都留有2~6mm的竖缝,以利于沥青挥发份逸出后,完全进入火道墙内燃烧。
2、在炭素生产中,我们所研究的炭素制品的机械强度主要是指抗压、抗拉、抗弯强度。
3、炭阳极生坯在填充料保护下,隔绝空气进行高温热处理,使沥青焦化的工艺过程称为焙烧。
4.炭素制品焙烧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是焙烧控制作业的理论依据。
5、一般而言,往往称液相炭化生成物为焦。
6、耐火材料力学性质是指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弹性和塑性等性质。
7、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虽然物理状态、化学分子结构不同,但它们的化学元素成分都相同,都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所组成。
8.炭阳极块焙烧达到最高温度后,至少要15~20小时,使炭素制品烧透,并使温度趋于均匀。
9.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在火道墙的设计上独具特色,因而炉内温度分布均匀。
10、炭素生产中,制造铝电解阴极炭块和高炉炭块所使用的固体原料是无烟煤。
11、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烘炉时,当温度达到300℃、800℃、1250℃左右时,需要对炉体进行保温。
12、炭阳极生坯在填充料保护下,隔绝空气进行高温热处理,使煤沥青炭化的工艺过程称为焙烧。
13.炭素生产中,某台破碎设备能破碎的最大粒度直径为Dmax,破碎后的最大粒度直径为dmax,该台破碎设备的破碎比i为Dmax / dmax 。
14.炭素生产中,粘结剂应为煤沥青,常温下为固体,稍加热熔化为液体,冷却后立即硬化。
15.当炭原料颗粒与液体沥青接触时,由于炭素原料颗粒表面的未饱和化学键力的作用,沥青首先润湿颗粒表面,形成多分子吸附层。
16.炭和石墨材料属于多孔物质,衡量多孔物质密度指标是真密度,假密度。
17.炭和石墨制品在高温下使用时,能经受温度剧变而不开裂的能力,称耐热冲击性或抗热震性。
18.一台有5个磨辊、磨辊直径为40cm,磨辊长度为18cm的雷蒙磨,其规格尺寸应表示为5R-4018。
19.炭素制品是多组分制品,其性能取决于各组分在总体中的体积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式焙烧炉 (ring type baking furnace)国内外碳素焙烧炉发展状况环视焙烧炉是生产碳素制品最关键的大型热工炉窑设备,对一个预焙阳极生产厂而言,环式焙烧炉的基建投资占整个碳素厂总投资的50%~60%,而且焙烧炉设计及技术的先进性对产品的质量单位投资的产能、能耗及能源综合利用、炉子寿命、产品生产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焙烧炉火道墙结构的设计,材质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是设计焙烧炉最关键的技术。
碳素生产企业环式焙烧炉火道墙采用砖砌结构,由轻质耐火砖、粘土耐火砖、异型耐火砖砌筑而成。
根据焙烧炉火道墙尺寸的不同,每条火道墙重约7~9吨,砖层多打40层。
在生产过程中,依照工艺要求反复地升降温(1250℃~1300℃),降温(20℃~30℃),每次装、出炉时,天车夹具、碳素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碰撞到火道墙上,这样火道墙就会发生变形,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拆除重砌。
火道墙主要损坏形式:传统工艺采用耐火砖加耐火泥浆砌筑,采用了卧缝打灰、立缝不打灰的砌筑工艺,这样会出现砖缝泥浆脱落,影响了火道墙的整体结构强度。
由于砌砖更多的注重了火道墙的牢固性,但忽视了火焰的流向,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度死角,对产品的均匀性造成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不均匀热膨胀以及频繁升降温和装出焙烧品的撞击,造成火道墙变形,继而火焰不走正道→温度死角→温差变大→炉箱变形等恶性循环,能耗增大,降低炉体寿命,出现频繁中小修。
目前国内碳素焙烧炉的设计是5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技术,火道墙采用砖砌筑结构,经历了半个世纪,并为大多数碳素厂所采用。
随着生产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该技术的一些技术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边火道墙向外突出或整体倾斜,使料箱变窄,装出炉困难;(2)中间火道向内外凹陷,使火道变窄,影响热流气体的流动和燃烧效果;(3)火道墙裂缝严重,导致漏风漏料,影响产品质量,增大热能损耗,破损比较严重的火道墙必须进行中修、大修,由于火道墙是由小块耐火砖砌筑而成,拆除一条火道墙大约需要7~8小时,重新砌筑需24小时左右,拆除并重砌一条火道墙就必须搬运近17吨的材料,这不仅给修炉工作带来困难,而且给车间的正常生产增加难度。
特别是环式焙烧炉是以循环方式作业,留给维修、拆除、重砌火道墙的时间非常紧张,通常在炉温还有80℃~90℃时就必须开始刨修,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反过来又影响施工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用在环式焙烧炉上的耐火材料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高温抗蠕变性,荷重软化点,高温热稳定性等理化指标及产品外形尺寸精确度。
加之生产管理,操作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碳素焙烧炉火道墙的平均使用寿命为80~100炉次,国外焙烧炉一般达到150炉次。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类产品都必须以优质廉价来赢得市场,炭素制品也不例外。
若焙烧炉火道墙变形严重,势必影响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影响产量,增加生产成本,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针对砖砌火道墙存在的上述缺陷,国外多家碳素制品生产公司对火道墙结构的设计,材质的采用及砌筑方式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的改进,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贝克莱和利德汗姆公司对火道墙的砌筑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异地预砌墙的方法,整体吊运到现场安装。
该技术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改善了施工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焙烧炉的产量及砖砌火道墙的质量。
鉴于我国耐火砖型尺寸的精确度及各类碳素厂起重设备受限,实现异地整体预砌、整体吊装难以实现。
我国环形焙烧炉技术共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50~70年代环式焙烧炉基本上未跳出苏联援建时的炉型框架,只在局部结构上有所改进,总体上看来,基本上环式炉技术落后。
第二阶段,从80年代开始至今是我国环式炉向新环式炉转变时期。
80年代初期贵铝从日本引进了新的环式技术,此后,沈阳、贵阳铝镁设计院又为我国铝用碳素厂设计了一批具有“日轻炉”或“里德哈默炉”技术特点的新环式炉,并已相继投产。
新一代环式焙烧炉虽从炉室容积、燃烧方式、炉盖内衬材料等方面有很大改进,使环式焙烧炉的技术经济指标得以明显改变,但是火道墙仍是采用小块砖砌筑的砖砌技术,火道墙存在的使用寿命短,大、中修时间长等困扰产量,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20年来,我国在环式炉火道墙的研究、创新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
目前,我国环式焙烧炉火道墙凹陷、变形、使用周期短是影响炉子产能得知要因素;砖砌火道墙的裂缝、漏风、炉子上下温差大对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大修时间长、施工环境恶劣是生产管理上的难题。
因此说,炭素行业急需研制、开发使用新型耐火材料,结构新颖、科学、便于施工、维修的火道墙新技术。
使用性能优异的耐火材料,使焙烧炉火道墙的使用周期延长,使炉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简便的施工工艺,缩短大修火道墙的时间,尽可能提高焙烧炉的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炭素焙烧炉火道墙组合预制件作为现阶段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成果是在于它改变了历史沿用已久的砖砌结构技术,创新了碳素焙烧炉火道墙组合预制件组装、设计、研制、生产的一整套新的实用技术,此项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子扣式大块预制件组合,提高焙烧炉整体结构强度,避免因装出物料碰撞造成的炉墙变形;2、提高预制件的高温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耐急冷急热性及机械强度,能显著延长焙烧炉寿命;3、组合预制件增大火道空腔,使焰气流向趋于合理,消灭温度死角,解决炭素炉受热不均,改进产品质量;4、施工吊装组合,省力省时,降耗增产,提高经济效益;5、预制件,合理分布挥发份逸出孔,将挥发份引入火道燃烧,既增加火道温度,又避免沥青积存引起烟道着火的危害。
一种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炉室呈双排布置,按移动的火焰系统运转,对压型生制品进行焙烧热处理的热工设备。
概况组成环式焙烧炉炉子的各炉室之间既可连通,也可切断。
生产时,把几个炉室串连起来组成一个火焰系统。
(见彩图插页第l5页)其运行情况见图1。
燃料从l3号炉室给入并燃烧,这里成为温度最高的炉室,完成对生制品焙烧后,高温废烟气并不立即排人烟道,而是在负压抽力的作用下依次流经14、15、16、1、2号炉室,利用其余热对生制品进行焙烧前的预热,在这一过程中,烟气温度逐渐降低,从2号炉室流出后,已无再利用的价值,便经连通罩排入烟道。
于是从l3号至2号炉室便构成一个火焰系统。
l3号炉室是加热室,l4号至2号炉室是预热室。
7号至l2号炉室是焙烧完的制品通行冷却的炉室,冷却制品的空气或者是靠12号炉室的负压从大气中吸进,或者是靠鼓风机强制鼓人。
冷却用空气在流经7号至l2号炉室时,与进入冷却温度高达1000℃的制品发生热交换,既冷却了制品,又加热了自身(一般可达800℃以上)。
然后进入13号炉室供烧料燃烧。
起到提高热利用率和焙烧温度的目的。
6号至3号炉室则分别处于出炉、修炉、装炉,待加热作业阶段,是预备炉室。
炉子运行一定的间隔时间后,l3号炉室的制品焙烧结束,停止向其供热,将燃烧装置移至14号炉室,l3号炉室进入冷却阶段,l4号炉室变成加热室,由于火焰系统少了一个炉室需要增加一个炉室,所以在移动燃烧装置的同时将连通烟道的连通罩从2号炉室移至3号炉室,使3号炉室进入火焰系统,形成15号至3号炉室为预热室,8号至l3号炉室为冷却室,其余4号至7号炉室则为预备室,环式炉的运行就是火焰系统按一定的作业周期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
火焰系统一个一个炉室地沿环形路线移动,所包含的炉室号逐渐在变换。
对于火焰系统中的每一个炉室都依次经历烟气预热、焙烧和冷却阶段,然后进行预备作业。
由上可见,对于环式焙烧炉的火焰系统而言是连续作业,而对于单个炉室来说则是间断式周期性作业。
一个火焰系统所辖的炉室数可按生产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一台炉可有一个或几个火焰系统,根据炉子的产能决定。
几个火焰系统同时运行,焙烧的作业周期应协调一致。
带盖炉在加热期间(包括加热和焙烧)以及冷却阶段初期要用炉盖把炉室盖严,使炉室密闭。
无盖炉则没有盖,炉室在运行期间都是敞开的。
带盖炉炉盖和炉室之间的空间是走烟气的通道,有时燃料也在这里燃烧。
所以不盖上炉盖,炉子就无法运行,而无盖炉燃料燃烧和烟气流动都在密闭的火道内进行,所以炉子在运行时不加盖,是敞开的。
带盖炉还可分有火井式和无火井式两种。
火井是燃料的燃烧室和烟气的通道。
无火井炉没有火井,燃料是在炉盖下面的空间燃烧,而以中间隔墙内的上升火道来替代火井的通道作用。
带盖炉装备在炭素厂或铝厂里,既可焙烧电极,又可焙烧铝用阳极和阴极,适用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生产。
无盖炉则主要装备在铝厂,生产铝用阳极,而且要求阳极规格单一。
带盖炉中国的带盖炉由l~2个火焰系统组成。
一个火焰系统的炉子有l6~20个炉室,两个火焰系统的则有30~36个炉室。
其他国家有更大型的炉子,含3~5个火焰系统。
有火井和无火井的带盖炉其结构示于图2、图3。
加热时炉室都盖上炉盖。
对有火井炉燃料在火井内燃烧,对燃烧后的高温烟气流至炉盖下的空间,而无火井炉燃料直接在已充分利用了热量并且温度降至l50℃左右的烟气经中间隔墙内的斜坡烟道进入侧部烟道,炉子排出的烟气在净化系统中除去粉尘和焦油后,最后经排烟机从烟囱排人大气。
有的炉子还设置旁通烟道,以便在排烟机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以及焚烧烟道时,烟气直接经旁通烟道进入烟囱。
下面对炉子的主要构造及组成分别做介绍。
炉底及大墙位于炉室的底部及四周,直接砌筑于炉子混凝土基础上,按炉体所处的位置有地下式和地上式两种结构。
一般为方便操作和减少散热,采用地下式结构,把整个炉子砌在深达5m多的地下。
但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为防水则采用地上式结构。
要求炉子基础下面的土壤必须坚实而质地均匀。
炉底和大墙中设保温层,以减少散热损失并保护基础。
炉盖下的空间燃烧,之后烟气通过格子砖孔垂直向下到达炉底,经砖墩再流至下一个串联的炉室,在这里炉气经火井或上升火道又到达炉盖下面,然后再经格子砖,炉底流至第三个炉室,依次烟气流经串联在一起的每一个炉室,完成对生制品的焙烧作业。
料箱及火道用格子砖墙把炉室分隔成4~8个等面积的长方形或长条形料箱,料箱内装制品及填充料,格子砖墙上的孔即为火道。
料箱和火道的底部是坑面砖。
坑面砖靠砖墩支撑,砖墩之间的间隙可以走烟气。
热烟气就是在这一流动过程中完成对料箱中的制品的热交换。
火井及中间隔墙火井位于炉室的前端。
只有火井式炉才有火井。
送入炉内的燃料,先在火井中与预热空气混合进行燃烧,生成的热烟气再进入炉室,达到温度均匀的目的。
无火井式炉,燃料直接在炉盖下面的空间燃烧。
中间隔墙位于相邻两个炉室之间,内中有连通两个炉室的烟道,从前一个炉室炉底流来的烟气,对有火井式炉要经过火井才能到达炉室上部;对无火井式炉,是通过中间隔墙中的上升火道直接到达炉室上部。
当烟气不需引入下一个炉室时,还可通过中间隔墙中的斜坡烟道与侧部烟道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