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5章
第五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
i 1 ij
n
若将物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
n ai1 i 1 0 C 0 0
a
i 1
n
i2
0
T
并记N N1, N 2, Nn (I C) X N
该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0 0 n ain i 1
j 1
n
ij
yi qi (i 1, 2, ,n)
q
j 1
n
0j
L
如果令
aij
qij qj
(i, j =1 , 2, ,n)
则aij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类 产品的数量,它被称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同理,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
a0 j q0 j qj ( j 1 , 2, ,n)
在下个生产周期,甲、乙计划总产量为297t、122m3 时扣除消耗掉的产品量 后的商品量才满足市场需求。 将 带入(1)
y1 0.8 1.25 x1 70.5 y x 0.14 0.75 46.1 2 2
1 0 I 0 1
1 0.2 0 1.25 0.8 1.25 I A 0 0 . 14 1 0 . 25 0 . 14 0 . 75
将
y1 85 带入(2) y2 50 1 x1 0.8 1.25 y1 297 x2 0.14 0.75 y2 122 x1 260 x2 110
第七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经济活动的投人产出模型
经济地理
一、名词解释1、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2、区域: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3、需求门槛: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需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4、等级扩张:等级扩散是指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
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从最大的市场区开始进入,然后一级级向下扩展。
5、接触性扩张:接触扩散即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接触性扩张是最常见的企业空间扩张形式,呈现出由公司所在地向外的扩展。
6、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
7、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8、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9、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10、中心商品:中心商品(包括服务)是在少数地点生产和供应、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11、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重要性,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C=B1-B2 即中心地供给的中心商品总量减去其自身的购买量;也就是为周围地区的服务量。
12、范围经济:指由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13、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14、技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知识、经验,具体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所谓的硬技术,以及生产技能、管理方法与经验等软技术。
15、经济梯度: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差异。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全版)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5分)第一章绪论(5分)一、名词解释1.商业地理:2.史志描述3.货殖列传4.结构主义地理学5.经济地理的制度与文化转向二、简答题1.简述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答:文献描述,知识积累。
2.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企业到区域到全球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20世纪以前)、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行为伦分析(60年代末)、结构主义分析3.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10分)一、名词解释1.连接度2.供应商园: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3.R&D经费: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可以使相关企业从新信息的生产价值中获得相当的利润,这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
5.知识与技术的“黏性”: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私人净投资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私有资本的增加,间接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学习效应。
6.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7.外部经济效果8、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9、交通网分散度: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10、机场产业区:包括机场关联产业和与空运相关产业,空运相关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和信息关联产业。
二、填空1.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2.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分布与经济活动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三章: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规划与管理第四章:产业布局与经济增长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演变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重组第五章:交通与物流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模式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区域经济合作第七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扩张与城市边界城市功能区划与经济活动布局第八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环境保护政策与应对措施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规划和决策的支持第十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展望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新挑战新技术对经济地理研究的影响结语: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经济地理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参考文献:1. Adams, W. M., Aveling, R., Brockington, D., & Danks, F. (200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Science, 306(5699), 1146-1149.2. Castells, M. (2010).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John Wiley & Sons.3.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4.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MIT press.5. Storper, M., & Venables, A. J. (2004). Buzz: 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4(4), 351-370.。
地理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5章
增长极是一个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增长
的城市中心。
增长极是一个增长中的城市中心,其
特点是在一个时期内比区域内其它地区有
更高的增长率。
(2)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 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 的重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 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 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第五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 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 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 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社会目标是 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环 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 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及持续发展。
一、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与 政府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市场机制 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就引导 和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 途径: 供需关系能够引导各产业之间建立起
经济技术联系,使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 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 总量的不断增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
《经济地理学》第5章解析
经济地理学 3.多样化
•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
动机:
• 多样化扩张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防 范意识。 • 一些原生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会促使公司寻求多 样化机会,以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
• 当某一产品出现旺盛市场需求时,也会诱发新的公司介 入此类生产活动。
经济地理学
公司增长实例
•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
•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的主体洛阳玻璃厂建于1958年。 1971年与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一起研制出中国浮法玻 璃。 • 目前,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工艺、 美国匹兹堡浮法工艺一起,被国际玻璃界誉为各具 特色的世界三大浮法工艺 。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 企业增长战略和方法的意义:企业增长的各种战略和方 法,均可导致企业的多部门、多区位发展。当企业规模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对企
业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盈利起着重 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 1.横向一体化
•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 市场份额的扩大。
经济地理学 一、企业增长动因与战略
• (一) 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 (二)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经济地理学 1.实现规模效益
企业经营成本: • 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 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等。 • 可变成本:一定时期内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 如原燃料、零部件等费用,但该成本变化并不随产量 而等比例增减。
【经济地理】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的区位
横向一体化战略 概念:横向一体化战略也称水平一体化战略,
它是指企业与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 工艺相近的企业联合。
横向一体化战略可以通过建立新厂、契约联合、 合并同行企业及企业集团等形式实现。
横向一体化一般是在企业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 下进行的一种战略选择。1970年代以来,企业 购并在大企业增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9 年全球并购额在30000亿以上,汽车行业福特 并购沃尔沃、雷诺收购尼桑;波音购并麦道等。
合资企业
密集性战略
密集性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生产范围内 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求得 成长发展。即将企业的资源高度集中于 一项业务中,增加其主要业务的销售量, 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企业的市场地位 和竞争优势。
密集性战略的形式:
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渗透是指企业的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上进 一步渗透,扩大销量及生产规模,从而增加收 人和盈利水平。
2、实现交易内部化
交易内部化与范围经济: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 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 从而实现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 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实现内部交易的动机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 战略意义。经济意义在于,内部交易可以使企业 获得范围经济;战略意义在于,内部交易有利于 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因此, 对内部交易的追求,引导着企业不断发展。
市场开发战略
市场开发是指用现有产品和相关市场组合而成 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地 域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是指用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的 办法来增加企业在现有市场上的销售量。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第十二讲 -第五章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一)公司扩展的空间结构 (二)公司扩展的空间过程 (三)公司空间扩展的动力
公司从单厂到多厂, 从本国到海外的 扩张过程
(一)公司扩展的空间结构
最内侧代表公司最早建立的中心区。 中心区以外代表全国性市场区。 最外圈代表世界其它国家(地区),被分成4个部分(Ⅰ—Ⅳ), 分别代表不同的外国市场。 虚线圈出的国家(Ⅳ)表明其具较低接近性。
参阅文献
丁疆辉.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链空间变化.地理研 究,2009, 28(4) Fei hongping.Model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multi-plant enterprise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4,2(4) 费洪平.企业组织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研究, 1994,8
– 如工业公司内,可分为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 财务部、研究与开发部、人事部等。各部门分工 明确、职责分明。
生产产品领域相对 狭窄:汽车
图5.14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6], 450页)
(二) 产品部结构
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
– 如汽车工业公司中,可按小汽车、卡车、大客 车、农用机械等划分为相应的分部。
Two
(3) 实际中还存在非连续性的市场区扩张。
Three
三大缺陷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一)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 (二)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机制 (三)泰勒公司空间扩张模型 例子:英国冶炼公司
(一)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
公司从一个地方公司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 三种门槛(threshold) 。每跨越一次门槛, 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公司首先跨越活动 空间,其次为信息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经济地理学第5章
问题:企业规模逐渐增大的原因及伴随着企业 规模增大的多区位扩张规律?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一) 企业增长动因 (二) 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一) 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1.实现规模效益
经济目标: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二) 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企业增长战略: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一体化扩张: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纵向
一体化(垂直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 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方式: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产品);
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
交易内部化与企业成长:
实现内部交易的动机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战略 意义。
经济意义在于,内部交易可以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 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从而实 现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
2.纵向一体化
意义: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 略。据[英]班诺克观点,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打败竞争
对手,达到市场多头垄断地位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
扩张,以占领其供应和市场领域;一旦公司在一生产部 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向多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惟一的 增长战略。
图:公司纵向一体化扩展
外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对于外部增长而言, 由于被获取的工厂 (公司)原已存在,规划便比 较困难。一般认为,在所兼并企业的选择中, 多数也要进行比较研究。不少研究强调这种对 所吞并(合并)企业的区位也具有从其中心区位 向外不断扩张的特点。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1、学科体系(了解)经济地理学包括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
部门经济学又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四部门。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1、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区别。
(了解)P352、区位条件是指不同场所具有的不同属性或资质。
(百度来的:某地区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并取得好效益的条件和因素总和。
)3、会区别工农业区位条件。
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
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
、4、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为主体分布的原因。
(最早由韦伯提出)5、区位因子的分类区位因子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又分为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成本因子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
6、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自然投入(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最基本要素,被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
7、投入要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P388、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P449、常见的运输定价方式。
P5010、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度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
P59杜能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第一圈:自由式农业;第二圈:林业圈;第三圈:轮作式农业;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第六圈:畜牧业圈。
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概要。
P68理论前提:a.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b.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c.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并且,在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理论重点:a.运费指向论。
b.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c.集聚指向论。
原料的分类:按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料。
中国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林婉如中国经济地理(第3版)(林婉如..
附录1章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绪论■ 知识练习▲简答题(1)答: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产业)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举例略。
(2)答: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地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预测性等。
举例略。
▲填空题(1)经济布局地域性综合性社会性预测性(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选择题(1)A (2)B (3)CD■技能训练略■观念应用▲案例题分析提示:涉及的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部门经济地理学(工业、农业、交通等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
▲实训题老师指导学生应用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分析当地的宏观经济布局。
第1章经济布局的条件■ 知识练习▲简答题(1)答:季风气候使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这又使我国热量条件十分优越,有利于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农业生产呈现出东农西牧、南稻北麦的基本格局,同时又使我国成为旱涝、风灾、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
(2)答:我国能源绝对数量多,种类齐全,在分布上存在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而且不同地区的能源种类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但我国能源资源在总量、分布与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不足。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可观,种类齐全,是世界上矿种配套条件好、能最大限度满足工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少数国家之一。
但矿产资源在种类构成、地区分布、埋藏条件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3)答:自然条件的多样性。
(4)答:我国人口分布总的规律是东多西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5)答:人口素质要通过多方面指标来反映。
它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制度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及人口健康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快速、稳步发展,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发展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迫在眉睫。
经济地理全
名词解释1、区位(P34):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因子(P37):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或者是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3、综合等费用线(P71):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4、临界等费用线(P73):一系列同心圆状的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是临界等费用线。
5、中心地(P93):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6、门槛人口(P94):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7、接触扩散(P121):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8、等级扩散(P121):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9、生产链(P156):是某种产品生产与销售各环节活动及其关联,包括原材料采集、运输、逐次加工、组装到制造品的销售,以及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
由于每一个环节均为产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故又称做增值链。
10、区域经济结构(P173):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11、主导产业(P174):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12、区域空间结构(P183):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3、增长极(P208):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14、支配效应(P209):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15、乘数效应(P209):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经济地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曲阜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可以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___三个阶段。
答案:2.1889年出版的___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地理学重要文献。
答案:3.美国学者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不同尺度范围。
()A:对B:错答案:A4.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仅指经济环境。
()A:对B:错答案:B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地理学文献是()。
A:《山海经》和《禹贡》B:《商业地理手册》和《禹贡》C:《地理学》和《商业地理手册》D:《山海经》和《地理学》答案:A6.“经济地理学”一词最早是由____提出来的()。
A:葛茨B:罗蒙诺索夫C:阿姆斯特丹D:瓦伦纽斯答案:B7.李小建所著《经济地理学》中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___、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A:经济区B:经济发展C:经济关系D:经济活动区位答案:D8.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是在研究___方面发生变化()。
A:研究方法B:区域尺度C:企业组织D:研究对象E:思维方法答案:BCE9.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___()。
A:通论经济地理学B:部门经济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区域经济地理学E:公司(企业)经济地理学答案:ABCDE10.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是什么?答案:第二章测试1.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___。
答案:2.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A:错B:对答案:B3.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所决定。
()A:错B:对答案:B4.线性运行费通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
()A:错B:对答案:B5.原料配合比例以及原料本身的价格变动程度不一,因此原料对区位的作用随之发生变化。
()A:对B:错答案:A6.一般而言获取超额利润的竞争有_竞争与_竞争()。
A:价格B:直接C:间接D:非价格答案:AD7.市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市场意识B:市场竞争环境C:市场战略D:市场特征E:市场规模F:市场秩序答案:ABCDEF8.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40/3.0需预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适用专业:适用地理信息学科本专科教学课程简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以区位入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相邻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学科,同时关注着经济发展中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PRED问题),因而成为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学科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家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承担了诸如大河流域规划、铁路新干线的选线调查、国土资源开发、地区工业布局、城市规划与布局、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研究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跃和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地理学方法论的发展,使得本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相得益彰。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经济地理学等的基本知识。
掌握农业、工业、商业的区位理论、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理解多部分企业区位、区域经济结构与组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活动区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2.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3.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4.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5.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6.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标准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标准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第5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例:石化公司
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打败竞争对手,达到市场多头垄断地位 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扩张,以占领其供应和市场领域;一旦 公司在一生产部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向多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 惟一的增长战略。(Banock,1971)
12
微笑曲线 图5.1 公司纵向一体化扩展
13
3.多样化
概念: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
例:美国的一些关于兼并场(merger field)的研究发现:兼并仍
以公司总部周围地区为主(图5-2)
17
图5.2 总部位于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的兼并场
(资料来源: 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3])
18
(二) 企业空间增长阶段
企业的空间增长的三个 阶段:(迪肯和劳埃德)
• 阶段I:发展中国家。我
国农村工业企业、城市个 体企业。欧美发达国家19 世纪中期之前
管理发展带来组织结构变化,引起企业向远距离扩展 • 市场的逐渐向外扩张也是引起企业由近及远扩张的原因
16
2.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内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内部增长带来的空间扩张常具
规划特征,就近布局的特点很明显。
外部增长的空间扩张特点:对于外部增长而言,由于被获
取的工厂(公司)原已存在,规划便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在所 兼并企业的选择中,多数也要进行比较研究。不少研究强调 这种对所吞并(合并)企业的区位也具有从其中心区位向外不断 扩张的特点。
4
生产规模与规模效益:
最佳规模(optimum size)
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 组织能力的提高,最佳 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 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 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 模经济。
(例:宿舍里做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增长战略和方法的意义:企业增长 的各种战略和方法,均可导致企业的多部门、 多区位发展。当企业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这种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对企业充分利 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盈利起着 重要作用。
1.横向一体化
概念: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 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问题一:、企企业业规增模长逐动渐因增及大战的略原因及伴 随着企二业、规企模业增的大空的间多扩区张位扩张规律。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一) 企业增长动因 (二) 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4.来自竞争的压力
企业竞争与企业发展: 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 为了实现长期生存这一基本目标,企业必须 发展。
原因:从积极的方面看,发展企业实 力和增加市场地位,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 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
从防御的角度看,发展是使企业不被 竞争对手所击败,从而生存下去的有效手 段;有的企业为了取得首先行动的优势, 可能采取新的扩张行动;有的企业为了取 得竞争均势,交换威胁,可能随之向不同 区位、不同部分扩张。
(一) 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二) 企业空间增长阶段 (三)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一) 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2.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企业区位与企业扩张: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少部分得 到迅速扩张,这些迅速扩张的企业,原始 区位起着一定作用。优越的区位条件,为 这里的企业增长提供了优势。企业在这些 区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向外扩展。这 种向外扩张,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的重心离 开原来的始发地。
图5.1 公司纵向一体化扩展 (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7])
3.多样化
概念: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 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 相关产品的活动。由于横向一体化已涉及同 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已涉及相关但 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 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2.纵向一体化
概念: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 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 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 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 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 内部化。
方式: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 前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 产活动。
(一) 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1.实现规模效益
企业经营成本: 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内不随产量变 化而变化的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固 定资产投资等。 可变成本:一定时期内随产量的变化 而变化的费用,如原燃料、零部件等费用, 但该成本变化并不随产量而等比例增减。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 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交易内部化与企业成长:
实现内部交易的动机既具有经济意义, 又具有战略意义。经济意义在于,内部交 易可以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战略意义在 于,内部交易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提高 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因此,对内部交易 的追求,引导着企业不断发展。
动机:
多样化扩张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 的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具有多样化经 营的公司,可以减少某种不可预测因素的 冲击。
此外,一些原生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 降,也会促使公司寻求多样化机会,以充 分利用其生产能力。而当某一产品出现旺 盛市场需求时,也会诱发新的公司介入此 类生产活动。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
3.技术优势的发挥
一些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趋于在本 领域内扩张,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原因:一般来说,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的 价值很难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为此,具有这 些技术的企业通过该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来获 取较大的收益。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技术开发方式: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 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意义: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 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由于 该类增长与原有生产活动有关,比起其它类 型的增长更易于实现。故一般来说,企业早 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且实现的方式以内部 增长为主。
(二) 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1.横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 3.多样化
企业增长战略: 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 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企业实现扩张的方法:
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 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放 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 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 合并是指一企业获取另一企业的资源且无人 抗争的过程。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称 此过程为兼并。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 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意义: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 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据班诺克观点,公 司通过横向一体化打败竞争对手,达到市 场多头垄断地位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 扩张,以占领其供应和市场领域;一旦公 司在一生产部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向多 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惟一的增长战略。
生产规模与规模效益: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 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 称为最佳规模(optimum size)。随着专业化 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 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 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规模效益与企业成长:
为了获取规模效益,激励着公司的增 长。
表5.1 汽车工业不同部件(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益最低规模
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2]。
2.实现交易内部化
交易内部化的原因: 市场不完善导致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 增加。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 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
交易内部化与范围经济: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 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 为有效率,从而实现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