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人员培训
01
定期组织针对赤潮灾害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班,提高应急响应
能力。
公众应急教育
02
开展赤潮灾害应急知识讲座、演练等活动,提高公众自救互救
能力。
学校教育课程
03
将赤潮灾害防范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防范意识。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借鉴
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赤潮灾害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完善我 国应急预案。
演练形式
采取桌面推演、实地演练等方式,全 方位、多角度地模拟赤潮灾害应急处 置过程。
03
应急响应流程
赤潮灾害预警与报告
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浮标站、志愿者观测等手段 实时获取赤潮信息。
报告程序
一旦发现赤潮迹象或收到志愿者、公众报告,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向 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06
宣传、教育与能力建设
公众宣传与信息传播
宣传重要性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赤 潮灾害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实时信息发布
建立赤潮灾害信息发布平台,实时更新赤潮发生 情况、预警等级、防范措施等信息。
宣传材料制作
制作赤潮灾害防治宣传册、海报等,免费向公众 发放,扩大宣传覆盖面。
应急教育与培训
赤潮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 大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
渔业资源减少、水质恶化等。
社会经济影响
赤潮灾害可能对沿海地区的旅游 业、渔业、水产养殖业等产业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人类
健康。
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应急预案旨在通过提前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应对措施,减轻赤 潮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
赤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3.1 控制多源污染,降低海域富营养化风险 从长期来看,协调沿海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预 防和减少赤潮发生的根本途径。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水富
营养化,十分有利于赤潮生物的快速生长和大量增殖,是 导致赤潮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陆源输入和养殖废水 是导致近海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中,陆源输入 主要包括通过河流、地下水等方式排放入海的工农业废 水及生物污水,其内富含氮、磷及各种重金属元素,不仅 会给海洋环境带来极大影响,而且会刺激赤潮藻类生长。 因此,控制陆源污水排放入海及进行入海污水处理以调 控营养盐入海通量,是预防赤潮发生的重要手段。另外, 近海养殖中投放的过剩饲料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排 泄物也会使近海营养物质含量升高,为赤潮生物的大量 繁殖创造条件[8-11]。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 施减少养殖废水、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养殖对相关 海域造成的生态影响:第一,合理确定养殖密度,控制养 殖面积,确保水流畅通;第二,科学规划养殖格局,采用混 合喂养、立体喂养等方式,以构建养殖海域稳固的绿色 生态循环结构;第三,提高养殖技术,使用稳定性和利用 率更高的饲料,改善投饵技术,使其有利于养殖生物的摄 食,减少残饵,减轻水质和底质污染;第四,采取逐步过滤 等办法处理养殖尾水。
108 XIANGCUN KEJI 2021 年 12 月(中)
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赤潮监测技术规程》等13项海洋行业标准的通告
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赤潮监测技术规程》等13项海洋行业标准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5.05.18•【文号】•【施行日期】2005.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赤潮监测技术规程》等13项海洋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家海洋局批准《赤潮监测技术规程》等13项海洋行业标准,现予以发布。
13项标准均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名称和编号分别为:1.《赤潮监测技术规程》,HY/T069-2005(代替《海洋有害藻华(赤潮)监测技术导则》HY/T069-2003);2.《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HY/T076-2005;3.《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HY/T077-2005;4.《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HY/T078-2005;5.《贻贝监测技术规程》,HY/T079-2005;6.《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0-2005;7.《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1-2005;8.《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2-2005;9.《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3-2005;10.《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4-2005;11.《河口生态系统监测技术规程》,HY/T085-2005;12.《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HY/T086-2005;13.《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以上标准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HY/T069-2003《海洋有害藻华(赤潮)监测技术导则》同时废止。
国家海洋局二00五年五月十八日。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印发厦门市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渔业应急预案的通知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印发厦门市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渔业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公布日期】2020.04.29•【字号】厦海〔2020〕41号•【施行日期】2020.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关于印发厦门市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渔业应急预案的通知厦海〔2020〕41号各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为有效应对我市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突发事件发生时渔业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厦门市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厦门市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渔业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厦门市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厦海渔〔2014〕171号)同时废止。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2020年4月29日厦门市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渔业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赤潮灾害对渔业影响的应急反应机制,全面提高赤潮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促进海洋渔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渔业应急预案》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近岸海域发生赤潮灾害并影响渔业时所进行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1复杂机场高精度飞行校验技术及装备张 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史晓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 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何 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小强(北京天华航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学会一 等 奖二 等 奖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专家)1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王 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 究所)何方洋(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金茂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 究所)佘永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 究所)金 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 究所)杨 鑫(哈尔滨工业大学)农业农村部2基因Ⅶ型新城疫新型疫苗的创制与应用刘秀梵(扬州大学) 胡顺林(扬州大学)刘晓文(扬州大学) 王晓泉(扬州大学)何海蓉(中崇信诺生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曹永忠(扬州大学)教育部3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王德辉(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岳隆耀(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祥芳(中国农业大学)王春平(亚太兴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马 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东北玉米全价值仿生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陈 志(吉林大学) 付 君(吉林大学)韩增德(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崔守波(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张 强(吉林大学)张立波(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吉林省5微创等离子前列腺手术体系的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王行环(武汉大学)王怀鹏(武汉唐济科技有限公司)李 政(成都美创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 敏(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黄 兴(武汉大学) 杨中华(武汉大学)湖北省6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研究孙凌云(南京鼓楼医院) 张华勇(南京鼓楼医院)胡 祥(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丹丹(南京鼓楼医院)刘沐芸(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文荣(江苏大学)陈 虎顾晓松徐 涛7蛋白质抗原工程技术的创立及其应用吴玉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车小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倪 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丁细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潘玉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观奖台│Observation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专家)8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俞志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宋秀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亚辉(厦门大学)曹西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甄 毓(中国海洋大学)张 偲秦大河包振民9顶部驱动精准控压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孙友宏(吉林大学) 王清岩(吉林大学)吕 兰(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于 萍(吉林大学)任 杰(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沙永柏(吉林大学)吉林省10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孙继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刘 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严 春(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樊 荣(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喻 川(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包建军(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黄金协会11多元催化剂嵌入法富集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及应用路建美(苏州大学) 陈冬赟(苏州大学)李娜君(苏州大学) 贺竞辉(苏州大学)张克勤(苏州大学)李爱军(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12含战略资源固废中金属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罗胜联(南昌航空大学) 罗旭彪(南昌航空大学)曾桂生(南昌航空大学) 钟学明(南昌航空大学)代威力(南昌航空大学) 肖 潇(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13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关键技术及应用王沛芳(河海大学) 王 超(河海大学)饶 磊(河海大学) 陈 娟(河海大学)任洪强(南京大学) 钱 进(河海大学)教育部14淀粉加工关键酶制剂的创制及工业化应用技术吴 敬(江南大学) 李兆丰(江南大学)陈 晟(江南大学) 宿玲恰(江南大学)谢艳萍(湖南汇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玉斌(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业联合会15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王双飞(广西大学) 孙润仓(北京林业大学)杨崎峰(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聂双喜(广西大学)詹 磊(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覃程荣(广西大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16特色食品加工多维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邹小波(江苏大学) 陈全胜(江苏大学)石吉勇(江苏大学)李国权(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张春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赵杰文(江苏大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17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高金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郝天臻(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赵 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德忠(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卢志远(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18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聂 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 究院)丁 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 究院)张 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 究院)华 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徐盛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李大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 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9粘性粉体流态化过程强化与放大技术朱庆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洪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谢朝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赵庆宇(中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建国(中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李 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耐磨蚀抗热震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崔洪芝(山东科技大学) 王灿明(山东科技大学)杨庆东(山东能源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奉双(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宋 强(山东科技大学) 孙宏飞(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21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张治军(河南大学)王晓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晟卯(河南大学)刘维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薛群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朱 磊(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22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技术及其应用杨德仁(浙江大学)田达晰(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余学功(浙江大学) 马向阳(浙江大学)浙江省23大容量低损耗阵列光纤光栅动态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 王洪海(武汉理工大学)余海湖(武汉理工大学) 郭会勇(武汉理工大学)杨明红(武汉理工大学) 周次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4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刘 颖(四川大学) 叶金文(四川大学)王 杰(四川大学) 涂铭旌(四川大学)金永中(四川大学)何 泽(成都邦普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25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 秦明礼(北京科技大学)章 林(北京科技大学) 吴昊阳(北京科技大学)邬均文(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钟 伟(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6大尺寸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康仁科(大连理工大学) 董志刚(大连理工大学)朱祥龙(大连理工大学)闫志瑞(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丁玉龙(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吕洪明(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27复杂振动的宽域近零超稳抑制技术与装置陈学东(华中科技大学) 蒲华燕(上海大学)罗 欣(华中科技大学) 姜 伟(华中科技大学)李小清(华中科技大学) 曾理湛(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观奖台│Observation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28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高速高精点位操作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陈 新(广东工业大学)高云峰(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 晗(广东工业大学) 杨志军(广东工业大学)陈新度(广东工业大学)王光能(深圳市大族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29航空航天特种MEMS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苑伟政(西北工业大学) 乔大勇(西北工业大学)马志波(西北工业大学) 常洪龙(西北工业大学)谢建兵(西北工业大学) 邓进军(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30耐酸碱、高速、分瓣式磁性液体旋转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李德才(北京交通大学) 张志力(北京交通大学)王玉明(清华大学)颜招强(自贡兆强密封制品实业有限公司)杨小龙(广西科技大学) 郭 飞(清华大学)教育部31先进核反应堆高保真物理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吴宏春(西安交通大学) 曹良志(西安交通大学)郑友琦(西安交通大学) 李云召(西安交通大学)祖铁军(西安交通大学) 刘宙宇(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32大型低速高效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黄守道(湖南大学) 龙 辛(湘电风能有限公司)赵 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进泽(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陈习坤(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何 静(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33高压大电流IGBT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刘国友(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盛 况(浙江大学)罗海辉(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覃荣震(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黄建伟(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肖海波(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34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系统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邹继斌(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永向(哈尔滨工业大学)陈 强(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禹国栋(哈尔滨工业大学)邹继明(哈尔滨工业大学)葛发华(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黑龙江省35移动高清视频编码适配关键技术吴 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厚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 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海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李 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 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36面向突变型峰值服务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过敏意(上海交通大学)张建锋(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姚 斌(上海交通大学) 吴晨涛(上海交通大学)陈 全(上海交通大学)林 昊(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37主动碎片清除微纳GNC系统技术刘付成(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孙 俊(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韩 飞(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宝音贺西(清华大学) 罗建军(西北工业大学)肖 冰(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市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专家)38先进MEMS卫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尤 政(清华大学) 邢 飞(清华大学)张高飞(清华大学) 赵开春(清华大学)周 斌(清华大学)北京市39面向一体化无线网络的多域资源认知与虚拟化关键技术冯志勇(北京邮电大学) 张 平(北京邮电大学)张奇勋(北京邮电大学) 许文俊(北京邮电大学)池连刚(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彭铁雁(桂林市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科协40多功能强激光薄膜器件设计与全流程制作技术及应用王占山(同济大学)焦宏飞(同济大学) 程鑫彬(同济大学)杨泽平(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杜建立(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崔 勇(上海天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中国仪器仪表学会41异构频谱超宽频动态精准聚合关键技术及应用江 涛(华中科技大学)高 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夏树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张冬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郝 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屈代明(华中科技大学)吴曼青于 全陆 军42高效模数转换器和模拟前端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杨银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丁瑞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方 伟(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胡铁刚(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朱海刚(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43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刘 旭(浙江大学) 匡翠方(浙江大学)毛 磊(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李海峰(浙江大学) 杨 青(浙江大学)徐 良(浙江大学)中国科协44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模拟技术及应用余志武(中南大学) 蒋丽忠(中南大学)陈克坚(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志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 巍(中南大学)宋建平(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45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龚维明(东南大学) 戴国亮(东南大学)易教良(南昌永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施 峰(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薛国亚(南京东大自平衡桩基检测有限公司)高文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46大容量高效离心式空调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刘 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尚 敬(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张治平(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李宏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钟瑞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周 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节能协会。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1)责任专家:张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院士/研究员,海洋科学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有关赤潮的防治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
该项目发明出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土材料以及专用设备;发明了赤潮生物分子探针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赤潮生物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取得了有害赤潮防控领域突破性成果。
这些成果在我国近海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体技术经达到了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本人认为该项发明成果已经达到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奖条件,愿意作为责任专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提名专家:秦大河,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院士/研究员,自然地理学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不仅影响近海生态环境,甚至威胁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成员长期从事有害赤潮防控方面研究,发明了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土材料,发明了服务于现场治理的赤潮快速检测技术,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迄今,该技术已在我国沿海从南至北20多个水域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鉴于该团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技术应用效果,本人郑重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3)提名专家: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院士/教授,水产养殖学随着沿海人类活动的加强,有害赤潮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生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性的赤潮灾害,一直是国内外该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该研究团队针对这一国际难题,自主研发了改性粘土应急处置技术和赤潮快速检测方法,取得了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上的重大突破,满足了国内外的迫切需求。
本人认为该技术发明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奖条件,特提名该成果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信息共享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 享,及时通报灾害情况和 救援进展,确保信息畅通 、协同作战。
应急调度
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需要 ,及时调度救援力量和资 源,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 性和有效性。
CHAPTER 06
灾后恢复与重建
灾后评估与总结
评估灾害影响
评估赤潮灾害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 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确定恢复和重建的 优先级。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赤潮灾害概述 • 应急预案概述 • 监测与预警 • 应急处置与救援 • 灾后恢复与重建 • 预案管理与更新
CHAPTER 01
引言
背景介绍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赤潮的发生对海洋 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量含有有机物 和营养物质的废水、泥沙、化肥、农药等被排 入海洋,为赤潮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建立健全预案实施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加强监督检查,对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确保预案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THANKS
[ 感谢观看 ]
赤潮的分布和影响
赤潮分布
赤潮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如日本海、东海、南海、地中海等。这些地区的人类活动 较为频繁,往往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赤潮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赤潮影响
赤潮的发生对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严重影响。例如,赤潮会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 坏海洋生态平衡;同时,由于赤潮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可能引发人类中毒事件。此外,赤潮还会对渔业、旅 游业等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流水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资助经费 下达部门 项 …
HX2010-25 U1033603 模仿湿地植物结构和净水功能的可见光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HX2010-26
2010CB732 403
分子印迹识别体系与分子探针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2011-2013 19.00 2011-2014 85.00 2010-2012 2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朱春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
3.60
4.00 2.09 3.00 5.00
5.00
教育部高等学校 博留士学点回基国金科研启
唐点平
动
徐艺军
英基国金癌症研究中 魏峥
福建省自然科学 郑华荣
福建省自然科学 基金
王伟
福建省自然科学 基金
员汝胜
郭良洽 郑立炎 董永强 陈丽婵 林建鹏 王彬彬 荣杰峰 李天红 林小梅 宋子旺 任晶晶 卓黎阳 林舒 汤娟 苏碧玲 杨伟强 林婧 黄蓉 龙金林 张子重 陈永娟 耿强 黄仁昆 林晨 陈婷 费恩虎 陈天文 陈宪 段建平 戴宏 叶桦珍 朱希 邱素艳 李艳霞 郭飞云 林树坤 蔡增良 胡晓琳 兰建明 韩志钟 何艳 康俊彪 张茹茹 刘慧勇 张玉荣 郑石英 黄艺吟 苏丽青 盘华玉 黄韬 林秀娟 蔡金堤 黄长沧 吴舒婷 宋财根 陈文斌 何小武 王幸 黄长沧 王俊东 林树坤 郭飞云 黄细河 胡晓琳 何艳 梁倩 张柯柯 王啸 李娟 陈珍斌 陈清华 谭静静 丁康 杨春梅
2011-2013 23.00
HX2010-23 91022025
新型含稀土多元金属氧化物磁光晶体的优化设计和生长可控技术的研 究
2011-2013
5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郭永榔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胡晓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陈建中
检测发现芬达系列橙汁和柠檬饮料中含杀虫剂
行操作,测得硫酸铵含氮量应为(21.19±0.2)%,否则应检查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
2.2 比对结果 选取总氮含量为15.5%的复混肥进行处理,用两种蒸馏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蒸馏方法的测定结果方法测定值/%平均值/%RS D/%微量蒸馏法15.8 15.9 15.6 15.815.80.13G B15063-200115.7 15.5 15.7 15.715.60.11 由表1可知,用半微量测定总氮的含量为15.8%,G B15063-2001法的测定结果为15.6%。
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良好,测定结果的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G B15063-2001中规定,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0%,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0%)。
2.3 讨论 半微量蒸馏法和G B15063-2001蒸馏法样品消化过程基本一样,只是蒸馏过程有差异。
按照G B 15063-2001分析是全量蒸馏,用硫酸溶液吸收馏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返滴定过量硫酸,蒸馏时间长,每个样品约需45m i n;半微量蒸馏法是用硼酸溶液吸收馏出液,用盐酸溶液滴定吸收液,蒸馏时间短,每个样品仅需几分钟,方便快捷,适合大批量的样品分析。
3 结语 用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复混肥的总氮含量,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精密度和准确度都符合国标要求。
该方法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参考文献[1] 傅玉祥.测土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58-261.[2] GB15063-2001 复混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 蒸馏后滴定法[S].[3] G B717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 半微量开氏法[S].检测发现芬达系列橙汁和柠檬饮料中含杀虫剂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5日报道,可口可乐公司在其英国销售的碳酸饮料中被检测出含有杀虫剂,含量是自来水或者沸水中含量的300倍。
一项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研究发现,芬达系列的橙汁和柠檬饮料中杀虫剂含量最高,这些饮料深得英国孩子们的喜爱。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
近几 十年来 , 人 们 开始 逐 渐 重 视 微 藻 数 量 增 加 所 带 来 的危 害效应 。短 期 内微 藻 数量 的 增 加被 称 作 藻 华 ( a l — g a l b l o o m) , 而能 够 造 成 危 害 效 应 的藻 华 现 象 被 称 作 有
维普资讯
Re v i e w Ar t i c l e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Na t u r e Vo 1 . 2 9 No . 2
有 害 赤 潮 的形 成 机 制 、 危 害效 应 与 防治 对 策
害藻 华 ( h a r mf u l a l g a l b l o o m,HAB) 。能够 形 成 有 害 藻
华 的微 藻可 以 大 致 分 成 两 类 。一 类 是 能 够 产 生 毒 素 的 微藻 , 它们 所产 生 的毒 素 会 污 染 水 产 品 、 使鱼类死亡 , 或 对人 有毒 , 这 些 微 藻 藻 华 在 密 度 较 低 时 就 会 造成 危 害 ; 另一 类是 能 够达 到 较 高密 度 的 微 藻 , 高 密 度 微 藻 会 改 变 水 体 的物 理 、 化 学 特征 , 尤 其 是 在 藻 华 消退 时 , 藻 细 胞 的 腐败 会 降低 水体 中的溶 解 氧 水 平 , 对 海 水 中 的 其 他 生 物 造成 危 害[ 2 l 。当然 , 也有 微藻既能产生毒 素 , 又 能 达 到 较高 的密 度 。
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
赤潮作为一种突发性强、致灾面积广的全球性海 洋生态灾害,其发生机制、监测预防、治理技术等一直 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由于赤潮的发生机制尚未清 楚,治理赤潮灾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策略。目前治理技术大都处于理论或实验室阶段,且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3. 1赤潮治理技术赤潮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12泊$
清液) $ "
生物学教学2021年(第46卷)第7期
-67 -
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水体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健康。 可见,赤潮的发生会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着的一种相互依存、相处制 约的动态平衡,严重影响海洋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2: $
1.2赤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赤潮灾害不仅打破海 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 巨大的影响。 1.2. 1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安全一些有毒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会直接导 致海洋动物死亡,但是这些赤潮生物被海洋动物摄取 后,经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对人类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类毒素通常称为“贝毒”。 迄今为止,从赤潮生物中已分离出200多种毒素,包括 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 神经性贝类毒素以及西加鱼毒素等[z $随着人们对 赤潮毒素的日益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毒素被发现, 如米氏凯伦藻等能够产生具有溶血活性或细胞毒性的 物质,接触后会损伤鱼鳃组织[5+ $
属于细胞质遗传
8放线菌的遗传物质由抱子传递给后代来自传递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用同一棵桃树上所结桃子的桃核繁殖,后代所
结桃子口味相同,是进行了无性生殖
解析:放线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抱子丝的不均等缢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2008年6月第26卷第2期海洋学研究JOURNALOFMARINESCIENCESJune,2008Vol.26No.2文章编号:1001-909X(2008)02-0089-09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杜伟,陆斗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摘要: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藻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为80种左右。
现已知道的赤潮藻主要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度和溶血性毒素,前5种毒素的结构已经基本得到证实。
有毒赤潮藻的毒素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人类误食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
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探针)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对有毒赤潮藻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和神经受体结合、免疫学检测技术对赤潮藻毒素进行检测。
关键词:有毒赤潮藻;赤潮藻毒素;检测中图分类号:Q948.1文献标识码:A0引言赤潮(RedTides)或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s)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洋生物特别是单细胞藻类迅速增殖或者积聚而产生的一种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1]。
研究表明,赤潮已经对海洋环境、天然海洋生物资源、近海增养殖业、近海旅游业等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其中有毒赤潮藻的影响尤为严重。
有毒赤潮藻通过食物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生态灾害和重大海洋环境问题,而且威胁到海洋食品安全,人类食用了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
与全球赤潮发生趋势一样,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一直呈上升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在东海连年发生大规模赤潮,有毒赤潮记录大幅上升[2—4]。
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近年来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今后赤潮的监测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前言“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本着深化浅海、开拓深远海的原则,重点围绕提高近海资源利用水平和深海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开发近海边际油田、深水油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具备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及西太平洋立体综合监测与监控的技术能力;研制50个海洋创新药物与海洋生物制品等高值产品;建立10个海洋高技术平台,发展一批海洋前沿高技术;实现从浅海向深海的战略性转移。
根据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四个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以下为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一、指南说明海洋监测技术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减灾防灾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
本专题将重点探索海洋监测的前沿技术,进行前沿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海洋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专题鼓励发展新的探测原理和研制新的传感器,探索海洋环境要素的现场快速分析技术与实验室高精度检测技术,突破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若干前沿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海岸带与海岛环境、近海海洋环境、深远海海洋过程、极区海洋环境的监测能力,提高海洋监测数据的应用水平。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
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一)探索导向类课题1.海洋监测高性能传感器技术本方向主要针对我国海洋监测传感器的薄弱环节,为发展先进的海洋环境探测新技术,重点发展一批新型高性能传感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基础。
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电子科技大学
排名
2
对本项目的贡献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和第一完成单位一起提出投资者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方法,提出市场上信息传播、投资者相互作用与市场演化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羊群行为的描述方法,揭示了羊群行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发现用户电子商务行为的标度律,给出Zipf和heaps两种标度律的相互关系。投入的工作量占本项目研究工作量的30%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伍宏发
排名
5
工作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技术职称
副高
完成本项目
时所在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曾获科技
奖励情况
本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主要完成数据收集与处理,负责系统分析,是发现点1全球市场指数具有准周期特征的共同提出者,是代表性论文[11]的共同作者,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以上。
第一完成单位投入的工作量占本项目研究工作量的40%。相关项目已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验收,论文已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二年以上,并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和好评。主要完成人都是本成果发表论文的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该成果的完成提供了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成果的取得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完成单位及其贡献
1.732
2005(354):505-517
2005-08
汪秉宏/王杰
9
28
是
7
Origin of the scaling law in human mobility: Hierarchy of traffic systems/Physical review e/Han Xiao-Pu, Hao Qiang, Wang Bing-Hong, Zhou Tao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具体说明每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学术 骨干、经费比例等) 本项目共设十个课题: (一)我国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多样性及其种群分布特征 1)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微藻群落生物多样性、种类演替和时空格局;沿海赤 潮高发区重要有害赤潮生物的分布特征;重要有害赤潮种的种源—休眠孢囊的 分布规律及爆发赤潮的潜势;重要有害赤潮藻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种群地理分 化。 2)研究目标 查明典型赤潮高发区藻菌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阐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查明我国沿海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种的种类、分布类型及地理分化;认 定赤潮藻孢囊的种类、来源、分布、及其传播机制;揭示主要有害赤潮种的遗传 特征,遗传适应及与产毒和赤潮爆发相关的生物学特征。 3)承担单位 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 4) 课题负责人(前两位)和学术骨干 齐雨藻,教授,1933年1月出生,暨南大学,藻类学 宋秀贤,研究员,1963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学 高亚辉,教授/博士,1963年7月生,厦门大学,藻种分类及生理生化学 陆斗定,研究员,1959年7月生,国家海洋局二所,藻种分类 5) 经费比例 6.25% (海上调查费和公用费由课题8统一安排) (二) 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特征和生态竞争策略 1) 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近海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行为、营养需求、增殖等;正常生态过程 中和赤潮爆发过程中赤潮生物和非赤潮生物之间的竞争方式与强度; 浮游动物摄 食对赤潮生物种群动态以及赤潮生消过程的影响; 关键赤潮藻的种群动力学过程 及受控机制。 2) 研究目标 弄清我国赤潮高发区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过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竞 争策略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 3)承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秦皇岛市海岸线保护条例
秦皇岛市海岸线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秦皇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秦皇岛市海岸线保护条例》经2021年8月18日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秦皇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9月30日秦皇岛市海岸线保护条例(2021年8月18日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岸线保护,维护海岸线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防止无序开发和占用海岸线资源,防治海岸线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海岸线,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及其两侧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的区域。
其保护范围包括:(一)平均大潮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区域;(二)平均大潮高潮线向陆一侧砂质岸线不低于150米,其他岸线不低于50米的区域;(三)与海岸线毗邻的覆盖海砂的区域。
海岸线向陆一侧的保护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根据上述规定划定,设立标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岸线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建立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和联合执法制度。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目标,确定各县(区)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任务,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考核体系,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不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名称:近海有害赤潮应急处置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责任专家:张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院士/研究员,海洋科学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有
关赤潮的防治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
该项目发明出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
土材料以及专用设备;发明了赤潮生物分子探针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赤潮生物
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取得了有害赤潮防控领域突破性成果。
这些成果在我
国近海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体技术经达到了该领
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本人认为该项发明成果已经达到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
奖条件,愿意作为责任专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提名专家:秦大河,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院士/研究员,自然地理学
有害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不仅影响近海生态环境,甚至威胁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成员长期从事有害赤潮防控方面研究,发明了高效治理有害赤潮的改性粘土材料,发明了服务于现场治理的赤潮快速检测技术,整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迄今,该技术已在我国沿海从南至北20多个水域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鉴于该团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技术应用效果,本人郑重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3)提名专家: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院士/教授,水产养殖学随着沿海人类活动的加强,有害赤潮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生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性的赤潮灾害,一直是国内外该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该研究团队针对这一国际难题,自主研发了改性粘土应急处置技术和赤潮快速检测方法,取得了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上的重大突破,满足了国内外的迫切需求。
本人认为该技术发明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符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相关授奖条件,特提名该成果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
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水生生态系统灾害,被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专家组(GESAMP)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近海有害赤潮频发,平均每年暴发赤潮50多次,影响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严重影响着我国近海的旅游、养殖等产业,威胁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特别是2014年防城港核电站因棕囊藻赤潮导致的跳闸事件,严重威胁近海核电冷源安全,成为我国近海核电安全的新隐患,并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赤潮作为全球性最为突出的海洋生态灾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理方法。
针对该技术难题,该项目组经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工程示范积累,研发了我国近海有害赤潮治理技术及其相适应的快速检测与识别方法,研制出配套的现场使用设施设备,建立了有害赤潮治理的综合示范体系,在近海有害赤潮治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该成果已在我国近海从南到北20多个水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治理了堵塞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冷源系统的棕囊藻赤潮,保障了该核电厂按期填料、商业并网和安全运营;成功应用于北戴河近海暑期保障、近海养殖水域、重大活动(如奥运会海上赛场等)等有害赤潮的应急处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成果已获多项相关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该项目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创新性明显,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国内外海洋环境保护、赤潮治理技术进步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四、客观评价
该项目获得多个国家级项目的资助,均高水平高质量的通过主管部门的鉴定和验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获得包括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发明专利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该项目相关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和成功应用,同时也得到国际同行专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成果被正面引用上千次,相关成果列入国际用户网站、被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APEC联合出版的近岸有害赤潮监测与管理对策一书推荐、被Nature 和Environem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重要期刊引用等,充分反映了该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五、推广应用情况
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近海20多个水域,覆盖沿海7个省市自治区,用户数量十多个,并被世界上多个国家借鉴引用。
近年该技术通过国家核安全局审核,成为我国近海核电冷源取水海域赤潮应急处置的唯一技术方法,成功应用于防城港核电冷源取水海域,有效保障了我国滨海核电的冷源取水安全。
同时,该技术还成功应用于近海养殖区、重大水上活动环境安全保障区等水域,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俞志明,刘扬,曹西华,宋秀贤,卢光远,袁涌铨。
一种利用改性粘土粉末提高近海
藻华去除率的装置及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410112649.2
2、俞志明,刘扬,曹西华,宋秀贤,袁涌铨。
一种能够保持絮体完整性的絮体采集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310304386.0,授权时间:2015年5月6日。
3、俞志明,柴超,王晓红,宋秀贤。
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及其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290891.0
4、俞志明,刘云,宋秀贤,曹西华。
一种检测海水氮限制的微藻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国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80143.4,授权时间:2013年9月18日。
5、于志刚,李荣秀,蔡青松,米铁柱,甄毓。
对藻类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国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53531.3
6、宋秀贤,付梅,俞志明,曹西华,于海燕。
一种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中国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210283256.9,授权时间:2013年9月18日。
7、高亚辉,杨晨辉,骆巧琪,高华、罗金辉,陈长平,梁君荣。
一种藻类显微图像轮廓
的提取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11815.6
8、高亚辉,骆巧琦,陈长平,杨晨晖,梁君荣,罗金飞。
基于壳面纹理的圆形微藻自动
识别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12230.6
9、曹西华,俞志明,刘扬。
一种高效消除赤潮的改性粘土,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510712215.0
10、曹西华,俞志明,刘扬,宋秀贤,张雅琪。
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
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141281.8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该项目的技术发明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有关科研人员共同完成。
长期以来各完成人通过共同立项、共同知识产权、论文合著等方式,围绕近海赤潮应急处置和赤潮生物快速检测开展了相关工作,具体合作关系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