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溶液》(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化学《溶液》(1)

一、选择题

1.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氢氧化钠碳酸钠

20℃40℃20℃40℃

水109 g129 g21.8 g49 g

酒精17.3 g40 g不溶不溶

A.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Na2CO3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

C.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D.40℃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 g酒精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正确;B、 20℃时,NaOH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109 g和17.3 g,所以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20℃时,Na2CO3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21.8g和不溶,所以Na2CO3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正确;C、20℃时,Na2CO3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为不溶,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正确;D、40℃时,NaOH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129g和40g。40℃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 g酒精中,NaOH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在酒精中能

形成饱和溶液,错误。故选D。

点睛: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丙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知,A.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错误。

B、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C、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100=1∶4;故C正确。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丙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3.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t2℃时,S a>S b=S 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答案】C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于不知道A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否相同,错误;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正确。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5.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的图象其中对应表示正确的是()

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

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 a OH溶液

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

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 n O4制取O2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A、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即图象的起点不能在0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混合物的总质量应不断的增加,故B错误;

C、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应逐渐增大且无限的接近7,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成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不再生成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6.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的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即100g溶剂中甲物质的质量>乙物质的质量,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由于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时也相同。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