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管理办法建设与运行办法
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7f19c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c.png)
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金华实验中学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相关文件,金华实验中学为浙江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学校,为了做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质量原则: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体责任,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以培养全面的中职人才为目标。
二)坚持创新原则:在目前稳定发展的原则上,不断创新发展,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三)多员参与,各负其责,教师、教研组、学部、部门自主诊改和学校复核、诊评相结合。
同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为建设科学、合理、高效的质量体系奠定基础。
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诊断改进工作和数据平台建设相结合,持续提升诊断改进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目标任务一)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以及诊断改进与自我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和数据平台系统之间的质量依存关系。
自主诊断和改进工作。
在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如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教学课堂与实践、教学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方面,认真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和改进工作的主体责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2、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院积极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利用校内数据中心,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建设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实时监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和院情数据,发布预警信息,提供数据支撑,保障自主诊改。
3、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理念。
通过宣传动员和培训交流,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促进广大教职工更新理念,树立立足本位、全方位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树立服务需求、与时俱进的现代质量文化理念,积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主发展创新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f394500b4e767f5bcfce00.png)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执行方案》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16〕33号)文件精神,为推进学校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参照《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建设基于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工作效益的学生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强化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测,为省教育厅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一)建立符合教育部数据系统架构要求的职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数据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学校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二)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按照工作制度常态化周期性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4b16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d.png)
借助信息技术 手段,提高教 学效率和质量
构建数字化教 育资源,满足 个性化学习需
求
探索智能化教 育模式,提升 教育公平性和
普及性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信息化素 养和教学能力
诊断与改进工作将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 通过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未来展望:通过诊断与改进工作,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 建立完善的诊断与改进制度,为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提供保障
推动教师团队建设与合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强教师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诊断与改进 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撑,避免主观臆断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科学性。
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 为依据,不主观臆断,确 保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准确 性和公正性。
方案。
添加标题
诊断与改进工作 的实施:通过定 期开展课堂观察、 学生作业分析、 考试成绩评估等 方式,收集学生 的学习数据,进 行科学分析和诊 断,提出针对性
的改进措施。
添加标题
诊断与改进工作 的效果:通过实 施改进措施,学 生的学习效果得 到显著提升,学 习成绩和综合素 质得到全面提高。
添加标题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奖惩机制:对在诊断与改进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 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处理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 认识和参与度
制定诊断与改进 工作的相关制度
明确各级职责, 建立工作机制
完善诊断与改进 工作的流程和标 准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420b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png)
1.在校生规模 2.开设、新增、撤消、停招专业数量 3.专业招生计划:面向、类型、层次、数量等 4.社会服务类型、规模
1.在校生总数 2.升学、就业学生占比 3.招生专业数量、结构 4.各专业学生数量分布及趋势 5.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 6.各类社会服务数量统计及趋势
建立平台
3
建立学校数据中心; 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智能网络; 建立质量预警平台; 实现与江西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系统、全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融合对接。
四、工作任务
主任
杨乐文
肖红秋
刘仁峰
王树军
副主任
1、诊改工作委员会
委员
委员
谢小萍
委员
李永生
委员
诊改办主任
委员
诊改工作委员会职责: 1、组织领导学校教学诊改工作;2、制定制度、措施,做好顶层设计;3、对部门诊断结果及诊改报告做出最终评判;4、提出改进措施;5、做好经费、人员保障,协调部门关系。
2
分解任务,分步落实。
四、工作任务
(二)构建目标体系
编制年度任务书及任务分解表 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将任务完成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与规划目标的达成
建立反馈,实现目标。
四、工作任务
(二)构建目标体系
及时将计划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输入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数据过程性、实时性采集。 基于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工作完成报告。 自下而上,完成部门规划、分项规划、学校总规划的年度执行报告。 依据报告结论,不断修正各项目标,实现学校规划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建立标准体系
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46f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3.png)
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日趋成熟,职业学校已经成为了培育各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但是,在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中,教师队伍人才结构和教学质量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对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和改进。
二、诊断2.1 人才结构2.1.1 师资力量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水平,目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以下问题:1.师资力量不充足:有些学校面临教师不足的情况,有些学校虽然招了人,但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2.教师层级不明:在某些学校中,教师的层级不明,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1.2 教师能力教师能力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经验不足:有些新进教师缺乏实际教育操作经验,不能同时兼顾好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2.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不愿意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导致教育教学内容老旧、缺乏时代感。
2.2 教学质量2.2.1 学生素质学生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目前某些职业学校中,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对学校生活并不重视,没有认真听课或做作业等,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2.学生兴趣不强: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没有充分激发学习的热情。
2.2.2 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某些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的情况,只是讲解知识点,无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教学内容不够实用: 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无法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
三、改进实施方案3.1 人才结构3.1.1 师资力量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以下措施:1.择优录用教师:吸引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加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同时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选拔出素质较高的教师。
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二篇)
![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08488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f.png)
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1明确目标任务1.1总体目标。
构建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第三方参与的常态化周期性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
围绕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部门统筹规划、市级教育部门___实施、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学校主管(或主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建设本校数据中心。
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作用,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为基础,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形成有特色的质量文化。
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后,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文化。
1.2具体任务。
规范学校管理:以《国务___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__决定》《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___年-___年)》为指导,规范学校各项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涵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在达到国家对中职学校基本办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信息化资源与管理平台建设,进行评价和考核制度改革。
做精、做优、做强、做实各类专业。
建设管理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数据监测与预警系统、推进现代化质量管理。
完善制度体系:完善教学、学工、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权责,规范流程,强化执行。
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实施、管理、监控、激励、保障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诊改工作协调、有序、高效推进。
2进行___实施2.1做好培训工作。
抓好全员培训:数据采集管理人员培训、诊改各项工作专题培训。
实施分组培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培训、质量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细则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8d917fb852458fb770b56c6.png)
Xxx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细则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实际,全面开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教学工作诊断内容(一)“办学理念”项目诊断内容1.“办学定位”要素诊断。
主要诊断点6个(1)在校生总数。
诊断点主要指标:国家级示范校3000人以上,省级示范校2000人以上,一般公办中职学校1200人以上。
(2)升学、就业学生占比。
诊断点主要指标:升学学生不计入就业人数及就业率;毕业学生数减去升学学生数等于就业数。
(3)招生专业数量、结构。
诊断点主要指标:一是结构方面重点关注面向一、二、三产业的招生专业;二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三是学校主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
(4)各专业学生数量分布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与招生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力量、产业需求、升学就业等基本一致,学生未来发展动向较好。
(5)毕业生去向分布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毕业生去向地域、产业、人数、工资、未来发展等符合实际,能够对学校办学起到积极作用。
(6)各类社会服务数量统计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学校在社会培训、社区教育、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服务数量多、范围广,形成了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服务对象认可。
2.“人才培养目标“要素诊断。
主要诊断点4个。
(1)辍学学生比例及趋势。
诊断点主要指标:一学年内辍学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5%。
从辍学原因、辍学类型、辍学后与学校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应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诊断点主要指标:毕业证获取率100%。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10bd1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2.png)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学校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精神,结合我校办学基础和《“十三五”规划》等学校重要规划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基础自主填写目前,学校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有待提升,质量保证行为还处于被动推进的局面,自觉化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的认识有待强化;二是虽然学校在规划目标、制度建设、标准建立、考核评价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初步探索,但学校质量保证工作体系尚未建立;三是学校信息化平台之间数据关联、共享度不高,且尚未实现对过程性数据的把控,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尚未形成。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文件精神,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精细管理为载体,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构建基于“大数据中心及质量管理监控平台”的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改工作机制,激发学校各层面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培育形成学校现代质量文化,促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学校成为湖南省卓越中职学校。
三、工作思路理念先行,树立全体师生员工诊改意识、质量意识:对标两链,明确责任,问题导向,实现诊改工作、常规工作相融合;平台支撑,分析预警,自主诊改,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建设学校质量保证工作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内控体系;搭建信息化数据平台,全面提高内部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和预警功能;建立教学工作诊改运行机制,构建学校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省内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学校诊改方案: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中职学校诊改方案: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c19331a26925c52cc5bfce.png)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2016年12月10日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精神,根据《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文件要求,按照全国诊改专委会秘书处的部署,进一步落实学校的诊改试点工作,建立常态化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明确周期内诊改工作要求与安排,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文件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学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树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意识,切实履行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建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学校自主诊改、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营造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质量文化,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
探索个性化“诊改”理念、思路和做法,实现自身真正受益,协助推动全省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实施。
(二)具体任务1.理顺工作机制。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本地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范和标准,建立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具体说就是依据“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立学校常态化自主诊改的工作机制。
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
![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1f0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3.png)
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是指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系列工作。
本文将围绕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教学诊断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发现问题的根源。
在教学诊断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
通过教学诊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学的现状,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其次,教学改进是在教学诊断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改进中,教师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比如,对于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重新调整教学大纲,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尝试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多样性。
通过教学改进,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教学诊断与改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诊断和改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对教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诊断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的工作。
通过教学诊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的根源;通过教学改进,教师可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规章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设计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规章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0c0f10f242336c1eb95e82.png)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遵照《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文案大全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纵五横”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学校为工作主体、专家团队引领诊断、相关利益方有效参与的整改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工作机制、预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100个诊断点”开展诊断,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办学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校园形态的转变、组织形态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
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
![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2fae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5.png)
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推动和指导我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我校研究制定了《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请参照执行。
第一条建立诊断与改进机制的重要意义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
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我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我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我校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诊改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建立基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具体任务是:(一)构建我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搭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建设学校、地(市)、省、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三)引导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第三条基本原则(一)坚守底线。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的,符合2019年以来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系列规范性文件要求,是最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2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22)](https://img.taocdn.com/s3/m/b417fbe26c85ec3a86c2c513.png)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2016年11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3)二、目标任务 (3)三、诊改思路 (5)四、诊改实施 (6)(一)准备阶段(2016.10-2016.11) (6)(二)启动阶段(2016.12-2017.1) (6)(三)数据完善阶段(2017.1-2017.3) (7)(四)数据分析阶段(2017.4-2017.12) (7)五、保障措施 (7)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为推动学校建立和完善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学校教学部门职能为抓手,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各专业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育人实效,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颁发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建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搭建“学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与“决策、质量、资源、服务、监控”五纵五横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基于数据系统的“源头数据采集、自我分析诊断”的诊断制度,形成“分层施策、自主改进”工作改进机制,通过3年的时间形成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最终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2c6ec0f01dc281e43af082.png)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12020年4月19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校遵照《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引导和帮助我校主动适- 2 -2020年4月19日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进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紧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纵五横”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学校为工作主体、专家团队引领诊断、相关利益方有效参与的整改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工作机制、预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100个诊断点”开展诊断,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办学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校园形态的转变、组织形态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46df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0.png)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推动我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引导和促进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全面落实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引导学校主动融入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我们的基本原则是:1.“三全”原则。
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程诊改,让诊改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常做常新。
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诊改工作,诊改点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调研、制定方案、实施诊改、总结规律、建章立制,全程不间断,在首轮三年循环之后,按照年度为单位循环,持续推进,有效改进,逐步提升,逐步完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最终达成目标更新。
2.自主原则。
学校、教职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也是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
在实际工作中要唤醒主体意识,明确教学工作诊改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成长的基础。
在教学工作诊改行动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查找补齐短板。
同时,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3.质量至上原则。
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核心是质量,对象是“三个基本”。
“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基本管理规范”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体现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提升,培育现代质量文化,是教学工作诊改的最终落脚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aca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a.png)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
一、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日益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方案旨在建立适合中等职业
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通过诊断分析与改进措施的实施,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目的与原则
1. 目的
(1) 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教学改进
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 制定有效的教学改进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推
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原则
(1)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及地方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关政
策法规,在尊重教师专业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诊断与改
进工作。
(2) 以诊断为基础,以改进为目的,注重实效性,注重多方面
数据的搜集与综合分析。
(3) 组织广泛参与,加强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
共同推进教学改进工作的合力。
教学诊断与改良工作实施方案
![教学诊断与改良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c0e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e.png)
教学诊断与改良工作实施方案1. 规划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教学诊断和改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实现以下目标:-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2. 实施步骤2.1 设计诊断方案本工作旨在确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诊断方案如下:- 制定课程评估标准及评估工具;- 尽可能采用客观、多元化、定量化的评价方法;- 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和评价;- 整合评价结果,确定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原因。
2.2 制定改善方案本工作旨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改善方案如下:-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与现实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对接;- 鼓励教学团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
2.3 实施和评估本工作旨在保障教学诊断和改良工作方案得以落实。
实施和评估步骤如下:- 制定时间表和计划,按计划落实教学诊断和改良工作方案;- 对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改良方案;- 凭借质量和价值的评估结果,不断提高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总结与展望本教学诊断和改良工作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未来工作的深入实施,将不断完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试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确保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管理规范符合国家要求,建立完善“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构架,即:五纵——纵向五系统(决策指挥系统、质量成长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横——横向五层面(主体)(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
-来源网络
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通过各层面间体系化的目标、标准形成目标链,标准链,串接纵横,经由大大小小螺旋上的诊断与改进的交叉感应,实现纵向五环节与横向五层面纵横联动,构建起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质量保证体系,梳理各个系统的功能,建立包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开放多元的质量保证制度,科学完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构建质量预警机制,推动质量保证工作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学校“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运行表
-来源网络
论与个人量化管理、评先评优、实习就业挂钩。
通过建立质量年报及考核性诊断制度,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教学诊断者,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成为诊断工作的抓手。
(四)建立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数据平台
-来源网络
四、任务推进
(一)强化学习,理论引领
学校将认真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充
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建设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数据平台,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整改工作。
(三)专家指导,聚焦方向
-来源网络
聘请以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主管部门领导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学校发展能力进行诊断工作。
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了解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深度访谈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组长、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等,对学校的发展能力形成初步调研报告,为学校集聚优势,凝练方向,增强学校发展能力提出指导意见。
(四)文化辅助,突出特色
(六)精细管理,持续改进
学校把整改工作纳入学校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机制、约束机制、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组长和各专业组长的作用,促使学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 -来源网络
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结合学校整改工作,梳理和优化学校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理清并确定各部门岗位及职责,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为依据,优化纵向“5”系统组织机构职责,①理清各部门管控事项,②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③建立工作包,在此基础上进一
1.坚持实事求是,确保整改质量。
各责任主体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我诊断改进工作,使整改能准确聚焦问题所在,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
和浮夸现象。
-来源网络
2.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规定。
各责任主体从个人到部门到学校整体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客观、公正地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及时推进、及时上报,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推诿拖拉、不服从管理等现象坚决严肃处理。
3.坚持信息公开,实行阳光整改。
建立整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在学校网站上开设“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专栏”,及时上传整改相关政策文件、整改工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效,学校工作标准建设初具雏形,部门绩效评估、教师年度考核、班级常规管理等逐步实现量化并不断完善,搭建了各项工作布置、实施、督查、考核、反馈的基础链条。
-来源网络
目前,学校尚有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全校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有待增强,质量保证行为的自觉度和能动性有待提高,否则将制约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二是学校虽在规划目标、制度建设、标准建立、考核评价等方面完成了初步探索,但学校质量保证工作体系尚未建立;三是学校个别专业虽通过了市级示范专业试点校验收,但信息化平台业务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对过程性数据的全面把控能力不足,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尚未形成。
-来源网络
XXXXXXX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路线图
-来源网络
附件1: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及职能人员构成附件2:学校十三五规划及各项子规划
附件3:专业质量保障工作组名单
附件4:学校教学工作整改工作计划表
-来源网络
附件1
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及职能人员构成
一、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支部书记、校长)
(一)负责推进学校质量保证体系整改工作;
(二)负责统筹与协调整改工作专家组开展各项工作;
(三)全面监督和协调六个分项目组的整改工作。
三、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团队
-来源网络
责任校领导:(支部书记、校长)
主任:(副校长)
成员:学校遴选的校内外专家(建立专家库,20人左右)
职能:负责学校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和持续改进的研究与指导工作。
(三)课程质量与机制建设常态工作组(课程管理组)
责任校领导:
组长:
成员:
-来源网络
职责:负责开展对各学科、各专业开设课程质量保证等进行全面诊断与改进。
(四)师资质量与机制建设常态工作组(队伍建设组)
责任校领导:
-来源网络
附件2
学校十三五规划及各项子规划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附件5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