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抗折4.0配合比设计
路面弯拉强度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昌都农村公路整体总承包项目施工第一标段2018年4月10日路面用抗弯拉强度4.0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 F30-2014)二、设计资料设计弯拉强度fr=4.0Mpa,三辊轴机组摊铺时,要求拌合物坍落度为:20~40mm。
1、水泥:云南华润水泥P.O42.528d抗折强度为6.5Mpa、28d抗压强度为42.5Mpa2、细集料:郭庆乡料场中砂细度模数MX=2.90含泥量2.6%3、粗集料:郭庆乡砂石场4.75-9.5mm,比率18%,9.5-16mm,比率27%,16-26.5mm, 比率55%。
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1、计算配置28天弯拉强度值:据规范JTG/T F30-2014路面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偏差s取0.5Mpa,保证率系数t取值0.24,变异系数Cv取0.13。
fc=fr/(1-1.04Cv)+ts=4.0/(1-1.04*0.135)+0.24*0.5=4.7Mpafc—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差2、计算水灰比W/C:W/C=1.5684/(fc+1.0097-0.3595*fs)=1.5684/(4.7+1.0097-0.3595*6.5)=0.46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选定水灰比为0.4fs为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c为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3、根据集料种类和适宜坍落度,计算单位用水量:Wo=104.97+0.309SL+11.27C/W+0.61SP=104.97+0.309*40+11.27/0.40+0.61*0.34≈146选用坍落度SL为40mm;选用砂率SP为34%4、计算水泥用量:Co=(C/W)*Wo≈365 取370 保证水灰比不变,水用量取148Co—单位水泥用量 C/W—灰水比5、计算每立方米砼集料用量:[采用密度法计算,假定容重为2450kg/m3]Co+Wo+Mg+Ms=2450Mg+Ms=2450-370-148=1932Ms=1932*34%=657Mg1=(1932-657)*18%=230Mg2=(1932-657)*27%=344Mg3=(1932-657)*55%=701Co—单位水泥用量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s—单位砂用量Mg1—单位4.75-9.5mm石子用量Mg2—单位9.5-16mm石子用量Mg3—单位16-31.5mm石子用量6、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370:657:1275:1487、检验强度,确定试验配合比(1)、检查强度在用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水灰比为W/C=0.35、W/C=0.40、W/C=0.45,配置三组混凝土拌和物,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制成150×150×550mm试件三组,经标准养护28天后,按GB/T50081-2002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如下:(2)、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当水灰比为W/C=0.39时,混凝土28天弯拉强度达到配置强度的108.5% 以上,工作性、经济性均满足要求。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对水泥、砂、石料和水等材料的比例控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一、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合理配合:根据工程要求和用途,确定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级及要求,综合考虑材料的得手性、适应性、可得性以及工程生产条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高效经济: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适宜的材料,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效益。
3.可施工性:配合比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可靠耐久性: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和冻融循环性能,以保证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
二、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要求,依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混凝土设计强度。
2.选择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和水等,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
3.确定材料性能,包括水泥的种类、标号、砂和石料的标准、级配曲线和坍落度,水的质量等。
4.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强度要求,计算材料的用量比例,主要包括水泥用量、砂用量、石料用量等。
5.调整材料用量比例,根据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对初始设计进行调整,使得配合比更接近设计要求。
6.进行混凝土的试验和检验,包括坍落度、压实度、强度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配合比进行相应的修正。
7.最终确定配合比,并做好记录,供生产和施工参考。
三、配合比设计的要点1.水灰比控制:水泥的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一般应控制在0.4-0.6范围内。
2.砂石比控制:砂石比的选择要根据石料的级配和孔隙率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一般应控制在2.5-3.0范围内。
3.料砂比控制:料砂比是指石料与砂的质量比例,一般应控制在1.5-2.0范围内。
4.级配曲线控制:要选择合理的砂石级配曲线,尽量满足实际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分布。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与说明一.计算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二.材料来源:1.水泥:采用萍乡中材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材”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石:采用上栗县金山镇南华采石场生产的碎石。
碎石按19~31.5mm :9.5~19mm :4.75~9.5mm = 30% :55% :15%比例掺配成符合规范的连续级配碎石。
3.砂:采用湖南平江砂场中砂,细度模数为2.72。
4.水:饮用水。
5.坍落度为30~50mm,砂率为39%三.计算步骤:1、确定5.0Mpa配制强度F cf,o=K F cf,o,K=1.15×5.0=5.75Mpa2、计算水灰比(w/c)W/C=1.5684/( F cf,o+1.0079-0.3987F CEf)=1.5684/(5.75+1.0079-0.3987×7.4)=1.5684/(6.7579-2.95038)=0.41 取W/C=0.393、计算单位用水量(Mwo)Mwo=104.97+3.09H+11.27×C/W+0.61ßS=104.97+3.09×3+11.27/0.39+0.61×30=161 kg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o)Mco=Mw0/(W/C)=161/0.39=413kg5、计算砂石材料单位用量(Mso,Mgo)采用重量法计算:假定砼2420kg/m3Mso+Mgo=2420-161-413=1846砂率为39%Mso=1846×39%=720kg/m3Mgo=1846-720=1126 kg/m36、确定理论配合比为:水:161kg、水泥:413kg、砂:720kg、碎石:1126kg7、确定调试后的配合比采用理论配合比配制砼,调试坍落度、和易性,得最佳每立方米砼配合比为:1:0.39:1.74:2.73比例为: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水用量413 720 1126 161比例: 1 :1.74 :2.73 :0.39四.以上计算的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分别按增加和减小水灰比0.03及保持砂率基本不变进行试拌,对其拌和物和易性分别进行检测,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并分别将拌和物制做试块,标准养护,进行7天和28天的抗弯拉强度检验,详见下表:五.根据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拟定用试验编号为2的配合比为路面用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经28天强度检测符合设计要求。
2023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粗集料经洛杉矶磨耗机磨耗取出后,应选用()筛去试样中被撞击磨碎的石屑。
A.1.25mm的方孔筛B.1.6mm的方孔筛C.1.7mm的方孔筛D.2.36mm的方孔筛【答案】 C2、某试验检测机构受地方公路管理部门委托对A公路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工作。
A公路基本情况:公路技术等级为一级,长度10.211km,双方向6条车道,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K2+000-K3+000间有一座中桥,评定为5类桥。
检测机构选择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查系统检测路面指标,不检测路面横向力系数和路面弯沉。
请依据上述条件完成兵面题目。
1)从经济高及角度考虑,为满足《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检测频率的基本要求,路面徐测时应选择()检测。
A.单方向靠近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B.双方向靠近外侧路肩的行车道C.双方向中间行车道D.双方向所有车道【答案】 C3、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以()级配作为工程使用的目标级配。
A.CB.R最低值BC.B.R最低值B.CB.R中间值CCB.R最高值D.C.B.R平均值【答案】 C4、采用马歇尔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涉及的主要步骤有:①估计制备一个马歇尔试件所需拌和料数量,称取拌合好的混合料进行初次击实成型;②计算出一组试件所需的各原材料用量,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待用;③采用马歇尔仪进行马歇尔试验;④根据混合料试件吸水率大小,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混合料密度的测定;⑤根据初次成型制备的试件高度,进行必要的材料用量修订后,再次击实成型马歇尔试件;⑥依据道路等级、气候特点、交通状况及路面结构部位等因素,选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类型;⑦根据不同沥青用量和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指出进行马歇尔试验的正确步骤()。
A.⑦-⑥-①-②-⑤-④-③B.⑦-⑥-②-①-⑤-③-④C.⑥-①-②-④-⑤-③-⑦D.⑥-②-①-⑤-④-③-⑦【答案】 D5、关于亚甲蓝值(MBV)的单位(g/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试配强度(弯拉强度):fc=fr/〔1-1.04c v〕+ts=其中:f c为28天试配弯拉强度(Mpa)f r为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c v为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下表的规定范围取值;无统S为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2. 工作性:不同的施工工艺,最佳工作性要求不一样;坍落度SL一般在10mm~60mm 之间。
3. 耐久性:〔1〕根据有无抗冻性、抗盐冻性要求及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混凝土含气〔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3 ,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凝材料不宜大于注:掺粉煤灰,并有抗冰(盐)冻要求时,不得使用32.5级水泥。
严寒地区抗冻标号不宜低于F250,寒冷地区不宜低于F200。
4. 水灰(胶)比的计算和确定:〔1〕碎石或碎卵石混凝土W/C=1.5648/〔fc +1.0097-0.3595f s〕=〔2〕卵石混凝土W/C=1.2618/〔fc +1.5492-0.4709f s〕=其中:fs 为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再根据耐久性要求复核、确定水灰(胶)比。
5. 砂率(SP)的确定:根据砂的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种类,按下表取值;在软做抗滑槽时,可增大注;碎卵石可在碎石和卵石之间内插取值。
6. 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粗集料种类和确定的坍落度,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集料以自然风干状态计)。
碎石:W0 =104.97+0.309SL +11.27(C/W)+0.61S P卵石:W0 =86.89+0.370SL +11.24(C/W)+1.00S P其中:W0为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按下式计算:W0W = W0(1-β)其中:β为所用外加剂的实测减水率(%)7. 确定单位水泥用量;根据水灰比公式反算,再根据耐久性要求复核、确定。
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
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公路路面混凝土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公路路面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必须进行配合比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规程。
二、配合比设计原则1.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等级和强度等级。
2. 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和规格。
3. 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孔洞、裂缝等缺陷。
4.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充分等问题。
三、配合比设计步骤1. 确定混凝土等级和强度等级。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强度等级。
2. 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和规格。
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矿粉、粉煤灰等材料种类和规格。
3. 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确定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35-0.4之间。
4. 计算骨料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和骨料的物理性质,计算出骨料的配合比。
5. 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水泥用量、骨料配合比、矿粉、粉煤灰用量等参数,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
6. 进行试验验证。
通过试验验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抗渗性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修正配合比。
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修正,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四、配合比设计参数1. 水泥品种和标号。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标号。
2. 骨料种类、规格和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规格和配合比。
3. 矿粉和粉煤灰用量。
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矿粉和粉煤灰的用量。
4. 混凝土的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
5. 外加剂用量。
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工程条件,确定外加剂用量。
五、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1.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保证模板的平整、清洁和牢固。
2. 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孔洞、裂缝等缺陷。
185(28天)5.0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0MPa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及要求: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1、施工坍落度H=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26.5mm2、公路等级一级,施工单位混凝土弯拉强度样本的标准差s=0.4MPa(n=9)二、原材料检验说明:1.碎石:山东3.水泥:P.O42.5山东磐磊,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设计1、计算初步配合比(1)配合比试配强度已知设计抗弯拉强度(f cm)=5.0MPa,根据设计公路等级,结合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等,计算配制抗弯拉强度为:f c=f cm/(1-1.04Cv)+ts=5.0/(1-1.04*0.12)+0.61*0.4=6.0MPa(2)计算水灰比:已知配制抗弯拉强度f c=6.0MPa,水泥抗弯拉强度f s=7.8MPa,代入公式得W/C=1.5684/(f c+1.0097-0.3595f s)=1.5684/(6.0+1.0097-0.3595*7.8)共 7 页第 4 页=0.37(3)确定砂率。
已知砂的细度模数为2.6,取砂率βs=32%(4)确定单位用水量:已知水灰比W/C=0.37,砂率βs =32%,取坍落度S L =20mm,代入公式得mw o=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61kg/m3(5) 计算水泥用量:Mc0=Mw0/0.37=161/0.37=435Kg/m3(7)计算粗集料(Mg)、细集料(Ms)用量(体积法:)Mc0/ρc+ Mw0/ρw+Mg0/ρs+Ms0/ρg +0.01a=1Ms0/(Ms0+Mg0)*100=βS则:435/3100+161/1000+ Mg0/2655+Ms0/2577+0.01a=1Ms0/(Ms0+ Mg0)*100=32解得:Ms0=579Kg/m3,Mg0=1230Kg/m3因此,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435:579:1230:161=1:1.33:2.83:0.372、工作性、强度检验,确定试验室配合比采用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435:579:1230:161进行试拌,测得其坍落度为20mm,满足施工坍落度要求,和易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亦符合要求。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及配合比设计1、技术要求(1)强度:包含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2)耐久性。
行车磨损,寒冷积雪地区防滑链轮胎和带钉轮胎的冲击,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及冰雪冻融。
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a、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b、合理选择水泥品种;c、适当控制水灰比及水泥用量;d、选用较好的砂石集料及改善集料级配;e、掺加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
(3)和易性:较大的流动性,便于拌和均匀;不发生离析现象;捣实密实,不发生麻面蜂窝等。
测定方法:坍落度试验、维勃稠度试验和捣实因素试验等。
影响因素:水泥浆数量、水泥浆稠度、砂率、水泥品种和集料性质、外加剂等。
拌制时,必须根据使用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气候等条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和适宜的坍落度,或掺加各种外加剂(如减水剂、流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表面特性。
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够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采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集料,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选用优质材料(包括填缝料)进行合理组成设计,提高路面的耐磨性;依靠控制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易性,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2、材料要求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水、外加剂、填缝材料及加强钢筋等。
(1)水泥根据公路等级、工期要求、浇筑方法、路用性能要求、经济性等因素按表5选用。
特重和重交通选用不小于525号的水泥;中等和轻型交通,选用标号不小于425号的水泥;供应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早强水泥,缩短养护时间。
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且不宜低于10℃。
(2)粗集料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级配的碎石、碎卵石、卵石。
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表7要求。
高速、一级、二级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不低于H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碾压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ni级。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
4.0
5.0
6.0
二、计算水胶比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 算:
W
a b cu , 0 b 式中: W/B——混凝土水胶比; αa,αb——回归系数 ,可按下表规定取值; ——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 以按下表确定。 回归系数( αa,αb )取值表
说明: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 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 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硅灰 复合掺合料 水胶比 ≤0.40 >0.40 ≤0.40 >0.40 —— —— —— ≤0.40 >0.40 最大掺量(%) 采用硅酸盐水泥时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35 30 25 20 55 45 45 35 20 10 20 10 10 10 55 45 45 35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mm项目指标10020031540016020031540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0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w0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以上表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中坍落度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m用水量来计算当坍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时随坍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黑嘉公路逊克至逊克界段改建工程A1合同段水泥混凝土面层配合比验证报告黑嘉公路C1监理办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题目:路面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设计资料:设计弯拉强度f r =4.5MPa。
满足三轴式混凝土摊铺整平机工作,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为15mm。
公路所在地区属严寒地区。
水泥:黑河黑龙P.O42.5水泥28d抗折强度为7.7 Mpa、28d抗压强度为52.5Mpa细集料:黑龙江江砂,表观密度ρS= 2.730 g/cm3细度模数M x= 2.62含泥量0.6 %粗集料:卫东石场碎石碎石类型:火成岩表观密度ρG= 2.630 g/cm3;针片状含量7.2 %试验结果符合连续级配4.75-31.5mm水:饮用水。
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进行配合比设计。
三、设计步骤本工程为二级公路,取样本数量为20组,查表4.1.2.1,t取0.24;查表4.1.2.2,Cv取0.13;根据标段提供以往施工的20组试验记录并计算得S=0.032。
f c =f r /(1-1.04Cv)+ ts=4.5/(1-1.04×0.13)+ 0.24×0.032=5.2111.水灰比的确定W/C=1.5684/(f c+1.0097-0.3595f s)=1.5684/(5.211+1.0097-0.3595×7.7)=0.45满足耐久性及抗冻性的要求。
2.确定砂率该标面层混凝土用砂细度模数为2.62,查规范表4.1.4,砂率应取33%。
考虑到该标施工工艺为软做抗滑槽,取砂率为34%。
3.确定用水量根据三辊轴式混凝土摊铺整平机的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0~30mm,取坍落度为15 mm。
W0=104.97+0.309SI+11.27×(C/W)+0.61Sp=104.97+0.309×15+11.27×1/0.45+0.61×34=155.4kg4.确定水泥用量C0=W0/(W / C)=155.4/0.45=345.3水泥取350,满足规范表4.1.2-6的要求。
2023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保持试件的形变速率是()。
A.50mm/minB.10mm/minC.1mm/minD.0.5mm/min【答案】 C2、EDTA滴定法试验时,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在放松食指让溶液自由流出后,应等流完后再等(),才算移液完成。
A.5sB.10sC.15sD.20s【答案】 C3、一条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为91.3,该工程沥青路面状况评价等级为()。
A.优B.良C.中D.次【答案】 B4、落锤式弯沉仪测定的弯沉为()。
A.回弹弯沉B.总弯沉C.动态回弹弯沉D.动态弯沉【答案】 D5、土的CBR和回弹模量试验都是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根据现行土工试验规程回答下列问题。
A.实际贯入量2.5mm的p值不变,只是变形量的修正B.实际贯入量2.5mm的p值比测读的p值小C.实际贯入量2.5mm的p值比测读的p值大D.实际贯入量2.5mm的p值与比测读的p值相比,可能大,也可能小【答案】 C6、土含水率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机质土、含盐量较多的土和重黏土等土质试样的方法()A.烘干法B.酒精燃烧法C.比重法D.移液管法【答案】 B7、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评定采用()作为否决指标。
B.平均值的置信下限C.平均值的置信上限D.单点极值【答案】 B8、测定沥青10℃条件下的延度,应选择()的拉伸速度。
A.1cm/minB.2cm/minC.4cm/minD.5cm/min【答案】 D9、某市建设完成一条技术等级为三级的公路,路面宽度的设计值为9.0m,沥青路面面层的设计总厚度为10cm。
检测机构受委托开展交工验收检测工作,请结合工程实际完成以下题目。
A.124mm±1mmB.125mm±lmmC.126mm士1mmD.127mm±1mm【答案】 C10、离心分离法测试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时,滤纸干燥后的增重部分为()。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方案书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书一、实验依据及条件: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0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程》JTJ0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施工工艺:采用小型农用车运输;人工入摸,插入式捣固、平板式捣固;用三辊轴摊铺机。
二、使用材料:1、水泥“桥福”P.O42.5R水泥,实测3天抗折强度为6.2Mpa,实测28天抗折强度为8.8Mpa;3天抗压强度为33.9Mpa,28天抗压强度为53.1Mpa。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8%,凝结时间为:初凝时间为207min,终凝时间为334min,安定性合格。
2、砂采用泰宁县朱口粗砂,细度模数为(Mx)3.24,表观密度为2603kg/m3,堆积密度为1480kg/m3。
含泥量为0.6%,泥块含量为0.0%。
3、碎石:采用外坳碎石场生产的碎石。
最大粒径为31.5 mm。
级配分为31.5~19mm、19~4.75mm两档,含泥量分别为0.5%、0.7%,泥块含量为0.0%、0.1%,压碎值为8.1%,表观密度分别为2694kg/m3、2676kg/m3,堆积密度分别为1420kg/m3、1410kg/m3。
4、水:饮用水,符合设计要求。
5、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抗折剂,减水率约为18%,掺量为2.0%。
三、基准配合比:1、配制强度:fc=fr/(1-1.04c v)+ts式中:f c——试配强度Mpa;f r——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5.0Mpa;c 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根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c v允许范围0.05~0.10取0.10;t——保证率系数根据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及规定的保证率范围取1.36;s——弯拉强度实验样本的标准差,依据0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取0.4Mpa。
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二、设计资料设计弯拉强度f r=4.5Mpa,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30~60mm。
1、水泥:河南省太阳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28d抗折强度为7.2Mpa、28d抗压强度为55.3Mpa2、细集料:南阳白河砂场河砂表观密度ρs=2.524g/cm3细度模数M X=2.90含泥量1.4%3、粗集料:荥阳福存石料厂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1、计算配置28天弯拉强度值:据规范JTGF30-2003路面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偏差s取0.675Mpa,保证率系数t取值0.56,变异系数c v取0.15。
f c=f r/(1-1.04c v)+ts=4.5/(1—1.04*0.15)+0.56*0.675=5.7Mpaf c—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差2、计算适配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取δ=5则f cu,o=f cu,k+1.645*δ=30+1.645*5=38.23Mpaf cu,o—混凝土配置强度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δ—混凝土强度标准差3、计算水灰比W/C:W/C=1.5684/(f c+1.0097-0.3595*f s)=0.38f s为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c为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4、根据集料种类和适宜坍落度,计算单位用水量:Wo=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4选用坍落度SL为50mm;选用砂率S P为39%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Wow=Wo(1-β/100)≈125Wow—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5、计算水泥用量:Co=(C/W)*Wow≈329Co—单位水泥用量C/W—灰水比6、计算每立方米砼集料用量:[采用重量法计算,假定容重为2274kg/m3(不加减水剂)]Co+Wo+Mg+Ms=2274Mg+Ms=2274-329-125=1820Ms=1820*39%=710Mg1=(1820-710)*15%=266Mg2=(1820-710)*60%=666Mg3=(1820-710)*25%=278Co—单位水泥用量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s—单位砂用量Mg1—单位5-10mm石子用量Mg2—单位10-20mm石子用量Mg3—单位16-31.5mm石子用量外加剂掺量为1%,每立方米用量为3.29kg/m37、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29:710:1110:125:3.29 8、试验记录详见配合比设计报告表,强度数据如下表9、基准配合比符合要求,采用配合比即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29:710:1110:125:3.29四、每立方米混凝土碱含量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对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要求路面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施工要求取碎石5-31.5mm级配碎石。
设计塌落度10-30mm。
配合比设计依据施工图。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及混凝土施工有关要求。
二、材料来源1.水泥:湖南嘉丰建材有限公司P·42.5水泥2.砂:岳阳黄沙细度模数为2.80 属中砂3.碎石:5-31.5连续级配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设计1.设计弯拉强度(fc)fc=(fy/1-1.04Cv)+ts=5/1-1.04×1+0.37+0.5=5.77mpa2.水灰比(W/C)W/C=1.5684/fc+1.5492-0.4709fs=1.5684/5.77+1.5492-0.4709×7.9=0.443.用水量确定查表JGJ55-2000表4.01.1-2及JGJ55-200 4.01第二条规定取用量W o=172kg4.水泥用量计算C o=W o/W/C=172/0.44=3905.碎石的选用查JGJ55-2000表4.02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碎石B s=32%6.设计坍落度:选用10-30mm7.粗细骨料用量计算:采用质量法混凝土容质按2450Kg/m3计算2450-172-390=1888砂用量S o=1888×32%=604石用量C o=1888×(100%-32%)=12848.试样与配合比调整按初步配合比配置混合料45L。
其中个材料用量,水泥用量17.55Kg。
水用量7.74Kg。
砂用量27.18Kg。
碎石用量57.78Kg。
(其中 4.75-9.5:9.5-31.5=20% :80%)拌合物实测坍落度15mm。
满足10-30mm要求。
粘聚性良好。
保水性良好。
满足工作性能要求。
制件1组。
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
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一、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设计要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路面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抗裂性能等指标。
2.确定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矿物掺合料,并对其进行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如水泥初凝时间、强度发展规律等。
3.确定配合比:按照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其他掺合料的用量,并制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4.进行试验: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评价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如流动性、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5.修正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修正,使得混合料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6.完成配比设计:根据试验结果和修正的配合比,确定最终的路面混凝土配合比,并制定施工方案。
二、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关键参数:1.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和水泥用量的比值,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采用最低水灰比设计,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通常根据设计的交通荷载和使用条件来确定。
3.骨料粒径和配合比:骨料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粒径和配合比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三、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常用方法:1.极限状态法:根据路面使用条件和交通荷载的荷载作用时间,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确定混凝土在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特性,从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统计学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学原理,建立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得到最佳的配合比。
3.试验法: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试验,评价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四、路面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路面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进行,考虑交通荷载、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
2.注意材料质量: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确保其质量稳定,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以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能。
(5.0MPa)路面配合比设计
G3014线乌尔禾—阿勒泰高速公路WA-3合同段5.0Mp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泥混凝土路面用5.0MPa砼配合比设计一、使用部位: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设计依据:1.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3、JTGE42-2005《公路集料试验规程》4、JTGE30-2005《公路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GB/T14684-2011《建筑用砂》6、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三、设计要求: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fr=5.0MPa,坍落度采用30~50mm。
四、混凝土试配用原材料:水泥: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布尔津分公司,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鑫源砂石料厂,中砂。
碎石:汤巴湖碎石场,5-31.5mm高效减水剂:新疆中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型号为标准型HWR-S。
水:饮用水。
聚丙烯腈纤维:绍兴市巴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五、配合比设计步骤:1、计算试配弯拉强度fc:fc =fr/(1-1.04Cv)+ts=5.0/(1-1.04×0.08)+0.61×0.1=5.51MPa式中:f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t—保证率系数,查表4.1.2-1确定;C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查表4.1.2-2取值。
2、计算水灰比(w/c):采用碎石时w/c=1.5684/(fc+1.0097-0.3595fs)=1.5684/(5.51+1.0097-0.3595×7.5)=0.41式中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实测结果为7.5MPa。
根据施工经验及耐久性要求,初步拟定W/C=0.38。
3、用水量初选为188kg/m3。
掺1.0%RH-5高校减水剂减水率为20%。
02.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JJ0504c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1、计算初步配合比混凝土设计强度(f c u.k ) MPa 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 c u.o)= MPa计算水胶比(W/B) = 1)水和外加剂及胶凝材料用量:选定单位水量 = kg/m3 选定水胶比(W/B) = 外加剂的减水率(%) =加外加剂后用水量 = kg/m3 计算单位浇筑用量 = kg/m3 选定砂率 = % 计算单位砂用量 = kg/m3 计算单位粉煤灰用量 = kg/m3 坍落度= mm 计算单位石用量 = kg/m3 计算单位掺合料用量 = kg/m3外加剂1单位用量 = kg/m3 外加剂2单位用量 = kg/m3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粉煤灰:掺合料:水:外加剂1:外加剂2 = : : : : : : :水胶比 =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 L,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 = kg 粉煤灰 = kg水 = kg 掺合料 = kg砂 = kg 外加剂 1= kg石 = kg 外加剂 2= kg2)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坍落度测定值为mm,粘聚性和保水性亦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3)提出基准配合比经过工作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粉煤灰:掺合料:水:外加剂1:外加剂2 = : : : : : : :水胶比 =3、检验强度及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绘制28d强度与灰水比关系图:配制强度所对应的灰水比值 =按强度修正后各材料单位用量:水 = kg/m3胶凝材料 = kg/m3砂 = kg/m3石 = kg/m3计算混合料湿表观密度= kg/m3实测混合料湿表观密度= kg/m3按实测湿表观密度修正后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 = kg/m3 外加剂 1= kg/m3砂 = kg/m3 外加剂 2= kg/m3石 = kg/m3 掺合料 = kg/m3水 = kg/m3 粉煤灰 = kg/m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水泥 : 砂 : 石 : 外加剂 : 外加剂2 : 掺合料 : 粉煤灰 = : : : : : :水胶比 =记录编号:试验室名称:试验:审核:日期:年月日记录编号:试验室名称:试验:审核: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