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农问题之十大关键

合集下载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在抓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设施滞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足。

2.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经营风险高、务工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3.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保障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稳定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发展。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个关键问题

组织众多主体 农业提供资金 的最大来源就是银行信 贷。事 实 “ 三农 ” 问题是农 村问题 、 民问题 和农业 个或多个相关 的农副产品项 目, 农 进行生产、 加工 、 销售一体化 的活动 , 并在 上 , 从我国 目前的资金供给状况来看 , 随着我国 问题的总称 。 它涵盖 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 、 社会 参与 , 的方方面面。三农 ” “ 问题事关 占我国 1 亿人 口 发 展过程 中逐渐形 成一个新 的产 业体 系的过 经济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 ,信贷资金也 3 但实际上 , 农村对信贷 6 %的农 民收入 的增加 , 2 事关农村市场的开拓 , 程 。其 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 的共同 目 出现 了供过于求的状况 。 拉动内需 ,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 促进 事关农村社 标 。 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 中, 各方结成 了较紧密 资金却存在着很大的需求 ,是金融行业潜在 的 这是农业产业 化最为本质 的 巨大市场 , 这为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 , 开展农 会稳定 ,事关能否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因 的经济利益关系 , 村 的长期信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尽快建立 、 健 面 ,三农”问题成为 当前的热点 ,同时也是难 东西 。 “ 利益机制可 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 一是利益 全农村金融市场 , 加大对农业 的资金支持 , 既成 点 。“ 三农” 问题 是复杂 的, 涉及方方 面面。 以 但 下 问题应是“ 三农 ” 问题 的关键 : 如何创造 , 二是利益如何合理分配。 前者是后者 为农业发展 、 民增收的切实需要 , 农 同时还将推 1关于“ 三农 ” 问题的再认识 的基础 , 是依据 ; 后者对前者有促 进作用 , 是利 动银行剩余资金 的有效利用。 益机制的关键 。 创造利益的最直接主体 , 分为农 3 .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推动农业技术进 1 三农 ” . 1“ 问题 的概念 运销企业两级 , 他们都为整个 体系的 步。 改革开放以后 , 国农业技术进步虽然取得 我 长期 以来 我 国的农 业 、 村 、 民都 比较 户和加工 、 农 农 都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生 了比较明显 的成效 , 然而 , 对我国今后 的农 业增 落后 , 制约着 国家的经济发展 , 农业、 农村 、 民 利益形成做 出了贡献 , 农 提高生产水平 , 创造更多的 长和发展来说 , 农业技术进步仍然任重 而道远 , 问题 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 出的问题 , 我们 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 需要我们投入大量 的人力 、 物力 、 财力和制定 良 把农业 、 农村 、 农民问题简称为“ 三农” 问题 。中 利润。 2 . 2任何成熟的农业产业化 ,在内容和形 好的政策措施 , 使得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迈得 国农业历史悠久 ,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 业, 养育 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 明。 但 式上都有许 多共 同性 , : 即 以市场为导 向 , 实行 更大 、 更快 , 以保证农业增长和发展的顺利与持  ̄q、 J 龙头企业 按照市 续稳定 。此外 ,从我 国农业资金供给 的形势来 近二三百年来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生产 、 n- 销售一体化经营 ; 下, 农业 和农村长期停滞 和衰落 。 没有得到很好 场需求 , 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 , 建立生产 基地 , 看 ,据农业部农 村经济研究 中心 的一份报告预 的休养生 息, 2 世纪 4 年代 , 至 O O 中国农业不仅 提供配套 服务 ; 农民按合同生产 、 交售 , 企业按 测 ,0 1 2 0 2 0 ~ 0 5年 ,我 国农 业 资 金 缺 V 将 由 I 加工 , 把产 品销往 国内外市场 ; 利润 3 3 9 元上 升到 6 2 4 元 ,缺 口程 度 由 7. 亿 2 8. 亿 9 远远落后 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 ,而且国 合 同收购、 内民不聊生 , 农村凋敝 , 绝大多数农 民挣扎在死 在各个 环节 合理分配 , 生产者 、 加工 者、 销售者 4 4 . %上升到 6 2 7 . %。农业资金投人 的紧缺 , 3 将 亡线上 。 建国前 的战乱和 国民党的统治 , 使原本 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共 同体或农工 严重制约我 国农业的正常发展 ,而农业科技进 步对资金投入的替代效应 ,为农业 的稳定增 长 就很赢弱 的农村 、 农业 、 农民处境更为悲惨。建 贸一体化。 3加大对农业 的资金和科技投入 开辟 了一条新 的渠 道。a 大农业科学技术研 . 加 国后 , 为了发展工业 , 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 式来进行 积累,使农 村经济发展 明显落后于工 《 国统 计 年鉴 》资 料分 析表 明 :99 究 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农业科学技术进 步 中 17 ~ 业, 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 。 这种差距 的存 19 年 的 1 年间 ,我国农业的年平均递增率 的源头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 97 8 农业科 学技术 的 . %。 6 年均 创制 与研究 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益性的 , 以 难 在, 使我们 的改革首先从农 村开始 。 家庭联产承 为 6 7 其 中农业劳动力 出现 了负增 长 , 0 9 农业资金投入的年递增率 为 直接 成为技术商品 ,而这些技术却 又是农业 技 5 包责任制的实行 ,一度极大地调动 了农 民的生 递增 率为一 . %; 8 产积极性 , 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 , 4 2 . %,农业资金投入增 长对农 业总产值增 长 术进 步和农村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且 能够创造极 6 %;劳动力增 长对总产 出的增 长 大的宏 观效益 的技术成果 。针对农业科学技术 6 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 出来。一家一户 的小生产 的贡献 为 6 . . 总要素生产率 提高对农业 总产 出 研究 这种特殊 的性质 ,政府应从国 民经济整体 1 方式 , 业机械化 的实现受到了限制 。 使农 如何在 贡献 为 1 %; 不触及 农 民利 益 的情况下 解决农业 现代 化 问 增 长的贡献为 3 . %, 中有 9 5 28 其 9 . %来 自市 场 发展 和整体 资源优化配置 出发 ,加大对农业科 3 题? 如何改善城乡差距? 都成为 当前研究 的热 门 化 程度提高 ,2 6 来 自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 制 学技术研究部 门的投入力度 与政 策扶持。b 6. % 7 . 重 的推 行 , 其余约 2 %则为科技进步所致 。综 合 视农 业教育 , 高劳动者 的整体素质 。 民是农 8 提 农 话题。 12现有 的一些错误看法 . 起来 , 资金投人的扩张始终在农业增长中处于 业技术的接受 者。 一项 新技术 、 新成果要在生产 现在在 很多人 的意识 当中存在忽 视 “ 三 主导地位 ,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正逐年快 速增 实践中真正发挥效果 , 一方面取决于该项技术 表现 出对资金巨大的替代效应 , 象符合 在应用中的适用化 、 这观 简单化程度 ; 另一方面更重 农” 问题的错误想法 , 的认为 目 有 前我 国农业能 长, 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 国际经济增长 的一般规律。增加农业资金和科 , 要的是要有 高素质的农 民 , 对新技术能够顺利 业 ; 的认 为解决“ 有 三农 ” 问题 只要一 段时 间抓 技投入 , 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 民收入增长 接受并熟练运用。 目前而言 , 农 就 我国农 民总体素 抓就能立竿见影 , 不需要长抓 ; 有的认为 “ 三农 ” 的重要举措 。 质还 比较低下 ,文化水平 与科学技术 的接受能 3 . 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加大银行信 力均不 高 , 加上推广人 员缺乏 、 费不 足、 经 农业 问题仅仅是涉及 面很窄 的问题 ,只要就农论农 增加农业资金收入 。 资金要素是农业生 科技人员待遇偏低等等综 合原因,我 国农业新 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 , 际上 “ 实 三 贷支持 , 农”问题 是关 系到我 国改革开放是否 能持续进 产的“ 粘合剂 ”从 我国农 业几 十年 的发展 情况 技术 的推广应用速度是不能令人满 意的。 , 为此 , 行下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的关键 问 看 ,资金投入 的增长一直并且在今后一个相 当 我们要充分利用农 业中学 、 农业 广播 电视学校 、 题, 它涉及 到各个领域 , 是一个综合 性的问题 , 长的阶段都将左右着我国农业增长 的速度 。我 农业夜校和各种培训班 ,帮助农 民尤其是青年 需要长期不懈 地调整改善 ,真正下力气解决 的 国现阶段农业资金供给来源 主要包括 :政府财 农 民掌�

三农问题措施

三农问题措施

三农问题措施引言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地区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存在着许多难题和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的措施。

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被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利用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研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一种通过利用温室大棚、高效灌溉和先进种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的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

政府鼓励农民采用设施农业,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3.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农业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政府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并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效率。

4.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政府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

通过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民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收入水平。

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环境。

以下是几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1. 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进行扶持和发展。

通过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电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电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支持和鼓励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

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以省内基本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三农问题有关知识

三农问题有关知识

"三农问题"通常指的是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个术语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关切,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

以下是与三农问题有关的一些知识点:
1.农业现代化: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农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是三农问题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4.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6.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提升农民素质和社会福祉。

7.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包括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工程、农药农草管理等,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8.农业投入政策:
-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业税收、补贴政策,以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9.农村治理体系:
-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村民自治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协同推进各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要点内容如下: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是相对于农村现在的状况而言的。

我们知道.现在农村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三农问题,明白一点说,也就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彻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使现在分散的、小型的、低效的、落后的农业生产变成集中的、大型的、高效的、先进的农业生产:使现在的环境差:设施差、条件差、生活差的农村变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条件良好、生活美满的农村:使现在的收入很低、技能单一、思想封闭、文化不高的农民变成收入丰厚、高技多能、行为开放、文娱丰富的农民,这三个方面都改变了.都焕然一新了.农村自然就变新了.这三个方面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关连、互相影响的。

并且.又是浑然一体的.处理它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关系.就像处理一件上衣一样.我们常说.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就是说要抓住最关键的环节.才能用最小的投入.用最小的力量.达到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的效果。

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如此。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

农业为什么会分散、小型、低效、落后呢?如果抛开我国的实际.就会认为是因为生产力低造成的。

但是.大部分农民耕作的土地的面积并没有达到现有生产力所要求的水平.也可以说.很难找到这样的农民。

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基本上使用拖拉机、收割机。

根据这样的生产力.一个农民可耕作500亩土地.如果再先进的话,那就更多了。

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农业人口太多了.为了生活.不得不按人平均分配。

因此,大多数农民f按每户4口人计1只有5亩土地.只是实际能力的l%左右。

这个矛盾使生产力减低了效率。

农民不得不成百倍地多投入劳动量。

这样.又怎么能实现集中、大型、高效、先进f应该说.先进是能够的.只是慢点1呢?但是不这样又是不行的,因为一是农民太多:二是农民技能单一.只会种地.不这样他们怎样生活呢?农村如何.农业生产的收入如何.对农民会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与农民的关系最为密切。

农村的环境、设施、条件、生活的好坏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人增收困难。

这不单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进展长期积存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

增加农人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咱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依照统筹城乡进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保护农人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进农人增加收入假设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人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必然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

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钱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方法,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托科技,突出特色,踊跃推动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平安,坚持以省内大体自求平稳为目标,依照爱惜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托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

进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进展农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进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踊跃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觅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狠抓各项政策方法的落实,尽力实现今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浅析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着力点

浅析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着力点

浅析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着力点“三农”工作是我国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新时代,“三农”工作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必须着力解决“三农”领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农民生活保障三方面着手,浅析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着力点。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我国农业产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包括资源利用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不稳定、农艺人才短缺等。

因此,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品质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的高端品牌化和集约化。

首先,要加快培养农业科研和技术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导致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新农技的研发和应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对农民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新业态,推动农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积极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农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水平不断下降,农村经济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

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首先,要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基本设施。

其次,要发挥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农产品市场的不平衡和农村资源配置的不适应,适度调控农业供给,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农民生活保障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我国农村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保障。

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以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服务机构缺位。

在农资分销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下的供销社支农体系基本不存在了,优质农资没有可靠的分销渠道,农民购买农资主要通过个体经营的小店进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中间环节众多也导致农资价格上升,加重了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许多坑农害农事件。

在粮食购销方面,国家宣布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在原有的国家统购统销体制下,农民能够得到粮食生产和销售的明确信息。

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这种明确信息将不复存在。

由谁来提供信息平台,使农民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农产品销售信息呢﹖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由于农民得不到劳务信息,大量农民工无序地流入城市,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或者被非法劳务中介骗去钱财,生计无着,成为刑事案件的高发群体,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在金融支农方面,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整体上看,已经不适应农村信贷的特点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除在乡村的营业网点。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只能解决农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种养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它涉农企业扩大再生产贷款难。

另外,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民需要产前的市场预测、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销售,这些工作一些涉农的龙头企业在做,但这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需要全国和全球性的物流服务,因为农产品要进入全国的大流通,我国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还要销往全世界。

总而言之,需要一个承担普遍服务义务、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的机构,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提供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农户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引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

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正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 同时 供给结构的变化却相对滞后 ,这种变化
过 程 的差 异 是 由 目前 我 国 的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所 导 致 的 。 农 业 、 村 和农 民正 处 于 而 农
大基本矛盾 ,由此推论三农问题只能缓
解 而难 以解 决 ,并 不 是 一 个 过 于 消极 的 结 论 。 决 三农 问题 , 解 关键 是 要 正确 认 识
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 中分析我国
的三 农 问 题 ,受 制 于 制 约 三农 问题 的两
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 , 即使到 2 0 0 2年
也 未 恢 复 到 19 9 7年 的水 平 ; 三 , 乡 第 城
Ep rF rm・ x et ou 专家论坛 2 9
21 0 0年 第 2 3期 ( ~ 总第 3 2 3 4期 】 4 ~4 上
农 民的收入问题体现在 四个层面 :
内,从经济发展阶段 和发展流程的角度
剖 析 上述 问题 。
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来看 ,这种总结有一
定 的道 理 。 但应 该 指 出的 是 , 我 国可 利 从 用 资 源 的状 况 看 ,人 地关 系 高度 紧张 受 制 于 人 水关 系 的高 度 紧 张 ,后 者 才 是 我 国的基 本 国情 矛 盾 。
第一 阶段 始 自 17 9 8年的经济体制 改革 。农 村 家庭联 产 承包 责任制 的实 行, 使农 民被体制约束 的劳动生产积极
性 极 大 地 进 发 了 出来 , 动 生产 率 大 幅 劳
看到 ,农村居 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的
绝 对 量 f 考 虑 价 格 因素 ) 不 的增 长 曲线 在 19 产 生 了 拐 点 , 9 6年 由高 速 增 长转 为平 缓增 长 。其 主要 原 因是 纯 收 入 中来 自农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5.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

6. 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药农肥的科学使用、农田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三农工作是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全面发展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为了做好三农工作,以下是十个措施建议:1. 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加强土地保护和利用:加强土地整治,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水平,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发展农业科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6.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民组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7.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和综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8.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9.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贷款和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10.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以上是针对做好三农工作的十个措施建议,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土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科技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组织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工作注意事项

三农工作注意事项

三农工作注意事项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三农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方面1. 种植业: 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领域,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科学施肥和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并做好防旱、防汛等工作。

2. 养殖业: 养殖业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形式,需要注意做好家畜家禽防疫工作,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证禽畜饲养质量,并严格控制养殖废水、废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 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的加工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注意做好产品的加工质量控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包装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村方面1.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和卫生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庄的发展活力。

2. 产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人口比例。

3. 村民自治: 支持村民自治,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农民方面1. 农民技术培训: 培训农民掌握新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2. 村民素质提高: 引导农民参加文化和科技活动,提高其素质和知识水平,促进农村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3. 健康医疗服务: 提供健康医疗服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健康,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综上所述,三农工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民生工程,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

只有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措施,才能做好三农工作,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业 导 致 的贫 困 。
邱 力 生
解决我 国“ 三农 ” 问题 的关键
2 优化财政支 出结构, . 加大转换支付力度 。
财政支出结构 的优 化要 以调 整公共保 障支出为
中心 , 加大 转 移 性 支 出 的基 础 上 , 在 对经 济 建 设
支 出, 除涉及 国计 民生 的公益性投资 、 基础设施 和重点建设项 目外 , 其他应退出。 3 协调 区域 经济的发展 , . 大力发展 中部地 区, 中部地 区成 为西 部大发展 的 阶梯 。促 使 使 东 、 西部有序发展 , 中、 缩小地区差异 。现在不少
维普资讯
锯衔 考 2 6 第1期( 碍宪 考 0 年 5 总第1 5 0 9 期) 7
农业 与农村经济
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 尤其是服务 产业 , 吸纳农村 剩余 劳动力; 同时政府应加快城 镇化进程 , 取消农 业与非农业 户 口的差别 , 以住
转让土地使用权 , 并享受与城镇 居民同等的最低 生活保障待遇 , 以解除农 民的后顾之忧 。
( 徐摘 自《 农业 经济}05 第 1 期 《 民收 20 年 1 农
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
师资队伍及贫困户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 从而保证
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 , 要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 , 建立健全多渠道 、 多层次、 多形式 的农 民技能培 训体系, 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 务的农技推广队伍 , 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的开 发工作 , 以及做好农 村的科技普 及工作 , 来提高 农村人 口的综合素质 , 特别是要把青壮年农 民和 即将成为农 民的农村 中学毕业 生作为主要培训 对象 , 提高其科学种养水平和务工技能。 2 .加大对农村物质资本 投入 , 有利 于提高 农 民收入。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农村的“ 贫 困恶性循环” 使农 民走出贫困陷阱。政府应增 , 加农业投入并坚持多渠道 、 多形式逐步建立起 以 1 .切实 保护农 民中低 收 入人 群 的基本 生 活, 防止贫困问题加剧。( ) 强对贫 困主体的 1加 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 。切实解 决困难 人 口的基 本生活。( ) 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 解决农 民因失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

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以省内基本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

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三农”问题__“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的资料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木,百年树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讨新农村建设研究新三农问题之十大关键陈 林引言:“新三农”问题的提出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一系列研究成果及政策举措相继出台。

三农问题在当时的提出是有着重大积极意义的。

但是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泛泛而论,容易忽略了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演变。

很多讨论热衷于农业与农村经济如何发展,却忽略了发展的成果如何分享、如何惠及最大多数农民。

很多讨论热衷于农业增效,关注了生产而忽略了生产关系。

很多讨论热衷于农民增收,却忽略了户籍意义上数量极其庞大的农民群体已经发生了大面积的社会分化,而且农民增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外部市场的力量对比(而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努力)。

更多的讨论则忽略了我国涉农资本力量的快速生长以及涉农部门官僚体系的的变与不变。

因此本文提出“新三农问题”,即“农民”、“农资”(涉农资本)、“农官”(涉农官僚)的问题。

在这里,农民包括少数专业大户和多数兼业小农。

农资(涉农资本)包括农业资本、农村工商资本、农村金融资本。

农官(涉农官僚)包括农、林、水、供销,以及农村科技、教育、卫生、社保、扶贫和金融等主管部门的官僚体系,主要指农业、供销、金融这三大部门的官僚体系。

农民、农资、农官构成一个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然从目前来看农民仍然是较短的一边。

农民、农资、农官问题彼此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发生的种种相互作用和影响,相互之间产生各种关系,笔者就这些关系谈由此引发的“十大关键”问题。

作者简介:陈林,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太平洋学报》 2007年第10期一、为农服务:为农民赚钱,还是赚农民的钱?这些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种“为农服务”的名目、花样不断翻新。

有的是各种资本以“为农服务”为由向政府争宠,进而是争取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以及其他政策倾斜。

有的是各个部门以“为农服务”为由向政府表忠,进而争取预算、编制、级别、职权乃至势力范围、寻租空间。

有些地方组织部搞“组织建设”,一直延伸到“硬组织”,大建“村办公楼”;宣传部搞“精神文明建设”一直管到厕所里面,大推“农村改水改厕”;当然,相应的经费都是政府提供,这些部门在上层具有较强的游说能力,因此能够争取到政策资源,但这些部门在基层人手都很有限,往往为此忙个不亦乐乎,有时难免影响了本身的中心工作。

上述组织部、宣传部的做法好歹也算是热心公益、精神可嘉吧,也搞了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名堂。

可在维护流通秩序、消费安全的名义下,一些工商、农业执法部门热衷去评什么“农村放心店”或“放心农资点”(自然也有额外经费,其实他们更应该去关注那些不能令人“放心”的店),甚至以连锁经营为由指定或变相指定进货渠道,这就等而下之,有违于公共行政的理念,造成了新的垄断或不公平竞争,恰恰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

“放心店”里出假货时有所闻,不知道授牌的部门应当承担什么连带责任。

如果“放心店”果真不出问题或很少出问题,市场上自然有其相应的声誉机制进行鼓励,又何劳授牌呢?纯属多余。

现在各种“证照”太多,譬如乡村医生及诊所的“执照”以及“定点屠宰”等等,这在农村的熟人社会半径以内并没有多少必要性。

而每种“证照”背后就是收费、罚款,造成市场供应量偏少、而价格偏高。

在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的名义下,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出钱支持商业资本下乡开设所谓“乡镇连锁超市”。

我们很难想象超市老板拿了政府补助,是否就会按照市场价位下浮?如果下浮价格,对于那些没有拿到政府补助的商家又岂不是不公平竞争?更不用说,一个连锁超市到乡镇,几个、十几个小商店会倒掉,不知道谁该为此负责?各种“农业龙头企业”可望拿到的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甚至用地倾斜等等,使得这些企业趋之若骛。

最近,原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就因曾为几家企业申报、评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提供帮助,受贿50万元被判刑[1]。

而那些“龙头企业”(纵使是完全符合所谓申报条件的),所得好处岂止是50万元的几十倍、几百倍,又该如何看待呢?这些农业资本或涉农工商资本,拿到了政府的补助,就果真会善心大发、转而在市场价位之上额外补助农民吗?近年来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据称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覆盖全国70%乡镇、50%自然村,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为此,商务部和财政部还出台政策,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包括贴息贷款和开店资金补助,动辄数以亿计。

上述种种,令人眼花缭乱。

可是,如果农村有市场和购买力,有钱可赚,工商资本自然不请自去,又何劳政府费钱费力呢?如果尚不存在相应的市场,则政府人为推动工商资本下乡更是一个危险的做法。

[1] 张国卫:“本报记者对话农垦局原副局长丁力受贿案办案检察官”,检察日报,2007年07月02日。

新三农问题之十大关键因此需要明确为农服务分为两种:为农民赚钱和赚农民的钱。

这其实也对应着股份制与合作制的关系。

工商资本的股份制是赚农民的钱,农民的合作制是为农民赚钱。

中央财政每年数千亿的支农资金(地方财政的支农资金总额应该也不少),到底有多少支持了为农民赚钱,还有多少支持了赚农民的钱,很成疑问。

只要无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赚钱,包括赚农民的钱,都是市场行为,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其合法权益应予保护。

但是赚农民的钱肯定不需要特别的鼓励。

为农民赚钱倒是需要一定的鼓励。

二、为农服务: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与互助服务鉴于目前为农服务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我们认为有必要区分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互助服务。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应该是指提供公共品的服务。

通常提供公共品的责任在于政府,于是很多人不加思索的认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就是公共服务了,其实并不尽然、甚至大谬特谬。

现实中政府(具体而言是很多政府背景的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有些并不具备公共品的性质,不具有公共品所应有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这种所谓的“公共服务”是可以市场化的。

有些政府背景的机构,假以公共服务之名,获得各种政府资源甚至是垄断地位,当其面对服务对象却号称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尽可能收费最大化,这种所谓的“公共服务”既缺乏公共性、又排斥市场竞争,在农村的情况就是所谓“一头吃财政,一头吃农民”。

纵使那些须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也未必要政府自行生产。

经济理论与实践一再证明,私人品由市场配置是最优化的选择。

公共品意味着按照边际成本定价的一般市场规则在此失效,公共品消费上的“搭便车”造成其市场供给必然不足,因此需要政府来提供公共品,同时通过强制税收来补偿公共品的成本。

但是,政府“提供”公共品,未必要由政府自行“生产”。

号称“世界民营化大师”的美国学者萨瓦斯教授就主张:“服务的生产者直接组织生产,或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服务安排者(亦称服务提供者)指派生产者给消费者,指派消费者给生产者,或选择服务的生产者”。

例如政府有责任提供国防安全,但具体国防物资的生产却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交给私营公司去做,这在欧美国家已屡见不鲜,有的国家甚至还有雇佣军团。

公共品的“提供”和“生产”相互区分的理论极为重要,“它是整个民营化概念的核心,是政府角色界定的基础”[2]。

上述关于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互助服务的区分,以及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分,对于有关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讨论是重要的。

我们所讨论的“服务”,其经济性质是什么?至于“社会化”的内涵也很值得思考。

社会是相对于单个农户或企业而言的,也有相对于政府而言的意味,那么不是农户或政府自己干的事情,就是“社会化”的吗?如果这就是“社会化”,那也有基于市场服务的社会化和基于互助服务的社会化之区分。

政府所应“支持”的又应该是何种“社会化”?这里讲的“支持”并非泛泛而言,而是指具有倾斜性的照顾性安排。

三、农户与工商资本、“公司+农户”与合作组织把“为农民赚钱”和“赚农民的钱”混为一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农户与工商资本的关系[2]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8、328页。

《太平洋学报》 2007年第10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故意粉饰。

农户与工商资本(龙头企业、公司)在市场上处于买卖关系。

这种买卖关系虽然不能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革除,而且在法律上对于双方当事人应当予以平等保护;但是,决不能把这种买卖关系当成“田园诗”那般美好。

现在固然还有少数人抱着“极左”僵化教条(或“新左”的时髦理论)不放,对于商品货币关系、资本的活动、市场的运行充满排斥,梦想回到一个从来不曾存在的理想体制;他们对资本充满怀疑,却对权力充满幻想,甚至于去拥抱不受节制的权力(焉知不受节制的权力往往比不受节制的资本更危险,而且不受节制的权力对于资本的种种“管理”更多地为两者的勾结创造条件),这种“左”假以普罗大众的名义,最后往往走到自己的反面,“形左实右”,被既得利益集团和保守势力所利用。

但是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行其道的:更多一些人们,由于利益上的关系或仅仅认识上的偏差,在“招商引资”、“扶优扶强”或者“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的种种名义下,把资本当成了天使,把市场当成了天堂,这些搞法不但没有多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气味,就连社会民主主义的境界都没有达到,也不符合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更没听说政府公然要“扶优扶强”的),但愿这并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常识告诉我们,作为市场上的买卖双方,例如公司与农户双方,虽然交易可以是互利的,但各自的利益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公司的力量越强,一旦形成垄断优势哪怕是局部的垄断优势,农户的利益就越容易受损。

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公司往往转嫁风险,小农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在“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下,农业有可能发展起来,但是农业越是发展,发展的成果就越难惠及更多农民,他们充其量只能充当廉价的劳动力。

因而有必要通过农民本身的组织化、合作化建立利益共同体,加强农民的市场地位,分享更多的市场剩余。

这是也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1980年代以来农村的复苏与繁荣,其原因至少来自三个方面。

其一,人们经常忽略的因素是农业投入的成倍增加,特别是化肥、农药以及良种的大量使用,而毛泽东时代不惜代价的农田水利建设本来不一定都很经济,但已经是“沉没成本”,这时候却开始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其二,更重要的当然是人们经常提到的联产承包,这是产权层面的变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