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媒体失实报道案例分析
媒体失实报道案例分析
近年来,媒体的报道质量成为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媒
体失实报道的问题时有发生,对于受到失实报道的当事人而言,影响
可能是灾难性的。本文将选取一起媒体失实报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失实报道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案例描述
某电视台于某年某月将一则名为《XXX事件:黑白翻转的真相》
的报道播放出来,报道称某公司的产品在一次质量测试中完全失格,
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报道还呼吁消费者抵制该公司的产品,并请相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分析
首先,媒体失实报道的原因之一是片面追求热点。在这个案例中,
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点击率,选择了耸人听闻的标题,并夸大
了问题的严重性,以此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这种行为忽略了真相,对相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其次,缺乏深入调查也是导致媒体失实报道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媒体往往被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提供详细的
新闻报道。因此,一些媒体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可能会忽略对事实
的准确核实,从而误导公众。在这个案例中,电视台没有与相关企业
进行深入访谈,也没有收集其他证据来验证报道中的指控,导致了事
实被歪曲。
此外,媒体的商业利益也是导致失实报道的原因之一。在媒体发展
的过程中,赢利成为了许多媒体机构的首要目标之一。广告商和资助
者对于媒体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为了保持资金的稳定和增加
赢利,一些媒体可能会接受不准确或偏颇的报道。在这个案例中,电
视台可能受到了某些盈利方的影响,故意播放失实报道以达到特定目的。
针对媒体失实报道,应对之策
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
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
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正确的舆论是通过新闻作品的正面效应去实现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稿件却往往产生负面效应。因此,研究如何避免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应该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批评性稿件
刊发批评性稿件是新闻媒体履行其舆论监督、树立其行业权威所必不可缺的手段,但往往会出现负面效应,主要有如下几种:
批评过量:新闻,本来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过量,从事物的总体上说,就是对事实本身的扭曲,就是不客观的。批评性稿件,一旦过量,就是一种误导,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说,暴力凶杀,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但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相比,则毕竟是一滴污水与一泓清泉的关系。如果在同一期报纸或同一个版面中排出几起凶杀的消息,而只有一篇或根本没有颂扬见义勇为的稿子,那就会给读者形成“坏人坏事黑压压”的印象,从而产生“整个社会黑乎乎”的感觉,甚至得出“天下不太平”、“政局不稳定”的结论。
社会是广阔的,需要批评、揭露、抨击的事物固然是有的,但不能统统搬到报纸上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站在史家的角度去冷静地观察、分析和判断,抓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成批评性报道,见诸报端,引起读者的共鸣,取得社会的支持。
批评失度:常言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批评性报道尤其要牢牢把握好一个“度”,它不仅要求完全真实,而且要强调完全准确。但在实际报道中,失度现象却屡见不鲜,让被批评者抓住“辫子”而造成社会影响,甚至酿成恶劣后果的事时有发生,可谓防不胜防。某报1984年因对南京博物院院长姚迁批评失度而导致其自杀并引起社会同情的教训,就是一例。究其失度的原因,或是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而对事物进行了不当的细节描写,或是为了追求情节生动而进行了过分的气氛渲染,或是由于感情激愤而排出一串尖刻之词,或是由于分析不透而妄下结论、乱扣帽子。
对媒介负面报道的反思媒介的负面功能
对媒介负面报道的反思媒介的负面功能
一、令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引人深思的系列案件
2021年3月至5月之间,各地校园凶杀案接连发生,相关报道占据了各家媒体的重要版面,呈现在公众面前: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发生凶杀事件,凶徒杀害了8个孩子,重伤5个孩子;4月12日,广西合浦某小学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一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5月12日,陕西省林场村村民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死亡,11名学生受伤。
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那么多无辜的幼小生命惨遭暴徒的无情伤害,引起举国上下的震惊和关注,也引来了各个媒体的充分重视。自3月23日的福建南平校园凶案起至同年5月,总共发生了六起校园凶杀案。各个媒体的大量采访和报道始终伴随着这一些列事件,而这些负面新闻报道在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成为一个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从首个案件起,媒体便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详实的报道,然后类似的案件接连发生,媒介报道也随之跟进,使校园凶案成为当时不可回避的热门话题。然而,也正是这种在短时间内群涌而至、高度关注的校园凶案报道,使得“媒体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了后面的犯罪行为的发生”等言论喧嚣一时。也就是说众多媒体对校园凶案的高度关注,使这类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凸显,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进而影响到那些原本有着报复社会心理的潜在作案者,使其认识到这种极端途径可制造“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的爆炸性效果,于是进行模仿和复制,以此达到自己的罪恶目的。简而言之,即媒体的传播和报道诱发了连锁反应,启发了校园凶杀案的持续发生。在此,之所以要旧事再提,且因看到当下社会中对一些不端现象的跟风行为,
现代媒体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范文
现代媒体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范文
传统媒体的负面影响1、舆论引导的片面性:往往只报道经统治阶级审核的内容,不利于监督和修正社会不健康因素,三鹿事件、蒙牛新闻、官员腐败,都是其他网络媒体报道出来以后不得不跟进的2、新闻不坏,观众不爱:往往容易引发大众的恐慌和不安全感以及心理扭曲和悲观情绪,美国打伊拉克与我有什么关系,天天报道;你看新闻频道,60%以上的社会时事都是灾难、事故、30%是国家领导人行程,干我屁事3、失真:如英雄徐良真相被揭穿用了多少年?结果是个自残的逃兵,揭穿后再无后续报道网络媒体的公开性和客观性不必言说,但也有负面效应1、碎片化个人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关闭新闻插入,否则一天下来一事无成,不看又有焦虑感,好像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侵犯个人时间和生活的完整性2、流氓插入:我正忙正事,打开个网站突然插进新闻播放器,至少用2秒钟判断有用与否,再用1秒关闭3、真假并存、渠道繁杂:我们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判断哪些是真,目的是什么去他的,关闭所有媒体,用搜索引擎干正事吧!
报纸与新媒体的利与弊作文
报纸最早出现在中国唐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对社会舆论起到导向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今伴随着新媒体趋势的不断加强,作为传统媒体“老大哥”的报纸的生存环境遭到威胁,发展模式受到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不得不引起业界人士的深思并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发展。
1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生存状况我国报纸种类丰富多样,其引导着主流价值观的走向,被国家、社会和老百姓寄予厚望。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
新闻媒介是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大的正负效应。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具体案例,以生动全面地展示新闻媒介的正
负效应,并提出一些指导意义。
一、正效应案例:聚焦贫困地区,倡导关爱
我国贫困地区是新闻媒介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某些报道中,媒体
通过展现当地贫困人群的艰苦生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
各种扶贫行动的开展。例如,某电视台报道了因疾病无法支付医疗费
用而生活陷入困境的一对夫妇的故事,事后得到众多网友和慈善组织
的捐款支持,让他们渡过了难关。这样的报道可以引领社会力量关注
贫困地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加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国家
形象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指导意义:
新闻媒介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发挥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媒体要深入贫困地区采访,展现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
寻求帮助,同时也要提倡关爱、化解偏见,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正效应案例:曝光真相,为公平正义发声
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新闻媒介也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例如,
近年来不断曝出的校园欺凌事件,让社会各界人士产生了关注,促使
政府、学校等有关方面加强了校园暴力的防治工作。类似此类的案例,
新闻媒介经常通过调查、报道,为在权限之外的受害者发声,并且通过曝光黑幕,推动政府,相关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治理效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指导意义:
新闻媒介在社会公平正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一定要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要信守职业操守,维护正义,赋予受害者话语权。同时,媒体也应该从公共角度出发,辅助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为弱势群体发声。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
作者:李红昌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1期
摘要: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新闻媒介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是矛盾的,错综复杂的。
关键词:新闻媒介效应新闻媒介正效应负效应
“电视统治一切”,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用这句话来概括电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新闻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新闻媒介的正负两方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地传遍世界各地;它把全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地显示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传传是极其有限的。但正因为我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我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这里,万里大造林非法集资诈骗案给了我们深深启迪。2004年1月,总部设在辽宁省的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市注册,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号称“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2008年9月,内蒙古警方向外界公布,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自2003年以来,以托管合作造林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在内蒙古以每亩每年2万到3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租赁)土地种植幼苗,或直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林地,再以每亩林地26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买受人。并在全国12个省市区成立了100多家分公司,发展销售人员9000人以上,通过虚假宣传和认购或介绍他人认购“林权”的手段,诱使全国3万多名群众投资所谓速生丰产杨树林,转让林地(林权)43万余亩,涉嫌非法经营等多种经济犯罪,其经营手段已涉嫌非法传销,涉案金额达13亿元。2008年初,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其中,董事长陈相贵、总经理刘艳英10人涉嫌集资诈骗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然而,就是这起并不高明的集资诈骗案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电台、电视台及报纸和通讯社,有的甚至连篇累牍地对其进行了宣传,新闻媒介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为这起非法集资诈骗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公安机关介绍,著名小品作者何庆魁和笑星高秀敏夫妇2005年8月到2007年8月期间,先后成为万里大造林形象代言人,高秀敏还带领演员巡演100多场。在何庆魁夫妇的名人效应影响下,万里大造林公司迅速壮大,何庆魁也为拍摄电视剧《圣水湖畔》获取了400万赞助费和100万元的形象代言费。
媒体虚假报道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分析
王迎雪(1118007159)广播电视编导媒体报道的应该客观事实,这是新闻界的一个共识。不过,随着市场经济和媒介竞争的加剧,虚假新闻开始作为很多媒体卖点之一,典型案例分析。
一、挟尸要价和直播诺康死刑事件,两件事情同样涉及媒体底线问题,以及它将人的尊严放到了一个怎样的地位。媒体真实报道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要跟人的尊严让位。窥私欲的膨胀不能以对个体的伤害为代价,我们都应该知道底线在哪里。
二、杨丽娟事件和杨武事件。过度报道的事实,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成了一个放大镜策划人推动整的事件的紧张,真实是第一个牺牲的东西。媒体抛弃了旁观者的角色,主动参与事件发展甚至大力推动,这样就可以推出更加独特更吸引人的新闻,也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多的新闻资源。媒体井喷式的报道,毫不费力的把一件事或者一个由头变成新闻热点,哪怕事实或根本不存在或者本身无关痛痒。媒体只是需要这么一个新闻来刺激观众匮乏的注意力,事实本身没有可读性,策划的新闻,有故事一样发展高潮的新闻,才是媒体最喜欢的原料。本来杨丽娟只是一个狂热的粉丝,微不足道,但是媒体发现了这道菜,相互争抢,循循诱导当事人,才导致了一场媒体的狂欢和一个家庭不可挽回的悲剧。杨武,一个极其普通的强奸事件,但是加上城管贫苦大众之类的帽子以后,肯定会更加耐人寻味,所以我们需要这些兴趣点,媒体做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把新闻做成一个故事,把新闻变成一个商品,炒作包装欺诈一应俱全。
三、藏羚羊走过青藏铁路和bbc报道伊拉克战争照片失实问题,同样还有新闻联播采用虚假资料欺骗大众的问题。政策的需要,和媒体监管制度的缺失这诸如此类的事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因为媒体自身固有的政治属性,很多时候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媒体会选择性报道某些所谓事实。虽然这些虚假新闻后来被澄清推翻,但是媒体自身和政府背后的操控力量损失极小,最后被送上审判台的只能是替罪羊。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应该保证新闻的相对自由,这是基本常识。虚假新闻最后得以广泛传播,也是媒体监管失职的表现,信息来源真实性是报道新闻的重中之重,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除了政府监管,媒体内部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自我审查机制。新闻是公众的,责任感是必须的。
论新闻框架负效应的规避——以《新快报》“陈永洲事件”为例
向和认知 的偏差 等不 同程度 的负 面效应 ,具 体来 说 ,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 面:
( 一) 影 响受众对新 闻事实的判断
受众框架是指受众对待信息 的认知与态度 , 受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1 5
么看都蹊跷 ……”与此 同时 ,一些 网友也评论到 :
在媒介框架新 闻的影 响下 , 受众 话语 的 “ 一边倒” ,
个典 型的黑 帮老大的形象 , 企 业俨 然成了一 个 “ 蛮 横 ”“ 无理 …‘ 有官员庇护”的恶 人。市场经 济之下 , 企业 不端的行 为的确存 在 , 但媒 体在固定 的框 架思 维之下 , 往往违背事实地将企业 的 “ 恶形象”的标 签随意乱贴 , 这 势必损毁 企业 的社会形象 , 也会 导 致媒体 与企业之 间越来越深 的隔阂与误解 。 二、新 闻框架 偏向的产生 因素 大众传播 活动不是孤立存在 的现象 , 它 总是 与 我 们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 的关联 。 新 闻框架 的偏见 不是 自发形成 的 , 而是社会 多种 囚素共 同影 响的结 果, 不 同的传播环境 , 传播者选择新 闻的标 准不 同 , 最终 会在新 闻框架 中显示 出各 自不 同 的价 值观念 和认知 即所谓 的 “ 偏 见” 。新 闻从业 人员对事物 的 认知 , 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 、 新闻媒体与被报道方 之 间的关系 以及长久 以来新 闻舆论监 督 的困难 等
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及预防对策
为的尴尬 。一些 刚从事采访 工作 的记者 新闻界的笑话 。 经得住时 间考验 。稿子写好 ,尤其写个 和基层通讯 员,由于缺乏采访 经验 ,采 2 . 先进事迹引发了某些人 的嫉妒心理 人 的稿件 ,必 须经被采访对象过 目,然
访时常 常忽 视了事实 的完整性 和组成这
一
先进事迹往往能够激起人 们心中的 后经 上级主管部 门审定后再发稿 。
从某 种意义上讲 ,是 给大众树起 了学 习 出后 ,标题 却成 了这个县 无亏损企业 。
的榜样 ,不仅是对这个单位或 个人的肯 将 “ 规模 内”三字删去之 后致 使报道失 召集知情 人和有关人士开 座谈 会 ,或分
定 和褒扬 ,也是对其 它单 位或个人 的激 真 ,舆 论大哗 ,不仅 写稿 人被指责 ,县 头采访 ,了解各方 面的情 况。对那些持 励 ,其对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和弘扬 上 的领 导也 十分尴尬 ,造 成无法挽 回的 反 面 意 见 的 人 不 要 回 避 ,要 主 动 上 门采 正气 ,无疑会起到 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 社 会 影 响 。
还 对 别人 的先进 事 迹 不是 赞 赏 而是 眼 成 新 的差 错 ,更 不 能 随 心删 改 而改 变
或者写稿 人对道听途说 的所谓 新闻进行 红 ,不是佩 服而是忌 限 ,对 报道对象说 稿 件 原意 。发现 有 疑 问 的数 字 和不 合
媒介四定律逆转的例子
媒介四定律逆转的例子
媒介四定律是指媒体效果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海克尔定律、摩尔定律、马特卡定律和自适应定律。这些定律揭示了媒体技术与人类社会互动的趋势和影响。然而,有时候这些定律也会被逆转,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与定律相反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媒介四定律逆转的例子。
1. 海克尔定律的逆转:信息过载并非总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根据海克尔定律,随着信息的增多,人们的注意力会分散,无法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事物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选择性关注和过滤信息来逆转该定律。例如,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或专注于某个任务时,人们会有意地选择性地过滤掉其它无关的信息,从而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2. 摩尔定律的逆转:虽然摩尔定律表明电子芯片的性能将以指数级增长,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这种增长趋势可能受到限制。例如,当电子芯片的制造工艺到达物理极限时,摩尔定律无法再继续适用。此外,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如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可能会引起对摩尔定律的逆转,因为这些领域采用了与传统计算不同的技术和原理。
3. 马特卡定律的逆转:马特卡定律指出,媒体的发展将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有时候媒体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和滥用造成了信息真实性的问题和社交关系的紊乱。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反而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4. 自适应定律的逆转:自适应定律指出,人们会逐渐适应新的媒体技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适应新的媒体技术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老年人群体中,他们可能难以适应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使用,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自适应定律并不成立,人们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支持来适应新的媒体技术。
媒体失实报导案例分析
媒体失实报导案例分析
媒体在传媒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报道内容直接影响
着公众的观点和态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存在部分失实报导
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媒体失实报导的案例来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A国总统选举报道
在A国总统选举期间,某媒体以过度夸大的标题和描述,报道了有
关候选人B的负面信息。然而,这些报道并未提供充分的事实证据,
仅仅只是基于某些匿名消息来源。这一失实报导引发了公众对候选人
B的强烈不满,并对其进行了不公正的评价。
分析:媒体失实报导的原因之一是追求点击率和流量,以吸引更多
的读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媒体可能会故意夸大标
题和内容,以引起公众的兴趣。此外,有些媒体可能会有偏袒某个政
治势力的倾向,因而选择性地报道信息,扭曲事实真相。
案例二:科学实验报道
某媒体报道了一项科学实验的结果,声称该实验确认了一种新药物
的疗效。然而,仔细阅读实验结果后发现,该实验仅仅是在动物实验
室中进行的,且结果并未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验证。
分析:媒体在报道科学实验时往往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他们可能
误解或者错误解读实验结果,进而在报道中出现不准确的信息。此外,
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某些媒体会夸大科学发现的重要性,甚至进行不恰当的比拟和推测。
应对措施一:加强媒体监管
为了防止失实报导的发生,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建立更为严格的新闻道德和行业规范。对于失实报导行为,应进行严肃的问责,包括对媒体机构的处罚和相关人员的追责。此外,通过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对媒体失实报道进行监督,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责任感。
传播扭曲效应案例
传播扭曲效应案例
1.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在该选举中,有报道称电视媒体倾
向于对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有偏袒的报道,而对民主党
候选人阿尔·戈尔有偏见的报道。这种扭曲效应可能影响选民
的意见和投票行为。
2. 疫苗接种与自闭症之间的关联:在上世纪90年代,一位医
生发表了一篇与疫苗接种和自闭症之间的关联的研究。这项研究后来被证明是有缺陷的,但它引发了广泛的媒体报道和公众担忧。这种扭曲效应导致很多父母对疫苗接种产生了怀疑和拒绝,对公共卫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新闻编审和报道:在一些国家中,新闻报道和编审被政府控制和审查。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可能扭曲事实和传播政府宣传,使公众无法获得准确和客观的信息。这种扭曲效应限制了公众对真相的认识和言论自由。
4. 慈善机构的宣传:一些慈善机构为了筹集善款或引起关注,可能夸大慈善项目的成就和影响力,并忽略了项目的局限性和挑战。这种扭曲效应可能让公众产生错误的印象和期望,捐款和资源可能流向并不有效的项目。
5. 广告和营销宣传:广告和营销宣传经常使用一些技巧和手段,通过夸大产品的优点和效果,以及对竞争产品的诋毁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种扭曲效应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产生错误的认识和期望,并可能对其购买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逆火效应的新闻例子
逆火效应的新闻例子
逆火效应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负面信息或批评所引发的反弹,导致负面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对被批评对象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是一些新闻例子,展示了逆火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表现。这些例子旨在说明逆火效应的影响力和社交媒体的力量。
1. 网红餐厅的破产风波
某网红餐厅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到严重批评,相关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然而,由于餐厅的粉丝众多,他们团结起来发起反击,指责批评者是恶意攻击。这导致原本只是个别批评的事件扩大为舆论战争,最终导致餐厅声誉受损,甚至面临破产。
2. 政府部门的失误引发舆论风暴
某政府部门发布了一条不准确的新闻,立即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质疑和批评。部门试图通过删除帖子来平息事态,但这一举动反而激起了更多网友的愤怒。他们纷纷转发和评论相关信息,使得这个失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最终导致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损。
3. 名人的失言引发争议
某知名艺人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发表了一段不当言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负面反应。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批评该艺人,并发起了抵制行动。然而,该艺人的粉丝团体不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他们积极维护该艺人,反过来攻击批评者。这使得争议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和
激烈,最终导致该艺人的事业受到重大打击。
4. 公司的产品问题引发大规模抵制
某公司的某个产品发生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一些用户的财产损失。受害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了抵制活动,号召其他用户停止购买该公司的产品。这一抵制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用户纷纷加入抵制行动。最终,该公司的销售额大幅下降,声誉受损。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篇一: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一方面,新闻事业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功能,新闻媒介通过大量的新闻、评论、广告,把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庞杂的信息呈现给受众,为受众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新闻媒介通过新闻选择和议题设置,构筑起虚拟的媒介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环境与真实环境并不一定相等,从而有可能为受众提供错误的信息,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的功能,媒介不仅将个人与社会连结起来,而且通过广泛的报道与宣传,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彼此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为受众营造的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新闻媒介的出现,使得大量亲身传播为通过媒介的大众传播所取代,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实际上却忽略了和身边的人的人际交往。
3、新闻媒介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媒介通过其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向受众传播了大量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媒介所传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良莠不齐,真实性有待考察,失之肤浅,受众沉湎于其中,往往无法独立思考,被媒介牵着鼻子走,而且与媒介的大量接触往往会挤占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知识的时间,由此造成思考能力的降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下降的危险。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一方面,媒介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从媒介出现以前的纵向比较的习惯,转变为现实的横向比较,从而从安于现状到不满现状,最后来改革现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媒介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诱惑,引发个人的无限欲望,如果这些欲望没有诉诸良好的途径,而是走向极端,就会造成社会的潜在威胁,也对个人的健康发展不利。
灾难新闻媒介失范案例2021
灾难新闻媒介示范案例2021
1.海地遭遇7.3级地震8月14日7时29分,海地遭遇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当天上午,海地总理阿里埃尔亨利宣布海地全国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国家紧急状态。地震造成至少2248人死亡,329人失踪。12268人受伤,约80万人受到影响,13.8万所房屋受损或毁坏。
2.美国、加拿大遭受历史性高温干旱6月-7月,美国西部90%以上地区处于历史性的、危及生命的高温干旱状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市的气温达到了47.5摄氏度,成为加拿大有记录以来出现的最高温度。截至7月26日,高温干旱导致美国、加拿大超过1319人死亡,上千人因高温导致身体不适和疾病而紧急就医,超过5800万人受到高温干旱影响。
3.7月14日,德国连降暴雨引发洪灾,淹没了德国西部和南部的城镇和村庄,导致建筑物倒塌,居民被困;暴雨还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也受到影响。截至7月25日,此次洪灾造成西欧超205人死亡,176人失踪,数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430亿美元。
4.12月16日,2021年第22号台风“雷伊”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苏里高省的度假岛屿锡亚高岛登陆,随后沿着棉兰老岛、米沙耶群岛向西北方向横扫,先后8次登陆菲律宾。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发布简报称,截至12月26日,“雷伊”至少导致菲律宾378人死亡,另有60人失踪,742人受伤,受灾人口达395万;经济损失估计超过204亿菲律宾比索(约合人民币2
5.9亿元)。
5.4月3日至4日,受热带气旋“芙蕖”的影响,印度尼西亚东南部和东帝汶部分地区连降暴雨,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截至8月18日,造成两国222人死亡、数十人失踪,数万人流离失所。洪水导致山体滑坡,道路损毁,城市街道被淹没,成千上万的房屋、医院和桥梁受损或被摧毁。
媒体过度报道的危害例子
媒体过度报道的危害例子
2018年10月29日上午9时31分,XXX的妻子XXX在微博发文
宣布丈夫因病去世,她写道:“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突如其来的消息像重磅炸弹一样在公众和媒体圈内引爆,“XXX去世”、“XXX最后一条微博”、“XXX什么癌”等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一阵阵惊叹,一条条微博悼念,一个个微信订阅号消息红点和APP资讯推送刷满整个屏幕。到目前为止,哈文的这条微博已经被转载57.1万次,评论44.6万次,点赞数达30.9万次。
各大媒体、各大公众号一齐发声。据新榜数据可知,截至发稿前,有超过4200多个公众号发布“XXX去世”的消息,其中包括有《人
民日报》、《环球新闻》、《彭湃新闻》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从新榜指数900分以上大号的文章标题,可以看出大家对“XXX去世”不同的传播角度。
随着消息的蔓延,这些声音中还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内容。有些公众很快地利用XXX的照片做了海报,宣传自己的保险或者抗癌药物。署名为“XXX”者发布文章说《XXX的去世,是死于西医,死于钱》,其言下之意是XXX得了癌症,就应当应用中医保守治疗,甚至可用懒蛤蟆、壁虎泡酒喝的民间偏方就有望治愈。
之前,有网友在美国街头看到XXX一家,便有媒体称XXX在退休后和家人移居美国,改美国籍,在消息未得到证实时便被公众进行了人身攻击和谩骂,后经XXX微博回复进行了辟谣。在XXX病逝后,网
友才恍然大悟,原来XXX是去美国治病的,但仍有公众揪着这点不放,利用“XXX去世”蹭热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篇一:新闻媒介的负效应举例】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一方面,新闻事业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功能,新闻媒介通过大量的新闻、评论、广告,把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庞杂的信息呈现给受众,为受众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新闻媒介通过新闻选择和议题设置,构筑起虚拟的媒介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媒介环境与真实环境并不一定相等,从而有可能为受众提供错误的信息,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的功能,媒介不仅将个人与社会连结起来,而且通过广泛的报道与宣传,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彼此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为受众营造的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新闻媒介的出现,使得大量亲身传播为通过媒介的大众传播所取代,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实际上却忽略了和身边的人的人际交往。
3、新闻媒介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媒介通过其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向受众传播了大量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媒介所传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良莠不齐,真实性有待考察,失之肤浅,受众沉湎于其中,往往无法独立思考,被媒介牵着鼻子走,而且与媒介的大量接触往往会挤占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知识的时间,由此造成思考能力的降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下降的危险。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一方面,媒介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从媒介出现以前的纵向比较的习惯,转变为现实的横向比较,从而从安于现状到不满现状,最后来改革现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媒介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诱惑,引发个人的无限欲望,如果这些欲望没有诉诸良好的途径,而是走向极端,就会造成社会的潜在威胁,也对个人的健康发展不利。
5、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一方面,新闻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沟通人们的联系和交流,大大加快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
的繁荣进步。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往往为了吸
引受众的眼球传播煽情信息和黄色新闻,宣扬不健康不道德的生活
方式与处世方法,这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是极大的污染,从
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介不但具有强大的正面作用,同
时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在发展新闻事业的时候,一方
面要尽量发展新闻媒介的优势,使其正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
方面要警惕由此产生的负功能,力争将负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促
进新闻媒介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新闻媒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05级
政本一班,051210249)摘要:新闻媒体是把双刃剑。它既是党和政
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既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纽
带和桥梁,又是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工具。在社会转
型时期,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风气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逐
渐偏离主流方向,朝着娱乐化、低俗化方向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对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强化新闻媒体的管理成
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闻媒体;社会;影响引言当今社会,随着新闻媒体技术的
发展,多元化的新闻媒体传播渠道是的媒体能够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人民生活观念的影响更加深刻,
对人们意识的操纵更加得心应手。由于媒体本身具有双重性,一方
面是承担着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是人民对媒体的期待,一方面
是引以投入可以产出的商业性,如利用信息或刊登广告。这种双重
性不仅保证了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的根本性质,而且保证了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属性和作为信息产业属性之间能
够保持一定的张力,充分协调以发挥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
功能。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介,它追求的是社会效果;而作
为产业的新闻媒介,它在企业经营中追求的就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
济效益。这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就必然在
所有媒介的具体操作中时时表现出来。因此,新闻媒体必然对社会
产生双重影响。
一、新闻媒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一)主流新闻媒体对舆论的正确
引导作用新闻媒体大都能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事实、事件或者问题,使之不成为公众议的焦点,并形成媒体所预期的社会舆论或社
会情绪,新闻媒体自身的技术特性也决定了它具备了控制舆论导向
的力量。新闻媒体是社会公众信息的来源的筛选者。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就是说无论新闻媒体发送的信息有多少能够引起公众注意的信息是有一定的量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新闻媒体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有限的公众注意力,公众每天面对纷至沓来的新闻信息,能找到吸引眼球的却很困难。因此,信息筛选便成了一件新闻媒体必须要做的工作。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具有高度公信力的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量被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不在限于一地、一国,而且逐渐扩大到全球。这些强势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制作人等,决定这社会公众能够读到什么、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决定社会公众所读到、看到、听到的信息的表述方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公众的心理倾向。
1994 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也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利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因此,首先要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贯穿到我们新闻媒体的传播中,而坚持党性原则是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认真宣传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准确性、及时性、鲜明性和自觉性。同时,新闻媒体要以正确地舆论引导人,就要形成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其次,新闻媒体站在推动社会朝着正确的方面前进的立场上,宣传和报道人民群众在努力创造新生活、改变周围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所取得的高尚成就。例如98 年长江抗洪,03 年抗击非典,03 年载人航天,08 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等等。它在奋斗过程中沿袭了中华民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这些精神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也是新闻媒体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通过弘扬这些高尚精神,引导人们奋发向上,进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再次,主流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上具备引导、教育、服务等作用。这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