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三年之感悟

合集下载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多篇)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多篇)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

一、练太极拳的感受

与杨氏太极拳结缘已有一年多了,个人写作之心得体会:我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太极给我的人生翻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太极拳微妙无穷,越练越感到生活离不开太极拳。

我原来的身体一直不太,体质虚,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咳嗽起来经常几个月不了。职业的原因要经常说话,话多了就气力缺乏、上气不接下气。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后明显感到底气足了很多,上课的声音都高了很多。一年中再不用吃长期咳嗽的苦了,有时稍微有点感冒,起来也很快。以前站立、走路经常爱猫着腰,可能是气血缺乏,自己还不觉得,老被家里人提醒。现在腰杆自然地挺得直直的,自己感觉似乎高了很多,显得精神多了。更有意思的是以前脸上经常长小豆豆,虽然青春早已不在,青春痘却还经常光临。现在每天练拳出一身汗,体内气血流畅了、毒素排出来了,脸色红润皮肤光滑,青春似乎又回来了,而痘再也不回来了。看来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只要青春不要痘呢。

人的身体了,精力充分,工作起来效率高,处理问题也更得心应手了。工作、生活感到轻松了,心情就,整天开开心心的。在单位,同事被你快乐的情绪感染,愿意与你交往;在家庭,往往家庭的女主人的心情引领着一家的气氛,女主人天天开心,家庭气氛就和和乐乐,和谐美。反过来,家庭和谐了,工作顺手了,心情了,又促使身体状况更加转,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所以我说越练越喜欢太极拳、越练越离不开太极拳了。

如何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

如何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

如何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

2012年5月,杨燮蛟在杭州参加练气培训班

大家最关心,也是新老学员问庄老师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学好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下称:老六路)”。

学好练好老六路,要具备多种因素,有信念意志方面的心理问题,师资、伙伴、场景方面的环境问题,也有拳理拳法方面的理论问题,以及练拳方法技巧方面的技术问题。作为庄老师第一批弟子之一的我认为,最主要的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说七点建议:

1、对太极拳要有正确认识。老六路是技击与健身并重的武术,它不仅具有先进的技击思想,更有丰富的技击方法,还有良好的健身功效,是武术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它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包治百病,更不是一劳永逸。所以,既要有信心,又要客观看待,长期坚持。

2、要动脑子,“用心”练,避免“傻练”。开始学习老六路动作前,要先了解一下老六路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论,你就会明白地练,减少糊涂,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六路有个独特优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文化韵味相当突出,从传统哲学到养生理念、从技击方法到武学,从文化背景到拳论,非常系统,内涵非常丰富。老六路的一招一式都是盛满内涵的容器,要领不正确、拳势不对肯定练不好拳,拳势没有内涵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状态。习拳者要不仅知道

如何练,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练,要边学拳理边练拳, 以理论指导练拳, 在练拳中去体会拳理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样越练越有兴趣, 越练拳法越精, 也容易坚持。谚云“练拳需明理,理通拳法精”。在这点上,庄老师做得非常好,能让学员练明白拳。

3、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套路。从汪永泉大师开始,带出来的弟子较多,都有不同改进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首先,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我建议大家在学习之前先看一下老六路各种套路,你喜欢哪一种风格,才会有兴趣练,才会把它当作一种审美、享受,而不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才会坚持下去。你越是喜欢,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你的学练效果才会更好。从老六路上讲这叫“身心合一”。其次,要结合你的学习条件。比如说,有没有好老师?你喜欢一种太极拳,开始还要有老师来教。如果你有条件跟随一个好的老师,对太极拳入门和提高非常重要。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也可以先跟他学习。因为,择师往往比择拳更重要。

练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行拳架势之“开合任自由”

练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行拳架势之“开合任自由”

练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行拳架势之“开合任自由”

“开与合是太极拳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开合任自由,练拳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这是太极拳的基础功,无此,不能把拳练好。开合问题包括内气的开合、外形的开合及二者的关系。”

1. 内气开:意气放松,从中心向四周舒散,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气遍全身。如同石子投入水中,水纹向四周扩散。

开不是平面开、直线开,而是松沉直竖,从中向上、下、左、右立体的开,从球心向球皮开,是圆球的扩大。开,放松,从中心舒散。中心即自己的柱子。头顶悬,松腰膝,垂尾闾。意气从胸口到肩、肘、腕、手舒散。不能追,不是伸手。开,不是开手臂,而是手臂不动,开内气。必须全身都放松、自然。这样意气才能舒散出去。开是散,不是聚,不是涨、撑,而是内气舒散,外形不动也能开。开不是向外输送劲,不是把劲传送到手心、脚心,而是向四周舒散意气,形成气球,气遍全身。开要开得合适,不能过,不能散出了圈。散出了圈、过了就要“伤”。不能开中开。

2. 内气合:是收回、复原的意思。心气一放松,什么都没有了,就合了。合,不是聚,不能缩、憋、懈,而是气松下来,恢复自然状态。胸际满着(意气),则合不了。

3. 开与合的关系:有开就必有合,这是自然的。要开中寓合,合

中寓开。开合任自由,开合不是固定的。想开即开,想合即合,随时可以开合。开合忽隐忽现,不能长时间开着或合着。有开有合,一开随即合。开要开得舒服自然,合也要合得舒服自然。

4. 盘架子时,每个姿势都认真按这样的方法去练,可以收到较好的效益。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心法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心法

文章来源:

文章地址:/thread-1844-1.html

周身一家——三大要诀莫轻视

周身一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过去的太极拳老前辈们留下了许多方法:

第一,身如钟鼎。要求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来,这样周身的气也会整起来。

第二,内外相合。传统的养生法要求周身一动无不动,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再百会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此外,内外相合的方法有三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如何做到“一身备五弓”呢?关键是用五弓之意来代替躯体。此外,上下相随、两臂相系、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前先后等都是为了体现周身一家。

内外相合——十字关窍多揣摩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

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练拳时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横竖线的四个端要保持平衡。找平的要领是:十字的横线标志着两肩相平,保证人体不致倾斜。十字的竖线垂直在百会穴与尾闾之间,从而就能体现出“虚领顶劲”和“尾闾松垂”的内涵。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

我练太极拳的感受与体会

我练太极拳的感受与体会

我练太极拳的感受与体会

一、练太极拳的感受

与杨氏太极拳结缘已有一年多了。太极给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太极拳奥妙无穷,越练越感到生活离不开太极拳。

我原来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体质虚,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咳嗽起来经常几个月好不了。职业的原因要经常说话,话多了就气力不足、上气不接下气。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后明显感到底气足了很多,上课的声音都高了很多。一年中再不用吃长期咳嗽的苦了,有时稍微有点感冒,好起来也很快。以前站立、走路经常爱猫着腰,可能是气血不足,自己还不觉得,老被家里人提醒。现在腰杆自然地挺得直直的,自己感觉似乎高了很多,显得精神多了。更有意思的是以前脸上经常长小“豆豆”,虽然青春早已不在,青春痘却还经常光顾。现在每天练拳出一身汗,体内气血流畅了、毒素排出来了,脸色红润皮肤光滑,青春似乎又回来了,而“痘”再也不回来了。看来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只要青春不要痘”呢。

人的身体好了,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效率高,处理问题也更得心应手了。工作、生活感到轻松了,心情就好,整天开开心心的。在单位,同事被你快乐的情绪感染,愿意与你交往;在家庭,往往家庭的女主人的心情引领着一家的气氛,女主人天天开心,家庭气氛就和和乐乐,和谐美好。反过来,家庭和谐了,工作顺手了,心情好了,又促使身体状况更加好转,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所以我说越练越喜欢太极拳、越练越离不开太极拳了。

我常常会以感恩的心想到我练太极拳以来的这些变化,心中充满感谢:感谢命运让我在还不老的年纪就与太极拳结缘,太极将带给我未来更有质量的生命;感谢命运让我结识了教拳不倦、练拳不掇、拳好人品也好的太极刘老师,在他的认真教导、热心鼓励下我从最初的动作很僵硬、笨拙到渐渐自然流畅,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养生

太极拳是一种简洁,缓慢,轻柔的运动。它目前是人们参与最多的一种健身项目。太极拳的理论思想里包含了中国古老的阴阳学说,运用辩证的哲学观,使太极拳成为集攻防、养生为一体的特殊运动。

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现今太极拳运动的宗旨‘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松。’我国的中医学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主要是身体阴阳失调导致。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虚实,讲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换。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又贯穿了道家的中庸思想。通过每次轻柔、圆缓、连绵不断的打拳,时间在二十至六十分钟左右,就会感到浑身舒坦,气血畅通,不仅心跳平稳,而且身体微微出汗。太极拳的这些特点被科学家们认定太极拳是一项有氧的运动,从而风靡全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太极拳的练习,不受时间、场地大小的约束,只要

地面平整,通风就行了。练拳前半个小时不宜进食,着装要宽松,思想应放松,抛开杂念。练拳时要力求作到松、柔、缓、慢、匀、圆、正。自然呼吸。尽量按太极拳十要去练。日子一长就会受益,使您身心健康,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

练功的最佳时间

身体,那种感觉会很舒服的。比如在骑车时,全身放松,两臂撑圆,腰带两脚蹬车,又是一种感觉。在坐时、在站时、在躺时,都按照太极拳的要领去做,这都是在练功呀。比如和别人聊天时,你可以随便取一个站桩的姿势,加一个意念就等于在练功了。你在学习时,你在干体力活时,你在旅途中时,等等等等。在和别人谈话时你会愤怒吗?在和别人撞车时,你会气急吗?在想问题时,你会走进死胡同吗? ......要学会放松自己,同时也就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放弃就有了回报。知足者长乐就好理做为一个太极拳业余爱好者来说,一般以晨练为主。人们常说早起早睡身体好,一点不假。我们每天锻炼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就有了局限性。由于太喜欢打拳了,所以就想每天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

关于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精选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练太极拳的感受和体会篇1

太极给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美丽风景。一年多来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神奇变化,随着对太极拳理的不断领悟和实证,越练越感到太极拳奥妙无穷,越练越感到生活离不开太极拳。

我原来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体质虚,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咳嗽起来经常几个月好不了。职业的原因要经常说话,话多了就气力不足、上气不接下气。练了一段时间太极拳后明显感到底气足了很多,上课的声音都高了很多。一年中再不用吃长期咳嗽的苦了,有时稍微有点感冒,好起来也很快。以前站立、走路经常爱猫着腰,可能是气血不足,自己还不觉得,老被家里人提醒。现在腰杆自然地挺得直直的,自己感觉似乎高了很多,显得精神多了。更有意思的是以前脸上经常长小"豆豆",虽然青春早已不在,青春痘却还经常光顾。现在每天练拳出一身汗,体内气血流畅了、毒素排出来了,脸色红润皮肤光滑,青春似乎又回来了,而"痘"再也不回来了。看来练太极拳就能做到"只要青春不要痘"呢。

人的身体好了,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效率高,处理问题也更得心应手了。工作、生活感到轻松了,心情就好,整天开开心心的。在单位,同事被你快乐的情绪感染,愿意与你交往;在家庭,往往家庭的女主人的心情引领着一家的气氛,女主人天天开心,家庭气氛就和和乐乐,和谐美好。反过来,家庭和谐了,工作顺手了,心情好了,又促使身体状况更加好转,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所以我说越练越喜欢太极拳、越练越离不开太极拳了。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

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体会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22式行拳要點

學習楊式老六路,對意氣走向和變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內功述真》中魏老用歌訣的形式做了精闢的總結,這是練心意、練整體,練者應爛熟於心。現羅列於下便於記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22式行拳要點

第一式起勢歌訣:肘不張、肩不鬆;胸不開、氣不通;腰意塞、襠穹窿;腕微鼓、掌指融。

第二式左右野馬分鬃歌訣:一順,一親,一捧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三式白鶴亮翅歌訣:四隅含藏亮翅中。

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歌訣:十字豎鬆橫必散,陰陽吸斥促身形。

第五式手揮琵琶歌訣:靜中求動,周身一家;豎立三關,腹鬆氣圓。

第六式左右倒攆猴歌訣:後撤三關身自退。

第七式左右攬雀尾歌訣:兩膊相系,沿球環行;四正勁法,意氣行功。

第八式雲手歌訣:旋腰帶肘似車輪,一合一開一定間。

第九式單鞭歌訣:滾錯折磨,圍繞勁點;以肘帶腰,腕隨肘旋。

第十式高探馬歌訣:左沾右隨圓中趣,兩手旋環任意行。

第十一式右分腳歌訣:藤攀兩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準平。

第十二式雙峰貫耳歌訣:雙拳似丘陵,內氣如湧泉。

第十三式左蹬腳歌訣:藤攀兩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

第十四式左右玉女穿梭歌訣:遞肘騰手梭互穿,平開意堅如趕山。

第十五式下勢歌訣:意如滑坡身下落。

第十六式金雞獨立歌訣:雄雞展翅旭日升。

《学练杨氏太极拳感想》山东临沂学员伏广义

《学练杨氏太极拳感想》山东临沂学员伏广义

《学练杨氏太极拳感想》山东临沂学员伏广义

学练杨氏太极拳感想

山东临沂学员伏广义

说起来学练太极拳也有三五年了,起初的时候就是跟着别人模仿,别人抬手我就抬手,别人迈脚我就迈脚,纯粹一个“鹦鹉学舌”,会的套路不少,就是没有感觉有多大的收获,如同“鸡肋”不忍舍弃又嚼之无味。好在去年有幸结识了杨氏传统套路的正规指导,才品出其中滋味,美不胜收。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即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杨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体用效果突出。

在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我对它有了点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看老师打得十分圆润连续,但是当自己打的时候,总会忘掉动作或是打得太快,还打不出圆滑的效果。在后来每节课的练习中,我的手势渐渐变得流畅,有力道了。开始总是忘记的屈膝,后来练多了就会一直记着,凡事都要多练才会熟练,融会贯通,太极拳也是一

内功解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_龝實

内功解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_龝實

内功解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_龝實

摘录(李和生著)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是杨健侯在杨家内部传承的传统套路,更能体现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范。

杨式太极拳每招每式都要坚持先运内气,而后动形即运而后动。运而知,动而觉,形成内外协调的动作。

每招每式上下相互照应,手随身动、步随身换,上下一体,四肢配合、一线串成,仍然是强调一个“整”字。练起拳来,动静咸宜,以静代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正如杨禹廷所说:“上下一条线,头上虚灵顶,脚下阴阳变,中有腰胯领,两手松空转。”

当套路记熟以后,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虚实上。分虚实首先是两脚的虚实,只有脚上分虚实,整身才能虚实清楚。左脚虚,右脚实。同样左脚实,右脚则虚。与此相关的上肢也虚实变化,左手虚,右手则实,反之亦然。当然实也不是一下子扎死,虚也不是完全无意,虚实是渐变的,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阴阳相济虚实分明,才能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气顺劲整才能练出太极内功。否则,虚实不分,就是双重,就是水火不容,落入旁门,离道远矣!

练拳所要求的缓、慢、圆、匀,或体用兼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是任何流派都要求的,毫不例外。

真正能松通者,一代人出不了几个人,能出者可谓凤毛麟角。

太极拳的修炼方式要求修炼者全不用力,而是在“用意不用力”的行功走架中,找大松、大软的感受,找的气势,找神明的感应,找莫测的变化。

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来的劲才非常大呢”!

松,要松得一丝都不能承受外力,即“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松到没有一丝杂念,盘拳如梦游一般。

新改编的各式拳种套路忽视了太极拳的本质要求——松、软、柔、韧,而突出了踢得高,拍得响,下式深等外在动作。从而给教拳和学拳的人造成误导,以为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太极拳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太极拳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篇:太极拳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1、运动过程中身体突发不适,应如何处理。

在日常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我们不是专业人士,难免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那么对于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有相应的处理方法。头晕目眩

在运动过程中,除了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应出现头晕的感觉。如果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恶心,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要及时进行心脑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检查。口渴恶心

运动后会感到口渴,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喝了足够的水以后,仍不止渴,同时小便过多,就不是正常现象了,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暂停运动,同时检查胰腺功能。喘息气粗

急促的呼吸会发生在剧烈的运动中,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属正常现象。如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时间很长还不能恢复,这可能是肺受损的信号。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停止活动。头痛

在一切正常进行的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有头痛感。出现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四肢无力健身后没有力气是正常现象,一般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是脾受损的信号,如伴有胃胀不食就更应减少运动量。大量出汗

运动一般会出汗,如果运动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则可能是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此时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肌肉酸痛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活动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的人,都会出现某部位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如果肌肉持续酸痛不止,则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2、总结你对本学期所学专项的掌握程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运用。

最新整理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docx

最新整理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docx

最新整理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跟着老师同学学习了杨氏一段太极拳,收获了很多。经常看着爷爷伯伯们早起打太极,知道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这学期自己真正学习了打太极,才发现这里面功夫很深,无怪乎国人对太极有着如此的推崇。看着老师示范杨氏一段太极拳,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舒缓,却又同时有一种韧劲和一种力量,感觉柔中带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起我们自己打的时候,速度不均,不够舒缓柔和,也没有带有应该有的隐形的力量,实在是厉害的太多。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是一门学问,太极符号的阴阳黑白的融合,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疾不徐,怪不得别人说练太极可以修身养性。其次,一个非常厉害的男同学告诉我们,太极的难处在于所有动作都是腿部先发力,然后将力量传送到腰部,最后再把力传送到手部推出去。自己试了一下,的确这非常的难,环环相扣的力量很难运用和实现,有种中国传统的韬光养晦,身心合一的感觉。对练就更是让我明白和体会到了配合的重要性,俩套互补的动作,要想要真正配合好,需要心灵相通,动作磨合,让我明白的合作的妙处。

学太极拳三年走遍天下!学六年寸步难行!

学太极拳三年走遍天下!学六年寸步难行!

学太极拳三年走遍天下!学六年寸步难行!

学三年走遍天下!学六年寸步难行!是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时候,用自己的三年和自己的六年来比较,自己练拳时是看不到自己毛病的,所以录像传到太极拳视频网让大师来点评是有好处的。学太极我看光傻练是不行,一要有明师指点,二还要自己去悟,三就是巧练加苦练,四练拳天天要有新的体会,有新的体会就把旧的去掉,这样一天一天积累,你就进步了啊。新学员往往会点套路后和参加什么比赛拿了什么奖,他自己会认为很成功了。及致走出去接触了许多名家后,这时才会发现自己只不过学了些皮毛。老师很重要,但悟性也一样重要,仔细想起来都要不断的去认识和起高!没有明师指路,很难练出真功。

学三年走遍天下!学六年寸步难行!也就是说你学了三年拳了,以为自己就不错了,到外面一看就知道自己还差很多的啊。那是自己对拳理有了新的理解,你自己学习太极拳三年,能够打得过自己的六年吗?随着层次的提高,不光对自己就对别人打的拳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了。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让传统武术文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后援之力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属于内家拳——注重内功。

要学好、练好太极拳,需要紧紧抓住它的内家拳的属性,深入领会并贯彻始终。练习太极拳的要求,是把本身的神、意、气化合归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灵圆活之劲儿。这种劲儿以气、意混之为主。它的本质是气,对它的要求是空、虚、散,而不是集聚的。这就是太极内劲,又叫做先天劲儿。

练拳主要是练神、意、气

内功是神、意、气的化合。神、意、气是结合在一起的,神到、意到、气到。眼神到,意气就到。神集中的地方,意气也集中到那里。盘架子是神、意、气的运行。明了这点,才知道应该如何盘架子。神、意、气走虚。

神、指精神

神为帅。练拳要提起精神,精神不能萎靡不振。精神要集中,不能涣散,但也不能过。要神舒,要心情放松,不能紧张。

神体现在眼神上:神聚于眼,目光四射,炯炯有神,威而不猛。

眼睛一般平视,眼神要与动作主要手的方向保持一致。眼神不能注视、凝视,只是“瞧着点儿”。眼神不到位而动,谓之妄动。

意,指意念

意念要集中,不能涣散。

专心致志练拳,不想其他。

意念要集中专一。但不要意注丹田,要悟空。

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意念重,否则想哪里,哪里就僵滞。

一想就够,多想就过,过犹不及。

意念要真。意念不能过重,过重则滞。

又有意,又无意,有意无意之间是真意。

用意不用力,用意则通;用力则意气受阻,不通。

气、指内气、元气、先天之气,不是指空气

要培养内气,使内气充实。松、散、圆能涵养内气。

意、气运行要舒缓自如,通畅顺达。不能憋,要找出路舒散。

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

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

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

第一篇: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

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修养的效应,就不会体现出来,您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就一定始终搁浅在道听途说的境界。

在一些武术大家心目中,太极拳是有着独特风格的内家拳术;在匆匆忙忙从公园路过的上班族眼中,太极拳是一些“怕死”的老年人的养生之术;在外国人偶尔瞥过的眼神中,太极拳是有着东方韵味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在太极拳爱好者的感觉中,太极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种内在体验。套用人们评论莎士比亚名着《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说:“一千个听说过太极拳的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太极拳”。确实,太极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单从太极拳的流派来看,当今人们公认有陈杨吴孙武赵等6大流派,但是,许多人还不满足于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又不断地推出了自己编创的太极拳新品种,比如,最近几年,就陆陆续续有三星太极拳、循经太极拳、东岳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导引太极拳、康复太极拳等问世,更有一些人在太极拳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就使自己成为太极拳某一家的编创者了。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新编创的太极拳除了少数的之外,许多仍然沿着“太极操”的路子发展,太极拳的深刻内涵表现得仍然不够。

其实,更独特、更有太极拳韵味的太极拳,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薪火相传。这其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习练传统杨太极拳的一些体会与活动(一)一、重拾太极拳

习练传统杨太极拳的一些体会与活动(一)一、重拾太极拳

习练传统楊式太极拳

的一些体会与活动

一、重拾太极拳

2011年元月回老家过春节,听在老家的么兄弟吹起他习练传统太极拳后,如何如何的好处多多,也勾起了我心存20多年想认真习练太极拳的宿愿,20多年前,我还在县茶叶公司与县

茶办工作时,便跟随同在县茶办工作的许主任接触过太极拳,隔三岔五到柳湖公园学练几下,24式的简化太极拳学了十多式,便因许主

任去日本学习两年而中断,没有地方继续学习太极拳.当时,既不知太极拳有传统太极拳与

体操太极拳区别,也更不知还有很多流派之分,但在我心中却留下了太极拳能强身健体的良

好印象,也多少体会到练太极拳时,手掌能产

生气感,中断练习太极拳的我,便时常想着今

后什么时间再去习练太极拳呢?1992年从县公司调到地区公司,接触面比县城广、视野开阔,但由于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作为一般人的视野,看到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广场里退休老人打

的简化太极拳,这就给了我这种一般人一个错误信号,以为太极拳都是退休老人玩的,我要想学,是不是也要等到退休,闲下来,有充足的时间后再去练太极拳,当然我所在的城市小,没有专业的太极拳馆, 也没有遇上能及时帮我走上这条道的朋友和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一错,就错过了十多年没去考虑何时才能重拾太极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眼,还真的就开始过五奔六,离退休越来越近了,而我也一直沒有找到一种自己既喜欢又能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夫人爱走地处市中心的翠屏山,动员我N多次,可能是我参加工作后,跑了十多年茶山,对走山早已看淡! 我就是提不起兴趣;弄了一张乒乓台, 心想不管刮风下雨都能锻炼,孰不知、两人过去没有经过基本训练, 沒有章法地乱打一通,打不起劲便不能长期坚持;游泳又只会几下狗刨梢,不敢下河,更谈不上冬泳. 沒办法就先赖着吧!业余时间基本上都耗在了麻将桌上。眼看着身体在过五奔六后,随时都在冒点这样那样的毛病出来,稍不注意还会被医院检査吓你一跳, 弄得神经些些地,一会儿搞药补,一会儿钻研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练xx 太极拳老六路三年之感悟习练杨式老六路太极拳的前两年,我在家门口跟一批老太婆学会了简化24 式、杨式48 式、42 式拳,32 剑、42 剑以及可以比划下来杨式传统85 式拳,当时处于一个什么状况呢?心知对已经会的拳路没有一套可以拿得出手,可又不知如何再深入,处于习练太极拳的一段迷惘期。苍天有眼,

2011年5月得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人庄锡成,开始了迄今三年半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学习。使我一步步懂得太极拳、认识太极拳。我觉得能结识庄锡成这位太极拳“明师”,可谓三生有幸!更荣幸的是

2014年10月2日被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人庄锡成老师收为弟子,得列杨式太极拳门墙,进一步开拓了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视野,庄锡成便成为我的授业师傅。追随庄锡成习练李和生传杨式太极拳三年多,自觉与自己前两年的太极拳水平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最大的收获是“得窥大宝、得悟大道,虽未及登堂入室,但已进太极之门”。正如同庄锡成之语“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虽自身根基浅薄,悟性不敏,练功不苦,但得登太极大道以来,不敢说“三年一小成”,终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今不揣浅陋,落于笔端,算是习练老六路三年的一个小结吧。通过自己习练太极拳老六路三年的经历来说,若想真正修炼太极正道,非有明师指引带路不可,想通过“研究书本、看录像”学习太极拳,学到的只能是“肢体太极拳”,不可能学到中国传统太极拳的真谛。那么,授拳者云云,谁是明师呢?明师的标准就是既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前辈的拳论,又能身体力行的做出来;而且确实是按照太极拳的要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引、化、拿、发于无形无像,既能言传,又能身教才可称为“明师”。否则,可能只能称为“名师”、“名家”,并无“明师”之实。而且,我觉得“明师”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指出了习练太极拳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我觉得追随明师习练太极拳,在着熟和懂劲这两个阶段是须臾不能离开老师的言传身教的。这是因为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且每层功夫又有每层的感悟,不能凭自己想当然来练拳,不能按照录像学拳架,死读拳谱识拳理。稍偏即谬,“真理再过一步就是谬误”。必须在明师时时刻刻地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身练心悟,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检验,虽不敢说最后达到多高的水平,肯定是在太极正道上步步前进提高!三年的传统太极拳学习,感悟体会颇

多,若林林总总顾及的太多,显得繁杂,所以就习练太极拳的入门筑基阶段谈

四点自己的感悟,谬误之处难免,请前辈及同道指正。

一、要以太极拳的思想重新认识“松”我们学练太极拳之初,甚至是在习拳之前,已经知道习练太极拳时身体要“放松”。

前辈的拳论中有很多谈及“放松”的地方,老师授拳也是不断的强调身体要放松、放松••…。但是,习拳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我们与一些功夫比我们高的同门相比,“松”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松”往往只是不使劲,肌肉放松而已,这样的结果是别人稍用力就能把我们按住,不能动了,稍微的想抗住对方又变成了“顶”。而功夫深些的同门,他们的“松”我们是按不进去的,但又觉不到顶。而按在老师的身上呢?会觉得像一个空洞,要把自己吸进去一样,心里感到恐慌。

为什么都是放松,但却有不同的效果呢?我认为太极拳的“松”字是很有讲究的。而且,不同的功夫层次有着不同的意境及修炼方法,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我们要以太极拳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松”,不能以我们几年形成的惯性思维来认识“松”。非此难登太极正道。我们可以见到有的人习练太极拳练了几年、十几年说起“松”来除了人云亦云,就是不知所云,也很难做到真正的放松,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即是练一辈子太极拳,也只是在太极拳的“门槛”外徘徊。在太极拳“放松”方面的习练,我学习了前辈的拳论和一些名家的论述,感悟比较深刻的是:

1、《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内劲核心的感悟》,通悟太极拳着熟、懂劲、阶及神明三步功法。

2、李和生的《杨式老六路太极拳内功解秘》的太极松功。

3、魏树人的《杨式太极拳述真》讲到的松、散、通、空和内三合,外三合的内外相合。

4、祝大彤的《太极解密十三篇》和《太极拳内功解密》,其中谈到的全身各关节、各部位进行放松的心法及习练方法(“九松十要”),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5、解守德的《太极内功心法》,谈到了放松的层次及操练方法。

6、张义敬、张宏的《太极拳理传真》谈到了“学太极拳,要找到那垂直于地面的自然松沉之力,…•而不是平行于地面的横力”。庄锡成老师讲放松”时,除了对各大关节的放松有更通俗易懂的解释以外,对于身体整体的感觉是“全身各关节、各部分、各块肌肉都要分量一致,无偏重、无滞涩”。习练传统太极拳三年来,我对习练太极拳“放

松”有一个重新认知,渐有所悟到有了一些体会的过程,总结成三句话:

(一)习拳之初须松开习拳之初要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做到向外的“松开、松散”。

松乃蓬松也”。我们日常状态下理解的松往往是“松懈、松软”。

所以,习练太极拳就要以太极拳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松”,不要以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来认识、理解太极拳之“松”。

(二)登堂入室要松沉在“松开、松散”的基础上,进一步求“松柔、松沉”,这是一个较漫长的阶段。因为能较好的做到“松柔、松沉”,是我们在通过“慢、匀、轻”的盘架过程中,不断的克服、纠正自己身上的“偏、滞、散”等毛病,逐步达到“圆、整、活”而带来的结果。在这个阶段的盘架子我们已经能做到了外形的基本准确,在此基础上心要更“静”,细微的体察自己身上的“僵、滞”之处,行动时有无扭曲之病。按照“九松十要”的要求,进一步求的中正安舒。一举动便要意在先,逐渐的我们会体察到自己身上的松沉力、弹簧力。

(三)一生练功求松空我现在只能意会到这是习练太极拳的方向,只是在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了“松空、松无”的感觉,自己目前的水平离这个层次还很遥远,所以不敢妄谈。只知在太极大道上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二、松肩坠肘的练法练出松肩坠肘的目的。一是手臂练出沉来。二是练出手臂的撑劲,三是练出手臂的气来。就手臂而言,有三种地方产生力量。一是肌肉,二是筋,三是关节肌(关节之间的肉体组织,有人说叫环形肌)。太极拳要求松肩坠肘,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为的就是体现和增加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

我们一想到用力,就会想到肌肉,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人体用力的组织。由于筋和关节肌,在平时用力的情况下,被肌肉力隐藏起来,使人体会不到,那么通过松肩坠肘,就要把被隐藏起来的筋和关节肌给扩大化,最终显现出来。在练拳当中,只有不断地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才能显现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并且逐渐增大筋和关节肌的力量。通过松,它们之间属于肌肉力慢慢的递减,而筋和关节肌的力慢慢的逐渐递增。我的体会是,练出松肩坠肘,手臂就会觉得沉重,其实,这就是突显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而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这时就如同筋带动骨头在做动作,而肌肉就如同沙袋一样包裹在筋和骨头的外面,一旦练出筋和关节肌的力就能体会出这种沙袋的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