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工程量计算

合集下载

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公式

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公式

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公式

人工采雨工程是一种利用人工设施收集雨水的技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人工采雨工程中,需要对工程量进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符合实际需求。本文将介绍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1. 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准确性,工程量计算需要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以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科学性,工程量计算需要基于科学原理和实际数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合理性,工程量计算需要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和可行性要求,以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2. 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的公式。

在人工采雨工程中,常用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包括:

1)雨水收集面积的计算公式:

雨水收集面积 = 需要收集的雨水量 / 雨水的平均降雨量。

其中,需要收集的雨水量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雨水的平均降雨量可以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获取。

2)雨水收集设施的容积计算公式:

雨水收集设施的容积 = 需要收集的雨水量 / 雨水的平均降雨频率。

其中,需要收集的雨水量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雨水的平均降雨频率可以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获取。

3)雨水收集管道的长度计算公式:

雨水收集管道的长度 = 雨水收集面积 / 雨水收集管道的坡度。

其中,雨水收集面积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雨水收集管道的坡度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3. 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在进行人工采雨工程量计算时,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流量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合理计算雨水流量,可以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和设计要求,以确保在暴雨期间有效排除雨水,防止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本文将介绍雨水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公式。

一、雨水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雨水流量计算是根据雨水的产生、收集和排水原理来进行的。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通过自然径流方式回归大气,而另一部分雨水则通过地面或建筑物的收集流入排水系统。计算雨水流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排水系统所需的运行能力和结构参数,以便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预防城市内涝。

二、常用的1. 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可以分为均匀雨和非均匀雨两种情况。首先来看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即在一定时间内,雨水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强度相同。

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C × A × i

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收集面积,i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强度。

2. 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在实际情况中,降雨强度常常是不均匀的。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雨水

流量,我们需要使用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Σ (C × A × i)

即雨水流量等于各个时间段降雨强度与对应时间段雨水流量的乘积

之和。

3. 测点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在实际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往往需要对特定的测点进行流量计算,以确定流量峰值和相应的排水能力。

测点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 = C × A × i × d

其中,Q表示测点的雨水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收集面积,i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强度,d表示持续时间。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雨水流量是研究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和防洪工程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方法是基于雨水流量公式进行。本文将详细介绍雨水流量公式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一、理论背景

雨水流量公式是通过对降雨特点的分析,以及流域面积、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的考虑,推导出的一种计算雨水流量的方法。雨水流量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有效地评估和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洪能力和排水效果。

二、常见的雨水流量公式

1. 曼宁公式

曼宁公式是计算河流或渠道中雨水流量的一种经验公式,常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该公式的基本形式为:Q = C × A × R^2/3 ×S^1/2,其中Q代表雨水流量,C为曼宁系数,A为截面面积,R为湿周(即水流与湿周长的比值),S为水流的比降。

2. 多项式公式

多项式公式是通过对实测雨水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拟合得到的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多项式公式的形式为:Q = a × A^b × C^c × R^d × S^e,其中a、b、c、d、e是经验系数,A、C、R、S分别为截面面积、湿周、湿周与截面面积的比值、水流的比降。

3. 水动力学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的一种计算雨水流量的方法。通过对流速、水位、涌浪等水力要素的观测,运用数值解法求解流体动力学方程,得到雨水流量的准确计算结果。

三、计算过程

以曼宁公式为例,现将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一:确定曼宁系数

根据河流或渠道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曼宁系数。曼宁系数的选择需考虑流域的地貌、土壤类型、河床或渠道的形状等因素。

雨水计算公式

雨水计算公式

屋面面积158m2,考虑到屋面倾角20°,按规范取水平投影,此处取夹角考虑最不利情况

158/cos20=168m2

雨水管复核

下表为上海地区暴雨强度计算公式,L/s.100m2,按一般性建筑屋面考虑,根据规范暴雨重现期2~5年,此处取5年上限

查表5.11L/s.100m2,实际5.11x168/100=8.58L/s

联系上海众鑫徐,目前他已改为4根排水立管,假定单根75x60方管,计算水力半径

4x面积/周长=4x75x60/(150+120)=66mm

实际等效略小于75mm圆管,单根排水塑料管流量略小于4.5L/s

按4根雨水管设计可行。

天沟复核

根据众鑫提供天沟资料,简化计算,天沟100mm(w)x150mm(h)

取1/3为保护高度,实际过水断面取100mmx100mm

参照上式计算如下:

q=0.9x3.89x10-5x(100x100)1.25x1x1=3.51L/s

对于长天沟,取折算系数0.9

3.51x0.9=3.15L/s

分4根立管排水,3.15x4=12.6>8.58,理论上可行

以上数据,当天沟溢水可能流入室内时,需要x1.5系数

雨水立管根据目前计算公式肯定可行。

天沟8.58x1.5=12.87略大于12.6,考虑到众鑫天沟节点图断水面积略大于100x100,理论上基本可行

雨水排水计算

雨水排水计算

雨水排水计算

依据GB-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排水量按下

式计算

Q —雨水设计流量 ( L/s )

F —汇水面积 ( L×W )m2

q —设计暴雨强度 L/(s.hm2)

ψ —径流系数,可参考下面的表格。

注:

Q,就是区间类设计的排水沟需要承担的雨水排水量,如果需要知道每米沟体承担的排水量,就要除以设计的沟体总长度。

F、指需要排水的区间汇水面积(长度L×宽度W)。

q,当地的暴雨强度,计算时应依据设计规范取值,查查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等资料,可查找不同地区不同重现期的暴雨强度表。

ψ、径流系数,不同地面材料,径流系数不一样,具体可

参照下表取值。

地面种类径流系数绿地 0.1 各类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 0.5~0.95 大块石铺切路面及广场 0.55~0.70 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 0.55~0.65 级配碎石路面及广场

0.40~0.50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 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 0.25

温馨提示:

在地形比较复杂时,如地面周围有建筑,建筑屋顶水由水管直排地表;排水区域周围有大的坡体等等,那么就得多划分排水区域或设定水沟拦截下水。

雨水量计算公式

雨水量计算公式

雨水量计算公式

雨水量的计算是气象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和

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准确计算雨水量,可以更

好地了解降雨的分布特点,预测洪涝灾害和干旱情况,从而提供科学

的决策依据。下面将介绍常用的雨水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雨强计算公式

雨强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通常用毫米/小时表示。计算雨强的常用公式有以下两种:

1.1. 故布尔公式

故布尔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适用于强度较大且不规则的降雨过程。公式表达如下:

I = (P/T) * 60

其中,I为雨强(mm/h),P为总降雨量(mm),T为持续时间

(分钟)。

1.2. 极值法

极值法是一种统计方法,适用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连续降雨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给定降雨过程划分为若干时间段;

2) 对每个时间段内的降雨量进行排序,得到一系列值;

3) 选取指定的百分位(如85%或90%)对应的降雨量作为雨强。

2. 雨量计算公式

雨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降雨总量,通常用毫米表示。计算雨量的常

用公式有以下三种:

2.1. 简化雨量计算公式

简化雨量计算公式可用于计算常规的单次降雨事件,公式表达如下:R = (P * A) / 10000

其中,R为雨量(mm),P为总降雨量(mm),A为实测面积

(m²)。

2.2. 克里希温公式

克里希温公式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降雨事件,公式表达如下:

R = (P * A) / (100 * E)

其中,R为雨量(mm),P为总降雨量(mm),A为实测面积

(m²),E为流域面积(km²)。

2.3. 等效雨量法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式中

———雨水设计流量(L /s)

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公顷)

其中

一、暴雨强度公式为:

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年)

(一)设计降雨历时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min)

——地面集水时间(min)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

m——折减系数

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

15min。

m的确定:

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

式中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L——各管段的长度(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

v的确定:

式中

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

n——粗糙系数

R确定:

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

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

n的确定:

(二)设计重现期(P)

P的确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来确定的。而在设计雨

水收集系统时,以下公式可用于计算雨水的利用量。

总雨水收集量 = A * P * E * C * V

其中,

A 表示屋顶面积(平方米);

P 表示年降雨量(毫米);

E 表示有效收集系数(取值范围为0-1之间,表示雨水被收集并储存的比例);

C 表示流失系数(流失系数取值范围为0-1之间,表示雨水被收集系统外部的

补给或损失比例);

V 表示储存容量(立方米)。

使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的屋顶面积、年降雨量、有效收集系数、流

失系数和储存容量下,雨水利用量的估计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一个基本的计算模型,实际情况中可能还需要考

虑一些其他因素,如降雨分布、降雨强度、降雨频率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模型和算法来更准确地估计雨水的利用量。

总之,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是一个基于屋顶面积、年降雨量、有效收集系数、

流失系数和储存容量的简化模型,可用于估计雨水收集系统的效能。这一公式在设计和规划雨水收集系统时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参考。

防水工程量计算稿

防水工程量计算稿

防水工程量计算稿

一、计算雨水管的工程量

1.雨水管数量的计算:

根据建筑面积和计算公式,计算出所需的雨水管数量。一般对于屋面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建筑,每100平方米面积需要设置1条雨水管。如果屋面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至少设置

2-3条雨水管。

计算公式:雨水管数量=建筑面积/100

2.雨水管规格的确定:

根据地区的降水量、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确定雨水管的规格。一般而言,居住区建筑用φ110mm的雨水管,一般工业区、商业区、公共建筑可选择φ160mm或更大规格的雨水管。

3.雨水管长度的计算:

根据建筑的高度、宽度和屋面结构,计算雨水管的总长度。需考虑雨水管的垂直长度、水平长度和转角长度。一般情况下,雨水管的水平长度应尽量缩短,转角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计算防水卷材的工程量

1.防水卷材类型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防水卷材类型。如地下室、卫生间等湿度大的区域,可选择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露台、屋顶等阳光直射的区域,可选择PVC防水卷材。

2.防水卷材厚度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区的气候条件,确定防水卷材的厚度。一般地下室、地面等湿度大的区域,建议选择1.5-2.0mm厚度的防水卷材;阳光直射的

屋顶、露台等区域,建议选择1.2-1.5mm厚度的防水卷材。

3.防水卷材面积的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形状,计算防水卷材的总面积。需考虑

到墙体、地面、屋面等各个部位的防水需求。

三、计算防水涂料的工程量

1.防水涂料种类的选择:

根据地下室、卫生间、泳池等不同区域的防水要求,选择适合的防水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式中

———雨水设计流量(L /s)

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公顷)

其中

一、暴雨强度公式为:

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年)

(一)设计降雨历时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min)

——地面集水时间(min)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

m——折减系数

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

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

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

式中

——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L——各管段的长度(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

v的确定:

式中

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

n——粗糙系数

R确定:

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

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

n的确定:

(二)设计重现期(P)

P的确定: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

给排水工程量计算方法大全

给排水工程量计算方法大全

给排水工程量计算方法大全

1.地面排水工程量计算方法:

地面排水主要包括雨水排水和生活污水排水,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如下:-雨水排水:根据设计的雨水管道的长度和直径,计算雨水管道总长度,并根据设计的雨水口的数量和尺寸,计算雨水口总数。

-生活污水排水:根据设计的生活污水管道的长度和直径,计算生活

污水管道总长度,并根据设计的检修井的数量和尺寸,计算检修井总数。

2.雨水收集利用工程量计算方法:

雨水收集利用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其工程量计算

方法如下: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设计的雨水收集装置的数量和容积,计算雨水

收集装置总容积,并根据设计的输水管道的长度和直径,计算输水管道总

长度。

-雨水利用系统:根据设计的雨水利用装置的数量和容积,计算雨水

利用装置总容积,并根据设计的供水管道的长度和直径,计算供水管道总

长度。

3.排水泵站工程量计算方法:

排水泵站主要用于将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和雨水提升到设计的排水管道

的高度,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如下:

-泵房:根据设计的泵房的建筑面积和高度,计算泵房的总体积。

-泵组:根据设计的泵组的数量和功率,计算泵组的总功率,并根据

泵组的额定流量和扬程,计算泵站的总泵流量和总扬程。

-控制设备:根据设计的控制设备的数量和类型,计算控制设备的总

数量,并根据控制设备的参数,计算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4.排水管道工程量计算方法:

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量计算方法如下:

-管道长度:根据设计的管道布置方案和管道连接方式,计算各段管

道的长度,并累加得到总长度。

-管道直径:根据设计的管道流量和流速要求,选取合适的管道直径,并计算各段管道的直径。

屋面雨水管计算范文

屋面雨水管计算范文

屋面雨水管计算范文

1.计算雨水的水量:首先要计算屋面的面积和雨水的降水量,以确定

所需要的雨水管的容量。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雨水的水量=屋面面积×降水量

其中,降水量可以通过气象数据或历史降水记录获取,单位一般是毫米。

2.确定雨水管的数量:根据所需雨水的水量和雨水管的容量,可以计

算需要多少根雨水管。计算公式如下:

雨水管的数量=雨水的水量/雨水管的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雨水管的容量要根据材料和直径来确定。常用的雨水

管材料有PVC、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3.确定雨水管的直径:根据雨水管的数量和雨水管的容量,可以初步

估计所需的雨水管的直径。一般而言,雨水管的直径越大,其容量越大。

但是直径过大也会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4.判断雨水管的坡度:为了确保雨水能够自然流动,雨水管需要设置

一定的坡度,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通常建议的坡度为每米0.01米。

根据建筑结构和屋面形状,可以计算出雨水管的长度和所需的坡度。

5.确定雨水管的材料:选择适合的雨水管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常用

的材料有PVC、铝合金和不锈钢等。不同材料的雨水管有不同的特点和适

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6.考虑管道的连接和分支: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雨水管的连

接和分支。雨水管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法兰、弹套和硅胶等方式进行连接,

而分支部分则需要设置适当的支管和分支管。

总结起来,屋面雨水管的计算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水量、雨水管的数量、雨水管的直径、雨水管的坡度、雨水管的材料以及雨水管的连接和分支等

因素。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确保屋面雨水的顺利排出,防止雨水

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工程量计算

1.井底垫层计算:

一般井底垫层采用300mm厚的砼,其计算方法为井底面积乘以混凝土层厚度,得到混凝土体积。

2.井筒计算:

井筒一般为圆形或方形,井筒计算需要考虑井的直径或边长和井的高度。先计算井筒的体积,然后再减去井底垫层的体积,得到井筒的混凝土体积。

3.顶板计算:

井的顶板一般为砼浇筑,顶板的计算方法为井底面积乘以顶板厚度,得到混凝土体积。

4.进、出、转口管计算:

计算进、出、转口管的体积时,需要考虑管道的直径或边长和管道的长度。根据管道的尺寸和数量,计算出每根管道的体积,然后将所有管道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以上就是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工程量计算的主要内容。下面我将以一个实际例子进行详细计算。

假设一个雨水污水检查井的井底面积为4平方米,井底垫层厚度为300mm,井筒直径为1米,井筒高度为3米,顶板厚度为150mm。同时,存在4个进、出、转口管,管道直径为200mm,长度分别为2米、3米、4米和5米。

1.井底垫层计算:

井底垫层体积=井底面积×垫层厚度

=4平方米×0.3米

=1.2立方米

2.井筒计算:

井筒体积=π×(井筒直径/2)^2×井筒高度

=3.14×(1米/2)^2×3米

=3.535立方米

减去井底垫层的体积,得到井筒的混凝土体积:

井筒混凝土体积=井筒体积-井底垫层体积

=3.535立方米-1.2立方米

=2.335立方米

3.顶板计算:

顶板体积=井底面积×顶板厚度

=4平方米×0.15米

=0.6立方米

4.进、出、转口管计算:

进、出、转口管体积=π×(管道直径/2)^2×管道长度=3.14×(0.2米/2)^2×(2米+3米+4米+5米)

1000平方雨水设计流量

1000平方雨水设计流量

1000平方雨水设计流量

根据您的要求,这是一份1000平方米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的简单示例。

1. 首先确定设计时间:根据本地气象数据和建筑需求,选择适宜的设计时间,如1小时设计雨量。

2. 计算设计雨量:根据该地区的降雨数据,计算出1小时内的设计雨量。可以使用降雨统计数据或降雨频率分析判断。

3. 计算总雨水量:将设计雨量乘以建筑或地块的总面积来计算总雨水量。如果设计雨量为100毫米,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则总雨水量为100毫米/小时 * 1000平方米 = 100000升。

4. 计算流速:根据建筑或地块的坡度和水流路径来计算雨水流速。可以使用流量公式(如曼宁方程)和相关实验数据来计算流速。

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设计示例,实际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咨询专业的设计或工程团队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在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领域,雨水流量的计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准确计算雨水流量,可以有效地规划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本文将详解雨水流量的计算过程,并提供相应的公式和实例。

一、雨水流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雨水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径流的体积或质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降雨强度、时间分布、雨水径流曲线、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准确计算雨水流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利用相应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二、雨水流量公式及计算过程

1. 均匀降雨模型

均匀降雨模型是计算雨水流量的基础模型,它假设降雨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根据该模型,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Q = C × A × i

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为径流系数,A为流域面积,i为雨水平均降雨强度。

2. Rational公式

Rational公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流域或城市区域。根据该公式,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Q = CiA

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为系数(代表径流系数和水文学公式之

间的关系),i为设计暴雨强度,A为流域面积。

3. SCS Curve Number法

SCS Curve Number法是美国农业部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提出的

一种雨水流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的流域。根据该方法,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Q = (P - 0.2S)² / (P + 0.8S)

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P为降雨深度,S为地表蓄水容量。

三、实例分析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

2.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概述

3.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案例

5.总结

正文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径流问题日益严重。雨水利用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雨水管理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进行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评估,需要对雨水利用量进行科学计算。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

2.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概述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是一种评估雨水利用效率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雨水资源可以被利用的最大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雨水资源量:通过对某一地区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的雨水资源量。

(2)确定雨水可利用率:根据实际情况,如雨水收集设施的容量、雨水利用设施的效率等因素,确定雨水可利用率。

(3)计算雨水利用量:根据雨水资源量和雨水可利用率,计算出某一特定条件下的雨水利用量。

4.雨水利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案例

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年均降雨量为 800 毫米。假设该地区有一座雨水收集设施,容量为 1000 立方米。根据设施的设计,其雨水收集效率为 80%。则可按照以下步骤计算雨水利用量:

(1)计算年均雨水资源量:800 毫米 * 1000 立方米 = 800000 立方米

(2)计算雨水可利用率:80%

(3)计算年均雨水利用量:800000 立方米 * 80% = 640000 立方米根据计算结果,该雨水收集设施每年可利用 640000 立方米的雨水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89 Ya89-1 小计 Ya88 Ya88-1 1 0 0 1 2 4 5
35.602 35.774 32.415 32.415 3.36 3.19 8 35.602 35.774 32.415 32.415 3.36 3.19 0 35.567 35.767 34.038 32.438 1.73 3.13 10 35.567 35.767 34.06 34.06 1.71 1.51 0 0 0 34 220 0 0
35.705 34.193 32.483 1.51 3.74
Ya86-1 Ya86-3 Ya86-4 Ya86-5 Ya86-6 小计 Ya94 Ya95 Ya96 Ya97 Ya98 Ya99 Ya100 Ya101 Ya102 Ya103 Ya104 Ya105 Ya106 Ya107 Ya108 Ya109 Ya109-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 3 0 0 0 1
Ya82 wenku.baidu.coma82-1 1
35.342 35.488 35.342 35.488
32.78 32.78
32.78 2.71 2.56 8 32.78 2.71 2.56
Ya85
35.454 35.672 32.705 32.505 2.97 2.95
Ya85 Ya85-1 1
35.454 35.672 32.705 32.505 2.97 2.95 8 35.454 35.672 32.705 32.505 2.97 2.95
Ya85 Ya85-2 小计 1 5 3 3 0 0
35.454 35.672 32.705 32.505 2.97 2.95 10 35.454 35.672 33.998 33.975 1.67 1.48 0 133 30 0 24 0 0 0
Ya85 Ya86 Ya87 Ya88 Ya89 Ya90 Ya91 Ya92 Ya93 Ya94 Ya94-1 1 1 1 1 1 1 1 1 1 1
33.95 33.95 33.95 34.04 35 34.05 35.1 35.16
32.83 1.36 2.42 7 32.83 1.36 3.37 8 32.83 1.36 3.37 15 34.04 1.27 2.16 20 35 0.31 1.2 33 34.05 1.26 2.15 35 35.1 0.21 1.1 35 35.16 0.15 1.04
35.651 35.718 32.103 32.103 3.62 3.55 49 35.623 35.673 32.064 32.064 3.61 3.56 25 35.585 35.655 32.044 32.044 3.61 3.54 25 35.546 35.627 32.023 32.023 3.6 3.52 25 35.507 35.617 32.003 32.003 3.61 3.5 25 35.468 35.611 31.983 31.983 3.63 3.49 23 35.433 35.604 31.965 31.965 3.64 3.47 20 35.402 35.586 31.949 31.949 3.64 3.45 20 35.371 35.587 31.933 31.933 3.65 3.44 20 35.342 35.605 31.917 31.917 3.69 3.43 20 35.332 35.605 31.901 31.901 3.7 3.43 20 35.341 35.592 31.885 31.885 3.71 3.46 25 35.376 35.583 31.864 31.864 3.72 3.51 25 35.414 35.555 31.844 31.844 3.71 3.57 25 35.451 35.518 31.824 31.824 3.69 3.63 29 35.436 35.495 31.804 31.501 3.69 3.94 8 35.436 35.495 31.804 31.501 3.69 3.94
36.22 36.2 36.2 36.2 36.2
35.705 34.193 32.483 1.51 3.74 32 35.767 35.767 35.767 35.767 34.3 35.21 35.26 35.31 34.3 1.47 1.9 13 35.21 0.56 0.99 35 35.26 0.51 0.94 35 35.31 0.46 0.89 0 179 0 0 0 0 0 0
Ya90 Ya90-1 Ya90-2 Ya90-3 1 1 1
35.662 35.776 34.093 32.393 1.68 3.27 7 35.567 35.767 35.567 35.767 35.567 35.767 34.12 34.12 34.12 34.12 1.65 1.45 10 34.12 1.65 1.45 17 34.12 1.65 1.45
Ya80 Ya80-1 Ya80-2 Ya80-3 Ya80-4 Ya80-5 Ya80-6 Ya80-7 1 1 1 1 1 1 1
35.247 35.306 36.2 36.2 36.2 36.2 36.2 36.2 36.2 35.306 35.306 35.306 35.306 35.306 35.306 35.306
Ya64
Ya77 Ya78 Ya76-2 Ya76-3 Ya76-4 Ya76-5 Ya76-6 小计 Ya78 Ya79 Ya80 Ya81 Ya82 Ya83 Ya84 Ya85 小计 Ya78 Ya78-1 0 1 1 1 1 5
1
34.883
34.98
33.33
33.33 1.65 1.55 36
35.006 35.066 33.222 32.902 1.84 2.1 36.2 36.2 36.2 36.2 36.2 3 0 1 1 1 1 1 1 1 1 0 5 2 1 35.006 35.066 32.902 32.902 2.16 2.1 8 1 35.006 35.066 32.902 32.902 2.16 2.1 0 0 35.006 35.066 32.902 32.902 2.16 2.1 36 35.128 35.172 32.866 32.866 2.31 2.26 36 35.247 35.306 32.83 32.83 2.48 2.42 25 35.304 35.375 32.805 32.805 2.57 2.5 25 35.342 35.488 32.78 32.78 2.71 2.56 25 35.379 35.563 32.755 32.755 2.81 2.62 25 35.417 35.612 32.73 32.73 2.88 2.69 25 35.454 35.672 32.705 32.505 2.97 2.95 0 0 0 0 197 0 0 0 35.022 35.022 35.066 35.066 35.066 34.5 34.59 34.7 34.81 34.92 33.62 0.52 2.58 31 34.59 0.43 1.61 32 34.7 0.37 1.5 32 34.81 0.26 1.39 32 34.92 0.15 1.28 0 168 67 0 0 0 0 0
(子项四)雨水管道工程量计算 依据三环东路,子项四,第四册排水工程2 计算参数 井编号 管径及型号 地面 井口高 原地面 管底高 井底高 至管 井深 d 直 700* d d 程 高程 程 程 底深 m 300 400 500 600 800 100 120 150 125 线 700 1000 1500 PE PE PE PE 承 0承 0承 0企 m 0 井 35.006 35.012 33.706 32.771 1.31 2.24 18 Ya64-1 Ya64-2 Ya64-3 Ya64-4 Ya64-5 小计 Ya71 Ya71-1 Ya71-2 Ya71-3 Ya71-4 Ya71-5 Ya71-6 小计 Ya73 Ya73-1 Ya73-4 Ya73-1 Ya73-2 Ya73-3 小计 Ya76-1 Ya76-2 Ya76 Ya77 1 1 3 1 1 1 1 1 0 0 0 34.778 35.022 34.778 35.022 34.45 33.62 34.45 0.57 0.33 9 33.62 1.4 1.16 32 34.778 35.022 33.423 33.423 1.6 1.36 31 34.883 34.98 33.33 33.33 1.65 1.55 1 1 4 1 0 0 0 34.506 34.934 33.219 33.213 1.72 1.29 26 35.23 35.23 35.23 35.23 35.23 34.934 34.934 34.934 34.934 34.934 33.28 34.19 34.07 34.12 34.24 33.28 1.65 1.95 20 34.19 0.74 1.04 33.28 0.86 1.95 15 34.12 0.81 1.11 40 34.24 0.69 0.99 0 101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4 1 0 0 0 34.611 34.963 33.431 33.121 1.53 1.49 24 34.611 34.963 34.611 34.963 34.916 34.988 34.916 34.988 34.916 34.988 34.916 34.988 34.16 34.19 34.25 34.32 34.38 34.44 33.5 0.8 1.11 10 34.19 0.77 0.42 35 34.25 0.74 0.67 35 34.32 0.67 0.6 35 34.38 0.61 0.54 35 34.44 0.55 0.48 0 174 0 0 0 0 0 0 1 35.273 35.325 35.17 35.17 35.17 35.17 35.215 35.108 35.037 35.012 33.77 34.5 34.57 34.67 34.83 33.77 1.56 1.5 10 34.5 0.72 0.67 35 34.57 0.54 0.6 35 34.67 0.37 0.5 35 34.83 0.18 0.34 0 133 0 0 0 0 0 0 检查井型号
Ya86 Ya86-1 Ya86-2 1 1
35.492 35.705 32.483 32.483 3.22 3.01 10 35.492 35.705 32.483 32.483 3.22 3.01 10 35.492 35.705 32.483 32.483 3.22 3.01
Ya86-1
36.22
35.454 35.672 32.505 32.505 3.17 2.95 25 35.492 35.705 32.483 32.483 3.22 3.01 25 35.529 35.738 32.46 32.46 3.28 3.07 25 35.567 35.767 32.438 32.438 3.33 3.13 25 35.602 35.774 32.415 32.415 3.36 3.19 20 35.662 35.776 32.393 32.393 3.38 3.27 25 35.716 35.759 32.37 32.37 3.39 3.35 25 35.728 35.736 32.348 32.348 3.39 3.38 25 35.69 35.724 32.325 32.325 3.4 3.36 25 35.651 35.718 32.303 32.303 3.42 3.35 26 35.651 35.78 32.503 32.303 3.28 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